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合集12篇

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合集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07W 次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合集12篇

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而擔心孩子玩會不安全或玩會影響學習成績是天下父母心!真想借《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來讓孩子以後的玩都能玩出快樂,玩出安全,更能玩出個名堂,玩有所獲呢!但願這是有可能的,我想這樣的課堂也就能教出個名堂來了。

這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導入課文時,在黑板上板書一個“玩”字,讓學生先進行一個説話訓練:你們玩時爸爸媽媽會怎麼樣説你?説時加上爸媽説話時的動作或表情,然後我讓學生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概內容,誰玩出了名堂?玩什麼呢?怎麼玩的呢?玩出了什麼名堂?學生都能夠答出來,可都説是做出顯微鏡,發現微生物,為了區別“發明”和“發現”,我乘機引導,我讓學生補充板書, 顯微鏡,填上一個用“發”字組成的詞。突破了詞語關。同時進行相關的練習,及時加以鞏固。第3和第5自然段很簡單我採取了以讀代講的方式。而第4自然段是難點,我遞進式的提出幾個問題:怎樣玩放大鏡?有什麼新發現,後來又有什麼新玩法?結果發現了什麼?在學生交流後,我出示有趣的是微生物的放大的圖片,學生在看到課件上的圖片時,表現得有點驚恐,我順勢追加一句:很可怕?在我們的.身上,我們的課桌椅裏,都有很多很多的微生物呢!學生們更害怕了,有的甚至抱成一團了,多可愛的孩子呀!此時再引導學生交流資料袋,瞭解微生物。學生應該記得更紮實了!總結課文時,讓學生體會他為什麼會玩出名堂?帶着讚歎的語氣讀文後的泡泡,最後對學生温馨提示:玩可要節制喲,否則的話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為哦。

在教學中,既注重了學生基礎知識詞語的理解,又進行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課前的説話訓練教給學生描寫人物的方法,注重突出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表情以表現人物,實質上這是一個寫作方法的培養,總結時,讓學生用讚歎的語氣讀泡泡,充分運用教材,提升了學生情感。尤其是最後的温馨小提示,根據學生特點説明玩的兩面性,又提醒學生如何合理的玩,用温馨提示的方式出示出來更能易於接受。

但是這節課的遺憾的是在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會過多關注教學的預設,有點脱離學生的現聲生成,沒能更好地融於課堂。這是我今後的課堂都要注意的!

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認識“閲、固、調”等6個生字。會寫“堂、鏡、閒”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17年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

3、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和收穫。

【教學媒體】

1、生字詞卡片或製成的電腦課件。

2、師生蒐集列文虎克的有關資料,拓展“資料袋”的內容。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

一、談話揭題,質疑導入

1、同學們,你們愛玩嗎?平時都玩些什麼呢?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有趣的故事。(板書課題並讀題)讀題後你想到了什麼問題呢?(學生質疑,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是誰玩出了名堂?他喜歡玩什麼?他是怎麼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

二、由疑而入,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⑴ 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遇到生字新詞、多音字多讀幾遍。

⑵ 同桌互相聽讀課文,糾正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交流。通過自讀,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在交流中可順便讓學生介紹一下蒐集到的列文虎克的有關情況。

三、逐段朗讀,探究發現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 讀一讀。指名讀、齊讀這一段。

⑵ 議一議。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你們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呢?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⑶ 語言引述: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就是在玩耍中產生的。荷蘭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我們來進一步瞭解他喜歡玩什麼,是怎麼玩的,好嗎?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⑴ 讀一讀。指名多人次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教師重點指導讀準多音字的讀音。

⑵ 説一説。列文虎克喜歡玩什麼?是怎麼玩的?

⑶ 想一想。從列文虎克玩鏡片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列文虎克玩鏡片的特點:在做中玩,玩中做。

⑷ 聯繫自己的“玩”,談談你對列文虎克的這種玩法有什麼看法?

⑸ 帶着自己所產生的情感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鏡、閒、待、閲”。

2、小組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3、同桌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

4、學生寫字。

五、課後作業

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3

上完課,我們組內聽課教師一回到辦公室就聚在一齊,共同研討這節課的無效教學表象。第三節課,我們全組語文教師又對此課進行了全面、細緻的二次研討。在大家的幫忙下,我對這一課不足之處又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從內心裏我也十分感激這些在我專業成長之路上給予我幫忙的組內教師。

本課的教案是在“個性—共性—個性”三環節的`備課的情景下生成的,能夠説是集組內七位教師教案之精華,博眾家之長,補自家之短。有句話説的好:“預設是一種狀況,而生成則是另一種狀況。”經過大家的研討,我對在本課教學中出現的無效教學表象進行了深刻反思並進取思考出瞭解決方案。本課的無效教學表象主要體此刻以下兩個方面。

1、小組合作學習時,沒有留出組內成員獨立思考的時間。

2、小組合作時,出現了個別同學沒有參與學習的情景,教師沒有注意到,從而出現組內答案不統一的現象。針對以上兩種無效教學表象,在組內教師的羣力獻策之下,結合本班實際情景,制訂出了以下解決方法:針對第一種無效表象,我想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異常要注意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之後,再讓組內成員進行合作學習。對於第二種無效表象,在小組合作交流完畢後,小組長要檢查組內每一個成員的完成情景,這樣就不會出此刻本課教學中小組成員勾畫“列文虎克‘玩’的句子”的不完整性。如果在交流中出現無法説服對方觀點而僵持不下時,小組長能夠舉手示意巡視中的教師幫忙,教師這時能夠點撥、引導……使其組內成員達成一致,最終,小組長檢查全組成員是否答案相同。這樣,上述無效教學表象就不會發生了。

教師僅有在不斷地上課、反思之中,才能越發變得成熟起來。

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4

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是教會孩子學會觀察,觀察身邊的人和物,發現自然界的祕密。學習《玩出了名堂》這一課時,首先,我以問題為線索: “列文虎克怎麼玩?玩出了什麼名堂?”從初讀課文入手,到熟讀課文總結,所有的教學活動都以這個問題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學生就圍繞着我提出的問題進行學習、交流、討論。一節課下來,很是輕鬆,學生對課文內容掌握也很順利,上完本課,感觸很深,似乎沒費多大勁兒,完成了本課,而效果也不差。無論是基礎還是文本內容,算是落到實處。

其次,我在教學時結合課後小練筆:平常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穫吧。讓學生閲讀感悟寫法。怎樣寫玩時快樂情形,這是在本課中要滲透的重點。本文講述的.是列文虎克一邊看門,一邊麿鏡,玩玩放大鏡。再次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接着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明了顯微鏡,接着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就以一個“玩”字穿起了整個故事。將主人公“玩”的過程及收穫寫得淋漓盡致,使文章層次清楚,重點突出。那麼我們該如何寫出玩時的情形呢?這裏我結合寫作知識點作了詳細的點撥。首先回憶哪次“玩”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認真回想自己平時最喜歡玩的遊戲是什麼,如:捉迷藏,盪鞦韆等。然後把最喜歡的一次“玩”的玩法和玩的過程作為重點寫下來,並寫出玩時的樂趣和感受。

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5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寫的是列文虎克玩文放大鏡玩出名堂的事情。

在教學中,我從“玩”字入手,讓學生經過閲讀課文,瞭解本課中的“名堂”是指列文虎克的.新發現。這節課學生參與熱情很高,異常是一些男孩子對這樣的科學知識學得很有興趣,並能經過自我閲讀,學懂課文。而我在教學時也理所當然地認為列文虎克玩放大鏡而發明了顯微鏡從而發現了微生物。當課後我與教研組的教師聊起時,才明白原先顯微鏡不是他發明的,是一個叫詹森的眼鏡製造匠人於1590年前後發明的。怪不得課文中只提到他“做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沒有提到“發明”。看來是我在備課時,太粗心,沒有對文本進行仔細咀嚼。我又查閲了資料,原先列文虎克不是無意磨鏡片,而是由於買不起放大鏡,偷學了磨鏡片的技術。回去研究後才製成了簡單的顯微鏡,並且在之後又製成了當時世界上放大倍數最高的顯微鏡。回到課堂,我向學生道了歉,並糾正了這個知識性錯誤。

看來對於每一篇課文我還需要咀嚼得更細一點,把教材摸得更透一些。我又回想起了我讀師範時,教師教給我們的:“備課時,備教材和備學生很重要。”

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6

我在教學《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時,課前首先設計了一個説話訓練:談談你們玩時爸爸媽媽會怎麼樣説你?説時加上爸媽説話時的動作或表情。然後在讓學生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概內容,並提出思考題:誰玩出了名堂?玩什麼呢?怎麼玩的呢?玩出了什麼名堂?學生都能夠答出來.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集體討論解答,這樣激發了同學們的閲讀興趣,為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是以 “玩”字貫穿全文,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所以這篇課文在教學中要緊扣“觀察”這一主題,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細心觀察,有所發現。我遵循這一特點在教學時,先讓孩子們説説自己平時喜歡的遊戲和在玩遊戲中的體會,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在第二課時教學時,由於第一課時學生已經能夠理解課文內容,並能講述這個故事了,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放在交流感悟和小練筆上。學生相互交流了受到的啟發和感受後,又進行了二十分鐘的小練筆:“平常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吧。”還未下課就已有學生寫完了,我讓這些學生站起來讀自己的作品,學生興趣很高,從孩子們的字裏行間中感受到了他們的快樂和收穫,下課時已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寫完了。看來,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就樂學易寫。

不足點:在課前同學們都能説出自己玩得如何精彩,可在第二課時小練筆時很大一部分同學記的是“流水賬”,學生説的精彩寫的平鋪直敍。怎樣扭轉這種局面呢?我有些困惑,但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會不懈努力,一直探索。

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7

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説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清閒磨鏡片,做成放大鏡,在玩放大鏡時,突發奇想,把兩片放大鏡放一起有了驚人的發現,隨後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這篇文章,思路清晰,語言淺顯,我重點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課文不足之處是學生對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的理解。學生對玩與發現,理解不了。

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8

一、知識與技能: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閒、放大鏡、細微、閲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4.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

二、過程與方法:

1.自讀,自由選擇讀的方式。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2.佈置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引導讀課後資料袋,瞭解常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啟發生活中的細心觀察,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養成好習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並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

2.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穫。

【教學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蒐集有關在玩中獲得的樂趣或收穫資料。

2.瞭解顯微鏡的知識,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

3.生字、詞卡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結構。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質疑導入

1.同學們,你們愛玩嗎?都玩什麼?玩耍可使我們得到許多快樂;玩耍常常被有些大人認為是浪費時間,不物正業的事,然而在科學史上有很多偉大的發現都是在玩耍中發現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5.玩出了名堂》

2.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想問的嗎?師邊聽邊板書、歸類。

二、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1.同學們都很會思考,相信通過深入的學習課文,這些問題都能得到解決。接下來要先請同學們自學課文,小黑板出示自學要求。

2.剛才大家自學得很認真,這些詞語,你們會讀嗎?(出示課件:要認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3.詞語讀得真不錯,這篇課文當中還藏着幾個多音字呢,請你快速默讀課文,把這些多音字找出來,(出示課件:看、磨、待、調)

4.這兩個多音字都在課文裏,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吧,讀的時候要注意把這幾個多音字讀準。

三、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自由讀文,注意正確、通順。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2.我想知道文中所説的放大鏡和顯微鏡是什麼?

3.放大鏡和顯微鏡的作用就是將物體放大,放大鏡能將物體放大,顯微鏡能將物體放得更大,

4.接下來讓我們再把課文連起來讀一讀,看看這一次是否能把課文讀得流利。

5.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6.那麼老師就請五位同學來輪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聽他們讀得是否正確?

7.他們讀得怎麼樣?

8.老師發現第三自然段有一個句子特別難讀。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老師先給大家讀一讀,請大家認真聽。(出示課件:第三段的最後的一句話)。

9.接下來請同學們帶着問題去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嗎?

10.剛剛開始,有些同學對課題提出一些問題,我們共同來解決,逐個提出並自由舉手發言。誰能説説課文主要説什麼?(列文胡克通過玩放大鏡發明了顯微鏡,並且發現了微生物。)。

11.交流各自收集到的資料。

12.你讀課文非常仔細,同學們,列文胡克是怎麼玩出名堂的?為什麼説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讓我們下節課再一起去研究吧。

四、寫字指導

1.我們首先要解決寫字的問題,小黑板出示要求會寫的字:“堂、鏡、閒”

等字。

2.交流如何識記這些字。

3.非常好,強調“腿、鏡、待、調、訪、閒”等字結構。讓我們把這些生字再來讀一讀,注意要把生字的音讀正確。

4.同學們,你們覺得要寫好這些生字應特別注意些什麼?接下來我們來寫字吧。(先把每個生字在田字格里寫兩遍,再把詞語表中的詞語抄寫一遍。)

五、課堂小結,引伸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列文胡克是怎麼玩出名堂的嗎,為什麼説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讓我們下節課再一起去學習課文吧。

六、作業:生字組詞;抄寫多音字。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

2.引導從具體的`語句中體會列文虎克認真觀察、勇於創新的精神。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十五課的生字和詞語。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誰能來回憶一下,課文主要寫了些什麼呢?

2.聽寫本課詞語。

二、品讀感悟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齊讀。

2.議論一下,這一段告訴我們什麼?你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嗎?

3.學習2~4自然段。邊讀邊找出具體描寫列文胡克是怎麼玩的句子,把它畫下來。

4.誰來説説列文胡克開始是怎麼玩的?

5.原來一開始列文胡克是把厚玻璃磨成放大鏡,這個內容是由課文的哪一段來寫的呀?(出示課件:第三自然段。)

6.那麼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列文胡克是怎麼做放大鏡的?

7.那後來他又是怎麼玩的呢?(出示課件:後來,他突然想到,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麼樣呢?他一試,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8.這句話中的“突然想到”,説明了些什麼呢?(説明列文胡克雖然在玩,但他同時也是在思考的。)

9.看來列文胡克是一邊玩一邊還在思考,這就是我們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兩句話吧。

10.列文胡克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出示課件:列文胡克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呢?)(出示課件:他越玩越帶勁,就把一片放大鏡固定,另一片放大鏡可以隨意調節,這樣,就做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通過顯微鏡,他看見水裏有許多小生命在擠來擠去;他看見了牙齒裏從未看見過的小東西;他還看到了一個小人國,一個平時我們看不見的世界)

11.列文胡克有了新的發現以後,他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呢?(他一定特別激動,因為他有了新的發現。)

12.那麼同學們,讓我們帶着激動的、新奇的心情再來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吧。

13.大家讀得可真有感情呀!的確讀出了列文胡克當時激動的心情。

14.大家看看文中為啥要加這麼多的引號?(出示課件:為什麼這裏的“小人國”,“居民”都打了引號呢?誰能幫幫老師?)。(出示課件:小人國是指列文胡克在顯微鏡裏看到的另一個世界,而小人國中的居民就是指微生物。並不是指我們現在的人類,所以要加上引號。)

15.課文的第五自然段其實已經告訴我們了,小人國裏的居民其實就是指微生物。現在我們一起來看資料袋(出示課件:資料袋)

16.同學們,課文中寫道:列文胡克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出示課件:為什麼説列文胡克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呢?)請同學們讀讀三到五自然段,再好好想一想吧。

17.讀到這,你有什麼體會?

(出示課件:列文胡克通過玩放大鏡,發明了顯微鏡,而且通過顯微鏡,他最早發現了微生物,發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所以説他玩出了大名堂。)

18.又想對列文胡克説些什麼呢?

19.看得出來,同學們都很佩服列文胡克。列文胡克受到了英國皇家學會的尊重,連英國女王和俄國沙皇也去拜訪他,欣賞他的玩具,就讓我們帶着對列文胡克的敬佩之情來讀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吧!

三、拓展。

1.現在,你們對玩又有新的看法了嗎?

2.在中外歷史上,有許多科學家正是因為具備了這些可貴的品質,最終也取得了大名堂。你知道還有誰嗎?(出示課件:愛迪生髮明電燈、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等)

四、課堂總結。

看一看,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但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是在玩耍中產生的。我們要玩,在玩中也要去思考,去觀察,這樣你可能就會有新的發現。

五、作業:那麼在課後,就請同學們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吧。

【板書設計】

15.玩出了名堂

看想收穫

玩鏡片——做放大鏡——玩放大鏡——做顯微鏡——發現微生物

(善於觀察、善於思考)

【教學反思】

對於三年級的小孩子們,這是一篇較結近他們生活實際的課文。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説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做成放大鏡玩,接着又做成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現了微生物世界。全文緊扣題貫穿一個“玩”字,啟發孩子們學習列文虎克的這種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細心觀察、善於思考的習慣。

我在實際教學中,先讓孩子們瞭解有關顯微鏡的知識,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然後以課題入手讓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走進教學。

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注意培養孩子們獨立識字的能力,用自主識字的方式進行,重點提醒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等。

放手讓孩子們自由選擇讀的方式,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學文時我主要讓學生在理解中注意一下幾點:

教學中,我注意引導課文以“玩”為線索,每段都是寫“玩”,並且提醒孩子們與“名堂”緊密的聯繫在一起。以“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為貫穿全文的一個問題。讓學生們帶着問題去閲讀。

另外在教學中,我注意了重點研讀課文的重點:三、四自然段,從三個方面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的:邊看門,邊磨鏡片,玩出放大鏡,發明顯微鏡,發現微生物。

教學中,我知道引導學生從故事中受到啟發,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本課的重中之重。我引導孩子們聯繫以前學過的課文,開拓思路,及時延伸、交流,進而趁熱打鐵讓孩子們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鼓勵自由選擇寫的形式,寫出自己的樂趣和收穫。

課堂教學中,我力求結合這段時間裏在“國標學習”中的所學所得,時時用“大語文”觀,用發展的眼光對待我的語文教學,以提高孩子們的整體語文素養為目的去對待我的語文教學,對待我的學生們。

總之我們要努力地成為學生歡迎的老師,就一定要有一定的專業修養,也要有一定的積極心態。專業素養的提高,需要我們認真地學習有關的理論知識,讓知識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讓理論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此文來自)實踐,也才可以使學生獲取更多有趣、有效、有用的知識,從而真正實現“學以致用”。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也力求能學以致用,讓“國標學習”進駐我的語文教學,紮根我的語文教學。

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9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過去老師主動的“教”為學生主動的“學”,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徵,立足於學生學習興趣的開掘與培養,讓學生在學生中掌握、認識和發現知識,並在深入地探究中獲取學習的樂趣,養成敢於嘗試、追根問底的科學精神,而學生自主與合作意識,也將會因為我。

在上這一課時,我想孩子們很是感興趣,試想:都是八九歲的年齡,誰不喜歡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了名堂,並不是很簡單。《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以“玩”為線索,以“名堂”為中心,因此在教學時我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這個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想方設法地創造機會,大膽地讓學生表現自己,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如課文的導入時的談話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同學們都喜歡玩,你是怎樣看待這件事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基於孩子思想過於嚴謹,所以看法都相對單一。

而在課文理解方面,因為內容不是很深奧,所以放手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閲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閲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閲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閲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閲讀與理解。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為然。尊重個性,那又如何照顧全體呢?該如何去把握?所以在指導方面,我比較注重學生的獨特感悟,學生對列文虎克的磨鏡片的恆心讚賞,就讓他們讀出讚賞的語氣,學生對列文虎克很欽佩,就讓他們讀出欽佩的語氣,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學生的朗讀能力得以提升。當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後,我就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閲讀小資料,進一步領會許多發明和創造都是“玩”出來的,鼓勵孩子們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交流自己日常的玩中有沒有發現,讓學生迴歸生活,孩子們暢所欲言,此時我安排學生進行小練筆,把自己玩的過程寫一寫。課後發現多數學生基本能把玩的過程寫出來並有所收穫。

總之一句話,課堂應該是屬於學生的.課堂,老師的任務是做好引導者的角色。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過去老師主動的“教”為學生主動的“學”,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徵,立足於學生學習興趣的開掘與培養,讓學生在學生中掌握、認識和發現知識,並在深入地探究中獲取學習的樂趣,養成敢於嘗試、追根問底的科學精神,而學生自主與合作意識,也將會因為我們探究的逐漸深入而相得益彰。

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0

第四單元的課文是教會孩子學會觀察,觀察身邊的人和物,發現自然界的祕密。如何以讀促寫,讓孩子會觀察、會按觀察的順序寫出來呢?

新課程標準就閲讀要求我們做到:學習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嘗試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重視默讀,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讀書的訓練,力求讀透、讀精,即要通過閲讀培植學生自我感受以及理解 、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又要讓學生在閲讀的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的積累。《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為實現這個要求我是這樣設計的:

導入課文時,進行一個説話訓練:你們玩時爸爸媽媽會怎麼樣説你?説時加上爸媽説話時的動作或表情,然後我讓學生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概內容,誰玩出了名堂?玩什麼呢?怎麼玩的'呢?玩出了什麼名堂?學生都能夠答出來。我順勢問他們家長這時會説什麼,引出第一段。在進行聯繫語境理解詞語,對“名堂”進行辨析,解決第5自然段,明白了列文虎克取得的成就,順勢引導學生探究“列文虎克玩什麼玩出了這麼大的成就”,理出了文章的線索。再讓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玩具進行研究,他是如何玩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試驗:鹽水浮雞蛋。對課文進行拓展説話練習,讓學生説一説我們是如何玩的?再讓學生寫一寫《我也玩出了名堂》使課文的內容得到昇華。總結課文時,讓學生體會他為什麼會玩出名堂?帶着讚歎的語氣讀文後的泡泡,最後對學生温馨提示:玩可要節制喲,否則的話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為哦。

在本課的教學中,既注重了學生基礎知識詞語的理解,又進行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課前的説話訓練教給學生如何觀察,如何抓住觀察順序來寫,實質上這是一個寫作方法的培養;在理解課文時,我採用默讀、指名讀、賽讀、有感情的讀等方法,培養學生閲讀理解的能力;總結時,讓學生用讚歎的語氣讀泡泡,充分運用教材,提升了學生情感。尤其是最後的温馨小提示,根據學生特點説明玩的兩面性,又提醒學生如何合理的玩,用温馨提示的方式出示出來更能易於接受。

閲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閲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閲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閲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閲讀與理解。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為然。尊重個性,那又如何照顧全體呢?該如何去把握?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個性閲讀的意義還在於: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思想產生碰撞,自然會產生一些個人體驗。當然,學生的個性閲讀得出的結論有時難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對於體驗中的侷限性,我不應輕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利,讓學生意識到“與其重複一句正確的話,還不如試着説一句錯誤的話”。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放開與收攏之間有着一定的關聯,在實踐教學中我還需要歷練。

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1

第一課時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能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資料。在教第一課時,我也似乎構成了思維定勢,首先讓學生自學生字詞,自讀讀通課文。然後同桌互相當小教師檢查學生生字詞和課文的學習和掌握情景,最終我來抽查學生的學習情景。剛開始,學生進取性十分高,一個個都讀的認真,小教師也十分負責,爭着指出同桌讀音不夠標準,不夠到位的地方,簡直比我這個教師還要嚴格。可隨着這樣的小教師活動的長期開展,學生學習的進取性明顯下降了。看來,當小教師已經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了,我決定換一種方式試試。

在學習《玩出了名堂》一課時,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首先提出了今日我們要開展一個闖關的活動:字音關詞語關朗讀關,聽到這個新鮮的活動,學生們為之精神一振,隨即我講清了活動的要求,這個闖關活動主要還是採用同桌互助的形式,以字音關為例,凡是能讀準字音的孩子算闖關成功,能夠由同桌給她畫上一顆小星星,如果有的孩子一次不能闖關成功,能夠在同桌的幫忙下多練習,再次讀,能讀準的,也算闖關成功。任務佈置下去,孩子們的進取性都十分高。看他們讀的搖頭晃腦的樣貌,我感到一種欣慰,好久沒有看到如此進取活躍的`課堂了。看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容易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僅有把他們學習的進取性充分調動起來,這樣的課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課堂。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需要多鑽研,要想方設法的調動他們學習的進取性。

語文《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2

xxxx年10月18日,上午第一節課,是我來到新學校的第一次公開課亮相。雖然沒有特別精心的準備,只有“家常菜”的味道,但敬畏課堂的態度依然沒變,服務學生的宗旨依舊沒變。

每天的忙碌似乎把自己思考的時間都擠走了,所以利用中午短暫的休息對自己今天的課堂簡單的做一反思。

滿意之處:

1.本節課學生參與率高,達到95%。除了極個別同學沒有發言之外,大部分學生都積極參與了課堂。

2.小組學習已初見成效,不僅有序而且有質。今天唯一的一次小組探究中,學生的表現可圈可點,巡視中小組成員之間的討論交流非常激烈、精彩。

3.學生的説話、語言運用讓課堂熠熠生輝。練習點設計合理,學生的發言精彩,教師的臨場指導更是錦上添花。

不足之處:

1.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説出自己想説的話。總是因為40分鐘的有限時間和提前預設好的學習任務,擠掉了了給學生更多表達、思考的時間。很多學生能夠想到的東西,可能因為我們的着急就越俎代庖了。

2.處理生成性資源不夠科學合理。在學習列文虎克玩鏡片做成放大鏡這一教學環節時,我補充了一份資料,然後讓學生説一説看完資料候的感受。張宇鵬同學説:“我覺得他很可憐,因為他為了玩鏡片都不管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聽了他的發言,我順勢讓其他學生否定了他的答案,隨機評價:“真正可憐的應該是他的妻子和孩子吧。”現在想想這樣的處理不但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而且對理解人物形象毫無用處。如果我換一種方式提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聯繫課文內容想想,列文虎克自己覺得自己可憐嗎?”。我想在學生的思維碰撞中,張宇鵬同學自己就會是否定的'答案,而且還會使列文虎克的人物形象在同學們眼中變得更加高大,學生也能深切的感受到列文虎克對鏡片的那種痴迷於熱愛。因為做感興趣的事不會覺得累、不會覺得苦、更不會覺得可憐。

……

有缺憾的課堂是真實的課堂,其實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那就在今後的課堂中彌補、充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