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愚戇窳惰成語解釋大綱

愚戇窳惰成語解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6W 次

發音:yú zhuàng yǔ du

愚戇窳惰成語解釋

簡拼:yzyd

類型:貶義成語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出處:《韓非子·南面》:“是以愚戇窳惰之民,苦小費而忘大利也。”

解釋:愚戇:無知不明事理;窳:懶惰。形容愚昧而又懶惰

示例: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南面》:“是以愚戇窳惰之民,苦小費而忘大利也。”

不知治者,必曰:"無變古,毋易常。"變與不變,聖人不聽,正治而已。則古之無變,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與不可。伊尹毋變殷,太公毋變周,則湯、武不王矣。管仲毋易齊,郭偃毋更晉,則桓、文不霸矣。凡人難變古者,憚易民之安也。夫不變古者,襲亂之跡;適民心者,恣奸之行也。民愚而不知亂,上懦而不能更,是治之失也。人主者,明能知治,嚴必行之,故雖拂於民,必立其治。説在商君之內外而鐵殳,重盾而豫戒也。故郭偃之始治也,文公有官卒;管仲始治也,桓公有武車:戒民之備也。是以愚戇窳惰之民,苦小費而忘大利也,故夤虎受阿謗而振小變而失長便,故鄒賈非載旅。狎習於亂而容於治,故鄭人不能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