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寓言故事 > 狂泉寓言故事

狂泉寓言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94W 次

寓言故事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下面是小編帶來的狂泉寓言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狂泉寓言故事

狂泉

從前有一個國家,一國的人都得了癲狂病,整天鬧呀、叫呀,幹一些荒唐至極的事。這是為什麼呢?

牐犜來這個國家有一眼叫做“狂泉”的井,誰要是喝了那裏的水,立刻就會變得癲狂起來。而這一國的人除國君外,全都喝“狂泉”的水,所以一個個都瘋瘋癲癲的。

牐犝飧齬家的國君之所以沒有得癲狂病,是因為國君另有一口專供他一個人飲用的水井。然而全國的人都得了癲狂病,在他們眼裏,無病的國君與眾不同的樣子倒成了一種病態。因此他們商量好,大家一起動手給國君治“病”。這些人輪番給國君拔火罐、扎針灸、薰艾蒿、服草藥,能用的辦法全用上了。國君實在不堪忍受這種折磨,只好到“狂泉”去飲水。

牐牴君喝了“狂泉”的水以後,馬上就得了癲狂病,也變成了瘋子。於是,這個國家從上到下,無論國君還是臣民,都一樣癲狂;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一樣荒謬。所有的人都一樣瘋瘋癲癲,這樣,大家反而都高高興興、心安理得了。

牐牎翱袢”只不過是一個假想的故事。不過,它卻告訴我們:在舉國上下只流行一種荒誕的意識、只貫徹一種虛偽的做法的情況下,一個有健康頭腦和正常行為的人,要想在眾人顛倒黑白的環境裏堅持公正的原則,的確是極其困難的。

取名不當

從前,在鄉下,大人給小孩取名字時一般對男孩起名“大黑”、“二黑”、“冬苟”等等,對女孩一般起名“春花”、“春桃”、“臘梅”等等。這樣,往往有許多名字相同,這種情況不少見。

鄉間有一位做父親的,要給他的兩個兒子起名字,又想不與別人的名字相同,叫什麼呢?想來想去,給他的大兒子起了個名字叫“盜”,給他的小兒子起名叫“毆”(打人的意思)。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兩個兒子也長大了,都長成“小後生”了。真是人生禍福難料。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有一天,大兒子“盜”要到外地去辦事,人已經走出了家門,走到大路上了。老大爺忽然想起了一件事要囑咐大兒子一聲,要把他喊回來,就在後邊一面追趕着,一面大聲喊:“盜!盜!”

事也湊巧,説巧真是巧,巧得不得了!

恰巧本地官吏巡查要從這大道經過,還要走兩里路才向右轉彎,走上向東的大路打道回府。轎子正顫顫悠悠地向這邊抬過來,他在轎子裏坐了將近半個時辰,正想閉目養神打瞌睡。突然聽到有人在大聲喊叫“盜!盜!”一下子驚醒了,瞌睡也被這突如其來的喊叫聲叫跑了。這官吏輕輕拉起轎簾朝叫喊的方向一看:只見一年輕後生在前面急急忙忙地走着,後面有個老大爺向這後生邊追趕邊大聲叫“盜!盜!”

這還了得!太平世界,光天化日之下竟有人還敢行盜竊之事,竟然還是個身強力壯的後生偷盜老頭的財物,簡直是太不像話了!於是官吏拉開半邊轎門的簾子對身邊的護兵下令:“你們快上去把那個正匆匆走着的.後生給我抓起來!他是強盜。”

猴吃西瓜

猴王找到了一個大西瓜,可是,怎麼吃呢?這個猴啊,是從來也沒有吃過西瓜。忽然,他想出了一條妙計,於是,把所有的猴都招集來了。

他清了清嗓子:"今天,我找到了一個大西瓜。至於這西瓜的吃法嘛,我當然 當然是知道的。不過,我要考驗一下大夥的智慧,看看誰能説出這西瓜的吃法。如果説對了,我可以多賞他一塊。如果説錯了,我可要懲罰他!"

大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是誰也沒有吃過西瓜。

小毛猴眨巴眨巴眼睛,撓了撓腮説:"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

"不對!小毛猴説得不對!"禿尾巴猴跳了起來:"我小的時候跟我媽去姥姥家,吃過甜瓜,吃甜瓜就是吃皮。我想,這甜瓜也是瓜,西瓜也是瓜,吃西瓜嘛,當然也是吃皮咯。"

這時候,大夥爭執起來,有的説:"吃西瓜吃皮!"有的説:"吃西瓜吃瓤!"可爭了半天,也沒爭出個結果,於是都不由的把目光集中到一個老猴的身上

這老猴認為出頭露面的機會來了,他捋了捋鬍子,打掃了一下嗓子説:"這吃西瓜嘛,當然 當然是吃皮咯。我從小就愛吃西瓜,而且一直都是吃皮的。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死,就是因為吃了這西瓜皮的緣故 "

大夥都歡呼起來:"對!吃西瓜吃皮!""吃西瓜吃皮!"

猴王認為找到了正確答案,他站起身來,上前一步,開言道:"對!大夥説得對!吃西瓜是吃皮。哼!就小毛猴崽子一個人説吃西瓜吃瓤,那就讓他一個人吃吧!咱們大夥,都吃西瓜皮!"

西瓜一刀兩半,小毛猴吃瓤。大夥,是共分西瓜皮

有個猴吃了兩口,就捅了捅旁邊的説:"哎,我説這可不是滋味啊!"

" 咳,老弟,我常吃西瓜,西瓜嘛,就是這味。"

官吏聽到老大爺叫喊“盜”,以為老大爺追趕的是強盜,就把“盜”抓住捆了起來。老大爺看到自己的大兒子被官吏誤以為是強盜抓住並捆了起來,就想叫二兒子“毆”去向官吏説明實際情況,由於看到情況緊急,心裏又着急,一時説不出別的話來,只是一個勁地喊着“毆!毆!”

官吏抓住了老大爺的大兒子“盜”後,不容“盜”分説,讓士兵用粗麻繩將“盜”五花大綁綁得緊緊的,然後再帶回府衙審問定罪。正準備起轎,又忽地聽到老大爺急切地呼喊:“毆!毆!”捆押“盜”的兵士都以為是老大爺示意要打這個年輕的“強盜”,於是乎拳頭、木棒雨點般地朝“盜”頭上、身上打下來了,要不是老大爺和他的二兒子及時跑到跟前把情況説明,差一點“盜”就被打死了。

這篇寓言故事告訴人們:要注意“名”與“實”相符,慎重地給事物以稱呼;要防止因名廢實,若名不符實,就會給人們造成誤解,結果是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