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寓言故事 > 褡褳範例

褡褳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03W 次

寓言故事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兩則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歡迎大家進行閲讀欣賞,更多精彩的故事盡在本站。

褡褳

(一)褡褳

有一天,神王朱庇特説:“所有動物聽旨,如果誰對自己相貌形體有意見,今天可以提出來,我將想辦法給予修正。”神王對猴子説:“猴子過來,你先説,你與他們比,覺得誰最美,你滿意你的形象嗎?”

猴子回答説:“我的四肢完美,相貌至今也無可挑剔,十分地滿意。比較而言,我的熊老弟長相粗笨,它若相信我的'話,這輩子恐怕是不願看見自己的模樣了。”

這時,熊蹣跚地走上前來,大夥以為它會承認自己相貌不揚,誰知它卻吹噓自己外表,同時又在評論大象,説是尾巴太短,耳朵又太大,身體蠢笨得簡直沒有美感可言。

老實的大象聽了此番話,言辭懇切地回答:“以我的審美觀來看問題,海中的鯨要比我肥胖多了。”

這時細小的螞蟻搶着説:微生物是那麼的小,和它們比,我可是一個巨人。

這些動物在宮中互相指責,卻沒有一個肯説自己的不是之處,神王朱庇特只好揮手讓它們退下。

正像這些動物一樣,我們人在這一點上表現得更加突出,看別人的表現,雞蛋裏能挑出骨頭;看自己則是再醜也是自己的孩子好。我們容忍自己卻不會寬容別人,就像戴上了一副變色鏡。好比萬能的造物主給我們每人做了個裝東西的褡褳,古往今來,人們總是習慣把自己的缺點藏在褡褳後面的口袋裏,而把前面的口袋留着裝別人的缺點。

[-(@_@)-]

(二)老貓修行,老鼠唱歌

“老貓修行,老鼠唱歌”這句俗語是告誡人們善是有原則的,一味無原則地“修行”,其實本身就是對善的傷害。這句俗語來自於一則寓言故事:

貓是吃葷的。餵過貓的人都知道,有的嬌貓,嘴巴非常講究,沒有葷腥的菜飯,它連聞都懶得去聞。可是有一隻老貓,拾到一串佛珠,它突然想:我一生作惡太多,只顧吃腥喝辣,來世再做貓不成?

這一天,它把佛珠掛在自己的脖子上,伏在窗台上,眼觀鼻,鼻觀心,口頭念着“阿彌陀佛”,還不知從哪裏弄來的木魚,一邊念還一邊“滴滴哆”敲個不停。主人拿飯餵它,它也不想吃,事情也不做,從早到晚,從夜裏到天亮,一心向佛,虔誠得很呢。

老貓成了佛,老鼠可高興了,它們在洞裏聽到貓唸佛的聲音,爭先恐後地從洞裏跑出來觀看。它們做夢也沒想到,這個剋星居然也修行向善起來,真是鼠輩們天大的喜事。

老鼠們拖兒帶女放肆起來,一會兒拖衣服,一會兒咬箱子,一會兒集體偷油打破油瓶,一會兒又搞什麼生日舞會,有的甚至跑到老貓面前拔鬍子……

老鼠們樂瘋了,主人可就慘啦。老鼠把家裏折騰得不得安寧,晚上睡不得,白天坐不得。主人氣憤地罵道:老貓修行,老鼠唱歌開慶祝會呢。你老貓縱容老鼠這麼鬧騰下去,哪裏是在修行,分明也是在作惡嘞!

聽了主人的責備,再看看老鼠在眼前的所作所為,老貓突然醒悟過來:是啊!我這一邊修了善,那兒不就產生惡果了嗎?不懲治惡怎麼能維護善呢?於是,它把佛珠一拋,去執行它的維善懲惡的天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