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家庭教育徵文(通用15篇)

家庭教育徵文(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9.94K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徵文的身影吧,徵文的結尾要或緊扣開頭,首尾呼應,或重申觀點,再次點題,或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等。寫起徵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徵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徵文(通用15篇)

家庭教育徵文1

新學期開始,“雙減”新政落地,將讓中小學的辦學生態發生鉅變,學校教育主陣地地位增強,我們教師肩上的責任無疑更重,專業性要求更高。“雙減”之下工作量雖略有增大,但也促進了自己對教學的思考:如何提高作業質量,如何進一步優化課堂,這是“雙減”給老師們帶來的積極影響。我們要落實“雙減”政策,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紮實有效的開展教學常規工作。

“雙減”新政給老師帶來了哪些影響?“雙減”之下,如何讓教育迴歸,讓幸福迴歸?下面我談談對“雙減”的感受和看法。

一、“雙減”政策下,教師要加強備課質量,優化課堂,佈置作業,力求“少而精”,致力引導學生找到學習樂趣。

“雙減”出台,意味着我們教師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找到學習樂趣,當他們的內驅力被激發,學習就會變得輕鬆,也會主動向課外延伸,拓寬知識廣度。“雙減”之下,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的要求進一步加強。

作業批改是落實“雙減”的重要突破口。作為教師要比過往花更多時間和精力,科學佈置和批改作業,並根據作業情況,更精準地為每位學生構建學習檔案。“雙減”要求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避免重複性和機械性的作業。

因此,我佈置的書面作業不超過20分鐘,儘量做到精且優。另外還有20分鐘的閲讀時間,由學生自主把握。作業批改有優、良、中等標準,個別同學完成質量不高的會做批註,再抽時間對他們面批面改。談到分層佈置作業的問題,小學生的分層不會特別大,所以學校暫時還是全級統一作業,對學有餘力的學生,鼓勵他們多閲讀。

二、如何讓課後服務變得更有意義?老師應該跟時間賽跑,在夾縫裏擠時間。

我們教師應該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努力做到“減負”不減質,“減負”不減責。科學合理佈置課外作業。不給家長佈置作業,不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切實提升課後服務水平,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增強課後服務的水平。

實行“雙減”工作以來我們課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更注重提升課堂效率,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家庭作業主要是讓孩子們完成一些像跳繩、排球、籃球這樣體育類的,還有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完成一些他們喜歡的興趣愛好。

我校啟動新學期課後服務工作後,所有教師堅守崗位,在服務時長、服務形式、課程項目、師資隊伍等方面進一步優化,不斷提升課後服務質量,真正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老師們改變了在課堂教學習慣,主要是理念的轉變,課堂上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之中。在課堂上騰出更多的時間,低年級是15到20分鐘的鞏固練習時間,高年級是10到15分鐘的鞏固練習時間。減少了孩子們回到家裏完成作業的情況。

三、落實雙減”,紮實常規

結合教育部頒發的“雙減”政策,我們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分層佈置作業,減少學生作業負擔,將“雙減”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分層作業要在集體備課、教學設計、學生作業抄寫本上呈現出來;每週一次組內集體備課,做到人員分工,經驗相互分享,保證備課如實開展;落實常規工作,狠抓教學質量。

積極學習本期常規考核要點及變化,及時瞭解教育文件,仔細研讀教參,明確教學流程,注重教學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保證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升;反饋開學教學工作手冊撰寫情況,要注重課題研究的撰寫,工作手冊的指導思想要結合“雙減”政策、教科院提升課堂質量六項建議、本期教導處工作計劃進行撰寫。其中指導思想、教學目標、具體工作措施要一一對應。

總之,我們教師應該重視教學常規工作,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好常規工作,真正有效地落實“雙減政策,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切實減輕學生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雙減是一項政治任務,學校和教師是落實“雙減”工作的關鍵。要提高政治站位,把“雙減工作作為維護教育公平的關鍵舉措,堅持標本兼治、疏堵結合,讓校外培訓迴歸教育初心,助力學生全面發展。要更加關心關愛教師,依法保障教師權益和待遇,引導教師嚴守師德師風底線,用心提升校內教育教學能力,同時發揮個人特長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讓課後服務更精彩,全力以赴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社會都要重視教育、關心教育、支持教育,讓尊師重教成為社會的一道靚麗風景。

我們教師要時刻銘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對標“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標準,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用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家國情懷,注重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良好學習習慣,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努力造就一大批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家庭教育徵文2

小的時候,孩子就像一個未成行的泥巴,而作父母的,就要把一灘泥巴,雕刻成一件藝術品。這其中就需要灌注教育。隨着孩子的不斷長大,這塊泥巴也漸漸有了形狀,漸漸的,便越來越堅實,而難以雕琢。甚至有時候,這塊泥,就不聽使喚了,即使再怎麼捏,也無法捏出自己想要的,就是這麼的冥頑不靈。如果這個時候,再進行那些早該進行的教育,已是為時已晚,根本就是過時了。那些從小養成的惡習,當然也就很難糾正,甚至於一些十幾年前養成的壞習慣,早已深入骨髓,一時間真的很難改正,這自然就是個失敗的例子,必然也是可怕的。

教育孩子除了在兒童期十分重要外,在過渡期那時更加重要。尤其是一個孩子向青春期過渡,不僅是生理上的變化,也更是心靈上的變化。在這一時期,孩子便形成了人生觀和世界觀,更有了自己個人的主見,由於兩代人有完全不同的人生經歷,和生活背景,自然就難以躲開代溝,就有心靈上的矛盾和衝突,為了消除一切不必要的災難,就要教育。

萬事德為先,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種道德行為的規範。要教育,就先要以身作則,讓自己去作為孩子的榜樣,去相信教育的真實性,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會跟着學習。如果光説教育,説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那麼,這種教育,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例如,父母教孩子説實話,不撒謊,而父母自己卻常常説謊,甚至在自己孩子面前説慌。倘若有一天,孩子知道了,就會很難過,會學着説謊,從此不信任父母,對父母懷着疑惑的態度。這種教育又怎麼能成功。

教育還要貼近實際,從現實出發,去教育孩子,而不是渺茫的幻想。教育只要有效果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冠冕堂皇,只要平平淡淡。而且貼近實際的教育更能使孩子接受,也更容易接受。每一次,孩子都能按父母説的去做,每一次爽朗地答應,沒有一個人會不高興,但如果太飄渺的教育,太華麗的教育,孩子可能無法一下子全部接受,甚至每一次都做不到,很可能,他會難過悲傷,誰願意呢?

一個好的父母,沒有一天是不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可能要説的話很短,可能也只有一兩句,但着一兩句話就能説上三四天。雖然對孩子而言,可能心煩,可能羅嗦,可能聽厭了,但對與沒一位父母而言是苦口婆心,只要孩子能聽進去一句,哪怕再説上一個月又何妨。教育對於孩子是每時每刻每地都需要的。父母應把每天要講的,都印在孩子心裏。即使孩子不接受,也要不知不覺地讓字字句句印入孩子腦海中,讓他們時時刻刻想起父母的忠告與不厭其煩的教育。也有時候,單靠口説的大道理已無法牽制住孩子頑固的心,就好像一頭發了瘋,衝向懸崖的公牛。在這個時候,適當的懲罰,那也是同樣很有必要的。當然懲罰的同時還要孩子認錯,要心服口服。認了錯之後,當然就不能太過分,應該像朋友般的,與孩子好好地聊一聊,彼此相互溝通了解,父母應在這時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並以後改正,以身作則,給孩子在這時候教育是很好的時機。

家庭教育徵文3

幼兒園家庭教育工作至關重要。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最深遠,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是幼兒模仿的對象,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態度、家庭中人與人的溝通方式,時時刻刻都影響幼兒未來人格的發展。教師與父母如何配合才能教育出具有美好心靈,具有創造力、有信心、有責任心、有責任感而且樂觀向上的孩子呢?我們架構起幼兒園與家庭溝通的橋樑,促進家長的認同感和合作心,較好地實現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同步協調發展,特舉行家庭教育徵文活動。

一、徵文範圍

圍繞家庭教育的學習心得、育兒體會、讀書筆記等,(徵文內容建議:指導孩子交往的案例、指導孩子學習的案例、孩子習慣培養的案例、親子溝通中的案例、讀有關幼兒教育的書的體會等等)

二、參加對象:幼兒園全體家長

三、活動時間:20xx年5月5日至5月16日

四、徵文方式:

20xx年5月16日前把徵文案例的電子文檔交到各班班主任處,各班班主任於5月19日前上傳到教學處。上交徵文時同時一併上交1、2張親子家庭照。

五、文本要求:

1、在案例文本中運用日常生活中教育細節的真實故事。

2、案例文本撰寫的可以是成功家庭教育細節,也可以是缺失的家庭教育細節。無論哪一類細 節,對細節的描述以及生活中的故事一定要闡述詳細,不應空發議論。

3、案例文本內容格式

(1)標題:細節名稱,字體:宋體三號加黑居中。

(2)正文:生活中的教育細節故事、教育細節的分析、教育細節的效果與反思,字體:宋體小四。

4、案例字數不限。

六、活動要求:

1、各班老師動員幼兒家長踴躍參加家庭教育心得體會、讀書筆記等,儘量全員參與,每班上交不少於5篇。

2、幼兒園組織園骨幹老師進行徵文評選,最後評出一等獎:3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9 名,優秀獎:若干名,頒獎儀式在畢業典禮進行頒獎。徵文以展覽的形式展出,並上傳幼兒園網站供學習交流:

東莞市塘廈嘉華幼兒園

20xx—5—4

家庭教育徵文4

教育孩子已經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了,在現實的今天,我們也不例外的要面對這樣的問題。

在今天獨生子女佔大多數的時代,很多家庭更是把教育子女作為了頭等大事在努力,但是有時候,現實遠遠沒有現象中的盡如人意。作為父母,我們也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怎樣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成才呢?

打從我們開始孕育她生命的那一刻,我就無數次地憧憬着她來到這個世界後帶給我的種種驚奇,然而,經歷這幾年和孩子的一同成長曆程,我們也似乎領悟了“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這句話的些許內涵。同時也使我們深深地意識到,良好習慣的培養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有着多麼重要的意義。

和許多父母一樣,我們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叫她背誦唐詩、念兒歌、讀童謠。聽着她稚嫩的聲音,我們也有過不少的自豪與欣慰,可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長大,她開始不再那麼聽話,有時前面背過的東西,過幾天就忘了,曾經的許多美文佳句,漸漸成了過去的記憶,有時我真是想不明白,我費了那麼大的心血,她怎麼就不領情呢?通過觀察,我發現對那些她自己喜歡的東西,我不強迫她背,她自己沒事的時候總是念來念去,有時時不時的還能用她的理解説出一些讓我們意外的話,我能感覺得到這是誦讀給她語言方面的幫助。

好在我們及時改正了我們的方法,不在強迫她揹她不喜歡的東西,而是引導她藉助字典自己慢慢的閲讀,她可以從一本書的中間開始,也可以從最後看起,由於是憑自己的興趣,她自然比較喜歡,有時我們還讓她把一些她以為好的故事説給我們聽,雖然有時可能她只能告訴我們一兩句話,但不知不覺中鍛鍊了她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許是感覺自己很能幹,她總是喜歡這本書翻翻,那本書看看,雖然不是很認真,久而久之無形中增長了她的知識面,直到現在,她都能比較自覺地堅持閲讀。所以我覺得,一個孩子要學習知識,首先要養成閲讀的習慣。因為這恐怕是人的一生,活到老,學到老都必須的。

當然,我以為在當今的社會,一個孩子光是學習好,也是不行的。所以我門在她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有意無意給她灌輸着這樣的東西:和別人相處的時候,要懂得尊重別人,要學會與人為善,關愛他人,對別人的幫助要心存感激,教她做一個懂禮貌,有教養的人。當然在要求她這樣做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求自己能在某些方面為她做好表率作用,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比如在公交車上給年老體弱的人讓座,每逢節假日讓她問候一下遠方的爺爺、奶奶、發一條短信對老師的辛勤培育道一聲謝謝,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我時常告戒她,學生的任務並不是一味地學習,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的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記得她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由於換了環境,她一子有點無所適從,好多時候都哭着不想去上學,我説她,她就用一臉的惶恐愣愣地看着我,那一刻我才發現,她的性格從來都是這樣,比較膽小敏感,之後我改變了我的説話方式,鼓勵她多和小朋友玩,主動和陌生人打招呼,一有空,就帶她到公園等人多的地方玩,慢慢到的她有了新朋友,又恢復了往日的快樂與天真,直到現在我們一直在告訴她,人要學會適應環境,我想:在人的一生中要面臨許多的不同環境,我們要習慣適應。

當今的社會競爭十分激烈,在他們小小的心靈中,也充滿了各種壓力。每次考試,她總是自我感覺良好,似乎沒有什麼壓力,我以為這是一種良好的心態。當然,這種心態要加以引導,自信並不是盲目的自負,所以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良好的心態是必不可少的,要養成樂觀、自信的習慣。

在家裏孩子的學習主要靠她自己。在平常的生活中,一般我們都要求她自己盡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準備上課的用具,整理自己的房間,儘量獨立完成自己的功課,凡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儘量讓她自己管好自己,這樣不僅鍛鍊了她的自理能力,同時也使她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與快樂。我以為也該培養孩子管理自己的習慣。

當然我也會告誡她,當我給她穿上舊衣服的時候,她不該嫌棄,她也不應該因為鉛筆盒用的時間長了,就不好意思將它拿出來放在桌上,因為她應該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和別人一樣,我們應該面對自己,不攀比、不自卑,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

我以為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但我堅信良好習慣的養成是我們收穫健康人生的開始。

家庭教育徵文5

昨晚陪媽媽去看望舅舅,因為他的孫子生日邀請我們去吃飯。圍着一桌,大概有着十來個人。 吃飯過程中,房間明明只有一個小孩,吵得翻天。小孩大概兩歲左右,他喜歡拿着鑰匙猛敲飯碗,“碰”一聲,把鑰匙扔在隔壁弟弟的桌前,幸虧弟弟躲開了;吃飯的時候,便圍着桌子跑來跑去,在地上爬來爬去。 在坐的人試圖讓他別趴着地上,會髒,但越説,他彷彿笑得越開心。 到最後切蛋糕的時候,他哭鬧着要站在桌面上,吃那塊還沒分完的大蛋糕。他一哭,父母便抱他站在桌子上,他拿着叉子,在大蛋糕上面,吃起蛋糕來,臉上帶着滿足的笑臉。 我是震驚的,第一次看到一位家長允許自己的小孩在外人面前這麼沒禮貌。 明明是很可愛的小孩,怎麼這下子我卻覺得不可愛起來了,甚至有點覺得氣憤。 小孩子哭鬧很正常,但不正常的卻是父母並沒有任何的阻止和勸阻。當他站在桌面上的那一刻,甚至在他們臉上還感受到一番洋洋得意,跟我們説:"他很喜歡這樣,每次見到好吃的,一定要爬上桌面上吃。" “我們阻止不了啊,而且,小孩不懂事很正常啦。”他爸爸説。 你是大人竟然阻止不了自己的孩子站在飯桌面前吃飯?我有點懵逼了,是阻止不了,還是沒想過阻止?幸虧這頓飯都是親戚,如果是一些朋友,或者一些工作上的同事?難道還是以“阻止不了”來去掩蓋自己的教育不當嗎? 有時候,大人們喜歡用“孩子不懂事”來抹走這原本屬於家長的“罪行”。 那晚,我們吃得很晚,因為沒人主動去埋單。

回家的路途中,聽到媽媽跟小姨的一番對話。 “每次我們過來這邊看望他,都是硬要我埋單,這次我沒這麼笨了,付款不是問題,但我山長水遠地跑過來為你慶祝生日,卻讓我埋單,這話説不過去吧?”小姨很無奈地跟我媽媽説。 “我對這位哥哥已經很心寒了。這些年來不斷地問我借錢,卻沒一次會還。他有了自己的生意,房子有了,車也準備買了。説出去沒錢誰信?” 阿姨很小就從鄉下過來創業,辛辛苦苦地解決了生存問題。 想起在飯桌上,舅舅跟小姨説,今年想一次性付款一輛十幾萬的車,錢先不還了,等下一年有錢再給她。 “你要用先用吧。”阿姨回答,我看到她笑容裏盡是無奈。 想起媽媽説過,在鄉下里,舅舅起了房子,外公外婆的房子已經被大雨淹沒了一大半,沒地方住,才勉強讓他們住進這個房子,但卻不讓這兩老用他們的洗衣機等生活用品。 媽媽只好買了一輛寄回去。 人品即教養,一位沒教養的小孩背後,可能是一家子的素質問題。

父母的飯局我都會去參加,我很喜歡留意飯局上面的小孩,然後問起父母有關那家人的生活。 漸漸地我發現,有些人之所以會有錢,是因為他們的心裏有一股氣,他們決不會讓生活的質量變差,説好要拿下的單子,會拼全力,日夜應酬也不喊累,在人面前總是乾淨利落的形象,從而對待自己的孩子,更是不在話下。 有些人之所以會窮,主要的還是自我要求跟自制力低,自我要求都能隨便,那麼對孩子的要求又高得哪裏去? 當然,人生有很多例外跟無可避免的變故,我説的只不過是大概率的罷了。 多數在父母懂得教育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可能他們會調皮,把飯吃得臉上都是,也會哇哇大哭,但當爸媽哄着,大多還是乖乖地繼續坐着,就算小臉上帶着委屈,但也憋着不哭。 可能回家會大哭一場,但在有外人面前卻會抑制。 曾經去過一個飯局,有位7歲左右的小孩,只要有菜上桌,他都會拼了命地吃。舉個例子,上了一打酥皮包。他覺得很好吃,連續拿了10個,吃到吐才停止。後來才得知,因為家裏不富裕,很少外出吃飯。所以每當有人請吃飯,他總會拼命地吃。他媽媽的教育是:“如果有得吃就吃多點,回家沒這麼好吃的了。” 我的一位親戚,他們家也不富裕,不過教養十分好,逢人便有禮貌地打招呼,媽媽總是很喜歡跟小孩講道理,特別是關於教養的問題,她跟女兒説家裏沒什麼錢,所以很多玩具都買不了給她。她只好默默地存着零錢去買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小孩每逢到我家,我什麼好吃的都會拿出來跟她分享,可她卻從來都不多拿。 她説:“媽媽説夠吃了就行,不用太多的。” 這小小又最不會隱藏的年齡,最容易暴露的便是家人的教養。 她就是我的表妹,我跟她一起長大的,因為沒錢繼續讀書,很早就出來創業,但努力又能吃苦的她,早就在這城市站住了腳跟。 有時候,有錢不代表教養,真正給到孩子教養的,是他們的父母。

想起前幾天領讀楊絳先生《我們仨》這本書,裏面記敍着他們的女兒,錢瑗。看到她被朋友和學生尊敬的一生,不免感歎,是什麼樣的家庭,便出什麼樣的子女。 錢鍾書夫妻倆,熱愛學術格外的狂熱,在錢瑗小的時候,便購買大量的書籍給她,並且父母每日在家勤於學問,這埋頭苦幹的執着,潛移默化地帶給了她們的女兒,從而讓錢瑗走上了為人師表的道路上。 在她的一生中,幫助的學生、朋友無數,即使在最後病痛期間,她還張羅着為雲南老同學的老伴治病買藥,並把一筆剛收到的稿費寄去。即使在她59歲逝世後,還是得到很多學生、同事、同學、好友的緬懷。 這生活上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子女日後的習慣,這習慣聚集在一起,便是她在社會上的形象,在言行舉止間,不知不覺地展現出來。

有人肯定會説,因為窮,因沒有讀過書,沒文化,所以才不會教育小孩。 我相信“性本善”,同時也相信“性本惡”,有些埋藏在思想上的劣根或者是善意,是與生俱來的,可能會因為後天的經歷、身邊人的影響,會發生變化,從而將原本的性情撕裂,再重新組合一個新的你。 本性不能改,但你的人生可以,無奈的是很多人還是天生的模樣。 其實,一切的理由都是藉口。“自認為沒文化”,這種感覺會成為你心中讓你所自卑的地方,這份自卑。 “性本善”的人,是決不會帶給你的後代,是希望兒女能夠變得跟自己不同,從而更嚴格地去要求他。 像我爸所説的:“因為我讀不起書,我知道沒文化所代表的是什麼,因此我傾家蕩產都要你去讀好的學校。”所以,在家裏還是很窮的時候,他還是拼了命地讓我去上資歷很好的學校。因為他懂得,在一個不錯的氛圍下長大的孩子,對日後的品性有着很重要的影響。 千金難買一教養。 好的生活條件和環境,指的並非是尿片要買最貴的,衣服要穿最貴的,嬰兒牀要買最貴的…… 而是讓他從小在一個,父母能給他正面的言行舉止的氛圍,用這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好習慣,傾盡在小孩的周邊,沐浴着他的成長。 那才是,父母給他最好的禮物。

家庭教育徵文6

家長如何教育和培養好自我的子女是當今社會的焦點問題。孩子們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高中,最終上大學,都是人們談論的中心話題。父母們、祖輩們往往圍繞着某一個孩子來安排全家人的生活,這已是不足為奇的事了。

時代變了,生活環境優越了,加上計劃生育,一家僅有一個孩子,誰不呵護,誰不疼愛呢?這也無形地讓孩子們產生了自我優越感,哪怕有些家長並不嬌慣孩子,但社會這種現象也會影響到他們,孩子們也十分清楚自我在家中的“地位”。根據這些現象分析,當今孩子們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下:娛樂的項目多了,對學習不敢興趣;生活的條件好了,不願多吃苦;疼愛的人多了,聽不進相反意見等等。所以,教育與培養子女是一件相當頭疼的事。在此,我簡單的談談我在這方面的成功與失敗所帶來的經驗與教訓,也給其它家長們一個參考資料。

一、相互溝通

教育和培養子女的問題不是很快就能説明白的,它需要一個相當艱難、複雜、漫長的階段,然後經過這個階段不斷地總結出經驗教訓,採取措施等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只要你一向不斷努力、不斷的付出心血與代價,正確地對待每一件事情,它就會有好的結果產生。

我並沒有刻意把孩子培養得如何如何,但必要的關愛和教育並沒有省略。首先是學會相互溝通,學會如何培養父子之間的感情,學會如何跟他談心。不必須要談大道理,在這點上有的家長誤認為把大道理講給孩子聽就會有好的收效,其實未見得!孩子生下來天真無邪,高興的事就愛聽,不高興的事就會引起反感,甚至對你產生隔閡,以致無法溝通。這一點十分重要。我認為我的孩子如果喜歡我、貼近我甚至崇拜我了,這就獲得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偶爾講點道理他聽不是不能夠的,當然也不要得寸進尺,否則會全功盡棄。道理要講得通俗易懂,只要他懂了就立即停止,若不然再重要的理也要捨棄。另外,孩子和父母融洽後,自然要提出許多問題讓家長解答。凡是能解答的,家長必須要認真解答,如果讓孩子失望了,他將越來越少提問,這時,隔閡開始產生,危機也就開始潛伏了。

所有的孩子都有天生貪玩的毛病,我的措施是參入一齊,陪他玩。無論是玩什麼遊戲,在玩的過程當中尋找機會到達教育和培養的目的。過去我很少打球,為了到達目的,我經常和孩子一齊打足球、籃球、乒乓球等等。小孩與大人打球畢竟有必須差距,所以,當他快要失去信心時我常故意放他一馬;但當他開始得意時我又毫不手軟地擊敗他。他至少能夠從中體會到勝利和失敗的滋味。這也是一種教育方式,不講大道理,讓他親身體會一些人生哲理。如果你單純去滿足他的高興他會認為勝利得來很容易;反過來老是讓他失敗他會失去競爭意識。從宏觀的角度來講,小小球場與人生這個大“球場”的道理是一致的,簡而言之,凡是孩子感興趣的,哪怕對他沒有明顯幫忙的事情,千萬不能輕易反對,做家長的必須要學會如何“順風扯旗”。當然,大道理誰都會説,做起來可就不是那麼容易。我自我煩躁時也常顧不上了。

二、善於發現

教育與培養是彼此不能分割的兩個部分。所以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特長和興趣。我是一個很愛音樂的母親,很期望孩子將來能夠和我一樣這麼喜歡音樂,所以從他五歲時我就讓他開始彈鋼琴。在彈琴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他的長處,他具有與眾不一樣的音樂天賦。看來要着重;培養,首先不能讓他對鋼琴產生厭倦,更不能按我的一廂情願去強求他。所以當他不想彈琴的時候我並不批評他,只是找機會對他講述一些有關音樂的趣聞與故事,這時,“引導”應當是主要手段,一旦他對某個問題產生了興趣就立刻抓住不放,對他進行鼓勵與讚揚。雖説他彈鋼琴的進度十分慢,主要原因是停止的時間過長,最長到達半年以上,但他從來沒有產生過厭煩情緒。這也是一種成功。以後,他對音樂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了,我敢肯定,目前音樂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了。

關於對孩子的興趣培養我沒少費心機,學鋼琴、打擊樂、羽毛球,包括語文、數學課外補習班等等,這些就省去不談罷了。

除了發現孩子的長處外,還要善於發現孩子的不足。我的孩子有很多不足之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膽小,不敢接觸人,異常是接觸教師,這是一個很致命的缺點。人的一生中主要是與人打交道,不然你就會孤立,引起性格反常。再説一個人再有本領,如果不與人接觸就施展不了你的本領,你也就成了廢品。所以我必須設法培養和鍛鍊他。所有能鍛鍊他的大小場合,我都盡的努力跟他做工作,讓他去經受鍛鍊。談到這個問題上我要感激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們,他們為我的孩子供給了不少機會,如“六一”兒童節的表演、班團體聯歡會表演,都沒少讓他參加。作為家長更是盡心盡力,為他借樂器、租車、搬東西、輔導等等,讓孩子得到了充分的鍛鍊。雖然不能與其他膽大的孩子比,但比起過去來大有提高。

其次,孩子在做數學作業時顯示出了邏輯思維的不足,所以我在輔導的過程中反對死記硬背,強調過程的思維,哪怕結果是錯誤的,但方法必須要正確,思考問題首先要合乎邏輯。在小學的中,幾乎每個假期我都對他進行了這方面的誘導。同樣,比他人不足,比自我卻大有提高。

當然,培養孩子不必須都是如此模式,要根據他的自身條件、個性、愛好,正卻作出各重不一樣的教育方式,這就是它餓複雜性。

三、正確對待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我的優點,但又都難免出現缺點與錯誤。如何對待孩子的每一點成績與每一個錯誤,是做家長要研究的關鍵問題。

取得了成績應當表揚,犯了錯誤也應當批評,但表揚與批評的尺度很難把握。不鼓勵不批評是不行的,可鼓勵與批評過急了孩子的心態往往出現反常,究竟如何對待幾句話很難講清楚,我那裏只説説具體事例僅供參考。

有一陣子,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錯,每次作業幾乎都是a+,為了鼓勵他,我們不僅僅讚揚了他,還買了很多他喜歡吃的、玩的、穿的,甚至還滿足了他提出稍過分的要求。結果期中考試令人很不滿意。經過這件事,我們逐漸學會了如何把握好分寸,該讚揚的還是要讚揚,但決可是分。

有一回我們無意發現他的作業本上有很多b,當時我很氣憤,但我冷靜一想,先別急躁,以免刺傷他的自尊心,效果相反。於是我很平靜地問他:“你的作業哪來那麼多的b呀,是不是又馬馬虎虎地做作業?”他作了一些解釋,儘管他的解釋明顯有點牽強,我也不必去揭穿,至少他明白自我是錯誤的,稍帶點指責也就算了,關鍵看他本人怎樣認識。我覺得成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習態度和學習過程,注重態度和過程最終必然會有好的成績。

可能有人認為我對孩子的要求太鬆,其實不然,關鍵時該嚴厲的還得嚴厲。有一次我打聽到他們課外補習班連續三次被取消了,他卻撒謊説去上課,其實是打球去了。這次我毫不客氣,回家後我大發脾氣,惡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打球並不是壞事,主要針對他的撒謊方式。他很少見我發脾氣,所以覺得自我的錯誤可能犯得很大,有點害怕,我抓住這個機會,跟他談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他自然而然地都聽進去了,達那以後再也沒發現他犯類似的錯誤了。

總之,孩子有了一點成績家長不要過於高興;犯了錯誤也不要輕易發火,一方面要給孩子留有餘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錯時要抓住時機,理智地對他進行教育,具體如何正確對待還得看當時的情景而論。

四、尋找出路

提前給孩子指出將來的去向也會對孩子有必須幫忙,讓孩子有一個奮鬥目標,明白自我該怎樣做。這方面我為孩子作了很大的努力。

前面已經介紹過,孩子在音樂方面有特殊的天賦,所以必須把道理跟他説清楚,幹別的事恐怕不是你的所長,你會失敗的。比方説你愛好體育,這我不反對,但當你打算從事體育職業時,會有什麼結果你自我十分清楚。孩子也有自知之明,一提到此事他從不反駁,他深知大人指出的道路是正確的,這個目標是不會改變的,只是怎樣落實到行動上而已。

與普通的孩子相比起來,我的孩子每一天要多做很多事情。利用每一天中午、晚上和週末的時間練鋼琴、練打擊樂、學識譜、練視唱、聽音、記譜等等。雖説他感覺到壓太大,有時顯得很被動,但沒有找任何理由要求放鬆一點。其實我看在眼裏,同情在心裏,嚴厲依然掛在嘴邊。最終只能在週末的兩天中適當作一點調劑,帶他參加一點他所喜愛的活動,這樣他也不會感到那麼乏味了。

近兩年來,孩子在不影響學習成績的前提下,掌握了必須的一技之長,這是用他的勤奮換來的一技之長。換句話説,他是用此刻的痛苦去換取將來的幸福,這個道理他早已明白。他以往對別的孩子説:你此刻少玩就是為了將來能夠多玩。他這種意識的構成,家長肯定是起到必須的作用的。所以大人的行為確實會給子女造成極大影響。由此可見:教育與培養是我們家長不可推卸的職責和義務。

切記不要溺愛孩子,因為你的溺愛使他更喜歡發脾氣,這樣的孩子以後走上社會會吃虧的!

家庭教育徵文7

(1)父母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學校積極引導,雙方共同努力

我們認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僅有自我做了,孩子才會跟着學習。如果光説大道理,而自我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那麼,這種教育,可是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時,學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僅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兒子的母親目前是一所大學的研究生,對孩子而言,這是他引以為自豪的事,也是一種促進力量。雖然他不明白母親考研的歷程有多麼辛苦,但母親深夜還在靜靜的看書的景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個榜樣,使他明白僅有勤奮努力才會夢想成真。孩子已經上初一,雖然母親不在身邊,孩子在爸爸和學校教師的諄諄教導下,不僅僅在學習上有提高,其他各個方面都有了可喜的提高,成為了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2)營造家庭學習氣。

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習慣聽我的同事講過他家女兒和侄女雙雙同年考上大學的事,他的是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每一天晚上吃完飯後,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兒和侄女兩個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寫作業,他們回到家,在孩子做作業時,從不看電視,各自拿一本書看,時間久了,孩子就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女兒和侄女經常相互比,看誰學習好,看誰學的晚,去年高考,兩個孩子雙雙以優異成績考取夢想的大學。

(3)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的教師

兒子小的時候很喜歡玩電腦遊戲,我對他説,玩能夠,你也能夠玩出新花樣,比如,做幻燈片之類,拿給別的孩子看時,多有成就感啊。於是兒子學會了製作幻燈片,時常還叫別的孩子欣賞,並教會他們。兒子此刻喜歡上了英語,剛開始的時候,我同學家的女兒去學英語,讓他也去跟着學,如今,他已經越學越有興趣,對媽媽説:“我班上有一個英語説得很好的.同學,我也要跟他一樣”。看到孩子這樣愛學英語,我很欣慰。我明白兒子的語文不太好,我有時替他着急,真期望他能把語文提高一下,可兒子説要繼續報名學英語,我還是高興的答應了。

(4)處罰孩子要適當,積極引導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記得兒子在小時候,有一次拿家裏的錢,沒有經過父母同意,買了許多玩具,我們明白後,讓他退回了玩具,並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後他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兒子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寫字很差,我讓他把寫錯筆畫的字重寫10遍,結果我們吵打起來,兒子説他已經盡力了,一時難以改變,我向兒子認了錯,同時指出他打我也是不對的,兒子也認了錯,此刻我和兒子有時像朋友一樣聊天,其樂無窮。

家庭教育徵文8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今天你養成良好的習慣,將來習慣會來養你;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習慣,最多隻能擁有一份工作,而如果養成良好的習慣,那他擁有的是一個系統、一個模式。工作只能親力親為,而模式則能自動工作。中國家庭教育網L,XB(h| a6|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每個家長都使出渾身解數,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而我的心得是:要從小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的生活由一點一滴的小事組成,那就從點滴小事做起,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認真做。

1、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要求女兒每天晚上8:30前必須睡覺,早上7:00前起牀,從而保證充足的睡眠,這個習慣女兒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一直堅持到現在。

2、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勤洗澡,勤換衣,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等。

3、養成有計劃花錢的習慣。女兒每週可得零花錢10元,但必須在專用記帳本上記錄收支情況,比如每次花錢必須記錄清楚用途,金額,結餘額。

4、逐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現在的孩子偏食現象非常嚴重,女兒也不例外,通過不斷強化教育,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日三餐按時按量進餐,儘量不挑食,控制零食,不買不吃路邊攤上的三無食品,少吃垃圾食品。

5、逐步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倒垃圾,買醬油等。最近正在教女兒洗衣,洗碗,從洗襪子短褲開始學習。

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成績是一時的,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終身的,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的取得則是水到渠成的。

通過不斷地嘗試,不斷地反覆,以及與女兒的不斷溝通,從去年開始與女兒達成一致意見,制定出每週的學習計劃,計劃實施的前階段,女兒會經常忘記,而我經常督促,這個學習計劃,女兒一直堅持到現在,並已基本形成女兒每天放學回家首先必做之事,形成了習慣。

這個學習計劃是:

1、每天完成學校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練習1——2頁鋼筆字;聽讀英語20分鐘;寫日記一篇。

2、週六下午:練習毛筆字2——3張;練習素描一幅。

每週根據完成情況,給予獎勵或懲罰,完成好獎勵一本書,完成不好則扣零花錢5元。

正是因為逐步養成的學習習慣,五一帶女兒遊景點,女兒帶着紙和筆,將沿途景點一一記錄,為她完成長假日記提供良好素材。

在學校老師、我們家長及女兒的共同努力下,女兒養成了許多良好的習慣,這些良好習慣將會伴她一生,讓她受益匪淺。但女兒還有很多不好的習慣,需女兒去改變,家長去幫助,老師去指導。習慣成自然,改變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只想讓女兒知道並記住:

每天改變一點點,那就是成功的開始;每天進步一點點,那就是成功的象徵;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完善美好的人生。

家庭教育徵文9

在孩子來到的日子裏,享受着孩子帶給我無窮的快樂,我不由得也深深得地感覺到了自己的責任。

天下父母心是一樣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人,我們或許不能擁有前者,但我們必須把握後者,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和諧、更美好!

現在丟下孩子給父母離家打工的是普遍現象,而我卻依然把孩子接在身邊讀書,我願意放棄別的,卻絕不能放棄我孩子所需要的……!從我女兒一年級第一天放學起,我每天都檢查她的作業。女兒從小寫字很工整,反應也快,只是不夠細心,特別是數學。

有一次因為這個,我狠狠地打了她,後來她很怕我,做好的作業明明知道答案也不敢大聲説出來,我意識自己的行為過激了,於是我找個機會很温和的對她説:“媽媽那天確實很生氣,只顧自己發泄,也不管你有多痛,今天我想讓你也打媽媽幾下,也打在臉上,也像媽媽媽那樣狠,讓媽媽也體會一下你那時的痛。”女兒不敢相信地笑望着我,我很認真地説:“真的。打,媽媽不怪你。”我閉上了雙眼,只聽啪、啪兩下,我睜開眼看着臉上帶有歉意的女兒,摸了摸那真有點發麻的臉,一下子抱住了女兒:“媽媽跟你説,媽媽下次儘量地好好指導你,只要你不犯大的錯,媽媽就不會打你這麼狠。”女兒馬上也乖乖地説:“我下次也會注意的。”後來再也沒有那樣打過她。

不過我倒覺得在孩子小的時候,還沒有自自制力的情況下適當地用點“武力”還是可行的,但又須要把握那個度,有時候我看見我女兒背書似乎很吃力,一遍又一遍地讀,我就想陪女兒一起感受。我們一起讀、一起背,看誰背得快,首先要理解其內容、含義,就不那麼難了,我很慶幸記憶力不減當年,我女兒也不甘示弱。關於數學應用題,她有不會的就問我,其實有的我也不是一看就會,但我會很認真地去思考,直到解出為止。每當解出來,我故意在女兒面前流露出“一種成功的喜悦”,女兒就會很不服氣,寧可自己冥思苦想,也不輕易地來問我。

至於作文方面,我也給她買了作文選,好像也沒多大幫助,無奈之下,乾脆,我和他一起寫,看看我寫的會不會給她點啟發。她看了之後還挺高興地表揚了我:“媽媽,沒想到你的文采還不錯。”女兒説的我有點不好意思:“媽媽只是初中畢業,也沒有多少文化,但我覺得有人説作文,作文,作到頭疼,其實不是這樣,作文很簡單,只是寫出你內心裏真實的話語。”女兒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後來在女兒的《我的媽媽》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女兒那發自內心的話,不僅寫出了她的真實感受也流露對媽媽的感恩之心。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感恩拒絕抱怨,抱怨的人生是灰色的,不抱怨的人是最快樂的,沒有抱怨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

女兒到了考試的時候,我卻又那麼一點點小緊張,儘管女兒在班上名列前茅。有一次期末考試,平常都考95向上的,那一次才考了89分。我強壓住心中的怒氣,望着已經嚇得不知所措的女兒:“怎麼回事?”女兒小聲地説“粗心了。”她爸爸走過來扯着女兒的手偷偷朝我擠擠眼示意我繼續忍住。“下次注意點,考個最好的讓你媽媽高興高興,我們的女兒是最棒的。”到了第二學期,女兒果真考了年級第一名。因此,孩子的失誤我不去過分地譴責她,而是幫她一起找原因,找到了並解決了,然後再去鼓勵她,對孩子一定要信任,更要有信心。

慢慢的孩子長大了,更懂事了,我們之間的話題也跟多了,有是我就把女兒當成大人一樣看待,我説一些簡單的事情讓女兒替我分析、做主,女兒那一本正經的一套一套的令我心中暗喜“靠譜”。説實在的,有時我都自愧不如。我禮拜天經常要加班,我女兒還會幫我做家務,當我下班回到家,看到家裏乾淨整潔,還會接到女兒遞過來的一杯熱水時,所有的疲勞一掃而盡。那時的感覺就兩個字“幸福”。更讓我感動的是有一次由於加班晚,第二天還沒起牀,我女兒煎了雞蛋、下了麪條端到我牀前,輕輕地説:“媽媽,祝您生日快樂。”看着女兒雙手捧着那煎得有點糊的雞蛋,我激動得眼睛有點模糊,這輩子我還沒吃過這麼好吃的生日早餐。我曾和我女兒開玩笑地説:“你説上帝怎麼會賜給我你這樣的一個好禮物呢?”女兒自豪地答:“這就叫上‘天有眼唄’。”呵呵……!

一晃女兒小學畢業了,女兒以三個A+的成績考了鎮新中學,回顧女兒小學階段所努力取得的“三好學生”“優秀班級幹部”“硬筆書法”獎和崑山市“小孝星”“四好少年”榮譽,面對這些我跟女兒講了我的感受—那是一九九五年,我在崑山的一個小型服裝廠(鐵牛襯衫廠)打工,那時我擔任組長,由於領導的關心和幫助,我的工作還很順利,在一次參加“崑山市十佳外來青年的評選中”,我被評上了。當時我沒覺得有什麼,我想,我只是眾多的外來工的一份子,認真工作是我們的本分,我倒是很感激崑山市領導對我們外地人的厚愛,這段經歷我是想告訴我女兒,人人都要盡心盡力地去做好自己的本分,或許在不知不覺中就會發現你的成績或給予肯定,而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堅持不懈地走向自己的目標,感受自身的價值和意義!

初一的家長會上,好多家長都在抱怨孩子不那麼聽話了,到了什麼所謂的叛逆期了。我想所謂的叛逆期從另一方面看其實是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觀意識和判斷力,作家長的似乎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我們説的、做的相對來説正確嗎?或是我們的方法好嗎?為此我特地去書店買了這方面的書,關於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從中我學到了很多,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質。我經常找合適的機會和女兒談心,在一次和女兒的談心中,我真誠地對女兒説:“孩子,你上初中了,學習上媽媽也幫不上多大的忙了,有疑問多問問同學和老師,但在生活中有什麼困擾的事一定要告訴媽媽,把媽媽當成你最好的朋友好嗎?”女兒依偎在我身邊:“我會的——媽媽——你是世上最好的媽媽!”我不禁感慨——世上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家庭教育徵文10

把善良注入孩子的靈魂,讓體育鍛煉成為一生的習慣——我們的家長好故事

我們夫婦二人生這個小孩的時候,已經雙雙30歲了,誇張一點,用我們農村的話説叫老來得子。而且在之前結婚以後,媳婦習慣性流產,搞得人焦頭爛額。所以對孩子難免有一些溺愛,加上小孩本身智力一般,所以他學習勉強佔箇中等,還有一些好吃懶做的壞毛病。作為他的父母,我們本身都是負責和稱職的老師,但絕對不是優秀的家長。如果非要總結一點教育和培養孩子的心得的話,我們覺得就是題目裏的兩點勉強做得可以,簡單説就是讓孩子做善良的人,從小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

我們夫婦二人都出生於西部農村,依靠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成為農村中小學老師,有兩套房,一輛國產車,過上了較為穩定的生活。不敢説品德有多麼高尚,但完全可以稱得上善良,我們從小孩咿呀學語時就刻意培養他人性中的善。在上幼兒園之前,每次遇到乞討的人,他媽媽都會拿出一些零錢,讓孩子交到他們手裏,並且簡單講給他要幫助別人的道理。上幼兒園的時候,奶奶接送他,我們告訴他要自己走路,自己背書包。奶奶總是溺愛孫子,有時候天陰下雨就把他背在肩上,老遠看見我們,孩子就絕對要下來自己走。我們回家還是要批評他,告訴他奶奶老了,他要照顧奶奶,路上還要提醒奶奶走人行道,注意安全。

獨生子女大多數都比較自私,我們的孩子小時候也一樣。家裏來了朋友或者親戚的孩子,不讓動他的玩具,儘管這個玩具他已經不感興趣了。不讓吃他的零食。我們就講給他分享的道理。有時候也把他帶到別人家裏,其他小孩如果大方一些,就讓他説一説分享的快樂。其他小孩如果像他一樣小氣,就讓他講一講不被分享的失望和沮喪。慢慢的,小孩比以前大方了,很多時候,會把自己的零食給好朋友一份。

我本身比較喜歡體育鍛煉,常年堅持跑步和打籃球,另外也喜歡游泳和足球。從學會走路以後,只要天氣不是特別惡劣,晚飯後我們都去散步。還記得他兩歲時候的冬天,穿着開襠褲自己在雪地裏走。我們給他買了幼兒三輪車,出去散步,不論多遠,不論春夏秋冬,孩子都是騎車或步行。後來大一點以後,又買了第二輛、第三輛自行車,因為騎車,孩子的腿明顯比同齡人粗壯而有力。從20xx年上小學起,很多週末,孩子都和我一起參加晨練,冬天八點以前,其他季節七點以前。一半時間是打籃球,另一半時間踢足球,我簡單交給他一些自己掌握的技術,孩子也樂此不疲。從去年開始,他報名參加了乒乓球培訓班,非常喜歡,進步也比較快。家裏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籃球、自行車、滑板、輪滑鞋都有,每一項技術,孩子都掌握一些。從小到大,我們兒子只因為感冒輸過一次液體,偶爾感冒,吃一點感冒藥也就很快恢復了,這很大程度是因為體育鍛煉。

每個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了期望,我們也一樣,孩子能夠出類拔萃有所成就當然好,如果健康成長為自食其力的快樂的人,我們也很滿足。教育需要學習,家庭教育也一樣。我們將和孩子一同成長,做更好的父母,培養更好的孩子。

家庭教育徵文11

今天,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但家庭教育的責任和邊界到底在哪裏?如何履行好家庭教育的責任?如何真正達到家庭教育的理想效果?卻成為家庭教育繞不過去的話題。

剛剛頒佈的《家庭教育促進法》對“家庭教育”有明確的界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由此,我想追問三個問題:

第一,家庭教育該由誰擔負主要責任?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中華民族自古至今都注重家教,“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位老師”,如果生而不養、養而不教則是父母的最大失職。

父母和他們所創造的家庭環境是孩子終身的幸福、前途和成就至關重要。研究表明:“父母做什麼比父母是誰更為重要。”“父母和孩子一起閲讀、做家務、唱歌畫畫、玩數字遊戲、參觀圖書館和博物館、經常邀請朋友孩子來家裏玩耍等等,孩子在智商和情商上得分更高。”

第二,家庭教育主要做什麼?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成人成才,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到底該做什麼呢?最近,一份關於“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家長雙減政策態度”的調查報告顯示,73%的受訪家長表示焦慮來自自己的能力很難管理和輔導孩子學習。現實中的狀況就是人們常説的:“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

可見,家庭教育的一大誤區就是很多家長越界地承擔了學校的教學任務,而忽略了家庭應該承擔的本位教育內容。那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主要應該做些什麼呢?我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培育、引導和影響孩子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家教、家風;二是為孩子營造和睦、親近、寬鬆的家庭環境;三是合理安排孩子的家庭學習、休息、娛樂和運動的時間;四是避免加重孩子學習和心理負擔,預防其沉迷電子屏幕和網絡。

第三,家庭教育可以怎樣做?

一項權威研究表明:父母的温暖、堅定、言行一致和底線教育對孩子發展至關重要。父母的正向期待和鼓勵,可以很大程度提升孩子的學業成績;父母對學校和學習滿懷興趣,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諧的親子關係可以涵養孩子良好的性情等等。

在《家庭教育促進法》中,列舉出家庭教育常用的一些正確方式方法,像“父母共同參與、言傳身教、寓教於生活、尊重孩子差異、平等交流、嚴慈相濟、親子共成長”等等,都是在教育科學研究中得以證實的一些好方法,可供家長們在日常家庭教育中隨時使用。

不過,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父母對孩子的榜樣示範作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父母是孩子成長中最喜歡模仿的第一人,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台階”。

我想:隨着《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台,家庭教育迎來“依法育兒”的時代,人們一定會不斷追問家庭教育該由誰做、該做些什麼、該如何做等核心問題,“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當”將一去不復返。

家庭教育徵文12

我和兒子一起成長

如何養育孩子,如何讓自己成為一位合格的母親,是我初為人母時考慮的首要問題,為了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在養育兒子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學習,在成長的道路上,在平凡又艱辛的日子裏,我們一路歡笑,一路歌。

兒不知不覺中,兒子到了上小學的年齡,當兒子幼升小學拼音時,我和他一起參加了拼音輔導班。我又從新認識了整體認讀音節、前鼻音、後鼻音、翹舌音、兩個第三聲詞組的讀法等。

兒子從小就對棋牌和數字類的遊戲着迷,他的爺爺也一直引導他學會下象棋,他爸爸教他玩數獨,他學會後也把我教會,在此之前我對象棋、數獨這類偏屬男生的遊戲一竅不通,現在這也是我的最愛。我和兒子經常一起下象棋,或者頂着腦袋填數獨裏的數字,經常為了一步棋或者一個數字爭論半天。

兒子從幼兒園時期就一直上英語輔導班到現在,我經常陪伴他一起學習,晚上督促他一起完成口語練習作業,不知不覺中我丟掉的英語詞彙又撿了回來。我們在學習中,共同進步,重要的是,我們有更多的交流話題。

在兒子很小的時候,我就注重買適合他年齡段看的書,對於買書,我從來都是堅定不移的。讀一本好書,就是與許多優秀的人交朋友。我會在他讀書的過程中慢慢啟發她,這本書裏講了些什麼故事,你從中學到了什麼。常常在精彩的段落時,他會讀給我聽,有時我們會互相讀給對方聽。一起從書本中尋找積極向上的動力。家裏的童話故事、精美散文、世界名著相對較多,因為我和他爸爸一直喜歡這類的書,我充分感覺到,在孩子讀書方面,父母所起的影響是很大的。他現在還特別喜歡聽評書和故事,只要有時間就會抱着國學機或者音響聽,吃飯聽、睡覺聽、練字時更是機不離身。現在都能把《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裏的故事講給我聽,還經常拿書裏的人物關係來考我和他爸爸,我為了不在他面前露怯,也不得不背地裏偷偷的啃書本。

兒子小時候不喜歡運動,因為一個月的時候因為肺炎進了醫院的ICU,從此我的心裏留下陰影,擔心他體質弱,免疫力不高,所以從小就帶他接觸各種運動,報名樂高班、武術班,還陪他一起玩各種體育項目,例如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等。慢慢的他喜歡上了足球,他經常抱着足球和弟弟找小朋友在小區裏踢,現在長得又高又壯,從原來班裏排隊一直站前排的小個子,成長到了隊伍的中後位置,而且吃飯也從不挑食,現在的飯量已經遠遠超過了我,我現在最喜歡的就是能夠在運動場上看到兒子的身影跑來跑去。

兒子現在可以幫我完成很多家務,有時在做飯時也會下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擇菜、洗碗、拖地、晾曬衣服等等。這是我最為自豪的。今年過年的餃子就是是我們共同完成的,贏得了家人的高度讚揚。我們會一起做壽司、肉丸等。他喜歡從視頻裏看各種各樣的美食視頻,經常向我要求吃各種想吃的料理,所以我們經常嘗試各種菜餚。慢慢的,我的烹飪技術也有了長進。

在學習上我經常這樣對孩子説:爸爸媽媽都是通過考試競爭取得今天的好成績,才有了你們現在幸福的生活條件。媽媽通過考試進了現在的單位;你的爸爸原來在鄉鎮工作,也是通過在單位競選,靠着自己的努力,層層過關調到市裏工作,你的叔叔也是從小就努力學習,考到北京人大,並且學習到研究生畢業留到了北京工作生活,現在也是一家大律所的合夥人,經常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從小就給你們帶世界各地的玩具、衣服等等,我們沒有任何背景和靠山,也不是天才,有的,只是自己的堅持不懈的努力,厚積而薄發,今天你所有的努力終有一天會給你豐厚的回報,所以你現在只負責不停努力就好,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它會給你想要的一切。

教育孩子是人生最大的一筆投資,我每一刻都是幸福的。這是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我只是全心全意、盡心盡職做一位好母親。在做母親的過程中,邊做邊學,邊學邊做。我會一直努力和孩子一起進步成長。

家庭教育徵文13

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曾説:“國家的命運與其説掌握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説掌握在母親手中。”它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與支持,家庭教育除了需要培養孩子聰明的才智外,同時也需要家長為他樹立起愛心、自信心、獨立精神、責任感、對美的感悟等一系列的情操品質。孩子不僅要成為一個才華出眾的人,同時要擁有健康而美麗的心靈世界,使孩子成為一個平衡的優勝者,這才是我們教育的真正目的。

愛心培養

現在的孩子從小生活在富裕的環境中,有許多父母對孩子疼愛有加,而孩子卻自私自利,不懂得關心父母和他人。其實並不是孩子生來就缺少愛心,而是由於父母對孩子的溺愛、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愛心在不經意間給剝奪了。在家裏,孩子享受很多“特權”和“優惠”,大人總是不知不覺地讓着孩子,根本體會不到他人的貧困、不幸。

首先,我堅持每年帶孩子去艱苦的農村至少一次,讓他接受磨鍊教育。其次,每當親戚朋友或者鄰居家的小孩來家裏做客的時候,我都會讓他自己分配他們玩具或者零食,讓他學着謙虛禮讓別人,學會和別人一起分享自己的美好事物。另外,有一次,他在放學的路上撿回來一隻很可愛的流浪狗,我們不僅及時的給予了對他的讚許,還讓他幫為小狗製作了一個温馨的小家。他自己給家裏新增的“成員”取名“小白”,並且堅持每天給小傢伙餵食,週末給它清潔衞生。以及其他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如尊敬長輩、團結同學、助人為樂等。

增強自信

寬容孩子的錯誤,不要苛求完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犯錯是很常見的事情。如果他不小心所造成破壞後,他自己也會非常後悔和難過,甚至感到恐懼。我會寬容孩子,對其給予正確的引導,明確告訴孩子:他的想法是好的,只是這種做法以後需要改正。一味批評和指責不僅於事無補,還會給他造成心理陰影。再遇到相似的事情,會為了逃避懲罰而養成説謊甚至更為嚴重的惡習;或者是因為怕失誤而不敢做事,發展出懦弱、不自信的性格。

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表揚:中學時期的孩子已經開始學習多方面的科學知識,他表現出的記憶能力增強,應該受到我們的肯定和誇讚。對孩子來説,父母的鼓勵是他前進路上的“小紅花”,家長對孩子的鼓勵,也表明家長在陪伴着孩子。他在學習過程中,因為學習時間過長、學習內容繁雜、學習難度增強,而表現出煩躁、厭學情緒的,我會很耐心的輔導他子學習。對於兒子的每一點成績、進步,我都積極地適當進行語言鼓勵,切忌打擊、埋怨孩子。慢慢地我發現兒子成熟長大了不少,還能獨立做不少事,更重要的是做事比以前有信心多了。

讓我們為孩子找一棵矮點的蘋果樹,讓孩子踮起腳,伸手就可以摘到蘋果。一次次成功的體驗會讓孩子信心百倍,動力十足地向下一個更高的目標邁進。允許孩子失敗,是對孩子能夠成功的一種信任。

責任感培養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他的責任感。從他上幼兒園開始,學校佈置的所有學習任務我都鼓勵他自己完成,把學習當成自己必須完成的任務。平時當他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學習任務時,我都是及時肯定、鼓勵,使他體驗到實現諾言,完成任務時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喜悦。從不他許下不成實現的允諾,也不會向他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

在平時的班級活動中,諸如打掃衞生、辦黑板報、當班幹部管理班級等,會要求他主動承擔應該完成的任務。例如有的同學沒有打掃完教室衞生就跑了,辦黑板報時有的同學沒有完成自己的任務就溜了,班上有的班幹部不認真負責等,我總是教育兒子,不管別人怎樣,都要求他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

在家裏,我也會在他功課任務不多的時侯,幫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自己的襪子,幫忙拖地板,飯後擦桌子、洗碗筷等,並且歸類擺放整齊有序。從小到大,兒子逐步養成了自己的事自己打理得好習慣。

我期望能盡力配合學校、老師的教育把他培養成一個讓身心都得到健康發展的具有愛心、自信心、責任心的男子漢。

家庭教育徵文14

一部《你好,李煥英》火遍大江南北,“我的女兒,我只要她健康快樂就行了。”這句台詞為人耳熟能詳,也讓大家開始重新審視親子關係,怎樣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長是做父母考慮的首要問題。沒錯,我也有一個女兒,可能在別人眼裏她不是那麼完美,但她卻是讓我感到無比幸福的人,只要見到她,聽到那一聲:“媽媽”,所有的煩惱都揮之而去。在孩子的成長上,對於怎麼教育,我認為,與其和孩子當母女,不如跟她做閨蜜。我們常説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但陪伴不是你在旁邊就好,陪伴就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以好朋友與引導者的姿態參與孩子一起成長與生活,這種陪伴遠比給一個手機來的更有效,也會給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記憶。

一、課後作業的完成——一起寫“作業”

孩子寫作業很難,坐不到凳子上,是大部分中國家長焦頭爛額的“通病”。她也曾經這樣。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我下班回家聽到孩子姥姥説這孩子不寫作業,她就用對此持放任態度的爸爸曾經説過的話當“擋箭牌”,説幼兒園的作業不做也行。我説那好吧,那你以後也不要上幼兒園了,因為幼兒園而已,不上也行。她不願意了,説那我怎麼跟小朋友玩呀!還有我老師。我説你也知道有老師呀,那老師辛苦的給你們上課,不寫作業就是對老師最好的報答嗎?學無止境,其實媽媽也有作業的,也有考試,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好好學習,這樣你以後才會有更多的選擇權,可以去選擇你想要的生活。自此之後到現在,她每次放學都自覺地先去完成作業。

二、用善意的“謊言”與温柔的慧眼,幫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有很多家長會説孩子在家跟在學校不一樣,那是肯定的。一個班50個孩子,孩子會爭取機會在老師面前去表現,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但放學回家後,孩子就如飛上天的小鳥,自由不羈了,把大人的話當成耳旁風,釋放天性。我就告訴她,老師會私下問家長你們在家的表現,讓我們打分,然後我就根據她的表現不時警告她要“扣分”了,糾正她的不良習慣。後來學校真的出了一週打分的卡片,有時候她表現不好了會想讓我放水,我告訴她這並不是我給你打高分,你就是好孩子,而是你先要成為好孩子,才會得到高分。溝通很重要的方法就是不要硬碰硬,破壞掉孩子的天真善良和純真,對待孩子,你永遠可以選擇童真的方式去解決,比如説一些善意的謊言。

三、説到做到,幫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曉彤要上一年級了,想想都覺得興奮,而我的小女主角卻還在傷感中——因疫情未能如期舉行幼兒園的畢業典禮!為此這個小朋友可是準備了很長時間的呀,得知孩子們的心思後,我們幾個媽媽答應為她們準備一個小型的畢業聚會,孩子知道之後非常開心。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孩子的話不要當真,答應孩子的話他們也會忘掉,但是我認為只有言必行、行必果,孩子才會明白大人對她的尊重,也會明白説話的分量,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愛是雙向奔赴,成長也是相互的。記得曉彤在兩歲多的時候跟她爸爸鬧着玩,爸爸拿她最愛吃的棒棒糖作為誘惑讓她咬媽媽一下,可她最後寧願放棄十支棒棒糖也不願咬媽媽一下,我想這就是雙向奔赴的愛,而很多父母永遠都不知道自己孩子有多愛自己。其實不只是孩子,父母也同樣需要成長,學會照顧孩子,也讓孩子照顧我們,和孩子一同探索成長的奧祕,這樣共同成長才更有意義。

生活的路很長,孩子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但不管多漫長,家長都會陪伴左右,不拒絕成長,幫孩子變成想要的模樣,做孩子最堅實的臂膀。

家庭教育徵文15

陪伴

什麼是陪伴,有人説是陪着孩子長大,是照顧她的一日三餐;有人説是履行父母的責任,監督她的學習;還有人説是默默無聞的守候。帶着這些疑問,我回顧過往,由紙入心,與老師和其他家長分享我的故事。

目前社會發展節奏很快,我們看到大多數的家長和學生都是忙忙碌碌的,在這種大環境下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陪伴方式,我們看到的陪伴是什麼樣的?有些家長把握好了生活的節奏,和孩子平等溝通,理解孩子,無條件地愛孩子,並且讓孩子選擇與負責任,成為輕鬆快樂的家長和優秀的孩子。也有一些家長辭去工作,專心陪讀,還有些家長和孩子不在一起,見到孩子就先問孩子的成績,也有雖然天天可以見到孩子的家長,但回家後和孩子並不溝通,或者是不懂得如何溝通,在這些畫面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在這種陪伴下成長的青春期的孩子必然會出現叛逆、焦慮、離不開手機,成績下降,家長會説孩子進入了叛逆期,給孩子扣一個“叛逆”的帽子,真的是孩子的問題嗎,其實是家長出了問題,是陪伴的方式出了問題。

有一句話講得好,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所以有效的陪伴就顯得必不可少,這關係到孩子的一生,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呢?

良好的陪伴是怎麼樣的?一定是可以給孩子安全感,自我價值認同感,同時可以提升孩子的溝通交流能力、表達情感的能力、愛的能力的陪伴,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鏡子,而我們的家庭正是可以通過陪伴讓孩子具備勤勞、勇敢、正直、善、,感恩這些品質。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達到一個良好陪伴的狀況呢,最重要的是要入心,是要走進孩子的內心,實現高效陪伴。

每位父母都是帶着滿滿的愛去陪伴孩子,有些甚至不惜辭去工作,天天守着孩子,然而收效甚微,和孩子很有距離感。青春期的孩子情感千變萬化,作為家長就要用一顆柔軟的心,找準自己的定位,用欣賞、肯定、讚賞、平等的目光去看孩子,孩子就會在一個安穩、平靜、被尊重的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具體到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一次肯定,一個禮物,一次鼓勵,一個欣賞的眼神等等,從而實現一次次愛的印證,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是可以求助,可以分享,可以互動的,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有安全而有自信。與之相反,家長帶着審視、監督、控制、挑剔的信念和孩子在一起,大多數時候在孩子周圍瀰漫的就是無形的壓力,就算家長不講出來,孩子也感到很多壓力。陪讀的家長這種情況尤為明顯,因為家長心裏裝着的就是“你看我為了你學習,我專門陪着你,工作都不要了”這種信念,雖然不説,孩子都會產生巨大的壓力,如果遇到挫折,就會產生深深的愧疚感,陷入覺得自己不好的循環,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還有些家長和孩子不在一起,通過視頻,攝像頭等和孩子進行溝通,進行對話。雖然不是面對面,只要家長做對了,用心了,陪伴就可以不受形式和空間的限制,只要有一顆陪伴孩子的心,我們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她是被關注的,這樣孩子仍然可以有力量去成長。

家庭作為一個孩子成長的環境,同時也是一個陪伴的空間,一個學習的氛圍。家長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她的個人空間,把自己定位為孩子的好朋友,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一定不要簡單的把自己當做一個家長,一個監督員,孩子在學習時,家長在幹什麼呢,通常就是家長在看着孩子,在做家務,看手機,還美其名曰在陪伴孩子,充其量就是“陪”,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伴”,發現孩子沒有學習時還會喋喋不休,這樣帶給孩子的感受就是拒絕、叛逆,表現出來的就是反抗。孩子學習時,陪伴的家長和孩子都應該處於一個學習的氛圍,一起學習,這樣孩子心裏會很舒服,這樣的同理心帶來的情感鏈接非常珍貴。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時區,只要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被肯定和欣賞,給孩子選擇與負責任的機會,那麼每一個孩子都會按照自己的軌跡健康成長,成為一個愛自己的、有愛的、和對社會有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