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5篇)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32W 次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5篇)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

我有幸來到XXX參加xxXXX《道德與法治》骨幹教師培訓。期間,分別聆聽了XXX、XXX、XXX、XXX、XXX、XXX等專家教授的精彩講座,他們從《到的教室的專業發展》、《教生活、育智慧》、《以兒童為中心的學校心裏教育》、《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總體設計》、《做個德才一體的智慧型教師》、《深體育教師的形成》等多方面來闡述,教學語言幽默,問題剖析深入。通過本次的培訓研究,使我對國編教材《道德與法治》的編寫指導思想、教育主題、整體理念、教學方式等有了更深的瞭解,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受益匪淺。以下是本人這次《道德與法治》培訓研究的幾點體:

一、指導思想明確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編寫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課程改革成果,滿足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成長需要,促進小學生基本文明素養,以反映人類文化成果為核心。編寫目的在於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係上,採取的內容編寫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研究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研究政治的興趣。

教育主題鮮明。

小學低年段《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主題是適應新生活、養成好慣、奠基公共意識、培養學生的公共意識、追求創新生活。

首先,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將會引起所處的環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際關係等方面發生巨大變化。材的改編是為了培養兒童做好心理準備、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生活。其次,兒童在適應了校園新生活的基礎上,針對這一時期的學生髮展中存在的突出現實問題——好慣缺失,引導學生養成生活慣,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學生公共意識培養,是學校德育應該破解的重要課題。作為文明社會的每個公民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公共安全,恪守公共道德。最後,創新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新活動,是人們的一種生活追求,它應當迴歸生活,走進生活,成為生活的常態。材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帶領學生從課堂走向創新,追求創新生活。

二、教育理念創新。

小學《品德與法治》教材編寫首次提出教材是兒童的,不是成人的;是生活的,不是學科的;利用生活語言,不是書面語言;是開放的,不是關閉的;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材的內容是兒童生活,語言是兒童語言,他遵循教育規律,堅持社會

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有愛心、有責任心、具有良好行為慣和個性品質的兒童,關注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倡導學生學會玩,並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研究觀,有想法的參與研究。教材中所呈現的材料都是兒童熟悉的生活事,這樣孩子就能夠在典型的生活事中發現自己的生活,將自己的生活引入到教材中去,與教材中的兒童生活發生交流和對話。教材還遵循孩子生活經驗中的感受,依據現實理性發展的可能,幫助孩子在行動中實現對生活的內在意義與內涵的理解與超越,通過行動將自己對情感的新體驗,對生活的新理解。改變生活狀態,迴歸兒童生活是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也是最近十年來德育理論與實踐探索的重大成果。部編材以生活德育論為指導思想,以兒童為主體,對生活德育論進行創造新運用,使孩子改變他原有的經驗性的生活。養成生活方式,不是完成書面試卷。教材是依據兒童多層次的生活結構,以及在其成長中逐步拓展和遞進的生活延展而展開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研究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材還在時間、空間上向老師和學生開放。讓學生回望過去,立足當下,規劃未來,同時走進課堂、走進學校、走進家庭、走進社區。材體現多學科話題的融合。而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研究內容,而是着眼與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研究主題。材還體現人與世界的融合,人與自然、家庭、社區、國家的一體化,多元素質的深度融合。教材面向不

同生活、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兒童,力求適合不同文化環境中的兒童研究的張力。最終達到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鄉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與特殊羣體的融合。

三、教學方式合理。

1、材採用繪本故事的形式編寫,使學生更好地走出書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研究。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向生活研究,研究做人。

2、材主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

開設厚實多彩的活動,使學生更好地在活動中領會書本的意義與智慧,積累更多的經驗。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踐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是材教學方式的又一特性。

3、向榜樣研究。材增強了榜樣故事的宣傳,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研究榜樣,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榜樣研究活動,為小學生的健康人格成長地樹立了更好榜樣。

4、材中有大部分的留白,使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進行辨析與反思。這是之前的教材裏從來沒出現過的,意在引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結合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已達到更好的效果。

十天的培訓研究,雖然時間很短,但在XXX的精心組織下,在多位專家教授細心講授和耐心指導下,在多位學生助理的幫助下,在與學員們的積極討論中,我收穫頗多,受益匪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腦海中植根,一種合理的教學方式會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本次的培訓研究,我即開拓了視野,又增長了知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充分運用本次培訓所學,更好地完成每一項工作。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2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穫頗多。

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三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瞭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並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

整本教材洋溢着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敍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温暖的情懷,體現着人與人、人與自然

、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温暖的關係。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

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新教材中沒有了説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還滲入了一些繪本圖畫和內容,激發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

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藴、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和温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鑑於理想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知識。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3

教師被人們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塑造學生的靈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靈魂。教師教育學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於言教,所以教師必須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應具有優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在培訓中對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可以説教材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知道了教材的編列目的、內容的設計

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係上,採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合理佈局,整體安排,在開發教育資源、豐富德育內涵、改進道德與法治融入方式等方面做有益探索。所採用的“內隱”與“外顯”相結合的融入方式,真實自然。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於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有關基本知識編排和敍述,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教材中的知識點相比以前老版教材來説較新穎、實用。通過學習,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新教材的內容是由哪些單元組成,各單元又有哪些知識點的組成,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着眼於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予以教育的關照、引領和指導。注重傳統優秀文化的滲透是教材內容編排的亮點,在教材語言設計、活動設計以及教學資源等方面,傳統優秀文化都得到了充分體現。

二、認識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教材的重要性

整體把握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遵循學生道德自主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通過設計,給學生留下自主思考的學習空間,較好地處理了道德認知必要合理的傳授與道德能力自主建構之間的關係,促進兒童在自主學習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強法治意識。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教材、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於一個教師來説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認識到應該如何掌握教材中的重難點

在全面體現課程核心理念和目標的同時,突出了“樂於探究”的要求,創造性地設計了一些較有特色的活動,引導學生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思想性、體驗性和實踐性,避免形式化和表面化,着眼於學生的道德成長、價值引領和行為引導。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藴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鬆愉快的提高內在的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鼓勵學生與教材對話、與老師對話,進而與自我對話,探索行動策略,促進學生的生命成長;促進教師直面教學的挑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教學方式更多地轉向在對話、澄清、共識中實現價值引導,引導課程評價方式的探索與改變。

此次培訓,解決了我的很多疑惑,但是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我在教材的使用和教育教學實踐中去探索和解決。總之受益匪淺,在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瞭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教材的重難點、駕馭課堂的寶貴經驗。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4

20xx年10月16日,我很榮幸的參加了在衡水第八中學舉辦的“義務教育新教材(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新 教材)的培訓”。聽了由天津專家老師郭豔芬的講座,學習了人教版初中七年 級政治課標修訂教材總體介紹,受益不淺,感受頗深.現就學習主要內容和學習感受做以彙報。

一、人教版課標教材特點回顧

1、突出背景,強調本質,注重應用,使學生感到學習是自 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親和力”。

2、改進教材呈現方式,以恰時恰點的問題引導教學活動, 體現學習方式的轉變 。

3、強調基礎性,堅持“四基”不動搖,為學生終身發展打 好基礎。

4、重視思想方法,立足學生髮展,提高教科書的“思想性”。

5、加強不同領域內容之間的聯繫,突出教科書的聯繫性。

6、體現政治學科的科學價值和文化內涵,反映政治學科在 其它科學和文化進步中的作用。

7、積極探索政治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適當體現信息技術的應用。

8、體現層次性和選擇性,將配套教材作為教材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課程性質變化主要體現有兩個方面: 1、以學生生活為基礎; 2、以學生道德、法治發展為根本目的。

對新課標的重要修改有:1、彰顯生命教育主體;2、突出法治教育;3、強化公民意識教育;4、加強媒體素質教育;5、增加“瞭解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尊重不同文化;6、新增“要求學生增強與家人共創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識和能力” ;

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8、補充“瞭解不同勞動和職業的特點及其獨特價值”“工匠 精神”;9、增加“體會承擔社會責任”;10、重視代際間的雙向互動和共同成長。

二、教材修訂的實際做法

1、調整結構、增減內容,構建符合教學邏輯和學生心理的教科書體系,合理的結構體系是教科書育人的載體,通過教科書的體系結構,學生可以看到道德與法治是如何構成的,浩如煙海的學科知識是如何被選擇和組織起來的。因此,教科書的體系結構構建,體現了教科書的育人價值。

2、加強學習方法的引導,使學生逐步領悟道德與法治研究的“基本套路”,加深對政治核心內容的理解,在教科書編寫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挖掘課本核心知識藴含的思維教育價值,加強學習方法的引導,以問題引導學習,使學生從中體會課程的學習方法,領悟學習“基本套路”。從而體現教學的育人價值。

3、反映背景、重視過程、加強應用,使學生獲得的基本思想使學生獲得道德與法治的基本思想是本課程的重要目標,也是提升學生道德素養的重要標誌。

4、發揮章節引言的“先行組織者”和章小結的“概括提升”作用,體現知識的整體性。引言是全單元(課)起始的'序曲,是全章內容的引導性材料。好的引言,對於激發學習興趣、加強基本思想教學、培養髮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為更好地發揮章引言的作用,修訂版教科書着重從本單元內容的引入、本課內容的概述等角度組織相關內容。在具體處理中,結合具體內容以自然的方式引入。

5、加強探究、重視“綜合與實踐” ,積累道德與法治活動經驗、培養創新意識修訂版教科書非常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內容的呈現上努力體現政治思維規律,倡導探究式學習,給學生一條觀察事物(情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線索。 教科書從知識內容的發展脈絡、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學習 過程等方面考慮,在一些關節點上設置“思考” “探究” “歸納” 等欄目,使他們通過觀察、實驗、比較、歸納、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維活動,促使學生領悟政治的本質,提高思維能力,積累活動經驗,培養創新意識。

6、努力構建較為完善的訓練系統。要經過循序漸進的訓練,使學生達到對內容 理解的逐步深入,雙基的落實,能力的提高。正文、習題是一個整體,習題是正文的自然延續,是通過訓練幫助學生理解正文內容的。 例子習題整體考慮,加強基礎題,注意題量、梯度。教科書的習題與中考題的定位不同,但教科書的習題可以兼顧中考(越往後可以兼顧的內容越多),但絕不等同於中考題,注意了對中考題進行加工和改造,以訓練本節(單元)的核心知識。

三、對教學的一些建議

1、把整個學段看作一個整體。

2、“理解道德與法治”是教好本學科的前提。

3、提高研究教材的水平 “教教材”與“用教材教”並重。

4、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總之,教師要不斷深入鑽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 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幹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於教材,必須 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5

新版教材的“口語交際”欄目,不是新增的,但內容有些變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遊戲。比如“傳話遊戲”,第一個人輕輕説句話,傳到最後一排,看看哪組傳得又快又準。

遊戲雖然簡單,但遊戲過程中鍛鍊幾個能力:一是傾聽能力,要專注;二是語言能力,把話説清楚。通過傳話遊戲,讓孩子們學會等待,鍛鍊專注力。現在都是快閲讀,孩子們很難靜下心來做一件事,傳話遊戲能讓孩子們學會靜下心來做事。

小學一年級《品德與生活》 改名《道德與法治》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元紅介紹,今年我市小學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的教材全部換成了《道德與法治》教材。

在新教材版本的採用上,陶元紅説,根據教育部“過去採用什麼版本現在仍採用什麼版本”的原則與要求,今年我市小學一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教材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北師大出版社三種。

過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成了“部編本”,所以,今年我市將有20餘個區縣採用“部編本”《道德與法治》教材,10餘個區縣採用河北人民出版社《道德與法治》教材。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更進一步強調“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兩大內容。

陶元紅稱,今年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僅侷限於小學一年級,從明年起,小學所有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教材都將換成新教材《道德與法治》。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6

一、指導思想明確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編寫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課程改革成果,滿足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成長需要,促進小學生基本文明素養,以反映人類文化成果為核心。編寫目的在於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係上,採取的內容編寫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二、教育主題鮮明。

小學低年段《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主題是適應新生活、養成好習慣、奠基公共意識、培養學生的公共意識、追求創新生活。

首先,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將會引起所處的環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際關係等方面發生巨大變化。新教材的改編是為了培養兒童做好心理準備、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生活。其次,兒童在適應了校園新生活的基礎上,針對這一時期的學生髮展中存在的突出現實問題——好習慣缺失,引導學生養成生活習慣,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學生公共意識培養,是學校德育應該破解的重要課題。作為文明社會的每個公民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公共安全,恪守公共道德。最後,創新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新活動,是人們的一種生活追求,它應當迴歸生活,走進生活,成為生活的常態。新教材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帶領學生從課堂走向創新,追求創新生活。

、教育理念創新。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首次提出教材是兒童的,不是成人的;是生活的,不是學科的;使用生活語言,不是書面語言;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新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生活,語言是兒童語言,他遵循教育規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有愛心、有責任心、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兒童,關注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倡導學生學會玩,並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教材中所呈現的材料都是兒童熟悉的生活事件,這樣孩子就能夠在典型的生活事件中發現自己的生活,將自己的生活引入到教材中去,與教材中的兒童生活發生交流和對話。教材還遵循孩子生活經驗中的感受,依據現實理性發展的可能,幫助孩子在行動中實現對生活的內在意義與內涵的理解與超越,通過行動將自己對情感的新體驗,對生活的新理解。改變生活狀態,迴歸兒童生活是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也是最近十年來德育理論與實踐探索的重大成果。部編新教材以生活德育論為指導思想,以兒童為主體,對生活德育論進行創造新運用,使孩子改變他原有的經驗性的生活。養成生活方式,不是完成書面試卷。教材是依據兒童多層次的生活結構,以及在其成長中逐步拓展和遞進的生活延展而展開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新教材還在時間、空間上向老師和學生開放。讓學生回望過去,立足當下,規劃未來,同時走進課堂、走進學校、走進家庭、走進社區。新教材體現多學科話題的融合。而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與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新教材還體現人與世界的融合,人與自然、家庭、社區、國家的一體化,多元素質的深度融合。教材面向不同生活、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兒童,力求適合不同文化環境中的兒童學習的張力。最終達到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鄉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與特殊羣體的融合。

四、教學方式合理。

1、新教材採用繪本故事的形式編寫,使學生更好地走出書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習。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向生活學習,學習做人。

2、新教材主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開設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更好地在活動中領悟書本的意義與智慧,積累更多的經驗。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是新教材教學方式的又一特點。

3、向榜樣學習。新教材增強了榜樣故事的宣傳,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學習榜樣,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榜樣學習活動,為小學生的健康人格成長地樹立了更好榜樣。

4、新教材中有大部分的留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辨析與反思。這是之前的教材裏從來沒出現過的,意在引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結合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已達到更好的效果。

十天的培訓學習,雖然時間很短,但在南師大的精心組織下,在多位專家教授細心講授和耐心指導下,在多位學生助理的幫助下,在與學員們的積極討論中,我收穫頗多,受益匪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腦海中植根,一種合理的教學方式會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本次的培訓學習,我即開拓了視野,又增長了知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充分運用本次培訓所學,更好地完成每一項工作。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道德與法治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

現從以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首先是思想上的轉變。

我所任科目是二年級數學

説實在的,沒有教過這門課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

聽了老師的講課以後,我明白了上好思品課法制課是多麼關鍵的事情啊!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

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我們反思嗎?

再次,上好法制課。要做到有計劃、有課時、有教師、有教材,並密切聯繫學生思想實際,使學法、用法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同時,要按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法律常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這次培訓讓我們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能力,認清了形勢,看到了差距。

我要以這次學習校訓為動力,加強學習,勤奮工作,開拓創新,以飽滿的精神,良好的作風,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績。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7

我有幸來到南京師範大學參加xx國培小學?道德與法治?骨幹教師培訓。期間,分別聆聽了成尚榮、孫彩平、傅宏、高德勝、汪鳳炎、炎旭蕾等專家教授的精彩講座,他們從?到的教室的專業開展?教生活、育智慧?以兒童為中心的學校心裏教育?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總體設計?做個德才一體的智慧型教師?深體育教師的形成?等多方面來闡述,教學語言幽默,問題剖析深入。通過本次的培訓學習,使我對國編教材?道德與法治?的編寫指導思想、教育主題、整體理念、教學方式等有了更深的瞭解,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受益匪淺。以下是本人這次?道德與法治?培訓學習的幾點體:

一、 指導思想明確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編寫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課程改革成果,滿足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成長需要,促進小學生根本文明素養,以反映人類文化成果為核心。編寫目的在於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係上,採取的內容編寫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二、教育主題鮮明。

小學低年段?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主題是適應新生活、養成好習慣、奠基公共意識、培養學生的公共意識、追求創新生活。

首先,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將會引起所處的環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際關係等方面發生巨大變化。新教材的改編是為了培養兒童做好心理準備、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生活。其次,兒童在適應了校園新生活的根底上,針對這一時期的學生開展中存在的突出現實問題——好習慣缺失,引導學生養成生活習慣,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學生公共意識培養,是學校德育應該破解的重要課題。作為文明社會的每個公民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公共平安,恪守公共道德。最後,創新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新活動,是人們的一種生活追求,它應當迴歸生活,走進生活,成為生活的常態。新教材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帶着學生從課堂走向創新,追求創新生活。

二、教育理念創新。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首次提出教材是兒童的,不是成人的;是生活的,不是學科的;使用生活語言,不是書面語言;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新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生活,語言是兒童語言,他遵循教育規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有愛心、有責任心、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兒童,關注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倡導學生學會玩,並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教材中所呈現的材料都是兒童熟悉的生活事件,這樣孩子就能夠在典型的生活事件中發現自己的生活,將自己的生活引入到教材中去,與教材中的兒童生活發生交流和對話。教材還遵循孩子生活經驗中的感受,依據現實理性開展的可能,幫助孩子在行動中實現對生活的內在意義與內涵的理解與超越,通過行動將自己對情感的新體驗,對生活的新理解。改變生活狀態,迴歸兒童生活是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也是最近十年來德育理論與實踐探索的重大成果。部編新教材以生活德育論為指導思想,以兒童為主體,對生活德育論進行創造新運用,使孩子改變他原有的經驗性的生活。養成生活方式,不是完成書面試卷。教材是依據兒童多層次的生活結構,以及在其成長中逐步拓展和遞進的生活延展而展開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新教材還在時間、空間上向老師和學生開放。讓學生回望過去,立足當下,規劃未來,同時走進課堂、走進學校、走進家庭、走進社區。新教材表達多學科話題的融合。而不是從傳統德育的標準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與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新教材還表達人與世界的融合,人與自然、家庭、社區、國家的一體化,多元素質的深度融合。教材面向不同生活、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兒童,力求適合不同文化環境中的兒童學習的張力。最終到達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鄉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與特殊羣體的`融合。

三、教學方式合理。

1、新教材採用繪本故事的形式編寫,使學生更好地走出書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習。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向生活學習,學習做人。

2、新教材主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 開設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更好地在活動中領悟書本的意義與智慧,積累更多的經驗。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是新教材教學方式的又一特點。

3、向典範學習。新教材增強了典範故事的宣傳,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學習典範,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典範學習活動,為小學生的健康人格成長地樹立了更好典範。

4、新教材中有大局部的留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辨析與反思。這是之前的教材裏從來沒出現過的,意在引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結合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已到達更好的效果。

十天的培訓學習,雖然時間很短,但在南師大的精心組織下,在多位專家教授細心講授和耐心指導下,在多位學生助理的幫助下,在與學員們的積極討論中,我收穫頗多,受益匪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腦海中植根,一種合理的教學方式會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本次的培訓學習,我即開拓了視野,又增長了知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充分運用本次培訓所學,更好地完成每一項工作。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8

培訓中,我在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可以説新教材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編列目的、內容的設計

培訓中,老師主要從三個維度來闡述新教材編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教科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列目的在於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係上,採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於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有關根本知識編排和表達,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教材中的知識點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來説較新穎、實用。通過學習,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新教材的內容是由哪些單元組成,各單元又有哪些知識點的組成,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與區別,方老師所提供的知識框架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二、認識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開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於一個新入門的政治教師來説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認識到應該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難點

通過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藴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鬆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主辦方精心組織、安排周到,主講老師經驗豐富、分析透徹,參會教師認真聆聽、積極交流。這次新教材培訓解決了教師的很多疑惑,但是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教師在新教材的使用和教育教學實踐中去探索和解決,對於新教材的研究和使用,將會是每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9

從20xx年9月6日至21日,20xx年10月15日至28日,我有幸參加了“20xx年中小學緊缺與薄弱學科鄉村教師?法治教育骨幹教師培訓?培訓〞。本次培訓分兩期進行,第一期在XX學院進行為期16天的集中學習,第二期在廣州、中山等地跟崗學習。在集中學習期間,我聆聽了很多專家教授的精彩講座,他們從多方面來闡述,教學語言幽默,問題剖析深入,使我對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的編寫指導思想、教育主題、整體理念、教學方式等有了更深的瞭解,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受益匪淺。

在跟崗期間,我們深入到“番禺區沙灣中心小學〞“石碁中心小學〞“市橋中心小學〞“市橋實驗小學〞,聽了學校領導對德育方面工作的經驗介紹,觀摩了〞道德與法治〞優質課。通過學習觀摩,我對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道德與法治〞課的授課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是本人這次?道德與法治?培訓跟崗學習的幾點體會:

一、指導思想明確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編寫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課程改革成果,滿足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成長需要,促進小學生根本文明素養,以反映人類文化成果為核心。編寫目的在於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購物買好物—淘寶千萬商品,省錢省力更省心,輕鬆購物!廣告購物買好物盡在淘寶,看得見的真材實料,讓人愛不釋手!全網低價,實惠到家!查看詳情>阿里巴巴—兒童帽子,款式多樣,現貨批發,讓你採購無憂!廣告阿里巴巴—兒童帽子,潮流新品,實力廠家一手貨源,庫存充足,讓你一站式找足貨源!查看詳情>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係上,採取的內容編寫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二、教育主題鮮明。

小學低年段?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主題是適應新生活、養成好習慣、奠基公共意識、培養學生的公共意識、追求創新生活。

首先,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將會引起所處的環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際關係等方面發生巨大變化。新教材的改編是為了培養兒童做好心理準備、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生活。其次,兒童在適應了校園新生活的根底上,針對這一時期的學生開展中存在的突出現實問題——好習慣缺失,引導學生養成生活習慣,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學生公共意識培養,是學校德育應該破解的重要課題。作為文明社會的每個公民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公共平安,恪守公共道德。最後,創新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新活動,是人們的一種生活追求,它應當迴歸生活,走進生活,成為生活的常態。新教材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帶着學生從課堂走向創新,追求創新生活。

二、教育理念創新。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首次提出教材是兒童的,不是成人的;是生活的,不是學科的;使用生活語言,不是書面語言;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新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生活,語言是兒童語言,他遵循教育規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有愛心、有責任心、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兒童,關注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倡導學生學會玩,並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教材中所呈現的材料都是兒童熟悉的生活事件,這樣孩子就能夠在典型的生活事件中發現自己的生活,將自己的生活引入到教材中去,與教材中的兒童生活發生交流和對話。教材還遵循孩子生活經驗中的感受,依據現實理性開展的可能,幫助孩子在行動中實現對生活的內在意義與內涵的理解與超越,通過行動將自己對情感的新體驗,對生活的新理解。改變生活狀態,迴歸兒童生活是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也是最近十年來德育理論與實踐探索的重大成果。部編新教材以生活德育論為指導思想,以兒童為主體,對生活德育論進行創造新運用,使孩子改變他原有的經驗性的生活。養成生活方式,不是完成書面試卷。教材是依據兒童多層次的生活結構,以及在其成長中逐步拓展和遞進的生活延展而展開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新教材還在時間、空間上向老師和學生開放。讓學生回望過去,立足當下,規劃未來,同時走進課堂、走進學校、走進家庭、走進社區。新教材表達多學科話題的融合。而不是從傳統德育的標準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與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新教材還表達人與世界的融合,人與自然、家庭、社區、國家的一體化,多元素質的深度融合。教材面向不同生活、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兒童,力求適合不同文化環境中的兒童學習的張力。最終到達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鄉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與特殊羣體的融合。

三、教學方式合理。

1、新教材採用繪本故事的形式編寫,使學生更好地走出書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習。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向生活學習,學習做人。

2、新教材主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開設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更好地在活動中領悟書本的意義與智慧,積累更多的經驗。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是新教材教學方式的又一特點。

3、向典範學習。新教材增強了典範故事的宣傳,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學習典範,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典範學習活動,為小學生的健康人格成長地樹立了更好典範。

4、新教材中有大局部的留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辨析與反思。這是之前的教材裏從來沒出現過的,意在引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結合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已到達更好的效果。

30天的培訓學習,在XX學院的精心組織下,在多位專家教授細心講授和耐心指導下,在多位學生助理的幫助下,在與學員們的積極討論中,我收穫頗多,受益匪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腦海中植根,一種合理的教學方式會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本次的培訓學習,我既開拓了視野,又增長了知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充分運用本次培訓所學,更好地完成每一項工作。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0

今天聽了教育專家老師的講座,學習了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網絡培訓受益不淺,感受頗深。現將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 《道德與法制》的教材特點 兩位老師都分析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新教材特點, 讓我們對課程標準及教材 把握更準確。新教材的突出特點:

1、體現了學生喜歡,圖文並茂,抽象問題直 觀形象表達的卡通版面。

2、更加貼近學生生活。

3、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 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

二、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建議在教學上專家給出了學生觀、教師觀、教材觀三觀並存的建議,學生觀重點 突出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差異,允許多樣。教師觀中強調了教師的三個角色 扮演即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學目標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課堂不再侷限於 教室,它還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而且體現課前、課中、課後、校 內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教學材料的主要源泉來自兒童的現實生活。因而取捨 材料均要以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關、切實需要的內容, 以確保內容生活化,絕不再是以本為本。

在這次學習中, 更加註重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賦予老 師跟孩子之間更多的互動。在今後的教學實施中,我將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 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及時地把社會中的新信息, 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學更加精彩。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1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道德與法治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

現從以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首先是思想上的轉變。

我所任科目是二年級數學。

説實在的,沒有教過這門課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

聽了老師的講課以後,我明白了上好思品課法制課是多麼關鍵的事情啊!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開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

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我們反思嗎? 再次,上好法制課。要做到有方案、有課時、有教師、有教材,並密切聯繫學生思想實際,使學法、用法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同時,要按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有方案、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根本的法律常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這次培訓讓我們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能力,認清了形勢,看到了差距。

我要以這次學習校訓為動力,加強學習,勤奮工作,開拓創新,以飽滿的精神,良好的作風,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績。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2

道德與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於生活之中,社會生活中人們因處理複雜的相互關係而產生道德,隨着社會的發展才有了法治,人們在參與社會生活中獲得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走出學校和教室這一框框,應把兒童置身於社會大課堂之中,密切聯繫他們的現實生活,不但把他們看成學校裏的一個小學生,還要把他們看成社會上的一個小公民,讓我們的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連接起來,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去觀察社會,感受社會,研究社會,體會社會生活的規則,播下法治的種子,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一)課堂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

1.社會化的教學內容。教材篇幅是有限的,教材的.內容也是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因此,教師必須學會靈活運用教材,通過師生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豐富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的視野。曾興俊老師教學的《不同膚色的居民》課前引導學生上網查找資料,瞭解世界上的主要人種,和不同人種特點;藍曉霞老師上的《我是一張紙》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紙製品,瞭解它們的作用,邱羿昕老師上《小水滴的訴説》,收集了自來水的製作工序、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等視頻,這些都是教材內容的有效補充,豐富了課程資源,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明理導行,三節課中,教師都有涉及相關社會規則、法律規範的滲透,如“種族歧視問題”和“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節約用紙,保護森林”等相關法律法規,體現了課堂的“法治”味,學生的學習時空都得到了拓展,不再是課堂的40分鐘和教室的幾十平方米,學生的學習內容也不侷限與課本,更多地來自於社會生活。課堂為學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老師在參與學生課堂討論中加以點撥,並維持秩序,指引學生學習的正確方向,課堂氣氛自由、開放。

2.多樣性的教學形式。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不是枯燥的説教,三位老師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有像音樂課一般的放聲歌唱,有像美術課一樣的剪紙、貼畫,還有像語文課一樣的美讀詩文,又有像數學課一樣的計算明理……在多種活動體驗中感悟內化道德要求,寓教於樂,生動活潑,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突出體現了課程的綜合性與社會性。

3.大面積的學生參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參與、自覺實踐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作為綜合性課程的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更應突出這一理念。三位老師的教學都很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都設計了同桌、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討論,讓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教育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會表達、學會合作、學會與人友好和諧相處,這就是校園小課堂的“社會化”。

(二)學科測試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

本次培訓活動,教研室鍾曉菊老師給我們做了《立足兒童生活,科學設計紙筆測試》的專題講座,從當前學科測試的命題角度,給我們做了一個引領,提出當前紙筆測試命題,應當立足兒童生活,拓展命題空間;關注社會熱點,學習社會參與;創設問題情境,融入兒童生活等理念,可以説,當前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的命題,和課堂教學一樣應從兒童實際生活出發,測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不是理論性的、死記硬背的一些道理條文。

教師的教影響着學生的學,測試的指揮棒影響着教師的教,不管是從學生的發展出發,還是從社會的需要出發,我們的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教學都必須做到“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讓學生明理導行,學以致用,幫助學生成長為“社會人”。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3

5月31日,我有幸參加了“上杭縣第三屆城區小學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學科教研聯盟成果展示暨學科專題培訓活動〞,活動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個上午,但活動容量卻不小,聽了三位老師的優質課和專家的一個專題講座,收穫滿滿。

不管是三位老師的優質課,還是專家的講座,都給我一個很深的感觸,那就是:社會是學生學習和開展的大課堂,是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根本特徵,是培養“社會人〞的必經之路。

道德與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於生活之中,社會生活中人們因處理複雜的相互關係而產生道德,隨着社會的開展才有了法治,人們在參與社會生活中獲得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走出學校和教室這一框框,應把兒童置身於社會大課堂之中,密切聯繫他們的現實生活,不但把他們看成學校裏的一個小學生,還要把他們看成社會上的一個小公民,讓我們的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連接起來,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去觀察社會,感受社會,研究社會,體會社會生活的規那麼,播下法治的種子,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一〕課堂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

1.社會化的教學內容。教材篇幅是有限的,教材的內容也是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因此,教師必須學會靈活運用教材,通過師生共同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豐富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的視野。曾興俊老師教學的?不同膚色的居民?課前引導學生上網查找資料,瞭解世界上的主要人種,和不同人種特點;藍曉霞老師上的?我是一張紙?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紙製品,瞭解它們的作用,邱羿昕老師上?小水滴的訴説?,收集了自來水的製作工序、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等視頻,這些都是教材內容的有效補充,豐富了課程資源,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明理導行,三節課中,教師都有涉及相關社會規那麼、法律標準的滲透,如“種族歧視問題〞和“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節約用紙,保護森林〞等相關法律法規,表達了課堂的“法治〞味,學生的學習時空都得到了拓展,不再是課堂的40分鐘和教室的幾十平方米,學生的學習內容也不侷限與課本,更多地來自於社會生活。課堂為學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老師在參與學生課堂討論中加以點撥,並維持秩序,指引學生學習的正確方向,課堂氣氛自由、開放。

2。多樣性的教學形式。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不是枯燥的説教,三位老師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有像音樂課一般的放聲歌唱,有像美術課一樣的剪紙、貼畫,還有像語文課一樣的美讀詩文,又有像數學課一樣的計算明理……在多種活動體驗中感悟內化道德要求,寓教於樂,生動活潑,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突出表達了課程的綜合性與社會性。

3。大面積的學生參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參與、自覺實踐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作為綜合性課程的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更應突出這一理念。三位老師的教學都很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都設計了同桌、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討論,讓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教育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會表達、學會合作、學會與人友好和諧相處,這就是校園小課堂的“社會化〞。

〔二〕學科測試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

本次培訓活動,教研室鍾曉菊老師給我們做了?立足兒童生活,科學設計紙筆測試?的專題講座,從當前學科測試的命題角度,給我們做了一個引領,提出當前紙筆測試命題,應當立足兒童生活,拓展命題空間;關注社會熱點,學習社會參與;創設問題情境,融入兒童生活等理念,可以説,當前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的命題,和課堂教學一樣應從兒童實際生習中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教育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會表達、學會合作、學會與人友好和諧相處,這就是校園小課堂的“社會化〞。

〔三〕學科測試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

本次培訓活動,教研室鍾曉菊老師給我們做了?立足兒童生活,科學設計紙筆測試?的專題講座,從當前學科測試的命題角度,給我們做了一個引領,提出當前紙筆測試命題,應當立足兒童生活,拓展命題空間;關注社會熱點,學習社會參與;創設問題情境,融入兒童生活等理念,可以説,當前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的命題,和課堂教學一樣應從兒童實際生活出發,測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不是理論性的、死記硬背的一些道理條文。

教師的教影響着學生的學,測試的指揮棒影響着教師的教,不管是從學生的開展出發,還是從社會的需要出發,我們的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教學都必須做到“校園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讓學生明理導行,學以致用,幫助學生成長為“社會人〞。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4

小學生正處於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就要利用好課堂教學陣地,按照新課程標準,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課程標準確定了思想品德課要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摒棄舊的教學觀念,讓思想品德課程由過去的枯燥乏味的説教式教學變為受學生喜歡的新穎有趣的新課程。

對此,本人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就新課程下如何開展思想品德課教學,談一些認識和體會:

第一,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備好每一節課,是開展思想品德教學的前提條件。作為一名教師,備課是最基本的一項工作,備課不但要熟悉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備好教材,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動態,更重要的是要鑽研新課程標準,設計好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師生情感交融,實現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目標,從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課重教學的任務,使思想品德課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

第二,在課堂教學中要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關係。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統一的整體,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從人格意義上説,師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必須從主體轉為主導,學生從被動轉為主動,恢復到主體地位上來,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間共同參與、交流、互動的過程。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變為學習的主人。教師通過創設情境,選取典型材料,設計學生活動,以及有針對性的問題等形式來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學形式單一,時間長了,學生也會厭倦,興趣大減。因此在課堂上可採用自主式、討論式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合作探索的慾望,主動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和成就感,使課堂氣氛活躍,興趣盎然,樂在其中。第四,要重視和應用及時有效的課堂評價。初中學生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讚揚,因此在課堂評價時不能簡單地説對或錯。對此,教師在課堂評價時要採用靈活多樣豐富生動的評價語言,抓住學生的不同特點,給學生一個具體的、恰當的,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引導性、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獲。

總之,只要教師遵從新課程觀念,認真鑽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學生實際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夠上好思想品德課。此次培訓受益匪淺,這對我以後的教學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我也會不斷地努力學習,做好自己的工作。

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5

一、教師要樹立人格威信

1、老師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建立起專業威信。要懂得教什麼、懂得怎麼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這樣才能讓人有信服力,讓孩子尊重,讓孩子信服。

2、做一個善於發現、表揚學生優點的老師。

在皮格馬利翁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了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對孩子的評價,應該自己斟酌。這樣説了,就能讓他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嗎?我有沒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來糾正他?

3、讓自己更有耐心。對於孩子的壞毛病,要充分認識到壞毛病的頑固恢復現象,要反覆抓,抓反覆。察覺到不對就應該糾正,而不是抱着一勞永逸的天真想法。

4、採用“説服”的方式對待孩子,應該用“名片效應”拉近孩子們的距離。“你們怎麼搞的”只會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讓孩子心理距離更遠。然後用“門檻效應”“得寸進尺”,讓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標,強化後達到需求。用“南風效應”潤物無聲,避免劈頭蓋臉的懲罰,讓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後避免超限效應,“點到為止”,避免長篇大論惹人厭煩,講清規則即可。

5、如果真的要懲罰孩子,應該選擇在一個相同的情境中進行。吃飯時候罵孩子上學做的不好的事只會讓人覺得反感,應該在有空檔時,或者在他欺負人的時候進行教育。

6、懲罰時還需要注意方式,要儘量讓孩子喜歡的目標不要達成。在喜歡講話時,老師、父母的責罵,只會讓他罵的更兇,助長了行為的強度。在喜歡游泳時,朝着河裏追只會讓他達成“去河裏游泳”的願望,應該從河邊往岸上趕。

人格威信是從教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應該從小事做起。

二、在教學中,要把握一些關鍵問題

《道德與法治》不是簡單的一堂課,它是知識的總和,教導學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進一步的培養孩子的人格素養,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視的問題如下:

1、我們不能把課程上成語文課、科學課、美術課、手工課、習慣課。我們在教課的時候,應該為孩子的三觀奠定基礎,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讀必須落在“德”上。

2、教學設計的“主題性”。

低段每冊都有一個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每個學期都有一個學期教學目標。在此我們可以知道我們這門課的定位是什麼。根據這個教學目標,我們可以知道:課程標準;孩子道德發展的轉光,生活的現實情況,需要解決什麼。從孩子的成長中,需要完成什麼任務。

3、學習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級學習的主要方式是感受體驗型。二年級到的學習的方式由體驗型變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級的辨析式環節中,不是列出情況判斷對錯,而是應該考慮各種情況進行判斷。

4、辨析問題的開放性。我們在判斷問題時,往往應該思考問題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而不是單純地判斷對錯。

5、範例的示範性。在課文中的例子,如果要進行替換,需要想想是不是問題被替換掉了,或者教學的思路被替換掉了。

6、教學設計的選擇性。

7、教學過程中的“實在性”。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講正確的話,而是講真是真誠的話。

三、對自己教學課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張紙》時,教學目標是:為什麼要節約用紙。推論步驟為:紙用途廣,紙來之不易,紙歷史悠久,從而推斷出,應該節約用紙。

但實際上,有用才是資源,這是功利性的邏輯。如果對我們有用作為該不該珍惜的評判標準,那麼即使是美,也是為了我們生活的裝飾品。那些純粹為了好玩、純粹的奇妙,就會消失掉。

思維是有習慣性的,如果用經濟學原理去解釋紙的來之不易才能珍惜,那麼久不是純粹的德行。文化把歷史換成了數學概念,對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識的堆砌、技術的難易、功利性的判斷。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從“節約用紙”到“我是一張紙”的概念性轉換。

正確的做法是:人與自然的關係,應該是“共在”的世界觀——我與世界息息相關。紙對我們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資源”。

紙有着豐富的樣子,與我們時刻相伴。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情緒去與紙思考、互動,他們也會變成相應的樣子。例:紙經過加工後,變成了一朵花。他是我們息息相關的心情之花。藝術能讓紙變成“藝術的紙”,快樂能讓紙變成“快樂的紙”。

紙是生命的轉化,是智慧的結晶。從樹到樹葉,再到紙,大樹的生命力轉化到了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少用一張紙,就是挽救了一分樹的生命。

同時,紙也是先人的智慧結晶。紙是中國人的驕傲,他是我們對世界的貢獻。在我們手裏的紙,穿越過悠悠歲月,從發明第一張紙的祖先手裏,傳到了我們的手裏。“悠久的歷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總而言之,我們這門《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以孩子的德育為主的課程。在教學中,應該對如何培養孩子的德育做出貢獻,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盡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讓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身邊的孩子,同時,在備課中也儘量以純粹的道德進行考慮,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錯誤的思想指引孩子。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3

今天在德源學校參加小學《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培訓,一天培訓頗有收穫。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薰陶。

玩耍也是學習,在玩中學,不是貪玩,關鍵是會玩。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有收穫,在玩的過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規則,遵循遊戲規則。讓學生認識遵循規則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規則,不遵循交通規則,後果會很嚴重的。

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為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

引領學生髮現同學的優點,發現同學的進步,發現同學的閃光點。讓學生天天誇自己的同學,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可以開個辯論會,問題越辯越明。

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進競爭機制。生活處處皆學習,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難,教會學生想辦法,愈挫愈勇。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難免,要正確對待挫折。

老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切實可行的活動。活動是學生自己的親生經歷,具體可感。是學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學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滌孩子的心靈。瞭解教材編排的意圖,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採取合適的措施,與學生一起成長。

《道德與法治》課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卻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的教科書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師也不是唯一的老師,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們多樣的教學方法,一定會讓品社課堂更加生動活潑,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