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18篇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18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69W 次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小銜接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18篇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1

時光荏苒,我們的寶寶結束了幼兒園生活,升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小學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小學生活,幼小銜接則是關鍵所在。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加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一個全新的環境。老師不同,小朋友不同,學習方式方法不同,課堂要求不同,行為規範也不同……。這許許多多的不同,往往會使幼兒難以適應,容易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低落,影響學習成績,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家長可在入學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多向孩子介紹一些小學裏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習哪些課程,每天上幾節課,作息制度,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麼,老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關係等。使他對學習生活有一定的瞭解,並盼望自己做個小學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同時,為了使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在家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這樣,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那麼孩子進入小學後,不會有學習負擔地重的反應,每項學習任務都能輕、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學後,也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了。

二、培養幼兒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學後,進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於一定的與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能很快適應

新的環境,融入集體中,與小夥伴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與同伴之間發生矛盾和衝突,若處理不當,最終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因而老師和家長應特別注重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三、培養幼兒的聽讀寫能力。

逐漸培養幼兒講述故事、複述故事的能力,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孩子的閲讀能力,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讀物,組織集體朗讀,並進行耐心指導,提高幼兒的閲讀能力。家長應每天堅持指導孩子閲讀,不久孩子就會自行閲讀,養成良好的閲讀興趣。再就是讓孩子多玩些安靜的桌面遊戲,如搭難度較大的裝拆積木、看連環畫、下跳棋、摺紙、畫畫等。適當減少遊戲時間。例如,讓孩子每天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學寫阿拉伯數學、中文數學以及簡單的詞彙,每天做幾道算術題和簡單應用題。

轉眼間孩子們進入小學生活已快一學期了,從剛入學時找不到教室,對鈴聲不知所做到現在的聽到鈴聲,進入教室做好課前準備。學生們的變化很大,也説明他們已經變成一名合格的小學生了。

記得開學第一天家長們把孩子送進教室,依依不捨的離開。而孩子們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對着陌生的環境,嚴肅的老師,心裏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從事低段教學已有8年,我覺得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説環境的適應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已經超越了知識的學習。於是這半學期來,我重點從這兩方面做起:

首先是環境的適應,環境分為學校環境和學習環境。在孩子入學的第一天,帶着學生在學校各處轉轉,找到教室的'位置,廁所在哪,餐廳在哪,上體育課時的操場在哪,需要老師幫助時老師的辦公室在哪,這些是學生必須要知道的,除此之外還有音樂教師,圖書室等等。學習環境先要從認識老師開始,知道班主任是誰,認識給自己帶課的老師。接下來是熟悉學校的作息時間表,知道每一次鈴聲響起時該幹什麼。

其次便是學習習慣了,好的習慣伴隨孩子的一生,也能讓孩子輕鬆愉悦的學習。剛從幼兒園升入一年級,他們非常不適應。先從下課上廁所做起,幼兒園裏廁所都在教室旁邊,學生隨時可以去,但小學不行。一節課40分鐘,學生要認真參與學習活動。而且部分學生太貪玩,經常忘記上廁所。在每節下課時就提醒學生先該做什麼,慢慢的養成習慣。

接下來是課前準備,上課鈴聲響起以後,立即停止遊戲進入教室,拿出相應課程書本和學習用品擺放在課桌上,同時在班長的帶領下唱一首歌。這些在孩子剛入學時,老師課前早到一會兒,幫助學生,提醒學生,一個月以後他們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課堂了,先教會孩子課前起立與老師問好,課後和老師再見,懂得尊敬老師、愛護老師。再就是要求他們課堂聽講,回答問題舉手等等一些細節。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相應作出要求和引導。

作業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家長的配合。家長給學生制定學習時間,老師也作出要求,學生應獨立思考並且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彼此交流,共同幫助學生。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2

進入大班,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是做好幼小銜接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什麼是“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其實就是一種相對固定的積極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幼小銜接工作就是幫助幼兒形成一種適應小學生活規律的行為模式。而這項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僅僅是説教、檢查,最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將其細化,具體的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點滴積累、培養、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關注生活細節促進培養幼兒的獨立、自立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的教育是保教結合的,老師會對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都給予細心的照顧。而升入小學後,在僅僅10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裏,孩子們要完成喝水、小便、放鬆調節自己等多項內容,容易出現下課了先去玩,等到上課鈴聲響起的時候才會急急忙忙去廁所或是來不及喝水和上廁所就上下一節課的現象,久之對學習和生活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所以,在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時候,這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雖然大班的孩子們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但幼兒園裏教師不間斷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賴性,許多孩子如果沒有教師提醒的話,自己是想不起來該喝水還是入廁的,所以從本學期開始,我們的工作重點就不僅包括進一步提高孩子們的自我服務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師指導行為中細節的轉變來促進培養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識。如:

(1)從最初的每次活動後都要求孩子們去小便、喝水改變為每次活動前詢問剛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時由生活班的老師負責監督飲水量、幼兒記錄喝水次數等來使孩子養成在活動間歇時間裏首先做這些事情的習慣。

(2)在天氣預報的環節中,加入與昨天氣温相比較的過程,讓孩子們感受温度的升高與下降,討論應該增還是減衣服。同時,在户外活動前,孩子們穿脱外衣的環節中逐步減少教師的幫助成分,教會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如學習自己拉衣服拉鍊;對着鏡子系圍巾、戴帽子;當羽絨服太長、太厚系不好拉鍊的時候,兩個人一組互相幫助等,讓幼兒學會照顧自己,解決一些經常會遇到的小問題。

(3)提供自我服務工具,培養保持着裝整理的習慣。在生活區提供鏡子、梳子、髮夾等,男孩子和短頭髮的女孩子午睡後自己梳頭、進餐後看自己的臉是否清潔、外出前戴帽子圍巾等。而對於冬季裏幼兒露肚皮的現象,我們由原來的多次提醒和幫忙改為要求幼兒隨時掖好衣褲,並請小朋友互相檢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儀表和着裝,既是尊重別人,也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益。

2、調節説話方式提高幼兒的聽覺理解能力。

進入小學後,孩子容易出現的問題還包括由於聽不懂老師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務的自覺性差。分析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小學教師與幼兒園教師的講話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會傾聽,不能夠抓住老師説話的重點。而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調節講話方式是關鍵。

(1)講話突出重點,忌羅嗦。

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幼兒園的教師在組織幼兒的活動時,都比較有耐心,會很細緻的説明要求,有的時候還會形象化、具體化的加以説明,這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説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對於大班教師來説,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羅嗦,不要怕孩子聽不明白而反覆強調要求,如:在集體活動前,我們就會提出好多相關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別講話,眼睛看老師等,其實一句“請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達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們聽話時只聽老師不讓做什麼而不明白老師到底讓做什麼,行為的自覺性必然會降低。

所以説:教師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確自己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然後用最直接簡潔的語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師讓自己做什麼、怎麼做就可以了。也許一開始的時候幼兒會出現一些抓不住重點,無所適從的現象,但是,教師説話方式的改變一定會促進幼兒傾聽方式的改變,所以改變中的不適應和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而我們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這個適應過程提前到幼兒園而不是推到幼兒升入小學以後。

(2)要求只講一遍,忌反覆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説話方式,我又發現了一個工作中常會出現的問題,就是雖然在活動前強調了要求只説一遍,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卻由於擔心孩子們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不斷的提醒孩子們注意這樣、注意那樣,結果孩子們會產生依賴性:我聽不清要求沒關係,反正老師一會兒還會説的。所以,在活動中我們還要學會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覆提醒,使幼兒懂得老師提出要求的時候不認真聽所造成的後果是不容易彌補的,從而督促幼兒形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3)教師要及時採取與要求相對應的措施,忌虎頭蛇尾。

也許是由於幼兒園裏工作的瑣碎,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歡隨口就提出一些要求來,也容易出現執行起來虎頭蛇尾的現象,這就造成部分孩子對老師提出的要求不以為然,得過且過的不良習慣。發現這個問題後,我就儘量少説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對必要的要求提出後則一定堅持嚴格的執行,並針對幼兒的表現及時總結,採取相應的獎懲措施,一個要求就有一個結果,讓孩子知道老師提出的每一個要求都是非常重要並應該自覺、認真地去完成它。

3、循序漸進的引導、培養幼兒的自律能力。

大班強調學前準備工作的重要性並不等於這項工作只侷限於大班階段,其實,整個幼兒園的教育都是在為幼兒進入小學乃至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隨着幼兒年齡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不斷完善,教師的指導重點也應該更多的傾向於幫助幼兒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過程。

所以,我們的教育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的引導也是循序漸進的,每當一個要求轉化為幼兒自覺的行為習慣後,教師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習慣都是這樣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如:從中班時期開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來是由教師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顯示出來並由教師每天提醒,後來變成值日生插卡家長督促提醒,現在是不需要提示,每個幼兒都記得自己哪天值日,該做些什麼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氣預報也由原來的有人記就可以,到約定誰記錄再到現在全體值日生參與預報;幼兒記錄天氣預報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繪畫記錄到符號記錄或是文字記錄再到現在一些幼兒不用記錄而直接憑記憶預報,關注天氣變化已成為幼兒生活當中的一部分。看起來每天都在重複的值日生工作,卻在這循環的重複之中悄悄的發生着變化:孩子們行為的動力由最初的教師推動逐漸進入到了幼兒自覺在集體中承擔一定義務和責任的階段。要促進這一轉變,教師必須善於從幼兒的現狀中發現問題,找到幫助孩子實現行為自律的突破點。

以做智力訓練為例:我們發現做題時有的孩子很認真,但是不得法,做起來很吃力,還有的孩子很聰明,但是不認真,常常由於馬虎出現問題。這裏就包含了學習態度、思維方式和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契機。於是,我們從最小的環節抓起:拿到智力訓練題第一件事——在第一頁的上方寫名字;接下來觀察每一道題,根據提示中的符號猜測題意;然後聽教師講解每題的要求,操作,最後自己檢查一遍,交上來。這是一個流程,在經歷了由教師提示到慢慢自覺完成的過程裏,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個良好的答題習慣。但習慣不等於定式,實現自律還必須學會解決一些問題,如:我們發現在做題的過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難題後會停滯不前,就教他們在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先放下,做後面會的題目,最後想這個問題,以免耽誤答題;有的孩子在檢查中發現問題後為了改正錯誤把卷面畫的亂七八糟很沮喪,我們就告訴孩子儘量想好再做,一旦發現錯誤後可在上面打個叉,在旁邊寫上新的答案等等。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卻對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習慣和意志品質都有着重要的影響。

4、注重個體差異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訓練培養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我們的教育目標要着眼於幼兒一生的發展,但在具體工作上則一定要落實在每一個細節中。學前教育準備工作所涵蓋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而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的這些具體細節的訓練、培養和引導,來幫助孩子們積累起更多的生活、學習經驗,讓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現在他們面前的越來越廣闊的世界!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3

我是一名幼兒園教師,同時也是一名現在在讀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媽媽。回顧女兒從幼兒園大班到升入小學以來的經歷,對於女兒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的種種表現,以及自己在那段時間裏切身體驗,感慨頗多。

一、關注學習習慣遠比關注知識習得更重要

女兒入小學以來,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方面都比較好,對小學的生活表現的比較適從,不煩躁,每天回來都會嘰嘰喳喳的告訴我她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有做小學生的那份光榮感。之所以她會這麼快的適應小學的生活,這要得益於她在幼兒園大班階段,幼兒園裏開展的一系列“我要上小學啦”活動。當時幼兒園組織多次到周邊的小學校園去體驗生活,看看小學的校園、教室,坐進小學的課堂和小學生共同感受學習的氛圍,還和小學生一起開展“課間十分鐘”的遊戲活動,由此極大地激發了女兒和小夥伴想進入小學生活的積極願望。

此外,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會積極的引導她。有一次,她對我説:“媽媽,今天妞妞説小學老師很兇的,犯錯誤就會懲罰你。”看到她憂心忡忡的樣子,我認真地回答她:“不會的,你看小馮阿姨,她就是小學老師,她一點也不兇啊,她還懂得很多的知識,你有很多不懂的問題都是在她那裏找到答案哦。”聽到這裏,她舒心的笑了:“是的呢,我明天就去跟妞妞説,小學老師不兇的!”因此,進入小學以後,女兒一直都保持了良好的情緒,非常崇拜老師,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師,有時是想做一名語文老師、有時是舞蹈老師,有時又想做一名數學老師……

但是,女兒的小學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記得剛升入大班的時候,我和其他家長一樣有着“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恐慌,同時也基於跟一些已經上小學的家長的交流所得來的訊息:“我家小孩上小學後,拼音跟不上,字寫不好,加法算不對,都怪我沒讓小孩子上幼小銜接班”、“小學裏的漢語拼音會過的非常的快,幼小銜接班一定要上,否則跟不上的”……。我四處打聽哪裏的幼小銜接機構比較的好,着急於給女兒在認讀拼音、練習寫字、學習算術等認知上進行準備。於是整個大班的那段時間裏,我和女兒的週末都是奔波在學前班的途中,回家之後對於她沒有掌握好的還得再給她鞏固和加強。在我和女兒的百般“努力”之下,她基本掌握了拼音的認讀與書寫、20以內的加減運算以及一些漢字的'書寫。犧牲了孩子可以自由奔跑在大自然的那些快樂時光,但我們卻有了更多的收穫,於是我似乎對她入小學後能否更快的適應學習少了一份擔心、多了一份信心。

很快的女兒升入小學一年級了,在最初的那幾周裏,女兒表現得自信滿滿,回來對於老師佈置的作業和課堂上的反饋都非常的好,每次看到班級家長羣裏有家長因沒有沒給孩子上過幼小銜接班,孩子掌握較慢、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練習而着急時,我總為自己最初的決定沾沾自喜。可兩週之後,我漸漸發現,她的作業正確率開始下降,錯誤百出。於是我趕緊跟老師溝通,瞭解她的在校學習狀態,想知道出現這種情況背後存在的問題所在。在老師那裏我得到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消息:她在剛開始時每次上課都能很快的掌握所學的內容,可能是之前學過,舉手的次數也比較多,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也特別的高興,學習的勁頭還是挺足的。

最近一段時間發現也正因為她之前學過,感覺都會了,受到老師表揚的那種成功感已經不那麼強烈了,更多的是認為自己已經會了,上課的專注性不夠,於是課堂效率也就不高了。此時的我才突然感覺,自己最初的那個決定並非是明智的。自己曾經不斷提醒自己班級家長的那段出現在我的腦海:關注學習習慣遠比關注知識習得更重要。知識其實是無窮無盡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在將來的路上不斷的去獲取。

二、家長自身要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認識

在我瞭解事情的原委之後,認識到當前的必要的措施就是必須儘快的幫助她調整自己,於是我和女兒進行了交流,圍繞她近期自身出現的學習問題,把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壞處,以及專心聽講的好處進行了討論,女兒逐漸知道了上課專注的重要性。同時,我也和老師保持了緊密的聯繫,通過家校的共同引導,女兒身上出現的問題苗頭得以及時糾正。

所以,對“幼小銜接”教育,我想作為家長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認識到“幼小銜接”並不完全等於學學拼音、認認字、算算數,更重要的是在“幼小銜接”階段,不僅要對孩子在情感上、習慣上、思想上給以正確的引導,同時家長自身更要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認識:

1、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是實現幼兒園與小學兩個階段平穩過渡的必要性輔助教育。幼兒園時期主要是以遊戲和能力發展為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以活動、遊戲的方式進行,而小學教育主要是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學習為主的教育,兩種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如果幼小銜接這個環節做好了,孩子就會很快適應小學生活,無論對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理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孩子也更容易培養自信和喜歡小學生活。

2、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更重要的是綜合適應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園裏,孩子們過的是一種被照顧的集體生活,吃飯、午睡、遊戲等,都需要老師看護。但進入小學後,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需要孩子們本身要具備更強的自理能力。在幼小銜接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告訴他們,到小學後需要這種能力。比如一些家長,在孩子上小學前,報了幼小銜接班,雖然老師提出不需要家長送到教室,在樓下等着就行。而一些家長卻就是擔心,非常固執要送進教室,其實這在孩子的幼小銜接教育中,無形中是起到了一個反面的教育。

3、家長要認識到“幼小銜接”不能只依賴專業培訓機構。幼小銜接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幼小銜接的教育也是來自於多方面的,由於家長們對幼小銜接理解的偏差,往往熱衷於尋找一些有名的幼小銜接教育機構,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在幼小銜接中所應該發揮的關鍵性作用。

這樣就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家長們每到週末,就樂此不疲的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訓機構,有的甚至要參加好幾個幼小銜接。而當孩子回到家裏後,這也不讓幹,那也不讓做,整天溺愛有加,吃飯要人來喂,睡覺睡到中午,上廁所要全程跟蹤,完全把幼小銜接置於腦後,因為在家長們的眼中,幼小銜接就是學拼音、學寫字、學加減,上學後能超人一頭。但我們不應該忽視,即使在上小學前不學這些的孩子,在經過一段時間小學學習後,大家都會重新回到同一個起跑線上,而恰恰孩子所需要的一種綜合適應能力,卻總是被別人落在後面。

所以,幼小銜接不是哪個培訓機構,哪一所幼兒園就能獨立完成的,真正的有成效的幼小銜接,是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小銜接不光是認字上的銜接,更應該是從一個生活環境轉變到另一個生活環境適應能力的銜接。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4

為了能更好地讓孩子適應小學的生活,作為家長,我們也是多方取經,與身邊家裏有小學生的朋友多交流,瞭解小學生在學校的日常學習情況,同時結合自家孩子的情況,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興趣,讓學習成為常態化,讓學習成為孩子的一部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第一,為孩子營造學習的環境,通過言傳身教,告訴孩子,學習並不是只有小孩子要做,爸爸媽媽也是要學習,學習是一件每個人都要做的事情,是一件持之以恆,一件終身受益的事情,我們作為父母也是在家多看書,陪孩子一起學習,通過良好的氛圍,將學習這件事情融入到孩子的日常中。同時,在平時的生活中,告訴孩子學習、吃飯、睡覺一樣,是我們每天必須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強化孩子學習的意識。

2、第二,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在日常和孩子的交流中,通過孩子的興趣,找準切入點,讓孩子意識到學習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比如説,識字以後,可以自己讀書,不需要爸爸媽媽有時間才能給他講故事,想看故事書,自己在家隨時可以看,讓孩子意識到通過學習他可以獲得很多東西,讓他更有動力去學習。當孩子意識到了學習的好處時,自然學習不會成為他的敵人,就會從被動你要他學,成為我想學,至少現在哆哆對於識字這件事情是沒有任何的抗拒,會經常主動問這個字怎麼讀,因為他愛看書,想看書,就要識字,自然看的書多了,識字也就會更多,還會引以為豪的説爸爸媽媽的`書上面的字他也認識。其實,這時候他已經意識到識字是很重要一件事情,因為只有不斷的多識字,他才能看更多的書。

3、第三,習慣的養成,這是最難做的一件事情,需要你和孩子一起為之努力的。因為人都有惰性,更不提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在玩具與書本之間,孩子肯定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就像我們大人在手機與書本之間,大部分人會選擇手機一樣,因為畢竟書本是枯燥的。那麼習慣的養成更顯的尤為重要,我們要通過習慣的養成來讓孩子更加自律,前提是你也要自律,這是我們家長必須明白的一件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何況是對自己的孩子呢。在這事情上,我也並沒有做的很好,尤其是在哆哆四歲多的時候,我就開始讓他學習一些文化知識,畢竟初為人母,自己也需要學習,在堅持和孩子學習溝通上,都沒有做的很好,尤其在學習過程中,對孩子的態度也不是很好,因為內心的焦急,總是看重孩子學習的結果,在無形中給孩子很大的壓力,後來也是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調整自己的心態,告訴自己學習是需要細水長流,不能急於一時,放平心態,學會享受和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陪孩子一起養成每天學習的習慣,讓你的陪伴幫助孩子渡過一個個枯燥難熬的前期學習階段,這個階段大約會持續一個月,當我們順利的渡過這個一個月,雖然孩子有時候也會有不愛學習的時候,但是學習已經成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對於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不會有太多的抗拒。

4、第四,增加學習的趣味,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孩子的天性還是玩,我們可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通過和孩子的互動,讓孩子知道學習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讓孩子看到學習的多面性,激發孩子探索學習的奧祕。還拿識字為例,我會和哆哆玩識字比賽,看誰認識的字多,互換角色,我們雖然作為家長,但是在學習面前我們是平等的,我會讓哆哆當提問人,我來回答,然後我故意答錯,然後他很有成就感的説他認識,讓孩子在這種小遊戲中體會到學習給他帶來的小小“成功感”。

5、第五,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對於孩子的每一點進步,我們都可以具體的提出來,並適時的給予鼓勵,告訴他,他很優秀,不斷給孩子心理暗示,他可以做的好,他可以做的到,甚至可以做的更好。當然,如果表現的不好,自然就要批評,獎罰一定要分明,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畢竟上小學以後,面對學業的壓力,他們會來自於各方面的比較,突如其來的變化,孩子的心理不一定能及時的轉變,所以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鼓勵和讚揚會讓孩子更加陽光,但是一定要告訴他做錯事是要承擔責任,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6、第六,做最充足的準備,在家的日常學習對於文化知識的儲備畢竟有限,7月份我們也為孩子報了幼小銜接班,幫助孩子從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方面做好入學準備,以積極的心態迎接小學生活。除此以外,我們在孩子這三年的幼兒園學習生活中,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報過樂高,英語和跆拳道,經過1年多的學習,孩子無論在智力開發還是學習習慣養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總而言之,孩子的學習並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需要我們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在孩子慢慢心理成熟後,自主學習才能實現,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一直堅定的陪伴孩子,在我們的陪伴中,也會告訴孩子學習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我們一生都需要堅持做的一件事。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5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家兒子進入小學校園已經1個月了,認真傾聽了高老師聲情並茂的講座,瞭解到上小學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學習壓力與人際交往壓力,如果沒有合適的疏導,有些孩子甚至難以適應小學的學習節奏和學習方式,出現抗拒心理,出現的“厭學”情緒。因此做好幼小銜接顯得尤為重要,那麼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家長首先心理定位必須準確。

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不能把每個孩子學習的指標如同參考工程建設指標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優勢,針對孩子的學習接受程度,理性的給孩子定位,與其讓孩子被動的承受學習的壓力,不如讓孩子主動的體會學習的快樂。

二、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學的作息時間更為緊密和嚴格。從早上起牀時間到路上交通時間,再到上課時間、活動時間、作業時間、休息時間、上牀睡覺時間等等都環環相扣。所以對於孩子的時間觀念的培養就顯得由為重要,但是身為家長就要以身作則,因為現在孩子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還處於一個懵懂期,被動的認為家長在做的就不會錯,家長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現在流行的“葛優躺”是最好不要出現,應該是把我們回到家裏需要做的事情馬上處理,這樣孩子就會知道放學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寫作業,而不是有樣學樣的“葛優躺”了;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要堅持做完。寫作業時一定要認真寫,寫完後書包收拾好才能去看電視和玩。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時,沒有給予適當的教育和訓練,那麼他就會喪失做人的一種能力,無法站在已有的經驗高度上體會對他人的責任心,適當的讓孩子做點家務,在做事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大人不應因此指責孩子,更不能懲罰孩子,而應首先鼓勵孩子做得對的地方。對於孩子有失誤的地方,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問題所在。孩子年齡小,認識水平不高,考慮問題不周全,力氣小,不能幫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會幫倒忙,但是沒關係,我們需要的是孩子學習的過程,並不需要結果。

三、培養孩子交際能力。

人是羣居動物,有人比喻成豪豬,冬天為了取暖,他們必須離得近一些,但是因為距離太近,它們的刺又會刺痛對方,因此只能保持適當的距離。所以説人際關係的培養還是需要一個比較完善的交際能力去維繫。對於孩子交際能力的培養我給與孩子的就是幾句話:謙虛、不驕不躁,去發現他人比你優秀的地方,心懷感恩之心。

四、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説到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如是説來增強家長的知識面。當今社會電子產品以及電子設備太多,不讓孩子接觸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樣,堵不如疏。讓孩子去接觸電子設備,引導孩子在網絡上去接觸有教育意義的動畫以及遊戲軟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遊戲軟件是“悟空識字”,動畫類的':“福鼠三十六計、哈利學前班、唐詩三百首”,這些東西需要家長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長自己必須知道里面所講的內容,並能在孩子產生疑問的時候,能夠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問。對於孩子的閲讀能力,我並不贊成讓孩子睡前看書,因為看書是一種有意識活動,睡前大腦應該適當放鬆。孩子接觸事物比較少看完書大腦會處於高度的思考狀態,不利於睡眠。我一般會在睡前讓孩子聽聽比較舒緩的古琴曲,讓孩子早點休息,睡足10個小時。早上起牀,我會讓孩子朗誦課文或者孩子感興趣的書,這樣既讓孩子增強了閲讀能力還鍛鍊了孩子的朗誦能力。總之,老師和家長互相協作,“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孩子缺少自主學習能力,老師給我們一個方向,家長要順着老師所給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並吸收所學習到的知識。、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孩子願意上學,喜歡上學,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6

大班幼兒即將“畢業”,升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幼兒能能否很快地適應小學生活,完成階段性轉變,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尤為關鍵。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教育向小學教育模式轉變的過渡性階段,是小學教育的開始階段,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幼小銜接主要目的在於:一是讓幼兒非常自然、順利地適應小學學習生活;二是通過學習,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本學期,我們幼兒園大班成立了"幼小銜接"小組,並積極開展研討會,制定幼小銜接具體計劃,在家園共育的基礎上幼小聯手,實現幼兒向小學生順利過渡。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呢?我們主要採取以下幾個措施:

1、我園建立了合理的幼小銜接制度

我園積極鼓勵家長配合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在家園共育的基礎上,採用多種形式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進展情況,加強幼兒園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為家長提供各種有價值的資料。

2、時間上與小學作息時間互相靠攏

按規定幼兒園大班集體活動時間是三十分鐘左右,以遊戲的方式開展,注重動靜交替,注重幼兒活動參與;而小學上課時間規定是四十分鐘,與幼兒園相比,靜多動少,並且要求學生嚴格遵守課堂紀律。因此,對很多一年級小學生來講,這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這時孩子對小學生活的美好向往可能會破滅,心裏開始失望。為了緩解這種情況,幼兒園適當延長了集體活動時間,大班下學期集體活動時間安排在四十分鐘左右,課後並安排孩子1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逐步使幼兒在心理、時間概念上做好準備。

3、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

大班教師注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如加強幼兒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語言和閲讀能力的培養、注意力的培養、心理素質和人格的培養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等。

其次在大班後期還可以對幼兒進行專門的語言、數字訓練和指導,還可以組織大班年級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的比賽,組織幼兒觀看有關錄像等。

4、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責任感

為了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責任感,孩子升入大班後,教師制訂了“今天我值日”計劃,給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現在,大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負責澆水,有些孩子會粗心大意,忘記照料自然角,對此,教師採用“小紅花”的激勵形式,鼓勵幼兒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務。對於整理玩具、圖書角、學習用品等事情,我們也很重視,鼓勵孩子認真仔細地完成,最後對認真完成任務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現在,大班幼兒的責任感明顯增強,完成任務由老師提醒變成幼兒間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覺完成。

總之,老師和家長要積極配合,增進交流,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共同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使幼兒願意上學,喜歡上學,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順利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7

時光匆匆,我們的寶寶就要結束了幼兒園生活,升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有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小學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小學生活,是我們每個家長擔心焦慮的事情。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聽了xxx王小組的課,也經過自己的經驗和資料查詢,我們可以試試重以下幾個方明進行:

1.加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一個全新的環境。老師不同,小朋友不同,學習方式方法不同,課堂要求不同,行為規範也不同。這許許多多的不同,往往會使幼兒難以適應,容易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低落,影響學習成績,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我們可以在入學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多向孩子介紹一些小學裏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習哪些課程,每天上幾節課,作息制度,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麼,老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關係等。讓他對學習生活有一定的瞭解,並盼望自己做個小學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同時,為了使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在家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這樣,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這樣讓孩子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

2.培養孩子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學後,進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於一定的與人交往能力。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氣氛,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3.培養孩子的聽讀寫能力

逐漸培養孩子講述故事,複述故事的能力,發展未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孩子的閲讀能力,選擇喜歡的讀本陪讀。再讓孩子多玩些安靜的遊戲,比如下棋,畫畫,摺紙,適當減少遊戲時間。可以讓他每天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學寫數字,做一些簡單的加減法。

4.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現在的娃娃很多事情都是有長輩包辦,生活自理能力差。讓他們自己拿個飯,整理個書包都是無從下手,平時我們就有意識加強他的次序感,條例性。讓他們自己吃飯,穿衣,自己整理東西等等。自理能力有增強,孩子在入學後也比較適應小學的集體生活。

以上幾點總結,希望對我們的孩子有所幫助,願我們的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願意上學,又喜歡上學,有就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8

時光飛逝,我們的孩子即將告別幼兒園,走進小學校園,成為一名小學生。我們心裏都充滿了興奮、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擔憂和困惑,孩子能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嗎?我們該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一直以來對於這個為題我都很迷茫,且較為着急,在家經常想讓孩子學學拼音、算數、寫字等內容,自從觀看了沙塘中心幼兒園的微信公眾平台發送的幼小銜接相關內容後,我有了不同的想法,並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應該怎麼做。

一、心理準備。

讓孩子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小學校園生活、學習上的變化。我們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帶着孩子到小學校園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環境。讓孩子在心理上逐漸為今後獨立進小學做好過渡。

二、習慣的養成。

剛入小學,首先關鍵在於好習慣的養成。要培養孩子自覺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培養孩子認真傾聽、專注閲讀的習慣;培養孩子端正的姿勢、課上專心聽講、及時完成作業,並能按照課程表自己獨立整理學習用品的習慣;培養孩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等。

三、能力的培養。

培養孩子大膽與人的交往的'能力,讓孩子成為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培養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進入小學,孩子面對的環境也會產生變化,要加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等。

四、知識的銜接。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語言積累的高峯期,因此應該豐富孩子的語言,我們可以通過和孩子相互講故事、提問題來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鼓勵孩子積極動腦,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愛好。同時,教孩子認讀拼音和一些簡單的漢字,可以通過和閲讀相結合的模式讓孩子輕鬆快樂的學習。另外也可以進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平時有空可以讓孩子練習學寫數字,也可以做些簡單的算數運用題等。

總之,幼小銜接教育不能急於求成,對孩子的培養要循序漸進。老師和我們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準備工作。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孩子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9

孩子進入大班以後,幼小銜接一直是老師和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孩子很快將結束幼兒園大班的學習,進入小學教育,我的心情既欣喜又焦急。欣喜的是孩子長大了,馬上是一名小學生了,可以學到更多知識;焦急的是作為家長我沒有頭緒,怎麼才能使孩子在進入小學後能很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呢?雖然在幼兒園,幼兒園老師向孩子傳授很多知識,但小學是對兒童進行正規學校教育的專門機構,孩子一上學就要獨立地參加學習,開始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計劃接受課程,這與幼兒園學習的要求與形式都不同。

為了幫助家長有的放矢地進行充分的入學準備,20xx年6月9日機關幼兒園和井岡山小學聯合舉辦了題為“我要上小學了”的專題講座,為家長們釋疑解惑。抱着滿心的期待,我參加了這次幼小銜接的講座。

講座在四樓的多動能教室舉行,首先通過一個專題片,介紹了井岡山小學的基本情況、辦學特色和理念,展示了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和課外活動。接着從生活方式、學習方式、行為方式的轉變等方面闡述了幼兒園和小學的區別。分析了一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教育方法,深入淺出地剖析了新生入小學出現的一些問題,着重介紹瞭如何使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生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中間穿插了井岡山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的才藝表演,看着他們稚嫩認真的演出,可以感受到他們在學校裏的成長。另外還有一個簡短的數學公開課,老師生動形象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讓全場的孩子都跟着互動起來,氣氛高漲,孩子們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最值得期待的是井岡山小學的參觀了,孩子們牽着家長的手,在老師的指引下有序的參觀了井岡山小學的校園和一年級的教室,好奇的站在門口張望着,看着一年級的小朋友在認真的上課,平時嘰嘰喳喳的寶貝此刻也變得乖巧懂事了,上小學的期待讓他們對這個新奇的校園環境充滿了無比的憧憬。雖然仍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老師還是給孩子們留下了第一張入學前的合影,一張張小臉上都綻放出花一樣的笑容。

四年的幼兒園生活,小君妍在老師的關心下慢慢的'成長,從最開始的不適應到現在的自如,從最開始的靦腆害羞到現在的才藝小明星,一點一滴都離不開每一個老師的照顧和教育。馬上九月份就要邁入小學的校園了,雖然很期待,但是也有着對幼兒園的眷戀與不捨。

非常感謝此次幼兒園和老師為我們提供這樣一次重要的講座,讓我們家長有了思想準備,能提前做好孩子的幼小銜接的一些準備工作,讓我們的孩子能順利地進入小學的教育。對於即將入學的孩子來説養成良好的習慣比獲得知識還要重要,良好習慣地養成,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很生活都大有好處。幼兒園就是一個良好習慣的起點,一個集體生活的最初體驗,謝謝大一班的各位老師,讓我的孩子在成長之初對學習對生活充滿了最美好的啟蒙和憧憬,也給她步入小學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無論何時,幼兒園永遠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記憶。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10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孩子們即將要結束三年的幼兒園生活,升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作為家長的我們很榮幸能夠參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鶴小學聯合舉辦的幼小銜接家長會,此次家長會猶如一場及時雨,解答了我們內心無數的困惑,也讓我明白了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和孩子們一起共同平穩度過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

此次家長會主題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來自於卜園長的分享:幼兒園在幼小銜接方面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鶴小學謝校長的分享:關於幼小銜接,家長和孩子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

簡而言之,為了能讓孩子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個關鍵階段,迅速適應小學生活。我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前做好準備:

一、幼兒園方面:

(1)逐步培養孩子們的任務意識。進入大大班以來,幼兒園老師會佈置一些家庭作業。這樣,孩子步入小學後,不會感覺學習負擔較重,會讓孩子們從思想上提前接受作業的準備;

(2)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環境。幼兒園大大班集體活動時間稍微有所延長,在集體活動時間裏引導孩子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讓孩子在心理上對時間概念有所準備。

二、家長方面:

(1)家長一定要認識到,孩子開始上學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沒有必要過度緊張。作為家長,應該幫孩子調整作息時間、學習和生活習慣,要創造環境讓孩子認識到,上學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

(2)以身作則,法國作家盧梭説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別人以任何東西”;也就是説,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以起到以身作則的示範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識準備,在步入小學階段之前,孩子們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會寫自己的名字;開發語言潛力;具備初步的數理邏輯能力。謝校長特別強調家長不必在兒童入學前就讓他們學習大量的`知識,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比如可以不失時機、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輸學校的種種事情,如“學校裏有許多小朋友”、“學校裏有好多老師和好多書,他們將教你好多有用的東西”

(2)習慣養成,培養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學與幼兒園在環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幼兒園階段,老師會時刻關注寶貝們的吃飯、睡覺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小學階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們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為了使孩子們逐步適應學習生活,我們應該提前多多培養準小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學習用品,整理書包,自己安排課間的時間(喝水、入廁、遊戲等)。在培養這類自我管理的能力時,家長應注意及時配合幼兒園在家裏進行培養和加強。

總而言之,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那麼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小學,自信獨立地面對小學生活,進入小學後能夠儘快適應一年級的學習,需要家長、幼兒園和小學需要共同努力。通過今天的幼小銜接會議,相信我們一定會有了更新的認識,讓迷茫的家長會找到了更加清晰明瞭的方向,陪伴孩子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一段特殊的時期。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11

一、為什麼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幼小銜接就是指由幼兒園進入到小學低年級在教育中的連接。幼兒園與小學是兩個根據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而設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務的教育結構,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規律決定了不同的教育階段。而連續性規律又決定了銜接存在的意義。

1.教育的性質、內容不同。

幼兒園是一個保教並重非義務教育機構。幼兒以遊戲為主,教師的指導方法靈活多樣,沒有考試製度。而小學教育屬義務教育階段,主導活動是根據國家統一計劃、大綱規定的各種學科文化知識的學習,教學形式以課堂教學為主,氛圍嚴肅。有一定的家庭作業和必要的考試製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兒園的生活節奏是寬鬆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戲活動的時間較多,生活管理不帶強制性。而小學階段的生活節奏快速緊張,作息制度非常嚴格,每天上課時間較長,紀律及行為規範帶有強制性。

3.環境設置不同

幼兒園環境的設置生動活潑,色彩亮麗,有許多的活動區域,在其中有豐富的活動玩具和材料供幼兒動手操作擺弄。幼兒可以自由選擇遊戲及同伴進行交往。小學的教室的環境佈置相對嚴肅,成套的課桌椅排列固定。學生自由選擇活動的機會相對較少。

4.師生關係不同

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個別接觸的機會多,時間長,涉及面廣。師幼關係融洽和諧。幼兒的安全感和被愛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小學師生接觸侷限在課堂之內,個別接觸少,涉及面較小。

5.社會及成人對兒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成人對小學生的要求相對嚴格具體,期望值高,這給兒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壓力。

6.教學知識結構不同

幼兒園學習內容是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關的淺顯知識,以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概括、想象、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的能力等為主。小學的教育內容是系統的學科知識,是以符號為媒介的學科知識,它的抽象水平相對較高,這種學習內容只有當學習者的思維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時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時,小學生活對幼兒來説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兒童初入學時由於幼小銜接不當經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會適應方面,及情緒方面的不良適應表現如食慾不振,自信心不足,學習興趣降低,不會和諧交往,厭學等。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初入學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並對其今後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消極影響。

因此搞好幼小銜接工作不僅十分必要而且意義重大。它既有利於兒童入學前後的學習和發展,也為以後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當前我縣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幼兒園小學化現象

嚴重很多幼兒園,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兒園和鄉村幼兒園把入學準備片面的理解為認字,做數學題,並以此作為評價幼兒園教育的指標。像小學生一樣寫作業、背誦課文。由於教學內容背離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這不但不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極大的挫傷了幼兒學習的興趣。這不僅影響幼兒上小學,甚至影響他們今後對學習的不良情緒。

2.幼小銜接的片面性

幼小銜接是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應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銜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傾向比較嚴重。近年來,有些幼兒園對幼兒智力因素極為重視。這些幼兒園教育中有時忽視了兒童傾聽、表達等各種能力的提高,忽視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忽視了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這樣使幼兒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校的規矩和課堂常規缺乏瞭解。另外如握筆姿勢和坐姿不當等不良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也將影響日後兒童的有效學習。

3.幼小銜接的單向性

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在教學要求、內容、方法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向小學靠攏。但小學卻無動於衷,很少考慮初入學兒童的特點,有的小學甚至給幼兒入學設置各種台階,形成銜接上的一邊倒,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幼小銜接既不是幼兒園小學化,也不是小學幼兒園化,雙向準備才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4.幼小銜接的突擊性

銜接工作是一場持久戰。其實,銜接工作在幼兒一入園就開始了,整個幼兒教育時期都要為兒童小學和今後的成長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質準備。而在大班,是要側重做好兒童入小學的特殊準備,如通過遊戲和繪畫等活動培養兒童寫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數幼兒園在兒童將要入學的前半年才做銜接工作,在大班對幼兒進行相應的突擊訓練,這些做法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在兒童3、4歲剛入園時就加以逐步的培養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規則意識等和正確的姿勢、良好的習慣等。如果在最後時期才進行強化訓練,急於求成,會使兒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壓力驟然加大,難以適應,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還使兒童對小學和未來的學習產生畏懼情緒。幼小銜接是長期的工作。

5.入學準備的表面性

不少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兒園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學教學方式上課,改變一下課桌的擺放形式,延長課時,或帶幼兒去參觀小學,請小學生回園介紹學習生活等。而兒童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這些對解決幼小銜接問題來説是遠遠不夠的。

三、針對問題,明確思路

1.遵循兒童發展的特點,明確銜接任務兒童的發展既是階段性的,又是連續性的,學前兒童和小學生確有不同階段的特點,但是一個孩子決不可能在跨入小學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兒的特點。為適應兒童在此時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促進其健康成長,幼兒園要創設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兒童適應小學生活,而要強調讓教育適應兒童的發展。用科學的方法啟迪和開發兒童的智力,培養兒童健康的體質、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怕困難的進取精神、不依賴他人的獨立創新意識、主動積極的求知慾望和活潑開朗的性格等。

2.依據銜接工作的規律,突出銜接原則

(1)雙向性原則

雙向性是指小學和幼兒園相互銜接,園領導和老師要設法與小學溝通,既要保持幼兒園的獨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與小學保持連續性,為兒童一生的發展創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是指銜接的內容要包括體、智、德、美各個方面。入學準備是全面素質的準備,包括身體、學習和社會性適應等方面。教師和家長最關心的是兒童的學習,最苦惱的是他們的社會適應性能力,而兒童的身體素質和社會適應性能力對學習又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幼小銜接應是全面的銜接。

(3)漸進性原則

漸進性是指從幼兒入園之初就開始逐步做銜接工作。兒童某方面的能力和習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將幼兒入學前應具備的各方面素質分解成不同層次、水平的教育目標,劃分到不同階段的教育中去完成。銜接工作應該兒童一入園就開始,整個幼兒教育時期,都要為兒童入小學和今後的成長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質準備。在學前的最後一年,側重做好兒童入小學的特殊準備,如通過遊戲和繪畫等活動培養兒童寫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線格等。

3.從實際出發,找準銜接點

由於兒童所處的區域不同(如縣城和農村),所受學前教育時間長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學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學前三年教育),因此他們入學前所具備的知識、能力和各方面的`發展水平不同,因此必須依據上述條件來確定銜接的重點,以點帶面,推動銜接工作的全面發展。要把提高兒童的適應能力做為銜接的焦點。應從發展和提高兒童自身的內部適應能力入手,解決銜接問題。在課程設置、教材配置和教學方法、手段的選擇上要注意以提高兒童心理素質為目的,要加強對兒童的主動性、學習動機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減少或縮小兒童不適應的過程,使之較順利地過渡到小學生活。

4.考慮外界困素對銜接的影響,重視家長工作

幼小銜接並不只是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因素都對其產生影響。其中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一方面,兒童的生活行為習慣、自理能力、身體素質、學習態度和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力等都離不開家長態度的影響。因此,幼兒園應重視做好家長的工作,如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學校和向家長開放幼兒園的活動等方式向家長宣傳教育方針和正確的銜接措施,幫助家長學習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家長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對兒童進行銜接教育,保證銜接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根據思路,調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針對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我們學前班進行了“注重心理素質培養為入學打下基礎”的嘗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們的做法是:

一、幫助幼兒樹立初步的責任意識,激發幼兒主動學習

我們要重視從幫助孩子樹立任務意識,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入手,採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將任務作為自己的一份來完成。首先,要給幼兒立規矩,該做什麼,該怎樣做。利用榜樣的作用,如開展每週一評有“小能手”“我最棒”“我會幹”激勵幼兒完成自己的職責。在活動中讓幼兒意識到應該如何對自己、對別人、對班集體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自覺性。開展遊戲活動,使幼兒認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大家的利益,增強了集體意識,培養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兒主動性的發展,使幼兒心理產生強烈的愉快體驗,通過自身活動獲得發展。

二、教幼兒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兒樹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兒入學後能否適應小學生活的主要條件,入小學後,兒童的主要活動是學習,因此,學會聽清、理解、記憶和完成任務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讓幼兒會聽,能聽懂老師的話,幼兒只有在聽懂的基礎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學活動中,應利用一切。

(二)讓幼兒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現自己,在活動中採取多種方法和形式讓幼兒“説”,可能的機會和環境,讓幼兒學習聽懂老師的話。

(三)鼓勵幼兒克服困難,獨立完成任務。老師要充分利用幼兒一日生活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如讓幼兒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積極爭取家長合作,共同注重對幼兒心理素質的培養,只有“家”“園”密切配合與共同重視,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初步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孩子自己拿主義做決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難的精神。

三、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幫助幼兒提高學習能力

創造性的認識特徵是兒童學習的良好品質,訓練幼兒發散思維是培養幼兒創造性的一種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動中,我們積極訓練幼兒的這種擴散思維能力。要及時發現和鼓勵幼兒的創造性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類創造性遊戲來滿足幼兒創造表現的願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總之,在培養幼兒良好心理素質的同時,不是讓幼兒被動地消遣地適應,而是促進幼兒身心向前發展,增強個性在生活中的適應能力,是讓幼兒主動地積極地適應。也就是説,在教育中促進發展,在發展中求適應。上學對孩子來説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幼兒園應注重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質培養,幫助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生活,是“幼兒銜接”中我們應重視的問題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12

幼小銜接教育,光靠幼兒園是難以實現的,必須實行家園聯繫,採取家園共育的措施。即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經常性的雙向溝通,相互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發展,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了。《綱要》中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銜接——家園合作激發孩子對校園的嚮往之情

孩子在進入小學前,既有對小學生活的嚮往,為馬上成為小學生而感到興奮,同時也擔心上了小學後老師要求嚴、受拘束、有作業任務而產生恐懼畏難心理,家長和老師都要注意保護和放大兒童前一種心理,讓孩子在興奮與期待中開始小學生活。

此時,老師應指導家長細心體察孩子的情緒和心態,和孩子一道,以滿腔熱情來迎接他們的新生活。比如,家長一起帶着孩子去挑選孩子自己喜歡的書包及文具,故意用羨慕的口吻對孩子説:“寶貝長大了,真了不起,馬上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讓孩子產生當小學生的光榮感、自豪感。再如,利用節假日或散步的機會,帶着孩子到校園轉一轉,熟悉熟悉環境,乘機誘導孩子:“這所學校多美麗,多幹淨!這裏的老師可有學問啦,他們教小朋友認字、數數、唱歌、跳舞、學知識。在這裏讀書,你也會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樣變得更加聰明、能幹。”以此來培養孩子對學校的嚮往之情和渴望獲得知識的熱情。指導家長千萬不要隨便嚇唬孩子:“你再調皮,等上了學,讓老師好好整你!”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使孩子未入學校就產生恐懼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礙。

2、作息銜接——家園協調適當改變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兒園和小學在作息時間上存在着很大的差異。如幼兒園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園的時間是很寬鬆的,一般在7:30—8:30之間;但到了小學,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到校;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動是在25—30分鐘左右,而到了小學每一節課的時間是45分鐘;在幼兒園一般都能保證充足的午睡時間,而到了小學可能就沒有午睡時間或只有短暫的午休。上面種種差異就必然形成許多不適應,我們認為幼兒園應與家庭相互溝通,在作息時間上做出適當的調整。

(1)規定幼兒來園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

為了使幼兒入學後能較快地適應小學生活節奏,在大班第二學期我園就對孩子來園時間作了調整,請家長配合務必讓孩子8:00前來園。在孩子來園時間的同時,教師引導他們對照活動室內鐘錶的時間,在“來園時鐘”記錄單上做好記錄;評選出“遵守時間的小明星”通過活動的開展,孩子們逐漸形成了時間觀念。

(2)逐步減少睡眠時間,適應小學生活

針對很多一年級老師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難以集中的現象,適當減少了孩子午睡時間,有2小時調整為1。5小時以適應小學生活。我們利用減下來的時間組織一些安靜的區域活動,如:棋類遊戲、智力拼圖、搭積木、畫畫、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遊戲,讓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認真的進行各類活動。

3、“意識”銜接——家園互動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規則意識

幼兒心理學表明4—5歲的幼兒已經具備完成指定任務的能力,因此,在幼兒入園初期我們就有意識的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及規則意識,幼兒可採取自選的方式學會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動,做活動的主人,瞭解活動與規則的關係。

我們還通過值日生安排小任務並設置情景的方法,讓幼兒完成各類任務,讓幼兒掌握完成任務的.基本方法,記清小任務的要求,引導幼兒變被動完成為主動完成。同時還根據主題內容設計一些親子小任務,讓幼兒養成按時完成小任務的好習慣。剛升入大班的孩子沒有任務意識,時間觀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會把老師佈置的任務忘記了,還説:“是爸爸忘給我做了。”現在,大班幼兒的責任感明顯增強,完成任務由老師提醒變成幼兒間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覺完成。還懂得了與同伴比較完成任務的情況好壞。另外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我們積極利用環境以及各個活動的準備環節,讓幼兒養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問題要舉手,別人發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變練習為習慣。我們在設立學習內容時從幼兒感興趣的活動開始,逐漸延長活動時間,使幼兒注意的堅持性不斷提高,提高活動的堅持性以適應小學的生活。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4、習慣銜接——家園一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生活學習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尤其在親人的關心、愛護、指導、鼓勵、教育和共同活動的影響下得到發展。為了鞏固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指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還可以開展以下一些活動:

(1)親子新聞快遞活動。

每天利用一點時間,請幼兒向家長講一個小新聞,並每次讓孩子按時看新聞,並堅持不懈。意圖在於引起幼兒對身邊事物的關注,培養其有意的觀察力、注意力和記憶力。也是從另一個角度為孩子入學後能主動按時地完成作業做準備。

(2)親子模擬作業活動。

讓孩子在指定的時間裏完成一些小任務,如畫一幅畫,聽一個故事後複述故事的內容,寫幾行數字。在完成小任務的過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業的道理和怎樣快速完成作業的方法(抓緊時間,集中注意力,不能隨便玩耍)。提高孩子完成作業的興趣和完成任務的意識。

5、行為銜接——家園共同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離開幼兒園,走進小學,孩子更多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長、老師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説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我安全。於是,幼兒園每週都會安排一次專門的安全教育活動,每次活動都有內容、目標、以及過程,平時的隨機教育就更不少。在指導家長時這方面的內容也不含糊。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13

幼小銜接問題,雖早已引起專家,教師的高度重視,並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總體來看,還存在不少問題。

1、表面性

不少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兒園大班,課桌的擺放形式有所改變,課節時間延長,遊戲時間、活動數量減少,有些最多組織幼兒到小學參觀一下或請小學生回園介紹一下小學生活。而兒童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銜接工作往往出視片面性,重知識準備,輕能力培養,只關注兒童認識了多少字,會做多少算術題,不關心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不關注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關注兒童的生理健康,忽視了兒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將小學部分學習內容提前教給幼兒,致使兒童在入學後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入學初感到學習很輕鬆,出現上課不專心、做作業不認真等現象,形成了不良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隨着學習內容的加深,難度的`增加,“儲備知識”用完,又缺乏認真學習的習慣,這時就出現了適應困難,導致學習“沒後勁”等問題。

4、單向性

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在教學要求、內容、方法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向小學靠攏,而小學卻無動於衷,不主動與幼兒園接觸,也很少考慮初入學兒童的身心特點,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事實證明,雙向準備才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5、突擊性

有的小學在招收新生時,進行所謂的摸底測驗,內容包括識字、計算等方面,並以此為依據決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學或給新生編班。摸底測驗的成績也成為小學教師、幼兒家長衡量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標準。幼兒園則不得不在大班對幼兒進行相應的突擊訓練。

上述問題需要家長、幼兒園老師、小學教師在共同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共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渡過人生的第一過渡期。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14

女兒今年6週歲了,準備9月份入小學,“是否應該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課程?”這兩種想法一直讓我猶豫不決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學習了小學課程我怕孩子在正式進入小學後,因為老師講的知識都會了,不認真聽課,不能養成一個良好的聽課習慣。如果不提前學習小學課程又但心孩子上學小後跟不上班級課程的進度,從而影響到孩子對學習信心。《“幼小銜接”特別策劃》中提到的現狀無論是角度還是觀點,正是我們做為家長重點關心的問題。下面談談我通過閲讀《幼小銜接》所得到的啟示及心得體會。

通過閲讀了心理學家格塞爾著名的雙胞胎爬樓梯實驗結論同時也參考了“三年級效應”我個人認為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與讓孩子提早學習過多的小學課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會主動學習自己感興趣知識。

“孩子對成績、分數是沒什麼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數意味着什麼”一句話説的特別好,其實真正在意分數的是我們長家,我們對成績和分數認識,決定了孩子對成績和分數的認識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為粗心大意

也可能是學習方法不對等原因,因此我們家長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後我們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最後同孩子一起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閲讀《“幼小銜接”特別策劃》為我做好孩子進入小學的`準備指出了正確的方向,同時我也在根據《“幼小銜接”特別策劃》指導,查找自己身存在的問題,調整自己與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和行為規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做為家長讓我們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長吧。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15

幼小銜接就是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對幼兒今後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其核心就是這年齡段幼兒的怎樣有效的從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社會技能等方面適應小學生活,順利實現幼小銜接。

近期國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有關教育的政策文件,如雙減、幼小銜接以及家庭教育促進法等,旨在以高質量發展為基礎教育階段的目標追求,努力重構基礎教育的新生態,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尊重兒童、保衞兒童的良好氛圍,從而促進每一個兒童身心健康成長,還兒童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提到幼小銜接大部分人理解的是學習文化知識,包括拼音、算數、古詩等,但其實幼小銜接教育從幼兒入園那天起,就已經開始進行。由於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性質不同,幼小銜接不光是知識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激發幼兒對小學的嚮往,提高幼兒對小學的'適應能力。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實踐者,通過講座我想談一談我的體會。

一、幼兒園教育方式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育結合,讓幼兒在直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中學習各類經驗,虞永平教授説過:讓幼兒動用各種感官,去探索、交往和表達讓幼兒在活動中經驗得到延伸、擴展。而小學教育注重知識的傳授,課堂遊戲性不夠,這就使幼兒容易失去耐心,注意力分散。這就需要幼兒園教師逐漸向小學教育靠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逐漸增加集體活動的時間,由小班的10-15分鐘逐漸增加到大班的25-30分鐘,同時通過遊戲、手工等活動逐漸延長幼兒注意力的時間。

二、幼小銜接可以説是無時無刻不再為幼兒進入小學做準備,進入小學,幼兒需要生活上、學習上都養成良好的習慣養成、自我服務,人際交往、快速融入集體生活等。這就需要幼兒園教育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包括根據天氣增減衣物、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品、書包,處理和同學的關係,遵守集體生活規則、建立集體榮譽感,養成合作、分享、謙讓等良好社會品質,這些好的習慣有助於幼兒快速適應小學生活。

三、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雖然幼兒園的教育方式以遊戲為主,但是通過各種遊戲可以讓幼兒增強各種能力,例如幼兒園的閲讀分享活動,可以讓幼兒養成每天閲讀,增長知識,感受到閲讀的樂趣,同時可以讓幼兒閲讀中學會堅持;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提問、交流等方式讓幼兒學會傾聽他人講話、與同伴合作交流;在集體遊戲中幼兒學會了分享、輪流等,在潛移默化中獲得這些美好的品質。

幼小銜接從幼兒入園那天起,貫穿整個三年的幼兒園生活,作為教師需要以幼兒為主體地位,有目的、有計劃的幫助幼兒從心理、生理、社會適應等方面做好充足的準備。幼小銜接也並不是幼兒園的單方努力,需要幼兒園、小學、家庭三方合作,這樣才能達到1+1+1效果大於3。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16

參加完這次活動首先明白了,幼兒園的教學計劃。知道了,老師的工作安排。其次,對孩子平時的課程,有一定的瞭解,更加放心了。最後學到了好多關於讓孩子健康成長的知識。特別是馬老師生動的講解,還有她無私的推薦,我真的感覺受益匪淺。

別的先不説了,先説一下,選擇小天使的原因。其實那個時候並沒有對小天使做過更多的瞭解,只是看整體佈局有一個幼兒園的樣子。關老師並不是師資力量緊缺。所以我就沒有其他擔憂了,再説到價錢上用物美價廉來形容有點兒不合適,但性價比,確實是超值的。

咱自家孩子是個普通孩子,所以對學校沒有特殊要求,只要學校領導負責老師有愛,那麼別的'就是次要的。小孩子在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絕對不能找一個脾氣暴虐的老師來影響她對其一生所需敬重的一類人的態度。要從他的心靈深處樹立老師都是有愛的一類人,所以這一點小天使也做到了。

小天使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我們看到了也認可你們的工作。可是既然讓我們家長來寫感受,我相信這並不是只聽溢美之詞的。所以在此,提下個人的淺薄之見,合適之處望納之,不到之處請棄之,望多多包涵。

咱學校現如今的教學理念就跟新中國的改革開放一樣。不能不分時宜全盤接收。咱們靈丘的情況是好學校人員爆滿,而家長想選擇的學校是每個班都在70人左右,這種情況班級老師其實也是愛莫能助的,他肯定顧此失彼。那在一年級的時候跟不住的,二年級必定落下,當他到了三年級其實不説三年級效應,沒有這個效應,他也就自暴自棄了。在這三年期間如果家長有時間有能力輔導還無所謂,如果輔導不了,這孩子必定玩兒完。

當然,這些情況,如果全部讓幼兒園來尋找措施去彌補挽救肯定是不對的。我只是覺得不能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全部照搬。還需結合咱們本地情況,因地制宜。

最後説一下咱們家長的問題,李老師和陳老師説了,不要比咱自家的孩子。因為人比人,肯定是拿自家的短處比別人的長處,如果大人長此以往造成的結果會有以下兩點:

1、大人對孩子失去信心;

2、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

所以要比就比大人為孩子提供了什麼?關愛孩子夠不夠?你是否發現他的閃光點知道它的不足之處?你是否為此採取補救措施,並持之以恆?如果他不愛學習,你是否刻意引導過,讓他自覺學習,讓他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不能一味的把責任推給孩子和老師。其實他們最大的老師是咱家長。

以上就是我這次的全部心得體會。因為個人性格問題,不怎麼會低調説話,所以寫的東西也有點兒張揚。真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17

今天聽了袁冰楠老師為我們帶來的《讓音樂成就快樂兒童。深切感受到音樂是提高人的情趣、改變生活態度的一種方式,具有影響人格形成的價值。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不是為了音樂表演,也不是以嫻熟的技巧、完美的演唱、演奏結果為目的,而是聚焦對幼兒的人格、趣味、情感、美感、想象力和創造性的培養。

在講座中,袁教授運用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與豐富的表情,結合具體課例,為我們深入探索了幼兒園歌唱活動的設計與組織策略,我更加清晰地瞭解到歌唱教學活動的'具體流程,感受遊戲化活動帶來的樂趣。對於3-6歲兒童來説,如何讓幼兒在感知音樂最寶貴的階段獲得音樂學習的基礎,是我們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藝術領域中提出:每個幼兒心裏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幼兒的一日生活是一個有機整體,在一日生活中進行音樂教育,能夠加強幼兒音樂學習的感性基礎和幼兒接觸音樂的體驗機會。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幼兒的音樂樂感和審美能力,而且能夠幫助幼兒在快樂與美感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幼兒的各方面技能得以提高。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18

首先,我代表大大班全體教師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這讓我們感受到了你們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對你孩子的一種關心,正是有了你們的信任、理解、支持,我們的工作才能順利開展。在此,我真誠地對你們説一聲:謝謝,真誠地謝謝你們的熱情支持。同時,更希望你們能一如既往地關心與支持我們的工作。

再過一年,孩子們即將告別幼兒園生活,成為一個小學生了,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孩子,心裏都充滿了興奮,期待和憧憬,但不乏擔憂和困惑,因為孩子們實在是太小了,能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嗎?那我可以響亮地回答你:“能”,只要我們家園雙方共同作好幼小銜接工作,換來的一定是孩子們那快樂自信的笑臉。那麼如何做好小銜接工作呢?幼小銜接到底該怎樣銜接,該銜接什麼,相信通過今天的家長會,我們都會有新的認識,由於我們各班大部分都是新生,為了使大家更好的瞭解幼兒園,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首先,由我們的保教主任王主任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幼兒園的一日流程。

一、主任介紹一日流程

相信通過王主任的介紹,大家對我們幼兒園的一日流程有了新的認識,那我們家長應該怎樣做呢,下面先請大大二班苗力允的家長給我們大家分享一下她對幼小銜接的認識。

二、新生家長講話

好,再次感謝苗力允家長的講話,她的`一席話,也給我們幼兒園的教學指明瞭方向,我們也一定會努力,按照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一切為了孩子,讓幼兒全面發展,幼小銜接,銜接的到底是知識,還是習慣,下面有請我們天壇路小學優秀的一年級教師,談談她在教學中的一些看法。

三、一年級老師講話

相信通過老師的講話,我們大家對幼小銜接有了新的認識,幼小銜接銜接的不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習慣。一個良好的習慣,會影響孩子一生,而孩子目前正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孩子在3到6歲培養一個好的習慣只需要21天,而7歲以後,要想改掉一個壞習慣,需要6到8個月,所以,我們現在一定要家園合作,培養孩子好的習慣。下面,就請在我們幼兒園畢業的XXX一朋友的家長,談一談他的孩子目前在小學的生活學習情況。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那麼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小學,自信獨立地面對小學生活,進入小學後能夠儘快適應一年級的學習,這成了家長、幼兒園和小學三方面共同關注的問題。我們新倉幼兒園在幼小銜接這方面,我覺得是做得相當不錯的。我知道每一年幼兒園都會組織大班的孩子走進小學,參觀校園環境,進入課堂,和一年級的哥哥姐姐一起上課,讓孩子對小學的校園生活有初步的感知。這一系列的活動其實對孩子適應小學生活有着很大的幫助。那麼作為我們家長,可以為孩子做些什麼呢?我想家長朋友們首先得了解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哪些方面發生了改變?

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小學的主要差異

首先,孩子學習生活的環境發生了變化。

環境的變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校園環境的變化。升入一年級以後,孩子們所處的校園更大了。對孩子們來説的學習生活環境也相對變複雜了。比如説:孩子們上廁所不再像幼兒園那樣,在半樓,男女廁所分開了。平時,孩子們的音樂課啊,美術課啊,也許還要到其它專用教室上課,上大操場去做操、上體育課等等。所有這些,對孩子來説都是全新的體驗。因此,有機會的話,我也建議家長朋友們利用休息時間帶着孩子到小學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環境。早上送孩子來園時如果沒有特別重要需和老師交流的事,可以讓孩子獨立從幼兒園大門進去,讓孩子在心理上逐漸為今後獨立進小學做好過渡。

第二個方面是班級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教室,一般佈置得美觀、形象和富有兒童情趣。每天都有老師的保護和陪伴。參加到幼兒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師生之間形成了和諧、親密的氣氛。而小學教師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每門課程都有不同的老師執教,所以師生個別接觸時間少,新入學的幼兒可能會感到生疏。在小學的教室裏,我們給每個小朋友安排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但是基於孩子的成長需要和教室的實際情況,我們一般將兩張桌子合在一起,即讓兩個小朋友成為同桌。因此,一個教室一般由4個大組構成。這樣的班級環境變化,無疑是對孩子的合作和交往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