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昆蟲記心得

昆蟲記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77W 次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昆蟲記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昆蟲記心得

昆蟲記心得1

今天,老師讓我們去買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書。當我拿到這本書的時侯,我很奇怪,《昆蟲記》裏面會有些什麼昆蟲呢?它們是怎樣生活的呢?帶着這些疑問,我打開了這本書。

翻開目錄,哇!裏面的昆蟲可真多呀!有紅螞蟻、樵葉蜂、孔雀蛾、寄生蟲、蟹蛛……以前,我只知道什麼蟬呀、蜜蜂呀、螳螂呀,從來都不知道蜘蛛家族有這麼多成員:條紋蜘蛛、克魯蜀蜘蛛、迷宮蛛和有毒的狼蛛。勤勞的的蟬辛辛苦苦地工作四年,只為了在陽光下唱一個月的歌,真的非常有毅力;螞蟻也像蜜蜂一樣,能辨別方向,可是,沿途的景色一變它們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赤條蜂很聰明,它只在毛毛蟲的關鍵部位扎一下,就能把毛毛蟲完全控制住;好吃懶做的寄生蟲最可惡了,總是靠搶別人的食物為生;還有蟹蛛,別看它長得漂亮,卻是個壞東西,它們常常殘忍地殺死採花蜜的小蜜蜂。

這本書給了我很多的啟示,我們既不能像寄生蟲一樣懶惰,也不能像蟹蛛一樣,光有美麗的外表,卻沒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應該學習蟬的恆心和毅力,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堅持不解;學習中,像赤條蜂那樣,抓重點、找方法,而不能像螞蟻死記硬背,不會變通。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得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我以後一定要多閲讀課外書,讓自己的知識更豐富,視野更開闊。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在書的海洋裏遨遊吧!

昆蟲記心得2

正所謂,文題就是文眼,你題目起得好,文章自然能吊起人的胃口。手中咖啡色封面的《昆蟲記》,讀後感的名字就同他的內容一樣不好寫。無意間瞥了外公一眼,他老人家正對着電視機熒幕上的《探索與發現》看的是津津有味。不過沒想到,就是這一瞥,給了我靈感。

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懷着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耗費了畢生心血造就了一本詳細記錄昆蟲的本能特性,深入瞭解紛繁複雜昆蟲世界的《昆蟲記》。對於我們來説,昆蟲是陌生的,對於女孩子來説呢,甚至是噁心的,所以我才認為它不好寫。不過這個“昆蟲的史詩”每一章每一節都生動有趣,浸透着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法布爾用人性觀察“蟲性”,讓我們深入瞭解昆蟲界,法布爾又用“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昆蟲的智慧似乎比人類要低上很多個等級,但是他們有着同於人類的某些特質,比如説,有着捧玫瑰花求婚的小夥子,還有着熊來襲擊裝死的。當然,也有貪婪害己,向喜歡的異性示愛,以及有敵人來臨時急中生智裝死的昆蟲等等。故事分為一個個的小章節,每個章節都有不同的故事。看着看着,我便入迷了。

下面就來討論一下我的文題。探索,探索什麼?當然是昆蟲界的奧祕了!這本書中,我覺得最好笑的一個章節就是講昆蟲裝死。它們是怎麼裝死的啊?法布爾選擇了一種昆蟲——膽大凶殘的黑步甲。他曾三次把這隻可憐的蟲子從高處摔下,並且仔細觀察了黑步甲“裝死”的姿態。他一共拿黑步甲試驗了五次,發現每一次他“死去”的時間都會比前一次要長一些。

真是個奇怪又搞笑的現象!如果是我,大概“遊戲”到這一步就會結束我的探索了。但是法布爾卻不是。他繼續做着實驗,通過更深入的探索,他居然發現,黑步甲的“裝死”並不是“裝”的,而是真實的暫時麻木的昏沉狀態。

真是不可思議啊!文章看到這裏,就引出了文題的“發現”了。確實啊,只有探索,才能有發現嘛!

這本書凝結了法布爾畢生的心血,生動地描述了昆蟲世界,其內容的深刻,無不令人佩服。

昆蟲記心得3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用一生的時間與精力,經過仔細觀察昆蟲的生活,並且詳細的記錄編寫的。介紹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繁衍和死亡。全書包括10大冊,暑假裏我讀了一小部分。

經過讀書使我們真真實實地感覺到了法布爾觀察得仔細,就連小小的螢火蟲怎樣捕食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他還不辭辛苦,追蹤觀察了迷宮蛛是怎樣產卵和養育寶寶的。為了觀察石蠶的生活習性,他親自養了一些,講述了石蠶室如何利用簡易房子金蟬脱殼。法布爾這種堅持不懈、探索大自然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呀!

讀了《昆蟲記》使我增長了很多知識,例如:螞蟻和蟬之間的鬥爭,明白了螞蟻是頑強的乞丐,蟬才是勤勞的生產者;螳螂善於運用心理戰術,是一個真正的心理專家,但它卻自食同類,兇殘的很;還有在各種昆蟲當中,蟋蟀是地道的哲學家,有高超的建築技術……

昆蟲記心得4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花費了十多年時間寫成的鉅著《昆蟲記》,是一本講昆蟲的書,知識非常豐富,語言特別有趣,讀起來特別過癮。

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無論強大還是柔弱,都應該得到平等的尊重。昆蟲,這些飛行於天地之間,自古以來就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生活在這個地球上,與我們卻很少去關注過它們。因為:它們的生命是那麼弱小,那麼卑微,那麼微不足道。讀了這本書,心中深深受了感動,原來眾生平等,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精彩,甚至遠遠超過了我們人類。昆蟲們和我們一樣,也在不斷地説着話,唱着歌,跳着舞。在屬於他們的樂園裏。在城市或田野中行走時,一座被遺忘的花壇,或是一段尚未整修的`河堤……也許都有它們的身影。或許連草根底下也會成為它們的樂園。

昆蟲記心得5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透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述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搞笑,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搞笑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述。如:螳螂的大腿下方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述,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方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述,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十分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明白管蟲會穿“衣服”,不明白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明白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此刻我全明白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能夠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能夠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樣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可是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裏,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此刻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就應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藴含着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刻體會到的。

昆蟲記心得6

法布爾對昆蟲有着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彷彿自己就是一隻在旁觀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祕的大自然。蟬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祕的自然中也有這麼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昆蟲記心得7

"世界上很少有人會從事這個職業的,我們也不指望從這份工作中掙錢,但是我們不必介意,因為能獲得很多有趣的知識,從某種意義上看,這比任何一個職業都有意思。"這是在《昆蟲記》中摘出的法布爾對自我工作的看法,出於對昆蟲的熱愛,在他的野外實驗室中,法布爾就把昆蟲當做人類,甚至當作自己的朋友,非常的尊重和喜愛它們,以至於忘我的融入到昆蟲的世界去體驗昆蟲的樂趣。由於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有時法布爾在研究與記載的過程中也不忘用生動的話語把它們形象的比喻一番,比如描寫蟋蟀的一句話:"上面一對則是控制碼擦得器具,蟋蟀只用了其中4個發音器就能將音樂傳到百米之外,可以想象它的聲音多麼急促。"還有描寫蜘蛛的一句話:"這些即將結束生命的‘苦行主義者’不願死在蜂房裏,於是他們自行解決了葬禮,讓自己跌落在土穴下面的坑裏……"可想而知,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是多麼深。

在《昆蟲記》中,我們不僅可以學到昆蟲學,還可以學到昆蟲學以外的東西,比如解刨學和化學,法布爾用生動脱俗的語言把幾門枯燥乏味的科學描繪的有聲有色,而且在他的語言中沒有半點虛假,因為他堅持"科學可以被修飾,但不能被修改。"這使我們能在昆蟲記中學到真實可靠的科學,而且能把他們好好吸收。

《昆蟲記》它讓我瞭解了為自己喜愛的東西而付出一切去追求的精神,瞭解了一種追隨遠離塵囂世界的高雅情趣,更重要的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做尊重。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藴含着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學學他的精神吧!雖然我們不一定要像法布爾一樣去探索昆蟲的奧祕,但我們可以學他的精神,去做好其他事情!

我認為《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閲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閲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昆蟲記心得8

雨果説,《昆蟲記》不愧為“昆蟲的史詩”,法布爾則不愧為“昆蟲的荷馬”。我雖知道《昆蟲記》的名聲,卻從沒讀過。讀過了,才真正知道它的妙處。

法布爾,一個貧窮的科學家,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昆蟲記》是他努力的成果,上面記載了數千種昆蟲,也寫出了許多人生哲理,讓人受益匪淺。

螳螂,一種普遍的,並不起眼的昆蟲。在科學界,人們稱它是“祈禱的螳螂”;但法布爾卻稱它為“昆蟲界兇猛的猛虎,埋伏着的惡魔,田野的霸王”。螳螂的手臂是可怕的劫掠工具,用來捕殺任何從身旁經過的昆蟲。當然,出了這以外,螳螂一點也不可怕。螳螂的身體十分輕盈,身體是淡綠色的,我覺得它有些像綠色的蜻蜓,就是不會飛。

法布爾文中用了許多方法來刻畫螳螂的模樣,習性,特徵,愛好。比如,打比方:它沒有張開如剪刀般的大顎,相反小嘴尖尖的,防腐蝕用來啄食的;舉例子:為了看看螳螂的膽量和力氣,我供給它優質的食物,如體積超過螳螂的大灰蝗,牙齒尖利的白額螽斯和當地最大的蜘蛛。這些説明方法把螳螂描寫得十分具體,真實,彷彿一隻活生生的螳螂就在我的面前。我也會用説明方法説明事物,但並不像法布爾分析得那麼生動形象,這是值得我學習的一個地方。

我曾經一點兒也不喜歡看《昆蟲記》,聽到名字,就認為這本書枯燥無味,卻總不知道為什麼它的名聲那麼大。只有自己去讀了,才知道説明文其實也充滿了生動,有趣,並不只像想象中的枯燥無味。

昆蟲記心得9

法布爾寫的《昆蟲記》是一部世界昆蟲的史詩、是一羣昆蟲共同譜寫的生命樂章、是一部永遠解讀的書。正如法國戲劇家羅斯丹所説,法布爾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維、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感受與抒寫。我在讀他寫的文章時,我感到每一隻蟲子都不是孤獨的,有着人們的思維,正如蟬天真善良螳螂殺人不眨眼這樣的特點,法布爾給予了蟲子們人的特點。

昆蟲記心得10

這些小小的昆蟲,我們難道不應該去觀察、發現它們嗎?只要你仔細的觀察,它將會給你帶來無窮的收穫。

例如:夏天生活在樹上的蟬兒,你或許會對它喋喋不休的歌聲厭煩。但是你知道蟬的一生嗎?蟬,經過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日日光中的享樂,這就是蟬的生活,我們不應該厭惡它歌聲中的煩燥浮誇。因為它掘土四年,現在忽然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美麗的翅膀,能在温暖的日光中沐浴。那鈸的聲音能高到足以歌頌它的快樂如此難得,而又如此短暫。

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地球不應當被人類霸佔,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日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繫的系統之中。

讀罷《昆蟲記》,才真正感悟到生命是平等的。

昆蟲記心得11

我很早就聽説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不僅瞭解昆蟲,而且文筆也不錯。當我讀完他寫的昆蟲記時,簡直不敢相信他是一位昆蟲學家,而是相信他是一位文學家,如果説法布爾是一位文學家的話,又怎會觀察昆蟲如此地仔細呢?好了,關於法布爾的話題就先到這兒,接下來該介紹他筆下惟妙惟肖的昆蟲了。

《金步甲的婚俗》:金步甲雖然殘忍的、能吞吃一切所能戰勝的獵物的怪獸,但是自己最後也被吃掉了,是被自己的同類殘忍的吞食了。法布爾在他門前的梧桐樹的樹陰下,看到一隻鞘翅末端受了輕微損傷,於是把它與二十五隻金步甲作伴,但它第二天就死掉了,法布爾認為它們當中通行這樣的慣例:受傷的要結束生命,後來的要掏空肚子?

法布爾想好這種情況,就馬上換了一種情況,如果那隻金步甲沒有受傷的話,這二十六隻金步甲會不會彼此保持着十分和睦的關係?用餐期間……金步甲交 配結束後,如果這兩隻金步甲再次相遇的話,雌蟲會完全忘記它是自己的丈夫,會把它當做獵物看待吃掉。那時候雌金步甲就會像螳螂,朗格多克蠍子一樣,將自己的配偶吃掉……

瞧,作者耗盡一生的光陰,嚴謹而細緻地觀察,研究昆蟲,併為昆蟲們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我要學習作者積極追求真理、探究真理的精神,對科學知識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