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大學生國培頂崗實習心得體會大綱

大學生國培頂崗實習心得體會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06W 次

導語:頂崗這種特殊的實習方式,能夠讓大學生迅速成長為專業人才。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國培頂崗實習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大學生國培頂崗實習心得體會

  2017年國培頂崗實習心得體會範文【1】

教學作為一種活動形式,它涉及到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一種互動的雙邊關係。“教”和“學“應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是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而“教”和學又是通過教師和學生來執行的,所以“教學”歸根結底,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社會關係。作為具有高智商的情感動物,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結合起來的”教“和學,也就必然的離不開情感的交流與碰撞。所以我們應該辯證統一的認識“教”與“學”之間的內在關係。糾正以前對於“教”與“學”的片面或是錯誤的認知理解。不能認為教學就是教師的教學,不能認為“教”與“學”是一種對立的關係,它應該這樣被定位,教學是一種以師生的情感為紐帶,以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參與為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我們有了這樣的認識,才能談得上正常的教學開展,教學成績的提高,否則,教學就是徒有其談,不得要領的。如果“教”與“學”不相容,只是互相排斥 ,兩張皮,各行其是,就南轅而北轍了。這樣的師生關係只是簡單的機械與產品之間的關係,這樣沒有情感作為橋樑連接的師生關係無助於教育教學,所以,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提高質量的重要保證。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橋樑的建立主要在於教師。教師在這一温暖而艱鉅的建設過程中,擔當是工程師的角色,而學生則是施工者。雙方的良性結合,才能建成優質而有效的情感橋樑。那麼,如何才能建成?我想,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和平時的相處中都可以去實施和展開。

第一、平等愛生,這是核心和基礎。

第二、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和信任,這是師生之間交往的主體。

第三、創造適度寬鬆愉悦的教育教學壞境,這是師生之間情感橋樑工程的色彩和光照。

當以上三個方面都能達標時,這座師生之間有助於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工程就竣工了。而基於其上的教育教學效能如何?只是一種賞心悦目的形象工程?還是教育教學質量的繁華熱鬧、卓有成效呢?則是涉及到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藝術、教育教學技能和專業水平等方面了。

  2017年國培頂崗實習心得體會範文【2】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還有很多形容時間的陳詞濫調,我都不想再用,可惜,在逝者如斯夫的時間面前,一切新詞麗語都是蒼白無力的。人都説時間是最無私的,給了每個人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多不少,不增不減。人又説時間是最正直的,一視同仁,不偏不倚,既不趾高氣揚,又不低聲下氣。既不自潔清高,又不阿諛奉承。我們誰人不在感慨時間,誰人不在歎息光陰?

是的,我還在用這些“閒言碎語”發着悲歎,然而,在我悲歎時,時間又悄悄地溜走了,這怎不讓我傷感悲歎呢?哎呀,時間這東西,玄中之玄,令人琢磨不透!轉眼間,從2月18號開學到今天四月份的最後一天,兩個半月的時光如飛而去,不禁自問:在這有限的寶貴時間裏我給這所學校和這裏的孩子們帶來了什麼和留下了什麼?其實,這個問題,自己早已深思熟慮,或者説是開學時自己制定的一個目標,遺憾的是,現在自己不能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案。

本打算嚴抓養成教育,給孩子們帶來能夠受益終生的好習慣,可惜,自己是一直堅持着,孩子們卻仍然本性難移。小孩子不是特別注意衞生,無論是班級衞生還是個人衞生,為此,自己在兩方面着手去努力改善,第一是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給孩子們樹立好榜樣,時時刻刻,讓他們看到老師的穿着打扮是得體的,老師的講桌是乾淨整潔的。可惜,孩子們看到的已經習以為常了,沒有了新鮮感。第二,運用小組評價,強制地約束孩子們,然而,外在的壓力遲早會有疲軟的時候,剛開始是很見成效的,可是,時間長了,孩子們便沒有了為小組增光添彩的動力,孩子們上課的時間觀念不是很強,總是玩到上課鈴聲響了才馬不停蹄的衝向教室,歪坐在凳子上大喘着粗氣,或多或少地影響了聽課,因此,自己總是提前進教室,而且每次都是提前兩分鐘地把他們喊回來,適當的時候,也會給他們這方面的説服教育。然而,孩子們還是依然“我行我素”,反而依賴上了我的喊叫,不然,他們是不會自覺地回到他們可能厭煩的'教室。孩子們下課後,都慌慌張張地跑出去玩遊戲,我也很體諒他們,畢竟課間十分鐘對他們來説真是太短暫了,這是要分秒必爭呀!即便是這樣,我還是不會放棄對他們的嚴格要求,讓他們準備好下節課的課本,但是,他們這樣做也僅限於此,別的老師不要求,他會很難像聽到大課間的做操鈴聲那樣異常自覺地去做。

這個世界真是奇妙,好的事情沒有人主動地去學習,壞的事情倒有那麼多的人心甘情願地做。好的事情永遠像個上了年紀的人,“走”的太慢,而壞事情卻像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跑”的那個快呀,你攔都不可能。農村的孩子不知道北京的名勝古蹟有哪些,倒知道“傻b”之類的粗俗的罵語。這樣的髒話像病毒一樣在孩子們之間傳播着,蔓延着,他們可能不覺得這些語言有多低俗,可是,在我聽來,就感覺這些孩子們太不文明瞭。曾經在班裏抓住過一個男生説髒話,當時也進行了集體教育,可是這也不過是杯水車薪。在這方面,我也做出過努力,可是,措施力度還是不夠大。其他老師對這方面抓的也不是特別嚴厲,我也力不從心。為孩子們憂心,小小年紀,就染上了説髒話的病癮,長大後豈不是要病入膏肓甚至是無藥可救了呢?其後果,不敢想象。

養成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説包羅萬象,在學生的學習中,生活中無處不在。或許正因為這樣,瑣碎的容易讓我們老師心力交瘁,甚至是防不勝防,所以我們老師身心不合,不能有效地形成教育合力,齊心協力地來做好甚至比教學對孩子一生影響更深遠的浩瀚工程。

中國的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不讓孩子們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這無可厚非。但是,這些衝刺快的孩子有幾個長大成才的呢?後勁不足!那麼,我們的老師又是如何做的呢?老師與家長,身份不同,手段相同,去不斷地逼迫孩子,打壓孩子,一次次地摧殘着他們的天性。有些老師的教學成績是很優秀的,可是我們怎知道孩子們過的多麼痛苦?他們現在還小,能讓我們用“暴力”去讓他們學習,但是,等他們上初中了,他們還會受你老師的“欺壓”嗎?為何我們在抱怨初中生不好管理之類的,原因或許就在於此吧。習慣伴人一生,從小沒有自覺學習和讀書的習慣,上到初中後能不叛逆地討厭學習嗎?事必有因,我們做老師的應該去反思。當然,當前的中國教育制度,像緊箍咒一樣,束縛着老師們,學習成績才是第一位的,老師們又怎敢冒天下大不韙呢?前天,聽白巖鬆的講座,説到了體育教育中的挫折教育,他指出,這種教育遠遠比我們語文課上無病呻吟的的情感教育。只有讓孩子們親身體會了,他們才會牢記終生。你的語文主旨情感永遠是你老師的,而不屬於孩子們。縱覽體育發達的國家,為何人家的教育,經濟,文化都發達,恐怕與體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在中國,尤其是在農村,師資短缺,孩子們上體育課都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我要説,中國的體育搞不好,其他的休想搞好。話有點絕對,但是這是事實。

看來,社會就是磨刀石,能把有稜的東西磨平了。作為年輕人,空有理想和抱負,,微薄之力,改變不了什麼。社會讓我變得越來越消極,每每想做出一番努力時,心裏難免“哎!就你事多。”於是,行動被扼殺在“思想”的温牀中。兩個多月了,在這死寂沉沉的教育環境裏,我彷彿困在霧霾裏,看不清前進的方向。憂慮,彷徨。人生豈能碌碌無為地度過,然而,我又該怎樣去做呢?無計可施,本欲邁開的步伐停在了半空中。

當我開始“融入”這個環境中時,少了滿腹牢騷,多了按部就班。少了積極進取,多了渾渾噩噩。少了激情澎湃,多了抑鬱傷悲。我深深地知道,這不是“真實”的自我,可是,回到現實裏去看,我確實是真實的自我,一個普普通通的教師,一個無關痛癢的行屍走肉。多思無益,過個輕鬆的五一假期吧。

  2017年國培頂崗實習心得體會範文【3】

通過這段時間的國培學習 ,其中讓我感受和受益最多的就是“以學定教 ”的教育教學觀念。“以學定教”體現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辯證統一思想,是符合和真正體現了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教育教學涉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二者的有機結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一般情況下,我們的教師總是站在成人的權威角度去分析和看待弱勢的不成熟的學生的一切思想和行為,忽略了客觀存在的活生生的學生本體。所以,我們的老師在對學生實施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時,就難免會主觀臆斷,失之偏薄,出現老師自認為學生該懂的學生卻偏不懂的情況,並且對這種情況還表示出無法理解,甚至不能接受、忍受。這都是不符合教育教學的科學規律的。那麼,今天學習了“以學定教”的理論後,現在就可以站在一個比較客觀而冷靜的角度去科學辯證的看待問題。我們認為,對於老師認為學生該懂的學生偏不懂,老師認為學生該接受的學生偏不接受的情況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並且進一步説,這正是我們教師自己的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原因就是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從我們老師自己的思想和觀念出發的,忽略了學生的客觀存在,或者是弱化了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導致“教”與“學”不和諧,不相溶;導致老師的“教”南轅,而學生的“學”北撤了。

比如,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對於學生的錯題問題,我們的老師就常常抱怨,“哎呀,氣死人了,這道題我都考了三遍,黑板上講了三遍,學生還是不會做!”;再比如,我們經常對一些問題學生的反覆教育有時不見效果,我們往往就會生氣的認為這位學生屢教不改,不可教化!什麼原因呢?我想,問題還是出現在老師身上,不是老師講的不好,也不是學生聽的不認真;不是老師講的道理不對,也不是學生聽不懂道理,而是因為我們老師並沒有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去了解和認識學生,我們並不真正懂學生,這就導致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不能對症下藥,失敗就不可避免了。並且可能連學生自己都不瞭解自己,因為很多學生也是自認為自己在老師講的時候都聽懂了,可下來就是不會做,或者認為學生當時接受了教育,而下來之後學生又不能自覺的改正錯誤。

所以説,我們不能怨學生,我想就是我們自己,如果要你現在新學一門什麼技術技能,你也不能保證自己聽會看會以後就能成功操作吧?俗話説的“眼高手低”“紙上談兵”就是這個意道理了。所以,怎麼辦呢?我們還是要先轉變自己的觀念,來個180度轉彎。

一切教育教學行為都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只有正視和接受這個現象,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重新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手段和方法,我想問題可能就好解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