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説課稿 > 語文説課稿8篇大綱

語文説課稿8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47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説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説課稿8篇

語文説課稿 篇1

知識目標:

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能力目標: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標: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重點、難點: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教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讓學生談談對這首詞的初步理解。

二、題解與背景

本文體裁詞。詞又叫詩的別體,長短句。沁園春,詞牌名。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這首詞分上下兩闋,各寫什麼?上片:描寫北國雪景;下片:縱論歷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問題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統領下文,都望到了什麼?(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哪幾句是虛景?

4、你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以靜寫動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它領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詩人描寫北國雪景,有雄壯之氣勢,豪放的風格,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現了詩人豪邁的胸懷。

五、重點詞句子的理解。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含義。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啟下,過渡作用

3、結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嬌江山完全稱意。這是對一代新人的呼喚和企盼。

六、作業。背誦這首詞。

語文説課稿 篇2

一、教給同學“整”的方法,實現“合”的優化

教材説明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識性課文。課文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 教學的目的,一是讓同學瞭解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偉大;二是讓同學在美的享受中,發生瞭解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瞭解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 難點: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學習目標據此,我將本課教學重點和目標定位在:

1、利用網絡互動優勢,引導同學理清課文敍述順序,學習作者怎樣把海底動物種類多、活動有趣寫具體的方法,因材施教,建構新的知識點。

2、利用網絡資源優勢,瞭解海底世界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激發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奧妙的興趣。

3、利用網絡開放優勢,想象文章描繪的情景,熟讀成誦,分層發散,實現同學個性化發展,引導同學自主探究,使其學會高效率的合作學習。

優秀教案根據目標定位,我把分為短期、長期兩個層面。

短期:在網絡教室集中教學,時間為兩課時。首先,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情境,激發同學探究興趣,圍繞“你認為海底世界是個怎樣的世界?”讓同學自主提出問題:例如:我認為海底世界是個奇妙的世界(或美麗的世界,物產豐富的世界,神祕的世界……),針對這些問題,引導同學自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敍述順序。然後,藉助網絡資源引導他們合作學習,理解重難點,在文中或利用網絡找出你想象的海底情景,想象文章描繪的“神奇”情景,並做到熟讀成誦。最後,通過分層擴展,啟發形成新一輪探究興趣。

長期:為利用主題網頁分散教學,活動時間設計為一個月。同學圍繞“潛水劇樂部”、“海洋生物研究所”“小小潛水員”等主題活動,師生一起開發新的課程資源。

以短期教學促發長期探究,以長期探究引向生活積累,讓語文學習真正做到為生活服務。

整合的課堂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渠之清冽源自活水,正是因為有了豐富的網絡資源這一源源不時的活水,才使同學發生孜孜不倦的探究慾望。對《海底世界》一課,我就是這樣利用資源導新的。

活水要留入渠中,還少不得教師有價值的引導。

二.“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

這正是同學個性化發展的壯闊景象。

在《海底世界》的重難點教學中,我藉助網絡的互動優勢,實現同學個性化的學習,為其構件了自主探究的平台。

正所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這裏,我用李白的千古絕句作比,是想説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之妙,當然,合作的學習少了太白先生的孤寂,多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快慰。

三.“春城無處不飛花,萬紫千紅總是春”

我為同學展開多維度評價和發散性的擴展,讓小朋友的心中對語文的熱愛、對知識的探究始終“總是春”般的感覺。

我的反思

整合是大勢所驅,作為網絡時代的教師,我們應該多考慮些什麼?

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內容:

《乞丐》這篇文章是19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這是一篇寫得很悽美的文章。主要寫了一位衰老的乞丐呻吟着向一位一無所有的人乞討,一無所有的人用空無一文的手握住了乞丐的手,給予了人世間最美好的關愛和理解。屠格涅夫的這篇《乞丐》僅200字不到,但描寫細微,栩栩如生地將一個被貧窮折磨得如此飢餓、潦倒的乞丐展現在我們面前,是個活生生的乞丐形象。在備課前我花了很多時間去查找相關的資料,但可供參考的內容實在是微乎其微。經過多次斟酌,我就把作者的寫作目的定位在“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愛、互助”上,重點培養學生的愛心。

二、説教材目標:

由於抽籤決定的 上課班級是五(1)班。根據五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語文水平和體現本次活動的主題“關注常態課堂,培養教學機智,展示教學生活化”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人平等,關愛他人,快樂自己 。

2、學習作者通過抓住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等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3、通過感情朗讀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標

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閲讀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標(即德育目標)

懂得“我”與“乞丐”的相互握手就是人與人之間平等、關愛、理解,這就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讓學生在學習後,也能受到教育,學會關愛他人。

三、教學重點:

根據課文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重點設為: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描寫來表現“我”和“乞丐”的相互施捨其實就是一種人間最美的愛的給予。

四、教學難點:

體會“我為什麼要向乞丐請求原諒”和重點句子的分析“我明白,我也從我的兄弟那兒得到施捨”。

五、説教學過程:

新課改精神強調: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教學過程又必須強調師生的合作交流,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學生自主學習,深入探究的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在設計教案時,我結合“從內容中的重點句子體會思想”的閲讀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了以下幾個環節:

1、揭題導入。課始就直奔課文內容,由內容介紹直接讓學生進入自學。由於屠格涅夫的作品五年級的學生在四年級是就接觸了《麻雀》一課,對作者有初步的瞭解。我就把作者簡介這一環節給略過了。只是在課前簡單的進行回顧。

2、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出現三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出示幻燈片)温馨提示: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2、説説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3、這位乞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你從哪裏可以看出?並且讓學生在自讀時動手劃一劃,做到邊讀邊思,邊讀邊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檢查反饋

我把重點放在詞語的過關中,先指名學生另度,然後結合課文內容對這些詞語進行歸類,説説哪些是寫乞丐的,哪些上寫“我”的。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作者對人物的刻畫是通過外貌、動作和神態等細膩描寫來體現的。接着是給“衰老襤褸齷齪 抖顫 不幸施捨”六個詞語找找近義詞,並把它放在特定的語境中去體會。在課文內容的敍述上,因為有我揭題時的導語,學生領會的很好,説的也挺不錯的。我適時地把內容進行板書,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抓住關鍵詞來説主要內容,培養學生概括的能力。在反饋第三個問題是,結合幻燈片的詞語讓學生説説乞丐的印象,再次體會乞丐的不幸,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和關愛之情。

4、深入探究環節

也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我通過一系列的過渡語及師生之間入情的領讀接讀課文,引出問題: “我”為什麼要向“乞丐”請求“原諒”?由於考慮到是借班上課,再加上五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我在設計問題是把他適當地降低了難度,出現四個選擇題,讓學生逐一對照課文內容進行分析排除,培養了學生辨析是非的能力。接着我把 “我明白,我也從我的兄弟那兒得到了施捨。”這句話當作全文的重點句,讓學生從重點局句的分析中有點及面抓住“施捨“和”也‘來體會文章的情感目標“施捨不僅僅是物質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只有理解、關心、同情,愛護……才是人世間最美好的。

5、讀課文環節

讓學生在理解了全文的基礎上再入情入境地體會作家寫作的目的,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學生朗讀能力再次得到鞏固提升,

6、作業設計環節

在作業中根據分層教學不同學生的不同語文水平,我設計了三個作業,由淺入深,讓學生自由選擇:練筆(選做題)

1、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對待這樣的可憐人?

2、你想對文中的“我”和乞丐説些什麼呢?

3、寫一段話來談談你學了《乞丐》後的感受。

並在一堂課中留了5-6分鐘讓學生動筆,當場反饋。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把基礎目標昇華為情感目標,再次體會作家的寫作目標,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7、課堂總結部分

藉助學生的讀後感。我把學生的感受作為這堂課的總結,並送給學生一句話“關愛他人,幸福自己!”再次點明瞭本節課的重難點和目標所在。

一堂課35分鐘下來,我感覺到五(1)班的同學在課堂上的參與面還是比較廣的。他們能積極參與學習、思考、合作交流,並能學以致用,達到了我意料中的效果。

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課標要求與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年”的來歷》是小學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

它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春節,以神話傳説的形式出現在“中外文化”這一主題單元中具有很強的故事性,而且貼近兒童生活,又體現了時代特點,藴含着豐富的教育價值。學生在學習中可以瞭解中國文化,增進民族自豪感,更好的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年”的來歷》講述了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年”的來歷。教材共有6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向我們講述了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也叫“年”,然後用一個疑問句引出下文有關“年”的來歷的故事。

第2自然段介紹了因為“年”獸的樣子可怕、兇猛,所以人們對“年”獸十分恐懼紛紛躲避。

接着3—5自然段詳細地向大家闡述了一個白鬍子老頭兒出現後是如何將“年”獸攆跑的,他為什麼能想出這樣的辦法。也就是本課需要解決的重點。

最後一個自然段,第6自然段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了“年“也就由此而慢慢地演化成了今天我們的春節,以及一些風俗一直延續至今。

在本文中還配有兩幅插圖:一幅是除夕鄉親們逃往深山,好心的老婆婆勸白鬍子老頭和大夥一起上山躲避“年”獸的情景;一幅是白鬍子老頭放鞭炮、穿大紅袍等方式嚇跑“年”獸的情景。它有助於學生課文。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教材、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繼續學文,瞭解白鬍子老人趕跑“年”獸的辦法。

2.體會老人的聰明勇敢,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教育學生遇到危險與困難,要冷靜想辦法解決。

4.交流自己家鄉過年的風俗。

3、教學重難點、關鍵

弄清白鬍子老人是用什麼辦法把“年“獸趕跑的。

“他的辦法又是怎麼想出來的。

二、教法、學法

1、 教法

①複習與激趣相結合

因為興趣是學生學文的最佳途徑,只要有了興趣學生會主動學習更加樂學。這樣既可以新舊知識銜接,又可以將舊知識得以鞏固。②圖文結合

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演示,學生通過觀察,有助於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人物形象。從而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理解力。

③扶放結合、以讀代講法

根據不同內容和難易程度,我適時選擇不同的教法。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習中學生的反饋及時給予講評和鼓勵,激發他們的鬥志;通過有感情地指導朗讀還可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從而突破難點,提高朗讀水平。

2. 學法

與教法一一對應,採用“讀讀——畫畫——想想——問問——議議——練練”的方式,獨立思考與小組交流、互相探究相結合。在紮實的語言環境中抓住重點詞語和段落中的關鍵語句,合理表達自己的見解理解課文,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能力。

三、 教學程序

1、 複習導入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大家都知道春節又叫“年”,因此老師也提前給你們準備了一份過年的禮物。(出示幻燈片)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然後我説你要準確讀出這些詞語才會有獎勵。大家一聽更來勁了,一副不服氣的表情。詞語對於他們來説十分簡單,所以齊讀後他們就會得到期盼已久的那份禮物 (鞭炮)。因為鞭炮是同學們春節最喜歡的,聽到那個聲音他們一定很興奮。

接下來通過對上節課內容的瞭解,我出示“年”獸的圖片和相應的問題請同學們用簡練的語言回答:“年”是一頭怎樣的怪獸?為了躲避“年”獸的傷害,人們怎麼樣了呢?在一名同學回答過後,通過齊讀第二自然段共同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新舊知識緊密銜接)

2.整讀全文,重點感知。

幸好一位白鬍子老人出現,他是怎樣攆走“年”獸的?老師提出問題使學生帶着問題有目的的整讀全文找出相應的段落3-5自然段。(培養自學能力)在尋找中我選擇了默讀獨立思考再互相交流探究的方式,既可提高學生個人閲讀分析能力又使能力稍差的學生在交流中得到學習。能力強的同學也在表達上也可以得到鍛鍊,在交流中雙方得到互補互進。探究後指名反饋,給與評價,既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有了瞭解又可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使他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信心倍增。

那攆跑“年” 獸的老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來看畫面,再讀讀3—5自然段請你用相應的詞語來形容一下。學生們一看到畫面就感到新奇,這個人的氣色、精神與別人有些不一樣,怎麼不一樣呢?立刻會想到我得怎麼説,這樣一定會自覺地去文中尋找答案,並馬上舉手回答。因為“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在文中位置十分明顯,這對於他們來説太簡單了,從而透過畫面人物的形象對這兩個詞圖文結合得到進一步理解。

接下來來到老婆婆家他與老婆婆有了哪些對話,從中你又知道些什麼?採取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讀第3自然段,體會各自的情感(老婆婆的善良和白鬍子老人的自信、勇敢)瞭解其中的內容並彙報。 讓學生再讀中領悟。朗讀時教師針對學生的表現適當的引導示範,也十分有助於解決問題,為下一步問題的解決打下基礎。

半夜時分,“年“闖入村子,結果如何?它是如何被嚇跑的請你用文中的詞語或語句回答,始終使學生不脱離課本,掌握最基本的學文方法。但此時的讀文就可以開放一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以最快最準的方法找到答案。”年“是嚇得渾身戰慄、大驚失色、倉皇逃跑。不用細説就可以想像和開始的耀武揚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白鬍子的做法紅紙、亮光、鞭炮聲和紅袍則是最有利的證據。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板書,再次使學生有了明確的答案。突出了文章重點。

為什麼白鬍子老人能想出這些辦法呢?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繼續讀文。這次的回答對一些理解能力稍差的學生來説可能覺得較難掌握,不好理解。因此邊讀邊畫後,我為這些同學創造了共同解決問題,虛心向人請教的機會,不要因為不懂而厭學,而是更加積極地學。在合作探究中知道原來“年”有三怕“怕紅、怕光、怕響聲。待學生彙報後板書,並提出問題為什麼老人能根據”年“的三怕想出那些辦法呢?(突破難點)這就需要孩子們動腦思考問題。(因為他像我們一樣善於思考)説明老人很聰明。聰明得讓鄉親們都驚奇,所以有感情的朗讀第5自然段,並請讀得好的同學給大家示範。鼓勵學生再接再厲,體現了讀文的重要性。

最後齊讀最後自然段,學生準確概括“年”就是由此演化而成,一些風俗也流傳至今。為全文起到一個整體效果從而説明此段是全文的小結。

四、知識拓展,總結全文。

故事結束,“年”的由來也有了瞭解,但文中的老人卻給我們印象很深。誰能用用自己的語言來説説“白鬍子老頭兒是怎樣的人呢?在他身上有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呢?當你遇到困難或問題的時候應該怎麼去做?一連串問題的提出將課文內容做了延伸。學生憑自己對本文的理解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老師及時的表揚,總結。使學生不但知識技能上有收穫重要的是思想上受到教育將一生受用。

在即將結束本課內容的時候,我們以各種資料圖片展示家鄉春節的習俗,使學生大開眼界開闊視野,思維得到了拓展。不單為學習而學習,做到了學習與生活相聯繫。

五、佈置作業

收集各民族春節習俗

六、教學板書

張貼紅聯——怕紅色

30“年”的來歷 燃放爆竹——怕響聲 趕“年”

燈火通明——怕亮光

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一)地位:

《池塘邊的叫聲》是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語文第二冊第十二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朋友”為主題。編選的目的是希望同學從中體會到友情的美好與可貴,培養尊重朋友、愛朋友的美德。本文共有7個自然段,1---6自然段是青蛙和小魚的對話,而重點就在於此,着重體會青蛙小魚説話的精神和語氣,並知道小魚離不開水。青蛙能在水裏又能在岸上生活的習慣。第7自然段點出池塘邊的叫聲是青蛙在給小魚講故事。本文語言通俗易懂,內容富有情趣。青蛙和小魚的對話親切、樸實。尤其是很講究禮貌用語,這是值得小朋友們效仿的交友之道。而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起到使小讀者浮想聯翩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規範》結合本單元對話的特點以和本班同學的實際情況,確立了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指導同學如何抓重點詞讀好對話,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通過理解想象“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小魚看到岸上的事情?”和“青蛙給小魚講什麼故事”兩處發散同學思維和進行想象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學習課文培養同學禮貌熱情、樂於助人的美德。

依據:同學已經具備分角色朗讀對話的能力,但帶有提示語的對話教材中還是第一次出現。因此把指導同學進行如何抓重點詞讀好對話,理解內容作為本課的知識目標。

另外,《語文課程規範》指出:“閲讀是蒐集處置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本文兩處空白為培養同學的思維創新能力提供了空間。青蛙和小魚的對話,熱情禮貌,是同學獲得情感體驗、人文素養的好教材。因此,確立為本課的三維目標。

(三)重、難點:

1、重點和依據:基於本班同學在朗讀課文時,對感情、語氣掌握欠佳,以和同學已有的合作學習方法,把學習抓提示語引導同學讀好對話,理解重點詞“如何”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2、難點和依據:同學已經掌握了讀、問、議、比的學習方法。帶提示語的對話初次出現,本着閲讀教學應該教給同學讀書的方法為原則,把抓住提示語讀好對話的方法教給同學,理解人物的神情,確立為本課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設計:

為突破教學重點分散難點,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尤其是低年級的課堂教學應在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學中多處創設了情境,使同學主動參與,激發同學的興趣,使同學始終在積極奮發的狀態中進行學習。

另外,在同學已有的讀、問、議、比的學習方法之上,以重點引導同學如何抓提示語中的重點詞讀好對話,教給同學讀書的方法,也是本課的教法之一。

  三、説學法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同學是學習的主體。本課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讓同學讀一讀、問一問、議一議、比一比的學習方法,使同學在自由讀、練讀、指名讀、小組讀、評讀、分角色讀、扮演讀、賽讀等多種形式在讀中進行感悟,激發學習興趣,發展想象和創新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

(一) 情境導入。

本單元的主題是“朋友”本課是第二課的主體課文,為使達到單元知識整合的目的,要站在一定的知識高度即:讓同學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慣,懂得動物的叫聲就是動物的語言。設計了讓同學先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進行猜一猜的遊戲,然後通過動畫進行導課,調動同學學習的熱情。

(二)整體感知

結合同學年齡以和認知特點,讓同學先讀讀第一課初讀課文後都知道些什麼?目的是讓同學對課文有初步的感知,培養提煉知識的能力。接下來再讀讀課文,提出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同學質疑問題的能力,同時將語言資料變成形象感知的事物,從而為合作學習,作好鋪墊。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學習三次對話。

本課的重點局部是三次對話。在利用第一次對 話進行方法指導的同時,讓同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學習。通過自由讀、小組分角色讀、評讀、比讀、扮演讀等多種方式,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力求師生關係民主、平等,自然親和,體悟人性的光輝,相互感受、溝通的快樂、感受心靈契合的愉悦。培養了同學的朗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競賽競爭的意識。這節低年級的語文課雖然不是地道的識字課,但低年級教學仍然是識字,因而我原則上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字的形、義學習,同時把識字也有機融合在情感悟之中,融合在讀中,以讀代講,品詞品句品讀,以多種形式的讀去充沛調動同學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積累去感性、去理解字詞,並利用真實和模擬的情境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如“打招呼”、“連連”“好奇”和“黃昏”的理解,從而使同學體會到友情的習貴。

2、課中休息。

在同學讀懂三次對話的基礎上,對小魚高興的心情有了很深的'感受,巧妙地把文章的第6自然段與課中休息融為一體。藉助文章的自身特點捕獲契機,讓小魚利用找朋友的方式,表達自身的快樂的心情,使整個教學不脱離主體,使三維目標的情感目標推到了實處,使同學體驗以青蛙和小魚是朋友,而不是把朋友的關係強加於同學。藉此,巧妙地佈置了發散思維的訓練。為同學營造一個想象的情境,讓同學幫小魚想想還有什麼方法能看到岸上的事情?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使課中休息達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3、拓展説話。

在文章的最後一自然段的教學中,與課文前後照應的特點也就是青蛙答應給小魚講故事,看看他的實際行動吧;滲透青蛙對朋友説到做到的好品質,另外在課文結尾又抓住教材自身價值,引發同學學習青蛙“呱、呱”的叫聲,拓展説話。猜猜青蛙在給小魚講什麼故事?充沛開掘同學的思維,大膽展示心靈自由,迸發火熱的創新熱情。在充溢發明性的活動中,同學的語言能力得以提高,個性得到張揚,創新潛能得以發揮,不留痕跡地把人文教育融入語言訓練之中,使同學在情感態度上,又一次得到昇華。

(四)分角色讀課文。

勝利是求知的有力支柱,自信是勝利的動力,為此在學完課文後本課又佈置了分角色讀一讀、演一演的實踐活動。目的是把學到的知識進行人化整合,進行再創新,使每個同學都力求在不同程度上獲得勝利,享受勝利的愉悦和快樂,樹立良好的信心。

(五)總結延伸。

在這一環節設計中,又跳出語文學科,站在一個高度進行設計,尊重同學的個性,培養同學的學習興趣,讓同學在自主的空間中選擇為小魚畫畫、寫字、分角色讀課文、提問題、談收穫等。企圖在同學質疑的過程中,培養質疑探究的能力。同時開發課程資源,自編兒歌讓同學閲讀,目的在於把語文的課內閲讀延伸到課外閲讀,使同學養成良好的課外閲讀習慣。

  五、説板書

本課我採用圖文結合式板書,先擺好荷葉狀生字卡片簡筆畫畫出池塘,從而引導同學理解有水的地方是“池”,水四周是土圍成的是“塘”。接着請出池塘裏的一對好朋友青蛙和小魚,通過送青蛙和小魚回到池塘媽媽的家,使同學自身發現青蛙是兩棲動物,學文後讓同學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即青蛙在池塘邊給朋友小魚講故事“板書”講故事。這種板書的特點是直觀形象,能夠吸引同學的注意力,符合低年級同學的認知特點,協助同學將識字、學文、説話、悟情,有機融合在一起,構成微型教學設計

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春曉》這首古詩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作者是唐代偉大詩人孟浩然。這首詩給我們展現的是雨後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不寫繁花似錦,不寫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數筆,就把那不經意的一瞬間感受到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

根據教材內容和低年級古詩教學的要求,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1、認識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段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定為識字、寫字和朗讀。

二、説教法和學法:

語文教學提倡“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語言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首詩的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採用以下2種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朗讀是學習古詩,理解古詩,培養語感最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讀將古詩讀通、讀順、讀出感情。

2、圖文結合法: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一方面再現了當時的場景,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

三、説教學程序:

根據我校“1241”課改航模設計,一、目標導向、確定航點;二、自主學習、探索航行;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四、拓展訓練、放眼航程。

具體實施如下:

教學過程:

()目標導向確定航點

1、同學們,今天的課堂上還來了一位了不起的客人,想不想見見他?(出示“堯”的圖片),知道他是誰嗎?他叫“堯”(出示帶拼音的“堯”字)指名拼讀,齊讀。堯是我國上古時的帝王,是他把一年分成了四季,他還把帝王之位讓給了一個叫“舜”的有才能的百姓,他的寬廣胸襟讓後人無限敬佩。讓我們牢牢記住這位值得驕傲的祖先“堯”吧!和老師一起寫寫“堯”,學生書空。

2、如果給“堯”加偏旁變成新字,你會加什麼?學生説,師相機板書漢字(澆、燒、饒、撓、驍、曉、僥等)同學們的識字量可真不小啊!“曉”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字,跟老師寫寫這個字(板書“曉”字),誰和“曉”是好朋友?你能給大家講講這個字嗎?(出示圖片,口述:太陽出來,天就亮了,這就是早晨,也就是“曉”)。你能用“曉”組個詞嗎?

3、板書:春曉,春曉不僅是一個詞,它還是一首古詩的題目呢!一起讀一讀題目。你能説説“春曉”的意思嗎?(春天的早晨)

過渡:春天的早晨是什麼樣的?我們一同去看看吧!

(出示古詩)這首詩熟悉嗎?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

簡介作者:孟浩然是唐代大詩人,是李白的好朋友,他寫了好多描寫山水和田園生活的詩,表達自己對人生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既然大家都會這首詩,我們就比比看,誰讀得好。

()自主學習探索航行

自學提示:

1、讀一讀:藉助拼音自己練讀古詩,要注意詩的節奏。

2、學一學:畫出生字“眠”,和小組同學一起記住它。

3、劃一劃:劃出不理解的字詞,試着和小組同學討論解決,如果討論也解決不了的,用“?”標出。

4、想一想:這首古詩寫了什麼?

()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過渡:大家認真專注的學習態度值得表揚,此時老師很想知道你們古詩練讀得怎麼樣?我們來比一比吧!男、女生各推選一名代表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這首古詩寫了什麼?(學生暢談)相機理解詩句:

1、學習第一、二行詩句

(1)課件播放鳥鳴詩人起牀圖:説説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可以用哪句詩來把剛才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誰能來説説這句話的意思?

(2)你能想像一下會有哪些鳥在叫嗎?(黃鸝、麻雀)它們都是怎麼叫的?大家來模仿一下吧。睡了香香甜甜的一覺,起牀後,到處都聽到鳥叫的聲音,你的心情怎麼樣?(高興、開心、舒服)那麼你能把這句詩高高興興地讀出來嗎?(你有六分高興了、你有八分高興了、老師覺得你十分高興)老師可以來讀讀嗎?(師讀)大家一起來像老師這樣高高興興地讀吧!(男同學來一遍女同學來一遍)老師不僅聽出了大家高興的心情,還聽出了大家對春天的喜愛!

(3)現在請大家像詩人一樣,閉上眼睛睡覺,睡着,睡着,朦朧中聽到鳥的叫聲,一聲,兩聲(播放鳥聲)你睡意全消,睜開眼睛一看,天都亮了,於是,你觸景生情,吟誦了一句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2、學習第三、四行詩句

(1)早上,孟浩然聽到了百鳥爭鳴非常快樂,他還看到了什麼?(花落)

(2)春天的時候,花園裏的花本來是怎樣的?(播放春天鮮花燦爛的畫面)(春暖花開柳綠花紅百花齊放鮮花盛開五顏六色萬紫千紅)可是這樣的美景卻不見了,第二天早上,孟浩然醒來,看見花園裏的花怎樣了?(落了)播放滿地花瓣的圖片)

(3)看看花落了多少?我們來數一數,一、二……數得清嗎?花落得太多了,數都數不清,這就是——花落知多少。

(4)看到花落,你的心情怎麼樣?(很可惜)你能通過讀來表現出這種心情嗎?詩人喜歡春天,喜歡花,看到昨天還是百花齊放,今天卻是花落滿地了,就覺得太可惜了,於是難過地説——花落知多少。(生有感情的朗讀)

(5)花為什麼會落下來呢?詩中有句話告訴了我們,誰來讀這句話?(夜來風雨聲)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詩句。(評價:這風雨正在打在花兒的身上、這風雨把花兒打落八九朵了、這風雨把花兒打落十幾朵了、這風雨把花兒打落了一大片了)就是這風雨,把花兒都打落了,多可惜啊!老師也想來讀讀,可以嗎?(師讀,生給掌聲)為什麼給老師掌聲?你能像老師這樣讀這句詩嗎?(我聽出了你對春天、對花的喜愛,花落了讓你很心疼)(花落了你覺得很可惜,你也很愛花)男同學來讀讀,女同學也來讀讀(風雨把花打落了,大家都覺得那麼可惜,我們更不能故意伸手去摘花了,我們要把花的美留在枝頭上)

小結:春天是美麗的,春天是令人喜愛的,但是春天也會像落花一樣流逝,所以我們要珍惜春天,珍惜時間。

()拓展訓練放眼航程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古詩《春曉》,不僅學會了詩中的生字,還和詩人一同領略了春眠香甜,鳥鳴陣陣,雨過天晴的春晨美景,生機盎然的春天多麼令人嚮往!課後,同學們可以給這首詩配幅圖畫,也可以把詩編成小故事講給家人聽,喜歡寫字的同學還可以把它寫成書法作品,你還可以這樣,(放《春曉》歌曲)學習唱一唱這首詩。好了,伴隨着歡快地歌聲,讓我們到校園中,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吧!

四、説反思

《春曉》是一首清麗的小詩,表現了詩人對美好春天的熱愛之情和對春花被風吹落、被雨打落的惋惜之情,實質上它體現的是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學生在學習此詩之前已經能把古詩背誦下來。課堂上要做的應該就是讓學生去品味詩意,去感受詩情,激發學生對我們古典詩文的熱愛和對春天的喜愛之情。為達到這個目標,我主要在如下幾個方面做了重點突破:

首先,應讓學生在中發現古詩奧妙無窮。

低年級學生正處在學知識長見識的黃金階段,遇到不懂的事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着無窮無盡的幻想和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和想法。我覺得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善於“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他們就會像鳥兒一樣展開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無拘無束地翱翔。古詩短短的幾行字,裏面卻藴涵着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詩人所傳遞的情感和意境,學生一定會有許多好奇!

雖然學生在幼兒園甚至更小已經會念這首《春曉》了,可他們那小腦門中仍然裝着無窮無盡的問題。而且,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維方式,他們會敢於用自己的獨特思維進行提問。即使有的問題顯得非常天真、幼稚,可這都是他們的真實想法。學生在問中想象,在想象中尋找快樂,在快樂中喜歡了學古詩。

其次,要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詩意。

修訂大綱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又特別好動,學習注意力易分散,興趣不穩定。

我要在進一步的教學中為學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詩意思。這無疑給將課堂帶來一泓活水,學生們會個個興致勃勃。他們在交流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養合作精神。並且,學生會發現學習古詩一點兒也不枯燥,有了興趣,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

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首先讓已經會讀會背的學生找學習夥伴開展競賽,看誰讀得準,背得好。不會的同學找值得信賴的學習夥伴(包括老師)一起藉助拼音合作學習。其次,教師巡視,瞭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後,學生交流時也分層次進行,先讓低層次的學生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再讓高層次的學生與夥伴開展競賽,學生自己評議。這期間,教師一定要兼顧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並能持之以恆,使其成為學生頭腦中的一種精神積澱。再有,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

再次,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

語文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閲讀教學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大量事實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藉助讀,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閲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因此,我雖然知道學生很多早已會背誦了,但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體會了春天的美麗和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當然,我在教學時還有很多環節把握得不夠好,不過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爭取更大的進步。

語文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王克難先生用詩意盎然的語言,描述着畫作中蒙娜麗莎温婉、優雅、端莊的形象;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解讀着蒙娜麗莎那淡雅而又神祕微笑背後藴含着的複雜情感。本課的教學要體現高年級略讀課文的特點,結合單元訓練,抓住重點,理解作者運用豐富的想象來進行生動的語言表達。同時讓學生自讀自悟,提煉主要信息,在練習複述的過程中,紮紮實實學習語言運用;在多次讀、悟的過程中感受《蒙娜麗莎》這一名畫的非凡魅力。

二、説學情

對於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閲讀方法,形成一定的閲讀能力。另外,對於第三學段的學生不僅要理解內容,體會思想,而且要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根據“三維”目標,結合本文的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對照畫面,瞭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面的部分。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寫法,以及按照簡要—具體—細節的順序介紹事物的方法。

2、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受到美的薰陶。

而對照畫面,重點理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通過品讀,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學習作者展開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關,我準備採取:

三、教法預設

1.朗讀感悟法

2.提煉信息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來進行教授,而學生們

四、學法指導

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通過集體多向的交流感悟文章主旨,圈點勾畫,抓關鍵詞的方法推敲語言文字。反覆誦讀積累言語樣式。

本課的教學流程,我主要分五部分為大家介紹:

五、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一)激趣導入,齊讀課題

教師激趣導入,介紹畫家達芬奇以及畫作《蒙娜麗莎》的原型,突出達芬奇是一位曠世奇才,為後文體會《蒙娜麗莎》的畫作價值做了鋪墊。齊讀題目之後,設置了質疑環節,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部分(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蒙娜麗莎這個詞在文中多次出現,但形式上不同,在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的同時,從標點入手,找出不同。

ppt:下面三個蒙娜麗莎,分別表示什麼?

《蒙娜麗莎》是世界上最傑出的肖像畫,世界上有多少人能親睹她的風采呢?

蒙娜麗莎的身姿和交搭的雙臂使她顯得大方、端莊。

“蒙娜麗莎”是全人類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輝照耀着每一個有幸看到她的人。

【設計意圖:《課標》中指出: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不同標點的不同用法。這是課文的第一次讀,初步瀏覽課文,難點在於理解帶引號的蒙娜麗莎到底是什麼意思,這也是整節課所要研究的問題,學生理解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全文的中心。】

第三部分(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這一環節我分為三個板塊,第一個版塊簡要介紹

默讀課文,在文中用“________”將表格的答案畫出來

畫作名稱

畫家

類別

收藏地

現展出地

學生畫完之後根據表格,簡要介紹一下這一偉大畫作。在這一板塊中我還要求學生,調整順序,介紹畫作。

【設計意圖:這是課文的第二次讀,默讀課文,對名畫有一個初步認識。簡要介紹這幅名畫,將文章從連續性文本初步提煉成非連續性文本,再將非連續性文本還原成連續性文本。根據表格,再來介紹這幅畫。語言沒有定式,調整順序再來介紹這幅畫,培養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

版塊二具體介紹

自由讀文五至七自然段,用波浪線將表格的答案畫出來。

部位

關鍵詞

泛着紅光 垂落雙肩

眼神、嘴脣

血液流動

身姿、雙臂

臉部、頸部、雙手

清晰細膩 生命的活力

請學生具體説一説蒙娜麗莎的形象?根據我對學情的分析,學生的表述難免平淡,於是我藉機引入原文。

ppt:

1.她的眼神是那樣柔和與明亮,嘴脣看來不像是塗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

2.仔細看她的頸項,你會懷疑血液真的在裏面流動。

3.她的右手,刻畫得極其清晰細膩,富有生命的活力。

體會作者為什麼能寫得生動而形象

根據表格,學習作者將看到的與想到的相結合的方法,在小組中説説蒙娜麗莎的形象,再指名説。

【設計意圖:這是課文的第三次讀,更加具有針對性。在前文中學生練習了簡要介紹,為這一步的具體介紹做了鋪墊。學生有針對性地讀五到七自然段,在品讀感悟語言的基礎上,將連續性文本提煉成非連續性文本,同時,再用自己的語言將非連續性文本還原成連續性文本,在這一過程中,領悟到作者語言表達的生動形象,學習作者將看到的與聯想到的相結合的寫作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

版塊三細節介紹,提示學生不可忽略的細節,蒙娜麗莎的微笑,引入

作者的話 “那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温柔,有時讓人覺得略含哀傷,有時讓人覺得十分親切,有時又讓人覺得有幾分矜持。”提問學生如何形容蒙娜麗莎的微笑?

找出文中描寫蒙娜麗莎微笑的內容,用雙橫線畫下來,深入細緻地讀,再來説一説蒙娜麗莎的微笑給人留下的印象?

指名學生讀:那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温柔,有時讓人覺得略含哀傷,有時讓人覺得十分親切,有時又讓人覺得有幾分矜持。

引入資料,500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的微笑,看法不一。看過資料之後,提問學生這微笑又給你什麼新的感受。

這是出示蒙娜麗莎的畫像,對照畫像將感受讀出來。

【設計意圖:這是第四次讀,帶有感悟地讀,有感情地讀。細節的刻畫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畫龍點睛之筆。這一環節練習的是抓住細節描述畫面。在深入閲讀文本的同時,體會蒙娜麗莎的微笑背後所包含

的複雜情緒,感受達芬奇的畫技精湛】

第四部分(四)感悟主旨,情感昇華

文章在最後提到了蒙娜麗莎的藝術價值。

ppt:“蒙娜麗莎”是全人類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輝照耀着每一個有幸看到她的人。

提問學生1、這幅肖像畫為什麼有如此大的藝術價值,你認為是蒙娜麗莎長得美,還是達芬奇畫得美?引導學生體會達芬奇的精湛畫技

課程開頭關於帶引號的蒙娜麗莎具體指什麼也這一環節解答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昇華主旨,進一步體會達芬奇的畫技精湛,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受到美的薰陶。】

第五部分(五)總結學法,學以致用

教師的教是為了讓學生學會運用,在這一部分先來總結寫法

簡要介紹——具體介紹——細節介紹

再要求學生根據標註,按照這樣的方法,同桌兩個人試着互相介紹一下這幅畫。

【設計意圖:《課標》中指出: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學習是為了運用,本課重點之一就是學習作者按照簡要介紹——具體介紹——細節介紹的寫作方法,這一環節目的是活學活用,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流程的最後是(六)教師小結和佈置(七)作業

蒐集達芬奇另一著名畫作《最後的晚餐》,對照圖像,按照簡要介紹——具體介紹——細節介紹的方法,介紹這一畫作,課下小組交流分享。

【設計意圖:作業設計圍繞本節課的重點,將課上學到的知識加以拓展運用,繼續感受藝術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藝術的情操。】

最後我的板書設計是:

蒙娜麗莎之約

介紹

畫 簡要

人 具體

?(後改為藝術) 細節

語文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擬行路難》選自《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高二語文選修教材,這本書着重從文學鑑賞的角度引導學生閲讀古代詩歌散文,進一步夯實高中生古代詩文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文言文閲讀能力以及文藝審美能力。

第一單元為古代詩歌鑑賞,按照不同的教學要求本單元又可分為賞析指導、賞析示例、自主賞析、推薦作品四部分。

賞析指導部分明確提出本單元教學目標是“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所謂“以意逆志”就是指我們在鑑賞詩歌的時候,一方面要在正確理解詞義、字義的基礎上,從作品的整體出發,由表及裏地理解詩歌的主旨,另一方面要結合自己的人生閲歷和情感體驗去推測作者的寫作本意,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所謂“知人論世”就是指在分析詩歌時要結合作家的人生經歷、思想傾向、審美情趣和他所處的特殊時代背景來理解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刻含義。二者之間是相互交融的,密不可分的。

在賞析示例部分,安排的詩歌是《長恨歌》,由於篇幅較長,難度較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自主賞析部分的《擬行路難》可以説是本選修教材的第一篇課文,科學地引導學生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角度來解讀詩歌既可以為本單元的推薦作品部分的學習打下基礎,也可為本教材剩下的兩單元詩歌的學習起一個示範作用。因此,本課的學習意義重大。

二、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根據《全日制普通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全日制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版)》《20xx年湖北省高考語文大綱》對詩歌鑑賞的要求以及14班學生的語文學習實際情況而制定。

(一) 《全日制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初步鑑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

(二)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要求:

1、培養和激發學生閲讀古代詩文的興趣,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2、藉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古代詩文,瞭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3、學習鑑賞古代詩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個性化體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 《20xx年湖北省高考語文大綱》要求:①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三者可歸納為十個字:學生 語言 形象 技巧 情感 。簡單地説,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從品味詩歌語言,分析人物形象,賞析表現技巧,感悟詩人情感這些角度來鑑賞詩歌。

(四) 高二(14)班學情分析:

1、在必修二必修四的閲讀鑑賞板塊的古代詩歌學習的基礎上,(14)班學生已有一定的詩歌積累,具備一定的詩歌鑑賞方法;

2、(14)班學生基礎差,積累實詞少,完整地理解詩歌大意尚存在問題,對文本的分析能力還需加強;

3、(14)班是理科班,邏輯能力很強,形象能力稍差,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書寫的文采性需要加強;

基於以上教學要求和14班的學情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知識與能力:

(1) 瞭解鮑照的生平及作品;

(2) 理解詩歌大意,背誦全詩;

(3) 分析詩句中“愁”的動作表現和社會根源;

(4) 賞析比興手法的運用;

(5) 分析詩人形象。

2、過程與方法:

(1) 從“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角度展開師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 從“以意逆志”角度分析詩人內心的愁悶通過外在的動作表現出來;

(3) 從“知人論世”角度分析詩人悲憤苦悶的根源。

3、情感、態度與價值:

(1) 把握詩歌情感,體會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

(2) 激發學生對詩人懷才不遇的同情和對其才華橫溢的敬仰。

其中,教學重點為:

(1)把握詩歌主旨,掌握詩歌朗讀技巧,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分析“愁”的動作表現和社會根源;

(3)詩人形象分析。

教學難點為:

(1)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鑑賞方法;

(2)比興手法的理解。

三、 教法學法

為了給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誦讀法。誦讀是古代詩歌教學中關鍵環節,聲情並茂的吟誦,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把握詩歌的情感,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為詩歌鑑賞打下良好的基礎。

2、問題法。問題的科學設計不僅能突出教師的引導性作用,還能激發學生思考的樂趣和好奇,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法。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它既強調教師給予足夠的課堂空間給學生,又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合作性,它既是一種教法,又是一種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在課前安排學生預習詩歌,弄清詩歌大意,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詩歌朗誦過程中,先由學生代表嘗試讀,再由學生點評朗讀效果,教師引導點評角度,最後由教師總結閲讀技巧,整個過程強調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在探究詩人“愁”的根源時,我注意引導學生結合社會背景和詩人生平深入探討詩人“懷才不遇”的具體性和社會根源。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倡導學生與學生的合作,教師與學生的合作,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教師成為課堂的引路人,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引導性。

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以杜甫和李白對鮑照的讚美導入,從感性上給學生樹立鮑照的高大形象,讓學生敬仰、欽佩詩人,為後面分析詩人的不幸遭遇作鋪墊,前後形成鮮明對比,加深學生對詩人內心愁悶的理解和對其懷才不遇的深切同情。

(二)詩題解讀與預習答疑:樂府詩。“行歎復坐愁”互文;“歌”,歌詠,吟詠。

(三)誦讀詩歌(重點)

學生集體自由讀mdash;教師提要求:情感,語速,語調。

學生代表嘗試讀mdash;學生點評,教師引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完成情感、語速、語調的教學目標。

教師配樂示範讀mdash;教師示範,帶領學生逐句模仿讀。

學生代表示範讀mdash;檢查模仿效果,學生示範。

學生集體齊讀mdash;進步把握情感,揣摩語速語調。

(四)分析情感:

1、承接朗讀的情感,提問學生:詩歌中那個詞直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憤苦悶?從而引出詩眼“愁”?

2、接着提問:詩人是怎樣表現這種愁的呢?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辛棄疾的“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歸納出通過外部的動作行為來表現內心的愁悶的寫法,引導學生找出《擬行路難》表現詩人內心的動詞。

3、學生分四個小組用四字短語概括這些動詞所在的詩句,師生合作,通過比較辨別,得出最好的概括。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出詩人“愁”的層次感。

以上問題,既培養學生通過朗讀詩歌把握詩歌的情感的能力,又注意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詩歌語言的能力,強調師生的合作學習,注意從“以意逆志”角度鑑賞詩歌。

4、提問:詩人“愁”的原因是什麼? 引出從“知人論世”角度鑑賞詩歌。

5、提問:詩人對造成自己不幸人生的根源有沒有清醒的認識?有。

6、從哪裏可以看出來呢?學生容易答出“命”,很難答到第一二句。教師引導:“命”是直接道出,第一二句直接道出。先分析一二句,再分析“命”。

7、提問:第一二句明明是寫的水呀?怎麼會是愁的根源呢?該怎樣理解?教師引導:此處用的是一種表現手法。學生容易答出“比喻”,教師補充“起興”,綜合起來即“比興”。

8、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詩人對“命”的態度:知命認命 抗命 認命

這個問題的設計,注重文本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挖掘出文本的深度。

9、教師小結:全詩圍繞一個“愁”字展開,“瀉水興愁”含蓄地道出了“愁”的根源,“行坐歎愁”“酌酒消愁”“悲歌斷愁”,形象地寫出了詩人的愁緒在不斷流動,不斷加深,當詩人情不能自已時,他發出了生命中的最強有力的吶喊:“心非木石豈無感?”可最終,也只能吞聲躑躅,不敢言愁。在“愁”的背後是詩人對不公平的命運的抗爭,對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學完詩歌,我想,在每位同學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鮑照。

10、詩人形象分析:讓大家在紙上寫,教師引導學生從外部形象和內部形象來展開。教師朗讀習作,然後點評。本環節調動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完成了分析詩人形象的教學目標。

11、背誦詩歌:個人背mdash;分組背mdash;集體背

12、作業:蒐集“愁”的詩句。

七、教學板書

板書分為正板和副板。正板的設計圍繞兩個字:“愁”“命”。“愁”分為:瀉水興愁 行歎坐愁 酌酒消愁 悲歌斷愁 吞聲咽愁。“命”分為:知命 認命 抗命 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