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鄉村女教師》觀後感

電影《鄉村女教師》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1W 次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鄉村女教師》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電影《鄉村女教師》觀後感

電影《鄉村女教師》觀後感 篇1

在暑假裏我觀看了《鄉村女教師》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主要闡明瞭一位女教師為了最求自己的理想而到一個貧窮落後的小鄉村裏教書,她有理想和堅定的意志,她為了教育下一代,她從沙俄時代就投身到偏僻的西伯利亞去從事教育事業。幾十年來,她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為祖國培養了無數的人材,受到人民的愛戴,影中的這位女教師,只是蘇聯千千萬萬婦女中的一個,她們熱愛自己的祖國,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切,這種高貴的品質,通過這部影片充分的表現出來,從而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鄉村、孩子和教育事業的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從這部電影裏我看到瓦西里耶夫娜為了革命的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 ,她任勞任勞任怨的一生以及對她一生中所教過的學生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發揮着一定的作用。我被主人公的奉賢精神和博大的愛心深深地感動,在觀看過程中無數次落淚。教育的真正意義不是培養人才,而恰恰是為培養人才奠基。也就是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精神和意識,在行為上培養習慣,培養有用的人。

影片中給我們呈現了一副感人的畫面:温馨的舞會上,單純、可愛、善良、漂亮的瓦連卡認識了蒂諾夫,瓦連卡告訴蒂諾夫,她要去當一名鄉村女教師,當蒂諾夫問她為什麼要到西伯利亞去的時候,她是這樣回答的:“那裏缺少教育,可是沒有人願意到那裏去,我的理想是教育孩子,假如我們真心誠意、耐心的去教育、感化他們成為好人,即使是一個最壞的人也會變好,但是我們一定要真心誠意的去教。蒂諾夫説:“你的信念正合我的心意,但願烏拉爾的風暴別把它連根拔掉,別吹斷它,別凍壞它。

就是這麼一段樸實的語言和對話,深深地使我感到震撼。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撐,瓦連卡才能勇敢的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把自己的一生真心誠意地奉獻給了這個小小的鄉村的孩子們。儘管她是那麼的害怕,那麼的孤獨,她也沒有退縮,她對着蒂諾夫的相片説:“親愛的,你看這有多艱難,但是我們説過要感化他們。”是的,堅定的信念成了她的精神支撐點,使她義無反顧的、真心誠意的去教孩子們識字,讓孩子們知道白天為什麼會變黑、海那邊住着什麼人、還要教孩子們懂得思想......

在工作中 她真心實意地愛着每一個孩子,她不讓一個孩子失學,當善良的她來到失學女學生杜尼雅的家時,看到貧困窘迫的家快要倒塌時,淚水矇住了她的雙眼,即使她只是個勢單力薄的女教師,她還是勇敢地衝進了淘金者的家,當這些淘金者為了炫耀自己的富有,爭相當眾燒掉盧布的時候,瓦連卡掏出了自己微薄的工資,表示要給杜尼雅家蓋房子,這些富人終於被感化了,他們也紛紛掏出了自己的錢包。

她就像一位慈祥的母親,把每個孩子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她用愛去感化孩子,用愛心去鼓勵孩子。當她的學生去進行中學面試的時候,她像一個母親那樣焦慮的等待;當她的學生因為貧窮而被中學拒絕錄取的時候,她流下了傷心的淚水。即使是這樣的傷心,她又不忘記鼓勵孩子們要對未來抱有希望:“不要灰心,你會念到書的,好日子總會來的。”

瓦連卡是不幸的,她一生都沒有屬於自己的孩子,和丈夫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數,十月革命勝利後,眼看着幸福就要到了,而她的丈夫卻在戰鬥中負了重傷並犧牲了。然而,她又是幸福的,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鄉村的孩子們,獻給了教育事業,,並且獲得了最高的獎賞——列寧勛章。所有的人都為她慶賀,她終於流下了幸福的淚水。

這使我想起她的丈夫臨死前説的話:“我回顧過去的一切,我沒有遺憾,我為了人類的幸福,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正是他們夫婦一生的寫照。為了淳樸而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他們都獻出了自己的一生,甚至生命。

我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為他們純淨的愛情、為女教師樸實、善良、奉獻的精神,也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感覺她太偉大了,瓦連卡的那句話好像還言猶在耳:“假如我們真心誠意、耐心的去教育、感化他們成為好人,即使是一個最壞的人也會變好,但是我們一定要“真心誠意的”去教。”我覺得所有的教育者都應當把這句話當成自己的座右銘。不論什麼時候,什麼學校,都需要這樣的好老師,我們的教育都在呼喚這樣的好老師。

請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請記住瓦連卡的這句話:“我們一定要——“真心誠意地”去教。”只有這樣,才能像瓦連卡那樣把自己的一生真心實意地、無怨無悔地奉獻給孩子、學校、教育;只有這樣,才能還我們教育的那方淨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才。

看了這部電影對我的啟發很大,電影中的.感人片段使我久久不能忘懷,使不由得想起一句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燃盡淚始幹”“燃燒自已,照亮別人”這些不僅是人們對老師的讚頌同樣也是對老師最高竟界的道德要求,我會以此來要求和鞭策自已,對自已的自身素質和道德修養不斷提高,不斷學習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論,總之,即使自己老了也會朝着這一目標而努力奮鬥.

電影《鄉村女教師》觀後感 篇2

寒假期間我觀看了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這部影片,這部電影主要表現了一位出身普通名門的女教師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教育下一代,她從沙俄時代就投身到偏僻的西伯利亞去從事教育事業,從而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鄉村、孩子和教育事業的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鄉村女教師》這部老電影,現在來看畫面沒有色彩,也有些模糊,似乎已經不符合現當代的審美標準。但細細品來,能發現這部影片的聲畫語言是十分動人的。影片從沙皇中學的畢業舞會開始,瓦爾娃拉認識了馬爾蒂諾夫。她告訴男朋友,自己要去烏拉爾的沙特磊村當一名鄉村女教師。在舞會的夜晚,這對情侶還在悠閒歡快地聊天。第二天,馬爾蒂諾夫被逮捕了,瓦爾娃拉含淚來到了偏僻地鄉村。這裏破落窮困,人們並不相信學習知識能比做農活更有用處。西伯利亞的農民問:“接受教育就能像挖金礦一樣賺大錢嗎?”瓦爾娃拉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村民,受了教育,並不是能比挖金礦賺更多的錢,或者,有了知識就能挖金礦。而是,受了教育,人就有了自我意識,有了公民權利,有了一種渴望平等和自由的慾望,並且,能夠為之奮鬥。這些,遠遠比金錢更加重要,最終也不會失去通過自己運用知識的高效勞動,應得的金錢。也就是説,不受教育,有錢未必有文明;受了教育,有了文明,必定也會有錢。瓦爾娃拉上課的時候,教室裏空空的,雖然她有些失落,但她在心裏對孩子們説,孩子們我們開始上課……忽然在教師門口傳來童聲的迴應,她激動地走過去,拉住他們的手説“孩子們,你們要學會念書、寫字、算算術,你們將來要成為有智慧、有力量的人,我要使你們有理想。”瓦爾娃拉的行為感動了村民們,她的學生一天天多了起來。漸漸地,女教師對工作充滿了信心。

不僅如此,瓦爾娃拉她真心實意地愛着孩子們,她就像一個母親,把每個學生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她用愛去感化孩子,用愛去鼓勵孩子們。她不允許一個學生失學,當她來到失學女學生杜尼雅的家時,看到貧困的家快要倒塌時,淚水矇住了她的雙眼,即使她只是個勢單力薄的女教師,她還是勇敢地衝進了淘金者的家,當這些淘金者為了炫耀自己的富有,爭相當眾燒掉盧布的時候,瓦爾娃拉掏出了自己微薄的工資,表示要給杜尼雅家蓋房子,這些富人終於被感化了,他們也紛紛掏出了自己的錢包;當她的學生去進行中學面試的時候,她像一個母親那樣焦慮的等待;當她的學生因為貧窮而被中學拒絕錄取的時候,她流下了傷心的淚水。即使傷心,她也不忘鼓勵孩子們要對未來抱有希望。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孩子們,獻給了教育,她的一生桃李紛紛滿天下,並且獲得了最高的獎賞列寧勛章。

在觀看時,我被主人公的奉獻精神和博大的愛心深深地感動。瓦爾娃拉的那句話也迴響在我的耳邊:“假如我們真心誠意、耐心的去教育、感化他們成為好人,即使是一個最壞的人也會變好,但是我們一定要真心誠意的去教。”看了這部電影,我更加堅信惟有熱愛自己的學生,熱愛教育事業,踏踏實實的做好本職工作,才不愧於“教師”這一光榮稱號。

電影《鄉村女教師》觀後感 篇3

“那裏缺少教育,可是沒有人願意到那裏去,我的理想是教育孩子,假如我們真心誠意、耐心的去教育、感化他們成為好人,即使是一個最壞的人也會變好,但是我們一定要真心誠意的去教。”這是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這部影片中主人公瓦西里耶夫娜説的一段話。中學漂亮的姑娘瓦西里耶夫娜帶着美好的願望,放棄優越的城市環境,隻身一人來到西伯利亞這個偏遠、貧窮、罪犯充軍的小鄉村,一待就是幾十年。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鄉村,獻給了孩子們,獻給了教育,她的一生桃李紛紛滿天下。

影片雖沒有華麗的背景,耀眼的服裝,驚險的劇情,但卻給人留下深深的反思:教師是什麼?古往今來,教師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教師是“蠟燭”、“春蠶”;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很多人對教師的比喻,但看過這部影片之後我覺得教師就是教師,不要再用其他職業來比喻教師,也不要給教師太多美麗的光環!無論如何,我們都會承認,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道路上,給我們以深遠而重大影響的,除父母之外,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師了!

瓦西里耶夫娜由一個妙齡少女變成一個滿頭銀髮的老人,從一個只有幾張破桌板凳、幾個學生的老師到一所有着明亮的教室正規學校的校長,這需要的是什麼?對,是對教育事業的執着,正是有了這份執着,才有了桃李滿天下的幸福。她用愛去感化孩子,用愛去鼓勵孩子們。當她的學生去進行中學面試的時候,她像一個母親那樣焦慮的等待;當她的學生因為貧窮而被中學拒絕錄取的時候,她流下了傷心的淚水。即使是這樣的傷心,她又不忘記鼓勵孩子們要對未來抱有希望:“不要灰心,你會念到書的。好日子總會來的。”

她用她的愛,用她的勇敢和智慧教育這這裏的每一個人,她不允許一個學生失學,不允許每一個學生無知。就如她的這句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上課開場白一樣:“孩子們,從今天起你們就是學生了。我要教你們識字、算術,我要告訴你們白天為什麼變成黑夜,誰住在大海的那一邊,風往哪裏吹,河往哪裏流。我要教給你們——思想!”她的話吸引了嚮往真理、嚮往知識的孩子們。這就是教師平凡中的不平凡。

教師的工作是渺小的,也許你教過的學生在路上躲着你或者裝作不認識你,也許你現在的學生長大之後都不曾記得你,但在他們的身上永遠有你愛的培育,有你的影子。正如女教師瓦西里耶夫娜那樣,只有將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去,你才會贏得更多的尊重。只有無時無刻用自己的愛心、耐心關愛着自己學生的人,才會是一名真正的教師,學習的榜樣,工作的楷模。我會永遠記住這個故事,記住這位為教育事業奉獻終身的女教師!

電影《鄉村女教師》觀後感 篇4

蘇聯電影學派第三階段為數不多的經典電影,1947年由馬克·頓斯闊依導演,講述了一個女教師為鄉村教育事業奮鬥一生的故事,跨越了一戰、二戰和蘇聯衞國戰。影片情節比較平淡,情緒緩慢堆疊,最後達到峯值。最讓我覺得戲劇衝突明顯的是“面臨被殺”那場戲,有種希區柯克式驚悚手法,不過處理比較草率,沒看懂怎麼結束的。

影片剛開頭就來了個越軸,而且挺明顯,感覺也不是什麼藝術表現方式。影片中對人物特寫大量運用局部光,突出人物性格,強調人物內心情感,手法感覺挺好,就是用多了有點氾濫,印象最深的還是“面臨被殺”那場戲,感覺完全可以不用內心獨白,直接用眼神就可以表現出從惶恐到勇敢面對的心理變化。

地球儀作為敲開孩子知識的大門,作為“共產國際”的象徵,也多次出現,屬於“暗示道具”吧,只是把他放在轉場上,少了一些蒙太奇意境。

拋開政治角度來説,這部影片把人的真善美,描寫的樸實生動,以至於在最後“善良終將被傳承和銘記”也讓我們內心得到舒緩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