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紅樓夢》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紅樓夢》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43W 次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樓夢》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紅樓夢》觀後感1

第一次對《紅樓夢》感興趣還是在桐華的小説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少不讀紅樓,老不讀三國”,紅樓夢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小孩子卻是不能讀的,於是帶着強烈的好奇,開始看這方面的電視劇。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説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在劇中,性格最突出的,要屬於林黛玉了。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狹窄”,可我不這麼認為!因為在這背後,只是因為她太在意寶玉了,因為愛的深、愛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體會不到。在她某個抑鬱的瞬間,心情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兇兇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為太難受,於是她只有用詩來發泄內心醖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完後像是被萬箭穿心,肝腸寸斷般的陣痛。

  《紅樓夢》觀後感2

文學家讀《紅樓夢》,讀的是一代名家曹雪芹留下的撼世的不朽傳奇;歷史家讀的是封建社會制度的腐朽敗壞。

一百個人讀紅樓夢,就會有一百種理解,這句話真的一點都不假!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感受。我並不是文學家、思想家又或是歷史家,我只是無數拜讀《紅樓夢》的平常人之一。我無法從他的文學價值和影響上去精研細琢,我只能傾心於我的感覺,那“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如涓涓細流一般傾入我心感,令我難以自拔。感動、欣喜、憤怒、心疼、惋惜……我沉浸在《紅樓夢》裏,心也隨着故事情節跌宕起伏。

而在《紅樓夢》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正是心清如水的林黛玉。林黛玉是一個才華橫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從小失去雙親,寄居在榮國府。雖然賈母對她疼愛有加,但由於清高自尊的個性,她常生“寄人籬下”的傷感。她多愁善感,常常為別人不曾注意的小事而悲傷流淚。她的內心世界難以捉摸,但也常常將其顯露於外。若寶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氣,淚水漣漣,甚至為他生病。表面上是這樣,其實內心卻仍是掛念着他,藉此去看他。“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

但我們也不要忘了汲取其中留給我們的教訓,在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過程中,無論是親人、朋友或是陌生人,我們都應該以誠相待,相互信任。

  《紅樓夢》觀後感3

很小的時候就看過87版的紅樓夢,只隱約記得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人的纏綿悱惻,其他人基本沒什麼印象了。看網評,都説新版(紅樓夢)是部爛片,本不太想看,可終究衝着對劇中角色復古中透着時尚的裝束去看了一遭。心中滋味,五味雜陳……

  悲

依稀記得,87版中最悲的一段莫過於黛玉葬花了,新版中,黛玉葬花不過是利用花絮、寶玉深情的眼神、黛玉悲傷的表情來給人一個悲的信號。真正能讓人悲的卻是黛玉香消玉殞的一瞬,涼風吹着青紗帳狂亂的舞着,一縷暗暗的光打在青紗賬吹起時露出的黛玉齊整、毫無血色的臉上、晶瑩剔透的面容白得象是要融化了一般。虛弱的眼睛似睜似閉着,青紗帳更比先前要舞得凌厲些,黛玉在似有似無的鼓樂聲中,用足氣力對着上空弱弱的説了最後一句:“寶玉,你好…好……”,最終含淚死去!貼身丫環紫鵑褪去黛玉的衣衫,雪白如脂的肌膚用青紗掩着,仍掛着淚痕的臉在凌亂的發暨中顯得格外蒼白,裸露着的一隻胳膊如玉帶般無力的搭在牀沿下……青紗帳漸漸不再舞動,花絮在暗角的一束光中飄飛……低低的吟唱聲讓人不覺潸然落淚。

我想,我此刻是能體會黛玉的悲了吧,父母早逝、寄住外婆家,生來多病,本想着與寶玉結成連理,卻因無父母為她主持,最終含憾而終。一直以來,世人把黛玉想象成“好哭鬼”“多愁善感”的代言人,殊不知,在那樣一個名門望族內生存,父母早逝、對其他姐妹兄弟體會家庭温暖的同時,自己卻只有羨慕、悲痛的份兒。再者,黛玉生來多病,從小與寶玉青梅竹馬、情投意合,漸漸大些,就算心中有意,卻無人替她提及,又急又怕,急,寶玉漸大,家裏開始為他張羅婚事;怕,外婆、舅母為她擇一婿,從此遠嫁他方,無依無靠、受人欺凌,卻無人可知。另外,黛玉體弱多病,又並不是賈家直系子女,吃、注行、藥等都依賴賈家,自然感覺不大方便,時間一長,便自卑起來。幾種原因加在一起,免不了憂鬱重重。

  怒

劇中金玉良緣一段,無非是寶釵單戀寶玉,寶釵本身得賈家上下的喜歡,加之寶玉的玉石丟失、身染惡疾,賈家為其沖喜,立即選定寶釵為媳,卻怕寶玉深戀黛玉,不肯應允,就以寶玉娶黛玉為幌子,騙寶玉娶了寶釵,正在寶釵、寶玉嫁娶之時,黛玉含恨而終。

此次騙婚,雖説寶釵有過異意,卻因她本身對寶玉情有獨衷,寧願在大婚當天,心懷委屈的聽着寶玉一味叫着“林妹妹”,她也甘願促成了此事。

老太太平日無不人前人後的疼寶玉、黛玉,把他們看成金童玉女一般,可到了關鍵時刻,卻全然不顧二人的感情,只挑了所有人都喜歡的精明能幹、大方懂事的寶釵。疼愛卻都成了虛話。

更可氣的是,黛玉彌留之際,除了寶玉好心的大嫂和紫鵑守在牀前,連黛玉貼身丫頭之一的雪雁也被傳去假作寶釵陪嫁丫頭以取信寶玉。我想看到這一段,無人不為賈家的做法感到可恨,為黛玉感到冤屈吧,臨死前,卻獨獨用個虛名和寶玉拜了堂、成了親、成全了他人。

可回想現實,在感情的事情上,又有多少人是無私的呢,為了擁有,不擇手段,得到了,卻發現得到的只是個空殼子。那麼精明的一個寶釵,又怎麼沒想到“強扭的瓜不甜”呢,最終也只落得一個孤獨終老的下常

  歎

一歎揮霍無度終須敗。我想,在那樣根深似海的豪門中,若不是因為賈家聲勢浩蕩、揮金無度,各家也不會投奔賈家而來,賈家也不會從最初的奢華富貴走向最終的潦倒落魄。只歎細水長流才是長久之計!

二歎舊社會的婚嫁模式禍害了多少無辜女性。先是黛玉和迎春,若不是有父母作主的婚嫁制度,黛玉可光明正大的和寶玉喜結連理;寶釵也不會因此騙嫁與寶玉,守得寂寞過一輩子;迎春更不會被父母硬生生送入虎穴,折磨至死。再者,襲人、平兒也不會因舊社會的丫頭陪房,贈與兩位少爺,耽誤一生的青春。

三歎處理好婆媳關係成為鞏固婚姻的一大要素。寶釵、王熙鳳就是例子,若寶釵在初到賈家時,與姑娘、老太太、太太都不相往來或是不逐個上門示好,人前人後不懂眼色行事,我想賈家必然不會同意金玉良緣之事,更不會在婚後,寶玉冷落寶釵的情況下,太太們還幫襯着寶釵,使得最終寶釵心願達成,和寶玉重修舊好。王熙鳳若不是嘴甜如蜜、見色行事、哄得太太、老太太疼愛萬千,想必賈璉早就將她休之而後快了吧。由此可見,婆媳關係的好與壞直接關乎婚姻關係。

四歎世上竟有痴情種。該劇唯獨可慰之處,就是寶玉終以薰玉消彌,希望付諸東流而遁入空門,從此反駁了世人“寶玉實為多情種”的評判,為那三角關係劃上了悲劇的句號。

五歎難得還有忠誠人。先是鴛鴦——老太太的貼身丫頭,在老太太出殯前,自行了斷,為老太太做了陪葬魂。再是紫鵑——薰玉的貼身丫頭,在薰玉去世後,遁入空門,吃齋唸佛。最後是襲人——寶玉的貼身丫頭,寶玉入空門後,襲人下定了死的決心,終因不願辜負賈府太太、家中哥嫂而聽而任之的嫁了人了卻殘生。

看完新版(紅樓夢),心中不免感歎萬千,糾正了心裏很多幼年時的觀點,除去華麗的衣裝、佩飾、景物,故事情節卻同樣令人流連忘返。也贊李少紅導演的煞費苦心,把此劇拍成一部可以當做電影來看的電視劇。特隨筆寫下觀後感,以作紀念!

  《紅樓夢》觀後感4

四大古典名著,不管是小説還是電視劇,我都看過不少回了,這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是《紅樓夢》,特別是電視劇不知看了多少遍了,可以説是百看不厭。這段時間和同事都在談論新版的《三國》和《西遊記》,我也隨便看了幾集,總得來説很失望,可能我是屬於比較懷舊的人吧,總覺得經典始終是經典,再怎麼翻拍也比不上。最關注的還是新版的《紅樓夢》,因為開播的時候沒追上,趁週末休息的時候,連續追了三天,已經是播放到三十幾集了。看了這幾集,心裏有種強烈的感覺,不吐不快。

首先新版整體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羣唱戲的,片頭片尾包括插曲有京劇的唱腔,而且那個曲調聽着有點嚇人,像聊齋裏講鬼故事似的。還有演員的頭飾裝扮就跟唱戲的沒多大區別,一大羣人站在鏡頭前,一點特色都沒有,看了三天,主要演員還沒分清哪個是哪個,感覺戲裏主人的裝扮還沒有奴婢的好看,至少奴婢們的打扮還容易分清楚。還有一個很重要人物王熙鳳的服裝,王熙鳳是一個非常精明、潑辣的角色,而且性格是那種人未到聲先到,處處喜歡搶風頭的女人,服裝主次上應該是屬於顏色鮮明,如紅色會比較多的,但看了幾集,竟然都是以黑色為主,給人很沉悶的感覺。

另外談一談演員的表演,我覺得老太太和王熙鳳的演員也不好,想想舊版老太太的演員是那種非常富態,而且特慈祥的老人,但新版的這個演員演技先不提,我覺得首先就選錯角色了,臉太瘦,給我感覺是一個過於精悍的老人。還有那個王熙鳳,鄧捷演的時候,那種眼神、舉止,新版的演員確實遠遠比不上。最後談一談那個旁白,我不明白為什麼新版的會有這麼多的旁白説明,舊版裏的一個眼神,一句台詞,細細揣摩是很耐人尋味的。

以上只是看了幾集新版《紅樓夢》的觀後感,算是對自己喜歡的名著一個關注,以前拍戲是三年才拍完,而且演員全部都是集中式管理和培訓琴棋書畫,可現在翻拍,一年都不用就拍出來了,感覺就像吃方便麪。雖然不喜歡翻拍,但李少紅還是我比較喜歡的導演之一,就當是抱一個寬容的心態看完吧。

滿紙荒唐言,一本正經心!

  《紅樓夢》觀後感5

講真,這部36集的劇我看了兩年多才看完。一方面是因為對結局基本瞭解,另一方面是因為這部劇節奏的確很慢,適合有興致有心情時觀看,所以我往往是想看時就點開一集靜靜欣賞。不過,最後六七集我是一口氣看完的,因為原著我只看了前八十回,高鄂的續作我並沒有興趣看,所以電視劇後面幾集,演的是後四十回的內容,節奏相對加快,嫁的嫁,死的死,內部矛盾爆發,一步步演繹賈家的衰敗和傾倒,讓人唏噓不已。看到黛玉、迎春、探春、湘雲、寶釵等人的悲涼結局,我趕緊打消了看原著前八十回時對她們衣食無憂、吟詩作對、賭書潑茶生活的一絲羨慕,封建時代女人不能掌控自己命運的無力和無奈,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張愛玲説她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紅樓夢就是斷臂的維納斯,沒有人知道曹雪芹具體會怎麼寫後面的情節,這是最大的遺憾。但是,這部劇請了一堆紅學大咖,經過嚴密的研究,在不違背曹雪芹前面寫的判詞、詩句等伏筆原意的前提下,進行了合理的續寫,讓我得以欣賞完一個完整的故事。從整體上看,劇組沒有對寶玉黛玉的愛情着墨太多,更注重的是整個家族發生的故事,這也讓人更直觀地感受到那個時代名門望族的生活風貌和思維模式。

87版《紅樓夢》的藝術成就毋庸置疑,三十年快過去了,經典依然是經典。從演員到道具,從服飾到配樂,都稱得起精緻二字。男演員眉清目秀,女演員就更不用説了,那個時代的美女是真美人,美得千姿百態、風情萬種,臉是典型的具有東方美、古典美的臉蛋,不是清一色尖下巴錐子網紅臉,拉近鏡頭你看到的是炯炯有神的眼睛,而不是空洞無神的隱形眼鏡。

電視劇看完了,那幾首經典的配樂依然在耳邊迴盪,又想多去看幾本紅學著作,畢竟,《紅樓夢》裏所藴含的人生況味是一生都讀不透的。

  《紅樓夢》觀後感6

説來慚愧,至今都未將《紅樓夢》讀完。不過説起來,接觸《紅樓夢》已經有二十多年了。

第一次接觸應該是在初三時,在課本上學過節選的《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其實在學過後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糊塗僧判斷糊塗案”,似乎還有一個甄士隱、賈雨村,至於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發生了什麼事,我都忘卻了。

再次接觸《紅樓夢》應該是在電視上看到的連續劇,至今影響最深的是一個公子哥——賈寶玉與若干女子在大觀園裏玩樂作詩,似乎也沒看完。

第三次接觸應該是大學時,我也曾抱着《紅樓夢》,在校園裏像模像樣的讀。但是不管我怎麼樣努力,都沒能將這本書讀完。也許是曹雪芹老師的書太高深了,也許是我德“道行”不夠,也許是作為一個大老爺們,讀此書時總感覺到其中的脂粉味太重(這也許是我的認識太淺薄),總之,我沒讀完,留下了遺憾。

最近的接觸又是初三,這次不是學,而是教課本節選的'《香菱學詩》,我發現,對我來説依然要學,然後才能談得上教。於是又拿起《紅樓夢》讀了一部分,也看了一些參考書。

這次參加這樣的讀書活動,真是機會難逢,看來這次我終於可以將紅樓夢看完了,也期待與各位讀友分享閲讀感受與體驗。

  《紅樓夢》觀後感7

也許有人會反駁我,紅樓夢是悲劇,跟幸福感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及時它是悲劇也不影響它傳遞給所有人,它其中包含着的幸福感。

幸福感是什麼?字面解釋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悦的情緒。簡而言之,幸福就是一種情緒。

情緒人人都有的,並沒有誰會比誰多。幸福真實被感受,來源於每個人心的容量:容量大,即使有幸福感也會覺得空洞洞的;容量小,小小的舉動也會覺得心裏填滿了幸福。

《紅樓夢》的幸福感並不體現某一個人身上,而是體現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上。因為只有品嚐過酸甜苦辣,才能更加品味到人生百態,更加明白幸福藏在身邊,不用無時無刻的追尋。

寶玉和黛玉有桃花下共讀西廂記的快樂時光,讓黛玉忘記了之前葬花的傷感,這就是在身邊的幸福。

可能是快節奏的生活打碎我們的步伐,讓我們無所適從,享受不到花雨下看書、松樹下品茶的意境了,又怎麼會細細品味身邊的幸福呢。

和志同道合的人鬥嘴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可以談天文地理,他們説的卻是詩詞歌賦(先對自己不會的事情表示下佩服)。

古人喜歡吟詩作對、風花雪月,出口就可以是一句一句押韻的詩句,為了鬥詩,他們還成立了詩社海棠詩社、菊花詩社、桃花詩社。

就算作詩的時候,或有哀愁,或有無奈,或有讚美,但是鬥詩的過程終歸是幸福快樂的。

就像大學這麼久,參加各種比賽時候,比如,心理劇,青歌賽等等,我們要投入自己的情感表達出自己的心聲,但是比賽的時候,我們是享受的,我們是快樂的。過程是幸福的,哪怕是辛苦的準備過程。

大觀園,他們把酒吟詩,温文典雅;他們投壺競技,一展身手;醉卧花叢,聞花香聽鳥語。這就是他們生活的中的幸福感。望大學校園的我們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找到幸福感。

  《紅樓夢》觀後感8

故事裏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故事。賈寶玉是這部書中的主人公,性格有柔有剛。他的柔是因家族的原因,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全都是女性,掌管家族興望的自然也是女性。他的家族發展的形式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是從他們家族中一位女子被皇帝當寵妃開始的轉折點。於是他們家族人便天天吟詩作樂,不理正事。而其中又有兩位不同非凡的女子,那兩位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難猜,多愁善感,偏偏賈寶玉喜歡上了她,她身子弱,家長看不上她,便讓另一位女子薛寶釵來代替林黛玉。林黛玉知道後被氣死了。當賈寶玉發現是薛寶釵時,背痛欲絕。不久,他聽到林黛玉死後,更加痛不欲生。最後出了家,當了和尚。

這部故事裏的是是非非是很多很多的,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古人結婚都是父母安排的,未曾見過面就成了夫婦。而且古時候有皇帝的時候,名門貴族都爭着、搶着進宮,因為這樣可以使家族富貴。皇帝是昏君,整天花天酒地,不務正業,嬪妃得寵一時,卻不能得寵一世。皇帝和大臣們飲酒作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了下頓,儘管這樣,也沒有人管事。那些反對皇帝的人在暗地裏商量怎樣對付,進行造反。

《紅樓夢》這部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看遍了世態炎涼。

  《紅樓夢》觀後感9

電視劇《紅樓夢》全劇共36集,由王扶林導演,堪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電視劇經典之作。

我未曾看過《紅樓夢》一書,有幸觀看電視劇《紅樓夢》,內心一次次被觸動,整個劇情如曹雪芹在開篇詩中所説“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在劇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那些爭奇鬥豔的丫鬟小姐了。她們指與賈寶玉關係密切的金陵十二釵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史湘雲、妙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賈巧姐、秦可卿、李紈。其次是副金陵十二釵甄香菱、薛寶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煙、李紋、李綺、夏金桂、秋桐、林紅玉、齡官、嬌杏和又副金陵十二釵晴雯、花襲人、平兒、金鴛鴦、黃金鶯、紫鵑、白玉釧、白金釧、司棋、麝月、彩雲、芳官,她們也都個個俏麗,嫵媚動人。在劇中,三十六釵各具特色,她們都值得憐愛。林黛玉知書達理,心思縝密,擅長詩詞,教起香菱來也是一位好老師;薛寶釵聰明美麗,活潑愛笑,識大體顧大局,從不在小事上與人計較;探春身為賈府的三小姐,她精明能幹,志向高遠,不被富貴蒙昏了頭……

在劇中,最隆重,最盛大,最熱鬧,最風光的場景莫過於“元春省親”的場面了。榮國府賈政的大女兒元春被封為貴妃,皇帝恩准她元宵節回賈府省親。賈府為迎接元春省親,專門修了一座大觀園。元宵節之日,元春乘坐繡鳳金鑾大轎,前呼後擁來到大觀園。大觀園內,畫棟雕樑,金碧輝煌,既有竹林掩映的江南風景,也有桑榆成蔭的鄉間田舍;大觀園內,上至賈母下到丫鬟,個個穿着綾羅綢緞,戴着金銀珠寶,喜氣洋洋地迎接元春。

在劇中,作為封建社會的叛逆者賈寶玉,他鄙視功名利祿,不願走“學而優則仕”的仕途。他不喜歡讀追求上進的書籍,卻偏愛讀《牡丹亭》、《西廂記》等雜書。他喜歡和女孩一起吟詩作樂,一比高低。他與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相愛了,愛得純潔,愛得執着,致使他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後導致了兩人的悲劇。

《紅樓夢》可謂大悲劇。起初,隨着元春進宮,賈府逐漸昌盛;隨着元春封為貴妃,賈府達到鼎盛。後來,隨着元春生病暴死,賈府逐漸走向衰敗,大觀園內的不幸事接二連三。被稱為“多愁多病的身,傾國傾城的貌”的林黛玉病死了,當年叱吒大觀園的二奶奶在牢獄受盡折磨,死後用席捲着埋葬,真可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寶玉和寶釵雖喜結良緣,但也難逃厄運……偌大的一個家庭,説敗就敗,一敗塗地,無不讓人惋惜啊!

  《紅樓夢》觀後感10

今年暑假又看了一遍《紅樓夢》電視連續劇。

《紅樓夢》主要以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描述了賈家榮、寧國府之間,表現在婚姻、建築、文化、財產等各方面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其中最讓我羨慕的則是塑造出的一大批栩栩如生、各階層的人物形象。比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史湘雲,就連作者寥寥幾筆勾勒的晴雯、紫鵑、雪雁等丫鬟,都成為了我國文學畫廊中的著名藝術典型。

《紅樓夢》所講述的,是一個令人稱羨的大家庭,原本榮華富貴,後來因家庭成員獲罪以致被抄家,逐漸走向沒落,終於繁華成空的大悲劇。

因此,將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故事作為主力呈現,也適度傳出了《紅樓夢》的主要精神。

黛玉和寶玉的悲劇,肇始於封建社會中,婚姻大事向來由父母決定,子女本身並沒有資格決定。賈寶玉的父親命他娶薛寶釵,他就非娶不可,儘管實際上他心裏喜歡林黛玉。婚姻大事他無法自主,最終導致了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三個人的悲劇。

當我看完《林黛玉焚稿斷痴情 薛寶釵出閨成大禮》和《苦絳珠魂悲傷離恨天 病神瑛淚灑相思地》時,聽着悲傷的音樂。我實在控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情不自禁地落下淚來,那不爭氣的眼淚始終還是把那頁給模糊了呢!傻傻的我本以為結局會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啊!王子與公主生活只是童話故事而已,然而,這麼悲慘的結局我卻怎麼也想不到。

只希望現實生活中有情人能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