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紅樓夢》有感合集15篇

讀《紅樓夢》有感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23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紅樓夢》有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紅樓夢》有感合集15篇

讀《紅樓夢》有感1

賈政的行為與此刻的一些父親十分相似。他們對自我的兒女總抱着極高的期望,刻意堅持着距離。若兒女行為更好些,他們不用直接的'讚賞,而是用傾向於諷刺的表揚,讓人聽了也不舒服。也許他們是為了讓兒女不致鬆懈,卻渾然不知已傷人心。其次,也許是被家人肯定吧,他們擺出的是類似於上位者的姿態,做事喜歡獨斷專橫,決定的事不容更改,彷彿如此即可體現自我的威嚴。我不知這有什麼意義,也許是為了證明自我有一種支撐家庭的本事即便如此,這種為父的態度和行為都難以讓孩子理解。

所以我期望所有的父親都能夠放下自我的架子,直接坦白地與兒女交流。高高在上的嚴肅並不會增進情感,反會成為溝通的障礙。僅有親切和藹的父親形象才是更為深入人心的。

讀《紅樓夢》有感2

疫情期間,我宅在家裏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的原著。

《紅樓夢》講述了賈寶玉和林黛玉兩位青梅竹馬的少年,在大觀園中悲悲喜喜數十年的事。賈元春嫁給了皇帝,賈珠死了,賈元春省親,造海棠詩社,寶釵嫁給賈寶玉,林黛玉身亡……。

林黛玉一生一肚子文章,博學多才。她為了還賈寶玉的'恩情,每天都哭數十次。因為病總隨身,不常出去走動。聽丫頭説,寶玉要娶寶釵,一時心急,吐血身亡。

賈寶玉,因為出生時嘴裏含着一塊寶玉,所以取名為賈寶玉。他一生不好學,只要一有空就非得去黛玉那兒不可。

《紅樓夢》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十三回:賈政因聽寶玉最近做了這麼多壞事,很是氣憤,説:“拿寶玉,拿木棍,拿索子捆上!”便叫丫頭找寶玉。這時寶玉可着急了,找不到一個丫頭,突然只見一個老婆子來了,便跑來跟她説:“老爺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緊!要緊!”可這老婆子卻聽成了:”老爺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跳井跳井!”寶玉見她耳聾,就失望起來。只見賈政來打寶玉了。寶玉咬着牙忍着痛,過了一會面白氣弱,身上全是血。王夫人和賈母都痛哭起來。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知道在古代的小孩是怎麼讀書,看哪些文章,還有家裏平常的穿着……。我感受到了古代人,富人的歡樂與窮人的痛苦,也感受到古代科技發展和現代科技發展的區別。

讀《紅樓夢》有感3

合上書,我就想,為什麼那麼一個龐大的家族,最終,滿門抄斬。賈家是一個很大的家族,一共40多號人。之後,我才明白,因為他們這個家族的人都不學習。

他們依仗着賈政。賈政是賈寶玉父親,在京城為官。他們還靠着賈雨村,賈雨村也在京城做官,而他們家族的'有一個親人,是皇上的妃子,每隔幾天都送錢來,所以一向都很富裕。

賈家的每個人,整天吃喝完樂,到處遊玩。賈家的男人賭博,女人化裝,沒有一個人認真學習過。之後因為賈政賈雨村被免了官,皇妃去世。皇上把賈家抄了。賈家最終落了個悲慘的下場。

讀完後,我才明白,不管你這個家族多麼龐大,但你如果不好好學習,最終會敗到你的手裏。

讀《紅樓夢》有感4

讀了《紅樓夢》不禁感歎文字的力量和作者—曹雪芹對文字強大的.駕馭能力。可以説,閲讀過程如一部精彩的偵探小説,每一個細節都需要讀者認真品味、深入挖掘。大到一個人物、一場盛宴,小到一個人名、一盤菜餚,都無一不掩埋着作者的深厚寓意。過程是充滿樂趣的,卻也是艱辛的。

全書如一部百科全書,作者通過書中不同人物之口向讀者傳遞着各種信息。革命家説:《紅樓夢》是階級鬥爭;政治家説:《紅樓夢》是“掛羊頭賣狗肉”;史學家説:《紅樓夢》是家族興衰。;社會學家説:《紅樓夢》是“三教九流”;經濟學家説:《紅樓夢》是管理全書;紅學家説:《紅樓夢》是衣食父母;道德家説:《紅樓夢》是“奪命三郎”;小説家説:《紅樓夢》是“黃山歸來不看嶽”;大畫家説:《紅樓夢》是濃墨重彩亦相宜等等,真乃見仁見智。

對《紅樓夢》評價很多,個人見解也不同,可以説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用曹翁自己的話講是“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讀《紅樓夢》有感5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用優美細膩的文字描繪出一個個鮮明生動的人物,讀過一遍我就記住了寶玉和黛玉的名字。

賈寶玉在他父親的眼裏是叛逆,不喜歡讀書的"壞孩子",他尤其是厭惡八股文,從內心鄙視和牴觸所謂的功名利祿,所以父親認為他是不求上進的孩子。我卻不這麼認為,他和朋友開設海棠社吟詩作對,一步一步地壯大詩社,到後來他們一起重建桃花社,我發現寶玉是一個愛學習、有上進心的人,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

我也喜歡林黛玉這個角色。她很有才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我覺得,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必須全面發展,將來才能立足於社會。我們都是中國好少年,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未來的棟樑之才,要有青松一般堅韌不拔的高尚品格,不要像林黛玉那樣動不動就暗自垂淚,應該做一個樂觀、堅強的孩子,將來才能適應複雜的社會。

讀完《紅樓夢》我感到一個好的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希望我們都能生活在好的環境中,都爭當那個近朱者赤中的“朱”!用自己的積極的思想去影響別人。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一部小説,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説巔峯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自從我看了《紅樓夢》以後,我非常佩服曹雪芹,他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學習,從今以後,我要博覽羣書,把寫文章的基本功打紮實,力求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讀《紅樓夢》有感6

閲讀了《紅樓夢》這本名著後給我的啟發很大,這本名著給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那悲涼曲折的愛情故事,而是那裏面為人刻薄,心狠手辣的王熙鳳。王熙鳳是賈母的兒媳婦,賈璉的妻子,她長着一雙鳳丹三角眼,兩彎柳葉吊俏眉,她十分精明能幹,深的賈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掌握着榮府大全,可謂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她總是高高在上,她用她的口才和威勢諂上欺下,用她的權利竊取財富,但她的潑辣狠毒也是她處處樹立敵人。但不能否認王熙鳳的聰明才智,在擁有這龐大家族的榮府中,只有她能八面玲瓏,四處周旋,處理極其複雜的人際關係。但她的聰明能幹並沒用用在好的地方,而是害了許多人。所以這個一世強人的王熙鳳結局卻十分悽慘,身陷牢獄之中,遭到丈夫的拋棄,得不到女兒消息,氣火攻心,終於這個美麗而勇敢的女強人在寒冷的牢獄中隨着一滴滴鮮紅的血液結束了她輝煌而又悲慘的一生。昔日那風光的王熙鳳死後卻連一個棺材都沒有,只是用一張破草蓆捲起來扔到了亂墳場,就連這破草蓆也是她生前為了討賈母歡心而接待的.劉姥姥拿來的,雖然不是真心接待,但終究是幫了劉姥姥,所以劉姥姥非常感激她,最後還收養了她的女兒巧姐,這應該是她最後唯一肯幫助她的人了。而這個最後唯一幫助她的人是因為王熙鳳對她有恩,如果王熙鳳不處處與人為敵,處處害人,那麼她應該也就不會有這樣悽慘的下場了。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當今社會中,對於像王熙鳳一樣手握重權的人,應該正直做人,友善待人。不做貪污,犯法的事,不要成為當代的“王熙鳳”,因為你所犯得錯事終將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你的下場會比王熙鳳還要嚴重。

而作為當代的青少年我們更應該做到誠信待人,友善待人,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人。我們要努力學習,正直做人,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讀《紅樓夢》有感7

成長是一支歌,由於不共的聲調跟旋律,拆配成了一首歡樂動人的歌。

——題記

每集體都有本人寫的書、生命的光輝取黯淡勝利的喜悦,失敗的苦楚皆是書中永恆的主題。

翻閲自人的躲書:每一次的成長,每一次的變化,每一次的傾心一動,都讓我思潮翻騰。

幼讀《紅樓夢》,唯獨其人物俏麗美麗,尤其愛好那看似嬌滴滴的林黛玉的打扮;少時讀《紅樓夢》,剛涉世不久,則愛看那圓滑與浪漫,看那黛玉“荷鋤葬花”我見猶憐,還明白的記得她的一句悽美的詩句“涼月葬花魂”,寶釵豔壓羣芳,免是無情也動聽,一首“惡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引得滿堂彩;現讀《紅樓夢》,則看那寶玉和黛玉的戀情哀劇,讓我潸然淚下,恨寶釵在偌大賈府中幹得八面玲瓏,還順便迎上讓紫娟感傷的陳物??????

從一個小性命呱呱降地到青春的足步絡繹不絕,閲歷了15個年齡了,旅途在變化,口靈在變更。固然還只是一個15歲的孩童罷了卻成長了許多,變化了很多。在書的大陸面,寫謙了我對從前的回想,銘記了爾對將來的邇念,是它讓我成長,讓我變化:讓我從一個俏皮的孩童變成了一個深厚的母孩,讓我從一個不懂理結替何物的孩童變成了一個盼望得到懂得的父孩,讓我從一個想愛卻不敢愛的女孩變成了一個敢愛敢恨的青春奼女??????

舊事的淌光裏,紅了櫻桃,綠了琵琶,讓我們笑得殘暴,因為我們曉得成長在改變。過程中,有一個漂亮的青春明點在不停地閃耀??????我想,“變成變成”,或者就是改變、成長,兩者稀不可分。不僅身高轉變了,思維見解也改變了,成長,因變化而精彩!

在我第一次讀《紅樓夢》時,很愛書中刻畫仙境的句子,若有若無、雲霧飄渺、富有詩意,實的令我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到,完整沉迷在息者的優美的意境之中。書中寶玉的畢生,黛玉的終生,先前都充斥詩意與歡快,起初卻變得淒涼,但都很精彩因為——新意。令我印象很深的一個故事是“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院家擬菊花題”。在成長中,忽然碰到了伏詩社這樣的事,既文雅又有新意,切實是精彩。黛玉又提出訖個別號,更為乏味,什麼“蕉下客”“瀟湘妃子”“ 蘅蕪臣”等。望着瞅着就好像和他們在一起説説啼笑,默歎他們的文采與詩意,尤其黛玉的`詩。忍不住説上二句:“偷去梨蕊三分紅,借得梅花一縷魂。”巧而有新意,不僅讓成長更添精彩,還能讓我富有詩意,敢於立異呢。

在當初的成長中不古己這樣的閒情勞致與優雅,青多年又沒有時光,總以為成長很無聊,不精彩。是呀,所謂學習是孩子的本分,教生要盡力學習。但我們能夠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咱們要擅長從成長中發明歡喜與精彩,往咀嚼它。我們也要敢於翻新,發明沒成長中的新意,去感觸它。

太陽普照大地,燦爛輝煌,那是金色的源泉,向着我們的山巒,傾注那活力蓬勃的生命之光。抬飛大家的幻想,編出從彼的成長的歌,變幻與新意隨同着這支歌,使它更加精彩、更加燦爛輝煌。

讀《紅樓夢》有感8

有一本書令人魂牽夢縈,有一首詩讓人如夢似幻,有一個人使人愛憐非常。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它無疑是一部驚世鉅作的。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這首詩描寫的並不是黛玉,但我卻覺得與她是再合適不過的了。瀟湘妃子林黛玉給我的感覺永遠彷彿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她美麗且多才多藝,算得上是大觀園中唯一一個詩人。作為“第一美女”“第一才女”的顰兒讓人如何不愛,但這樣的她卻不適合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她身世淒涼,卻又美麗聰慧,曹翁筆墨之神,亦在於此。使林黛玉這個角色的塑造變得更加生動、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在寶玉的生命歷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無疑就是與林黛玉的相愛了。這場戀愛,一方面開始於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終形成。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為。寶、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戀愛中背離了傳統社會的人生之道。他們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後導致了兩人的悲劇結局。

但不可否認的,悲劇往往比喜劇更扣人心絃,使人難以忘懷。在某方面來説,這個結局或者是早已註定的,因為黛玉的敏感而善良,因為寶玉偏僻而乖張,因為寶釵的表面端莊心機不淺。而萬惡的封建社會以元春為首的封建集團更是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

不管如何,我愛它的全部,甚至感謝續者高鄂,儘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我不懂愛情,但我知道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愛情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傑克之於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憶,卻不是唯一。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遂,道紅樓本是一場“剪不斷,理還亂”的夢啊!

讀《紅樓夢》有感9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説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説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紅樓夢》一直都是我最喜歡的古典小説,它書寫了無數書中人的悲劇?它不僅體現出了一個封建權貴家庭走向衰敗的過程,而且從側面彰顯了封建禮教下純真的愛情。一邊是功名成就,一邊是金玉良緣。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讓我們看到了這場無聲的較量。

“假作真時真亦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讓人有時琢磨不透這裏面的一切,書中900多名人物,而最讓我能為其流下辛酸淚的只有她——林黛玉。林清玄説過:“愛的開始是一個眼色,愛的最後是無盡的蒼穹。寶玉的“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讓寶黛從一開始就結下不解之緣。她與寶玉相愛,從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雪芹先生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人感到,世間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麼的自然,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麼純潔,一塵不染。但黛玉性格里的叛逆和孤僻,令她顯得特立獨行。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種種這般,都使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以我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淒涼,花氣温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脱俗的詩人氣質。最歎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縱使大觀園裏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這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總是患得患失,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紅樓夢》留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是幾本書卷,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次次讀次次悟,常讀常新,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讀《紅樓夢》有感10

一段纏綿的情緣,兩眼流不盡的淚水,三人生死糾葛的愛恨情仇……

初遇時,那句,"這位妹妹我曾經見過",一眼,她入了他的眸,他也入了她的心。此後,她流淚是為他,他瘋魔也是為她。沒人知道,他曾是神瑛侍者,她曾是一枚絳珠草,木石前盟,是他們的緣,亦是他們的劫。

神瑛侍者帶着五彩石來到繁華紅塵,而絳珠草為了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也追隨侍者而去,許願以一生的淚水來報答。她確是留了一輩子的淚水,耗盡了心神,最後鬱鬱而終。

神瑛侍者入世,銜玉而生,故名寶玉,一年後,姑蘇林黛玉出生,她就是絳珠仙子。在賈敏去世,林如海逐年老去的情況下,為了黛玉有人陪伴,教導,林父將黛玉送去賈府,黛玉與寶玉糾纏一生的命運便就此開始了。

寶玉與黛玉相識相知,他們興趣相投,在封建制度,森嚴等級下,他們都有着與世不容的逆骨。他們的相戀同所有的戀愛相似,甜蜜而又酸澀。他們矛盾過,黛玉曾因爭吵誤會剪碎了贈予寶玉的`香囊;他們契合過,黛玉葬花,"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道盡了歲月的無情,時光的殘忍,寶玉亦有感而發,悲慟大哭;他們思念過,當寶玉失玉,神智迷失時,誤以為黛玉將要歸家,他的淚水裏,是最真摯的情;他們痛苦過,當黛玉病重,為寶玉的消息病況疏好疏壞,而彼時正神志不清的寶玉,因將要娶黛玉為妻而有了一絲清明。兩個痴兒,為彼此傾心,為彼此傷神,誰又知這只是一場註定沒有結果的姻緣。

金玉良緣,本是兩個人的幸福,這裏,卻是三個人的悲劇。黛玉魂歸離恨,寶玉看破紅塵出家,而寶釵,一人獨守半生寂寞。黛玉清高淡泊,悟性極高;寶玉天資聰穎,多情而又痴情;寶釵曾有詩"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他們都有絕世的才情,可惜在腐朽且日漸衰落的大觀園的禁錮下,他們的人生走向了遺憾,走向了生離死別的結局

我仿若還能看見黛玉泯脣一笑間的風情,還能聽見那委婉哀怨的葬花吟,我感受到了寶玉與姐妹嬉鬧時的愉悦,體會到寶玉出家時四大皆空,茫然若失的心痛,我眼前還有寶釵嫵媚秀麗的身姿在浮現,耳邊仍有她半生孤寂的歎息在迴響……

曲終人散,唯留一杯清茶,淡淡品,似有餘韻……

讀《紅樓夢》有感11

四大名著想必是孺婦皆知,四部佳作各有千秋,而我卻認為,《紅樓夢》最為引人注目。她不似《水滸》,寫草莽英雄、江湖豪傑之事,行俠仗義、報仇雪恨之心;也不似《三國》,寫雄主名王、謀臣勇將之事,攻城略地、縱橫捭闔之心;更不似《西遊記》那樣,寫求取佛經、歷盡磨難之事,斬妖除魔、伸張正義之心。她猶如一個“新新人類”,竟是描述了一羣少男少女,特別是以妙齡少女為核心所展開的故事畫卷,讓人眼前為之一亮。

封建社會是沒有人權的,特別是在末期,更是不把人當人看,而女性的地位,根本就不存在。歷史上,在戰況危急之時,圍城之中,沒有糧食,便將城中的女人全捉來吃,這樣的事情多次出現在史書上,還不是野史,而是輝煌的正史!而就在這樣的社會,就出現了這樣一本書,書中的女性,個個聰明美麗,有自己的想法主見,有自己特殊的行止見識,好像現今“女強人”的先祖,並且,還有一個七尺男兒説出了“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怎能不謂之是石破天驚的大事!

再來看看寫出這本看似“叛逆”的書的作者,他就是“曹雪芹”。書中的取材,大多都是來源於他年少時的笑聲與淚水。我曾經看過一段文字,曹雪芹的寫作目的.就是要“使閨閣昭傳”,讓天下後世人知道“閨閣中歷歷有人,萬不可泯滅其也”。他也曾説“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鬚眉,誠不若比裙釵;我實愧則有,悔又無益,大無可如何之日也”。聽,這不正是當初寶玉在那些女子前,自慚形穢,以“濁玉”自稱的原型麼?不難看出,賈寶玉就是曹雪芹的化身兼“進化級”了。

寶玉,如同是封建社會孕育出的“新人”胚胎,顯然與那個社會是格格不入的。開始時,這個問題就顯露出來,在他年幼抓週時,一把就抓個脂粉釵環,讓賈政當機立斷,他將來不過是個酒色之徒,從此對寶玉只有蔑視與不屑。而寶玉,從小,就與丫鬟姐妹們“混”在一起,玩的不亦樂乎,更是鑑證“酒色之徒”這個稱謂。他除了對賈母和王夫人等的親人之愛,對身邊的每一位女子都喜歡着,尊敬着,舉止也親密無間,但沒有半分逾越。也難怪,魯迅也稱之“暱而敬之,恐拂其意,愛博而心勞,而憂患亦日甚矣”。

當然《紅樓夢》是女性的頌歌,其中女子多得眼花繚亂。她們,匯聚在大觀園中,就像個小小的女兒國。這些女孩兒,都容貌俊秀,渾身散發着青春的純潔氣息。她們雖説是大家閨秀,卻不似自古以來的女兒一般:在家中,對父母唯命是從,出家後,以“三從四德”為畢生目標。她們有自己的主見思想。書中有兩個重要人。一是林黛玉,二是薛寶釵。命運將她們倆與寶玉緊緊相連。面對黛玉,寶玉是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因為,黛玉懂得他這個“新新人類”的思想,兩人同枕一個枕頭,躺在牀上説着悄悄話,對男女有別之類的世俗視而不見,顯然是兩個趣味相同的人兒。而對寶釵,寶玉是相敬相愛,但心裏總有隔膜,寶釵處事是圓滑的,比黛玉得人心多了,可正是她對任何人都那樣温和,就越發讓人無法走向她的內心。可賈母她們也發覺寶釵是當妻子的最佳人選,畢竟黛玉那温順下隱藏的叛逆讓長輩們不安,正是如此,故事終於走向了最後……

讀《紅樓夢》有感12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並不懂得它引申的含義。因此,對《紅樓夢》這本書也並不感興趣。但當我無聊時,再次捧起這本書,卻被這本書中的情節深深吸引了。

《紅樓夢》這本書主要介紹了林黛玉悲涼的一生,使人不禁感到淒涼。書中的主人公林黛玉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子,而男主人公賈寶玉也是一個痴情的人。書中的人物形象鮮明,任性灑脱的史湘雲,心狠手辣的`“鳳姐”王熙鳳,多才多藝的惜春……每一處的細節描寫都把人物性格體現得淋漓盡致,其中,焚坑葬花更是把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情緒發揮到了極致。

當我讀到黛玉拾起花瓣,並將它們放在一個挖好的坑裏埋起來時,我彷彿感受到了她此時淒涼、悲傷的心情。而這落花,可能便是她當時悲涼心境的真實寫照吧。我也曾為湘雲醉枕芍藥花瓣,在石板上睡着而忍俊不禁,哈哈大笑過。隨着情節的跌宕起伏,我的心情也忽上忽下,搖擺不定。

以前,我認為《紅樓夢》這本書很無趣,但現在,我才懂得這本書中隱藏的深刻含義,明白了作者對當時清政府腐敗的不滿與厭惡。也許,正是因為當時清政府的腐敗,才能使曹雪芹寫下這本世界名著——《紅樓夢》吧。在這本書中,林黛玉這個人物也寄予了作者當初淒涼的心情和心中的憤恨,不是嗎?

通過閲讀《紅樓夢》,我明白了做人要做一個善良而堅強的人,如果人人都像林黛玉那樣弱不禁風,多愁善感,那是不行的。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與困難,我們應該學會堅強。

讀《紅樓夢》有感13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而紅樓一夢,幻滅了赤子的夢境,幻滅了“無故尋仇覓恨”的烏托邦,既留給世人一個難圓的恨,又給了赤子們最好的結局。

紅樓一夢,幻滅了赤子青春永恆的夢。賈寶玉也好,林黛玉也好,他們都處於轉瞬即逝的青春年華,在這樣的年齡階段,可以不用考慮仕途經濟,可以一心一意地經營感情世界,但是,這樣的時間狀態,它又能持續多久?它是如此短暫,以至於成了那遺恨。

時間,不可能凝固,時間的流逝意味着青春的逝去,他們終將遠離這青春年華,成為他們父母的樣子。黛玉看到花兒都被風吹落,她要去葬花,葬花的時候,她涕泣漣漣:“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寶玉聽了,也慟倒于山坡之上,懷裏的落花撒了一地。他想到,黛玉終將歸於無可尋覓之時,那他人呢?他們也終將歸於無可尋覓之時;那時候,寶玉自己又會在哪裏?將來,這樹,這園,這花,這柳,又不知去了哪裏。

古往今來,美好的事物終將轉瞬即逝,時間和生命,是如此的矛盾和悲傷。既然,青春和愛情像春花一般明媚和鮮豔,他就總有凋謝和飄零的時候,是體驗它瞬間的絢爛多彩,還是哀歎它的轉瞬即逝?是把握短暫的生命熱情,還是哀歎沒有所謂的永恆?

紅樓一夢,幻滅了赤子清淨烏托邦的夢。寶玉和黛玉愛情的心理基礎,是他們對“仕途經濟”的厭惡,所謂仕途經濟,也許就是我們現在所説的“成人”:向外拓展人生,能夠在社會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寶玉曾説,“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他們所厭惡的,是那污濁的成人世界,他們所向往的,是一個烏托邦,既然是“烏托邦”,它就註定是虛幻的,永遠不可能有圓滿的歸宿;但那烏托邦也是真實的,它寄託着我們每個人對理想世界的嚮往和追求,它是我們少年的夢。

也許,隨着時間的流逝,少年會成長為油膩中年,然後逐漸衰老,最終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被虐待的兒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兒媳;嫌惡學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罵官吏的.學生;現在壓迫子女的,有時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

但是,無論怎樣,請在這個一切價值被金錢和權利擠得透不過氣的世界裏,給自己留一個理想的天空。“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然而,紅樓一夢,卻又恰恰成全了赤子浪漫的夢。紅樓曲終,寶黛釵三人的愛情,都最終無果。但試想,如果寶玉和黛玉結合,事情又會怎麼樣呢?

寶玉曾經説過,“女孩兒沒有出嫁,是顆無價的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很多不好的毛病來。雖然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得不是珠子,僅是魚眼睛了”。可是另一方面,他聽説林妹妹許配給他時,又説,“真乃是從古至今,天上人間,第一件暢心滿意的事了”。

林黛玉沒有嫁的時候,是顆光彩奪目的寶珠,等到出嫁了,會不會也變成一顆死珠子,魚眼睛?寶玉對於這樣的黛玉,會不會厭倦?他們可能會生幾個孩子,對子女、對父母、對家族,承擔着無可推卸的責任,假設他們有一個兒子,這孩子也和寶玉當年一樣,喜歡女孩子的胭脂,一天到晚和女孩子混在一起,無所事事,不愛看書,沒有追求,作為父親的賈寶玉,他又會不會焦慮?他會不會罵:“你怎麼這麼沒有出息?你就不會出去做點事情?”

也許,寶玉會活成賈政,一個無趣的父親。黛玉,也再也不可能沒事兒多愁善感,瑣碎的現實生活,終將磨滅他們心中的浪漫。在高鶚整理的紅樓夢中,黛玉焚稿吐血而死,讓寶玉和黛玉不必直面庸常而缺乏詩意的人生,或許就是最好的結局。

幸運而又不幸的是,紅樓夢後四十回,已經散佚,不論我們面對怎樣的結局,都可以説:“這不是曹雪芹的原意!”正是這紅樓夢的殘缺,造就了它永恆的美感,造就了每個人心中,赤子之夢的鮮活。

讀《紅樓夢》有感14

中國古代四大古典小説之一的《紅樓夢》,以賦為中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婚戀悲劇為主線,講述了金靈四大名門賈、王、石、薛從鼎盛到衰落的故事。用大觀園的瑣事還原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展現了路盡頭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它以其曲折晦澀的表現手法、蒼涼深沉的情感風格和濃厚崇高的思想背景,在中國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會畫面、建築石材等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達到了中國古典小説的巔峯,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在我看來,《紅樓夢》最值得學習的是詩。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 蘅蕪苑夜擬菊花題》,大家都用白海棠作詩,他們的詩一首比一首好,特別是林黛玉的那句“偷梨核三分白,借梅花魂。”我覺得這個“偷”和“借”用的很好。還有薛寶釵的那句話,‘白天好好打理好容貌,蓋好門,手裏拿着骨灰盒裝滿青苔盆。”“惜貌蓋天”讓人覺得白海棠賢惠端莊。還有《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第38回,大家唱的菊花詩也很精彩。其中瀟湘之侄《詠菊》“雲末寫霜,舌香月。“特別漂亮。作者能寫詩就夠好了,能根據各種角色的各種性格寫詩就更好了。他的詩那麼美,那麼有內涵,真的很神奇!值得學習。

《紅樓夢》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積累了很多好的詞彙和句子,瞭解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生活。

讀《紅樓夢》有感15

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日日寡歡,鬱鬱而終,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病態美人”。

對於林黛玉,我一直有一份説不出的難捨難分之情。對她不知是該埋怨,還是該去同情,去憐惜。

自黛玉出場就是在被理解與被誤解中度過的。他不敢暴露自己,用那強烈的自尊把自己包裹得密不通風,將自己真實的內心束縛,塵封起來。他時刻謹記着母親的遺言:”到賈府要事事小心,別被人恥笑了去。"從母親死後他便開始了在賈家寄人籬下的悲慘生活。

林黛玉之美可謂是“此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見幾回!”她有着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有絕世的姿容。心直口快的鳳姐在初見黛玉時就驚歎道:“天下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見了!”在寶玉的眼中他又有另一番病態之美。“兩彎似蹙非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寶玉還親切的稱她為“神仙似的妹妹”。而這絕無僅有的絕世之美,卻因其強烈的自尊而致其鬱鬱而終,隨之逝去。

當寶玉要娶她人時,林黛玉懷着強烈的自尊回到瀟湘館,燒了那些多情的詩稿,試圖掩蓋那個多情的自己。當寶玉成家之時,她最終心存怨氣,葬送了自己。

因為自尊,林黛玉獲得百般辛苦;因為自尊,他做事膽怯,不敢坦露自己的心扉,也不敢直面自己的愛情;最終,因為自尊,她死的悄無聲息。

多麼可笑,可憐而又可悲的結局,多麼讓人氣憤又讓人同情的人兒。

林黛玉,一個被自尊束縛的苦命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