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集合15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12W 次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集合15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

暑假期間,我拜讀了鄭傑校長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翻開書本第一頁,便看到鄭校長在書中謙遜地寫到“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正是這一句話,給了我讀完此書的慾望,因為我想看一看這位 “另類校長”究竟有何另類之處。然而讀完全書之後,我深深地被鄭校長獨到的教育教學觀點所吸引,真是感覺受益匪淺。下面我就自己感觸較深的幾點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教師要有靜氣

鄭校長在《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第23條中寫到:教師要的是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靜下心來細細地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嚐其中的樂趣,品味其中的意義。

回想自己兩年的教學經歷,似乎我已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自己的燥氣。其實,我也有這樣的體會,工作之後的我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有時候在學校工作累了,就回家發泄一頓,有意無意之間傷害自己的家人。每次看到學生做錯事情或是做錯作業,我總是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情緒,先是對學生髮火,然後再來解決問題,這無疑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靜氣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會是另外一番景緻,工作也會是另外一番景緻。所以,我要趁這暑假期間,好好地調節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帶着平穩的心緒去工作、去生活。

二、教師要繼續學習

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現代的教育觀念提倡的也是“終身學習”,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離不開學習。正如鄭校長所説的,一個人一旦停止了學習,他的工作便如同機械的運作,生活毫無意義,沒有活力。

那麼教師亦是如此。我們常説: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教師一旦停止了學習,他的課程將會變得沉悶、無趣。學生沒有學習的慾望,又如何讓他們做到“終身學習”呢!特別是課程改革之後,我們的教學必須滿足新的教學理念。所以,我們只有通過繼續學習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將一些新的教學手段引入自己的課堂,使學生輕鬆地學、快樂地學。只有這樣,才能展現出我們教師的魅力。

三、教師要學會讚美

鄭校長在《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第9條中寫到:學會讚美真的很難。在我們的學校文化成分裏批評和挑毛病壓倒讚美,我們的常用表情是批評時的一臉嚴肅、被批評時的滿臉無辜;我們的心態是挑毛病時的尖鋭刻薄、被挑毛病時的緊張與痛苦;我們學校的通用語言是批評者的指責與訓斥、被批評者的不滿與抱怨。學校的空氣因缺少了讚美而時常凝固。

的確,現在的社會,要想聽到讚美確實不容易。在學校裏,每次開周前會,班級表現不好的班主任總要受到領導的批評,而班級表現好的.也不會受到特意的表揚。長此以來,有時候真的難免會產生惰性的心理,總覺得反正工作做得再好也得不到領導的賞識。無論是誰,總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受到他人的讚美,那麼老師都如此,更何況是學生呢?

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問題,低段的學生往往會比高段的學生髮言要積極。這不光是心理因素的影響,我覺得有時候是我們教師扼殺了孩子的自信心。無論是學困生還是優等生,他們都希望受到老師的表揚。但由於種種因素,他們在學習上總落後於優等生,使老師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長此以往,他們受到的是老師的批評,使他們厭倦了學習,更嚴重的是喪失了信心。所以,我們教師應該多讚美學生,讓不信任的陰霾被讚美聲逐漸地驅散,使學生的心裏充滿陽光。

總之,讀完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一百條建議,正如一百個藥方,為我們道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對我們教師有着現實的指導和借鑑作用。這本書確實值得我細細地去品味,去領悟它的精髓所在。但由於能力有限,有些建議還需要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學習、實踐。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2

近兩年來,我們學校掀起了一股教師、學生讀書的浪潮,整個校園裏到處都是一篇讀書聲。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會讀書的民族才是強大的民族。作為教師的我們就應該多讀點書來給我們自己充電。因此,我選擇了這本給老師的建議的書,讓我以後在班主任工作中和教學工作中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本書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選擇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同時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它讓我明白了原來學生這樣教,會存在哪些不足,那樣教書又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讀後我感慨多多,同時也為自己以前的做法而深表慚愧。

第一個感慨:多讀書

我經常對家人説,當老師的我很忙,沒有時間幹家務活。對朋友説,當教師很累,沒有意思。我們天天上課,改作業,輔導,備課,談話,開會,理論學習等,連一丁點的空閒時間燁沒有,整天被迫着去做那些事,事情總是追着事情,有時還疲於應付。教師的任務重,時間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住了。對於這個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舉了一個這樣的例子,有一位教齡由xx年的老教師在他們那個區域裏上了一堂公開課,這堂課上的很出色,以至於聽課的老師盡然忘記了記筆記,課後有人問他為何上的如此之精彩,他鄭重其事的説;”我用了一輩子學習,看書,寫心得,最後才準備出來這樣一堂課。’看到這裏,我不禁慚愧不已。確實,做教師的每天必須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等,現在還要抽時間出來搞科研,帶着這個疑惑,我閲讀倒書中這樣寫道;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接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

第二個感慨:尊重每一位學生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高瞻遠矚,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又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學生內心的財富。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語文老師尼娜彼特羅芙娜的學生米哈伊爾一樣。儘管米哈伊爾在平時上課中讓尼娜彼特羅芙娜氣得臉色發白、雙手顫抖,但當這個“兩分生”——米哈伊爾很瀟灑地為她修理好電視機後,尼娜彼特羅芙娜感到非常的難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尼娜彼特羅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責:我們做教師的人,怎麼會沒有發覺,在我們認為無可救藥的懶漢和毫無希望的“兩分生”身上,在他們的心靈和雙手裏,還藴藏着天才呢?

尊重;就是要尊重別人的優點缺點,甚至是齷蹉的事情,畢竟學生還是孩子,在我們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總會遇到這樣類的學生。如我班的牟鑫同學,在學習上我用盡各種辦法,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很是懊惱,但是那次的早戀,我差點丟了她,卻讓我感受發生了改變,我覺得她不是那麼討厭,相反,我每天看見她有一種親切感,不是她有何變化,而是我要尊重孩子的差異,同時也發現他的優點。

與此同時,蘇霍姆林斯基在本文中也旗幟鮮明地指出:如果教師和學校輿論唯一地根據分數來給一個人做出好的或者壞的結論,那他就不會努力去當一個好人。因為上課、掌握知識、分數——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個局部,只是許多領域的一個領域。人的心理和智能結構的發展水平,事實上無法單純用紙筆工具準確地測量出來。傳統的考試,主要是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單項測量,由於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能以此對學生做出或優或劣的判定。考試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試結果——分數也並不能代表學生全部綜合素質的發展水平。這就是我們在教學中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教育學生。

第三個感慨:關心,關愛學生

我曾經為自己選擇了教師行業迷茫過,也為我第一次當班主任泄氣過,還為丟了學生想放棄教師這一職業。並面對幾十個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時,煩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兒張三和李四打架,明兒王五不寫作業,後天家長説某某學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復一日,一年又一年,沒有一天消停過。漸漸地剛畢業時的雄心壯志漸漸隱退,我甚至也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教師這個職業。當我閲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霍姆林斯基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教師的職業就是要研究人,長期不斷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沒有不可救藥的兒童、少年。我們教師就是要做到使這個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東西不受到壓抑、傷害和扼殺。因此,每一個決心獻身於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孩子的弱點,缺點,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對這些弱點仔細地觀察和思索,不僅用腦子,而且心靈去認識它們,那就會發現這些弱點是無關緊要的,是每個孩子年齡階段所表現出應有的特徵時,你會為自己生氣、憤怒和加以懲罰的行為感到可笑。我們要理解學生的行為,懂得學生是一個經常在變化着的人。教師的心胸要寬廣,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給每一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這些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我帶着這種對孩子的熱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師生關係會比以前更融洽。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3

慢慢品位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書中的一個個案例吸引着我,一句句通過實踐總結出來的理論再次震撼着我,給我的教育教學帶來深深地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説:"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説,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濕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學生的興趣是潛在的,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與培養。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的學生,培養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為何剛入學的孩子對學習充滿了好奇與渴望,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卻越來越少?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要從細小方面入手,不可放過任何一個"刺蝟"。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教給孩子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激發學習的動力;同時教師要鑽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通過對數學課堂的大量觀察、分析,得出有如下五種不同的學生。第一種是無需任何幫助就能很容易地解答任何應用題,教師剛剛讀完條件就舉手要求回答。第二種能很好地完成作業,他們是靠付出勞動和用功學習而取勝的學生。第三種能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完成中等難度的習題,但是對複雜的習題有時解不出來。第四種學生對應用題的理解很慢,解答也很慢。他們在一節課上所能完成的作業,要比第二種、第三種學生所做的少一半到三分之二。第五種學生沒有能力完成中等難度的習題。教師要為他們專門另選一些題目,始終只能指望他們在一節課上有所進步,哪怕一點點進步也好。

如何讓這些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我們"二十四字模式"提倡的"先學後教"、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就給每個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空間與舞台。第一種學生不僅可以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而且可以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條理思維、培養表達能力,發展情商。而對於第二、三類學生,通過自學掌握了知識也體會到了收穫的.喜悦;對於第四、五類學生可能在別人的幫助下掌握了一部分知識,最起碼這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通過全班的交流、老師的點撥,這些同學就能更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學交流,學生之間的差異會縮小許多,有效地降低了這些學困生在學習上的失敗感,能有更多積極的情感體驗。

除了這些裏面還有很多的章節讓我沉浸,其中的每一條建議都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我們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4

有人曾把幼兒教育比喻成高樓大廈的地基,因為幼兒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礎,就像高樓大廈,只有把地基打好了才能建造出又高又穩的樓房。讀完了《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後,讓我對剛剛的説法又有了新的認識,所有的高樓都有地基,那選擇什麼材料,用什麼方法,怎樣搭建才能讓高樓更穩呢?幼兒教育也是,老師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更好?老師怎樣才能提高自身專業水平?作為幼兒教師要有怎樣的教學心態?閲讀此書後,讓我對幼兒教育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

一、學方法、思經驗

閲讀了“和幼兒進行有效的互動”這一章節,讓我不禁想起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會經常會有一些討論的環節,我會讓孩子們與周圍的好夥伴一起討論,而在書中作者建議教師要擴大互動的人數、將“一對一”的形式變成“多對多”,是的,我們為什麼要把孩子們的“朋友圈”縮小,應該擴大孩子們的.討論範圍,這樣孩子們會獲得更多的知識,也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別讓孩子產生不良的感覺”,看到這個小標題,我有些詫異,日常教學中會有什麼事情會讓孩子產生不良感覺呢?通過閲讀作者舉出的例子,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對孩子們都會產生不一樣的感覺,看了該章節讓我想起有一個故事叫“打開另一扇窗”孩子就像一扇窗户,一面窗户前的風景並不代表外面的整個世界,教師要試圖打開孩子的另一扇窗,看到孩子的優點,採用正面教育方式,才能避免孩子產生不良感覺。

二、研教學、悟道理

“擠一點時間來反思”一文,讓我想到任何事情都是要反思,只有反思了才能有提高。在日常活動中,總會覺得自己忙來忙去,沒時間反思更多的東西,而在本書該章節中作者從提出三點“見縫插針、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和關鍵詞”反思方法,讓我們能夠正確的處理時間和反思的關係,只有我們經常反思了,才能找出優缺點,才能更好的進步,才能讓自己獲得更多的知識。

在“品讀‘職業幸福’”這個章節中有這樣一句話:幼兒教師“站起來是老師,蹲下來是媽媽。”作者告訴我們,要學會熱愛、學會奉獻,應該將幼兒快樂成長的過程視為自身生命增值的過程,從中享受奮鬥與收穫的感動。是呀,想一想我們的生命中總能與一羣祖國的花朵一起走過,和他們共同演繹着不老的童話,這就是我們的“職業幸福”。

通過閲讀《給幼兒教師的建議》,讓我深深體會到,作為老師我們要在問、思、行中成長,並不斷地去進行嘗試和思考,從而習得經驗,提高技能,樹立自信心!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5

人無完人,在工作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得完美,那麼關於教師呢。

本學期,利用空閒時間我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收穫不小。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提到了學會讚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讚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讚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為之讚美!

我們的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讚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讚美賞識,願學生在教師們的讚美和賞識中長大,願老師們在讚美之中成熟、優秀。

教師要有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靜下心來細細的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讀着鄭傑的`這一百條新建議,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人”、“稱職的員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職業”教師職業的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6

之前細細品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完此書,我覺得深受啟發,收穫良多,在書中他大家提倡閲讀的重要性。尤其提倡教師和學生要多讀書,以下是我對此的一些體會,可能還很不成熟,提出來和大家交流。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讀書可以提高學困生的成績。他認為:“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閲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閲讀、閲讀、再閲讀。”在我們的身邊不乏“學習困難”的學生存在,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明顯比普通學生差,好像“什麼都學得很差”。我一直認為對這些“學困生”不能要求太高,認為這些學生連教材上的內容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去讀其他的書籍,就是增加他們的負擔,也會浪費時間。在教學中我僅僅希望“學困生”先能夠把基礎知識掌握好,如:把課文讀熟,把生字都認會,要背的課文能默寫出。但是這樣做的結果我也發現了——這些“學困生”還是不能進步,學過的生字轉眼就忘,讀起課文疙疙瘩瘩,語句不通,更別説寫好文章了。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這一點想法確實新穎,我們以前做的方法也確實值得思考:把學習僅僅侷限於必修的基礎這種做法是否會扼殺學生的腦細胞?至少我們的.做法讓他們失去了學習的樂趣。看來我們不妨嘗試一下蘇霍姆林斯基用“閲讀、閲讀、再閲讀”的方式來為這些學困生打開另一道知識之門,也許他們會在這裏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學生需要讀書,教師則更需要讀書。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他告誡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我們教師不應該滿足於教給學生一本教科書,要結合現代生活信息詮釋教材,以創新精神指導學生思維。哪怕是指導班級活動也要有新穎的形式、主題。“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這些教育理念、教育信息的取得,無不需要每天不間斷地讀書,如潺潺小溪,每日不斷地注入思想的大河。唯有自己的寬廣才能培養他人的多才。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

要永遠保持活力,就得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就需要我們做一個會讀書會思考的人。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忙着批改作業、教育學生、上課、聽課,有多少時間在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雜誌在閲讀呢?只有在寫論文、寫計劃時,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從繁重的工作中抬起頭來,其實閲讀教育理論專著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就如哲學一樣,學懂了指導性的著作,有了深層的方法論的積累,很多教育教學中的困難就會迎刃而解。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教師的進步源於讀書,教師的幸福源於創造。經常讀書和思考,能夠使人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作出反思,併為自己的今後指引正確的方向,豐富自己的理論經驗。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 當然,書與實踐緊密結合這才是學以致用,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典範。

師生共讀書,用書本點亮知識的火焰,用書香浸潤自己的人生,這正是與我們努力打造書香校園這一思想相符合。

讀一本好書,就像在聆聽良師的諄諄教誨,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更是如此,他像一位摯友,平易近人,娓娓道來,讓我在“潤物細無聲”體會和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教育思想,以上談到的僅僅是蘇霍姆里斯基教育思想的冰山一角,其中還有更多的精華等待我去發掘、領悟。最後,讓我用書中的一組詞語結束今天的發言,那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7

《綱要》中指出:藝術教育在整個幼兒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特殊意義。它貫穿着不同領域,在不同領域的交叉和融合過程中發揮着中介作用。幼兒美術教育是以滿足幼兒身心發展需要、提高其審美修養和藝術素質的一系列教育活動。它強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是以活動過程本身為目的的一種需要的滿足。在暑假裏我閲讀了《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中的《在情境中教美術》一篇文章後,結合本人在美術課題中的一些教學活動,也做了一些思考:

在大班《豐收啦》的主題活動中,我們開展了國畫“向日葵”的繪畫活動,活動的目標有兩個:一是能掌握向日葵的特徵,學習用一筆雙色來畫花瓣。另一個是能夠合理佈局,表現前後的遮擋關係。這次活動是通過邊講故事邊畫圖的形式,把孩子帶進故事情境中,從而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故事是這樣引出的:“有一天,老師去散步,走了一大圈(向日葵的花盤外形),這塊地真不錯,我決定開墾一下,要種點什麼。先往左邊開了一條條溝,又往右邊開了一條條溝……變成了一個個小格子。這麼好的地,我種上了一顆顆種子(點畫向日葵的籽)。”然後我又用相同的方法畫了另一個遮擋的向日葵,並沒有刻意的提出遮擋的關係,只是説在走大圈時,碰到了一條溝,就不能再走了。完成了這些步驟,整個向日葵花盤就呈現出來,孩子們一下就猜出畫的是向日葵。然後是添畫花瓣,先請孩子們説説花瓣的顏色:有的説是黃色的,有的説是橘黃色的,也有的説一半黃色一半橘黃色。結合孩子們的觀點我及時講述了一筆雙色的畫法:先用毛筆蘸上桔黃色顏料,把筆舔好再去蘸黃色的.顏料,舔好筆後沿着向日葵圓一個接着一個印畫花瓣就可以了。

接下來就是孩子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只有個別孩子的花盤畫得小了些,這次繪畫活動多數孩子都是自己動手畫的,前後的遮擋關係的向日葵表現的很好,一筆雙色運用的也不錯,最後我還將多數孩子的作品佈置成了主題牆飾《向日葵花園》。由此可見,一旦孩子們的注意力和情感被故事的情境所吸引,並被給予了運用美術語言加以表現自己情感的機會,那麼,不用過多地去教他們美術技能、技巧,他們也會對自己的美術創作變得積極、主動。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幼兒沒有較高的繪畫技能,他們的美術作品也依然會充滿着創造性和激情。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8

當你是為了解惑求知而去讀書,經常能體驗到一種與智者談話的樂趣;當一種新的觀點或理論出現時,會使人感覺到眼前突然一亮;當長久的困惑一旦得到解決,便像走出了漫長的黑暗的隧道,一切都豁然開朗了。在上學的時候就看過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卻沒有多大的見解。而工作以後,再次翻閲,能從中產生些共鳴。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如果説複習是學習之母,那麼觀察就是思考和識記知識之母。曾經翻過一位學生的英語書,寫滿了規律和語法,問他,都會嗎?孩子搖搖頭。其實,對於新授的東西,應該先讓學生自己去探尋和發現,如果強塞給學生,那麼他將永遠都記不住。比如在教學生學習序數詞時,對於基數詞如何變成序數詞,我怕學生會弄不清楚,原來打算,直接告訴他們變化規則,當上課臨講到這個的時候,我突然改變了主意,除了特殊的第一,第二,第三,其餘的變化類型我各舉了個例子,孩子們很快的發現了規律,將剩下的基數詞換成了序數詞。在稍微掌握了變化規則時,趁熱打鐵,讓他們自己總結規律。如此讓學生自己觀察發現的東西,往往會記得更深刻。因為,這些東西是他們自己通過尋找後而掌握的。用同樣的方法,講了動詞過去式加-ed的讀音,學生掌握的也很好。

作為教師,積累和反思更能提高教師的創造力。比如,根據單詞的音節教學生拼讀單詞,效果的確很好,而在學生用音節拼讀法學習完單詞後,當堂課就讓學生根據老師的發音,默寫出單詞,既讓學生反饋了剛學的內容,同時也減輕了學生背單詞的痛苦,更能讓那些不

愛背單詞的學生沒偷懶的機會。又或者,以猜單詞的方式,告訴學生該單詞由幾個字母組成,含有什麼字母,既反饋了學生的單詞讀音,同時又奠定了學生記單詞的基礎,如此一來,學生背單詞就輕鬆容易多了。

讀書讓人變得聰慧,變得堅韌,變得成熟。讀書,給我帶來思考,更多的是收穫。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9

最近我閲讀了教育大師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著《給教師的建議》,思索頗多,作為新教師,我重新認識自己,思考學生,思考課堂。

在第一條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最為教師為什麼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總是感到被學生弄得心力交瘁,精疲力竭呢?我們有沒有試着對學生區分對待。不是每位學生的智力、能力都在一條起跑線上,我們也不能高估學生的能力,讓他們接受自己能力以外的知識,這是在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對學生不同要求,學習好的同學可以完成偏難的習題,掌握知識之餘也可以提高他們探索的積極性。學習中等的同學要求基本掌握課標上所要求的知識點,這樣可以保持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學習程度不好的`同學老師可讓其完成稍微簡單的知識,這樣不至於使他們產生厭學情緒,失去學習興趣。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儘可能使每位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讓他對自己的微小成功產生樂趣,感受人格上的快樂。學生在快了地學,教師快樂地教,雙方都在享受學與教的樂趣,這將會是多麼的美好。

有位教師問一位歷史教師:“你花了多長時間來備這節課?”這位歷史教師説:“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他的話讓我頗有感觸,這位老教師對待教學是如此的認真。要講好一節課,備課是多麼的不容易,除了翻閲不少教學資料外,平時的閲讀至關重要,在你的課堂上不僅讓學生學到新的知識,更讓他們感受到知識外的東西,燃起對學習的興趣。一堂生動的課,是在平時多少的積累之後才呈現給我們。就像書中所説,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程,而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而這正是我的弱點,一直以來我的讀書量都太少,而且大部分侷限在教科書上,教科書對於拓寬我們的知識遠遠不夠,要想思維活躍,有更多的積累,必須打開心扉去讀更多的書,接受更多的思想。其實讀書就是讀思想讀經歷,以此來豐富自己的心靈。書應該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它不會離開你,只要你需要,它就在身邊。

我更加確信作為新教師,成長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如何快速成長我想應該要做到三點。第一就是多讀書多積累,做到肚裏有墨水。第二就是不斷反思,加強寫作,這樣才能把你讀到的東西轉化成自己的。第三多聽課,多摩課,只有不斷向別人學習,自己多思考多總結,才能進步更快。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0

暑假裏我有幸拜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給我很多收穫,書中的很多建議,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有參考意義,本書收集了各種案例,涉及各個方面,講述怎樣教育孩子以及在課堂上發生意外後的處理方法,還有在教學中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學生和教育學生的一些方法,收穫多多……

在學習時,我聯想到我在教學工作中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正確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思考着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 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個別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美術課時,他們感覺美術課沒有考試,思想就會放鬆開小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認真完成,久而久之,他們的美術水平上不來,上課老是批平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要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我想,如果有了母愛之心,我們就會發現,原來這種“閃光點”無處不在。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這種對學生的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那些自己認為“可愛”的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文學,就讓他成為一名文學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做為老教師的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教師只有再度做為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由此我也感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還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學會適時適度對自己進行心理調節,快樂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和事業,面對你的學生和家長,只有保持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你就會感動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實幸福的,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歌德這樣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閲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裏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着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教育故事,就像長河裏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長遠;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着經典,藴含着永遠。每天,每週,每月,記錄一個小故事,將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呈現出來,可以幫助更多的老師拓寬視野,提升修養。讓我們一起,記錄下身邊發生的一個個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為他人提供一個範例。相信我心一定有收穫。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做為年輕教師的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教師只有再度做為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不是一個終結點,而是為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對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1

開學伊始新一輪的讀書活動在教師進修學校中教部唐主任的倡導下又一次轟轟烈烈地展開了,這學期給我們選擇要讀的書的是《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新課程標準》和《課改新理念》這三本書。

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就曾讀過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本書,最近我又一次閲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感覺和第一次相比這次受益匪淺,收穫很大,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幾點建議談談自己的體會。

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也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他當過30多年的小學、中學教師,他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既沒有深奧的教育理論,也沒有枯燥的説教,而是深入淺出地道出了我們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與困惑。今天又一次讀這本書,有些困惑在心中多年的`問題有了答案,有一種登高望遠而豁然開朗的感覺。這裏有差生轉化的問題,有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問題,有課堂教學管理問題,有班主任工作問題等等。並且有着各種問題的解決辦法。

書中的所有內容,對我感觸很深,幫助很大,啟迪非淺。我是一名思想品德教師,就拿我們的教學語言來説,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一文中,特別指出了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課的關鍵。作為教師,我覺得樂人和動人都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無論我們採用哪一種風格,只要能吸引學生就是成功的語言。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2

為了能使自己不斷進步,於是選擇了讀書。在大師們的引導下,自己的確收穫很多。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被作者的許多話所打動……

蘇霍姆林斯基説:“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我的讀書經歷使我認識到,閲讀的過程就是自我受到教育和感動的過程,也是成長的過程。我讀了阿爾伯特·哈伯特寫的《致加西亞的信》一書,觸動很大。書中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美西戰爭期間,美國總統急需求得在古巴叢林中反抗西班牙軍隊的起義軍首領加西亞的合作,然而,沒有人確切地知道加西亞到底在哪裏。有人對總統説:“或許一個名叫羅文的人有辦法找到加西亞,也只有他才找得到。”於是,總統把羅文中尉找來,把致加西亞的信交給他。儘管羅文也不知道加西亞在什麼地方,但他接過這封信,什麼也沒有説就出發了。三個星期後,他徒步走過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歷盡波折,憑藉自身的智慧和勇氣終於找到了加西亞。

事實上,觸動我的並非這個淺顯的故事本身,而是它所傳達的那些精神——敬業、忠誠、勤奮。“把信送給加西亞”,已演變成一種忠於職守、信守承諾的象徵。也許很多人會認為,現在重提“忠誠”“敬業”“服從”之類的話題未免有些落伍。可事實上,轉型期的社會對這些基本精神的渴求更加強烈,人們總在感歎到哪裏尋找到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在充斥着懶懶散散、漠不關心、馬馬虎虎做事態度的現狀下,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就顯得彌足珍貴。

從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了我從事教師職業的可貴;我深深地認識到,唯有做好本職工作,才是最踏實和安心的。正因為有這麼深的體會,我才領略到了“書味在胸中,甘於飲陳酒”(袁枚語)的真諦。

所以説,我們還是來聽聽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話吧:“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裏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麼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為10:1,30:1,50:1。這一切都歸功於讀書。時間每過去一年,學校教科書這一滴水,在教師的知識海洋裏就變得越來越小。這裏的問題還不僅在於教師的理論知識在數量上的增長。數量可以轉化為質量:襯托着學校教科書的`背景越寬廣,猶如強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點小光束,那麼為教育技巧打下基礎的職業質量的提高就越明顯,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教材(敍述、演講)時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在讀書中成長應該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

蘇霍姆林斯基説:“我們當教師的人應當記住:對於每一個學習困難的兒童、不管他已經被耽誤到了什麼程度,我們都應當讓他在公民的、勞動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腳。我們的崇高的使命就在於:要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選擇這樣一條生活道路和這樣一種專業,它不僅是供給他一塊夠吃的麪包,而且能給予他生活的歡樂,給予他一種自尊感。”

面對我們的學生,我覺得他們都是智力正常的學生,只是學習成績略有所不同罷了。就連一個白痴都可以培養成才,難道我們連正常智商的孩子都感到無能為力了嗎?退一步講,即使有少數學生文化課成績是差點,但在他們身上肯定會有他獨特的長處的,我們老師發現了嗎?多數的教師恐怕都在分數的“近視眼”下忽視了!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你在任何時候也不要急於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所以説,對孩子的肯定和鼓勵要多一些,而相反的責備和訓斥要少一些。

要使得學生能在各方面都協調統一的發展,需要真正意義地實施素質教育。而我們目前好象還只是在口頭上喊得多,而實際做的還有相當的距離。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請你努力做到,使學生的知識不要成為最終目的,而要成為手段;不要讓知識變成不動的、死的“行裝”,而要使它們在集體的精神生活中、在學生的相互關係中、在精神財富交流的生動的、不斷的過程中活起來,沒有這種交流,就不可能設想有完滿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緒的、審美的發展。”

古人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春遊留給我們的思考是沉重的。由此使我想到,現在學校的某些舉措,比如體育課要求老師不要做有危險傾向的動作,要保證絕對安全,等等。連最基本的身體素質都可以棄之不顧了,還奢談什麼“素質教育”!

我們似乎忘了我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麼了,蘇霍姆林斯基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有一樣東西是任何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任何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都沒有做出規定的,這就是兒童的幸福和充實的精神生活。”

蘇霍姆林斯基説:“所謂課上得有趣,這就是説: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訝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蘇霍姆林斯基就反覆強調:“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種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以引起學生對學習和上課的興趣。那你就永遠不能培養起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的熱愛。你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現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離開了腦力勞動,就既談不上學生的興趣,也談不上他們的注意力。”

這才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真正強調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3

今天,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第2條“教師的時間從哪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作為教師的我們經常覺得上班時間很緊,幾乎從早忙到晚,回家後還要處理一些工作。

而書中有的一個故事讓我深受感動: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來聽課的人很多,他們本來都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照常規課後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的入了迷,竟連記錄都忘記了。他們坐在那裏,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學生一樣。課後一位鄰校的教師請教他:“您花了多少時間來背這節課?”他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十五分鐘。”

這段話使我從中獲益匪淺,教師的時間問題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他書中那個用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真正是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我們首先應該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讓每時每刻浪費。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4

又要寫讀書心得了,最近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這本書之初,我是門外漢。讀完整本書,我開始對教師這份職業感到從未有過的敬佩。看完全書,我也有一些自己的體會和想法:

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作為老師,也許應該有這樣一個信念——我需要讀書。書讀多了,心胸也就寬闊了;書讀多了,眼界也就跟着作者擴展了;書讀多了,心也明瞭。

我們要關心兒童身心的健康。我們都做過孩子,我知道那種渴望被關注被關心的心情。我小的時候,不管生病與否,不會請假不去上課。孩子們都有啟蒙早晚的問題,因此班級學生自然會存在參差不齊的學習能力,作為老師的我們該怎麼做顯得很關鍵。自尊這個東西,不分種族,不分年齡,不分性別的實實在在的存在。

我們要學會去讚美孩子們。在學校裏,學生聽的最多的是批評,看的最多的也是教師怒髮衝冠的樣子。凡受過讚美的人,都曾感受到甜蜜,相較於受人指謫,人們從心底裏渴望自己所做的事受到他人誇獎,大人都如此,更何況是未成年的學生呢?學生需要通過表揚來豎立自己的自信心,體驗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價值。不管是差生,還是優秀生,都是需要表揚,也渴望受到表揚的。特別是差生,如果能多一些肯定,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他們的'信心會慢慢恢復的,學習,多少是會好一點的。我們教師應該多讚美學生,讓學生的心裏充滿陽光。

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其中的新一百條建議都比較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要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15

教學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惑:為什麼有些學生對我精心背出來的課無動於衷?為什麼有些學生不能專心致志地學習40分鐘?為什麼有些學生對我的苦口婆心轉眼就忘的一乾二淨?為什麼有些學生連起碼的認真規範書寫都做不到?

翻看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來感受書中涉及到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的許多道理,使我有瞬間解決心結的感覺。如在開篇第一章‘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時,他談到: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其實就是提醒我們老師要相信每一位學生,要盡其所能挖掘學生的潛能,並變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是一種快樂的過程。

我們總喜歡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對他們的要求也總是一樣,所以每次都會在某些學生犯錯誤,某些學生學不會知識時,生氣鬱悶,甚至在耐心再教育之後依然沒有進步時忍不住咆哮,抱怨怎麼會有這麼笨的學生,讀過第一篇之後忽然就不再糾結,“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的東西:對於一個學生來説,‘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於另一個學生來説,‘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而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才是教育技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再如書中還談到了思考的重要性:能夠在閲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閲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上落後。同樣,在第48條建議‘要思考,不要死記!’中也提級了引導學生思考的重要性。是的,教師的任務是要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善於思考,自己主動探究知識的能力啊,這一點是我平日裏試圖努力嘗試的,可操作起來需要花費心思,由於受一定惰性思想的影響,自己在平日裏所下的工夫還是不夠的,以後會加大這方面思考的力度。

每天讀一點,進步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