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精選10篇)

關於《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07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精選10篇)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

我們的教育,從小就是在説教,我們不能做什麼要做什麼,做了什麼就會怎麼樣。一條條鑑定好學生與壞學生的標準也隨之制定,我們孩子們,就被放在陽光下接受大人們的評價。這一切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可為什麼理所當然,卻沒有人能夠解釋清楚。

而我對巴學園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孩子們可以隨意的在牆上寫寫畫畫,但條件是他們必須自己將牆上的污跡檫掉。滿足了孩子們多動調皮之後,再讓他們自己感受自行的苦果。最後改正這一不好的習慣。這樣的例子在巴學園還有很多。孩子們被最大程度的尊重,但卻也不是放縱。而我們反觀當前我們的教育,用一本又一本行為手冊規範學生的行為,卻收效甚微,有多少師長倚老賣老,踐踏孩子的自尊。孩子不是理性的機器,他們也是需要被尊重的有血有肉的個體。

而小豆豆的幸運還因為她有一個明智的母親,母親沒有因為學校將小豆豆開除而放棄小豆豆的人生,她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而反觀中國式的家長,視成績為與生命同等重要的東西,一旦孩子犯錯就嚴加説教,更不用説開除,對孩子沒有一絲一毫的理解與幫助,最終將孩子越推越遠,還無可奈何的怒斥孩子天生壞水。這樣的家長在中國比比皆是,就算巴學園從夢中走入現實恐怕招生率也難以為繼。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2

算起來,這已經是我第三遍讀小豆豆了。第一次記得是小學六年級,學校要求每個同學讀一本課外書,那時也算機緣巧合純粹是被小豆豆的書名吸引了,三三兩兩的讀完了他。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和感想,純粹是為了完成任務。第二次就是上高中那會兒,逛圖書館又不經意發現了這本書,於是再次執手。天真無邪,“不守規矩”的小豆豆,温馨歡樂的巴樂園,慈祥善良的小林先生。都讓我勾起對童年的懷戀,以及對“學習”這件事的思考。

昨天又第三遍回味了小豆豆,不能説是回味,確切的更像是回憶。小豆豆的童年也是我們童年的縮影,會闖禍,會不守紀律,會讓家長老師操心。那些畫面,本已慢慢在記憶長河中褪色,而小豆豆又將他重新喚起。

值得深思的是,對孩子的教育。孩子是年輕的,天真的,無所顧忌的,那對她的教育難道應該用一套套的社會規定去約束嗎?我們現在的孩子,更多的,被條條框框所束縛,上課必須目不轉睛的盯着老師,盯着黑板,不能開小差,課後還佈置一堆堆對小孩來説為數不少的作業。甚至是學前教育都是如此,號稱“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儘早適應小學教育”。可這難道不正把孩子最現鮮活的創造力扼殺在了搖籃裏。

這個年紀的小孩,本就是活潑好動,充滿想象好奇,一味的用各種規定去約束,對他們的成長無疑是無益的。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3

讀完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後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小豆豆的新學校,巴學園以及小林校長。

舉個例子:小豆豆從小就有個怪毛病,上廁所解完手後常常要低頭往下看看。由於有這麼個毛病,上小學以前就有好幾次把麥稈編的或是鑲有白花邊的帽子掉進了廁所裏。

當時沒有象現在這樣的沖洗式廁所,下面是一個水槽,糞便都是從裏面掏出來的,所以大多數情況下帽子就浮在糞便上,沒人再去管它了。因此,媽媽平時一再囑咐小豆豆:“解完手不要往下看!”

儘管這樣,今天上課前去廁所時,一不注意又往下看了。就在那一瞬間,也不知是沒拿好還是別的緣故,那隻心愛的錢包“撲通”一聲掉進了茅坑,小豆豆“啊”地驚叫了一聲,下面漆黑一團,根本就看不到錢包的影子。

自從發生了這件事以後,小豆豆“上廁所時絕不再往下看了”。而且從內心裏認為校長是“最可信任的人”,也“比以前更加喜歡校長”了。

小豆豆遵照校長的要求,把小山剷平,把糞便全部送回了原處。往外掏的時候那麼費勁,而往下送的時候卻快多了。接下來又把滲進水的地面用勺子颳了刮,把那點土也倒進糞坑裏去了。把地面弄平,把水泥蓋照原樣蓋好,勺子也送回了原來的庫房。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4

我非常喜歡看書,我也看過很多書,比如瑞典的民族英雄林格倫寫的《長襪子皮皮》,意大利兒童文學作家科洛迪寫的《木偶奇遇記》,中國作家曹文軒寫的《根鳥》等。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寫的《窗邊的小豆豆》。

這本書的主人公小豆豆非常淘氣,在一年級時因為她太淘氣了,所以別的學生受到了影響,她不得不退學。於是,她轉學了,來到巴學園。那裏有一位很好的校長——小林校長,他對幼兒教育有他獨到的見解。

當然,最讓小豆豆開心的還是開學時小林校長竟然花了四個小時的時間來傾聽小豆豆的有趣的事。我在想,什麼時候我們學校也來這樣一個校長就好了。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在一般人的眼中,小豆豆算是一個“壞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總是不停地開關桌子,站在窗邊跟路上的宣傳藝人打招呼……這樣的孩子是最讓我們的校長和教師頭疼的學生。但是,小林校長每次見到小豆豆時總會説:“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一句簡簡單單的話語,也能讓小豆豆開始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心。從這裏,我覺得小林校長特別瞭解孩子的心理,善於幫助孩子去掉自卑心。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5

在他創辦的巴學園,他為每個健康或不健康的孩子創造了一份同等的尊重;他尊重每個孩子自由發展的個性;他將自信勇敢深置孩子們的心中。每個孩子都是他心中的天使,正如他所説:“你們大家都是一樣的,無論做什麼事情,大家都是一樣的。”當巴學園後來被毀掉時,小林校長並沒有灰心,他仍然充滿熱情地説:“下一次,我們辦一個什麼樣的學校呢?”可見,小林校長對教育的熱愛比熊熊燃燒的大火還要熾熱。

看看小林校長的教育理念,聯想到平常我的教育方法,不禁有點慚愧。雖然有些時候也想做到不簡單的斥責,以激勵為主,但往往因為很多事情影響,也説了一些不該説的話。換位思考一下,這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孩子的。我想,以後我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尊重她的意見,並加以引導,多説鼓勵和讚揚的話,蹲下來和孩子做好朋友,兩人一塊進步,共同成長。

當然,孩子的成長髮展不是家長一個人的事,也不是學校單方面的事,而應該是家長和學校共同努力的目標。只有家校聯合,多溝通多交流,共同營造一個適宜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那麼我們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孩子現在的素質決定着以後我們整個民族的素質。為了這個目標,讓我們攜手一起努力吧!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6

這天,我把《窗邊的小豆豆》閲讀完了。我覺得書的主人公小豆豆非常活潑可愛,再加上她那善解人意的品格,很惹人喜歡。

這本書主要敍述了作者小時候所發生的事情。

我讀了這本書後,覺得小豆豆是一個性格開朗、喜愛和同伴們一起玩的孩子。不僅這樣,小豆豆還是個不嘲笑別人的孩子。在小豆豆第一天讀的“巴學園”裏,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唯一的一個男孩山本泰明,他患了小兒麻痺症。所以走路很不方便。有一次小豆豆帶泰明一同來到她自己的那棵樹那兒,想讓泰明能看到更遠的東西,小豆豆先去校工叔叔的工具房裏拖來一個梯子,很快地爬了上樹,然後讓泰明爬上來,經過泰明自己的努力和小豆豆的幫助下,他終於爬上了樹上,與小豆豆一起放眼看世界。從這一件事情可以看出小豆豆不但不嘲笑一個患了小兒麻痺症的同齡男孩,而且還很樂意幫助他,很喜歡和泰明玩。小豆豆這一種不嘲笑別人的品格,不僅使我佩服得五體投地,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相反,有的人,卻以着自己家裏富有,就經常買一些名牌的衣服,穿回學校炫耀自己的衣服多美,而看到哪個同班同學穿得不比自己好,就會嘲笑那同學,一次,我聽媽媽説,她一個朋友的女兒,因為一次交通意外,造成了腰以下的部分全部癱瘓,當時她非常傷心。過了一段時間,她從新回到了學校上課,剛進教室,就聽到一些同學在譏笑她,笑她不能走路,是個沒有用的人。那時,才剛剛把心情平復下來的她,又受到了同學們的歧視和嘲笑,心情又一波動。我聽了這事情以後,很同情那女孩,同時也覺得很憤怒,真想教訓她的同學。如果,那女孩的同學,能體諒一下她,多一點關心和鼓勵,多一點幫助她,就像小豆豆那樣。那就不會讓那女孩感到自卑。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7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窗邊的小豆豆》的書,讀了它,我深有感觸。

這個故事是日本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黑柳砌子寫出來的。講了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小豆豆最早在一個學校裏上課,調皮搗蛋,被學校退了學。上了巴學園這個列車學校,巴學園的校長小林宗作先生有着獨特的教學方法,將教室做成一節節火車的造型;每在吃飯前,都要唱首歌,把飯前的不愉快都拋到腦後;更令我羨慕的是每天先上什麼課,後上什麼課都由自己來定,提前做完就去散步,休息,玩……給孩子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小豆豆在巴學園變得乖起來了。在巴學園裏,小豆豆明白了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校長小林宗作先生還特意為殘疾孩子創造特殊體育比賽項目,增加殘疾孩子的自信,也使得小豆豆在巴學園學會了尊重殘疾孩子,懂得珍惜友誼。

讀完這篇故事後,我有許多感受。植物總是向着陽光生長,動物們總愛在大自然中生活,我們也需要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中成長。

我也很慶幸自己能就讀於中心小學。我們的數學老師採用的是自由法,每天佈置的數學作業,第二天先在課堂上講解,然後再收上去批改。他這樣做,使我每天回家第一個做的就是做數學作業,而且漸漸地對數學產生了興趣。我們的語文老師採用的是寬鬆法,她會考慮到大家的承受能力,相對佈置的作業量較少,這樣,讓我們騰出時間來大量閲讀課外書籍,不僅闊大的我們的知識面,而且還能提高我們的理解力,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語文成績提高了。我們的英語老師採用的是獎勵法,只要我們表現好就不用上託管課,使我更用心地準備每一次的英語考試。

我有一個這樣好的學習環境,也希望更多的孩子有這樣好的學習環境,讓我們在寬鬆的學習環境中快樂成長。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8

《窗邊的小豆豆》我讀過好多遍,卻愛不釋手。它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寫的。她也是本書的主人公。

這本書寫了作者在上小學一段真實故事。作者因淘氣,一年級就被退學,來到了巴學園。在小林老師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在巴學園有很多新奇的事情。如: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它們是學園的午餐。小林校長是想讓孩子們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山的味道是陸地上的東西,海的味道是水裏的東西。學校的運動會更是奇特,它用走路的階梯當接力賽的跑道。有鑽鯉魚比賽,鯉魚是用很長的布做成的,還有找媽媽比賽,這個活動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膽量……除了比賽的項目奇怪,而且發的獎品也十分獨特——全是蔬菜。最讓我羨慕的是他們上課是選自己喜歡的課來上,而且上午完成了老師佈置的科目,那下午就可以出去九品佛散步,學校還組織露營、野炊、裝妖怪試同學膽量等很多活動。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我相信只要是孩子都會喜歡,我多想如果在中國每所學校都像巴學園一樣,那該多好呀!我們這些孩子就可以在快樂的玩耍中輕鬆的學習,也不會再有同學因為學習壓力大,產生不良的心理以及做出讓家人傷心的事。如果在巴學園,我也可以參加運動會,甚至有獎品——蔬菜拿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要是有個像小林宗作那樣的校長,我們就沒有優生和差生的區別,個個都是一樣的,個個都是最棒的,我們就會有信心努力去實現自己內心深處的理想和願望。

讀了這本書,我非常喜歡小豆豆執着,善良的個性。我希望長大後辦一所像巴學園一樣的學校,我將要像小林校長一樣用一顆童心去愛,去鼓勵每個孩子。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9

童年的時光是最美好的,想起那一件件惹人發笑的趣事,正如紫盈盈的葡萄一般掛滿整個童年的夢鄉。小豆豆的童年也是這樣。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小豆豆是一個非常調皮,可愛的女孩子。當去巴學園的第一天,在電車上他硬是想要檢票的大叔手裏的車票,弄的大叔哭笑不得。而且他有許多許多的理想。本來是想做間諜,但是見到檢票員後又想成為售票員。過了一會兒,又想做一個宣傳藝人。每天總是站在窗口與路上的宣傳藝人打招呼,請他們在學校的窗口表演。

小豆豆如此頑皮,但是值得慶幸的是小豆豆有這樣一位理解她的母親和了解孩子的小林宗作老師。我十分羨慕小豆豆有這樣一位通情達理的母親。她的母親並沒有怪她因淘氣而被退學了,而是默默無聞地幫小豆豆找新學校。而另一位讓我羨慕得是瞭解孩子的小林宗作老師。因為他居然可以聽小豆豆講四個小時,而且沒有打哈欠,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

我是多麼嚮往小豆豆的這種生活啊!在電車裏學習,在帳篷裏睡覺,中午吃“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而再看我們學校裏呢。許多學生很不文明,説話都帶髒字。並且許多男生下課後都去打一些女生。真是和小豆豆的學校形成了天壤之別。當然我也有小豆豆一樣的與同學之間的友情。我有許多好朋友,只要一下課就在一起,我們整天朝夕相處,大家説我們姐妹。

雖然説巴學園在戰爭中被摧毀了,但他永遠留在小豆豆的心中,也留在了我的心中。我相信巴學園和小豆豆也一定會留在你們的心中。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0

寒假,我看了老師介紹的《窗邊的小豆豆》一書。

它講述了一個因為淘氣而在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小豆豆,變成了一位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了。小豆豆就在巴學園裏一天天長大了。每一天都要在小林校長的.帶領下吃“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的美味飯菜。小豆豆在別人眼裏,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壞”孩子。但是,小豆豆在小林校長的愛護下,變成了一位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了。後來,小豆豆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迅速成長成一名發揮自己特長的三好學生。

我是羨慕小豆豆的,調皮可愛的她碰到了小林校長。他很有耐心聽六歲的小豆豆説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哈欠;也很有創意、會想到用廢棄的電車改裝成上課的教室。

我覺得書的主人公小豆豆非常可愛,再加上她那善解人意的品格,很惹人喜歡。讓我們關愛每一個“窗邊的小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