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羊脂球小説的讀後感大綱

羊脂球小説的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95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羊脂球小説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羊脂球小説的讀後感

羊脂球小説的讀後感1

《羊脂球》是我讀的小説最精彩的一本,裏面的主人公羊脂球是個美麗而善良的女人。

當我讀前面的內容時覺得在非常無味,但是,到中間,未尾就反我緊緊吸引住了,當羊脂球和她的一些朋友,一起去旅行,在路上,因為他們都沒有帶吃的東西,只有羊脂球帶了,鳥先生看見了,嘴裏念道:“哇,多好看喲!這位太太比我們想得要周到得多,世上有這樣事事都能想得到的人,真是了不起!”

羊脂球也知道他的意思,然後説“先生,不介意的話,您也來吃一點吧,從早上餓到現在也餓了。”

而回來的時候,因為羊脂球忽忽的起牀又匆匆的趕來,所以什麼吃的都沒帶,當車上的人吃東西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注意她,這時她又想起了小藍子裏的佳餚,這時她想哭但又沒有辦法,最後眼淚還是湧了出來,緊跟隨着,又湧出更多的淚珠,就像一滴滴從巖石中滲出的水滴。這時,鳥夫人看到,得意的冷笑了一起,“哼!”然後低聲慢氣地説:“哭吧,她是在哭自己的恥辱哩!”

讀到這裏,我非常恨鳥夫人,因為起初羊脂球幫過他們而現在卻恩將仇報。她能不傷心嗎?

讀完時我非常同情羊脂球我也希望她是存在的!

羊脂球小説的讀後感2

近年來,報刊上大見到莫泊桑的名字了,然而這並不意味着他的作品從中國讀者的讀書目錄上消失。有人論法國的當代文學,説有兩種文學並存,一種文學“讀得人很少,但談得人很多”,另一種文學“讀得人很多,但談得人很少”。其實,今天面對19世紀文學,也有類似的情況。我想,莫泊桑的作品當是屬於這“另一種文學”的。

在文學上,一座高峯是不能被超越的,後來的人只能在它的旁邊另崛起一座或幾座。因為百餘年來,“短篇小説之王”這頂桂冠牢牢地戴在他的頭上。但是,還是總有小説家躍躍欲試,也總有批評家給予鼓勵,因為有不少人試圖用現實主義或自然主義這樣的預製籤範圍他,總覺得他的小説沒有深刻的哲理和豐富的思想,即便讚揚他的語言“清澈透明”,往往是迷惑與他的語言之簡潔明晰,以為“水至清則無魚”,從而淺嘗輒止,即便有雋永的哲理也被輕輕放過。試以《項鍊》為例。主人公為了償還一條遺失的項鍊辛苦了十年,到頭來卻發現那條項鍊是假的`,只換的她的朋友的一句:“我可憐的瑪蒂爾德……”批評家一般都認為這篇小説是對追求虛榮浮華的小職員者的諷刺,僅此而已。其實,那一個“假”字使批評家感到震撼,猶如晴天霹靂,剎那間在他們的腦海裏轟出了一片空白,思索的鏈條斷了。尚若批評家注意到作者談到還清了債務之後的羅瓦賽太太時的用詞,也許這篇小説的內涵在他們眼裏就不那麼簡單了。例如:“他早已一下子英勇地拿定主意:必須清償債務!”“她變成了窮苦家庭裏的敢做敢當的婦女,有堅強,有粗暴”她在邂逅女友時因還清了債務而覺得“當然要去”向她説明真相,説過之後又“感到一種足以自豪的、天真的快樂”等。這字裏行間藴涵的“思想”還不夠豐富嗎?未必有多麼玄妙的哲理,但至少不至於對追求虛榮浮華者的諷刺。他的每一部作品,比如我們熟悉的《我的叔叔于勒》,還有他初試鋒芒的一篇傑作《羊脂球》……他的目的決不是向我們講述一個故事,使得我們高興,或使得我們感動,而是強迫我們去思索,去理解事變的深刻而又隱蔽的意義。就象左拉在莫泊桑的葬禮上所云:“讀他的作品,可以笑,可以哭,但永遠發人深思。”

莫泊桑的《羊脂球》這顆流星劃過夜空雖然只有十年,但卻有驚人的壯舉:300餘篇中短篇小説,6部長篇小説,1個劇本,1部詩集還有250餘篇評論文章,這大概是以震撼現代人那一顆挑剔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