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有關工作的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有關工作的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53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工作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工作的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工作的讀後感1

讀了《用心去工作》一書,收穫頗豐,感觸很多,一個人對待工作的心態,是用心的還是消極的,是上進的還是無所謂的,直接影響工作的好壞。我想只要用心工作,全心全意幹事業,方能對得起自我,進而有益於家庭,有助於單位。

一、用心工作,用平凡心做平凡事

在我們的工作中,真正所謂的大事實在太少,每一天都是由一些小事構成的,如果我們總是忽略了不該忽略的小事、小細節,從應對面接踵而至的小事面前窮於應付,這顯然是不成功的。近年來,隨着為打造精品銀行理念的提升,我們的管理越來越精細,如果我們持續一顆平凡的心,始終持續忠誠、正直、期望、樂觀、感恩的用心心態,保證每一天經手的工作沒有差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那就是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當我們能更好地服務客户,得到客户的認可,只有這相差懸殊,才能牢牢把握自我的命運,激發生命的潛能,從而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提升自的品質,成就完美的人生。

二、用心工作,態度決定一切

態度決定一切,對待工作也是一樣的,要以用心樂觀的態度來年看待自我的工作,也許此刻工作的壓力很大,任務還沒完成,領導對你的工作不是很滿意,你與領導的工作思路有自我的想法……但是從樂觀的態度來看,至少我們從工作中學到了什麼,比起昨日,我對工作更加熟悉了,比起上一次,我的銷售業績更好了,比起上個月,我的工作效率提高了,這些就是收穫……。

三、用心工作,履職盡責

用心工作,就是要用負責、務實的精神,去幹好每一天中的每一件事;用心工作,是就要不放過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並能主動地看透細節背後可能存在的問題;用心工作,就是要讓自我比過去做得更好,比別人做得更好。有時侯我們在工作中犯一些低級錯誤,並不是我們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不夠,而在於沒有用心去做。用心工作是提升自身價值的前提,同時也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一個稱職工作的人,是理解任務而完成之;一個用心工作的人,是瞭解任務而卓越之。

四、用心工作,持續用心的心態

一個人工作的好壞心態很重要,具有消極被動心態的人,他們只是指責和抱怨,並一味逃避,他們不思索關於工作中的問題:自我的工作是什麼?工作是為什麼?怎樣才能把工作做好?只有以用心主動的心態對待工作,就會盡職盡責地完成工作,並在工作中充滿活力與創造性,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工作就意味着職責,沒有職責感的員工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

總之,用心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自我;敷衍工作,最大的受害者也必定是自我。工作是人生在世求得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我們只有盡職盡責、盡善盡美、用心做好目前的工作,才能獲得價值的提升。工作就務必學會擔當。用心工作,不僅僅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個人取得成功的堅實基礎,用心,就務必用真心;用情,就務必全心投入;用手,就務必堅決執行。

  工作的讀後感2

最近拜讀了陳凱元先生所著的《你在為誰工作》,感想頗深。面對工作,從最初畢業後的崗位所需,成長所需,家庭所需。填飽肚子的工具,到而今,面對眼前工作的窘態。

漸漸的,心態上有了巨大的變化。畢業前,我的老師説:”如果,你在五年後,在這個平凡的教師崗位上幹不出名堂的話,那你就離開這裏吧!然而,五年後,我根據老師的想法,尋找着,自己在體育教師崗位上尋覓出路時,我迷惘了。即使到達了一個高點,然而,下來,繼續尋找高點的時候,我迷路了。那半年裏,我墮落了。我的情感思緒在跟自己心裏做着惡劣的鬥爭。天使與魔鬼的爭執,讓一縷陽光斜照在窗邊。還好,那刻,僅有的理智讓我執着着,我並未遺忘教學。我並未忘記我的學生們。只是那半年,在操場的跑道上,下一站,我要完成的夢想是何方?我的領導們,可能以為我是想法,思想變化了。那是一次多麼可怕的心裏鬥爭啊!當激情退卻之後,對於萬物的期待值都是零度感覺時,這是多麼的恐怖心裏啊!

那刻,我在苦苦尋思我的工作是為誰?體現自身的價值,獲得別人的認可。這個時候學習這兩本好書,能夠給自己當頭一棒,幫助自己理清思路,拒絕找些藉口來敷衍自己,認真地投入到工作中。

許多時候,一個人工作時的心態決定着你的工作效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因為理想和現實之間存在着很大的差異而產生疑惑,不知所措,進而垂頭喪氣,駐足不前,覺得成功離自己很遠是一個難圓的夢。

當我靜下心來閲讀這本書,我似乎尋找到了自己所要追求的夢想,迷失的羔羊,突然,有一天,因為書籍中的小小哲理領悟到了,原來,成功、失敗、需要的僅僅是有一種良好的心態。由於,從前,沒有調整好心態,很多時候,自己都是在埋怨中度過了每一天。

轉眼間,時間悄然逝去,如果説一個人的一生為80年時間,除掉童年和學習生活以及老年休養的時間外,對人類社會最有意義的就是一個人一生中的工作時間,從時間度過的效益上來説,人生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一個人的工作過程之中。不管每個人一生中的工作時間長短,也不管一個人從事怎樣的工作和職業、工作的內容對人類社會進步的作用微小或者巨大,每一個人的工作總會要對所處時代的發展和進步起到一些應有的貢獻,沒有每個人在工作中的這些貢獻,也就不會有人類社會整體意義上的進步,這也是為歷史發展所證明了的客觀事實。

工作確實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時間,人生的重要意義確實就在工作之中。

  工作的讀後感3

當春風吹綠了運河岸,我院文化建設在開展的如火如荼中迎來了一次轟轟烈烈的讀書活動,認真讀完《用心去工作》這本書,我深深地體會到,若要完美活一回,工作在平凡人間,需要我們憑着良心應對工作才能成就對工作的用心!

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吧,工作25年來,先後從事過多個崗位。目前在門診候診兼任心理諮詢師,我的職業之路有過彷徨,有過動搖,也有過痛苦和糾結。人到中年,最後能夠在憑着良心去工作的狀態下享受工作中的苦與樂。

我每一天的工作從婦科候診開始,因婦科就診量相對較大,診治流程特殊,病員就診過程中需多次往返診室後才能完成診療過程,所以,婦科候診區幾乎每一天都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如何維持好診室的就診秩序,就需要我們候診工作人員用良心和智慧去服務,既要讓病人滿意,能耐心按序候診,又要讓診室持續必須的良好就診環境,和每一位急匆匆神情焦慮的候診人員進行有效溝通,説服候診人員遵守規則按序就診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雖然醫院在大張旗鼓地建立三級醫院,但是因我院實行首次就診掛號,下次直接持卡複診的惠民方式,導致了當日就診人員出現超員時,也無法進行限號控制,尤其在春節後一階段,大多數返鄉人員利用假期前來就診,候診服務人員需要應對來勢洶湧的就診人潮進行有效的引導,天氣寒冷,病員大多集中在上午9點以後才湧過來,為了做到讓每一位病員都能滿意,我會認真接待每一位就診者,適當對候診者進行解釋,動員家住本地的患者有效避開就診高峯期,抱着替對方病情着想的態度給出最合理化的就診安排,會主動詢問就診者狀況,透過觀察候診人行為表情決定對方的病情,如遇急症狀況,會和醫生用心協商安排先行就診,假若實在因為人多可能出現上午看不到病的狀況時,我也能根據經驗對候診人員

進行有效提醒,避免因等待過久引發矛盾,在這樣的崗位上我能應用心理諮詢師的職業特長,與來自各行各業的就診者進行候診交流,明白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他們溝通,明白怎樣安撫他們對待疾病的恐懼,以及等候就診的焦慮,這種交流也提升了我心理服務技能,每一次完成候診人員順利完成就診也是我最快樂的時候。

當然,我也會產生一些困惑,那就是在我好不容易安撫了一大批焦急等待的候診者時候,本院職工理直氣壯帶着親朋好友浩浩蕩蕩長驅直入插隊就診給我帶來的困擾,應對等待已經不耐煩的候診人員,看着他們眼睛裏都能噴出火的憤怒,這些不由分説的舉動讓我很無奈……在這個問題上,我也在反思為何那麼多人對我們的存在都能夠忽略?我發現有的時候還是我們自我忽略了自我崗位的重要性,別人都把候診當做不需要技巧和技能的工作,是個什麼人都能從事的,我們自我也理解了這樣的定位,沒從心底把自我當回事,所以才會有被他人忽視的現象。這些不盡如人意之處需要我不斷去修正和完善,也期盼大家的支持和幫忙!所以我在此懇請同事們在就診高峯期帶領親朋好友就診時,能夠事先同我進行溝通,相信我會合理安排以避免矛盾產生!

再次回到這場讀書活動,這本書的意味深長在於,讀的是書,看的是世界,它是一種對話與交往,不是讓我們去挑剔別人的不完美,是多檢查自我的失誤和不足,用心工作不僅僅是享受工作中的快樂,也要應對工作中的難過,不是感歎自我的不順心,是多感悟眾生的不容易。人生本是磨難,在自我的哭聲中降臨世界,在親人的哭聲中與世長辭!擁有與失去只是一念之差:我會珍惜每一個還能夠讓我工作的機會,不需要激情四溢的口號,也不需要華麗與煽情的保證,在現有的崗位上憑着我的良心去成就工作中的用心!

  工作的讀後感4

隨着網絡時代的發展,上班“網絡控”,下班“手機控”成功佔據了我們的生活。快餐式的娛樂與閲讀讓我們變得精神空虛,無法專注。偶遇《深度工作》,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對工作和生活有了更合理的安排。

書中指出,“工作其實比休閒時光更容易帶來享受,因為工作類似於心流活動,有其內在目標、反饋規則和挑戰,所有這些都鼓勵個人積極參與到工作中,專注其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裏。休閒時光則組織鬆散,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創造出值得享受的事情。通過深度工作,取得成果的同時探尋工作的意義,也是對人生的一種思考,是有意義的。”這刷新了我們對於工作和娛樂的'認識,但是細細品味,事實確實如此。“人類在深度沉浸於某項挑戰時才是最好的自己。”

那麼何為深度工作呢?

所謂深度工作,就是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有調查顯示,我們每個人每天會處理1400件事情。在我們通常認為的每天清醒的16個小時中,要被1400件事情所充斥。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被大量的支離破碎的事情所打亂,所以很難對一件事情進行專注的思考。因此,工作的繁瑣要求我們學習深度投入的方法去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以便於擠出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

深度工作中,能否以及是否具備深度工作的能力,已經成為我們是否能夠在這個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勝出的必備條件。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到深度工作呢?書中的四個原則讓我感受頗深:

1、工作要深入

我們需要給自己創造一個深入的工作環境,設定工作目標,並在完成之後不斷的反思與改進。

2、擁抱無聊

深度工作是需要練習的,不僅要在工作中進行訓練,而且在無聊時候也要訓練。減少對分心事物的依賴,才能不斷的增強專注度。

3、遠離社交媒體

給自己設定網絡時間,計劃之外的時間完全避免使用網絡。在網絡使用習慣中採用關鍵少數法則。從手機玩我做到我玩手機。

4、摒棄膚淺

深度工作要求我們時刻為工作做計劃,可以詳細到每天、每小時,乃至每一分鐘。要學會區分工作的深淺程度,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深度工作上。

深度工作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深知自己目前還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的練習與積累。我要做到將工作內化成習慣,不要等靈感或者狀態來了才開始工作,而是將工作變成日常的習慣和準則,降低過渡到深度工作的阻力。《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布魯克曾經講過:“偉大的創造性頭腦如藝術家般思考,卻如會計般工作。”

轉換思維,當我覺得無法專注時,就要果斷的減少整體工作的時間,減少工作時間反而是一種更有效的方法。同時,我將做好每天的讀書工作,不斷的拾起,才能更好的放下。

做好深度工作,首先要明晰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們應該聚焦什麼。心中裝着一杆秤,時刻度量何為緊急重要,何為不緊急不重要,然後在這基礎上,花足夠長的時間,專注它,把這件事情做到極致。“在事業中擁抱深度工作,通過深度工作培養個人技能,可以使知識工作從令人心煩意亂、心力交瘁的責任變成一件令人滿意的事情——開啟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在那裏萬物閃耀。”

前不久觀看了一部短片,開篇伊始,我們就被告知視頻結尾沒有獎勵、沒有彩蛋,只是一個三分鐘的視頻。看似短暫的時間,但在觀看途中我們常常會被微信打斷、郵件來襲、被微博爆炸性新聞所吸引,亦或默默的拉動進度條,無法持續性觀看,哪怕10秒鐘的無聊也讓人覺得備受煎熬。突然意識到多年來的碎片化抓取讓我們變得精神空虛,無法專注。《深度工作》就是一劑良藥,來的剛剛好。開年送給自己一份大禮包,治癒各種慵懶、怠慢、浮躁,翻開人生新的篇章,開啟充實而有意義的工作與生活之路。

在這個窗口頻繁彈出偷走我們專注力的互聯網時代,如何贏得完美的工作狀態呢?請與自己盡情博弈吧!

  工作的讀後感5

《用心去工作》是一本良師益友的書,是一項工作準則量化的道德標準,還有許多成功的經典在裏面,十分耐人尋味。做任何事情,只要你用心去做,必須能把它做好,如果不用心去做,那肯定是做不好的。用心去做事,讀起來簡單,寫起來也簡單,但是做起來呢?。

你怎樣對待工作,工作就怎樣對待你。作為鄉鎮幹部,我們工作在基層第一線,應用心工作、用心學習,在崗位上不斷提升自身價值,為鄉鎮的發展貢獻自我一點綿薄之力。用心工作是提升自身價值的前提,同時也是幹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有時候我們在工作中也會犯一些低級錯誤,並不是我們目前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幹不好這件事,而是沒用心去做。俗話説的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對工作也是這樣,你怎樣付出,它就怎樣回報你。我覺得要做好本職工作,必須要對兩方面的工作有關注,要結合自身崗位的工作體會,將上級領導下達的任務做得更快、更好,還要把自身崗位工作做得更完美。用心去工作,自我是最大的受益者。敷衍工作,最大的受害者也必定是自我。

一個認真工作的人,只能稱作稱職;一個用心工作的人,才能企及優秀。用心不但能使我們做好本職工作,更能使我們用長遠的思考來規劃未來;用心不但能使我們用心應對人生的每一次挑戰,更能使我們征服人生路途中的每一次困難。一個沒有用心工作的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永遠只能扮演一個不起眼的主角;只有用心去工作的人,才能完美詮釋自我的生命內涵。

用心做好每件事,做每件事情都要用心,這是所有人都就應具備的職業品德。用心工作的態度,會為每個人既定的事業目標積累雄厚的實力,也會給單位帶來最大化的收益。用心工作與用手工作不一樣,只有用心工作才能獲得好的質量和效果,工作中要牢記“不做便罷,做就做好”。能做到最好,就不要允許自我只做到次好。

工作不用心,往往會導致我們就工作而工作,就做事而做事,呈現出一種機械、重複和被動應付的狀態。

在具體工作中,看不出問題,找不到原因,拿不出措施,有可能還會引發新的問題。在完成任務時,容易出現敷衍了事,執行不到位,貫徹不徹底的現象。而用心去工作,在工作中就會用巧力,想辦法,創造性地幹,具有主動、用心的工作意識。在工作標準上追求的是完美而不是完成,在相關問題的思考和處理上,會及時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發現不足、找到原因、拿出辦法,具有工作的使命感和職責感。

用心去處理工作中的事情,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幹事,專心專意,一心一意,全心全意,誠心誠意地去做事。善於多做小事,多幹苦事,多解難事,多做實事,多幹一些新事和好事,把小事做好、做精,把大事做成、做大。

用心去工作就應成為我們每一個人做任何意向工作的標準。無論我們在從事多麼枯燥、多麼單調、多麼細微的工作,都要竭盡全力,用心去做,以求得盡善盡美的結果。只有這樣,我們自我,我們所在的單位,我們的社會才會取得進步。

用心工作,對於我們黨政機關幹部而言要有更深層次的好處,用心做事要先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礎,沒有一個好的人格品質,不論從事哪個行業,都將失去起碼的條件。做人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講實話、辦實事,誠實、守信、廉潔、奉公。做人要有奉獻精神,奉獻有形的物質,收穫心靈的歡愉;奉獻心靈的甘露,獲得靈魂的提升。奉獻能夠發出天使一樣的光芒,照亮別人,也照亮了自我。做人要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努力做乾淨幹事的模範。不應做的事不做,不應乾的事不幹。對這天擁有的,就應倍加珍惜。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經得住金錢的考驗,扛得住人情的羈絆,以一身正氣、一塵不染的高風亮節和人格力量去努力工作。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要認真對待,要用心做事,細節決定成敗。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用力幹事只能把事幹對,用心幹事才能把事幹好。要勤勤懇懇用心去學、用心去做,用心去對待發展中的困難,用心去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更要樹立服務意識,樹立全局觀念,要有發展的眼光,立足長遠,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具體工作,要抓住機遇,不斷擴大工作範圍。

大部分人總是在渴望自我得到提升,得到回報,但卻在工作中依舊抱着為別人工作,只是完成任務,甚至敷衍、馬馬虎虎的工作態度,似乎他們並不明白職位的提升是建立在忠實履行日常工作,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基礎上的。只有盡職盡責、盡善盡美、用心做好目前的工作,才能使你獲得價值的提升。用心工作是對人生和生活的尊重,因為工作是人生在世求得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一個人要想得到社會的承認唯一有效的途徑就是“用心對待自我擁有的工作”。有了這個平台,你才了不斷髮展不斷開拓不斷提升自身價值的空間。

用心工作是對人生和生活的尊重,因為工作是人生在世求得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把在本書中汲取的理念落到行動上,用心對待自我擁有的工作,更加盡責的把本職工作做好。

  工作的讀後感6

讀過公司推薦的《你為誰工作》一書後,我才茅塞頓開,覺悟,明白自己工作的真正目的。這本書對於參加工作和即將參加工作的人來説無疑是一盞“指路明燈”。

這本書討論的是一個似乎有些老套的問題:工作態度。涉及此問題的書不少,但大多數書僅僅空洞地要求人們端正工作態度,而至於為什麼這麼做,所給的解釋未能觸動人們內心。《你為誰工作》則不同,它通過提出“你在為誰工作?”這個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問題,並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刻細緻的解答,從而讓每一位員工從內心深處承認並接受“我們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工作”的樸素理念。

那麼,工作是什麼?書中説:“工作是一個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我們寒窗苦讀來的知識,我們的應變力,我們的決斷力,我們的適應力以及我們的協調能力都將在這樣的一個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沒有哪項活動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實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這一點,我非常認同。

書中引言部分寫到的主人公傑克最初在公司的工作態度和埋怨經過朋友的開導和勸説後,改變了工作態度,經過一年的積極工作最後得到老闆的賞識,重用了他,加薪提職。所以工作對於我們來説,它不僅僅是一份薪水,更是施展才華、充實自我、體現自我的舞台。

然而不同的人,對待工作卻有着截然不同的態度:有的人只把工作當成養家餬口、不得不從事的差事。談不上什麼榮譽感和使命感,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工作就成為一種負擔和累贅,持有這種想法的員工,整日在得過且過中度日,不僅工作成績不突出,而且無干勁、無激情。試想,一個人在工作中的時間佔了生命中的大部分。如果工作上感覺不舒服、心情不愉快,那麼,他將在不愉快中度過生命的一大部分,他的生活肯定也會因為工作的原因過得不愉快。

而如果把工作當作自己的私事,對待分內之事,以一個母親對孩子那樣的責任心和愛心全力投入,不斷努力,充滿激情,那麼,你就會發現別有一番天地。平凡的工作充滿了樂趣。你的傑出表現會得到上司的肯定和讚賞,你的前程將一片光明,就連你的生活也會充滿意義。

二零零六年剛剛踏上工作崗位,並沒有清醒地意識到工作是為了自己,只報着“要對得起自己拿的工資”的思想,對待工作,認真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從事銷售儲運工作後,工作責任大,工作任務細分化,銷售儲運工作很簡單但是要有很多細節,要把握好每一個環節。“要勝任工作,不能讓別人看低自己”的倔強性格支撐着我付出比別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對待工作。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寫工作總結時的情景,請教同事,查閲資料,腦海裏全在思考着如何寫的問題。確實達到了幹不好工作,食之無味、寢不安席的程度。那時,只是想幹好工作,勝任本職。

在工作崗位上經歷了許多之後,再來看《你為誰工作》這本書,對其中的觀點則有着更深的理解和認同。書中第七章闡述的是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低調做人,可以在你周圍保持健康的空氣,而高調做事,則可以贏得支持和聲譽。正如書中所説,一個員工只懂得如何做事是不夠的,還要學會如何做人。一些大中專以及本科院校的畢業生,剛剛步入社會,在人際關係的處理方面往往不能得心應手,甚至會出現孤立的局面。原因何在?就是沒有做到低調做人。不管你的工作業績怎樣突出,不管你的能力怎樣強,也不管你的上司怎樣器重你,這些都不是你驕傲的資本,要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不驕不躁。沒有別人的支持,沒有羣眾基礎,你步步維艱。

相信有了《你為誰工作》這本書的指導,明確了為誰而活,為誰工作,如蜜蜂採蜜為自己也為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