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範文三篇大綱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範文三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2W 次

導讀:《追風箏的人》裏哈桑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感動了許多人,那是他的忠誠,勇敢和善良,雖然被侮辱被陷害也依然保持着這份純潔,而阿米爾也為年少時做的錯事救贖,人性的醜惡和善美都讓人覺得蕩氣迴腸,也是這部小説風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追風箏的人讀後感範文三篇,歡迎閲讀!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範文三篇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範文1

已經是深夜兩點,四周一片寂靜,我依然無法入睡。我彷彿剛剛從一座人間地獄狼狽逃出,心還在慌亂中簌簌發抖。在具有濃厚異域風情的中東音樂漸漸遠去聲中,火紅的石榴暗淡了,一隻飛舞的藍色風箏在旋轉中急速墜落,一個小男孩飛奔過一個又一個街巷,橡膠靴子踢起陣陣雪花。他要去為他的小夥伴追那隻即將墜落的風箏。到了街道的拐角處他轉身,雙手放在嘴邊,大聲説:“為你,千千萬萬遍。”然後就是他特有的哈桑式微笑——憨厚,羞澀,然而這笑卻錐人心痛。

平實的講述,温暖細膩的筆法,故事如此殘忍又如此美麗,如此令人手不釋卷。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哈桑對主人極其忠誠,多次為他挺身而出,在一次風箏比賽後,哈桑受到了壞人非人的折磨,阿米爾沒有為哈桑出頭,而是躲在街角偷窺,良心的無處安放讓他最終因背叛而栽贓逼走了這個質樸的夥伴。在戰亂中遠走美國的少爺始終無法原諒自己,二十年後他再度踏上滿目蒼痍的阿富汗時,卻發現哈桑其實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但他卻和妻子慘死在的槍下,唯一的兒子流落在頭目手中,備受蹂躪。故事的結尾是阿米爾如何去救這個孩子,同時實現自我救贖。

作者以極其敏鋭的筆觸讓他的祖國栩栩如生。將這個過去不引人注目,在新千年卻成為全球政治焦點的國家的文化呈現在世人面前,三十年前的阿富汗温馨閒適,卻因為不同種族之間的摩擦而緊張。他深入描繪阿富汗移民在哀悼失去祖國,努力融入美國生活之際,仍然固守根深蒂固的傳統與風俗。巧妙,驚人的情節交錯,讓這部小説值得矚目,這不僅是一部政治史詩,也是一個關於童年如何選擇如何影響我們成年生活的極度貼近人性的`故事。是一部睿智併發人深思的小説:贖罪並不等同幸福。因為同時兼具時代感與高度文學質感,這部小説的創造難能可貴。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範文2

偶然看到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的的作品《追風箏的人》,讀後覺得心中十分難過和糾結。故事其實很簡單,主人公阿米爾和僕人哈桑情同手足(事實上他們也的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的成長,感情十分融洽,但是由於身份的不同,在小小年紀的阿米爾心中並沒有意識到哈桑對於自己的重要性。眼睜睜的看着哈桑為了給他追風箏而被幾個壞少年欺負卻不敢挺身而出解救,過後由於無法面對自己心中犯罪的感覺而設計驅走哈桑,完全背板了兩個人無間的感情,在此將人性中自私、惡劣的本質表露無遺。

但是作為一個良心尚存的人,阿米爾一直受着自己良心的苛責和拷問,多少年都無法釋懷。在故事的最後,阿米爾尋找到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不遺餘力的挽救了哈桑的兒子,並且收養了他,我想他是覺得好過一點了,儘管對於事情並無任何改變!我讀後並沒有為阿米爾最後的微笑而微笑,反而覺得一樣難過。

對待自己最好的人,總是被年少的自己忽視;給予自己最真心的人,總是最不被在乎的!人心是最難捉摸的,但是卻也是最惡劣的,千萬遍的折磨愛自己的人都不覺的累,只有一朝失去才會覺得措手不及的悔恨!從此我想到了《飄》裏面的女主角斯嘉麗,幾乎一生都在追逐着阿希禮,直到梅蘭尼的死亡才讓她看清楚她自己愛的是誰,為此,她又開始了對自己曾經擁有又失去的瑞特的追逐!為什麼我們就不能珍惜上天給的每一個緣分,善待對自己好的每一個人呢?

阿米爾幸運的有機會再次成為好人,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機會呢!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個為自己追風箏的人,善待他們,這樣一生的幸福都將有人守護!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範文3

兩天讀完了,很快,雖然是小説,看完就在想,如果阿米爾當時衝了出去,能否制止啊塞夫三人對哈桑的傷害,或者就算不能制止,結局是否會改變。同事他的父親為什麼至死都沒有告訴他關於哈桑和自己的祕密,而是由他的好友拉米爾揭開了謎團。

當然也在懷疑,懷疑是因為自己沒有經歷過。作為小孩子的阿米爾是否被描寫的太過功利,自私,似乎表現除了不屬於童年小孩該有的那種大人小心眼,即使他出生在富人家庭,可畢竟哈桑是他童年最重要的玩伴。所以,我甚至覺得,在書中阿米爾被告知自己和哈桑是同父兄弟這一個線索是否需要,書中,阿米爾是知道後才看哈桑寫給他的信的,最後決定去找他的侄子。

我們來個如果,如果卡勒德。胡賽尼沒有安排這樣的驚天祕密,而是直接在阿米爾講完他如何找到哈桑事後給了他哈桑親手寫的信,阿米爾最終會不會回到家鄉去尋找這個自己曾經深深傷害過的好朋友的侄子呢?在我看來,雖然沒有了親情的羈絆,卻更加深刻了小時候錯誤對現在內心的折磨,以及友誼的彌足珍貴。當然,這是我的如果。

這裏,又突然腦子裏冒出了魯迅筆下那個月光下的潤土了。

文章中説“到最後,總是這的世界贏得了勝利”,於是所有都成了世界的孤兒,失敗的寵臣,故鄉、童年、回憶……美好的事物都被遠遠的拋棄,留下滿地傷痕,也給所有人一刀,這刀痕至死都留在人心中無法抹去。宗教給了信仰着內心的寧靜,可是,宗教卻也讓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深如深淵,就算滴再多的淚水與血也無法在這深淵中蕩起回聲。

當你説謊,你就偷走了別人知道的權利。極端種族主義者對信眾説謊,大人與大人之間説謊,大人對小孩説謊,小孩與小孩之間説謊,小孩對大人説謊。

其實我相信,所有的錯都會得到原諒,只要你願意踏上那“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