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高中範文大綱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高中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65W 次

《窗邊的小豆豆》中,對於小豆豆和小林校長的人物角色的刻畫生動形象,極為準確的描繪了以“小豆豆”為代表的“頑劣”的學生以及“因材施教”,具有新現代教育理念的小林校長。下文是關於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一起來閲讀吧!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高中範文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1

説起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一書,很多同事都不陌生。看過的朋友一定也曾和我一樣,被書中的故事打動。這本書以小豆豆,也就是童年時期的作者本人為視角,回憶了在巴學園一段難忘的學習經歷。巴學園裏的學生都有程度不一的學習障礙,他們或因為疾病或殘疾而不能正常學習。但創建巴學園的小林宗作校長用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接納了這羣被傳統學校拒之門外的孩子,並用博大寬厚的大愛精神為小豆豆們營造了一個自由、平等、包容的天堂。

這是一本關於愛與教育的書,五年前成為母親的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後來多次重温。書裏,作者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了在巴學園的點點滴滴,讓全世界的讀者認識了一個慈祥睿智的小林校長和一個天真爛漫的小豆豆。在這兩位重要人物的背後,我卻更想説説小豆豆的母親。或許是做母親的天性,讓我注意到這位出場次數不多,但依然給予了小豆豆温柔而又強大的愛的人物。面對課堂表現不佳,被判定為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學校把勸退的選擇告訴媽媽,她沒有苦苦哀求學校接納小豆豆,堅強的她尊重了學校的決定。但她沒有向小豆豆透露絲毫,而是四處奔波尋找適合小豆豆的學校。除了知道説了年幼的小豆豆也無法理解,媽媽也擔心外界的評論給小豆豆帶了思想負擔。她只是問小豆豆“想不想去新學校呀,聽説那可是一所好學校哩!”作為一個5歲孩子的母親,我特別理解媽媽的做法。不管面對什麼困難,母親都會用自己的力量為孩子豎起一道屏障,不讓外界的選擇和變化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我是一個單親媽媽,做出離婚的選擇我從未後悔,但卻一直對孩子心懷愧疚,不能給他一個完整的家,因為父母離婚讓小小年紀,還在懵懂的他經歷痛苦。從帶着他獨自生活的那天起,我就告訴自己,要用餘生去彌補這份虧欠,用自己的懷抱盡全部力量讓孩子過得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我也曾忐忑不安,曾想過退縮,將就。我也曾像小豆豆的媽媽一樣小心翼翼保護着孩子敏感透明的心,也曾擔心害怕不能替孩子承受他們的.年紀不該承受的考驗。或許是這份共鳴讓我從《窗邊的小豆豆》裏讀到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為母則剛”的真正含義。

小豆豆在小林宗作校長和媽媽的關愛、呵護下從一個別人眼中異常的學生變成了被人喜愛的作家、電視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她在巴學園的經歷成為了一生的財富。這本書也給了我很大的鼓舞,某些重要的人生角色或許會缺席孩子的成長,但父母的愛從來不會因為時空的距離而被削弱,我會努力成為孩子的依靠和榜樣,我們一起變得樂觀,堅強,一起讓心靈更充實、更豐沛。都説被淚洗過的心更堅韌,被雨淋過的道路更清晰,現在的我們也更強大,向着未知的未來更勇敢的前進。我希望,我能夠像小豆豆的媽媽一樣,帶給孩子更多温柔和強大的一面,只要孩子在身邊,就有繼續走下去,追尋幸福的動力。

如果説巴學園和小林校長給了小豆豆一雙翅膀,勇敢地飛向自由的天空;那麼媽媽就是小豆豆身上的盔甲,堅強地應對人生路上的風雨。我想。每個做母親的人都能從小豆豆媽媽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們或許不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巴學園,但卻都渴望着孩子能在快樂和健康中成長,在陽光和雨露中綻放。做母親是辛苦的,做一個暫時沒有被社會接納的孩子的母親更加辛苦。但當我們看着孩子純真可愛的臉龐,聽着一聲聲“媽媽”“媽媽”的呼喚,感受着孩子的雙手雙腳逐漸變大,就會忘記疲憊和辛苦。這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讓我們更懂愛,更願意付出愛,更懂在我們背後,也有一份不求回報的愛在支撐。

這份愛源於生命的聯結,也預示着未來的陪伴。小豆豆故事結束了,對巴學園的愛,對小林校長的感激卻延續到黑柳徹子今後的生活中。《窗邊的小豆豆》已經翻到了最後一頁,但感動、體悟歷久彌新,也將潤澤我的心田,讓我以母親的身份,呵護孩子被愛和包容照耀,向陽生長。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2

“世之最可懼者,莫若有目不知其美、有耳不聞其樂、有心不解其真、既無感慨亦無激情……之類也。”小林老師無疑是優秀的,他的優秀不在於他所帶出的孩子最後都有所成就,我想是他堅持自己想要堅持的,他想要給孩子們帶去的他都達到了這就夠了,當校長看着豆豆他們發自內心的唱“巴學園,好學校……”我想這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吧,雖然最後巴學園於戰火中不在,但它活在每個人的心中。帶着這樣的美麗一直成長着。下面是我邊讀邊寫的感想。

“星星可能白天睡覺,晚上起來發光吧”多麼童稚的語言,孩子有優於大人太多的想象力,不得不説,我們正在一步步步入紅塵,我們常常在如煙世海中失去自己,而凡塵繚繞的煙火又總嗆得你我不敢自由呼吸。千帆過盡,回首當年,那些曾經稚嫩,曾經不顧一切的面容早已漸行漸遠。一句簡單的話,不得不説很多的想象力,我們早已習慣日升日落,以童心去看世界,你會發現也許太陽需要休息,而月亮換班時可能也需要起牀穿衣,如同我們每個人起牀會發生的動作,那麼月亮婆婆是否需要化粧呢?星星常陪在月亮身邊是她的孩子們,他們會在雲裏捉迷藏嗎?他們會一起聊天嗎、月亮會給星星在夜涼時披上被子嗎……凡此種種,很多時候我們似乎被定式了,習慣了周圍的一切,以兒童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會發現竹籬笆上除了喇叭花還有種叫想象的存在。

我想知道如果可能我們的課堂能否採用這樣的方式,下午諮詢孩子的意見,他們説散步便出來散步了,隨意走走然後散播知識,在今天的中國,尤其是絕大部分的農村地區,這一切是可能的嗎?在這個將 分數奉為神諭的時代,在這個高考對於大部分農村地區還是龍門的時代,家長會允許這樣的教育方式嗎?答案几乎不用揭示,正是因為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可能在這樣的情景下存在,我們才需要給他們帶去這樣的“新”,讓他們體會新的課堂模式,喜歡這樣的方式,喜歡才會去努力保護,植下這樣一顆種子,總會在某天醒來長成一棵樹木。

“這種散步,對於孩子們來説,表面上好象是自由遊戲的時間,實際上卻學到了寶貴的理科、歷史和生物學的知識。而這一切又正是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的”我想要讓孩子在娛樂中學會知識,對於傳道授業解惑者的能力要求更高,這要求每一名教師儘可能的豐富自己,拿支教而言,每個支教者一定要儘可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