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大學讀後感

大學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43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讀後感

大學讀後感1

從小學四年級起,我開始接觸了四書五經裏的《大學》,在第一次接觸《大學》時,只能説自己是無知的,什麼也看不懂,什麼也聽不懂,只是在那裏死記硬背,雖然背下來了,但只是在腦子裏輕輕劃了一道淺淺的痕跡。在經過一遍又一遍地回味之後,慢慢地我覺得《大學》已經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裏。《大學》是我的第一位文言文老師。

《大學》一直在教給我們”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詳細地講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雖然我不大瞭解那些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但我知道做人要有誠意,這樣別人才會相信自己,我們還要修養自己的品性,不至於出去不講禮貌,讓人覺得自己是個沒有好習慣,家庭教育也不好的壞孩子,讓別人説自己的壞話,看不起自己,所以我們要講禮節,要修身。

古人説道:”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雖然只是短短几個字,但字裏行間表達的意思卻是那麼深厚的道理,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己的品性;想要修養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大學》裏面講的道理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和我們的成長是分不開的。像小孩子的根本和大人的根本都是要修養品性,其次才是學習和工作,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品性,小則影響自己的人生,長大對社會也會有不好的影響,所以我們要修好身,正好心,然後做事也就簡單了。

《大學》——我的第一位文言文老師,第一本接觸的四書五經裏的一本書,現在已經牢牢地裝在我的腦海中,永遠也抹不去。

大學讀後感2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此章文本依然很短,但僅從文本內容看似乎和《大學》前幾章所講的內容沒有聯繫。聽訟,是審理案子的意思,審理案子與大人的學習又有什麼關係?

剛開始讀了幾遍原文總是不能理解這段文本的意思,後來發現是沒有聯繫前文進行讀的原因。數次讀後才明白要想理清這章內容就必須抓住“本”這個關鍵字。聯繫開篇第一章中的這句“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再讀本章“大畏民志,此為知本。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就明白了這章的意思了。還要注意“知本”與“知之至”的關係。“知之至”中的之是到達的意思。“大畏民志,此為知本”是這章的思想核心。

任何現象的背後都有本質,現象與本質就是“本與末”的關係。讀本章一定要明白大學的內容,即“明德”,再結合小學的內容即“做事”,就會明白這章文本的意義了。簡單説格物的實質就是知“本”,知“本”後方能明“末”,“末”就是小學中的“事”,“德”就是大學中講的“本”。再讀“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就知道這句話的含義了,審理案件的目的就是不讓類似案件再次發生。聽訟是“末”而必也使無訟才是“本”。

讀經典要反覆的琢磨,仔細推敲,才能理解文本的內容。每一段話或者説每一個字都要聯繫全文進行讀才能理解此文本的含義,千萬不能孤立地看某一段的文字,這樣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曲解文本的內容。

不同版本該部分的內容不完全相同,有的版本有最後一句(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有的版本沒有最後一句,我個人認為有最後一句閲讀起來可能更為通暢一些。

大學讀後感3

在暑假期間,媽媽在網上給我買了好多書,當快遞送到,我打開包裝紙,第一眼就看見了《我的大學》。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這會是一本怎樣的書呢?為什麼要叫我的大學呢?帶着疑問,我很期待地翻開書。

本書的是馬克西姆·高爾基。他是前蘇聯的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學者。1868年出生於俄羅斯,1936年在莫斯科去世。代表作有《母親》《童年》《我的大學》……《在人間》《童年》《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

本書的主人公是阿遼什卡。經過阿遼什卡的不懈努力,他終於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大學,可是他的“大學”卻與今天這個和平社會的大學截然不同。

阿遼什卡遭受了許多生活上的磨難,他沒有在課堂裏學知識,而是在“社會大學”中成長起來的。他在貧民窟和社會最底層的人生活在一起,他要在麪包房和碼頭打工。生活上的重壓讓16歲的阿遼什卡沒有喘息的餘地。但是它通過與社會上那些思想進步、人格高尚的人接觸而學習跟好的東西,從不捨棄讀書的機會,一點一點地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身心。我認為我們要向他學習,珍惜學習的機會,認真學習。

阿遼什卡對周圍形形色色的人都有着理智清晰的判斷。我們也要像阿遼什卡一樣,要看清身邊人的本性,也要謹慎交朋友,與志同道合的人為伍。阿遼什卡熱愛讀書、思想獨立,我也要在課餘時間多讀書,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正如高爾基所説:“青年是一種正在不斷成長,不斷上升的力量,他們的使命,是根據歷史的邏輯來創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條件。”

大學讀後感4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豐富多彩的,每個人的童年是自由的歡樂的,童年時多麼美好!

可我們錯了。當我翻開《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書時,發現高爾基的童年就和我與眾不同,他四歲喪父,弱小的心靈受到了傷害-,只能與母親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在別人譏笑諷刺他時,他還沒有抱怨,沒有頂嘴,默默的忍受着痛苦,以積極的心來面對困難。不堪入口的食物,他也高興的吃下去。十歲時他的母親也去世了,他變成了孤兒,可是他還是努力奮鬥着。他只能到“人間”自力更生,但是命運離譜的捉弄着他,無數的坎坷、挫折,他卻能利用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本來我以為高爾基會進入大學的課堂,但是有些不一樣,他走進的是“社會大學”,這所大學知識更淵博,讓人閲歷更豐富。它能實切的感受,簡單但又深刻。

現在的我們,只會依賴父母,每天上上網看看電視,和高爾基的童年真是“跨世界”的對比。豐富的物質生活,讓我們的感官都麻木了,因為有太多衣服,有太多玩具,有太多的用品,我們早已不興奮了。高爾基再難吃的食物,也都嚥下去,雖然穿着舊衣裳,但他還不挑剔。如果我們是高爾基,我們是否會抵擋不住困難?

高爾基顯然很小就懂得了人事情理,我覺得我們也要向高爾基學習,學習他不怕困難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向學習的頂峯攀登!

大學讀後感5

這本書讓人刻骨銘心,這本書,這本書讓我瞭解高爾基光輝的一生。

我深深地被高爾基倔強,富有同情心和不斷追求夢想的形象所吸引,所感動。

主人公高爾基在父親去世後,來到外祖父家,並在那裏度過自己的童年。

父親母親都走了,外祖父家中落,不得不去人間。在人間他只求學藝有更多的書可以看。

高爾基者一世界經典文學形象,長久地留在人們新的一天並始終激勵着人們為我們為美好的明天奮鬥!我佩服高爾基在污濁的環境中,對生活的熱愛開始萌芽,努力成為政治善良的`人;我佩服高爾基覺得社會的現實和複雜是對理想的考驗。

執着追求自己理想,永不放棄!想想高爾基,比比我自己,我很慚愧。

我也很愛看書,可總是不仔細,總是一目十行,馬馬虎虎;學習只是一知半解,碰到困難的就妥協了。

一次,家庭作業我遇到一題不會的,不是不會,而是不想想怎麼寫,就跑去問姐姐。

姐姐聽了批評我説:“你是會,但太懶,自己不想,考試你怎麼辦,又沒人可問,自己想去。”

今天,我才明白,這是一種依賴的行為,是沒有堅強意志的表現。

高爾基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學習這座高峯,沒有平坦的路,人生更是如此。

所以必須努力,精神振奮,攀登不止!

大學讀後感6

前不久,我剛剛看完了《怪物公司》的前傳——《怪獸大學》。

這部電影還是講的大眼仔和毛怪的故事,只不過是他們在大學時候的往事:

當大眼仔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他就夢想能到怪物公司去工作,當一個能嚇人的厲害的怪獸,於是,他立下志向,長大後一定要到怪獸大學去學習。

大眼仔長大以後,真的進了怪獸大學。那時的毛怪還是個高傲自大的小混混,並不把大眼仔看在眼裏。但當期末測試的時候,他們倆闖了大禍,校長把他們倆趕出了驚嚇學院。但大眼仔並不氣餒,他報名參加了驚嚇比賽,毛怪和另外四名隊員加入了大眼仔的團隊,名叫——萬事OK!

大眼仔把一羣長得可愛又不會嚇人的怪獸們利用他們的特長,把他們變成了超級厲害的怪獸,他們在最後的比賽贏了,但其實是毛怪作了弊,大眼仔知道後很生氣,因為毛怪認為大眼仔不夠嚇人。大眼仔想看看自己到底嚇不嚇人,於是,他偷偷的進了一扇門,卻因為不夠嚇人而惹出了大禍,毛怪去救他,但最後他們是因為大眼仔想出的辦法才逃了出去的。可是因為他們闖了許多大禍,被校長開除了。但他們真的進了怪物公司工作,當了最厲害的怪獸。

這部影片告訴我們:不要因為我們不好就要,而是要勇往直前,向着自己的夢想奮鬥!

大學讀後感7

《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大學》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君子必慎其獨也”,這句話告訴我們,君子在獨處獨知的時候也一定要言行謹慎啊!

讀了這段話,讓我想起了南北朝時期的一個故事。

南北朝時期,齊國有一個叫甄彬的人,有高尚的品質和出色的才能。有一次,他用一束苧麻到荊州長沙的當鋪作抵押換錢,後來贖回苧麻時,發現在苧麻中包着五兩金子。甄彬看到金子後二話沒説,立即送還當鋪。當鋪的人非常吃驚,於是用一半金子作為酬謝,並讓甄彬把名字詳細的告訴他,兩人往復推辭了十多次,甄彬堅決不肯接受。從此,甄彬還金的美名遠播。

甄彬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把金子還給了當鋪,就做到了“慎獨”。《大學》中説,君子必慎其獨也,因為君子在人前人後表現如一。而小人正相反,常常是人前一套,人後一套。通過學習《大學》,我知道了,要做君子,不當小人,自己在獨處獨知的時候也要做到“慎獨”。比如,在朋友家,如果看到喜歡的玩具,不能偷偷拿走。在商店裏如果看見了喜歡的文具,又沒有帶零花錢,不能趁店主不注意偷偷拿走。

學習《大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學到了許多其他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今後,我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好孩子。

大學讀後感8

週末,我和姐姐一起去電影院看了《怪物大學》。“大眼仔”在參觀怪獸電力公司之後,下定決心要考進怪獸大學學習驚嚇技能,將來成為一名著名的驚嚇專員,讓別人對它刮目相看。長大後,他如願以償考入了怪獸大學。在這段時間裏還和毛怪互相仇恨, 麥克為了證明自己是能成為出色的驚嚇專員,闖下了大禍,被趕出麥克驚嚇學院,不得已選擇自己的死對頭毛怪。在大賽的報名現場,他向院長保證,如果他輸了,他就離開怪獸大學。同時院長也答應了他,如果他贏了,他和朋友能重回驚嚇學院。在比賽的過程,蘇利文和麥克漸漸地解開了心中的心結,成為了好朋友。

也許,只有互相寬容成為朋友,放下仇恨的自己一定與眾不同。我也曾經和好朋友們就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為自己的利益不顧別人。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翻了同學的文具盒,筆、橡皮、直尺.....撒了一地,我趕緊把它一一拾起,並向她道歉,可她卻在班上散步謠言,從此,我和她成了仇人。看了這部電影后,我真為我以前的做法後悔。

斤斤計較可使人互相爭吵,寬容可人使成為朋友。

看完電影,我的腦海還不停地浮現出電影的情節:大眼仔四處遭白眼,受歧視,但它卻沒有自暴自棄,不辭辛勞,十分努力。雖然沒有華麗的轉變,但它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換做我們很多的人,面對這麼多的磨難,早就會變得不自信,選擇了放棄。還有長毛怪,它一直受到怪獸的尊重,但它為了幫助朋友大眼仔,在比賽中,表現得十分勇敢,不畏懼任何困難,不顧一切地向前衝,儘管他做了弊,但他這種十分講義氣,為了朋友無論是受到恥辱,身負重傷,也毫無怨言的品質,讓我十分敬佩。

大學讀後感9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通過對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生活和命運的回顧,展現了世紀之交廣闊時代背景下一代人的成長曆程。

在我讀的書目裏,我最喜歡的就是《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書。讀完了這本書的第一部分《童年》,我不禁淚流滿面,讀完了這本書的第二部分《在人間》,我又為舊俄國的黑暗制度而氣憤,讀完了第三部分《我的大學》,我被主人公在社會大學鍛鍊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這本書講主人公阿廖沙小時候父親病故,9歲時跟母親來到外祖父家,親眼看見毒打兒童等令人作嘔的醜事。但是外祖母卻給他講了許多故事,他被外祖母的故事所吸引,因此對文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十一歲時由於外祖父家業破敗,無法養育他,他便到社會上打工,獨立生活。

在十六歲那年,阿廖沙獲得了自由。他一直想上大學,可是那時的大學對窮苦學生關着大門的。終於,有一個“特別大學”—專門收留窮苦學生的學校向阿廖沙敞開了大門,阿廖沙終於開始了新的生活。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在生活上,阿廖沙和我比真的是差得太遠了,我從小就有父母的關心,可是我卻總説自己父母如何如何不如別人。在學習上,我時不時嫌學習悶啊,煩啊,一點也不主動,小阿廖沙把學習當成樂趣,而我卻把學習當成了自己的負擔。

小阿廖沙的生活是艱難的,可是文學給他帶來了希望,他的生活在自己的勤奮努力下逐漸走向光明。我的生活如此輕鬆,那麼我就更應該向阿廖沙一樣去好好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將來建設祖國的明天貢獻力量。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一書像明燈,像豐碑,閃爍心頭;像多彩的陽光,伴我踏向繁花似錦的征程。

大學讀後感10

這是我在大學期間讀過的一本書,依稀記得讀這本書的時間裏明白了許多道理。作者趙美萍的人生經歷是痛苦的充滿磨難的,但是也是不屈的、勵志的。家境貧寒的她在幼年喪父後靠着自己柔弱的身軀支撐着整個家,蒼白的文字難以表達她所經歷的苦難,但是這就是她的人生。她也告訴了我們生命中的痛苦是鹽,缺少了它,生命就會變得蒼白無味,沒有人的生活是坦途,要把生活中的不幸、苦難當做人生中的調味劑。

作者的一生中災難總是是不期而至的,猝不及防的災難的來臨,摧毀了她懵懂幼年的平靜與温馨,父親的倒下使得作者與母親相互扶持,她一邊守着母親一邊就着煤油燈看課本,在漫漫長夜中,習慣了在黑夜中思索或閲讀。那些知識也成了她孤寂的寒夜中惟一讓她感到温暖和不再害怕的精神撫慰。這也是我們讀書的目的所在,既是我們修身養性的方式,也是文化見識的積澱。苦難的終點終會是美好的,作者從小學文化到記者、編輯,打工的同時也沒有放棄對文學的熱愛,這也讓我明白了任何事情都不能先把困難想在前頭的,否則就沒有信心了。

無論怎樣,先做了再説,如果因害怕失敗而不做,就連可能的希望都沒有了。她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一個顛撲不破的人生哲理——苦難,是一所人生的大學。

大學讀後感11

曾聽説,有一本叫做《相約星期二》的書在美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我慕名看了這本書。沒想到,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其實很簡單,作者米奇,像許許多多有事業心的人一樣,努力工作,拼命賺錢,逐漸在對金錢的慾望中迷失了自己,直到他遇見了大學裏的教師,已身患絕症的莫里,兩人相約於星期二,共同繼續從前的課程。

莫里老人用瀕臨死亡者的內心體驗,指導着人們如何面對生活。他説,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與生活講和;愛是人類一生都該追求的最高感情;最完美的一天並不要怎樣的奇異、奢華,而是簡單、輕鬆和快樂;他還告訴人們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真實感情

我不知道怎樣形容我的感受,我只是覺得在看多了江湖中的恩愛情仇,催淚彈似的偶像書籍後,這本書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我開始明白了這本書為什麼如此受歡迎。因為現實社會有時候太浮躁了,人們都在忙碌、彷徨,為功名利祿而奔波,忽略了內心深處真正的感受,所以內心空虛卻又不知道為什麼,而莫里的生活恰巧填補了他內心的空擋,所以莫里與他的人生觀,就開始被人們接受和喜愛了。

而且,莫里也給我們帶來了對生命的反思,真正的智者不僅僅勇往直前,還要不時停下腳步,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反思一下從前的生活。莫里也説,很多人在忙着工作,他們有了錢、房子、車,可是他們在精神上卻一貧如洗。

書的高潮以莫里的去世而結束,人雖然已去,而話語猶存,這本書讓我知道怎樣在平凡中尋找快樂,讓我知道如何在繽紛的世界裏永遠保持一顆純潔而寧靜的心。

莫里已去,但我知道他的生命正在以另一種方式延續,我想,我會用自己的一生去學習、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