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京華煙雲》有感1350字

讀《京華煙雲》有感1350字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33W 次

看完林語堂先生的小説代表作《京華煙雲》,體味了姚木蘭這位奇女子五味雜陳的傳奇人生,特別是在民國這個時代背景的映襯下,更彰顯了無與倫比的震撼力,平添了幾分歷史的滄桑感。全文看罷,方能體會林語堂“兩眼淚涔涔”的辛酸與感觸。

讀《京華煙雲》有感1350字

林語堂曾感言:“若為女兒身,必為木蘭也。”可謂是他對自己精心塑造的這位完美女神的最高評價了。縱觀木蘭的一生,確實波折重重。起初生長在“姚府”這樣一個雖然談不上錦衣玉帛卻也衣食無憂的大户人家,特別是從小受到姚思安這麼一位學識淵博,清心寡慾又不失開明的慈父的諄諄教誨,稱得上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了。木蘭天資聰穎,秀外慧中又品性高潔,簡直就如同空谷幽蘭般無可挑剔。然而她的完美併為成就她家庭的幸福,取而代之的是一場災難性的婚姻。為了顧全大局,她頂替任性的妹妹嫁給了桀驁不馴的曾蓀亞;同樣為了顧全大局,她容忍曾蓀亞那段執迷不悟的婚外情,並面對故意冷落和無端指責,以德報怨;還是為了顧全大局,她在心灰意冷時答應了一位用心良苦的母親的最後懇求,放棄了離婚的念頭,並竭盡全力喚醒蓀亞浪子回頭。至此,木蘭似乎一直在委曲求全,似乎一直在為別人着想而忽略了自己。其實不盡然。木蘭是一個無傲氣但有傲骨的人,她並沒有降服於命運而失去自我。相反,她總能在適當的場合,説適當的話,做適當的事。不失自尊又給人留有餘地,極有分寸。她用自己的智慧經營着她的婚姻和人生。而這種經歷了大風大雨,萬般磨礪的愛情也恰恰是最實在的,最令人羨慕的。

不可否認,木蘭是極富魅力的。但究竟是她的哪些特質深深地撼動着我的心靈,使我內心深處油然而生敬佩之情?或許是她過人的才智,或許是她進步的思想,或許是她不輸給男兒的氣魄和膽略。但如果看到了木蘭的寬容,這些似乎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很多文學作品中都往往將寬容和屈服聯繫在一起,這樣的寬容是軟弱的;又往往將寬容和左右逢源混為一談,這樣的寬容是廉價的。木蘭的寬容是有尊嚴的,是大氣的,而不是一味地縱容,抑或故作姿態,千人千面。有氣度的寬容才是真實的。“宰相肚裏能撐船”這短短的七個字,看似淺顯,又何等深邃。

木蘭的異性知己孔立夫可謂為五四時期典範式的人物。他的經歷向我們證明了即使是在那樣的亂世,即使是在只有微乎其微的言論自由的土地上,筆桿永遠是一把最鋒利的劍,以文章救天下並未言過其實。因為不可否認的是,最麻木的羣眾也有自己的良知底線。當時的有識之士尚且能放棄毫無深意的沙龍吶喊而用滿腔熱血的戰鬥檄文投身於革命,那現今的文人學者或是那些所謂“學生作家”的新時代產物是否就僅限於無病呻吟的水平或是甘願打着純文學的幌子自生自滅呢?即便同樣是揭露時弊的雜文,當代也罕見筆鋒犀利或是敢於直言不諱的,這是時代的進步,還是思想的倒退?又或是當今大眾越發“獨立”而“國家”就越發成為了一個被束之高閣的虛空概念?被嗤之以鼻的封建專制下尚且能聽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呼聲,那文明社會呢?那個時代的中華民國確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今又何嘗不是呢

這本書最值得關注的是貫穿始終的道家思想,林語堂先生寫這部小説的初衷是向西方人介紹中國,介紹中國人的價值觀、審美觀,其核心便是道家思想。正如林語堂先生的女兒林如斯在評介這本書時説道:此書最大的優點不在性格描寫得生動,不在風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繪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學意義。我想作為女兒的林如斯如此的評説,是很有道理的。的確,當我翻開此書,起初覺得如奔濤,然後覺得幽妙,流動,其次覺得悲哀,最後覺得雷雨前之暗淡風雲,到收場雷聲霹靂,偉大壯麗,悠然而止。留給讀者細嚼餘味,忽恍然大悟:何為人生,何為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