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水滸傳的作者是誰

水滸傳的作者是誰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W 次

水滸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説,那麼《水滸傳》的作者是誰?《水滸傳》主要人物有哪些?《水滸傳》的文學影響是什麼?愛美女性網生活頻道,為網友解決一切生活疑問。本專題主要解決《水滸傳》的作者是誰的疑問,分析《水滸傳》的文學影響是什麼,為大家普及《水滸傳》的相關知識。

水滸傳的作者是誰

  《水滸傳》的作者是誰?

施耐庵(1296—約1371),名子安(一説名耳),本名彥端,漢族,江蘇興化人,元末明初小説家。博古通今,才華橫溢,舉凡羣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象等,36歲曾中進士,後棄官歸裏,閉門著書,與門下弟子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的創作,蒐集並整理關於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終創作“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當代陰陽易辨派創始人高煜翔評價水滸傳:“天翻地覆事,俠肝義膽情,忠義照千秋,熱血奇男兒。施耐庵於元延祐元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浙江錢塘縣尹。施耐庵故里江蘇興化新垛鄉施家橋村有墓園、紀念館,有《施氏家薄譜》存世。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説家,大明(南直隸)揚州府興化縣白駒場施家橋(今江蘇泰州興化施家橋)人。元末張士誠於白駒場(今分屬興化和大豐)起義,定都平江(蘇州)建立抗元政權,自立吳王(朱元璋也是吳王,史稱西吳,以區分二者),施耐庵效力於張士誠,之後施耐庵避亂遷居興化。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其實就是元末起義軍將領們的影子。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學家。施耐庵是羅貫中的老師,住蘇州閶門外施家巷,曾入仕錢塘(杭州)。至此,施氏族譜已經出現了。

  《水滸傳》的文學影響

  文學影響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説,開創了白話章回體小説的先河。明代時被列入“四大奇書”。近現代以來,“四大奇書”演變為古典小説“四大名著”,《水滸傳》為其中之一。《水滸傳》的文風、構思和理念,都對後世的中國乃至東亞小説,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衍生小説

從明清時代開始,就有許多作家為不同版本的《水滸傳》水滸傳創作續書。

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明末清初陳忱的《水滸後傳》、青蓮室主人的《後水滸傳》,這兩本作品都是續百回本水滸的代表,而清代錢彩所著《説岳全傳》中也有不少承接百回本《水滸》的人物和內容;清代俞萬春的70回本續書《蕩寇志》是站在梁山好漢對立立場上的續書中的典型作品;而清末西泠冬青的《新水滸》和陸士諤的《新水滸》則借水滸故事表達了對社會變革的認識,近現代的`著名續書,則有程善之描寫梁山好漢分崩離析的《殘水滸》、張恨水講述梁山好漢抗金的《水滸新傳》,以及姜鴻飛構思獨特的《水滸中傳》等。此外還有被部分研究者認為是古本的《梅氏藏本水滸傳》(又稱“古本水滸傳”)等。而20世紀下半葉以後作者所作續書中,代表作包括袁闊成的評書《水泊梁山》,以及根據該書節選改編的《大鬧大名府》《巧破乾坤樓》《大鬧神州擂》等;王中文規模浩大的《水滸別傳》、巴孤講述梁山好漢與三國羣雄爭霸的《賊三國》、林沖(作者筆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作之身”的《結蕩寇志》、詩詞天下無雙講述水滸人物在陰間的故事的《賊水滸》等。[3]

此外,近現代作家褚同慶有從頭改寫的《水滸新傳》一部,日本著名小説家吉川英治有《新水滸》,其他日本作家如柴田煉三郎、北方謙三等都有重撰的水滸題材小説。

另外,明代蘭陵笑笑生的名著《金瓶梅》也是衍生自《水滸傳》武松故事的一部小説。

  各國譯本

《水滸》的日文譯本最早在18世紀就已出現,影響較大。其對東亞各國的小説藝術產生極深遠的影響,朝鮮最早的小説之一《洪吉童傳》和日本曲亭馬琴的著名史詩小説《南總裏見八犬傳》均是受《水滸》影響產生的。

19世紀開始傳入歐美,最早的德文譯名是《強盜與士兵》,法文譯名是《中國的勇士們》。英文譯本有多種,最早的70回譯本定名為《Water Margin》(“水邊”的意思),由於出現最早和最貼近原名的原因這個譯名往往被認為是標準譯名,美國女作家、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在將它翻譯成英文時就定名為:《All Men Are Brothers》(即《四海之內皆兄弟》),70年代末中國籍美國翻譯家沙博理的百回本的名字是《Outlaws of the Marsh》(水泊好漢),後來還有人把120回本也譯成英文。而據傳,還有某外國版本叫《105個男人和3個女人的故事》。[18]

意大利把《水滸》中花和尚魯智深的故事取出譯成《佛牙記》。後來,德國人又把《佛牙記》翻譯成了德文,譯名成了《魯達上山始末記》。德國還翻譯了《水滸》中楊雄和潘巧雲的故事,譯名是《聖潔的寺院》。而《水滸》中武大郎與潘金蓮的故事,德國人則譯成了《賣炊餅武大的不忠實婦人的故事》。德國人還翻譯了《水滸》中晁蓋、吳用等人智取生辰綱的故事,譯名有兩個:《黃泥岡的襲擊》、《強盜們設置的圈套》。英國翻譯了《水滸》中林沖的故事,譯名是《一個英雄的故事》。[19]

  國際評價

賽珍珠的諾貝爾獎獲獎演説《中國小説》,以中國古代小説的發展史作為主要內容,其中有較大的篇幅介紹了《水滸傳》的創作、演變及流傳過程。演説中也評價《水滸傳》是“中國生活偉大的社會文獻”。[20]

阿根廷著名作家博爾赫斯曾專門撰文對《水滸》進行過點評,他認為《水滸》的情節有“史詩般的廣闊”,並認為其與西班牙17世紀的“流浪漢小説”有異曲同工之妙。[21]

法國作家、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曾自稱很早就讀過《水滸》,他認為《水滸》“記錄了那個遙遠年代人的基本生存狀態”。

水滸畫作

從明朝以來,梁山一百單八將就經常成為中國畫家喜愛創作的題材。其中明代畫家陳洪綬的《水滸葉子》和杜堇的《水滸人物全圖》是現存最早的代表作品。清代的水滸人物畫代表作者則有任薰、陸謙(與小説中同名人物無關)等。[4]

20世紀以來,傳世的水滸人物畫則更多,如張光宇、黃永玉、戴敦邦、葉雄、孫景全、於文龍等人的作品都較有影響。作為深受中國古典文學影響的國家,日本從19世紀開始也有大量畫家創作水滸人物畫,江户時代的浮世繪名家葛飾北齋、歌川國芳等都畫過水滸人物。[23] 而現代則有日本著名插畫家正子公也的《繪卷水滸》中油畫風格的人物圖。連環畫之中,劉繼卣的《武松打虎》堪稱經典之作。[24] 而漫畫中則有蔡志忠的水滸漫畫和當代漫畫家黑背的《梁山》系列,以輕鬆詼諧的方式表現水滸故事。此外還有樑偉家和日本橫山光輝等人的漫畫畫冊都較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