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甲骨文的作文(精選16篇)

甲骨文的作文(精選16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甲骨文的作文(精選1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甲骨文的作文(精選16篇)

甲骨文的作文 篇1

有一種文字,它曲線優美;有一種文字,它生動形象;有一種文字,它如畫一樣美麗。這就是,中國人的驕傲,甲骨文。

我們的祖先,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經創造了文字。這種最初的文字甲骨文,也是最象形的字體。

看看“競爭”的“競”這個字的甲骨文,兩個人手中有着一樣的東西,要分出高下,這一個簡單易懂的文字,卻生動的體現出了比賽的情景;而龜這個字,卻恰似一幅可愛的圖畫,兩隻小腳從?殼裏伸出來,這麼的形象。而這些,只有甲骨文能辦到。

啊,中國的古人啊,謝謝你們為我們創造了這麼多形象的甲骨文,我們會將它永遠的流傳下去。

甲骨文的作文 篇2

我四五歲的時候,媽媽開始教我識字,一撇一捺是“人”字;四四方方是“口”字;“口”字把一橫吞進肚子就成了“曰”;“曰”字長高變瘦了就是“日”字;一人是“大”,二人是“天”,二人把“天”都撐破了,那就是大丈夫的“夫”字了……這些橫平豎直、端端正正的文字是多麼有趣呀!

慢慢地,我認識了更多的漢字,也知道了同一個字有不同的讀音,同一種讀音又有好幾個不同的字,一不小心就讀錯寫錯了,我常常分不清“土坑”和“土炕”,把“川流不息”寫成“穿流不息”,把爬字的偏旁“爪”寫成“瓜”……老師一次又一次地用紅筆把它們圈出來,我自己也感到很慚愧。從二年級開始,在陳老師的帶領下,我接觸到了甲骨文。哦,原來我們還有這麼酷的文字,原來我們的每一個字都大有來頭!老師給我們講解甲骨文的時候,我和同學們一起興致勃勃地觀看、臨摹、討論,從中領悟了不少知識。你看,坑是提土旁,表示土裏窪下去的地方,炕是火字旁,表示用火取暖的牀,那麼坑和炕就容易區分了。再看川流不息的川字,在甲骨文裏,是用兩條彎彎曲曲的線來表示呢!巖壁聳立的兩岸,中間的虛線表示湍急的水流,那麼,川流不息的川必定是川,而不是穿啦!而同樣的道理,爬是要用爪子,而瓜表示藤蔓上結的葫蘆,跟“爬”可是風馬牛不相及。通過甲骨文,我才發現我們的文字有很多奧祕!

現在,陳老師經常鼓勵我們用甲骨文畫畫,同學們你一張我一張,畫得可起勁了。這些畫有的用來裝扮我們的教室;有的被做成了別緻的卡片;有的被同學當成藝術品掛在家裏;還有的被畫在扇子上、衣服上……這些古樸的文字,有着豐富的表現力,同學們可以用它們描繪連綿不絕的遠山、波光粼粼的水面、悠然垂釣的漁夫、妙趣橫生的小動物,很多老師看了也連連讚歎,説:“原來我們的文字裏藏着畫。”

我越來越喜歡甲骨文了,期待着自己有更多新的發現。

甲骨文的作文 篇3

“仙字潭”之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去仙字潭旅遊的人數不勝數。今天,我有幸來到了“傳説中”的仙字潭。

我和爸爸媽媽進入潭口,近處重重疊疊的山隨處可見,放遠望去,就彷彿置身在綠色的海洋裏。

近了,近了!車未停穩,我就迫不及待地衝了下來。果然,空氣格外清新,天空格外明朗,陽關射在湖面上,反射出層層魚鱗般金黃的亮光。我往前走,走了大約一百米看見了一座小山,山的一旁是一條小溪。小溪的東面波濤洶湧,而西面卻平靜如鏡。溪水有寬有窄,寬的距離對岸有二三十米,窄的只有一米左右。沿着溪邊的石崖剖面坎坷不平,好似人工截取。媽媽告訴我説這裏的石崖上的字原來有五六處,可惜因為自然風化,只有兩處可以看清楚。這時爸爸不知從何處搬來了一塊大木板,一邊架在我們這邊的岸上,一邊架在離對岸最近的石塊上,招呼我和媽媽過去。我一隻手牽着爸爸,另一隻手抓着木板,首先爬了過去,靠近刻有甲骨文的兩塊石壁。我回頭望了望爸爸媽媽,伸起手搖了搖,表示打招呼。只見他(她)們帶着微笑,好像在説:“你去看看那些石壁上的字吧!我們等着你!”好在這些甲骨文刻的地方不高。那些看起來是似字非字、似畫非畫的“圖字符號”,而據我瞭解,是遠古時代的甲骨文。仙字潭石刻的製作方法,並非金屬製作,而是用堅硬的石器磨刻,其上限未嘗不可提到新石器時代,又可以佐證當時還沒有進入青銅器時代。石刻現存50多個符號,似字似畫,形狀奇特,大者長74釐米、寬35釐米;小者長15釐米、寬9釐米,分佈範圍約200平方米。

我好奇地拿起相機拍了又拍,其中有一幅,使我印象最深。那是一個像人非人直徑20釐米左右的圖案,在右面40多釐米的地方有兩個直徑十釐米左右的小人圖案,在小人的右面60多釐米的地方又有一個像魚又像龜的圖案。據我猜想,可能是一個大人帶兩個小孩在仙字潭內抓魚(龜)取樂,從而記下的“筆記”(雖然這只是我瞎猜的)。

那麼,仙字潭摩崖石刻,是字?是畫?石刻內容又是什麼呢?據瞭解,許多專家傾向於認為,這些石刻表現了某種功利目的。有“圖騰(或族徽)説”、“舞蹈説”、“事件説”、“宴飲説”、“征戰説”、“紀功説”、“媚神娛神説”、“祭祀説”、“地界説”和“生殖崇拜説至於年代方面,多數專家認為,相當於中原地區的商周時期較為準確。而關於什麼人來刻,專家們的目標集中在越族、畲族、吳族等三大族屬上,又以認為“越、畲”者居多。

所以,關於仙字潭的傳説數不勝數,你是不是也想來看看傳説中的甲骨文呢?快行動吧!

甲骨文的`作文 篇4

“‘呼呼呼’,練字完成。”什麼嘛,這是字呀?比雞爪抓的還難看。沒辦法,班主任下令讓我們練習“甲骨文”。什麼?作文課練甲骨文?!呵呵,説來話長……

今天上午的習作課上,班主任郭老師讓我們寫體驗作文。體驗什麼呢?“啊!”老師話音剛落,我們就不約而同地大叫起來。郭老師讓我們用左手寫字!

郭老師讓我們先用左手寫自己的名字。我只好硬着頭皮提起筆開寫。平時在右手上温順的任我擺弄的筆,這時卻不買我的賬。我要它往左,它偏往右,我要它朝上,它偏衝下。而且寫出來的橫是波浪線,豎是斜線。筆在紙上寫字,就像一個醉漢在路上行走一樣。好不容易寫出來了,天啊,這是“甲骨文”啊。不過,我的比譚芷蕊的好點兒。她寫成了一大團黑芝麻湯圓。

更麻煩的還在後頭呢!老師輕點鼠標,“王熙鳳攜着黛玉的手”這幾個字出現了。上帝保佑,我的手在桌子下面划着十字。劃十字歸劃十字,劃完了還是得寫。寫完一看,自己都樂了:“玉”寫得酷似“雨”,“黛”寫得像個藍柱子,“鳳”字寫成了“風”,“攜”字如同被加了個“竹”字頭,“熙”字乾脆成了漿糊……

其他同學也比我好不了多少:鄒鬆霖的成了一條“黑龍”,徐彬寫的像黑蚯蚓爬的,易芙蓉的像在打架……

這節課,我學習了“甲骨文”。

甲骨文的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安陽,這裏可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好地方。作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安陽有許多名勝古蹟,比如:文王廟、岳飛廟、二帝陵、曹操高陵、袁世凱墓、紅旗渠……但我認為最有意思的地方還要數殷墟,因為那裏有神奇的甲骨文。

還記得我第一次去殷墟參觀時,就被甲骨文迷住了。那些古老的文字,有的刻在龜甲上,有的刻在獸骨上,還有的刻在青銅器上,雖然經歷了三千多年,依然是那麼清晰,那麼剛勁。那一串串字符,彷彿向人們講述着一個個古老的故事,讓我好像穿越到了古代。

在講解員阿姨的幫助下,我瞭解了很多甲骨文的知識。原來,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文字,現在我們正在使用的大部分漢字都是從甲骨文發展變化而來的。我心中不禁在想:第一個創造甲骨文的人該是多麼聰明啊,可是到現在我們連他的名字還不知道,他可真是一位偉大的無名英雄呀!

聽爸爸説,現在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在研究甲骨文,甲骨文的神祕面紗正在一點一點被人們掀開。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交流的增多,我的家鄉安陽也在一步一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家鄉的甲骨文,我為你驕傲,我為你自豪!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也做一個研究甲骨文的學問家,把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甲骨文的作文 篇6

我好喜歡我的外婆,雖然外婆的年紀一年年地老起來了,可她的能幹勁一點都不減。她可是我們家的後勤保障部長,你瞧,每次去外婆家爸爸準能裝回滿滿一車外婆親手種的蔬菜。更厲害的是外婆自創的“甲骨文”呢。外婆沒上過學,不識字,更不會寫字,那她怎麼會寫“甲骨文”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那是個星期天的早上,我到外婆家,一進家門就看見外婆正坐在電話機旁,胡亂地在紙上畫着什麼。當時我也沒在意,可到中午吃飯的時候,外婆突然想起什麼,對媽媽説:“對了,今天有你的一位老同學打電話來找過你,她叫……姓什麼來着?等等,辰辰幫外婆拿一下電話機旁的小本子。”我順着外婆指的方向拿來了小本子,只見外婆打開本子看了看説:“噢,對了,她叫李佩劍。”咦,以前一直聽媽媽説外婆是不識字的呀,外婆是什麼時候偷偷學的呀?我一把搶過外婆手中的本子,想看個究竟。

我翻開本子,一幅奇特的畫進入了我的眼簾:一個大大的鴨梨,在梨的腰上繫着一條皮帶,皮帶上扣着一把寶劍。“這是什麼呀?”我左看右看,還是沒能明白,外婆笑眯眯地接過本子,指着上面的畫説:“你看,梨頭代表姓李的,腰上別了一把劍,那不成了李佩劍了嘛!”“啊!”我先是一愣,繼而大笑起來,“外婆可真有您的。”

我一邊大笑,一邊迫不及待地繼續欣賞起外婆的這本畫冊來。我看一頁,外婆給我解釋一頁:“這個嘴巴張得老大老大的是‘老張’,下面這嘴巴張得小小的是‘小張’。”“那這個羊頭是什麼意思呢?”我指着畫説。“這是姓‘楊’的,上面留着長長鬍須的叫老楊,沒有鬍鬚的叫小楊……”外婆一邊比劃一邊講解,我在捧腹大笑的同時,也不禁暗暗佩服起我的外婆來:外婆可真聰明呀,她這些“甲骨文”可真是太有創意了。

甲骨文的作文 篇7

它實現了包裝升級,華麗的外表和充實的內在水乳相交般融合在一起。別再説你看不懂、讀不懂它了——它不是甲古文,而是甲骨文。它是藝術的標榜,接受科學的洗禮,搖身一變,成了時尚。過去,面對中國古老的象形文字,面對富含歷史文化底藴的藝術佳作,我們懷着好奇而敬畏的心,遠望而無法觸及,這些文字彷彿披在古時象徵的帛紗之下,朦朧而模糊,只得來現世人偶爾地駐足,藝術還是藝術,卻失了靈魂。

而今,那層帛紗漸漸被掀開,我們看到了頗具活力與時尚美感的象形文字。美院教授利用科學技術手段將甲骨文活化,逗趣而俏皮的甲骨文像在述説着一個個深遠的歷史故事,讓人看了忍俊不禁。它努力迎合現代人的時尚觀念,不再被“古”的歷史淵源所束縛,它愉快地在時尚專區進行表演,還獲得了世界級獎盃。藝術還是藝術,但是有科學為之注入鮮活的血液,甲骨文不再頂着“甲古文”的身份而存活下去,它應被時尚提名。

時尚並不屬於新時代令人瘋狂追捧的奢侈品,令人墜入萬丈深淵的物質生活。甲骨文受到科技手段的幫扶,經得起年月的考驗,它代表着中華傳統藝術的生生不息,它的茁壯成長總比LV手袋買了又換、奔馳寶馬炫耀家財、奢侈衣服堆成垃圾要來得更切實際。所以説,在日益進步的科學技術的浸染下的傳統藝術,已經漸漸趕上了時代的潮流,褪去了枯燥腐朽,不再古板木納,它需要我們去改造、去欣賞。

甲骨文不再是甲古文,傳統的藝術不再拘於“傳統”,它們是可讀的。我們作為新一代的守護者,要保護和傳承好中國的傳統藝術,莫過於發揚創新精神,為傳統藝術注入時代精神,讓它們也能走在時尚的前沿,讓中華優秀傳統藝術成為我們當之無愧的驕傲!

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土,而就萬仞之深。只要我們願意,只要我們用心,我相信,科學之藝術會永久地印刻在時尚專欄內。甲古文?甲骨文,別再説你看不懂、讀不懂它了——它正開心地向你招手呢!

甲骨文的作文 篇8

美術學院的陳教授設計了一款新型的甲骨文流行語表情包,南粵中學的高三學生在宣傳標語中運用了這一款表情包,在這樣一個眼球經濟盛行熱點事件頻出的時代,此事引起關注引發熱點實屬情理之中。初看起來,這是一大令人讚歎的創新之舉,甲骨文這一遙遠時代的古老文字沉寂數千年之後重新煥發了生命力,而傳統和時尚也實現了跨越千年的緊密相擁;但細細一想,卻不免疑慮叢生。

試問,對於這一款美其名曰甲骨文新字體的甲骨文流行語表情包,人們關注的究竟是甲骨文還是表情包?是依託於流行語和表情包的新穎形式還是甲骨文本身內在的文化品格和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文化精神?也就是説,甲骨文火起來的背後,它真的活了嗎?

甲骨文火起來的背後,它真的活了嗎?這顯然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顧名思義,時尚是時代的風尚,也是一時的風尚,這意味着時尚往往總是徒有其表的淺層次的,總是稍縱即逝的快餐式的。人們追隨時尚,是因為它新潮;人們貶抑時尚,是因為它淺薄。至於甲骨文,憑藉陳教授表情包的橫空出世,它成為時尚,可以説是火了,但卻並沒有真正活起來。因為,作為一種時尚,人們關注的只會是其鮮活但卻淺表的形式,一旦新鮮感消失,甲骨文在一陣虛火之後,必將再次陷入長久的沉寂。

或許有人會説不然,因為2017年,甲骨文已經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選的《世界記憶名錄》,是的,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及其傳承的時代,這也是一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得到關注和認同的時代。但是,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希望的是喚醒傳統,而不止是讓傳統駐留在書冊之上和記憶之中;我們希望傳承文化,但傳承的應該是其內在的精神和品格,而不應是隨風飄散的時尚。如今,並沒有活起來的甲骨文之火也只會是一陣稍縱即逝的風,火很快會熄滅,風很快會被颳走;只有讓甲骨文的內在生命力的激活、煥發和重生,即讓甲骨文活起來,才是題中應有之義。

眾所周知,文字是文明的基石,也是文明的起點,創造文字就是創造文明,所以《淮南子》有“昔者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記載。《易經》説:“古者庖犧氏……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説文解字》説:“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我們的先民創造漢字時從自然萬物中汲取靈感,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的來歷和本源,又都有自己演化的動人故事。先民的無上智慧,漢字的豐富藴涵,化為余光中《聽聽那冷雨》中、韓少功《世界》中對漢字無與倫比的熱情讚美。作為目前所能發現的中華民族先民創造的最早的文字符號,甲骨文的內在生命力首先就體現在這裏。

據古文字學家辨識,甲骨文記載的多為殷商王朝的卜辭,無論漁撈、捕獵、農事還是征伐,這些最早的書跡記錄了先民自強不息的生活畫面,呈現了先民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作為漢字的早期形式,甲骨文的內在生命力也就體現在這裏。

不止是記憶,不應是時尚。而應該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新時代建設源源不絕的精神滋養,是未來中國不斷走向復興和強大綿延不斷的文化母體。甲骨文如是,其他優秀的傳統文化亦如是,所以,讓我們保有理性,對一時之風尚懷幾分警惕;讓我們敬畏傳統,真正深入文化中國的精神品格,激活那些能夠引領時代風尚創造時代精神的文化因子。

甲骨文的作文 篇9

或許在梵高的《向日葵》中你能感受到西方油畫色彩衝擊的時尚,或許在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你能感受到筆走龍蛇的時尚。但是在我眼中,我看到了屬於你——甲骨文所特有的時尚。

你的歷史沉積,讓你成為歷史中的時尚。在2017年,你成功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你被創造,被改進,被淹埋,被重新挖出,被重新欣賞。你的沉穩讓你成為了歷史中的時尚,你是中華民族文字的先祖,你所經過的悠長曆史,你所特有的歷史價值,無人能及。

你的形態之美,讓你成為漢字中的時尚。古人根據事物所特有的形態和特徵,形成一個個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文字。不管是隸書、行書、草書還是現在通用的簡筆漢字,都是根據你優美的形態逐步加工、簡化。你是漢字形態之先河,你的審美效果讓你成為形態之中的時尚,像靈動的舞者,靈動多變,不同的形態給人不同的新穎視角。

你的正能量,讓你成為時代潮流的時尚。一組甲骨文表情包由美術學院設計系陳教授和他的團隊推出,他們藉助電腦技術設計出具有幾何審美效果的表情包,而這組表情包成為了南粵中學高三的標語。你將自己變成正能量傳播到高三學子甚至是社會大眾當中。甲骨文系列的表情包不僅傳達了古代漢學的時尚,更加傳播了當代社會所需求的正能量。在2017年一部關於慰安婦的記錄片播出後,有的人截取其中圖片做成表情包發佈於網上。類似於這類不尊重歷史,惡搞他人的表情包還大量存在。與甲骨文表情包相比,將甲骨文做成表情包更符合時代需求。正是因為你的正能量,讓社會越來越和諧,給予人們更多的正能量與動力。

甲骨文的時尚,不單單是刻在龜板上,不僅僅是列入《世界記憶名錄》中,更應該是深入我們心中。當你學會欣賞甲骨文的時尚時,你學會欣賞的是甲骨文的歷史之美,形態之美,還有其在社會的價值。

甲骨文,你的時尚,我知道。

甲骨文的作文 篇10

甲骨文裏藏着許多寶藏,這一次,讓我們跟隨這些古漢字的足跡探尋兵器的祕密。

是甲骨文的“父”字,很像一個人手持石斧的樣子。“父”其實是最原始的石器武器。在原始社會,男子拿着這個被打磨得非常尖鋭的“父”去狩獵,看準了一頭野獸,就甩過去,這種石頭非常堅硬,運氣好的話就能把動物砸暈。後來“父”也代表古人種地的工具,使用工具的人大部分是男人,所以也代表男性地位。“父”後來代表父親,其實也是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變革的證據之一。

再來看看“斤”字,它的外形非常形象,很像一把斧頭。因此“斤”用作動詞時,意思為砍削、砍殺。現在“斤”常常用作量詞,是重量單位,如一斤肉。

“父”算是一種斧頭,“斤”也是斧頭,可見“斧”更是一種厲害的斧頭了,稱得上古代的升級版武器。

石器的打磨畢竟是個體力活兒,除了打磨石頭,我們的祖先還是會利用樹枝來做武器的,比如“幹”字,原指一種武器,形狀像叉子,可以很容易叉住對方的脖子,它的主要用途是抵禦敵人或者野獸的進攻。“幹”在古書中還指代盾牌,比如“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人們還用詞語“干戈”指代兵器,用“大動干戈”表示發動戰爭。

當然“幹”是一種簡易版武器,攻防能力都比較弱,高級版是上面這個字,明顯比“幹”字增添了戰鬥力。這種武器呈“Y”形,左右分支分別綁上石頭,攻擊起敵人來更添勝算。

甲骨文的作文 篇11

這個星期語文課上,老師給我們講解漢字的演變與種類。

“最早成熟和統一的漢字是甲骨文,是我們漢字的始祖”我看着書上的圖畫,那歪歪扭扭,形似畫符一樣的甲骨文在跟人們講述着漢字的歷史,陸老師好像也注意到了甲骨文那歪歪扭扭的造型,推了推眼睛若有所思,臉上突然出現了莫測的笑容。説:“有些同學的筆跡可很像甲骨文呢,歪歪扭扭像鬼畫符似的,要不要嘗試着研究下甲骨文呢?每天寫作業就刻在甲魚殼上,我來幫你吃甲魚,剩下的甲魚殼就歸你了!”老師歪着頭想了一會兒:“你們知道甲骨文的那個朝代吃的是什麼?穿的是什麼嗎?”有不少同學理解了老師的話中之話的含義,又捂着嘴偷偷笑了起來。我的腦中也浮現出來那一副穿着樹葉衣服的囧樣,心想陸老師可真會玩啊!

老師介紹完了甲骨文,開始與我們講起另一種古文字“金文”,陸老師的臉上又浮現出那種笑容,與我們開玩笑道:“如果有些人覺得寫甲骨文還要甲魚,太麻煩吶,何不來嘗試嘗試金文呢?”她讀着語文書上的介紹:金文是刻在銅器上的文字説:“大家如果把字刻在銅器上,我把上交的銅器融了,可以賺一筆不少的外快呢,真是一舉兩得!”

課堂繼續進行着,教室中傳來了一陣陣歡樂的笑聲,有不少字跡潦草的同學被老師配對到了各個“古文字研究小組”中,時間一點點流逝

這堂有趣的語文漸漸接近尾聲了,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的。下課鈴響起之前,陸老師與我們説:“如果每個人都與古文字對號入座,那之後我們班就會變成一個小有名氣的古文研究小團隊了,你們加油哦!”陸老師對我們眨了眨眼睛。

甲骨文的作文 篇12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我們也在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於是許多人用起了電子閲讀電子編輯。然而,陳教授推出的甲骨文表情包引發人們強烈關注。究其原因,還是人們心靈迴歸的本真的釋放。在這裏我想説,在發展之路上不忘迴歸,乃真時尚也。

什麼是迴歸?首先回歸是一種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即是種落葉歸根的迴歸,水滴經歷了大江大海之後仍然要回歸於天空,這些迴歸看似是無異議的循環往復,實則為發展前進的過程,它們在不斷的迴歸之中獲得發展。不信,就看我們的人類社會吧。迴歸也是我們發展的前提與真諦。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尤其是發展的轉型期,就像維新變法提倡古文運動,縱然失敗,梁啟超也用“變者,天下之公理”來警醒人們在變。也像文藝復興,雖然是借用古文化復興之名,但實則深化並重新認識了古代先哲的人文主義思想。使得他們順利地“變與發展”。這些,何嘗不是思想文化領域的迴歸?在如今電子化的時代浪潮下,我們之所以關注甲骨文,不也是更好地認識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認識我們便捷通用的漢字起源,從而更好地發揚優秀漢字文化嗎?

如果説接受新事物,需要一種開放包容的心態,那麼迴歸就需要一種更加開放包容甚至謙遜的態度,這種謙遜不是自卑,更不是自大。倘若我們只是接受了西方先進技術,卻不發揚你迴歸優秀傳統,那麼我們民族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反之,我們若只是以我們的文化為傲,高高在上,又何能有清醒的頭腦認真地迴歸?由此可見,要實現發展不僅需要開放包容,更加要謙遜,迴歸,真時尚也。

縱觀社會現實,我國的經濟,科技已雄踞世界前列,在現在學習先進的東西這方面,國人已然做得很好了。然而又可曾見國內各大影院熱門電影幾乎是美國好萊塢大片也?可曾見日漫韓劇在中國文化領地上“大肆侵略”?因此,迴歸與發展我們自身的優秀文化,成了當務之急。

而《戰狼II》的火爆,人們對甲骨文的熱烈關注等等,也都充分説明了:迴歸,乃真時尚也。我相信,中華文化發展的前景大好,前途光明。

甲骨文的作文 篇13

奶奶小時候條件不好,只上過幾年學,可偏偏她又是個唸佛的。所以她在經書上一遇到不認識的字就來問我。可是,從過年到現在奶奶一次也沒有找過我,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奶奶的記憶力變好了?

為了證實我的猜測,我特地在紙上寫了一個奶奶經常問我的一個“撫” 字,原來的時候她經常要讀成“無”。如果讀對了,那就説明我的猜測是正確的。於是,我連忙拿上紙去問她。我裝成一副不認識這個字的模樣問道:“奶奶,奶奶,這個字怎麼讀啊?”這個字嘛……對了,我有記着。”原本若有所思的奶奶立刻笑了起來,然後從房裏拿出一本經書,翻了幾頁,就笑着對我説:“這個字念‘撫’,撫摸的‘撫’,對吧。”我對眼前的這一幕感到非常好奇:為什麼奶奶一翻經書就能知道這個字怎麼讀,一切問題肯定在那本經書上。

一次,奶奶要去燒飯,還在收拾經書,我見了連忙跑過來對奶奶説:“奶奶,您先去燒飯,我來幫您收拾。”奶奶笑着點了點頭便出去了。我打開一本經書,一看就能驚呆了,這上面寫了好多類似甲骨文的符號。我開始琢磨起來,好半天過去了,我才明白,原來那是方便識字的。比如説流水的“流”,奶奶就在這個字旁邊畫了三條波浪,看上去就像河流一樣,這樣,“流”這個字就好認了。接着,我就在經書上找到了“撫”,因為“撫”和“斧”是同音字,所以奶奶在“撫”的旁邊畫了一把斧頭。

奶奶的“甲骨文”真是神奇啊,有了它做奶奶的幫手,相信奶奶以後都不會認錯字了!

甲骨文的作文 篇14

你知道我們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什麼嗎?讓我偷偷地告訴你吧,是“甲骨文”。

昨天媽媽教我認識了甲骨文。當我從電腦上第一次看到甲骨文的時候,我覺得好不可思議啊:難道這些奇怪的符號和圖形是文字嗎?它一點也不像我們現在使用的字,而且也不像繁體字。媽媽教我寫了幾個甲骨文:“日、山、水、孫、花”等等,寫甲骨文的感覺象是在畫畫,真有趣!

我還從網上學習了一些關於甲骨文的知識,原來它又稱“契文”“龜甲獸骨文”,起源於商朝晚期,在那時主要是用於占卜(就是算卦)和記事的。現代漢字就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的。我經常聽説我們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可是一直沒有很深的體會,現在接觸到了甲骨文,才真正地感受到了這一點:這可是距今有3000多年曆史的文字呀!在那個時候,世界上其它的國家恐怕多數還處於蠻荒時代吧。可是那時候還沒有發明紙和筆,甲骨文只能用刀刻在龜甲或者獸骨上,如果龜甲或者獸骨不夠用了怎麼辦呢?媽媽説這就説明了當時的歷史條件還很落後,直到出現了筆和紙,文化才能得到了迅速和廣泛的傳播。

我練習寫這幾個甲骨文,練得非常上勁兒,媽媽看着我的樣子笑了,她問我説:“要是現在讓你用甲骨文寫作文,你會不會很高興呀?”

“不!”我説,“還是我們的現代漢字好!”

是啊,雖然甲骨文很有趣,但是它已經過去了,是文物了,我還是喜歡用現在的字,我已經熟悉它們了。

甲骨文的作文 篇15

寒假中,我在課外閲讀語文報時,看到一些奇異的符號,它們的形狀,有點像兒童簡筆畫,又有點像一年級語文課本里的甲骨文,真是神祕莫測啊!我便好奇地問爸爸和媽媽。他們琢磨了半天也不認識,就讓我到國學書法班去問老師。

老師先誇我愛動腦筋和聰明的聯想。接着,他告訴我這些甲骨文的年齡最小也有四五千歲,有的甚至八千多歲了。看到我驚訝地伸了伸舌頭,他就慢慢地對我講起了甲骨文的故事:“人”字的起源是象形,“”表示的是成年人側立的樣子。“”是會意,字形表示一個人跟從另一位人行動,所以字音讀“從”,而“”的含義則是兩人並肩行路,讀作“比”,古人有“比肩”的説法。“”是兩人背靠背,表示方向“北”;“”是成年人正面站立在地上形象的。“保”的甲骨文含義是遇到危險時,成年人把孩子保護到身後,最先的寫法是“”,它體現出我們祖先對下一代的大愛……老師一邊講解説着,一邊寫畫着甲骨文,漸漸地我入了迷。

突然,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個“”,讓我猜。根據前面老師的講解,我很快猜出左邊的偏旁是“人”,右邊的偏旁象小樹,靈機一動,我跳起來喊道:“休息的‘休’字!”老師對我豎起了拇指。我心裏濃濃的興趣又多了一份蜜甜。

不知不覺,兩個小時過去了。晚霞好像對甲骨文也產生了興趣,從窗口悄悄地探進頭來偷聽。這時媽媽喊我回家吃晚飯,但是,我滿腦子都是甲骨文,時時刻刻都在想着:我們的祖先真聰明,發明創作了那麼多寶貴財富留給後代,我們應該怎樣呢?

甲骨文的作文 篇16

甲骨文是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曉得的一種文字。假如沒有甲骨文就沒有我們現在的文字,我們現在的文字也是從甲骨文演變而來的。原來的甲骨文“龜”字就只畫一個烏龜,我在想原來的人畫畫一定很優秀,連寫字都像畫畫。譬如,鳥字或一個鳥,日子或一個太陽。

甲骨文在當時是一種很普遍的文字,而現在呢?能找到一個甲骨文的化石就已經是非常有價值的了。據悉,甲骨文是在商朝時期出現的,當時信神,在祭奠神靈的時候都用這種甲骨文來表達當時的情況。有的甲骨文被刻在龜殼上,有的則被刻在石頭上所以這種文字被稱作為甲骨文。有許多文物專家和古文字專家已經開始對兩片龜甲上的文字進行破譯,但目前僅識別出十來個字。雖然説我們現在的文字是由甲骨文演變過來的,可是甲骨文和我們現在的文字還是有着天壤之別。

一些考古人員在龜甲出土地附近還發現了一些與它們相關的重要遺物,這些遺物和甲骨文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甲骨文是王室占卜所用,隨着甲骨文的發現,預示着周王室一個非常重要遺址即將被發現。有些專家推斷,這次甲骨文的發現將對這一論斷提出挑戰。甲骨文的謎團實在太多了,假如我們能掌握這些甲骨文,那麼我們對夏、商、周、時的歷史就可以更加了解。但是因為現在科技有限的緣故,我們沒有那麼強的識別機器。我們只能等在科技的發展來了解甲骨文意思。這恐怕是我們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