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家鄉的風俗作文(彙編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01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家鄉的風俗作文(彙編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餃子”大家都不陌生,每逢過年,餃子便成為飯桌上的主角。伴隨着接二連三的煙花聲,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起天,寒冷的冬天,吃上一口熱乎的餃子,滿滿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餃子在最早以前叫“嬌耳”,是由東漢時期張仲景發明的,當時是作為藥引子給窮人治病用。到了明朝,“嬌耳”才叫“餃子”,也由以前的藥變成了食物,端上了人們的餐桌。

包餃子是十分有講究的。和麪時,揉的力度一定要大,這樣面才會筋道。水和麪的比例要平均,加多了面會稀,加少了面會幹。面和完了,還要醒面,和餡的方向也要相同,力度還要大,我們家和餡都是爺爺來做。

面醒完了,接下來奶奶該出場了。奶奶會把面搓成一個長條,然後把它揪成一個個小麪糰,這就叫“揪劑子”,揪劑子必須要有一個“寸勁”,這種活只能由我們家的“全能擔當”奶奶來做,我的任務就是把小麪糰揉成圓球,再把它壓扁,這樣有助於擀麪皮。

擀皮也是個技術活,一定要擀成“小帽子”形狀,裏厚外薄,這樣包出來的餃子才不會輕易漏餡,我媽媽擀的皮就很好。媽媽擀皮非常快,擀一下轉一下,沒兩下就擀好了一個皮兒。過年的時候,奶奶會在幾個餃子裏放上一毛和五毛硬幣,誰吃到了錢,預示着誰就會在這一年裏交到好運。

餃子下鍋了,外面也響起了熱鬧的鞭炮聲,五彩的煙花透過窗子照應在我們一家人的`臉上,我感覺在綻放的煙花,不僅送走了20xx年的風雨和愁苦,同時也迎來了嶄新的一年。

餃子終於出鍋了,我們過年吃的餃子是韭菜海蔘餡的,熱騰騰的餃子端上了桌,沾着爺爺用醬油醋調製的料汁,一口咬下去,那鮮美的湯汁瞬間流入口中,再呼一口熱氣,真的是太美味了。12點的鐘聲準時響起,窗外的煙花映紅了半邊天,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熱熱鬧鬧的在一起過大年。

過新年,團團圓圓的背後,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家,一個富強的國家,這樣吃餃子時才格外的香!

家鄉的風俗作文2

在潮州的各個角落,隨處可見一副精緻的功夫茶茶具:砂紅色的小火爐,圓潤的砂缽,精巧的紫砂壺,還有三隻白如玉的茶杯,幾件典雅的茶具,承載着潮州人和睦的家庭氛圍和友善好客的傳統習俗。

飯後,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院中桌旁,觀景、品茶。爺爺是一位老茶客,他的技藝在親友中那是人人稱道。只見他輕搖羽扇,讓紅泥小火爐中的火,不疾不徐,緩緩把水燒開,而後嫻熟地將缽中的水高空緩緩淋入紫砂小壺中,用壺蓋颳去表面的.白沫,又蓋上蓋子,用開水再衝洗一遍。頓時,白煙隨風飄散,茶香四溢,把我們的心全被吸引了過來。爺爺面露慈笑,不説話,繼續泡他的茶。他用初次茶湯洗淨杯子後,淋入二次開水,端起紫砂小壺,如同關公行城一般,往三個杯子中各加入清茶,又如韓信點兵般,把壺中剩餘的茶湯點住三個杯子,爺爺邊衝邊開始講起傳統文化:“這三個杯子可大有講究,無論來了多少個客人,我們都只擺三個茶杯,那這樣大家就要讓着喝了,這體現了我們潮州人互相禮讓的品質。

“喏,茶好了,大家請!”爺爺笑盈盈地説。我起身端了一杯給爺爺:“爺爺您辛苦了,您先喝一杯。”又端了一杯給奶奶,他倆互相看看,慈祥地笑笑。我又端了一杯給爸爸。爸爸卻推辭説他不渴,讓給了媽媽,媽媽又讓給了我。妹妹在我們身邊鑽來鑽去,一邊笑一邊拍掌,嘴中還念着歌謠:“烏龍待人客,潮州功夫茶。山柑炭與薄鍋子,正蘇罐和清溪水。高衝低灑,刮沫淋蓋。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奶奶被他逗樂了,那爽朗的笑點燃了院中和睦的氣氛,大家都笑了起來,一團和氣。

我們端起茶杯,爺爺教我將杯子湊到鼻前,一陣通天香氣隨風鑽入鼻腔,我又吮了一小口,芳香帶着甘甜的口感流入喉嚨,香氣散盡後,一股甘甜又從喉中傳來,沁人心脾。大家都拍手叫絕。

在潮州的大街小巷、犄角旮旯,都能聞見飄揚茶香,一泡小小的功夫茶,不僅是優雅自在的生活,更是一家長愛小、小敬長的傳承!如果您來潮州,請來喝一杯潮州工夫茶!

家鄉的風俗作文3

一提起清明節的習俗,人們脱口而出的必定是“掃墓”、“祭奠”。可在我的家鄉江蘇,最熱鬧的還要屬“撐會船”了!

按照我們江蘇的規矩,在節日當天,家家户户的男人們會聚成一團,進行“撐會船”的`大型活動。會船圍繞着中間的三條主船進行賽跑,三條主船上懸掛着三角龍旗,這是當地會船上一個標誌性的旗幟。每一條會船上,撐船的人是左右兩排的,若仔細看,大家撐得竹篙篙頭上綁着紅色和綠色的彩繩,求個吉利。

“撐會船”這個習俗也有一番來歷呢。相傳,南宋時期,抗金英雄岳飛由楚州奔赴興化,駐軍於縮頭湖相連的水蕩中操練水軍,並多次與來犯金兵激戰於此,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不少英雄葬身於此。就這樣,老百姓為祭奠身亡戰士的英魂,每年清明節開展撐篙子船活動,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這個習俗。

以前常常聽爸爸給我講撐會船的比賽現場,不過好在,我也親眼看到過激烈的比賽現場。“咚……咚……”隨着有力的鼓響,幾十艘龍篙子船上百十個小夥子,立刻揮舞起那結實而粗壯的、赤裸着的胳膊,忘情地、沒命地擺動着那細長的竹篙,使出渾身力量,打起百般精神。神采飛揚的小夥子們,每一個動作都整齊劃一,每一聲口號都動人心絃。剎那間,大家都成了粗狂豪邁的漢子,一個個漲紅了臉,鼓起了腮幫子,全身積蓄的力量都噴發出來……一艘艘龍篙子船猶如一隻只離弦的箭,飛速趕超着對手,在威風凜凜的“龍頭”的帶領下,擺動着龍尾,直衝終點。這時,觀眾們也不閒着,大家都為自己支持的隊伍吶喊助威着,這此起彼伏的聲音融成了一片。

一年一度的“撐會船”活動可真熱鬧!

家鄉的風俗作文4

我的家鄉渦陽縣是個不大的縣城。那裏最重視,最喜慶的節日,就數春節了。既然是最重視的節日,自然少不了忙碌,但更多的是歡樂。

除夕是個值得珍惜的日子。這一天,家家户户都團圓,在外漂泊的遊子們也會千里迢迢地在這天回到家裏,與親人團聚,訴説着思念和親情。人人都穿上新衣,門口掛着紅彤彤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有的把“福”字倒着貼,寓意是“福到了!”

這天,家家都會做一頓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坐在一齊,一邊説説笑笑,一邊津津有味地品嚐着美味佳餚,享受團圓的樂趣。

吃完年夜飯,一家人會出去散步,這時,天空上想起了煙花的`爆炸聲,各種色彩和形態的煙花飛上了天空,落下去,像一顆顆流星,美極了,給節日添上濃濃的年味、喜慶和歡樂。晚上八點,春節晚會開始了,我們一家人一向看到結束。夜裏十二點,窗外的煙花聲和鞭炮聲震耳欲聾,共賀新年的到來。

大年初一,我們拿着各種禮品去拜訪親戚朋友,見面就説一句祝福和問候的話。而我們這些孩子更是喜歡走親戚,因為大人們會給孩子壓歲錢。可是,我們也要點頭如搗蒜,一聲聲祝福也從我們嘴裏道出“多謝!”“祝你新的一年萬事如意,天天開心!”“新年發財!”等等,甚至要跪下磕頭。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是春節的一個高潮。這天,家家吃湯圓,寓意為“團團圓圓”。這天晚上,還有燈會。今年的元宵節,紫光公園裏一排熱鬧的景象。看燈的人絡繹不絕,摩肩接踵。展示的燈各種各樣,有“萬馬奔騰”、“嫦娥奔月”、“四面佛”、“財神爺”……還有小朋友喜歡的“美羊羊”呢!讓人們目不暇接。

對了,這天還有很多的人放孔明燈,一盞盞孔明燈帶着人們完美的祝願飛向天空,向遠方飛去。遠看,就像一羣羣螢火蟲去太空旅行,美麗壯觀。

春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歡樂的、是令人難忘的、是喜慶的,是人們期待的,讓我們一齊來慶賀它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5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許多奇異的習俗,比方:做香角子,系百索子,貼五毒之類的。不過我不是個心細的人,自然做不了這些,我最感興味的自然就是吃粽子。

我記得我最喜歡的食物之一就是粽子。總是忘不了那糯糯的口感和撲面而來的粽葉香氣。小時分的我,每到了端午節降臨之際,我便眼巴巴地盼着媽媽做粽子,媽媽磨不過我的軟磨硬泡,總是無法的繫上圍裙,寵溺的説我是個小饞貓。在粽子下鍋後,媽媽都要抱着我與我講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説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做屈原大詩人遭奸人陷害,對事先朝廷充溢了絕望,然後就跳江他殺了,人們到江打撈他的屍體時並沒有打到。於是,人們就將粽子投入江中,喂江中的魚蝦,希望他們不要吃掉屈原的屍體。

記得有一次,媽媽由於繁忙沒有包粽子,我特別不快樂,成心在吃飯時把碗弄得直響。媽媽有些無法的看着我,突然對我説:“想吃粽子,就去買資料本人包!”説罷,就起身開門走了。回來後將資料都逐個處置好,和我一同坐在客廳中,叫我手把手的包粽子。

想找兩片大小類似的粽葉弄成一個小漏斗的樣子,不過底部不可以留有孔。再把水浸泡過糯米慢慢倒入其中,不過這一步還真不好弄,動不動就是粽葉鬆了或是壓不實糯米,讓人惱火得緊。我只好找來回形針把粽葉固定好後再壓入糯米。接上去便是要愈加小心的把粽子包成一個緊緊的平面三稜體,這也是最難的局部,我只好請媽媽幫我弄好。看着不是由本人完全完成的粽子,心中便冒起了那麼一絲絲的.不信服,但還是把它壓了下去。找來針和線,開端停止最初的步驟,小心翼翼的將粽葉固定住後就半途而廢了。我和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入煮沸的鍋中。不一會,那記憶中的粽葉幽香便撲面而來,我的眼睛也變成了彎彎的月牙。

這就是我記得最清楚的家鄉的習俗,吃粽子!

家鄉的風俗作文6

談起風俗,首先想到的便是春節。

過除夕時,家家户户都會祭灶神。聽奶奶説,灶神掌管人間食事和灶火,平時家裏廚房裏貼灶神是為了祈求“衣食有餘”。除夕夜裏要燒掉畫像,送灶神上天。大年初一早上要貼上新畫像,接灶神回來。燒畫像與貼畫像時都要置酒肉蔬果,祭祀神靈。

除夕的晚飯十分特別,稱為年夜飯。我們一家與親戚朋友會聚在一起,品嚐着桌上寓意各異的生菜(生財)、髮菜(發財)、腐竹(富足)、蓮藕(預示聰明)等菜品。其中最特別的當屬中間這條熟的且完整的鯉魚。這條魚當天不可以吃,人稱“看魚”,即“年年有餘(魚)”,爺爺告訴我,這條魚的`頭要朝向長輩,魚肚要朝向學生,有“肚裏有墨水”的寓意。不得不説,年夜飯確實讓過年又多了幾分年味兒。

年夜飯吃完,接下來就要開始守歲了。我們會大開燈火,這樣就能驅散人間的惡鬼,讓來年家裏財富充實。守歲時,有人會在沙發上坐着看春晚,有人坐在房間裏看書,或兩人對坐聊天。守歲帶來的不僅是等待新年的激動與喜悦,更能拉近家人之間的距離,促進交流。

大年初一的早餐一般都是素菜,這一天得把全年的素菜通通吃完,往後才能大魚大肉。我還通過查資料得知這天是掃帚的生日,不能動掃帚,否則會引來“掃帚星”黴運降身,此後五天裏也不能倒垃圾,不然會倒走福氣因而破財。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比如,過年期間要貼“年紅”,即貼福、春聯、門神像等。春聯一般要貼在大門邊框旁邊,分為上聯、下聯、橫批三部分。門神像貼在兩扇大門上,一邊一張,用來驅散鬼神。“福”一般倒貼,代表“福”到了。不過乾隆皇帝寫的“福”別有講究,要正貼。

家鄉的風俗真是豐富,幾天幾夜也説不盡,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多彩、更有趣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7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首王安石的《元日》把新年迎新春時的熱鬧體現了出來,寫得可真是好啊!目前就來我的家鄉看看吧。

根據大家家鄉的規矩,新年在正月初中一年級開始。第一,一大早起來後,要先洗澡,洗完澡要換上新衣服,預示新的一年到來。然後,隨意吃個午飯,重頭戲還在後面呢!接着,下午要開始忙碌起來了,先把春聯貼上,然後開始採購食材,為晚上的年夜飯做籌備。年夜飯的食材可大有講究:雞,魚,蓮藕,腐竹組成的。活脱脱一個吉利晚餐,吃的全是由含有特殊含義的菜做的。

不只這樣,新年這天還沒有完呢,吃完年夜飯,大家還可以放鞭炮,鞭炮是在下午買菜時買的,一羣小夥伴聚在一堆,拿源於己的鞭放在地上,和其他鞭放在一塊,接着,挑選自己喜歡的鞭,一塊到田野把鞭點燃,發出噼裏啪啦的響聲。

當然除去放鞭炮,大家還要守歲,無非就是看看春節聯歡晚會,吃吃零食,大大家搓麻將,假如實在是忍不住的話,也可以小憩一會兒。

最好玩的還是初中二年級拜年了,像大家家有不少兄弟的.,通常都是按順序來,先從大媽家開始拜。一般吃完飯後,就是拿紅包的時候了,關於紅包的俗名是壓歲錢。壓歲錢是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據瞭解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有些人家是爸爸媽媽在晚輩子女裏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壓歲在民俗文化中含義辟邪驅鬼,保佑平安。

正月初中三年級通常都是繼續串門,一直持續到正月初五,大家的新年才算過完。

家鄉的風俗,在家鄉時我感覺它就像隨處可買的水一樣稀鬆平時,可離開家鄉,我才發現它就像博物館裏的文物一樣珍貴。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我們家鄉最為隆重的節日便是農曆正月初一的春節了,春節又稱“過年”。這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

臘八(農曆十二月初八)過後,家家户户便開始忙年,户户擇吉日進行衞生大掃除,俗稱“掃屋”,以示辭舊迎新,買新衣,辦年貨等等。我就喜歡和爸爸一起去超市選食材,但每次都買雞和魚,我就問爸爸為什麼要買雞和魚呢?爸爸告訴我説,羹餚必備雞、魚,意求“年年大吉”“連年有餘”。

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貼上了對聯,有的人家在糊窗户,有的人家在貼窗花,有的'人家在裱糊燈籠,還有的人在貼過門箋。春聯用柿黃噴金紙俗稱對子紙,聯語多表達春意並講究門第。打滿一缸水,備足三日柴。

除夕之夜,家人團圓,歡歡樂樂,午夜子時,辭舊迎新長輩帶領子孫〝發紙馬〞,祭天地,祭祖宗,保佑老少平安紙馬發過之後,我們全家圍坐炕頭喝團圓酒,我們以果汁代酒。吃年夜飯,大人們都忙來忙去。爸爸給我們做了好多好多他的拿手好菜,有紅燒肉、西紅柿牛腩、炒年糕、清湯麪、麻辣魚……饞得我直流口水。全家人都圍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過了好長時間以後,爸爸擀起了餃子皮,奶奶正在攪和着餡料,媽媽則是把餃子裏放入硬幣包起來,大家各自分工,不一會就包完了許多餃子。媽媽還説,誰吃到這種餃子意味着誰的福氣大,來年發財有錢花,能長壽,百事順心,我一聽,有錢花,兩眼都冒金光,立馬就清醒了。

奶奶跟我説:煮餃子不拉風箱,保持年夜肅靜,年夜要説吉利話,餃子煮破不説〝破〞,要説〝掙子〞,餑餑裂了,不要説裂了,要説笑了,禁忌説不吉利的話。吃完飯以後,我和弟弟一起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磕頭。爺爺奶奶給了我2張紅色的毛爺爺,爸爸媽媽也給我了2張毛爺爺,我和弟弟可開心了,就像兩隻蹦蹦跳跳的兔子一樣。

雖然每一個地方的風俗不同,但是快樂會永遠在我們的心中留下最美好的影子,讓我們永遠都記住它——春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9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十六個不同民族的大家族,每個民族都有她獨特的風俗。“爆竹聲中一歲寒。春分送暖入屠蘇。”正是我家鄉的風俗――過年

過年時,家家户户大掃除,也就是除舊迎新。之所以要大掃除,這裏面還有個故事:傳説壞神仙“三尸神”最喜愛搬弄是非,他向玉皇大帝報告,説人間那些掛了蛛網的人家正在作亂犯事。玉帝聽了很生氣,要懲處人間,這事被灶王爺知道了,他通知每家每户趕緊打掃衞生,玉帝一看,人間到處氣象更新,並沒有像“三尸神”説的那樣,於是吩咐諸神為人間送瑞添福。

在除夕的大早上,人們會點燃早就打算好的鞭炮,一串串的鞭炮“霹靂吧啦”的響,孩子們多躲在門後,之後再點燃一排圓形花炮,火炮“嗖”的一聲聲直衝雲霄,再“轟”的一炸,化作一縷白煙。到晚上,家人們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外出的家人再忙再遠,也要在這天趕回來,年夜飯上有象徵團圓的圓子,寓意年年有餘的魚,代表長壽的麪條……吃過年夜飯,長輩還要給小輩發壓歲錢,紅包上有“萬歲千秋”“卻殃除兇”等吉祥語,或者是龍。鬼。雙魚等吉祥圖案,表達了長輩的關愛和祝福,孩子們收到紅包也是非常歡喜。

拿過紅包,小孩子們出去找玩伴,她們結伴放着花筒,燃着煙花。煙花在夜晚顯得分外美麗,有紅的',有藍的,有紫的,有黃的,五顏六色,各式各樣,孩子們還要守歲,一直要到鎮遠初一還算結實。

期望家鄉的風俗可以一直傳承下去,讓年味變的越來越濃,讓這種歷史文化能夠更加悠久的繼承下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奇特的風俗。我也是,我們家鄉過年的風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舞龍”。

舞龍的時間一般會在春節後幾天。通常會由村裏舞龍隊長提前幾天送來請帖。告知我們舞龍的隊伍將會何時過來表演。收到請貼後,爸爸媽媽就開始準備紅包,一些水果和香燭,鞭炮歡迎舞龍的到來。

終於,大家都期盼的這一天到來了。咣噹咣噹,舞龍的隊伍接近我們了。我既緊張又激動,時不時跑到門口去看舞龍的隊伍到了沒有。這時爸爸在大門口擺上了兩串長長的鞭炮。媽媽則在院子裏擺上了桌子,在桌子上放上了準備好的'水果,並點上了香,紅燭。舞龍的隊伍越來越近了。膽小的孩子跑上了樓,從走廊探出頭,等着看舞龍。當舞龍的隊伍到我們家門口時,爸爸點燃了一串鞭炮。在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中。一紅一黃的兩條龍擺動着身體走進了我們的院子。隊伍後面還跟着一大羣人來看舞龍表演。

他們先是盤成了一個圈,然後再迅速的散開。兩條龍在他們的手中變得活靈活現,千姿百態。幾分鐘後他們停下休息。帶隊的人從龍頭裏面取出了幾根小蠟燭送給了我們,並説了一些祝福語。這時,爸爸拿出準備好的紅包送給他們。媽媽從邊上的小桌子上,拿了一些水果分給他們吃,還為他們泡上了茶。休息了一會後,他們又開始左右擺動着龍頭和龍身,緩緩的走出了我們家的院子。這時爸爸又點燃了另一串鞭炮。來歡送舞龍的隊伍離開。我和媽媽把他們送的小蠟燭拿回了房間,直到它們燃盡為止。

這就是我們家鄉過年的風俗“舞龍”,這讓我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我的家鄉在四川省廣元市。家鄉人最看重的節日是春節,俗稱“過年”,還有“寧窮一年,不窮一節的”説法。家鄉人過年一般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等到元宵節過了,才算過完了年。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是祭灶的日子。據説這天灶王爺要回天宮,人們都希望他能上天給玉帝説些好話,便在這一天為灶王爺擺上,並且上香,燒麥。過完小年就要準備大年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為過年的吃的,喝的,用的做準備。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天,一般人家都要蒸白麪饅頭,炸油餅,果子,燉雞,鴨,羊肉,備好下酒菜。到了下午,家家户户都要貼春聯,年畫,掛燈籠,屋裏屋外一下子就有了節日的.氣氛。晚上,全家人都要坐在一起邊吃年夜飯,邊看春節晚會。在我們這裏,吃飯或敬酒前,晚輩要給長輩磕頭作揖,表示祝福。午夜十二點鐘,在新年的鐘聲敲響之際,小孩子就坐不住了,那自然要放煙花爆竹!輕輕劃然一根火柴,“嗖--”天空上開滿了七色花。似乎在向人們高呼:“過年了,過年了!”

正月初一到初三的光景截然不同,孩子們要出去拜年,女人們在家待客,孩子們拜年,自然少不了壓歲錢。可是,壓歲錢不是白給的,要磕頭,搗蒜,孩子們去拜年,一樣也要一些糖,瓜子,花生什麼的。這才是重點呢!

元宵節是廣元人過年的最後一天,也是春節的最後一個高潮。春節年年要過,對聯年年要貼,鞭炮年年要放,秧歌呢,年年也要扭。在鄉下,社火辦的是紅紅火火,這兒是耍獅子的,那兒是舞龍的,最絕的當然是高台表演了。瞧!孫悟空扛着芭蕉扇,鐵扇公主雙手持劍立於扇上,許仙站在白娘子的劍上,夜晚,全城成了燈的海洋,有屬相燈,宮燈,走馬燈,還有印有動漫人物的卡通燈。這天大家還必須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

過完元宵節,全城冷清了許多,人們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活。如今,“年”早已離人遠去,可是過年時的熱鬧,和家團圓的場景還不時浮現在我的眼前。真希望快一點再過一次年啊!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天空碧藍碧藍的,像一面水鏡,映照着我激動的心:“吃湯圓嘍!吃湯圓嘍!”

媽媽看我的開心樣兒,就告訴我了一個故事: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一個叫元宵的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上前搭救,並問她要自殺的原因。元宵哭着説,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東方朔感同身受,就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東方朔想了個辦法,傳令京城家家吃湯圓。到了正月十五,長安城裏張燈結綵,遊人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元宵的父母也帶着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的大宮燈時,驚喜地大喊。元宵聽到後循聲趕來,終於和家人團聚。聽完,眼淚濕潤着我的眼眶。

香味轉入我的鼻子,媽媽開始做湯圓了,我急忙上前幫忙。看着媽媽翻炒黑芝麻,晾涼後,攪拌成芝麻粉,在拌入白糖和液化黃油,拌勻後放入冰箱冷藏。冷藏後芝麻餡在製作之前取出,分成一個個十五克左右的`小圓球,放入冰箱定型十五分鐘,接着將温水加入糯米粉中,揉成團,然後取二十克麪糰搓圓,配合手指,攤出小碗的形狀,再將芝麻球填入糯米小碗內,一點點旋轉收口。最後,鍋中燒水,水開下湯圓,煮至浮起,放入碗中。

我用小勺舀起一個湯圓放進嘴裏,輕輕一咬,香噴噴、甜滋滋的餡就流出來了。濃郁的芝麻味充斥在口中,香氣四溢,湯圓小巧玲瓏,做工精緻,個頭圓圓的,像十五的圓月,模樣如小核桃那麼大,白白嫩嫩,裏面裝着想起濃郁的豬油芝麻餡。它不僅外表吸引人,香滑清甜的味道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伴隨着一碗又一碗的湯圓,元宵也悄悄離去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一提到它,誰不對它熱切向往,不對它極其喜愛?

每年春節的開始,應該就是家家户户貼春聯了。除夕一早,四處都是手上、胳膊上拿滿春聯的人們。這時,總有幾個小孩子圍在大人身旁幫忙,嘻嘻哈哈地把舊春聯撕掉,換上新的,這舉動好像是代表辭舊迎新,把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寄託在大門上的春聯。

從早晨起,屋前房後都充滿飯菜香味,而大部分家庭的飯菜中必定少不了魚,我家也這樣。老爸常説:“吃魚就會年年有餘。”所以過年前人們就會帶回家幾條魚。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算重頭戲。在外工作、學習的家人會回家團圓,吃團圓飯。這時大街上幾乎所有商鋪都關了門,宛如平常凌晨十一二點一樣安靜。

飯後就是一年一度地看《春節聯歡晚會》了。一家人其樂融融圍在桌前,拿出提前和好的面和拌好的肉餡,在包餃子時,往往會挑一兩隻餃子,在裏面放枚硬幣,第二天誰吃到了,就意味着誰一年的運氣就會好。

第二天就是小孩子們最期盼的大年初一了。家長們總是會早早叫孩子起牀,還會用“今天起不來,一年都起不來”或“起晚了就沒有紅包”這些話嚇唬孩子。

吃完早飯,到街坊鄰居家串門是最受孩子歡迎的活動了,長輩們對孩子説些祝福的話,然後孩子再跪地磕頭,有些家庭甚至還會用個鐵盆,最後就是孩子笑逐顏開地收下紅包。

在除夕與大年初一中間的`傍晚,天空上會飄有許多孔明燈,它們寄託着主人新年的美好願望,隨風飄向遠方。

春節,它不僅僅是人們情感得以釋放,親人們得以團聚的好日子,更是中華民族象徵團圓與興旺的永遠的精神支柱。我愛這4000多年的傳統節日,更愛我們獨特的家鄉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元宵又名湯圓,寓意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有團團圓圓,和睦相處的意思。

我們家每年元宵節所有人都會聚在一起包湯圓。

湯圓裏包了很多種餡料,不過大多數都是甜的,其中又以芝麻餡的最多。做好的湯圓擺放在一起,好似一個小型的湯圓展覽會,家人們都在做但只有我搓的最好看也最可愛。

在盆中倒入一些糯米粉,用温水和麪。只見外婆用手揉啊揉,它們在一起就變成了好朋友,怎麼都分不開,一會兒就揉成了一塊光滑的麪糰。外婆又把它們搓成了長條,再把它們揪成一個個的小塊,我用手碰一碰:“軟軟的,可可愛愛,如小姑娘白白嫩嫩的臉蛋兒,讓人忍不住想多捏她幾下子。”再把餡料包進去,搓一搓、揉一揉,一隻白白胖胖的湯圓就做好了。

我想:“無論是正在學語的小孩子,成家立業的大孩子,還是鬍子花白的老孩子,一説起元宵,嘴裏肯定就會立刻生出一種軟軟糯糯的`感覺呢”。

元宵煮熟後便端了上來,它白白嫩嫩的,好似小姑娘的臉蛋,讓人立刻就想要咬上一口,用筷子碰一碰它,它就黏在了筷子上,就像孩子看到心愛的玩具抱住大人的腿一樣不肯下來。單看它的樣子,聞着她那甜甜的味道,我都吞了三四口口水,更別説吃上一口了,我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那軟糯的口感,甜甜的香味瞬間在嘴裏爆開,直衝腦門,每一絲味道都在味蕾中流淌,都讓我忍不住想要立刻馬上就把它吃完。我心想:這個又好吃,還糯糯的,我都可以把這個當成零食吃了,如果再放烤箱裏烤一烤,那脆脆的外皮,肯定比煮出來的更好吃,也更美味。

我抓住媽媽的衣服,使勁的往下拉,對她説:“媽媽,這也太好吃了,你們能不能少吃一些,剩下的都留給我,你們都不要和我搶!”

每一次品嚐它的味道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和驚喜,可是我心裏在想如果每天都是元宵節就好了,那樣大人們就不用天天早出晚歸辛苦工作了多好!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仲夏之初,正逢端午佳節,在我的家鄉江城武漢,正在展開一場“江上角逐”所謂“江上角逐”,是武漢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風俗——賽龍舟。

驅車前往江灘,平時清閒的江灘都是人潮湧動,磚地廣場上很難尋出落腳地兒,江畔楊柳下,也都是人聲鼎沸,就連標語牌旁,也站滿了人,江邊的人們,都是賽龍舟的觀眾,他們都翹首以盼,等待着鼓聲響起。在萬眾期盼下,震耳欲聾的鼓聲響起了。這鼓聲,驚天地,泣鬼神;這鼓聲,震的飛禽走獸俱散,激起了龍舟上荊楚兒女的鬥志;這鼓聲,傳出了幾千年的迴音。

汨羅江畔,一位壯志未酬,滿腔悲憤的詩人屈原為國捐軀,縱身一躍,跳出了壯志豪情,跳出了千古悲歌,跳出了百世流芳,楚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烈士,造出龍舟在汨羅江上打撈他的。又是一陣驚天鼓聲,龍舟真的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江面上一排排龍舟聲勢浩蕩。全舟是由木雕而成,龍頭張大着嘴巴,大有氣吞山河之勢,龍身鱗片都霸氣外露,龍身也朝天,有一番招搖之意。

龍舟上,是荊楚兒女拼搏的身影。左翼奮力搖桿,右側使勁划槳一起一落,激起的'水花伴着流下的汗水映出太陽的影子,順流進了漢江,從此漢江也多了幾分豪情。到了最後一百米是鼓聲最響,喊聲最高,劃的最奮進的時候,每一支隊伍都想拔得頭魁,每一聲高呼都好像在告訴屈原,“你為之奮鬥了一生的國家,孕育出了勇於拼搏敢為人先的子孫!”

在這廣袤的荊楚大地之上,流淌着拼搏的熱血,不止是賽龍舟。如今我們面對殺人於無形的病毒,我們依舊,用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炎黃精神奮鬥在一線,從未言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