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春節的來歷作文

春節的來歷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48W 次
春節的來歷作文

篇一:春節的來歷

  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重陽節、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了。
過春節,家家户户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穿新衣、走親戚,熱熱鬧鬧鬧,團團聚聚,我想每個小孩子都會像我一樣盼望着過春節,可你們知道春節是怎麼由來的嗎?現在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春節的來歷吧!
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的頭上長着觸角,兇猛異常,他居住在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當“年”一過,就會萬物生長,鮮花遍地。據説“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貼紅對聯、燃放爆竹以驅除年獸,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這就是春節的來歷,有趣吧!


篇二:春節的來歷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説法:一種説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户,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着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户人家門裏一瞧,只見裏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着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另一種説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説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説,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曆,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曆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篇三:春節的來歷

  每逢春節快到時,大家都手忙腳亂地做準備,有的買鞭炮,有的買新衣服或紅袍,有的買紅對聯。
  在我腦海中,一個問號在問我:為什麼人們總是這樣忙?我把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笑咪咪地説:“這裏面還有個傳説呢!”我很感興趣,就纏住媽媽給我講講,媽媽講起了傳説:“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頭叫“年”的怪獸,它一來百姓們就會措手無知的被它吃掉。它常年隱居於深海,每逢農曆12月30日,“年”就爬上岸殺人滅口。天上的神仙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派出了一位大仙下凡,殺妖降魔,去幫助百姓們。一年離12月30日還差一天時人們收拾東西,逃去了深山之中。有一位老婆婆年紀大了,跑得很慢,在逃跑中,碰倒了一位老人,老婆婆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地説:“對…….對不起,我急着趕路一一不小心…..實在是對不起了!”老人不緊不慢地説:“沒關係,我有些不明白為什麼這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急着往山上跑呢?”老婆婆聽後,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説道:“你可不知道,我們這兒,有個“年”的怪獸,它只要一上岸,百姓們都會被它吃掉的,我還是勸你快走吧,不然你也會變成“年”的口中之物了!”老人聽後,捧腹大笑:“我天不怕,地不怕,幹嘛怕一頭怪獸呢?”説着拍了拍胸脯。老人住進了老婆婆家。傍晚,大地崩裂,原來是“年”來了。這次,“年”發現了不同之處:唯獨只有老婆婆家有燈,便仔細看,燈是紅色的,“年”首先是嚇了一跳,之後,猛烈奔向老婆婆家,這時門開了,老人從屋裏走出來披着紅袍,拿着鞭炮,鞭炮發出了霹靂啪啦的響聲,衝着它張開大笑。“年”一看,狂奔跳下大海,再也不敢出來了。原來“年”最害怕紅色,和霹靂啪啦的聲音。三天後,村民回到村莊,發現房屋並沒有被“年”推翻。老婆婆恍然大悟,趕緊對村民説了這件事,村民們一聽,去到老婆婆家,原來,老人就是天上的神仙變的。老人治“年”有三個法寶:紅對聯,鞭炮,紅袍。第二年人們試着用這三個法寶,“年”果然沒有再來了。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老神仙,並把農曆的12月30日,定為過“年”,又叫春節。直到現在,每逢過“年”,春節時,人們照樣是穿新衣或紅袍,放鞭炮,買紅對聯.....!
  媽媽講完後,我拍手叫好,原來,過“年”,春節也有傳説啊!


篇四:春節的來歷

  同學們,你們都沒聽説過春節的來歷吧!下面,我就給你們講講春節的來歷吧!!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枴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
  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説,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着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裏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着餘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篇五: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關於春節的習俗也多有很多,有貼春聯,穿新衣,拜年,給壓歲錢……但是關於春節的來歷呢?
  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每當春節的時候,它就從海里爬上岸,把許多孩子都吃掉了。人們算好了年從海里爬出來傷人的日子,每當這一天,人們就一起到山洞裏去避難,有一位老奶奶腿腳不便,只能留在家裏,有一位風塵僕僕的客人來到她的家裏,説“我一定把年趕走,您就上山避難去吧!”老奶奶半信半疑地上了山。
  年上了岸,看見只有一個人,客人放爆竹,年聽到聲音,用手捂住耳朵,躺在地上,年又見到紅色的對聯急忙跑到了海里,再也沒有出來。
  當人們回到村裏,推測那個人已經被年吃掉了。不過正好和人們預料的相反,那個客人不但沒有被年吃掉,還把年嚇得不敢再來傷人的呢!
  從此以後,人們都在春節的時候,放爆竹,貼春聯,再也沒有年傷人的事情,大家都快快樂樂的生活着。
  這就是春節的來歷,不管是不是真的,這傳統的中國節日都是最優良的中國傳統文化。


篇六: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預示着新的一年即將來到,家家户户都張燈結綵,喜氣洋洋。除夕那夜,鞭炮聲響徹雲霄,人們又唱又跳,一片熱熱鬧鬧的景象。
  春節雖然熱鬧,但大家知道春節是怎樣來的嗎?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它經常在冬天欺負住在山裏的人們,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趕走。有一天“年”又來了,許多人家裏都遭到了襲擊。只有幾户掛着紅布簾,門外生着火堆或敲敲打打鬧翻天的人家沒有受到傷害,因此山裏的人們知道了“年”怕三樣東西。當“年”再來的時候,人們用這三樣東西把這個大怪物給趕走了,從此都不敢來傷害人們了。以後代代相傳,便形成了過年熱鬧的習俗。
  我喜歡春節,因為過年有的賣可口的爆米花和好喝的飲料,還有的賣各式各樣的玩具。
  近年隨着我們國家的不斷強大,各國的領導人也開始在春節的時候,發表講話或文章向在本國的華人表示節日的祝賀,中國的春節在世界上越來越有影響力了。


篇七:春節的來歷

  傳説春節有四種來歷,下面這個故事就是傳説之一。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種兇惡的怪獸,身子龐大,頭上長着像牛角一般的觸角;眼睛圓滾滾的。活似兩盞燈籠。一張血盆大嘴、一口可以吞食一個人。這種怪獸的名字叫做“年”。
  年住在山洞裏,它是山中霸王。老虎、獅子、黑熊一看到它,便嚇得逃命;山羊、猴子、野兔聽到它的吼叫,便癱倒在地。年在山上捕食動物,吃飽便呼嚕嚕地躺在洞裏睡大覺。每當嚴寒將盡、新春快來的時候,年便跑下山來,進村吃人。因此,人類也非常害怕它,小孩子哭了,只要媽媽説一聲“年來了”,孩子就嚇得不敢哭出聲了。
  卻説那時候,有兩個放牛的孩子,一個叫阿山,個叫阿水,他倆是好夥伴,膽子都很大,常常趕着牛羣上山吃草。家裏的人對他倆説:“孩子,山上有年,去不得呀!”
  “不怕!”阿山和阿水有心計,説:“我們背上弓和箭,年要是來了,就爬到樹上射死它!”
  話雖這麼説,他倆上山幾次,幸喜都沒有碰到年。轉眼到了臘月三十日,天色黃昏。阿山和阿水趕着牛羣回家。真怪,牛兒驚慌得哞哞叫,擠成一團。這是咋回事呢?
  “呔,快走!”阿山和阿水揮起牛鞭,啪啪地抽打了幾下。忽然聽到“嘎哇”地一聲怪叫,一隻怪物嚇得朝村前路上跑去。
  阿山道:“阿水,你看,是一隻年跑了!”
  “真怪,年是兇獸,怎麼看到我們反而害怕得逃走了。”阿水覺得挺奇怪。
  “嗯,”阿山果斷地説,“我們追過去看看。”
  兩個小牧童真夠大膽,他倆不斷地揮動牛鞭催牛快走。牛鞭聲劈哩啪啦地響,年逃竄得更快了。“哦,是哩!”阿山猛悟過來,“原來年害怕牛鞭聲!”
  阿山和阿水趕着牛羣進村,遠遠看到年竄到吳公公家門。吳公公家門前曬了一件大紅衣裳,年嚇得扭轉頭,朝村後頭跑去。
  那邊也有一個村子。此時,夜幕降臨了,年一見家家户户的窗口明亮亮地閃着燈光,刺得它頭昏眼花,又扭轉頭跑了。這時,阿山和阿水已經把牛羣趕進棚裏,又追過去。他倆故意把鞭子甩得啪啪響,年驚恐地怪叫着,跑上山了。
  阿山和阿水把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回到村裏,他們對鄉親們説;“原來年怕響、怕紅、怕火。咱們知道它的弱點,往後可以抵禦它了。”
  鄉親們聽了,很快就想出一個好辦法。大家在村前燃起篝火,阿山和阿水投入一根根竹子,火堆裏發出“劈劈啪啪”的爆裂聲。幾隻年跑下山。看到篝火,聽到響聲,果然又往回跑了。就這樣,一夜過去了,鄉親們平安無事。第二天正月初一,鄉親們拿出紅柑、花生米等好吃的東西一道吃,互相祝賀:“恭喜!”
  從此,人們便把正月初一叫做“過年”。每當到了這一天,家家户户貼紅春聯,燃放鞭炮,點紅蠟燭,穿紅衣服,以“紅”為吉利的象徵。據説這些風俗都是當年抵禦“年”的辦法逐漸演化過來的。


篇八:春節的來歷

  中國農曆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説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説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着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説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中國曆代元旦的日期並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為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漢武帝劉徹感到曆紀太亂,就命令大臣公孫卿和司馬遷造“太陽曆”,規定以農曆正月為一歲之首,以正月初一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曆(陰曆,又稱農曆)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宣佈廢除舊曆改用陽曆(即公曆),用民國紀年。並決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為民國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稱元旦。但民間仍按傳統沿用舊曆即夏曆,仍在當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過傳統新年,其他傳統節日也照舊。有鑑於此,1913年(民國二年)7月,由當時北京政府任內務總長向大總統袁世凱呈上一份四時節假的報告,稱:“我國舊俗,每年四時令節,即應明文規定,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我國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員,亦准假一日。”但袁世凱只批准以正月初一為春節,同意春節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開始施行。自此夏曆歲首稱“春節”。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為了區分陽曆和陰曆兩個“年”,又因一年24節氣的“立春”恰在農曆年的前後,故把陽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正式改稱“春節”。
  地球繞太陽一週,曆法上叫一年,循環往復,永無止境。但是,人們根據春、夏、秋、冬四季節氣的不同,就以夏曆正月初一為一年的歲首。每年農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時(十二點)過後,春節就算正式來到了。
  臨近春節,人們採辦年貨,除夕時,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貼年畫、春聯;迎接新的一年來臨。
  隨着新中國的建立,春節慶祝活動更為豐富多彩。不僅保留了過去民間習俗,剔除了一些帶有封建迷信的活動,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內容。使春節具有新的時代氣息。1949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規定每年春節放假三天。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過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漢族、滿族和朝鮮族過春節的風俗習慣差不多,全家團圓,人們吃年糕、水餃以及各種豐盛的飯菜、張燈結綵,燃放鞭炮,並互相祝福。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耍龍的,也有踩高蹺、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區人們沿襲過去祭祖敬神活動,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豐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節叫做“白節”,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過藏曆年。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是過“古爾邦節”。春節也是苗族、僮族、瑤族等的盛大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