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關於世界讀書日的散文(通用24篇)

關於世界讀書日的散文(通用24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24W 次

書,在我們的生命中充當着重要的角色。古人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又曰:萬物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可見,書在我們生活中是多麼的重要,自然,讀書也便成了一件不可或缺的事兒。下面小編帶來的是關於世界讀書日的散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世界讀書日的散文(通用24篇)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1

你們知道4月23日是什麼節日嗎?

4月23日就是我們這些愛讀書的人的節日——世界讀書日。

書籍點亮人生,書香飄逸生活。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思想靈魂,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讀書人生天地寬,書讀得越多,品格就會越來越高尚,人生就會越來越快樂。

書能讓我拋開煩惱,拋開浮燥,紛擾的心沉靜下來,心胸豁達起來。讀書,猶如彈奏人生美妙的樂曲,有明志的清晰,有醒悟的明亮,有益智的悠揚,有創作的激越,有喜怒哀樂的共鳴。

每當我和媽媽去逛街的時候,我第一個要去的地點就是書店。我喜歡書店裏書的氣味和氣質。我每次到書店都要待差不多半個小時左右才肯離開。每當我遇見我喜歡的書的時候,我想把它帶回家慢慢品味,慢慢欣賞。如果不能把它帶回家的話,就在書店那兒坐下來看。

我覺得讀書是一種享受。讀一本好書能幫助你提高寫作能力,能讓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古代詩人杜甫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讀書的時候,當你看見一些好詞佳句的時候要把它記下來,然後牢牢記住。只要不斷積累,寫作的時候才能寫得又快又好。多讀點書就會幫你增加多點知識。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在書香中成長,在書香中成才!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2

今天是每十五個“世界讀書日”,全國各地都在以各種形式慶祝這個節日。

著名作家高爾基有一句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我的良師益友,我覺得讀書有好多樂趣,讀書好比是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的確如此,讀書的滋味其樂融融。我起初讀課外書籍時,都是看一些童話故事,當我手捧《白雪公主》時,我會為皇后的惡毒而生氣,為公主的不幸而悲傷,為七個小矮人的善良而感動……這是我最初嚐到了讀書的滋味。

我生日那天,爺爺奶奶送給我一套《十萬個為什麼》,作為生日的禮物。我愛不釋手地讀着,深深地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住了,我摩挲着它,我彷彿深諳大自然的博大精深,我神遊在知識的海洋……讀書,增長了我的見識。

每當夜幕降臨,我便坐在書桌前,扭亮枱燈,打開書本,翻動書頁,好像是叩響我心裏最清純的弦,彈奏出委婉動聽的音樂。我與書中的主人公同悲同喜,同歡同樂。笑可悲之輩,罵可鄙之人,感受與主人公同樣的人生旅程。這時,我一天的緊張和勞累忘卻了,獨自神遊於字裏行間——春華秋實,風雪飄飛,藝術的美妙,人生的感歎都展現在眼前。讀到會心處,或擊掌而笑,或扼腕而泣,或臨窗而立,看星月移動,看樹影婆娑,更是樂在其中。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種粟。”在書海中遨遊,吸取知識的精華,既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又豐富了自己的頭腦,既淘冶了情操,又充實了身心。我看到書架上那一冊冊,一排排散發着馨香的書,真是感到很幸福。

明代的王心齋寫過一首《樂學歌》:“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讀書的滋味真爽。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3

四月二十三日是世界讀書日,在一小這個書香校園裏舉辦了一次活動。此次活動在四月二十二日舉行,分為三個內容:一至六年級的誦讀表演,圖書義賣,展覽作品。

一至六年級的誦讀表演

一進校園,呼吸着書的氣息,來到了教室。隨着一聲廣播:五年級的學生請下樓集合,來到了操場。“開始了!”一年級的小學生誦讀了《三字經》,二年級的學生表演了讚美校園的詩,三年級的誦讀了《山行》、《小池》等五首詩,四年級的朗誦了《弟子規》。六年級的更是熟悉:弟子規。這幾個節目感情已融入詩中,在場的家長們更是看得入迷……

圖書義賣

圖書義賣的環節開始了,這是我最喜歡的環節。我先跑去我們班,沒有想到這麼爆滿!人太多了,根本擠不進去啊!又跑去別班看了看,可是沒有挑到好書的。“早知道不那麼磨蹭啦,我抱怨道。不過也有收穫,我的狼本書賣出去了。下次一定不會這麼慢了!

展覽作品

看完了書,又去欣賞別的作品。“好羨慕啊,這麼好的字體,這麼美得文章,如果我也可以多好啊!”我身旁的人説道。“你也可以,”我説,“只要認真!”欣賞了很多作品,活動漸漸進入尾聲。

結束

一個上午過去了,活動已結束了。雖然活動結束了,但是不僅在讀書日要讀書,每天,每分,也要讀書。盡情在書海遨遊吧!朋友!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4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想這是提醒讀書重要的吧?

讀書的習慣,都到了用讀書日提醒的程度了,説明讀書的習慣不很景氣或者不夠景氣,是一種悲哀啊。

高爾基説的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大多數人耳熟能詳;英國諺語説,讀書對於智慧,就像體操對於身體一樣,沒有比讀書更好的娛樂更持久的滿足了;漢王符有言,夫道成於學而藏於書;朱熹説,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讀書,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是像羅曼羅蘭説的那樣,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讀書,就是像偉人和先哲們説的這樣,不但能夠豐富頭腦還能提高修養,難怪讀書被看成是在獲得精神食糧。

既然是糧食,那就是充飢的,如果不讀書,腦袋裏沒有知識,那麼精神就得飢餓到匱乏。正是“讀書如飯,善吃飯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讀書的確很重要。俗語説,養兒不讀書,不如養頭豬。

學然後知不足,但不是盲目地見了書不分好壞,抓過來就讀,需要選擇好書,讀好書就是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有閲讀能力而不願讀好書的人,卻和文盲沒有什麼兩樣。

選擇好書得有鑑別能力,看了不讓學壞的應該算是好書,看了不但不能學壞還能催人奮進的就是優質的書,這是就書的主題思想而言的,那些藝術水準高的文字,則是能給人審美愉悦的篇章。如果能夠選擇主題好表達手法佳的書,那麼讀者是幸運的。

世界上的書,浩如繁星,太多太多,別説每一本都讀到,就是讀到一大部分都難上加難,這與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關。

既然不可能將書讀窮盡了,那麼,就得根據自己的精力、喜好和需要進行選擇,具體的方法可以是:不需要的不去碰,不太需要的粗讀概覽,對那些與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就得系統地細讀精讀,而那些怡心養性的書,當然也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認真地思索和欣賞箇中滋味兒,不能囫圇吞棗、走馬觀花。

喜歡讀書不一定就得藏書,往往藏的書還真就不容易激發閲讀的積極性,袁枚在《黃生借書説》裏説的“書非借不能讀也”是有相當道理的,借了因為你知道的到期歸還,就能督促自己抓緊時間讀完了,若是換成了自己的藏書,在反正什麼時候讀都由着自己想法的左右下,不着急讀,就會拖延下去,因而耽誤了讀書,使得那些書只能藏在書櫃裏當擺設了。

讀書,不能死讀書,得會讀書,學以致用,才能實現讀書的真正目的,不然可就容易成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書呆子了。

因為時代變了,價值取向差異更大了,千萬不能聽信讀書無用論,那是害己又對社會不利的。記得很多年前,一個同事見我喜歡讀書,就問我為什麼,我説學知識,他聽了卻嗤笑着説:“要是你在社會上遇到的事情,都按着書裏説的做,那就完了。”我因為覺得他是一個閲歷豐富的長者,就聽信了,從而在一個時期內,真的不怎麼讀書了,可是,漸漸地我發現自己是那麼空虛,幸好後來我又重新拿起了書本,不然,我都不知道現在會變成什麼樣子。

讀書,在上學的時候,要按着老師的指引,讀好教科書,這沒有什麼自主選擇的權力,一旦進入社會,就自由多了。當然不是可以不讀書了,必須堅持讀書,對於那些不必須讀的書,有空就讀,這個社會上大多數人都養成愛讀書的習慣了,我想就不用設立什麼讀書日來喚醒懶於讀書人的讀書意識了。

讀書的人多了,不但可以提高整體國民素質,還能減少很多因為生活優越而來的無聊,更會減少那些做對人和社會不利的事情的次數,顯然對安定團結也是有好處的。

我的意思是説,不要為了迎合讀書日,湊熱鬧讀一回書,而要真正理解領會設立這個日子的人的良苦用心,堅持多讀書。

讀書也不是什麼難事,咱又有茶餘飯後那麼多大把大把的時間,就學着習慣讀書吧。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5

名人莎士比亞曾經説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我最愛看書了!每次,我都看得如醉如痴。愛看書固然是好事,但媽媽不喜歡每次我看書籍沒完沒了的,還常常忘了吃飯、睡覺……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我已經看完了98多本書、8部名著、60本作文選,最近,媽媽又買了50多本書給我。我等待了一個星期,書終於到了!看到這麼一大摞書,我心花怒放,立馬抱起書跑進房間,如飢似渴的進行閲覽。要知道沒有書,我可是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啊!瞭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愛溜冰,都説我嗜溜冰鞋如命。可是有了書,我連“命”都不要了!一次,我在廣場溜冰,聽見有人賣書,換了鞋就飛奔而去買書。買到了便捧起我書看了起來,竟然把溜冰鞋丟了……

我看書時,便會“與世隔絕”,只有我和故事情節,然而,我便是故事中的主人公。

那次,正當我津津有味地看完一部科幻小説時,合上書,象餓狼吃完獵物一咽,真愜意。“咦?這裏怎麼沒人?”我嘴裏唸唸有詞,突然發現天色已經晚了。“不是要去騎車嗎?”我心裏想着;就在這時,爸爸媽媽推着自行車回來了,這時我才猛然想起:“哦對,是和同學約好要去騎車的!”就因為這一次看書我再次丟掉了“命”。

我既嗜書如命,又嗜溜冰如命,今後,我一定要把兩個中排出一個,不然“命”太多了,可是不行的!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6

夜未央時,佔一角書我對語的空間,痴迷於方塊字組合生出的萬種風情,久之竟恍入書境,待黃粱飯熟,東方大白,方知是書香入夢而來,不禁撫書而笑。

讀書常要選擇好的氛圍,一夜雨聲滴答檐下,一簾微風弄書而來,縱然是難得的清靜,也別有風味。便是隆冬之時,寒氣料峭,置身於“綠意新醅酒,紅燭小火爐”的畫面,卻也渾然忘卻了冬天的漫長和蕭條;酷暑之日,但咀嚼書中的文字,如品一杯淡淡的香茗。

在“薔薇一架香”下置一凳一扇,也可算納良消暑之良方。

要讀書,讀好書。如果説文字如木似浪,那麼讀者就是一葉扁舟:風起水興,激揚騰越,扁舟失重於浪尖波谷,心驚魄動;風平浪靜,水流緩緩,扁舟騰越,扁舟自橫,閒適安然。

歌德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但總以為讀一本好書,是面對着一處好風景,感受其間流露出來的或粗獷豪放或纖巧秀弱,或深遠空靈或雄偉磅礴的風韻。當與我心有不可遏制的“慼慼焉”時,人達到心曠神怡、養心浴德的境地恐怕就不再是難事了。此時,書已超脱出它本身的價值,成為一個睿智的長者,一個推心置腹的朋友。他面你而坐,娓娓而談,睛動睫轉之間,便可得“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的好處了。好書常須精讀,程頤説:“讀書之味,愈入愈深。”這味,就是在吟哦低詠地推敲之間。徐然生成,屢讀不厭,屢讀屢覺馥郁津甜,齒頰餘香。

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之法偶一試之,也實在是上上之策。太滯,太過刨根究底,反不易體會書中隱喻的意味。有的人從不刻意讀書,但總在驀然回首中,得來燈火闌珊處的書外之意。初看《老殘遊記》總不開竅,怎麼第一回夢中所見人物到末一回竟成真人,百思不得其解,就放置在一旁。待後來看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方知劉鄂是用夢與真兩相錯合,以證明“人生虛浮,夢裏一場”的消極思想,這“頓悟”出的會意更亢奮了我的求知慾。心下便想:古人説,少年讀書如隙間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上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但既然坦然坐於庭上望月,立於台上玩月,又何必定要等到美髯飄飄,白首蒼蒼之時呢?

讀書要做到“深入淺出”四字是最不易的。年少時,讀書不能入書,不知作者用意何在,更不知欣賞,大聲唸了兩句,丟棄一旁,久了,便忘個精光。但近來讀書,又常誤入歧徑,伏於言下,精齧細咬,儼然蛀蟲,處處為書中文字牽制,拘泥於一言一語中。曾深愛李清照的《瀨玉詞》,讀得昏天黑地,竟長時間縈繞於悽婉低沉的詞風中,不得開脱。索性不再翻看,拿了蘇軾、辛棄疾的書來“攻毒”,果然開闊清朗許多。所以讀書一定要出書,以審慎的目光篩一遍書,善者,我用,且用得透脱;惡者,我棄,且棄得灑脱。高爾基説:“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了起來”。出入到此,又是何等的駕輕就熟?

想來嗜書成癖的不只我一人吧。每每攤頭店裏,忽見一本好書,便雙目放光,耳熱心跳,雙手癢癢揣於袋內,方覺囊中空空如洗。偶得好書,又不敢置於桌上,深恐一日不在時,同事朋友借了走,再去索還,怕要高歎“難於上青天”,後悔不迭。不過,大概歸功於我無恆的性格吧,讀書總隨興。一日,從同事手中看到陸機的《文賦》,驚喜之情不可名狀,一口氣抄了半本,半年後再從書店購得,初見之情不復再來,竟然束之高閣,隨它塵封。但書不應怨我,它知我深愛它,且不矯飾,不虛偽。

夜闌有夢書當枕。我總覺得生活在書所營構的氛圍裏,嗅着書香,咀嚼書味,躺於書面,坐於書背,夜是這樣靜謐,彷彿可以感覺空氣的流動,枕着一摞書香,且沉沉睡去,睡入歷史與現實之中。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7

我喜歡一個人呆在我的書房裏。一個人,在書房,就像一個人在這世界上,你想要怎樣你就能怎樣。可惜,這也是個夢想,要實現還真不容易。時不時的總有人走進我的書房裏,不是現實中的人,就是幻覺中的人。

很多時候,我讀書,是因為我很孤獨。讀書對於我就像在窺探另外一種奇特的生活,另外一種新穎的思想,另外一種味道的心情。我一翻開書就像是去了另外一個世界裏。直到讀完,合上書,回過神,眼前仍然飄着浮着許許多多異樣的靈魂。他們愛,他們恨,愛了,恨了,仍孤獨。愛與孤獨是永恆的,恨與孤獨也永恆。

什麼是“好書”呢?這個我也説不清。但我覺得好的文字不僅是具有情感的而且是具有骨感的。有人總是説:寫作應該貼近現實,寫作不能不接地氣。而其實,寫作的真實狀況是:你若越是投入寫作,你也就離現實越遠,你也就與理想更近。接地氣也要看接的是什麼樣的地氣。橘生於南則為橘,橘生於北則為枳。

我喜歡讀文學書,喜歡讀小説,喜歡讀詩歌,有時也會寫一些。好的小説,在我看來,是那些寫平日裏暗地裏很隱晦的人和事的,是那些平日裏不好説或者不該那樣做而又非常想去做的,只有這樣,才有意思,讀起來才愛不釋手。好的小説,冥冥之中總會呈現某種命運。好的詩歌,在我看來,就是詩人的白日夢。詩是想不出來的。真正的詩人都具有獨一無二的靈魂。每個字在詩人眼裏都會具有更多的含義。好的詩句大都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人生越悽苦,詩句越美麗。詩句越美麗,人生越悽苦。生活是非常實際的,詩是不切實際的。人活着要實際,但又不能太實際。

只有關心生命的人,關心個體生命的人,才有可能接近文學。真正的文學,表現的全是獨特的個體生命。文學之所以顯得比生命更加豐富和神祕,恰恰就是因為它能夠令人驚訝地感受神祕的生命。我之所以熱愛文學,至今不願放棄文學,就是因為只有在文學這個世界裏,我的心才相對自由。

我總是對自己説:如果你還愛讀書就説明你沒有老。人老是不可阻擋的,文字卻能永遠年輕。不管你是多麼老了,你的文字都應年輕,都應讓人覺得乾淨。年輕,乾淨,就是美。我最失敗的時候就是我寫作時不是自己(生活中,我無法好好地做一個我自己,這已經是一個事實,我早就舉手投降了)。我寫下的這些文字具有持久的價值嗎?卑微的存在也可以企望偉大的時刻吧。

活在這個世界上,最能使我愉快的,除了閲讀和寫作,還有什麼呢?還是閲讀和寫作。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8

培根雲:“史書使人變得聰明,詩歌使人變得機智,數學使人變得精細自然哲學使人變得思想深刻,倫理學使人變得莊重,邏輯學和修辭學使人變得善於爭辯。”吾一年有餘,觀書一百多本,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朗誦,演講,心理,教育……吾每觀一書,便如獲至寶,愛不釋手,至今與書為友,以書為伴,快哉,快哉!

吾為大學生,常常思考,大學生讀書目的為何?有人曰;“為考證。”有人曰;“為娛樂消遣。”也有有志之士曰;“為提升人格魅力。”吾沉思良久,只聞古人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古代聖賢讀書之志也,吾不可與聖人相比,吾天生愚鈍,胸無此大志,在閲讀眾多書刊之餘,吾以為:“解惑,增知,進才,修身,享受。”此大學生讀書之志也,當然出自在下之言,多有不足之處,往讀者自辯。

進來有人問吾:“大學生應該讀什麼?”吾思良久,也不得其解,但吾觀其新聞,獲知。近幾年來,國學熱潮,紅遍國內外,是否拜讀經典?皆成為眾人討論的重點?有人云:“時代更替,應該辭舊迎新,順應時代潮流,多觀當世之書。”也有仁君雲:“中華經典,不可拋也,如若拋棄,則會出現文化斷代,國人不知本民族文化源流,其後果不堪設想,因而應當誦讀。”近幾年來,很多地方向學生推薦必讀之書,種類甚多,吾觀之後,察之,發現推舉之書皆有四大名著,我認為經典之書應當拜讀,何也?一則繼承中華文化,畢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卓越輝煌,不繼承先祖文化,豈不可惜;二則古典文學中皆有常識問題,熟不知當今之人浮躁,甚至連基本的文學常識都不懂,因而出現“關公戰秦瓊”之笑話,由此觀之,讀經典可以增知,三則,與人聊天,應該有共同話題,經典國學,國人皆知,汝若不知,豈不笑話?四則拜讀經典文學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進來,多人拜訪與吾,皆讓吾推舉書刊,更有甚者相信所謂的名書排行榜,吾不已為然,眾所周知,好書應該經得起歷史的考驗,而不是靠商家炒作,至於推舉所謂的什麼必讀書刊,吾以為“應該選擇對待,縱觀眾多推舉書刊,皆出一類,大多數是普及讀書,若皆看推舉之書刊,豈不是千篇一律,人為個性之人,豈可強求一致,況推舉之書多如牛毛,種類繁多,生澀難懂,而人生有限,書海茫茫,若吾等皆一一拜讀推舉之書,那要拜讀到何年何月?”因而吾每次讀書,皆出自散漫,凡書店,圖書館,常進入,每次看的多,買者少,感覺有價值的才買,吾以為樂,讀書者,應該是書選人,而不是人選書,在之,應選自己感興趣的書刊,或者歷經千年考驗而不衰並影響深遠之書,此吾人之愚見也,往君斟酌。

吾長獨行,孤苦伶仃,唯書與伴,進幾日有眾多好奇之女問在下:“讀書何用?汝乃書呆子一個,可憐,可憐。”吾淡然一笑,吾以《示兒》片段作答;“讀書習氣掃未盡,燈前簡牘紛朱黃。吾兒從旁論治亂,沒使老子喜欲狂。不須飲酒徑自醉,去書相合聲琅琅。”其皆不會此意,吾思良久,請以例書為證。曰:“吾觀於華先生的《活着》,感觸頗多,吾觀三日,手不釋卷,此書語語驚人,沁人心扉,動人心腸,到陋室,吟誦多次,淚下沾襟,主人公的醫生命運讓吾悲歎,‘少年去遊蕩,中年想絕葬,老年做和尚。’此乃主人公一生之路也,吾一個假期,思慮不斷,生命何如?觀此書,便有更深的理解。”眾女皆不吭聲,回去拜讀《活着》,皆有此感。

吾以為,一個大學,一間教室,一座圖書館,足矣!書讀百遍,其義自顯,觀書常思,活躍思維,吾曾幫助好友梳理中國歷史,並告訴好友,中國歷史其實並不複雜,吾概括為:“盤古開天,炎黃華夏,禪讓禮賢,大禹治水,伊伊扶商,武王伐紂,周公吐埔,天下歸心,共和執政,幽王喪周,桓公稱霸,宋公隨後,重耳出山,楚王驚人,使將連橫,秦人一統,華夏初成,吳陳起義,劉項爭鋒,鴻門斗智,項王兵敗,高祖建漢,王莽篡權,劉秀光武,定都洛陽,天下三分,西晉一統,百年戰亂,隋唐興盛,五代戰火,元兵一統,元璋興明,自成滅明,後金入關,滿人為政,國共革命,共擊日寇,百年恥辱,華夏振興,然後我寫詩云:“中國通史八千年,人生彈指一瞬間,生命短暫須盡力,往事已矣永不返。”好友從之。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此言不假,吾經實踐,感觸深刻,理論來源於實踐,但有高於實際,吾觀一百多本書,涉及古今中外,進來問吾者甚多,吾不做一一解答,皆提煉如下;“一、讀書者和非讀書者相差甚遠,這主要是指思想上的差異;二、紙質書刊仍有存在的兼職,短期內電子書刊無法代替;三、必讀之書是普及讀物,個性化讀書不可忽視;四、讀書應當多思考,在於領悟,須有個人思想;五、吾等應當強化古典文化學習,不然妄為人師,誤人子弟;六、時尚之書應當看,對於生澀的原著可以看註解;七、對待傳統文化應當抵制兩個極端,走中庸之路;八、投其所好,自由讀書;九、注重書本內容,而不是外在包裝;十、常思常讀,讀之有感,就應交流。”當然上述眾多爭議的問題答案甚多,這只是在下個人的愚見。

上大一者,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上大二者,知道自己不知道;上大三者,不知道自己知道;上大四者,知道自己知道,此吾發現的一條規律。既然我等時間充足,何不多看書刊呢?吾每日讀書,眼之痠痛,腰之彎曲,眼之近視,腹中飢餓,口中飢渴,然吾每觀一書,感覺充實也,揉揉雙眼,捶捶腰部,吃飽喝足,繼續拜讀,此乃人生一大樂事也。

文中太多太多的“吾以為”望讀者諒解。讀書者,應有主見,學人者,死;創新者,活。獨立思考者,貴。“取經取經,晝夜不停。”讀書者,亦如是。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9

做一個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絕大多數人的心願。誰不願意美好啊?除了心靈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為了這份美好,人們使出了萬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見的整容,比如塗脂抹粉的化粧。為了撫平臉上的皺紋,竟然發明了用肉毒桿菌的毒素在眉眼間注射,讓面部微小神經麻痺,換來皮膚的暫時平滑……讓我這個曾經當過醫生的人,膽戰心驚。

其實,有一個最簡單的美容之法,卻被人們忽視,那就是讀書啊!

讀書的時候,人是專注的。因為你在聆聽一些高貴的靈魂自言自語,不由自主地謙遜和聚精會神。即使是讀閒書,看到妙處,也會忍不住拍案叫絕……長久的讀書可以使人養成恭敬的習慣,知道這個世界上可以為師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會沿襲洗耳傾聽的姿態。而傾聽,是讓人神采倍添的絕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視,而每一個生命也都不應被忽視。你重視了他人,魅力就降臨在你雙眸。

讀書的時候,常常會會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與穿透,讓我們在驚歎的同時拈頁展顏。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裝點,微笑可以傳達比所有語言更豐富的善意與温暖。有人覺得微笑很困難,以為是一個如何掌控面容的技術性問題,其實不然。不會笑的人,我總疑心是因為讀書的不夠廣博和投入。書是一座快樂的富礦,儲存了大量濃縮的歡愉因子,當你靜夜撫卷的時候(當然也包括網上閲讀),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騰,迷住了你的雙眼,你眉飛色舞,中了蠱似的笑起來,獨享其樂。也許有人説,我讀書的時候,時有哭泣呢!哭,其實也是一種廣義的微笑,因為靈魂在這一個瞬間舒展,盡情宣泄。告訴你一個小祕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樂累加一處,都抵不過我在書中得到的歡愉多。而這種欣悦,是多麼地簡便和利於儲存啊,物美價廉重複使用,且永不磨損。

讀書讓我們知道了天地間很多奧祕,而且知道還有更多的奧祕,不曾被人揭露,我們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讀書其實很多時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圖書館堆積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華書店裏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靈的墓誌銘。你在書籍裏看到了無休無止的時間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當你把他人的聰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輕輕説出的時候,你的紅脣就比任何美麗色彩的塗抹,都更加光豔奪目。

你想美好嗎?你就讀書吧。不需要花費很多的金錢,但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堅持下去,持之以恆,優美就像五月的花環,某一天飄然而至,簇擁你頸間。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10

沈括《夢溪筆談》載:“古人藏書闢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在書中放置香草,不僅可以防蠹蟲咬蛀,而且還可以給書留下幽幽清香,“書香”一詞便由此而來。後來人們據此加以引申,形容讀書人有“書香氣”,而讀書人家或曰“知識分子家庭”,則被稱之為“書香門第”。

由這“書香”又想到宋人程頤有語:“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有“書香氣”的人,讀書時若能品出書的味道來,怕是進入讀書的真境界了。

何謂讀書之味?竊以為不可僅以一個“香”字而言之。我曾在報刊上發表過一篇《讀書與吃飯》的書話,文中説:人生是需要滋養的,吃飯,是對身體進行補養;讀書,則是對精神進行補養。讀書如吃飯——飯有飯、菜、湯,飯有家常飯、待客飯、筵席飯;飯有西餐、中餐、地方風味小吃……但不管是什麼樣的飯菜,吃的時候總要品嚐一下滋味,五味俱全方能構成美味佳餚。讀書亦然。讀書之味乃甜酸苦辣是也。

翻閲一本好書,猶如走進一幢新房,打開一扇未知的窗户,展現在面前的是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讓讀書人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吸吮着新鮮的空氣,張開思想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馳騁翱翔。臻於此境,讀書人能沒有甜滋滋的意味?

讀書的人,有時也難免遭遇意想不到的尷尬。當書中的道理與現實生活中的事不能呼應,書中的事與生活中的理髮生衝突時,讀書人便難免有迷離若失、恍惚不定的感覺,甚至於陷於進退維谷的窘迫,此時就可能有一股酸溜溜的滋味湧上心頭。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詩用來形容讀書人的心境,也是恰當的。一般情形之下,讀書人攻城掠地,在知識的海洋中苦苦求索,都要經歷“山重水複疑無路”的苦悶階段,其時身臨遏澀之境,前不見村後不着店,孤苦伶仃,步履維艱,那份愁苦,實難堪受。而且,讀書人亦是凡人俗子,哪能沒有來自書外的聒噪?若要跨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心裏沒有一番痛苦煎熬的爭鬥抉擇,恐怕是難臨其境的。

有讀書人説,讀書令人練達性靈,陶冶情趣,使媚俗不再,浮躁不再,使人寧靜,高尚依然。但我以為,這般深厚綿長的意藴,還要靠書中摻和的辣味,或説是火藥味,沒有一點辣味的文章,讀之味同嚼蠟,不如不讀。而真正有辣味的書,如同急風暴雨射向垢陋心靈一角,所向披靡,無堅不摧,終令讀書人臉紅心顫、羞愧難言,並猛然悟得“今是昨非”。爾後,衝破名韁利鎖的困擾,靈魂因之而純靜而昇華。

讀書的味道雖説是酸甜苦辣,但最終給人的感覺卻是愉悦快樂。人活在世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畢竟要比沒滋沒味不知要好多少倍。我常想,如果沒有書籍相伴,漫漫一生,多少個無眠的黑夜和無聊的白日將會是怎樣的難熬,而這樣的人生是多麼無趣和乏味。的的確確,有書相伴,且能從書中品出味道來,得到的點滴收穫,都會在心中湧滿喜悦,進而由衷欣慰,隨即增強讀書的志趣,進而堅定與書相守的信念。

林語堂曾經設想過在書房天花板上裝一佛教的油燈籠,書房中要有油煙味和發黴的書味,以及無以名狀的其他氣味才好。看來,林語堂已經將讀書味道的造化從書裏牽引到了書外,從意境宕延到了環境。讀書人若真能化入這般讀書境界,讀書的味道想必是更加醇釅了。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11

讀書確實沒有止境,然而讀書卻有境界。我想起了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説的三句話,他闡述了古今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的三種境界。此所謂境界,便當是指修養造詣之各種不同的階段而言者。讀書作為生命的需求,作為一種修身養性,陶冶品行情操的方式,作為一項淨化、豐富、擴展人生的崇高事業,讀書當然有境界,而且有四種境界。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此乃第一境也。讀書,要靜心而讀,守住心靈深處的寧靜和純真,耐住寂寞,甘於孤獨,要潛心鑄劍,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心無旁鶩。柳宗元詩云:“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淡然離言説,悟悦心自足。”在明媚的春光裏,小橋流水,白雲悠悠,在樹蔭下,就是一本書,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讀起來,你感到是那樣的清靜,那樣的優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闌人靜、萬籟俱寂,在書房裏,就是一本書,一個人,一盞孤燈,手不釋卷,你又覺得是那樣的幽靜,那樣的愜意。這是一種“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讀書境界。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乃第二境也。讀書不僅要坐下來,還要能讀進去。書間如夢,一尊還酹明月。書讀進去了,就會沉醉其中,廢寢忘食,樂而忘憂,真可謂時光現在最佳,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邊獨好。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閲遍人間春色,人與書就會融為一體。這是一種“書人合一”的讀書境界。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此乃第三境也。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書本中。書籍猶如巍峨的高山,綿延不盡,讀書到一定的程度,就會高屋建瓴,對事物的認識就會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會無限寬闊,顯示一種博大的胸懷和宏偉的氣魄。這是一種超越自我、超越現實、超然物外的“天人合一”的至高至上的境界。讓我們的心靈在讀書中昇華自由之境。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此乃第四境也。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人生有限,學海無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無止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讀書到最後,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識的博大精深,要畢生踐履,求精圖新,倡導一種不斷攀登、永遠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終身學習,把讀書作為人生的內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靈魂中去,成為生命的一部分。天長地久有時盡,此讀綿綿無絕期。這是一種 “時人合一”的超越空間的至遠至臻的境界。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12

我記得小時候,父親愛看中國古典小説《三俠五義》、《西遊記》、《老殘遊記》、《蜃樓志》……也看《希臘神話》。哥哥喜歡看武俠小説,如:《絕代雙驕》、《絕招與毒手》、《神鵰俠侶》、也看西方小説如:《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日戈瓦醫生》……我喜歡看小人書《楊家將》、《西遊記》、《霍元甲》、《陳真》。《希臘神話》裏坦胸露臂駕戰車飛馳的戰神,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有一次,鄰居借《西遊記》給我看,我看到一半,他要求我到山地裏幫他拔胡芋藤,否則把書收回,我只得乖乖就範。雖然為看一本小人書為他幹半下午的活,但書中“孫悟空面見如來”的栩栩如生的畫面,讓我大開眼界,用現在的話説是“腦洞大開”,影響深遠。

小時候我家裏窮,受鄰居們鄙視,心裏自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不如待在家裏看書。有時候,夥伴們拉我出去玩,我恢復愛玩的天性,高興跟他們出門,沒走多遠,祖母就出現在我身後,一把拽着我的手説道:“你的大腿沒有人家胳臂粗,你還好意思跟他們玩”。我心生怨懟,悶悶不樂地在屋裏發呆,祖母走到我身邊,又叨嘮她的故事:“我孃家村裏,有户姓楊的人家特別窮,他家兒子喜歡讀書,每天在家苦讀書籍。有年元宵節,他家對面的家族祠堂裏,出燈、舞獅子,幾乎全村人都去看熱鬧,他依舊坐在家裏看書。後來,考中進士,做了大官,風風光光地回家,回饋桑梓,做了不少好事,受人愛戴。”

在祖母的薰陶下,我不再外出和同齡人做遊戲打鬧,而是沉浸在文字中。久而久之,夥伴們也不再來自找沒趣。他們享受他們遊戲的歡樂。我獨自享受讀書的樂趣。記得在《金瓶梅》續書《金屋夢》讀到裏“金谷園中春草生”,我像着了魔似的喜歡,在頹敗的金谷園中春草復生,是何種美麗的畫面,這句具有頹廢之美的詩,像一個魔咒,套住了我心,從此不忘。也許是中了書的毒,我竟然神經質地認為自己與眾不同。同齡人都愛動,愛熱鬧;而我愛靜,愛胡思亂想。別人什麼玩的都會,我什麼玩的都不行。

四五年級時,我被梁羽生小説裏的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迷昏了,愛上武俠小説。我和非常聰慧的同學龍,各取名號,發誓一起寫武俠小説。 但是真動筆,自己寫不出一個字,寫小説的計劃不了了之。

初中時,有一次寫作文《我的一天》,我洋洋灑灑地寫了八節,大約有三千字,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讀了前三節後,覺得太長浪費課堂時間,中途戛然而止,惹得同學們齊聲吶喊“再讀!再讀”。那一刻,我心裏甭提有多高興了。那是我第一次感覺自己有點用處。文字帶來的樂趣瀰漫在我心間,化成一個美麗的夢想。於是,我的生活多了一份憧憬,多了一股力量,多了一份美好。

夢想像一杯美酒,每一個擁有夢想的人,都在迷醉的快樂狀態。

我的少年時代悲慘的事接連發生,痛苦接替而來,但另一方面,因為讀書和幻想,我又是快樂而充滿希望的。

至今,想起那段滿懷憧憬的青澀時光、那些懷着美好心情觀察世界、站在高處瞭望遠方的情景,覺得它們在我人生的道路上依然在熠熠生輝。

離開學校,走上社會,投入世俗的洪流之中,我在無聊的時候,曾經一度還看書打發時間。可是,當我學徒期滿,開始做工創業時,由於我的周圍人都討厭書呆子,他們每天都是泡在麻將裏,在一起吃吃喝喝,為了融入他們,取得成就,我不得不放棄看書的愛好,混入他們當中去,打牌,吃喝,按摩。

雖然,我在婚後一段無所事事的時間裏,埋頭寫過一篇文章發表在市裏的晚報上。但還是跟書拉開了距離。生活越來越忙碌,無暇看書,也無心情看書。

這麼一晃就是十五年,渾渾噩噩,無奈地看着時光流逝,生命逐漸老去,身邊的親友一個一個地遠去,心裏堆積了太多的故事;淤積着太多情感;每次的生離死別,都震顫着我心,引起無限的感慨。這些東西在我心裏鬧騰着,始終在心裏衝撞着,要飛出來,要宣泄出來。但是怎麼讓它出來呢?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13

一直想開書店,這個念頭大概從八歲蹲在集市的書攤旁看書時就產生了。

最早接觸的書是小人書,那僅有的幾本小人書伴我走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給予了我無窮的樂趣。

上小學的時候,家裏的所有的書都被我翻爛了。就連那本厚厚的《青春之歌》在字典的幫助下,也看了很多遍。那時,家裏條件不是很好,書,是一種奢侈品。所以,只能跑到集市的書攤旁,一蹲就是半天。那麼喧鬧的集市,卻也能夠充耳不聞。直到攤主喊:小姑娘,到底買不買?別耽誤我做生意,這時才會如夢初醒。

再大些的時候,書攤上的書已經不能滿足我的需求了。於是,書店便成了我經常光顧的地方。每當擁有了一本好書,總是一口氣把它讀完。然後,再慢慢地去細讀、去品味。有了那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感覺。可以不顧鏡片的加厚,可以為了省下早餐錢買書而寧願餓着肚子上學,只要,有書讀。有個自己的書店,是我當時最大的夢想。

終於參加工作了,每當領到微薄的薪水,第一件事總是去買幾本書。如果有人問我,有了錢的時候最想幹什麼?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開個書店。

是的,開個書店,屬於自己的。不在繁華的街道,也不要太大。但要古樸、優雅、充滿書香氣,且要書目豐富。這樣,就有足夠的書足夠的時間去慢慢品讀了。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14

上高中的兒子有一天突然問我:“媽,讀書有什麼用呀?我現在看不到學習有什麼用,讀書沒有目標了呢!”我不知該怎麼説服兒子。讀書有什麼用呢?靜下來,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吧,寫點關於我上學的那點兒事,讀書的心得,來豐富自己的情感,豐滿自己的思想。

愛學習,喜讀書,一直伴隨我的成長,並樂在其中。我愛讀書,啟蒙教育是父親吧。父親年輕時讀了很多書,《三國演義》、《水滸傳》都是父親講給我聽的。小時候,很羨慕父親讀了很多我不知道的書。一直以來,都能想起父親在世上時,跟我像朋友一樣交流讀書、學習心得的情景。

我九歲才上一年級,比較晚。農村學校學生少,老師也很少,複式班上課,可能許多城裏孩子都不懂吧。像電視劇裏的情景,一年級和三年級一個老師同時上課,老師給三年級上課時,一年級的學生寫作業。這樣的複式班一直上完四年級,感覺沒怎麼影響我對知識的渴求。一年級的老師是個唐山下鄉的知青老頭兒,一口流利的唐山口音,教我們漢語拼音,當年我的成績很不好,語文和數學都沒及格。期末聽完成績後我很害怕回家。父親並沒有因為我考不好責罵我,還鼓勵我繼續努力。二年級時,因為一元錢學費交晚了,害的我一個學期沒有教科書,整個學期都是看同桌堂妹的書寫作業。我倆關係好時,書還是有的看,關係不好時,就沒得看了。那時,父母也不知道給我借一套教材,但很清晰地記得那個學期我考了班級的第一名。到了五年級,那個村子沒有了班級,要到八里路開外的鄉中心校去讀書。在中心校,我的班主任老師在班級大聲朗讀了我寫的一篇作文《雪中送炭》,評語是“短小精悍”,大大鼓勵了我的讀書的自信心。一次家訪中,老師與父母的談話,給我奠定了一定要考上大學的決心。他跟父親説:我很聰明,是一個考大學的料兒。也許那只是老師的一句客套的話兒,但在我幼小心靈裏卻種下了一顆求學的種子。在初中、高中,我非常喜歡和各個班級學習好的同學來往,交朋友,學習他們身上的優點、學習方法、學習勁頭。任何誘惑也都不為所動。1994年我終於如願以償考上了大學,成為村裏第一個女大學生。當父母讓我選擇是買新衣服還是繼續上學,我總是會放棄買新衣服。以至於很久以來,我都不太在乎女孩子的外在的美。

大學給了我廣闊的天地,給我渴望吸取知識的土壤。《平凡的世界》、《約翰·克里斯多夫》、《簡·愛》、《巴黎聖母院》……在大學裏,我看到了自己就像書中的孫少平,執着而堅強、自立而倔強,不斷地豐滿着自己的思想。也許對讀書太過執着,那時一心想專升本,但是家裏覺得我是女孩,負擔重,不願意再讓我繼續上學了。在彷徨、迷茫中,我也錯過了屬於自己的那道風景。

畢業後,讀的名著少了,《魯濱遜漂流記》是為了解孩子是否讀懂了,一夜看完的,依稀記得魯濱遜孤島上求生存的情景。《呼嘯山莊》讀了一部分就放下了,感覺有點讀不懂,裏面有一些暴力的'東西不喜歡。《三毛全集》很愛看,感覺三毛就是在寫自己的平生經歷,娓娓道來,很親切,但卻不太理解她為什麼不好好地活着?畢業不久做了會計,算是半路出家,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學了十多年的會計,會計師、注會、注税學了過,過了廢,反反覆覆,跟着自己較勁!跟一起的學友較着勁!

有人問:你是不是書呆子呀?在工廠實習時,一個帶班班長非常直率地問我:你念了那麼多書,還不是跟我們一樣幹着工人的活兒?那時,這句話,真的很刺痛我的心,我的神經!現在想來,其實你不懂,我不怪你!用了十多年,我豐富了自己會計方面的知識,拉近和超過了老會計,用知識改變着自己的收入、自己的命運!我會驕傲地説:腦子裏是有東西的。

為什麼很多人能成為我的好朋友呢?為什麼我如此的愛讀書呢?還是因為讀書豐富了自身的內涵和氣質吧。好讀書之人,如我、如周、徐、牛、陳……在讀書中我們學會了隱忍、學會了堅持、學會了對人、事、物的理解。

如果當初,我不讀書,也許會成為一個村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默默地承受命運的安排。

喜聞大學的一個同學畢業十幾年後,依然在百忙之中還攻讀研究生,我很感動。還有和我一樣執着的追尋內心的自由、追尋着夢想的人!

你不懂,我不怪你,你若懂,我也不怪你!很喜歡莫言的這句話。茫茫人海、紛繁複雜的人生中,為什麼還有人能聊在一起呢?為什麼還能有幾十年如一日的朋友呢?應該是我們的思想都在進步吧,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不斷學習,是臭味相投吧!周還能在夜晚一遍又一遍地問我關於會計、税法方面的知識,於她,不是很專業人士卻能問出非常專業的東西,真的難能可貴,感動,真的!

為什麼有的人當生活越來越富有、日子越過越舒坦的時候,突然覺得自己的另一半跟不上自己的思想了呢?歸根結底,就是當一個人一直在學習、在進步,另一半卻在原地踏步。看了《父母愛情》電視劇,感覺男女主人公一起愉快地生活了幾十年,一個不容忽略的細節,就是彼此在臨睡前還能書不離手,交流思想、交流心得。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喜讀書,愛學習,一如既往。簡單、幸福、樂觀、執着,於心,美哉!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15

一説讀書,是供給人精神的食糧,我立感自個兒營養匱乏到面黃肌瘦。這不是説沒有可食之物,而是懶惰、亦或某種觀念、還有生活環境和現狀等諸多理由及藉口,少了主動攝取營養的本能。這實在怪不得他人了。看文友們滿腹詩書,落筆成章,自己鋪箋卻筆瘦墨淡、文不達意,方恨讀書太少知識淺薄,悔時光虛度沒有把握。

年幼時,也許是身心發育的需要,對食物和讀書同樣的渴求。當時的農村孩子,每日粗糧淡飯即可供養生命成長,幾本小人書,便是快樂的伊甸園。沒有優質紙張,沒有精美裝幀,更沒有色彩斑斕的畫頁,就巴掌大的小書,黑白線條畫圖,黑色文字。就這麼簡單的小人書,卻給農村的孩子開啟了智慧之門。

我家沒有閒錢買書,多數時候是借別人的看。村裏孩子多是這樣的。誰有一本書,就滿村藉着看,傳來傳去,書皮都磨爛了,還回不到主人手裏。

玩伴曉芳的媽媽是民辦教師,爸爸在外地城市工作,她家是我印象中的“圖書館”,那是我常去讀書的地方。許許多多小人書,還有畫報(彩頁的)、大書,《侍衞官雜記》《紅與黑》也是在她家認識的。小孩子最感興趣的,當是小人書。《龍潭得寶》給我的影響至今尤深。講的是小領和小栓兩個男孩子,一次二人上山打柴,小領掉進龍潭,由於他真誠勇敢,得到了老龍王的幫助;小栓卻在朋友落難時,丟開朋友候跑掉了,看到小領在龍王幫助下過上了幸福生活,又開始眼饞。小栓的母親,指使兒子去龍潭盜取寶貝,給兒子的全身衣服縫滿了兜,叫他多裝寶物回來,結果兒子攜寶太多而迷路,一去不再復返。母親遺恨終生。文中的故事,在我幼稚的心靈播下了一枚種子:貪婪,自私,會自取滅亡。

年少,尚不知愛情為何物,但小人書中的愛情故事,讓我感到了美好。《梁山伯與祝英台》十里相送暫且不説,《雁來紅》那本八開半大的小人書,那是我人之初讀的第一首愛情敍事詩。書中流暢的繪畫線條、人物造型和優美的詩句,深深吸引了正讀小學的我。

時間久遠,記憶已有殘缺,但大概意思是這樣的。詩文敍述女子與牧羊郎相識,相愛,後因不能結成眷屬而飲恨黃泉之下,牧羊郎變作一隻大雁,每當飛過姑娘的墳塋,墳前花草的葉子就變成了紅色……我把詩句抄在了筆記本上,一有空就捧出來讀,愛不釋手。那時懵懂的我,竟為悽美的愛情故事感動得流涕。後來,對敍事詩鐘愛有加,大概原因在此吧。

初中時,翻箱倒櫃發現了一本煙燻發黃的《紅樓夢》,那是一本老古式大書,線裝的,朝右翻頁,豎式句子排版。書中繁體字,我有好些不認識,全憑通讀句子來理解意思。讀來讀去,不求甚解,就認識了一些紅樓夢人物,記了一些詩句,外無收穫。還有父親的什麼《播火種》《紅旗譜》,也是讀得稀裏糊塗,一知半解。再後來又借舅爸的一些現代長篇小説讀,終是囫圇吞棗而不知其味。

上了高中,專於課程學習,課外書就鮮見沾手了,訂了《中國青年雜誌》,多是被同學借走。有同學讀《啼笑因緣》,思謀等她讀完借閲,不料老師眼尖,沒收了,在班上狠批了她一頓。師命難為。既然老師説讀那些書有害而無益,那就只有啃課本、學習輔導之類了。

高考落榜,為打發無聊時日,步行近二十公里進城去新華書店買書。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買書。走進書的殿堂,眼花繚亂,我恨不得把全部書都撫摸一遍,真想據為己有。然而,囊中羞澀,選幾種實用急需的,按錢購貨。《寫作知識漫談》、《怎樣寫散文》、《文學詞典》……對了,還有《唐詩三百首》,掏空兜,買了十多本。晚上返回家,肩膀被挎包勒出了深深的一道印痕。好長一段時間,徜徉在這些書中,享受着讀書的樂趣。

後來,工作,結婚,生子,為生活忙碌,一晃二十餘年,精神食糧嚴重短缺。偶有《讀者》為伴,乾涸的心田稍有潤澤。一系列的專業書籍,迫於所需不得不讀。《劉墉文集》和一些報刊短文,便是我空閒時的唯一消遣了。

如今,驀然回首,方覺時過境遷,吃進肚裏的文字欠少。想要讀書,讀書,花在讀書的時間卻屈指可數。抬腿可進新華書店,店內裝修雅緻,書籍種類繁多,卻不見當年人滿櫃枱的那種情景。這恐怕是繁華街道最冷清的店面。營業員若無其事地坐着,寥落的幾個顧客在那裏翻書或是轉悠。我到幾個櫃枱瞅瞅,滿目書籍竟不知該看什麼,瀏覽一圈,冷清清的。出門,見斜對面的教育書店,生意倒是紅火。也難怪,學生要考試,成績需競爭,輔導資料當然更受家長和學生的青睞。

書店二樓是圖書館,書籍之多、環境之舒適,更勝新華書店,但它同樣的門庭冷落,一派蕭條。借閲室、閲覽室、電子閲覽室、兒童借閲室——唯獨見不到幾個讀書的、借書的人,工作人員聚頭閒聊來打發無聊時間。一次去閲覽室讀書,一下午就四個人,人少,安靜是安靜,可諾大的閲覽室空蕩蕩的,清冷的叫人有些不自在。

之後,我索性不再去,讓愛人借了回來在家讀。在家讀書,時有干擾。一會兒電話,一會兒有人約起,如此這般,哪能靜心讀書呢?書是一直放在枕邊,可終究不到手裏去。怨誰呢?

人呀,就是這樣:貧困時,吃碗酸菜面都覺得香不可及,富裕時,面對滿桌大餐卻沒有了胃口——現代人對讀書何嘗不是如此呢?追求時尚、新鮮、刺激,網絡和娛樂的吸引力遠超越了書的分量,玩QQ、微信蔚然成風,能靜心去讀書的人算是稀世之物了。這麼説來,缺乏營養的人就不止我一人了。至少,我們小縣城的人的確這樣。

也許,大型城市的人,讀書氛圍要好些吧?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16

小時候,我喜歡獨自一人到後山躺在草叢裏看書,所以養成了現在躺着讀書的習慣,就像抽的姿勢。雖然姿勢難看,但是感覺真的很不錯。

那時候傑哥借給我一本沒有前面和後面的光只有“肉”的書,還是古白話文。小學五年級的我雖然有些詞句不能理解,但還是看得津津有味,裏面稀奇古怪的故事,讓我腦洞大開。到現在我還記得有一種嘉禾結的穀子如斗大,一粒可吃幾餐。到了大學,在圖書館看了《鏡花緣》,才知道我小時候看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鏡花緣》!一種先知先覺的虛榮感一下子就湧上心頭。

六年級了,實在是沒書看,就找鄰居家的哥哥借了本他的初中《語文》書看。那天,我拿着書一個人又躲到後山,躺在草叢裏看那本《語文》。那時候讀書,有一種純淨的心境。任何帶一點點情緒化的句子都能感染到我。而且代入感很強,很容易把自己想象到作者的作品裏面。記得最深的是那天,我看完朱自清的《綠》,竟然真的有一種沁人心脾的感覺。放下書,看到身邊,放眼望去的盡是綠,真有一種被綠醉到的感覺,心怦怦跳,久久平靜不下來。也許是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也許是靈魂出竅的感覺,總之這種感覺説不出來。這種的美妙感覺,就像烙在心頭的烙印,讓我時常惦記。也正是因為那次讀書的美妙體驗,讓我如沾染了毒品一般對閲讀上癮。閲讀會有一種滿足感,就像抽煙的人深深吸入肺腑的香煙,就像喝酒的人一泯嘴喝進五臟的烈酒。

遺憾的是,從那次之後,雖然我有大量的閲讀散文,除了偶爾的感動就是找不到當初的那種強烈陶醉的感覺了。

後來,高中時,可以到學校的書店租書看。可看的書就多起來了。每天午休就躺在牀上看書。有幾本小説實實在在的打動過我。《牛虻》,《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平凡的世界》看的我熱血沸騰。這種情感的爆發的感覺就像火山噴發,熱烈,持久。就像全身蓄積了無窮的能量,情感的能量,終於找到了突破口。那時候正值青春的情感萌發期和叛逆期,這些書如及時雨一般,給了我三觀正確的指引。

再後來,工作了,閲讀量以忙為藉口縮減了許多。有時都不記得有多久沒看過書了,要看也是翻翻專業上的工作書,查查工具書,比如《中國藥典》。再説,社會上翻滾久了,讀書就沒有了年輕時純淨的心境了。讀書就像在啃冷饅頭,只是在為了填飽肚子,其實並不喜歡它的味道。總是懷着一種功利去讀書,裝模作樣的總結書中的意義,説一堆自己都不信服的看法。讀書是在討好自己和周圍的一切的人。有時竟然企圖在低落

想借讀書給自己振作的力量,作一些掩耳盜鈴的把戲。

有一天,隨手翻了一本叫《活着》的小説,竟一下子被吸引了。一口氣從開篇讀到結尾,四五個小時,廁所都沒去上過一次。作者認為人是為了活着而活着,並不是為了什麼意義。其實我們作任何事都是為了做而做,哪來那麼多意義。其實讀書就像抽煙喝酒打牌,就像拉屎放屁走路,是一種普通的日常行為,想讀就讀,不想讀就把書一丟,浪去!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17

高爾基告訴我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好的書籍不僅記載着人類千百年來無數的聰明才智、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進步的足跡。同時,它還能不斷地啟迪人的智慧,開發人的思維、提高人的修養、開拓人的視野、促進人的成長。讀書可以讓人益智,可以使人增長才幹,可以不斷地促進文明程度的提高,促進社會的不斷進步。在這裏,我只想談談個人的一些想法。

一、 只有讀書才能讓人獲得知識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捧起書,就捧起了歷史、捧起了社會、捧起了進步和發展、捧起了人生的價值;翻開書,就會翻起一個偉大的思想、翻起一個精神的汪洋。當我們還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兒童時,是書讓我們認識了數字、認識了方位、認識了老師、同學、朋友、親戚;是書讓我們認識了許多有關天文地理知識,山川、河流、花草樹木;是書讓我們知道五穀雜糧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還是書讓我們瞭解了人類社會幾千年發展的歷史,有關科學知識。書,讓我們知道了很多傳奇故事、歷史英雄人物、著名科學家、詩人、書畫家以及許多人類的發明成就和文明發展史。

讀書,使你覺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精彩、大自然如此之奧妙無窮。書就是糧食,書的營養豐富,使你在不知不覺中逐漸長大,逐漸成人。讀書,使你聰明睿智,凡別人的奇談怪論,你能洞悉。凡不明之事、不明之理,你可以在書中求得。讀書可以讓你做原來做不到的事,説原來不會説的話。可以增長你的才幹、豐富你的人生內涵。書,就像山,沉重敦厚,令人流連忘返。書,簡單一個字:好!

二、 只有讀書才能讓人提高修養

閲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談話。一本好的書,它的語言無不閃爍智慧的火花,無不傳遞着高尚的修養。當你看了一本好書,被它的內容所征服,在你與朋友交流時侃侃而談,書中的妙語一句句往外跳,朋友都會瞪着眼睛説:“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一本好書,能讓你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處事的哲理。它使你洞明世事,懂得人生、瞭解社會。一本好書,會讓你正中下懷、喜樂不禁。一本好書,會讓你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徹大悟、如釋重負。一本好書,會讓你心胸寬闊,目光遠大、志存高遠;一本好書會讓你心繫他人,做到扶危濟困,胸懷天下。一本好書,會讓你忘卻煩惱,不畏困難、不怕挫折、振作精神、勇往直前。一本好書,會讓你理智處事,誠懇待人,做到“寧肯人負我,決不負人”。

三、 只有讀書才能讓人視野開闊

一個人生活的範圍畢竟有限,很多時候都侷限於時間和空間之中,當你只能向身邊的人交談時,你的認識是膚淺的,學識是簡陋的。可當你打開一本好書的時候,時間、空間再也不能限制你了。你可以坐在家裏,坐在書桌前,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你既可以體會古戰場上“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宏大,也可以體會到大草原上“風吹草低遍牛羊”的生機;既可以想象到黃昏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憂,也可以體會“白日放歌需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歡喜。你可以從書中向司馬遷請教歷史,向孫子請教兵法、向王羲之請教書法、向孔子請教齊家治國等。總之,在書中,你可以縱覽上下五千年,橫跨海內外,足跡遍五洲。你可以翺翔於智慧的天空。你的視野不會只存在於一家一村、一鎮一縣、一省一國,可以是整個世界,整個宇宙、整個空間。

四、 只有讀書才能讓人明白事理

韓愈曾説:“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一個人的成長,不僅僅是年齡的增長和身體的成長,最重要的是讀書明理,學會處事,學會做人。一本好書會告訴你明白是非,懂得知恩圖報;一本好書會讓你做到堅持正義,懲惡揚善;一本好書會讓你懂得孝敬父母,友愛親朋,和睦相鄰;一本好書會使你懂得誠信待人,善交朋友,做到禮貌文明。總之,每本好書都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如《紅樓夢》可以使我們感受到悽美的愛情和富貴家族的衰敗沒落,《水滸傳》可以使我們懂得什麼是忌惡如俠肝義膽,《三國演義》可以使我們體會到什麼是互為仇敵,爾虞我詐,《西遊記》又讓我們看到了妖魔鬼怪的神話色彩。從這些古典作品裏,我們受到的教益是:明白了是非,懂得了善惡。

還有,讀書的確會給人帶來很多好處。它能夠使人盪滌浮躁的塵埃污穢,過濾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靈新之氣,甚至還可以營造出一種超凡脱俗的閒靜氛圍。陶淵明的《飲酒》詩,能讓你體會“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那種置身鬧市卻人靜如深潭的境界,感悟作者高深、清高背後的定力和毅力;讀《巴黎聖母院》能讓我們看到如此醜陋的卡西莫多卻能夠擁有善良美麗的心靈、純樸真誠的品質、平靜從容的氣質和不卑不亢的風度,他的內心在時間的見證下折射出耀人的光彩,使我們在尋覓美的真諦的同時去追求心靈的高尚與純潔。讀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以及古人留傳於世的名言警句,這些都能使我們擁有誠實、捨棄虛偽,擁有充實、捨棄空虛,擁有踏實、捨棄浮躁,平靜而坦然地度過具有重要意義的人生的每一天。

總之,讀書養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儒雅,具有書卷氣;讀書增知,讀書可以使我們增長見識,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瞭解古往今來;讀書明理,讀書可以使我們知興替,懂得失,還能使我們開闊視野、豐富閲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我們要想“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就得多讀書。與書為伴,終身受益。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18

我漸漸長大,我感到知識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從何寫起。爸爸、媽媽為我不喜歡讀書而煩惱阿,常常買許多書讓我閲讀。直到有一天,我們家開展成語比賽,該我説成語,媽媽説意思,我翻開成語詞典,説道:“金蟬脱殼。”接着媽媽説、爸爸説……成語比賽結束,我會的成語不多,所以我便暗下決心,一定要多讀書,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識。從那以後,我真的喜歡上讀書,因為書可以給我們帶來無窮的樂趣。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段話“讀書能醫愚,讀書能治窮,讀書能療病,讀書能礪志,讀書能致遠,讀書能練達,讀書能聰慧,讀書能知道怎樣交友,怎樣學識人,怎樣説話,怎樣做事,怎樣活着才身心健康,讀書能明白什麼樣的人生稱得上完美無憾。”讀書的好處無窮無盡,只要讀好書,就像找到一位好朋友。

現在,當我拿起那些我已經讀過的書,深深融入到裏面時,我感到自己是多麼的幸福。我對今後的學習充滿希望,生活充滿樂趣,我更愛讀書。

看書使我們的知識越來越多,比如看《十萬個為什麼》可以使我們的知識更加豐富;看一些漫畫、搞笑之類的,也可以讓我們更加幽默,更加富有想象力。

讀書給我知識,讀書給我樂趣,讀書更給我力量。讀書讓我知道什麼是酸、什麼是甜、什麼是苦、什麼是辣。讀書給我的最大東西是:知識。它豐富我的大腦,增長我的見識。我只要天天讀書,就能使自己的朋友越來越多,自己的知識也越來越廣泛。同學們,讀書吧!書裏面會有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知識,不一樣的我們……

千言萬語匯成的幾句話:“多讀書,讀好書。每次讀書,我的腦海裏就會多一艘小船,小船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等長大,腦海裏的小船就滿。這時就説明:自己小時候讀的好書多,長大才會有豐富的知識。”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19

讀書,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為什麼有人頭懸樑,錐刺股呢?讀書似乎又是一件快樂的事,否則,為什麼有人可以不吃飯,不睡覺,卻不可以不讀書呢?

有人説,讀書好,書中有黃金屋,有顏如玉,有千鍾粟,有車如簇。看,有權有勢又有錢,更有一位“顏如玉”來“紅袖添香夜讀書”。你説,讀書好不好?誠然,名利聲色確實吸引不少沽名釣譽之徒。但除此之外,讀書一定還有別的什麼魔力,吸引着那些雖然清貧卻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莘莘學子吧?

我愛讀書,既不是為“黃金屋”,也不希望有“顏如玉”,只是從實踐中體會到讀書的無窮樂趣。首先,讀書的一大樂趣在於隨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讀書,而是書來管你。試想,一個大書架,塞滿書,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偵探、言情、武俠……看哪一種都可以,不着急。而它們對你,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那麼多古聖先賢,在靜默地等着你,為你述説他們的思想。你可以向孫子請教兵法,跟海明威談鬥牛,還可以跟司馬遷談天下大事——總之,當家的是你。慢慢的,你會覺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奧妙無窮,彷彿所有的知識畫卷在你的腦海中一一展現。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着歷史。久而久之,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感覺愈演愈烈。不變為“書痴”者鮮矣。

書趣之二,在於可以大發議論。凡着書立説者,必為一時之俊才。雖是俊才,有時也會有疏漏,而這疏漏偏偏被你看出來,你高興不高興?杜甫《飲中八仙歌》中有句“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句是寫李白的。但你想,如果把“臣”字寫成“爺”字,不是更好地表達他的酩酊大醉之態麼?一時間意得志滿,好像杜甫都要來拜你為“一字師”。大發議論,使你與作者有並駕之感,精神上快樂無比。

書趣之三,當你為一個問題絞盡腦汁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時候,又或是當你對某一個問題小有心得時,打開一本書,發現已有人對這個問題做出充分的論述。正好搔到你的癢處,正中下懷,喜樂不禁。於是一切都已明,一切付出的辛勞都有回報。這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是什麼也換不去的。

書趣之四,當你看一本好書,被它的內容所征服,在你與朋友交流時侃侃而談,書中的妙語一句句往外跳。朋友們瞪着欽羨的目光:“士別三日,可得刮目相看啊!”只有你知道,這是看書的緣故。小小的虛榮心再次被滿足。讀書好不好?

書趣之五。在於藏書,鑑於大家都是中學生,沒什麼錢。這點,不談也罷。歷數這麼多書的好處,那麼你是不是覺得手癢癢,想翻開一本瞧瞧呢?書有很多種,有的要正襟危坐地鑽研,有的只是一種消遣,還有一些會把人誘進死衚衕裏,再也出不來的。既然我們讀書不是為把書當作敲門磚去扣開那名利之門,那麼,我們就應該去讀好書,讀那些不光是為消遣,更能提高我們的書。比如説《唐詩三百首》,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又再比如《三國演義》,日本人從中學到企業管理,用人之道,我們能學到什麼?再比如《沙翁戲劇集》從中又能領會多少道理呢?不光只看純文學作品,還應看看人物傳記之類的,看看別人是怎樣為理想不屈不撓地奮鬥至成功的。

培根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辨。”總之,讀書能造就一個人,也能毀掉一個人,但不讀書,肯定是百害而無一利——讓我們都來讀書,讀好書吧!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20

如果把知識比作花朵,那書籍就是深扎泥土的老根;如果把知識比酒瓶,那書籍就是甘甜可口的美酒;如果把知識比作夜空,那書籍就是那顆顆耀眼的星星。

談到讀書,我便忍不住把自己的心裏話一字不漏地説出來。

我從小就會聽大人們講故事,因為我覺得故事的內容很有趣。而且,我還認為讀書是每個人在人生必須經過的一條路。書可以讓整個世界變得更有趣,令人生變得豐富多彩,讓個人變得更有品味。

我仍然依記得,在我7歲的時候,我讀拼音版的《國王的新衣》,我覺得故事中的兩個騙子非常狡猾、可惡。9歲時,我再一次翻開這本書,我想起自己以前那天真而可笑的想法時,不禁為自己的幼稚感到有趣。12歲時,我再次讀此書時,我感謝故事中那個誠實的孩子給我的啟示。現在讀此書,我看到的是國王的虛偽和大臣們的貪生怕死令來感到可笑、可悲。

我愛看書,是書令我自由地邀翔在知識的海洋裏;是書令我愜意地徜徉在科學的世界中,是書令我學會真、善、美;是書令我明白是非黑白;是書教會我獨立自強;是書讓我領會人生的真諦……在看《魯濱遜漂流記》時,我看到魯濱遜的勇敢、堅強,不畏困難的精神。想到做人也要勇敢、堅強、不畏困難。在看《愛的教育》時,我深深地體會到書中人物的善良,他們樂於助人,有一顆“同情之心“。在看《中華上下五千年》時,我知道中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讀書,可以讓我懂得許多人生哲理。書讓我知道作為女性的尊嚴,像裴多菲説的“若為自由放,二者皆可拋。”伏爾泰曾説過“勞動是快活的根源。”這句話中,我知道勞動也是一種快樂。達爾文説過一句話讓我感動,他説:“幸運喜歡照顧勇敢的人。”這句話使我懂得做人就要勇敢。

我感到我就是一個樸實的勞動者,辛苦的耕耘,而上帝喜歡照顧勤勞的人。我得到的不是水中月,而是累累碩果,似蜜的甜泉。我真佩服盧俊,他説:“耐心雖苦,成果卻甜。”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21

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對於愛讀書的人一但讀上就讓人慾罷不能,無法放棄讀書,想讓人讀到天涯海角。有人説:“人生最深最平和的快樂,就是靜觀天地與人生,慢慢品味出它的和諧與美。”靜下心來,翻開書本,那些沉積的墨香一點點溢滿空間,那些塵封的快樂一點點打開。讀書真的很快樂!

到初中,我們有七門功課,然而我最喜歡讀的功課是歷史和語文:我喜歡讀歷史是因為我想知道我們中國開國五千年以來的輝煌和恥辱。我要以我們國家的輝煌引以為豪,將我們國家的恥辱銘記在心;讀語文是因為我想知道我們中國的文化基礎是多麼的雄厚,唐詩宋詞是多麼的讓人陶醉,我們中國有多少領先於世界前列的文化。

歌德曾經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是的,讀好書,就像結交良師益友,使我受益匪淺;讀好書,就像沐浴在温暖的春風裏,使我心曠神怡;讀好書,就像找到快樂之源,使我領悟到快樂的真諦!

有人説過:“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但你必須賦予它一個意義。”而我也就一直想着人活着幹什麼?因此我認真的尋找每一個理由,讓生活快樂的理由。因此我找到,是讀書,也正是如此,我不再苦惱,不在埋怨。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高爾基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往今來,不少詩人和學者都陶醉在書中,感受着讀書帶給他們的歡樂,像蜂蝶飛過草叢,像泉水流經山谷。讀書生活恰似一副流光溢彩的畫頁。書對我來説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帶給我知識和歡樂。

書,是我進步的階梯;書,是我打開智慧大門的鑰匙;書,是我靈感和創作的源泉;書,是我前進的馬達;書,是我生活的方向盤;書,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書,就像一台吸塵器,除去人們靈魂中的污點;書,就像我的知己,伴我們走過生活中的滄桑。我愛書,更愛讀書,書是我的快樂之源,將使我一生受用不盡。書,我的快樂之源,將伴我一世……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22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閲讀可以使人健康、優秀、高尚、儒雅。生活在我們這樣一個學習型家庭,讓我最能感受到的是父母的温暖與祥和,學習的愉悦與輕鬆。

走進我們這個三口之家,隨處可看到散落在茶几、沙發、櫃子上的書和雜誌,甚至連馬桶旁的暖氣管上也放着幾本雜誌。房子中最好的位置、最好的裝修就是書房。書房的一邊是一個佔滿整牆的書櫃,書閣中堆滿書。書房靠牆的一角,擺放着寫字枱和電腦,加上幾盆花草,整個書房充溢着淡淡的書香。爸爸説:“我們生活簡單,但很充實”。學習讓這個家充滿情趣、活力和温馨。

學習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家庭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和家庭成員生活的第一需要。莎士比亞曾説過:“書籍是全世界人類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比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我的家庭就是這樣一個有着濃厚學習氛圍的家庭。我一直是班中同學學習的好榜樣。我在校認真學習,放學後也從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每天,我都會在自己的小書房中認認真真地完成作業,然後再把今天所學的再複習一遍。這一良好的學習習慣離不開父母對我的培養。父母一直對我嚴格要求,為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父母也為我樹立很好的學習榜樣。他們平時一直會利用信息資源進行學習,利用網上的東西增長知識、擴大視野、拓寬胸襟。而且他們一直堅信書籍報刊是家庭的重要財富,家中有豐富的藏書,我們一直利用閒暇時間一起閲讀、一起學習。濃厚的學習氛圍深深地影響着家庭中的每一個人,我們一同學習、一同進步,真可謂是學習型家庭的先行者。

最後,我向所有家族呼籲:趕快行動,讓所有的家庭都學習起來吧!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型家庭既是我們每個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又是父母提升和完善自我的基地;既是和諧社會發展的健康細胞,又是我們民族充滿智慧的希望。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23

清晨,一縷清風吹來,帶着花香和露水的氣息,把數翻的沙沙作響。陽光温柔的照射進來,金色陽關灑在桌上的書本上,淡淡的墨香纏繞於指尖。我又在書香中迷失。

大地因生命而精彩,人生因豐悦而甜美,心靈則因書籍而清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是智慧的源泉“讀一本好書,距如何一個高尚的人説話”;書是興趣的源泉“書中自有藏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是才華的表現“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中有華美的句子,絢麗的文字,動人的情感。怎樣才能把書中的靈魂轉換為自己的東西呢?讀書如品咖啡,只有細細品味,才能悟出其中的真理。

古人讀書,如混鹿奔泉,又如六月飲雪。我讀書,可以流連忘返,卻做不到廢寢忘食。古人云:“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我的語文老師説:“讀書萬萬不可囫圇吞棗,要善於做筆記,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把書中的內容,圈、點、畫,還要寫讀後感和讀書心得。只有這樣才能有好的學習效果。洗盡鉛華。”沒錯,讀書確實要有好的學習方法才能有好的效果。此後,我按照老師所説的,做好筆記,句句斟酌。在書海中,我感受到“三國”中波瀾壯闊,英雄豪氣,欣賞到唐詩宋詞,豪邁婉約,雄心壯志,領悟到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閒逸。

書,有無數個成長的軌跡。記得,有句俗話説過:“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書如春風;習慣,則如春雨。它們一起把成功與希望播撒。芸芸眾生,忽明忽暗;四季輪迴,花開花落;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自以樂從書來,亮以人生。

風氣帆正懸,書開墨跡香。讀書習慣見其樂,趣味華以亮人生。讀書如品咖啡,只其苦而澀,知其香而樂。細品其韻味,步入樂之境。

靜靜聆聽着四季,沙沙的翻書聲,輕輕觸動着我的心絃。我想,世上最動聽的聲音,莫過於此。我依舊沉浸在那紅袖添香,青梅煮酒的雅趣之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書,習慣,如春天的綿綿細雨,伴隨着我成長,讀書之樂何處尋?書讀百遍,其樂自見。

世界讀書日的散文 篇24

由於輟學太早,在學校裏讀書的時間不多,為了生計,剛剛參加工作後,因業餘生活單調乏味,也曾一度看過不少書,後 總是源於無聊與酒肉朋友的沉醉中,應酬與功名利祿的仕途與生意場上的交往中。而今 已到不惑,肚子裏積存下來的那些本就不多的墨水已快風乾;駐足深思,還是屏棄浮躁、靜心、抽空回到書中去吸取養分讓自己呼吸暢通吧!

聖賢雲,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貴者因書而智,智者因書而樂。夜深人靜,清茶一杯,與書為友,在默默中交流,在默契中溝通,此時,書 會讓自己有一種李白“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豪情,有蘇軾“我欲乘風歸去”的飄逸,有了岳飛“怒髮衝冠”的血氣與達觀。

生活的全部雖然不只是讀書,可讀書卻是每個想成為智者的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風風雨雨,書中都有,當你看到《孫子兵法》的時候,那戰馬長嘶,鮮血成河的場景就會展現眼前。當看到餘秋雨的《霜冷長河》時,就會想起他的《文化苦旅》聆聽他的《千年一歎》。當你見到徐志摩的詩詞時,“那一低頭的温柔,恰似水蓮不勝涼風的嬌羞”中看見了人間的至美。書 讓自己總是還不算成熟的心,在遇事時有了冷靜坦然處之的冷靜,讓自己明白了“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的根源。更讓自己見到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豪邁。這樣的豪情,給了自己一種對生活充滿理想與敢於沖霄漢的氣度。

有人説,讀到一本好書,猶如擁有一位情人,耳鬢廝磨,朝夕相伴,成功時她能夠給你喝彩的掌聲。煩心時,她能夠燕語鶯聲 温柔細語,讓你意亂的心情一片清涼。失敗時,她會給你力量,鞭策你鼓勵你,讓你在困難的時候不退縮,不氣餒。得意時她會給你警鐘長鳴,提醒你得意不要忘了形。擁有了這位情人,便擁有了古老歷史的幽深,青山綠水的靈秀,古今偉人們的睿智與豁達。

書就是一面鏡子,它能夠照出人的靈魂,發現不足和缺點,糾正偏激與狂傲,更能夠培養人的優點和長處,使人用一種大愛來關心和愛護天下所有的萬物與生靈,指引一個人的人生永遠朝着正確的方向 向前,給人力量、讓人自省、自勵自強,從而日臻完美。

一本書的智慧並不見得都在書的內容,而在書外的靈活運用,通過讀書,使我們掌握了平日我們不知道的大悟大徹,然後通過我們自身的條件把書裏悟出的道理運用到生活中去,只有這樣,才算真正讀懂了一本書。這時,你就可以在生活中,保持自己的個性及冷靜的頭腦,能夠在滾滾的紅塵中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能,能夠在繁雜平凡的瑣事中,正確明瞭地辨別是非善惡,能夠果敢地決斷命運乾坤時不矛盾不猶豫不彷徨。

古人云,“少年好學,如日出之陽;壯年好學,如日中之光;老年好學如秉燭之明”。大學問家孔聖人都很謙虛的説過:“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這樣的大思想家都這麼誠摯地對待學問,我們一個普通人還有理由不去讀書嗎?

人曰:“人若不食 則胃飢;人若不讀書則心飢;每個人胃飢都不可小視怠慢,何況心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