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周莊晚韻散文隨筆

周莊晚韻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38W 次

輕柔的晚風中,澄淨的水面平滑如鏡,太陽在周莊外湖畔滑落。沸騰了一天的周莊漸漸安靜下來,呈現一派古樸、明靜的幽雅。三五零星的遊客,悠閒地在河岸邊轉悠。一串串火紅的燈籠亮了起來,讓人感到格外的温暖。

周莊晚韻散文隨筆

古老的周莊,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深宅大院、過街騎樓、穿竹石欄,古樸典雅。橋依水而建。白天的雙橋,擠滿了南來北往的遊客,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此刻,正舒坦着筋骨,微笑着和我們對視。雙橋聯袂,相依相戀。唐風孑遺,宋水依依,果然是江南水鄉絕版。周莊悠遠的橋歷史,造就了古鎮諸多勝景,貞豐橋、富安橋、雙橋、外婆橋……一座橋便是一道風景,一首雋永的詩。

撫摸着橋的欄杆,看莊內垂柳古木,河叉縱橫,街道被河分隔,石橋又將古鎮連綴為一體。建於900多年前的周莊,古稱澤國,四面環水,進門出門,皆須舟楫。站在橋上望河兩岸的燈火,水面上不時有晚歸的船劃過,一支長長的木櫓,在水面上一來一回悠然攪動着,拱形的橋孔一個一個從船上人的頭頂掠過,站在橋上的人低頭看河裏的船,搖櫓的船孃不時抬頭笑看橋上的人,相看兩不厭。木船年輕,可那擺動的櫓依然沿着古老的軌跡,在水面上彈奏出古老的韻律,重重疊疊地盪漾開來,在水面裊裊迴旋上升,伴奏着美麗的船孃吟唱着古老的船歌,像是告別這一天的旅程,更像是和頭頂上的橋訴説着心聲。這些勤勞的船孃,熟練地駕着船,她們不經意的動作之間,流露着生活的自信。船漸漸遠去,漫步橋上,俯視着水中的倒影,彷彿一瞬間,時光靜止。

人依水而居,屋依水而築。沿河的青石板路,散發着清幽的光暈,一路走來,發出脆脆的聲響,旋律是輕輕的、隱隱的。路很光滑,心,愈發地平靜。中秋剛過,月光恰到好處地點綴在青瓦屋頂,勾勒出俏媚的飛檐和黑白相間的馬頭牆,那半掩着的木窗,在月光下隱隱綽綽,讓人心生許多向往。

水巷兩旁的鋪子開始打烊了,門半掩着,偶爾傳出呢喃軟語。路旁的茶肆生意卻很好,門口的“茶”幌別具一格,是那種讓人倍感親切的碎藍花布,“茶”字是精細的刺繡。隨便在水巷邊揀條凳坐下來,歇歇走得發酸的雙腿,面前是擦得發亮的古色古香的木桌椅。一個江南少婦,頭系藍花頭巾,腰繫着花邊的藍花圍裙,款款地走過來。盤子裏是紫砂壺,掀開,清香撲鼻。細細品咂,那種幽香慢悠悠地浸潤到五臟六腑,彷彿要把你融化一般。而此時,水鄉迷人的晚韻風情正在你面前拉開帷幕,彩燈初識,水靄天幽,迷虹空。橋洞裏橋洞外都鑲嵌着無數盞彩燈,燈光映入河面,把千年古橋連同兩側古屋的倒影映在了河面上。一艘五彩繽紛的燈船悠悠駛來,宛如畫舫,玲瓏剔透。這時,多情的茶肆主人笑吟吟地端來一盤茶點。紫紅色的,兩頭尖,是惹人憐愛的菱角。捧一個菱角在手心,越看越喜歡。熱情的`主人俯身幫我剝去外殼,露出粉嫩的肉,遞到我手上。我感激地抬頭,那碎花頭巾下笑盈盈的臉,如菱角一樣粉嫩的肌膚,多像我江南的嫂子。心,暖暖的,一點點地被融化。

很好的月光,卻不見月亮。這江南的月,羞澀得很,躲躲閃閃的。我回眸凝望,月亮在屋脊上,半遮半掩,露出大半個臉。我才走幾步,她又悄悄地尾隨到一户人家的院牆邊,從鏤空的花牆邊,忸怩地朝我微笑。那高牆深院內,幾重院牆,我無法看清院內的一切,但從門廳的講究和門樓的構造看,應該是大户人家。藉着月光,果然在大門一側寫着沈廳。原來這就是江南鉅富沈萬山的宅邸。富可敵國的沈萬山,躬耕起家,廣闢田宅,富累金玉。周莊就是因為有了沈萬三,才成為江南著名古鎮。我沒有進去。因為我知道,很多歷史的蹤跡是無法尋覓的,最終,都會隨着歷史的塵煙慢慢地消逝。我一轉身,月亮已落到河水中,被一支長櫓不慌不忙地攪碎,碎成銀亮的光點,迷離閃爍。

被月色簇擁着,傍水連廊裏傳出的江南絲竹聲中,加入進了河水若有若無的緩緩流動聲,絲絲縷縷直流淌到心坎裏,彷彿要拴住你一般———周莊,在絲竹聲裏漸漸地隱在一片寧靜中,隨着流水的節奏慢慢進入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