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我的西行漫記的散文

我的西行漫記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04W 次

(一)西行印象

我的西行漫記的散文

殘陽、孤月、一匹老馬。

逆行、朝上、我們西行!

無邊的荒野連着綿延的寂寞。在風的歌聲裏,只有荊草獨自迎接日落的蒼涼。

沒有一顆生命失落在這裏。在駱駝曾經落淚的地方,只有一些神話還在生長。遼遠的西部浩瀚如闊大的海,不管有沒有地平線,前方永遠灰濛一片。

風,喜歡從這個山頭翻到那個山頭,它們爬過的地方很容易看到月光。月色以一種自在的方式靜靜流淌,人們只有在夢中才能記起親人的模樣。

我們的祖先曾經在這裏修建過草場,他們用一條繩索栓住過一個時代的輝煌。草原上急促掠過的馬蹄,是他們留給世界最後的印象。

每天,我都在睡夢中被陽光叫醒。我睜開眼睛時,總希望能看到歷史的昨天和今天。我周圍的空氣除了安靜,剩下的只有濃濃的思念。我們要去的地方近在咫尺,又遠在天邊。

那個地方有一個奇怪的名字,叫石頭城卻找不到一塊石頭,樓市都高聳在空中,一個叫樓蘭的少女在城裏當導遊,一導就是兩千年。

非常清楚地記得,這個地方李白來過,王維也來過。他們住過的驛站還在,他們欣賞過的孤煙還是那麼筆直,落日還是那麼潤圓,他們騎過的駿馬,而今也還在沙地裏長眠……

是的,我們正在西行——從太陽升起的地方到月亮沉淪的國度。不是為了好奇和驚喜,只是為了證實:活着究竟是怎樣一種奇蹟!

(二)綠洲和菩提樹

在到達綠洲之前,腳下的黃沙漫漫。

一些山坡和一些土丘用皇天后土遮雲蔽日。流沙形成河道,似乎在告訴人們,起伏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是這青黃不接的模樣。

大地上很少能看到生命的蹤影,但這並不妨礙美麗的天空時常開着美麗的花朵。那透明的湛藍與飽滿的潔白,遠遠近近,深深淺淺,時而分開,時而聚攏,像藍鳳凰,像白頭翁,更像傳説中不老的廣寒宮。

乾燥的炎涼以後,塵土飛揚,綠洲終於等來了人間煙火。

美人蕉原本不屬於這裏,一對戀人的失意成就了它的聲譽。它們在有人居住的地方以被圈養的方式與遊人相見,用一種濃濃淡淡的憂傷表情。隔着深邃的窗户,我很隨意地就能捕捉到一些來自域外的風景:那些駝隊,那些天竺的苦行僧,那些用頭頂着瓦罐的妙齡女子,那些始終將門朝西開放的客棧,那些客棧裏呼風喚雨的老闆娘,以及她們似乎與生俱來的放蕩不拘與熱情潑辣……

不過,無論站在路中間,還是站在房頂,方向始終無法定位。風、塵土、煙霧、人們,來或者去都極度張揚,而且形如鬼魅。在這裏,顏色是一種很神祕的東西,一旦追隨了你,就會讓你暴露得徹徹底底。比如,你是取經的和尚,食素的居士,抑或你剛從大牢裏出來,身上揹負驚天的命案,抑或一位少女剛剛把青春託付給所謂的知己,就無奈地選擇了顛沛流離……

矮牆與土屋綿延在這裏。拴馬用的柵欄隨處可見。街巷上沒有一絲春天的氣息,芳草似乎也並不願意在這裏生養。埋在暮色裏的客棧偶爾會傳出幾聲豪邁的聲響,但多半僅僅是醉漢們在信口雌黃。老井很破,也基本打不出水。傳説與故事似乎離這裏都非常遙遠。那些刀客,那些所謂的馬背上的豪傑始終沒有出現,也探聽不到他們可能藏身的地方。戈壁如此空曠,以致於甚至沒有人聽説過,這裏曾經是塞上江南,曾經是王昭君出塞的地方,曾經有人在這裏打獵圍場,最後還把它變成了牛郎織女們傾訴衷腸,互送信物的愛情天堂。

名為綠洲,實際上與綠並沒有什麼關聯。若是非要找到一個令人心悦誠服的理由,説服自己這裏曾經創造過數百年的奇蹟,只能在天和地交接的地方,搬來那些回光反照的獵獵的旌旗,和那些綿延四方的由來已久的褐色迷茫。

幸好,綠洲裏還有這樣一棵菩提樹:根兒紮在黃土,發芽長葉,雖然身旁了無花草,卻已根深葉茂,像能遮蔽雲霞。它身旁的石碑證明:它見證過滄海桑田,見證過大漠狼煙,甚至在梨花開放的季節裏迎送過不死的冤屈魂歸故里!

獨自站在這棵千年的菩提樹旁,我如入定。

前方,紅塵滾滾;咫尺,黃葉如晦。

我無歡樂,亦無憂傷。心裏只有一種感覺——春花秋月馬不停蹄,我們如何能像菩提落葉,乾乾淨淨地迴歸大地!

(三)九寨溝的五花海

四川的九寨溝,是遊人們盛傳的夢的天堂。

九寨溝最令人稱奇的景緻,不是那裏的山,那裏的樹,那裏的蘆花飛絮,而是那裏的五花海。

所謂的海,其實也就是深澗中的水潭。由於山形所致,面積都不太大,而且方、圓、稜、角,極不規整。但得益於高山雪水長年累月的沖洗,顯得潭深水清,徹底乾淨。深潭的四周,無論懸崖峭壁,還是嶙峋山脊,不管有土沒土,全都長滿了不知名的野花。花開綿長,芬芳綺麗。五花海正因這潭岸的繁花似錦而得名。不過在我看來,這五花海最吸引人的,依然不是山,不是花,不是急流飛瀑,而是這潭中的水。

五花海中的水,近看,清澈而透明;遠觀,呈寶石般的藍色,屬孔雀藍的那種,晶亮中透着瑩瑩的綠光。温潤、端莊,秀氣得令人摒氣凝神!一種來自雪山的積水能擁有這般神奇而夢幻般的顏色,着實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不過更讓人稱奇的,是那些倒在水中曲而不折,枯而不死,死而不朽的樹蔸、樹幹、樹枝和樹槎。它們千奇百怪、瘦骨嶙峋、鋼筋鐵骨般凍結在水裏,或豎、或卧、或仰、或傾、或捶胸頓足、或引吭高歌般地紮在那裏,讓那些潭水變得靈動而有層次,彷彿一個個靈魂遊動在自己的生命中,又彷彿是誰特地在這裏安放了來自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五花海的水是相連的;五花海的水也是流動的。它們流經的'地方,青苔墨綠,蘆花飛白;它們駐足的地方,魚翔淺底,青蝌遊弋。在落差稍微大一點的地方,會形成珠簾一樣的瀑布。那些珍珠繞過林木、繞過山石,七扭八拐地沿着山道順勢而下,飛濺的水花晶瑩如珠,冰清似玉,把這一片天地中的水草、樹木、青苔、石子澆得濕漉漉、水潤潤的。而珍珠飛落時發出的叮咚響聲,則清脆悦耳,款款情深,很像古寺中的梵音,讓人聽了倍覺生活吉祥,歲月安康,有錢沒錢神清氣爽,耳聰目明。

五花海如此神奇又古靈精怪的景緻,讓我在九寨溝沒有了行期。我把我的半個夏季都交給了這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

(四)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景區位於四川省峨眉山市東面的樂山市境內,離風光秀美的峨眉山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

由於天下無雙,也由於毗鄰人氣火爆的峨眉山旅遊勝地,每天到樂山來禮佛的人絡繹不絕。

景區的門票是90元一人。原本只打算在這裏作半天的停留,沒料到,在排隊蠕行足足有三個半小時之後,我才得以來到了山底,才得以有機會近距離地觀看大佛的全貌。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彌勒佛坐像。由紅沙巖雕刻而成。初刻於唐開元年間,歷時九十餘載才最終完成。佛像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被詩人形象地比喻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佛像背靠樂山,面迎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交匯處,體現着佛家吸江納海、有容乃大的大度情懷。不過因歷經了一千多年的歲月流殤,飽受了太多的天災人禍襲擾,即便經過多次的大修大補,大佛看上去仍顯得千瘡百孔,滿身傷痕。唯獨令人欣慰的是,千百年來,大佛閲盡無數人間春色,經歷過數十個朝代更迭,也飽經風雨與硝煙的侵蝕,卻依然保留着洞悉一切,肅穆慈祥,氣宇軒昂,我佛慈悲的模樣。

仰望大佛,看他千年如一,慈眉善目,氣定神閒,穩坐山間,一副無外江水滔滔,無外紅塵擾擾的氣度,不由敬意頓生。原來,佛的境界,執有是迷,空無是悟。無煩無憂,是為超渡。

不知是有了體悟,還是沾了佛的靈氣,在這裏停留了將近一天,不吃,不喝,我竟沒有感到飢餓和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