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深邃的李坑的散文

深邃的李坑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8W 次

一個村莊可以有多種形容方式,整潔、清爽、古老、廣袤、浪漫、靚麗、古樸。但是,有一個詞語是絕對沒有的,那就是深邃。融入這個詞並與之匹配的地方就是江西婺源的李坑。

深邃的李坑的散文

李坑古村落距今近千年歷史。古村中明清古建遍佈,民居宅院沿澗依山而建,村內街巷溪水貫通,九曲十彎。村內青石板道縱橫交錯,石、木、磚各種溪橋數十座溝通這兩岸。整個李坑的面貌構築了一幅“遠樹平林村落。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景觀。

李坑是一個以李姓聚居為主的古村落,相傳北宋大中年間,南唐後主李煜的兒子們為了避免皇族的抄家滅族之禍,紛紛以封地的名字立為自己的姓氏。唯獨李煜第七子李從鏈率族人不改姓氏,從封地出逃到江西婺源,看中了這片山水逶迤的地方,便紮寨而居,這就是現在的李坑。

中國的古村大都風水獨特。步行向村裏走去,沿一道彎彎曲曲的鄉間小路進入。走不遠,眼前就出現了一座建築特別的蓋着像屋子似的橋。上邊是屋子,下邊是橋。這橋叫中書橋,其建築藝術的內涵十分深邃,內藏着許多神奇的故事。

據資料介紹:李侃是宋徽宗大觀進士,歷任多職,卓有成績。後由翰林司書,升為中書舍人,在京城為官多年。後見宋室奸佞當道,逐上疏求歸退,隱居家鄉。回鄉後,李侃在村外河道上建一橋,讓百姓行走方便。後人稱為中書橋。中書橋建成後。又在橋的不遠處建一文昌閣。(如今看到的`文昌閣是李坑人在原址上重建的)。看到了這些,就會聯想到古代的徽商。婺源也是徽商的發源地之一。早先被稱為無徽不商。徽商對古代中國的經濟拉動是巨大的。每每看到徽商的文字,一種敬仰會油然而生。

過了中書橋,就是李坑村的顯目牌坊。牌坊上邊寫着蒼勁有力的“李坑”二字。牌坊前面有一個院子,院子裏有一閣樓,飛檐翹角,古色古香,猶如一座江南名亭,景緻誘人。進了院子才知道,原來這是由十一世祖李侃始建於北宋末年間的文昌閣。文昌閣主要是文人彙集、吟詩對詩之場所,也是書香人家為求子求孫“金榜題名”而供奉文昌星君的一處廟宇。

過了文昌閣,踏上了靠山腳下一條彎曲的水泥板小路。走在李坑途中的小路中央,見有一房舍式涼亭,扁扁長長,裏邊有木凳可供人坐。過了房舍式涼亭,便是獅儺廟。那獅儺廟建在路邊,大肚彌勒正滿面笑容。相傳獅儺廟會保佑村人的安全,能驅除瘟疫的廟。村邊。河兩邊植滿了綠樹,有小有大,有古老和年輕。小河最寬的地方約三米左右寬,穿梭在村子中間。河的兩側是民房,河面距地面約一米多。河的左側河沿居民房約兩米,河的右側河沿居民房不到一米。河上有數十座小橋溝通着兩岸。間距不遠,相隔幾米就是一座小橋。小橋多數沒有江南拱橋那樣的古色古香,有的只是石板相交,而兩邊的民房確是年代已久,看了心中會有一種滄桑感油然而生。

説到李坑的深邃,是在於它的經歷和淵源。宋抗金名將李知誠和抗元名將李芾就是李坑人,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出了兩個民族英雄,於是李坑因此而名聲大振。在徽州這些地方,凡是有山有水就被稱為坑,前面再加上一個姓氏,就成了地名。李坑除了李名誠和李芾這兩個南征北戰的武將之外,從南宋到清代,還出了十八個進士。再加上古村的建築工藝一流,別具一格的木雕工藝以及小橋流水的江南風貌相融,這個古老的村莊自然而然就擁有了深邃的內涵。

南宋武狀元李知誠的故居俗稱“魚塘屋”,建於明代。最奇特的是院內有棵古老而奇特的紫薇樹,樹齡五百年開外。看似衰老不堪,樹幹和樹枝幾乎枯萎,似乎是隻靠樹皮吸收養分,但至今仍然開着花,且花期可以長達九十天。對於這棵紫薇樹,歷代文人墨客都有詩文讚賞。有詩讚:“誰道花無百日紅,紫薇長放三月久”。可見紫薇盛開時的美麗景色宜人了。走進武狀元的故居,中間屋中有一長條桌,一供桌。長條桌上邊掛着一條幅,寫着一個大大的“武”字,上邊懸掛着“尚武堂”匾一塊。旁邊有幾盞燈籠。一盞寫着狀元府,一盞寫着李氏。整個武狀元故居除了上述幾件物品外,除了還有一份簡單的説明,就別無他物。但觀後印象頗深。

當歷史的時空到了明代末年這個極為特殊的時代的那一刻,在萬曆十五年,從明王朝自動告老還鄉的吏部尚書李申,為了尋找一片寧靜的天地,最後也選擇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李坑……

李坑的古建築羣毫無疑問是當時最為華麗的建築。白牆上鑲嵌着古色古香的雕花和書法。以及灰色的屋瓦,黑色的房檐。遠處的高大但又不失細膩的牌坊,近看雖然有些陳舊,但有着獨特氣質的烏篷船貌,朱門似乎是迴響着歷史的聲音,而腳下的青石板路,細看,卻是刻滿了歲月流逝的傷痕。

李坑的建築除宋朝剩餘的部分外,大多是明清風格,集贛中民居之精華,融木雕、石雕、磚雕、彩繪於一體,飛檐翹角,粉牆黛瓦,映於青山綠水之中。到了李坑的高處。這裏可以俯瞰李坑的全景。瞧:一道彎曲的小河順村中彎曲而下。河上三五步一橋,河兩側全是徽派建築,粉牆黛瓦、參差錯落。村的四周,羣山松竹連綿。綠色的山,懷抱着那些飛檐翹角的古民居。在這青山綠水之間,這南國的小村風光秀美,走在其中會讓人暢想無比,李坑真的是一幅色彩濃烈的山水畫粧扮。

李坑不但風光好,而且民俗文化風情也奇特。據文友介紹:著名的李坑儺舞和中秋節舞龍頗成為一大文化特色。儺舞是在李坑村十分盛行的一種舞蹈,舞者戴着各種面具翩翩起舞。儺舞的面具一般為木雕,臉譜生動,忠奸賢愚、喜怒哀樂,讓人一眼就能看出忠奸。儺舞動作粗獷而樸實。舞劇不但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而且也充分表現了李坑人的豪放。另一特色是李坑的中秋舞龍。中秋舞龍是從村頭開始,蜿蜒而入,每到一家門前就舞,這時主人就會燃放鞭炮。舞龍要走遍全村,一般會通宵達旦。

深邃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堅實的底藴。從白色的灰牆到黑色的屋瓦,從雕花的窗台到殘破的河邊碼頭。昔日的繁華和興盛在這一切中都能看得無比明瞭。灰牆黑瓦,窗台碼頭,在江浙一帶比比可見。然而在江西,能夠被稱為深邃的,只有李坑而已。李坑的美麗不僅因為有了自然的田園風光,而且還有和古樸厚重的文化遺存相融,透着濃郁的鄉村氣息。悠遠的歷史,豐厚的文化,絢麗的水鄉風光,淳樸的鄉間風情,會令每一個遊者賞心悦目,留戀忘返。

離開李坑,仍然想着李坑那建築、那小橋流水人家、那獨特的民俗,那幽靜的環境和悠久的人文歷史。李坑是一處寧靜的休身養心之地。這裏沒有喧囂、沒有污染,四周靜謐,是“天人合一”的古村典範。李坑,永遠是深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