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生活沒有十全十美散文

生活沒有十全十美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39W 次

當我們遇到合適的人,彼此可以融合生活,不管簡單也好,複雜也好,就不要猶豫,猶豫之間,他或她就有可能成為她或他的人。接下來小編蒐集了生活沒有十全十美散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生活沒有十全十美散文

  篇一:生活沒有十全十美散文

生活所追求的也許就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能夠讓我們舒心,讓我們快樂。即便你追求的是金錢權勢,但結果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有種很舒適的生活!

電視中的神仙雲遊四海,壽比天高,但這卻不是我們凡夫庶子所追求的生活,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情感,所以我們所追求的就是一種感覺,而這種感覺就是你身邊的人為你帶來的!

也許一個人所接觸最多的人就是自己的另一半,所以當我們找到自己合適的人時,和TA在一起有種説不出的幸福時,那麼我們就要好好珍惜,也許TA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守護神。

當遇到合適的人,彼此可以融合的生活,不管這生活簡單也好,複雜也好,只要快樂輕鬆,就不要猶豫,趕緊抓住它並珍惜。因為,猶豫之間,他或她就有可能成為別人的幸福,最後令自己追悔。不要貪圖物質的享受,也不要貪圖精神的高尚,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生活,貧賤富貴,舒心就好!

由於中國是一個家族式比較豐富的國家,所以所謂的門當户對有時候會影響我們的婚姻,但在現在婚姻自由的社會中,我們一定要抓住自己適合的另一半,也許TA並不是才貌出眾,又或許TA一無所有,但生活是靠兩個人相互奮鬥的,只要我們能夠找到共患難共富貴的另一半,那麼TA就是你正確的選擇!

  篇二:生活沒有十全十美散文

不論是小説還是電影,我一直都喜歡大團圓的結局。看到主人公擊敗了邪惡者從此幸福快樂的生活,我心裏一陣欣慰——相信誰也不會討厭這種皆大歡喜。

記得當年淘書時,唯有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是我從未動過的。不論是葬身劍下的哈姆雷特,還是殺妻自刎的奧賽羅,那種壓抑的感受讓我無法忍耐。每每翻閲悲劇故事,一種沉甸甸的壓迫感似乎穿透了紙張,從書中的那個虛擬的世界來到現實,壓在我的背上、肩上、胸口上,讓我如溺水般無法喘息。

但漸漸長大,我的思想也略微成熟了些。對於悲劇雖然依然為之扼腕,但是也能試着讀下去,去傾聽作者隱藏在悲劇帷幕下的歎息。當時第一本閲讀的是日本的輕小説《命運零》。第一次看時我和大多數人一樣,對善良者的絕望感到心酸和無奈。但仔細品味之下,我卻隱約感受到作者對於正義和愛的疑惑。我曾試圖在微講座上表達我的觀點,卻發現倉促的準備和貧乏的語言很難將那種隱約的思緒吐露出來。於是我又看了一些作者虛淵玄的其他文章,雖然心中依舊懷揣着壓抑,但我也漸漸理解了虛淵玄所追求的那種隱藏在悲劇之中的,刻骨銘心的愛。或許這種“愛”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但卻是最聖潔的。此時若回過頭去翻翻莎翁的悲劇集,大概也能品出不同的味道來吧?

其實生活亦是如此,十全十美的日子並不常有,或者消極點説,生活哪有什麼十全十美?看多了大團圓的喜劇,我們總會在現實中產生些許莫名的僥倖感,盲目的相信總會有種冥冥之中的存在救人於困苦之中(選自張之臨《悲劇的力量》)。但正如一句話所説,“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現實是公平又殘酷的,它不會偏袒哪一個人,卻又會平等的給我們指出道路來讓我們自己挑選。

想起幾年前看過的電影《扣籃對決》,主角三人沒能得到最終的冠軍固然讓人遺憾,但三人的和解卻讓友情根深蒂固。比起同一時期的“大灌籃”那種毫無依據的圓滿結局,這種十全九美反而更接近生活。

皆大歡喜固然完美,但生活最讓人稱道的,不正是那種殘缺的美嗎?

  篇三:生活沒有十全十美散文

“我知道生活沒有十全十美,相聚過,歡笑過,甜蜜過,流浪過,點點滴滴就在我心裏輾轉徘徊,帶着笑,帶着淚,沒有後悔,只想問一句,天大地大,人兒何處歸……”當我讀到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其中的《走出黑暗與孤寂》這篇短文時,這首歌兒又開始縈繞在我耳畔,“十全十美”,是啊,人們不可能具備它,更不可能擁有它,但是海倫·凱勒卻戰勝了它:

馬克·吐温所説過:“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就好像註定要為人類創造奇蹟,或者説,上帝讓她來到人間,是向常人昭示着殘疾人的尊嚴和偉大。她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甦醒過來,眼睛燒瞎了,耳朵燒聾了,那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説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進了痛苦的深淵。但在莎莉文老師——海倫·凱勒的家庭教師,這個十分有愛心的老師的幫助下,海倫·凱勒憑着自己頑強的毅力,學習數學、自然、法語、德語,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哈佛大學女子學院,1904年畢業。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着作,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舞動了生活,舞動了生命,最終也贏得了世界輿論的讚揚。

莎莉文老師要想讓海倫·凱勒走出黑暗與孤寂的話,那當然先要了解海倫的脾氣,她終於知道凱勒的脾氣會如此躁動的原因,是因為父母不忍看她做錯事被懲罰的模樣,於是在她做錯事時都給她糖吃,所以莎莉文老師必須要糾正這些父母的錯誤行為,並且與她建立互信的關係,再耐心的教導海倫手語,讓她能與別人溝通,再教導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陸續學懂了鮮花、水、太陽等,並認為愛就是那温暖的陽光。其後再教導海倫用手指點字以及基本的生活禮儀。在經過一番訓練後,她父母在她10歲時聘請了霍勒斯曼學校的莎拉·傅樂瓦老師教導其説話,海倫也十分努力地學,最終她終於可以流利地説出“爸爸”“媽媽”“妹妹”了,全家人驚喜地擁抱了她,連她喜愛的那隻小狗也似乎聽懂了她的呼喚,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在父母和莎莉文老師的悉心教導下,海倫對世界改觀,開始努力學習,認真做人。也學習運用觸覺去感受周遭的事物。

海倫·凱勒在1968年,八十九歲去世,她終生致力服務殘障人士的事蹟,傳遍全世界。她寫了很多書,她的故事還拍成了電影。莎莉雯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散播給所有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光明和希望。

由此可見,人們確實無法擁有“十全十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人們卻能夠通過無限堅強的意志力去戰勝它,海倫·凱勒曾經説過:“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這就可能顯出生命的價值。”是啊,如果你現在站在生命的終點,生命的火花即將滅亡,你會怎麼想,又怎麼做呢?是否也會感歎生命的短暫與脆弱,而後悔沒有好好珍惜呢?善用你的眼睛吧,假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災難;聆聽樂曲的妙音,鳥兒的歌唱,管絃樂隊的雄渾而鏗鏘有力的曲調吧,假如明天你將遭到耳聾的厄運;嗅聞所有鮮花的芳香,品嚐每一口佳餚吧,假如明天你將會嗅覺衰退。人啊!為什麼總要等到失去了才後悔莫及呢!為什麼總要如此的貪心,極少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卻渴望那些我們所沒有的東西!也許,你會認為,上帝賦予我們這些美好的東西,甚至生命,都是理所當然的。但你有沒有想過,當某一天,你擁有的東西,甚至生命,都將失去,你會是怎樣,後悔懊惱?還是自暴自棄?如果是這樣,那就太可悲了!是的,我們不能重踏他人的覆轍,而應在失去之前倍加地去珍惜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