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他山之石散文

他山之石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63W 次

他山之石散文1

繼胡芝風的《李慧娘》之後,湖北省京劇團的《徐九經升官記》又在北京一炮打響,連演連滿,內外行齊挑大拇指。

他山之石散文

近來常説“京劇危機”。上座率不高,青年觀眾接不上趟,都是事實。但是,為什麼人家這幾個團就“靈”呢?此事很有些琢磨頭。

是“客是遠來香”嗎?不盡然。這幾台戲在當地即已獲強烈反響。何況北京懂行的多,戲並不好唱。然而人家唱好了。老觀眾一看再睹,不少青年人也爭先恐後,甚至因此而愛上了京劇。

是他們有“硬牌子”?恰恰相反,蘇州團是地市一級劇團,湖北省團也年輕得很,成立剛剛十年。主要演員不見“經傳”。他們憑的是高質量:有自力更生編寫出的好劇本,有充滿進取精神的好演員,有千錘百煉形成的獨特藝術風格,有“一台無二戲”的嚴肅作風,更有“推陳出新”的大膽探索……

他們征服觀眾決不是偶然的。

説到這裏,又想起我們北京的京劇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兄弟劇團的長處,對戰勝“危機”,對爭取青年,對京劇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都是大有益處的罷!

他山之石散文2

1.在錦溪的一座寺廟裏,中間供着一座佛像,據説是布袋和尚,又叫未來佛;在未來佛的兩邊,是八個手執利器,怒目而視的金剛。奇怪的是,這些金剛都是一隻腳着地,一隻腳抬起來。相傳,當年朱元璋由於貧窮,沒的飯吃,只好到皇覺寺出家,做了和尚。在廟裏,每天也只是做些灑掃庭除的雜役。打掃衞生,最難搞的就是那些犄角旮旯了。時間長了,朱和尚也有些不耐煩,可又不好發作——本來就是來混飯吃的嘛,也只有忍氣吞聲的幹下去。有一天,他又去打掃衞生,當掃地掃到眾金剛腳下的時候,他一邊費力的.清掃,一邊歎息着:要是把腳抬起來,就方便多了!眾金剛一聽,哎呀,這是真龍天子發話了,豈能不聽!於是乎,每個人都趕忙抬起了一隻腳,以方便打掃。從此,寺廟裏的金剛就都是單腿着地。

2.在西湖的北邊,有一座小孤山,據説那裏的梅花特別繁茂;旁邊還有一座墳墓,是宋朝的林和靖的。林和靖名叫林逋,他生性高潔,不願為官,一直隱居在西湖邊,整日吟詩作畫,怡情于山水之間;之外,他終身未娶妻生子,除詩畫之外,他用更多的時間去植梅養鶴,而且自謂要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故而,“梅妻鶴子”的故事便聞名遐邇;他的詩,也多是以詠梅為主題,他的關於梅的詩詞也名噪一時。其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被稱為詠梅的絕唱。從此,歌詠梅花,成為了詩詞的一個重要內容。後來,他死後,宋仕宗皇帝追賜他為“和靖先生”。此後,人們都叫他林和靖;他的真名,反而知道的少了。而且,一提到他,人們很自然就會想起“梅妻鶴子”的故事。

3.這是關於蘇東坡和蘇小妹的故事,説起來,倒是更有趣一些。

蘇家,作為書香門第,家學淵源。平時,哪怕是開玩笑,也充滿了情趣,耐人尋味,甚至讓人噴飯!

蘇小妹長得額頭高,眼睛深陷,顴骨突出。一次,蘇軾就拿她開玩笑,口占一絕:

未出廳堂三五步,額頭已到畫廊前。

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

蘇小妹一聽,不氣也不惱,反而嘻嘻一笑,馬上反脣相譏:

一叢衰草出脣間,鬚髮連鬢耳杏然。

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裏有聲傳。

她譏笑了她哥哥的連鬢大鬍子。但她好像還不過癮,女孩子,被人拿長相取笑,心裏很不滿,又加上在兄長面前習慣了逞強佔便宜,所以,面帶壞笑,看着哥哥那扁平的額頭,毫無“崢嶸”之感,再加上一張馬臉,足有一尺長,當即再佔一詩:

天平地闊路三千,遙望雙眉雲漢間。

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

有一年冬天,雪後初晴,東坡身披大裘皮長袍,正在曬太陽;風吹過,裘毛拂動;蘇小妹剛好走過,一眼看見,出口就是一句:“風吹裘裘毛亂動”。説完,面露得意之色;可她所站牆角也結了冰雪,此時,在太陽的照射下,正滴滴答答地流着水,東坡見了,當即回了一句:“陽照壁壁水下流”。小妹雖然年紀尚小,但也初懂人事,滿臉羞紅,拔腿就跑。這場由她挑起的口水仗,是她尷尬而退。

又一次,東坡騎馬回家,看到小妹正在井邊剖魚,當即説:“妹妹剖魚,蹲下來一剖兩半”。小妹稍加猶豫,遂半嗔半羞地回道:“哥哥騎馬,跨上去又加一鞭!”這一次,雖然打個平手,可這當哥哥的也太有點為大不尊了吧!

東坡有一個和尚朋友,叫佛印,關係特別好。佛印常來她家走動,跟小妹也很熟,知道她爭強好勝的個性。一次,佛印想拿小妹開涮,就要和小妹對對子。他知道一般的是難不住小妹,就故意來了一個刁蠻的,他出了上聯:

一女孤眠 縱橫三隻毛眼

這也太有點下道了吧!小妹一聽,心想,這賊禿沒安好心;可他一個出家人竟敢胡言亂語,我倒怕他怎地!於是,略一沉吟,就給了下聯:

二僧同卧 顛倒四個光頭

……

這是我這次出去旅行時在途中聽到的一些故事,感覺好玩,就記了下來。

故事説到這裏,似乎也該結了。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經過專家考證,蘇東坡其實並沒有妹妹,那些故事只是人們的杜撰。蘇小妹的故事,就是蘇東坡的故事。倒是蘇軾的父親蘇洵,和他的弟弟蘇轍,都是當時的文壇巨匠,和蘇軾一起並稱“三蘇”,和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再加上唐朝的韓愈,柳宗元,被稱為“唐宋八大家”,這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