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三年級優秀範文:端午節吃粽子500字

三年級優秀範文:端午節吃粽子5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19W 次

導語:端午節快到啦,大家是不是都想吃粽子啦?下面是端午節吃粽子“的優秀作文,歡迎大家過來閲讀和借鑑。

三年級優秀範文:端午節吃粽子500字

  【篇一:端午節吃粽子】

今天是端午節,早上媽媽剛把我叫醒,我就吵上了:“媽媽,別忘了今天是端午節,我要吃粽子!”媽媽回答説:“小饞蟲,媽媽忘不了,早就給你準備好了,在廚房裏呢。”

我一聽就快速地起了牀,跑進廚房,看見粽子伸手就要抓,媽媽打了我的手一下説:“先洗手去!粽子還得先蒸一蒸呢。”這可把我給急壞了,迫不及待de洗完手就纏在媽媽跟前,一個勁兒問:“好了嗎?好了嗎?粽子我都忘了什麼味了,肯定很好吃吧?快點快點呀!”

過了好大一會,媽媽才把粽子端了出來:“好嘍,吃粽子嘍。”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小心de把外面的皮剝了下來,還真是燙手呢!粽子剝開了,裏面是三角形的,我用牙一咬,怎麼這麼黏糊啊?一邊吃,我還在一邊想:這是怎麼包的啊,我可不會包。嗯,真甜,真香!我一口氣吃了兩個。

媽媽問我:“你知道今天為什麼吃粽子嗎?”“知道啊,老師説過,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今天都要吃粽子。可是媽媽,我們平常不能吃粽子嗎?”媽媽笑着説:“傻孩子,平常當然也能吃啊,只要你喜歡,咱們就經常吃好不好啊?”“那當然好啊,那就天天端午節了,哈哈!”

媽媽買了十個粽子,我吃了兩個,媽媽吃了一個,爸爸還沒下班,得給爸爸留三個。10-1-2-3=4,還剩四個,我要留着到中午和晚上吃。如果爸爸吃不飽,我就再給爸爸一個,我要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篇二:端午節吃粽子】

端午節快到了,我高興極了。因為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説,到了端午節那天,就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了。所以我們期盼着,端午節趕快到來吧!吃到香香的,各種口味的粽子是我們端午節那天最大的願望,但端午節那天的節日氣氛,更能夠吸引我們這些愛湊熱鬧的孩子們。提前準備好鮮嫩的粽子葉,各種各樣的餡料,有糯米、小米、綠豆、紅豆、大紅棗、火腿腸、豬肉等等。

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圍在一起,看着大人們將各種餡料包裹在散發着清香氣的粽子葉裏。我們一羣小孩子圍着大人們,歡樂地唱着、鬧着、跳着,眼睛卻一刻也沒有從大人們手中的粽子離開過。終於等到粽子下鍋煮了,我們又開始“轉移陣地”,到了廚房。盼啊盼啊,終於聞到粽子的香味了,卻被告知還得等等才熟,熟不知,口水已經嚥了幾十回了。終於,粽子熟了,大人們看着我們一羣小孩子蜂擁而上,將桌子圍了個水泄不通,捏着滾燙的粽子卻始終捨不得放下,左手換到右手,右手換到左手,一邊歎氣,一邊小口小口地吃着,燙得直伸舌頭。看得大人們哈哈直笑。端午粽子的香味吸引着我們,我們期盼着端午節的早日到來!

 【篇三:端午節吃粽子】

今天是端午節,我去表妹家吃粽子。

一大早,我興高采烈地來到表妹家。進門第一句話就喊:“表妹,包好粽子了嗎?我拿了一大堆的零食跟你換!”因為我知道,表妹最愛吃零食了,而我愛吃粽子。我本以為表妹會狂奔出來搶我的零食吃。誰知道她會説:“哦,還差一點就包好了,你再等會,絕對好吃。”沒辦法,我只好坐在大廳裏邊看電視邊等。看累了,我揉了揉眼睛,看看鐘,怎麼回事?已經過了三個小時了,表妹怎麼還不包完呢?我等不及了,急忙跑去廚房。由於太匆忙,在路上跟表哥猛地一撞,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坐不起來了,過了一會,我好不容易爬起來,拍拍褲子上的泥沙,又飛奔向廚房。

表妹見我來了,手忙腳亂地從冰箱拿出五個包好的粽子,我捏了捏怎麼硬硬的,儘管粽子這樣硬,可我還是小心翼翼地打開粽子,粽子打開了,我傻了眼,裏面哪是什麼粽子呀,分明是橡皮,我又打開後四個。裏面分別是玩具汽車、紙船、橡皮鴨子和廢瓶子。我見了,氣得怒目圓睜,大聲喊道:“你這不像話的東西,看我怎麼收拾你!”説完,我拿起掃把追表妹打。表妹一邊逃一邊回頭笑嘻嘻地説:“誰叫你那麼愛吃粽子,被我騙了吧!”

我的表妹可真狡猾呀,我以後可要提防着點。

 【篇四:端午節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老師説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那時人們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包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時,人們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後來在晉代,粽子才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南北朝時期,又出現雜粽。在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被用作了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它的形狀出現了錐形、菱形。宋朝時,人們又把果品包入粽子,就有了“蜜餞粽”。在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餡料也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人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最為出名。吃粽子的風俗,也一直流傳至今。

  【篇五:端午節吃粽子】

端午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那麼,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呢?專家日前對此進行了解釋。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民俗專家趙之珩介紹説,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狀有稜有角,內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貯米燒煮而成。魏晉時期,周處所撰的《風土記》中記載:“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南朝吳均的《續齊諧記》中,也記載了屈原投江自殺後,楚國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貯米投於水中祭弔的事。到了唐宋時代,粽子已成為節日和民間四季出現於市場的美味食品。長安有專門製作粽子的店,而且技藝也相當高。當時粽子餡已有多種果仁,其味道比只有黍米好多了。到了宋代,就有“艾香粽子”,是用艾葉浸米裹的。陸游的“盤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將簪艾一枝。”指的就是“艾香粽子”。明弘治年間,就用蘆葉裹粽子,粽餡也多了,有蜜糖、豆沙、豬肉、松仁、棗子、胡桃等等。到了清乾隆年間,林蘭痴《邗江三首吟》中有“火腿粽子”一條,這種粽子流傳至今。現代粽子以浙江嘉興最負盛名。如今,粽子與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餅一起,被稱為中國的三大節令食品。

民俗專家介紹,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不但盛行不廢,而且流傳到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國。

 【篇六:端午節吃粽子】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聽説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因為楚國的都城被秦國攻破,他身為楚國的大夫,悲憤交加,投汨羅江自殺,老百姓為了使他的身體不被魚蝦吃掉,往河裏投放用筍殼包住的米飯,後來發展成為粽子。

早上媽媽剛煮好粽子,香味就撲鼻而來。開飯了,我看見粽子有四個角,從不同的側面看上去很像三角形,筍殼是嫰綠的,繩子的顏色能分辨類型,有豆沙粽、鮮肉粽、蛋黃粽等等。爸爸拿起一個繫着白繩子的粽子,解開繩子,剝開外層筍殼,再剝開裏層筍殼,就露出了一個棕色的小腦袋。爸爸把筍殼攤在桌上,把粽子放在筍殼上,一艘綠色的龍舟揚着棕色的帆出現在眼前。爸爸咬了一口“帆”,一條小豬肉和一個雞蛋黃出現了,不用説,這是蛋黃粽了。爸爸又拿起一個系綠繩子的粽子,這個粽子也是棕色的,可裏面全是肉,所以是鮮肉粽。

我的粽子上桌了,不用説也知道這是豆沙粽。媽媽幫我剝好筍殼,我看見了一隻白的發青的粽子。我不想把手弄得粘乎乎的,就用筷子挖開粽子的肚腸,裏面的豆沙像河水一樣躺在糯米鋪成的河牀上,還掀起一些小型波浪,卻又好像被紅色的東西凍住一樣。我用筷子夾起一塊粽肉,送到嘴巴里嚐了嚐,真甜。

我還嚐了一口鮮肉粽,覺得太鹹了,不好吃。所以我覺得我很幸運,能吃到甜甜的豆沙粽。不知道下次端午節,會吃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