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實用】春節六年級作文集合十篇

【實用】春節六年級作文集合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01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六年級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春節六年級作文集合十篇

春節六年級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綏陽,綏陽是一個比較熱鬧的小鎮。在民間傳統節日中,最熱鬧的也就是春節了。

春節也叫做過年。一年一度的春節大家都很重視,各家各户都在春節前半月就忙着籌辦年貨。賣對聯、鞭炮、食品的人都會大賺一筆。

到了除夕中午,各家各户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和各式各樣的福字;遠方的親人都要趕回來吃團年飯,到了晚上八點,大家都圍在一起看聯歡晚會;當新年鐘聲敲響時,大家坐在一起吃餃子,餃子裏包上錢,假如有人吃到了錢,就象徵着一年財源滾滾。

到大年初一的早晨,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在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拜年開始了。小孩們給大人恭喜,大人忙着給小孩掏紅包。在這天小孩可發了大財。朋友互相訪問,親戚往來也是春節的主要活動。從初二到元宵節的期間,大街小巷男女老少三五成羣,拿着禮物去串親訪友,談談過去一年的生活或新的一年的打算。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民間風俗——春節。我喜歡家鄉的春節,喜歡它的情趣盎然,更喜歡春節的歡天喜地,因為在春節這一天,大家都可以團團圓圓一起分享快樂。

春節六年級作文 篇2

新年降臨,人們都喜氣洋洋的,樂得合不攏嘴,瞧!一大清早,媽媽就已經忙的不可開交。我好奇的問媽媽:“媽媽你在幹什麼呀?“過年,要除塵迎新嘛。”我説:“除塵迎新,這詞真有趣!”原來,還有一個除塵迎新的習俗啊!

到新年的晚上,爸爸急急忙忙的打開電視,開始欣賞春節聯歡晚會帶來的節目,正在吃飯的爺爺、奶奶、媽媽和姑姑都把頭向後轉去,對着電視機。我家春節必做的事,就是看春節聯歡晚。奶奶説:春節聯歡晚會代表着國家的強大,所以必看。

除以上習俗外,我還知道一個繞口令:初一的湯圓,初二的面,初三的餃子。初四之後的初五、初六、初七什麼都可以隨便吃。我們重慶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習俗,就是初一不準花錢,至於為什麼,我也不知道。估計是想要發財吧。

其實,要説過年的習俗,我家鄉還有個習俗還有初一不能掃地和倒垃圾,初二開始要在親戚家輪流拜年等等。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習俗,就是到元宵節正月十五這天晚上,燈一定要,家家要吃湯圓,寓意團圓。

上面的三大習俗,都是重慶人必做的,如果你不是重慶人,你也可以學習一下以上三大習俗。

元宵節一過也就意味着春節結束,人們開始新的一年的工作。

春節六年級作文 篇3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中國的節日也有許多,春節卻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各個名族和各個地區都有不同的過節習俗。

而我的家鄉湘鄉在臘月下旬,也已進入了春節的前奏,家家户户都在準備過年用的春聯,燈籠與年貨。就連小孩子也忙得不亦樂乎,都到鞭炮店去買花炮,為過年做準備。

除此之外,大人們和小孩都會去買新衣服,大多都是買紅色的,代表喜氣洋洋。我的外公家更是熱鬧非凡,外公會在家準備一些蛋卷、雪花丸子、扣肉啊……到過年時一家人一起團圓分享美味。

到除夕那天,大家都會從四面八方千里迢迢趕回家與老人小孩一起團聚。來到外公家院子裏,家家户户的門前都掛着春聯和紅燈籠,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紅色,好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啊!一進門,一陣飯香撲鼻而來,這天,一家人都會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吃過飯,大家就會坐在客廳裏,看着春節聯歡晚會,打打牌,説説話,嗑着瓜子,吃着糖果一起守歲。到了十二點,人們把早已準備好的煙花,花炮拿出來放,慶祝新一年的到來。十二點過後,大家都會到雲門寺去拜觀音,求平安。因為很多人都會去,所以擠得水泄不通。拜完觀音已是凌晨一點多了,匆匆回到家,休息一會兒又要趕着去進行大年初一的行程。

正月初一是嶄新一年中的第一天,新年新氣象,這與除夕的光景截然不同。大多數人都會邀親帶兒的,一起去墳山祭祖拜年。初二,便開始走親訪友了,年輕人都帶着小孩去一些長輩家拜年,這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愛的了,因為可以收到拜年錢。初三初四依然很忙碌,人們會繼續挨家地去給長輩們“請安”。

到了元宵節,新春也即將接近了尾聲,大家又會團聚在一起吃元宵。到了晚上,人們會取下掛在門前的紅燈籠,收起來留着明年春節再掛上。

過了元宵節,天氣變暖和了,大家都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崗位,又照常做事,學生們也等待着迎接新學期的開始。

春節六年級作文 篇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題記

準備

過春節,家家户户都應準備準備,辭舊迎新。這不一大早媽媽就拉我去市場買年貨咯。街上的吆喝聲真是此起彼伏,春聯,年畫當然是不能少。小攤上的雜拌兒也真不少,小販也因此忙的不亦樂乎。再買些鞭炮唄,俗話説“可以帶去以往的所有不幸”,我們這些人那就是迷信。難得出來一趟,再帶些小玩意兒回家。都差不多兒,也就大包小包的回去收拾。當然還得大掃除一次,窗上擦擦,牆壁掃掃,辛苦當然算不什麼。

享受

享受也談不上,就這樣簡簡單單的過着。家家都是酒肉的香味,鞭炮聲絡繹不絕,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那就是除夕來到。這一夜可註定着大團圓,月亮升起,家人圍坐在一起,説説笑笑,收收紅包,別提有多幸福。幾個淘氣的.小孩,剛吃完飯就玩起鞭炮,哪管三七二十一呀。春節與除夕還真是截然不同,家家都在熟睡當中,待到中午,大家才都提着大包小包出去拜年。這時候小孩最開心,只等着收紅包。彼此都在賀年當中,直到元宵。要説元宵,還就真沒那沒熱鬧,只是吃吃湯圓罷,忙活那沒多天,哪還有那麼正式。

結束

一眨眼,又到殘坦斷壁,大人照常去工作,小孩有的去補作業,有的還在回味當中。新年就在這熱鬧聲中過去,一切又恢復往常。

正如王安石説的,過春節就應該家家户户放爆竹,換桃符。但如今春節的許多風俗都少,或許我們是喜愛傳統的,但又能從哪體現呢?我的春節就是這三個詞:準備,享受,結束。是不是過於平凡呢?

春節六年級作文 篇5

春節的除夕早已到來,我們一家在年夜飯前等着那過年裏才有的幾樣美味。

首先端上來的是油炸臭豆腐,以前媽媽一口也不讓我吃,今天我要吃過癮!我趕緊夾起一塊,臭豆腐看上去金燦燦的,顏色分外好看,外脆裏嫩,咬上一口軟軟的,鹹鹹的,滿嘴都是“臭臭的”,味道真特別。我把臭豆腐吃個精光,吃的滿嘴流油,也是一種享受啊!

第二道菜是全家人的最愛——蟹肉小籠包。看——一層光亮的薄如蟬翼的麪皮,隱約可見紅的蟹膏,我小心的夾起一個,咬一口皮子,輕輕一吸,鮮美甘甜的湯汁從脣齒間滑過,直流入口中,嘿!可真鮮哪!

壓軸菜——糖酸魚上來了。身為吃貨的我早已按捺不住。我夾一塊魚肉,沾勻了醬汁,看上去紅紅的,看上去十分的喜慶,把人的口水都勾了出來,再咬上一口,先從齒間流進口中的是它甜鹹適中的那酸酸甜甜的味道,緊接着,它那外焦裏嫩的口感也在我的口中迴盪。在我的眼裏面,這道菜就是舌尖上的中國!

又有各種菜端了上來,有香噴噴的水煮魚、軟糥可口的粉蒸排骨、清爽降火的藍莓山藥……

這就是我家中的年夜飯,你家的呢?

春節六年級作文 篇6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有着悠久的歷史,傳説,早在新石器時代堯舜時就有過“春節”的風俗。

古時候,在各個朝代,春節的日期都不大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接受司馬遷等人的建議,使用《太初曆》,恢復了夏曆,即農曆,以正月為歲月,正月初一為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春節還有着諸多的習俗,如掃塵、貼春聯、掛年畫、放鞭炮、拜年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項莫過於拜年了,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地起來,穿戴的整整齊齊,打扮的漂漂亮亮,走出家門訪親串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輩分高的帶着同族其他人等挨家挨户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的,稱作“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種各樣的帖子相互祝賀,由此發展成後來的“賀年卡”。拜年的對象也是五花八門,拜老師,拜同事,拜領導,拜長輩,拜朋友等等。

當然,像春節這樣重要的節日,自然不能少了吃。可是這“吃”也大有學問。春節吃餃子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吃魚有“連年有餘”的意思;吃年糕有“萬事如意年年高”的意思;吃春捲則是因為它有着迎春之意。

在春節可以吃美食、放鞭炮、貼春聯……那麼春節期節有什麼事情是忌諱的呢?

在春節期間,吃飯時不能打碎東西,不能説不吉利的話,不能灑水掃地、倒垃圾,不能吃藥,還不能剃頭等等。

呀!春節這麼多的規矩,可真夠麻煩啊!可是在春節時又能收到壓歲錢,穿上新衣服,吃上美味的食物,這些又讓喜歡春節。春節真是讓人歡喜讓人憂呀!不過,春節一年只有一次,是新的一年的開始,還是讓我們歡度這一年一度的春節吧!

春節六年級作文 篇7

壓歲錢是寂寞的,哪十自它有一個盛大的儀式。

“歲”與“祟”諧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如今壓歲錢的現實意義遠大於它的本意,淡化了傳統文化中濃重的人情味,更多的表現的是全國人民敢於表達對金錢的極度渴望。中國的年是世界上少有的金錢氣息如此濃重的節日。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一年到頭總算可以敞開心扉直接地表達內心最真實的情感,不會被嘲笑庸俗,不會被恥笑貪財。

我想這是過年讓所有人振奮的根本原因之一:受財讓人的慾望得到滿足,散財使人精神上自覺富有。所有壓抑的慾望在過年統統解禁,以最高級別最大限度地被滿足,實在痛快。所以過年也是中國人縱慾的最盛大的節日。與之同列的還有吃香喝辣和錦衣玉行。

只可惜,到如今除了壓歲錢的禮尚往來的熱鬧感不減當年,其他兩項似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縮,難現昔日光輝,大有滅頂之勢。首先説吃香喝辣,中國的飲食行業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發達過,過年吃吃喝喝是絕對保質保量。可是中國人在不再揭不開鍋的時候,丟掉了好胃口。換句話説,那個曾經慾壑難填的無底洞似的中國胃,未老先衰了。胃痛、胃酸、胃脹、胃穿孔、胃潰瘍有斯達舒,吃嘛嘛香的好胃口卻千金難買了。倒也不是不想吃,只是海鮮忌口,辛辣忌口,酒忌口,煎炸滷烤忌口,連蔬菜、水果也因農藥超標而忌口,大抵只剩下大米和白麪。可又都是澱粉,也不好多吃。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失去了享受的能力,對着美食不想動筷,對着美酒不能貪杯。

我多麼懷念小時候,逢年過節不管家裏有幾個人都先做滿滿一大桌,看上去就垂涎三尺,一頓吃到天亮,一頓接着一頓。一家人心滿意足,大汗淋漓,手舞足蹈,滿面流油。

就像常聽許多長輩驚呼:不吃肥肉也叫吃肉?我不禁想問:不吃個風捲殘雲、大腹便便、大快朵頤也叫過年?所以過年不要再錦上添花、標新立異,當務之急是找回丟失的食慾。

壓歲錢已經失去一個同盟,然錦衣玉行也有技術困難。中國的人實在太多,出門一趟實在不容易。串門,目標太多,時間太少:出遊,物價太貴,治安不好;逛街,促銷太多,降價太少;放個煙花,條例太多,場地太少。試想一下,過年的時候如果全中國的人民都跑到街上去慶祝,那真是摩肩接踵、揮汗如雨、步履艱難、人頭湧動。

那麼就只好待在家裏,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每一場睡眠,癲蛤蟆夢、南柯一夢、白日夢統統試遍,由一個夢跌進另一個夢。

一個人的江湖是寂寞的,它不求豔壓羣芳,不願獨享其成。只盼春節春意到,百花齊放,蛇紫嫣紅齊爭春。不至於孤獨地風光無限,既無豔羨的眼光,也無爭寵的對象,冷清而寂寞。

壓歲錢獨孤求敗。

春節六年級作文 篇8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起源於虞舜時期,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春節是指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在這一天,相傳年獸害怕紅色,怕火光和爆炸聲,所以人們便有了貼紅春聯、紅窗花、放爆竹、守歲等習俗。

春節這天,人們會貼對聯和“福”字,並且一定要將“福”字倒着貼,據説就是“福”到的諧音,這表示“福到家門”!

每到春節,一家人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飯菜非常的豐盛,其中魚是不可或缺的,據説這將代表着“年年有餘”!

每當除夕晚上十二點的鐘聲想起,晚輩就會向長輩拜年,長輩就會給晚輩“壓歲錢”。相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年。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在新春佳節之際,人們總會通過燃放鞭炮的方式來迎接新年。煙花爆竹會帶來很濃的“年味”,同時預示着除舊迎新。

其實不光中國人過春節,在亞洲地區就有八個國家把春節定為法定節假日。在中國,春節時人們吃年糕、湯圓、餃子……而在外國也有不同的食物,相同的是這些食物都有着吉祥如意的寓意。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春節降臨,萬象更新,象徵着一年的開始,標誌着人生新的起點!

春節六年級作文 篇9

一年一度的春節終於來臨了。今天,父親媽媽説要帶我去外公家拜年,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

一路上,小草對我微笑,小樹向我招手,過了一小時,我們就到了外公家,外公急忙搬出糖果給我們吃,我一看見誘人的糖果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吃過中午飯,外公就帶我去街上買煙花 。街上可真熱鬧,到處人山人海,車子川流不息,每個人都趕着為自己的親人拜年呢!

我和外公來到了賣煙花店,煙花的品種各式各樣,有“小火輪”、“火樹彩花”、“沖天炮”……經過我細心的挑選,選出的煙花肯定非同一般。被我選出的煙花分別有三樣,是“五彩遊春”、“小鳥”、“大禮花”。

快到傍晚了,我們也要和外公告別了,我們依依不捨地坐上車子,走後,我一直抱着外公給我買的煙花,這雖然是一些普通的煙花,但是外公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呀。

回到家了,我迫不急待的叫父親去點外公給我買來的煙花,父親首先拿出“五彩遊春”點燃它的引線,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嗖”的一聲,五隻彩色的蝴蝶立刻飛上了遼闊的天空,去尋找奇妙的大自然了。接着,父親又點燃“小鳥”煙花,“撲”的一聲,小鳥衝破了籠子,飛了出去。最後,父親叫我們上頂樓去,原來,要放大禮花了。大禮花好美啊!五顏六色的星光照亮了大地,像天上的七仙女下凡來到人間似的,撒下朵朵神花,整個廣昌籠罩在歡樂之中。

“當、當、當……”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全家人都沉浸在歡樂和幸福之中。

春節六年級作文 篇10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這些節日中,我特別喜歡春節。因為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它象徵着團結、興旺,是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節日,是我們每個華夏兒女團聚歡慶的盛大節日。據記載,中國人過春節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一年一度的辭舊迎新的日子裏,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新春的喜悦,人人披上紅,處處流露着歡喜。伴隨着除夕的鞭炮鳴響,我家的春節拉開了序幕。除夕的夜格外熱鬧,人人喜笑顏開,見面了便説恭喜恭喜,孩子們收到紅包便喜滋滋地往口袋裏塞,或轉交給父母保管,一家人團聚在飯桌前開開心心,有説有笑。大人們互相勸酒,我們小孩們追逐打鬧,每個人的臉上都掛着甜美的幸福,讓人感覺格外温暖。

圓桌上擺滿了色香味俱全的菜,年夜飯正式開始了。一邊吃,爺爺一邊告訴我每道菜的寓意。餃子,像元寶一樣,兜財的,象徵有財運;湯圓,表示團團圓圓;紅燒大鯉魚,這道菜不能全吃完,剩下的魚代表“年年有餘”;八寶飯,表示生活甜甜蜜蜜……原來年夜飯有這麼多學問啊!

正説着笑着,外面“噼噼啪啪”地在放煙花了,焰火照亮了整個夜空。我眼饞了,喊着:“我要放焰火,我要放焰火!”姐姐也坐不住了,拉着我和哥哥下樓去放焰火了。我挑了一個感覺很好看的,迫不及待地叫哥哥點燃導火線,只聽“嗵”的一聲,一個火球飛向夜空,這是紅色的。還沒等紅的消失,又竄出一個黃的,接着又是藍的、綠的……一顆接一顆劃過夜空,異常美麗。我和哥哥姐姐笑着説着,快樂極了。

一個節日,就像一個故事,情節美妙動人;一個節日,就是一種文化,內容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