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歇後語 > “關公”關羽的歇後語及答案

“關公”關羽的歇後語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32W 次

導語:關羽是家喻户曉的忠義人物,直到現在仍是人們非常尊敬的人物角色之一。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關羽的歇後語,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關公”關羽的歇後語及答案

歷史上的關羽勇猛剛強,深為三國當時人所稱讚。《三國演義》進而為關羽創造了温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等英雄壯舉,這在歇後語中都有所反映。如:

關羽斬華雄--馬到成功。

關公過五關--英雄當年。

關雲長刮骨療毒--若無其事。

關雲長單刀赴會--誰敢動他一根毫毛。

上述歇後語都突出説明關羽的英雄氣概,反映出人們對關羽的景仰。

歷史上的關羽又是個講義氣的漢子,待人處事義重情長。《三國演義》為突

出塑造關羽的這個性格特點,在生動描寫史實的基礎上,又虛構了華容道放曹、

戰長沙義釋黃忠等情節,於是產生了與此相關的一些歇後語。如:

關公離曹營--不安心。

關羽放曹操--念舊情。

關羽射黃忠--手下留情。

關羽早先被俘羈留曹營,曹操為留住關羽百般優待,但關羽表示決不背棄劉

備,待等立功報答曹操便要離去,回到劉備身邊。所以“離曹營”與“不安心”

緊緊相關,正因為他不安心於曹營,才毅然離開曹營。這一舉動集中表現了對劉

備的義。

關羽在華容道上放走曹操,則是出於顧念曹操的舊情。《三國演義》描寫曹

操赤壁兵敗,經華容道時狼狽不堪,懇求關羽顧念昔日之情放他一馬。關羽於是

不惜冒殺頭之罪把曹操放走了。經這一描寫,使關羽的義上升到捨生取義的高

度。這件事在有關曹操的歇後語中也有反映:

曹操敗走華容道--不幸中之幸。

曹操來到華容道--走對了路子。

曹操走華容道所以是“不幸中之幸”、“走對了路子”,就在於遇到的阻擊

者是關羽,要換了別人,恐怕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

説“關羽射黃忠手下留情”,實際是《三國演義》寫關羽收取長沙時義釋黃

忠的故事。老將黃忠當時為長沙太守部將,與關羽首戰一百餘合雙方不分勝負,

關羽心中很佩服黃忠。次戰時關羽擬用拖刀計對付黃忠,黃忠追關羽時忽然馬失

前蹄,被掀在地下。關羽回馬舉刀喝其換馬再戰,未加殺害。長沙太守對此起了

疑心,下令黃忠再次交戰時射殺關羽。黃忠的箭法極好,有百步穿楊之能。雙方

再次交戰時,黃忠不忍心射死關羽,只射了一下關羽的盔纓,以報關羽上次不殺

之恩。所以歇後語“關羽射黃忠”,應是黃忠射關羽。因關羽對黃忠確曾手下留

情,這條歇後語並非憑空編造。由於關羽手下留情在前,才有黃忠手下留情在

後。

關羽立身處事以忠義為本,按儒家的説法,這跟關羽喜讀《春秋》分不開。

所謂“春秋大義”,就是指仁愛忠義等儒家思想。歇後語中有一條專門講關羽喜

讀《春秋》:

關老爺看春秋--一目瞭然。

這條歇後語主要解釋關羽對《春秋》十分喜愛,經常熟讀。唯其熟讀,所以

“一目瞭然”。其本意並沒有把關羽看《春秋》跟忠義聯在一起。

這裏有一個問題需要説明。我們知道,忠義武勇是關羽文化的基本內涵,歇

後語對關羽的義和勇都有具體反映,為什麼對忠沒有直接表現?這大概跟歇後語

的民眾性特點有關。歇後語是人民羣眾生活實踐的產物,人民羣眾的生活實踐與

統治者倡導的忠是兩碼事,這可能是關羽歇後語中對忠未作直接反映的一個重要

原因。

關羽英雄一生,最後落了個失荊州、走麥城、被擒斬首的悲劇結局。歇後語

對此倒有反映:

關公失荊州--太大意。

關公走麥城--大難臨頭。

這兩條歇後語,説明羣眾是尊重歷史的。但失荊州不全是關羽的責任,劉

備、諸葛亮也有責任。由於整個劉備集團對荊州的大意,導致了荊州之失,導致

了關羽走麥城--大難臨頭。

失荊州跟關羽性格上的弱點有一定關係。有條歇後語是這樣説的:

關雲長踩高蹺--只知道自己高。

這條歇後語講到了關羽性格上的主要弱點--驕傲自負。人民羣眾用踩高蹺

比喻關羽驕傲自負的毛病,形象生動又十分貼切,顯示了民間文學貼近生活的想

象力和創造性。

正由於歇後語主要來自人民羣眾的生活實踐,一些講關羽形象特點的歇後

語,往往妙趣橫生,富有人民羣眾的生活氣息。如人民羣眾根據關羽紅臉、美髯

展開的聯想:

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關公喝酒--不怕臉紅。

關公放屁--不知臉紅。

關公脖子掛葫蘆--臉紅脖子粗。

關帝廟裏找美髯公--保險你不撲空。

關羽鬚髯甚美,為史書明載,紅臉則是後世的創造。如《三國演義》説關羽

“面如重棗”(重陽時的棗子)。三國戲、關羽戲中的關羽,一向是紅臉。從戲

劇臉譜源流講,紅臉關公始於宋、元時期,演出者以紅臉代表“公忠”、正義。

由於戲曲舞台的關羽是張紅臉,廟堂上的關羽也都成了紅臉,紅臉關公於是家喻

户曉,併成為關羽忠義武勇精神的象徵。

民間還創造了一些通俗明曉又頗為形象的關羽歇後語,這些歇後語往往與羣

眾的生活實踐緊緊相關。如:

關公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關公賣石料--人貨兩硬。

關公賣肉--沒人敢來。

關雲長賣馬--周倉不肯畫押。

關雲長做木匠--大刀闊斧。

關羽賣豆腐是民間創造的故事,民間傳説關羽是賣豆腐出身。賣石料、賣

肉、賣馬等都是羣眾依據自己的日常生活對關羽其人生出的聯想。

大刀是關羽文化的載體之一。有些歇後語以關羽的大刀為題,展開想象、創

造。如:

關公面前舞大刀--不自量力。

關公使大刀--不用急(戟)。

周倉扛刀--老爺無事。

關羽成神、成帝后,羣眾不只是對關帝爺頂禮膜拜,同時也創造了一些頗為

風趣的歇後語:

關老爺幹活--勞神。

關老爺告辭--走神了。

關帝廟裏失火--慌了神。

關帝廟裏求子--跨錯了門。

關帝廟裏拜觀音--走錯了門。

歇後語反映羣眾的生活實踐,反映我們民族的大眾文化。研究歇後語有助於

宏揚我們的民族文化和了解羣眾的喜好情趣。這裏只是對關羽歇後語作了一些簡

要的探析,用以説明關羽文化在羣眾語言領域也是相當活躍的,從一個側面顯示

關羽文化在我國民族文化和大眾文化園地是一簇盛開不衰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