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關於家鄉的日記彙總9篇

關於家鄉的日記彙總9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66W 次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日記吧。好的日記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日記9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家鄉的日記彙總9篇

家鄉的日記 篇1

以前,這裏有一條美麗的小河,它又清又涼,不管是活潑的幼兒,還是年邁的老人,或是普通的中年人,大家都喜歡這條小河。

可是,現在這條小河又髒又臭,幾乎所有人都不願意來這裏,不過還是有幾個人去的,可是夏天河面更是臭味熏天,沒有一個人來。

小時候我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但是在我學習的過程中找到了答案,是因為人們不愛護小河。

現在的科技這麼發達,那麼人類的素質也應該提高,為什麼人類的素質不但沒提高,還下降了呢?愛護小河只是愛護環境的'一件,還有無數這樣讓人心疼的例子。

小時候我們就知道保護樹木,愛護河流,所以我們應該愛護家園。讓我們一起保護環境,改變家鄉!

家鄉的日記 篇2

清晨,我披着露珠,走在家鄉一條最尋常的小巷。我踩着青石板,尋找着家鄉的味道。

這條小巷似乎睡着了,只有白牆和黑瓦靜靜地矗立在那兒。一旁的小河又把潺潺的流水聲送給了小巷。兩隻烏黑的鳥兒以驚人的速度和我擦肩而過,而我只聽見“噗噗”的撲翅聲,兩個小生命早已不見了身影。整個小巷被一層薄薄的濕氣籠罩着。我想,可能要下雨了吧!我連忙撐起油紙傘,繼續在小巷裏漫步。這可能就是家鄉的味道。

走着走着,一面黑子紅底的大旗映入了我的眼簾,上面繡了一個斗大的“酒”字。這就是紹興酒店的招牌了,雖比不上霓虹燈引人注目,可在白牆黑瓦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温馨。走進店門,魚乾、臘腸掛滿了一牆。而牆角下堆着大大小小的許多酒缸,大的酒缸足可以裝下三兩個小朋友——這也是我們躲貓貓的藏身之地;而小的酒缸只有手掌般大小,顯得又精緻又可愛。出於好奇,我小心翼翼地掀開了用竹編的酒蓋。哇,一股濃濃的酒香撲面而來,真想立刻撈一碗來嚐嚐!這黃酒,在古代,勾踐用它投醪壯師;而今天,美國總統也用它來招待貴賓!我坐在長凳上一邊品着美酒,一邊吃着茴香豆,真是人間美味啊!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起身離開酒店,一拐彎,隨手推開一扇斑駁的黑漆小門,一座小巧而精緻的園林出現在眼前。“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陸游和唐婉的愛情悲劇在這裏流傳至今!紹興的每一堵牆、每一扇門,都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事:三味書屋裏的“早”字,刻畫着魯迅刻苦求學的精神;青藤纏繞着的書屋,掩映出徐渭艱難而不羈的一生;大通學堂裏的槍聲,伴隨着秋瑾不屈的吶喊……這厚厚的人文沉澱,更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純純的,讓人心馳神往;家鄉的味道,淡淡的,令人回味無窮;家鄉的味道,厚厚的,那迷人的氣息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間。

家鄉的日記 篇3

時間過的忒快,轉眼間已到了父親逝世七期的祭祀之日。早晨起來,略作收拾,我和二妹便踏上了回鄉的征程。

天氣晴好,空氣清新。沿途的刺花芬芳撲鼻,山澗的`瀑布如同白練。然而我們祭祀心切,無意欣賞四月的芳菲。

爬上山岡,再下山坡,在雲峯盡頭山路滴溜溜一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舒家大院駭然出現在眼前。老屋在晨風中顫巍巍的,吱呀吱呀地響個不停。幾株蒼竹盡職盡責地拱衞在老屋身邊,枝葉上掛滿了斑駁與桑涼。只有老屋門口那株棵高大的槐樹還顯得有點精氣神。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樹上掛滿了一串串的,雪白雪白的槐花。串串似蝶掛枝丫,身潔如玉美無瑕,風吹清香溢滿懷,碧翠相映綻瓊花。

妹妹摘下幾串槐花虔誠地掛在父親墳頭,然後雙掌合十肅然地跪了下去。我獻上幹盤,酌上美酒,焚香燒紙,鳴炮作揖,頭涔涔而淚潸潸!

祭祀完畢,我們在父親墳前長長地默哀,在槐樹下久久地凝視。就是這棵不起眼的老槐樹,伴隨着我的父親母親度過了八十個春秋。今後,它還將一如既往的地陪伴着我長眠地下的父母,一年又一年,天高水遠,路漫漫,易水寒。手摸着槐樹虯髯滄桑的樹幹,百感交集,思緒萬千,彷彿眼前出現了父母飽經滄桑,皺紋密佈的面孔。良久,良久,我們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家鄉的日記 篇4

秋天到了,小草換上了黃衣服,順着秋風東張西望。梧桐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迎着秋風翩翩起舞。楓樹換上了火紅的衣服,紅得像一團團熊熊燃燒的火焰。

稻子一片金黃,就像鋪了滿地的`金子;蘋果樂紅了臉,石榴裂開了嘴,稻子笑彎了腰望着累累果實,果農伯伯心裏樂開了花,又是一個豐收年!

小動物們都忙着收集過冬的食物,小螞蟻把一粒粒米拖進倉庫,小松鼠把一顆顆松果搬進樹洞,他們的倉庫裏都滿滿的,可它們還是貪心地往裏塞。

秋天真是一個忙碌而又喜悦的季節,我喜歡秋天!

家鄉的日記 篇5

我的家鄉有一條清澈見底,波光鱗鱗,日夜歡唱的小河。

小河是一幅無光十色的畫,時時都印在我腦海中;也是一首揉情的詩,時時流在我的心中,又是一支動聽的歌,時時迴盪在我的耳邊。

春天,河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野花,有幾株多姿而翠綠的柳樹,長長的柳樹隨風擺動,像一個小姑娘在梳理長長的秀髮。

夏天,河邊的野花,柳樹長得更茂盛了,倒映在小河裏,小河變成了一條五顏六色的綵帶。

秋天,燕子南飛了。小河邊飄滿了樹葉,像一隻只金色的.小舟隨風飄蕩。

冬天,雪花紛紛揚揚,大地白茫茫一片,河邊的柳樹依舊傲然挺立,小河依然淙淙流淌......

啊!家鄉的小河,我永遠忘不了您。

家鄉的日記 篇6

暗夜和細雨在寒冷的空氣中交織,在車窗上嘀嗒。從窗外吹來的冷空氣如同毒素,流及血管,遍及全身。

即使是在半睡半醒中我也深深感到寂寞低落……

“快點快點!上車。”爸爸催促着我們。才剛剛開出江西服務區離貴州還有千多公里呢!

我飛速跑上了車,這可是我第一次回自己的家鄉。自幼在他鄉出生的我,連外公外婆的臉龐也十分陌生的呢。我還有着一點點期待:“開車開車!”

“那有什麼好吃的,不過是兩片面包加個肉餅罷了。真懷念媽媽的羊肉粉呢。”媽媽對我説,“羊肉粉那個香啊,那個湯啊,不提了……”儘管她説不提了,可她還是滔滔不絕的講着,我也聽得神魂顛倒。

我只得更加嚮往了,究竟是“何方神聖”?

車開到貴州時,由於爸爸下錯了高速,迷了路。“我們已經開了一天一夜了呢!”小孩子耐心已經磨完了,整天在狹小的車廂裏待着,無所玩具自然是不高興的。

我只好悻悻地躺睡在後排。車子在盤山公路上行駛,即使躺在後排不看窗户也感覺的.出來。

我生氣:車開了這麼長時間了怎麼還不到!下次我再也不來了!

在小雨黑夜的顛簸中,我累的不行睡着了……

突然眼前一片光明,我在半睡半醒中聽到了外婆温和的笑聲。一股暖流流淌在我的舌尖,滑進我的心頭……不!是真的暖流!在在零下温度的家鄉,外婆笑眯了眼:“聽説你嚷着要外婆的羊肉粉,這不是正餵你嗎。”

我漸漸回過神來,温馨的木房,温暖的火爐,鮮美的粉湯,我和外婆慈祥的面孔融化在其中,是我心裏最想最美好的家味!

家鄉的日記 篇7

每當天空拉起黑色的銀幕,一幅幅“星斗圖”就出現在眼前。霧,讓“星斗圖”變成模糊的燈光,在我眼前不停的閃爍。

兩江新區裏,樹上掛起了又圓又紅的大燈籠。燈籠被風吹得搖搖晃晃,像螢火蟲的搖籃。高樓大廈上,從明亮的窗户裏,彩色的水晶燈反映在對面的大鏡子上,讓人覺得如此夢幻。

而在北城天街,可愛的娃娃一手拿着火紅火紅的燈籠,一邊看着禮花。禮花像流星一樣射出,又像花雨一樣綻放。她點綴着燈火通明的重慶。

自古以來,解放碑一直都是重慶的.名勝古蹟。白晝時,大批遊客四面八方趕來,照相的、購物的……熱鬧極了!可到了夜晚,解放碑原來古老的面容,變得年輕。金色的光芒,讓她變得特別迷人、美麗。

夜鶯站在鐘樓上,她倆唱着清脆的歌聲,把累壞的我送進夢鄉。夢裏我是隻小鳥,飛上天空看着偉大的祖國……

家鄉的日記 篇8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自古以來,春節從未斷過。

春節是全年中一個最重要的節日,所以習俗也很多。漢族人過春節時,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到處都貼着春聯,到處充滿着喜悦的氣氛,辭舊迎新。人們貼“福”字時總會倒着貼,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把“福”字倒過來,才顯得有一番“福氣已到”的意思。貼春聯有講究,上下聯的位置不能有絲毫差錯。另外,左右對聯的字數必須相等,左邊聯的末字必須發“平”音,右邊聯必須發“仄”音。

到了小年,便出現了另一番“天地”。大街上人山人海,全部都是來購置年貨的'人們,小孩子們牽着大人的手去選擇煙花。到了晚上,大街上張燈結綵,雖然已到晚上,但是沒有一個人休息。

有一首詩説道:家家願塵去,户户盼福盈。第二天,所有女人都在家大掃除。在吃飯之前,男人們帶着孩子去拜訪朋友與親戚,女人們則在家中招待親朋好友,在大掃除的同時,人們會扔掉家中不能穿的舊衣服,舊鞋子,併購買更多的東西。

快過年了,超市裏擠滿了人,他們這裏挑挑,那裏選選,那模樣簡直是想把超市搬走。與平時相比,現在道路上的車更多了!從早上六點到夜晚十二點,從未停歇。

晚上,大家圍在一起吃團圓飯,在外工作的人們,除非萬不得已,都會回家來吃團圓飯,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

我喜歡家鄉的春節,也愛為春節默默付出的人們。春節不僅是新一年的開始,也承載着人們對新年的滿腔希望。

家鄉的日記 篇9

説起春節,我們小孩子別提多高興了!

俗話説: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饅頭,二十六去賣肉,大年初一扭一扭……隨着年味的逼近,我們迎來了春節。過年了,過年了……我們在鞭炮聲中説笑、打鬧、許久,我們的笑聲還回蕩在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中。大年初二我們跟大人們去串親戚,去了親戚家裏我們要給長輩們拜年,我們會説一些祝福的話,長輩們還會給我們壓歲錢。我們穿着漂亮衣服,吃着豐盛的佳餚,喝着美味的酒水,甭提多高興了。過了大年初五,就算把年過了,我們振作精神,開始新一年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俗話説:一年之季在於春,我們要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建設美好的家鄉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