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精選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2017年日記

精選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2017年日記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36W 次

導語:利用假期,進行社會實踐,對大學生以後畢業就業有着重要幫助和作用。以下是精選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2017年日記,歡迎各位的閲讀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精選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2017年日記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日記1篇

高校不斷擴軍、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就業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已經成為了現狀,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應屆大學生現在面臨着進退兩難的局面:是回到學校繼續深造,還是在社會中繼續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

瞭解就業信息與今後的在校規劃,我們一行13人組建了xx大學“與我同行共訪校友足跡”暑期社會實踐考察隊,走進xx樂清,以xx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查了以xx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從點—線—面角度尋求相關信息。

關鍵詞:歷屆大學生 就業狀況 xx大學 xx樂清民營企業

“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

短暫而又艱苦的15天暑期社會實踐隨着晚會幕布的緩緩落下而告了一個段落。在這段日子裏,我們13人有過沮喪、有過流淚;但是我們相信,正如歌詞中唱的一樣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渡過那段黑暗的日子後,陽光會以最燦爛的姿態來迎接我們……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就業形勢是十分嚴峻的,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瞭解就業信息與今後的在校規劃,我們實踐隊決定走進xx民營企業的發展源地——xx樂清,走進當地的大小民營企業,採訪企業中的歷屆大學畢業生與企業老總,向他們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資料。

在15天的實踐時間裏我們走訪了大量的企業,以xx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查了以xx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並且我們走訪的企業基本包括了各個行業(製造、銷售和服務等)以及各種規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業,也有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小型企業),共收回了大約3000份有效問卷。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得到的調查結果是具有相當的可信度的。

我們的問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現在工作情況設問

2.針對工作滿意度的設問

3.是針對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的設問

4.針對自我期許和對企業的期許設問

5.針對就業信息和就業途徑設問

6.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7.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8.在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具有多少程度的影響

經過我們的統計初步得到了以下結果:

一.工作情況

目前大學生選擇工作日漸趨於理性,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對工作方向的選擇、對工作崗位的選擇等。現在已經逐漸漸形成了為自己選工作的良好態勢,而不是以前的為專業選工作。至目前我們統計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約有34%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沒有什麼聯繫,只有38%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聯繫比較密切。而且從現在的社會發展觀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經濟來源,再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據我們從3000份調查統計得出:沒換過工作的畢業生大約只佔38%,而大約有42%的在職大學畢業生換過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滿意程度

半數以上的畢業生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滿意,只有約5%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不滿意。

其中,在對現在工作最滿意的方面選擇中被調查者大都選擇了與同事的和睦相處這一項,而對現在工作最不滿意的方面中我們預先設計選項較高的薪水一項則出乎我們的意料。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對薪金的要求大學畢業生也趨於理智,能夠對自己做出較為理智的判斷,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沒有過度的追求高工資。在我們進行調查的過程中,有一位學姐曾經這樣説:最開始的時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滿足了,500寄家裏,500自己用,500存起來。經過這幾年在社會的摸索,對工資已經沒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和自我期許以及對企業的期許

約97%的畢業生表示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但是實踐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成為了畢業生工作壓力大的主要原因,相應的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表示在企業中最希望能得到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晉升和出國深造總共只佔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調查的畢業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質於專業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只是為了暫時的利益。

從中我們深深體會道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重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多參加社會實踐和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不能再只侷限於書本和課堂,而是要做到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爭取日後能早日適應社會。

但在重視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在大學裏我們應該積極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是為自己創造好的就業條件的重要條件。

四.就業信息和就業途徑

通過調查畢業生在畢業時最關心的信息分別是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以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分別達到了36%和20%,這説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與招聘單位能有一個溝通的機會。另外求職技巧也成為了一個關注的熱點,這説明在學校裏開設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講座的確是很有必要性。他們表示,通過專門的就業講座、就業指導網站和校園招聘大會的形式能比較容易獲得當時的就業信息。但他們同時表示校園招聘大會實際效用不大(與招聘單位反映的情況一樣),漸漸興起的網絡求職和傳統的人才招聘市場是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途徑,而效仿國際的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就業亦佔有一定的比重(這可能我們在xx做調查的侷限性:在xx部分的民營企業是家族企業,可能導致了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比重過高)。

五. 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從問卷結果顯示,約67%的畢業生在大學期間曾擔任學生幹部,而表達能力(凸顯於人際交往與業務洽談),實踐能力(凸顯於實際業務操作),交際能力(凸顯於與領導同事交往及業務洽談)的鍛鍊成為日後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見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鍛鍊自己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擔任學生幹部則,可以讓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鍛鍊,累積到日後工作所需要的經驗。

六.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58%的畢業生認為企業在招聘人員最看重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另外還有20%的人認為是專業知識。而實踐能力的創新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被認為是學校現在最缺乏的方面(與上面可以互相印證),學校名氣已不在是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唯文憑論”已向“用文憑論”轉變,而“唯人才論”則逐漸興起。相應的實踐能力的創新、專業知識被認為是與他人競爭同一崗位的優勢所在,同時吃苦耐勞精神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成為了一個優勢因素。如今在職場上,個人的素質已成為影響求職的主導因素,只有在學校打好基礎,努力提升自己的內涵與修養,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命運其實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的影響

通過問卷結果的統計,我們看到半數左右的畢業生表示在大二、三開始考慮就業問題,大概10%的人大一就開始考慮,剩下的人則在大四或畢業時才開始考慮。

在高校職業規劃選項中,只有約11%的人知道職業規劃並知道怎樣規劃,而59%的人則不瞭解職業規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幾屆大學畢業生中,絕大部分的人在大學裏職業規劃意識淡薄。而且,絕大部分人表示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課程沒有太大的幫助。只有9%的畢業生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指導相關的講座表示滿意,但同時有25%的人表示當時學校根本無此項服務。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各高校還未普及,而且課程質量普遍不高,不能達到學生的需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及相關講座,以及提高提供就業指導質量應該成為各高校的重要任務。

經過了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考察我從中體會到現在的大學生最缺乏的是實踐,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實踐機會卻是少之又少,而這恰恰説明了我國內地高校與國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現實高校教育體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現狀下,我們在校大學生應該多多利用大學生活的空閒時間走進社會多多實踐,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在培養實踐能力的同時我們應該紮實自己的專業基礎與其他相關知識,為在踏入社會與自己的職業生涯前多做準備。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日記2篇

今年暑假,我很幸運地參加了人文學院“用人文情懷,促民族

和諧”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短短的十幾天,卻成為我一生難忘的回憶。

本次的暑期社會實踐給了我們所有的實踐隊員一個,走進社會、

走進基層、體驗生活的平台和機會,隊員們在實踐中感受生活,品味艱辛,相互鼓勵、團結協作,共同

該面對困難、解決困難,充分發揮創造性和積極性,短短的十幾天大家都成長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我們不僅收穫了能力和知識,更收穫了友情和經驗,瞭解了社會,認識了國情,增長了才幹更懂得了奉獻的意義。大家都度過了一個短暫而又充實有意義的假期,暑期實踐使我們廣大青年學生都值得參加的實踐課堂。

實踐隊員實踐手記:

通過和孩子們聊天,我還了解到,許多大寨子的孩子因為家裏離學校很遠,他們中午根本沒時間回家吃飯只帶一個冷饅頭充飢,有時候甚至連冷饅頭都沒有,當我跟他們説這樣不行,身體會撐不住的他們總是笑着説:“老師,沒事,我們都習慣了,你看我多健康!”聽到這我心裏一陣心酸,當城市裏的孩子把牛奶雞蛋都吃膩的時候,這些孩子卻連饅頭都吃不上,一想到這,我就覺得自己有一種犯罪的感覺,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跟他們相比,我們實在太幸福了,我們有父母的關心,每頓都可以吃到香噴噴的飯菜,寬敞明亮的教師,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充足的零花錢,可是我們卻不懂得珍惜一味地盲目享受,攀比浪費,我們太不懂事了。

這次的實踐,我覺得我收穫最大的就是一個團結的團隊和一羣充滿真情的學生。在實踐的這半個月時間裏,我們12名志願者相互支持一起經歷了太多的事情,三人行,必有我師。這11個人,每一個人都給了我無限的啟發。我們12個人,每一個人都與眾不同,每一個人的性格、愛好、特長都迥然不同,但是當大家有機、和諧地匯聚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有了一個活力無限、潛力無限的團隊。大家各自分工,相互協調合作,我們就實現了1+1〉2。到了實踐的最後幾天,大家都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種種不良情緒一觸即發,隊員們爭吵過,哭泣過,抱頭痛哭過,但是當我們共同仰望星空,打開自己的心扉後,所有的壓力和誤會一下子就消失到了九霄雲外,我們又攜手一起重新起跑,因為我們是一個團隊,我們有着共同的夢想和目標,我們註定不會分開、疏離。

還記得我們離開的那一天,所有的孩子都哭成一片,哭喊聲響徹整個校園,我們和孩子們一起相擁,抱頭痛哭。當行李裝車的時候所有的孩子不約而同地擠在校園門口邊哭邊喊着“堅決不讓”企圖挽留我們,那一刻我們淚如雨下。我們根本無法阻擋堅決執着的孩子們,他們一路追隨我們直到我們上車,一路上他們在後面唱着我們的志願者交給他們的歌,感恩的心,感謝有你,讓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嘴裏喊着“老師,一定要回來看我們!”幾個平時調皮的九年級男生也喊出了“老師,我愛你,記得回來看我們!”的話語,隊員們不敢回頭,淚如泉湧.那一刻我真想回轉過身告訴他們會的,我們一定會回來看你們的,但是我知道不可以,我們忍住哭聲艱難地上了車,留給他們背影,直到上車了才敢放聲哭泣,回頭一看孩子們還遠遠地望着我們,朝我們揮手,嘴巴一張一合地還在繼續唱着感恩的心。

僅僅十幾天的時間,就能獲得他們如此的信任與不捨,我感到十分感動也十分幸運。我從來沒想過離開時是這樣一副難捨難分的景象,這裏的孩子用他們一顆顆至誠、淳樸、熱情的心牽掛住了我們所有的志願者。我想這就是奉獻的真諦所在,收穫一顆顆至誠、熱情的心比任何一種榮譽任何一種獎勵都來得珍貴,來的不易。由此我相信,我們這次的實踐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我們看到了我們的閃光點,原來對於他們來説我們是如此特別,如此珍貴的。

每個人都有專屬於自己的青春,而且每個人的青春都是非同一般的。只有經歷了酸、甜、苦、辣的青春才更加充實、有意義,所以在青春的季節裏,我們應該充分奉獻我們的熱情,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幫助更多的人,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這樣,當我們白髮匆匆地回憶往事時,才能自豪而欣慰地説“我的青春,我無悔!"

謝謝這次的實踐,給了我一個實現自己,走進底層羣眾心靈的機會,更讓我明白了生活的艱辛,人生的價值與團隊的重要,我會把這次的實踐當做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去珍藏去慢慢品味人生的回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