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走訪困難户民情日記

走訪困難户民情日記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51W 次

1月13日 星期五 陰

走訪困難户民情日記

臘月二十,年關將近。根據工作安排,我們工作組今天走訪慰問何橋、瓜圻、大廟、石竹4個駐點村的困難户。我們帶了2萬元現金和20套被褥,將要走訪40個貧困户,每個村10户左右。

陰冷的寒風中,石竹村的石書記已在村頭迎接我們。石書記是個辦事極認真的人,慰問名單是村委會專門開會定下來的,困難户所在的村民小組組長也都到場陪同慰問。我們對石書記的辦事作風感歎不已。

我們來到9組熊大爺家裏。熊大爺剛過花甲之年,但家庭不幸,長子殘疾,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次子車禍去世,留下兩個孩子,一個3歲多,一個10多歲。家庭生活基本靠低保。屋內昏暗,家徒四壁,大家眼圈立刻紅了,眼淚在眼眶中打轉,不忍多待。

離開熊大爺家,我們來到4組汪只春家。説是家,其實就汪一人。汪前些年外出打工受傷,現已雙目失明。身體倒還結實,可以自理起居,但無法勞動。我問石書記,五保户每月能補貼多少錢?石書記説,現在農村低保分三類,一類對象相當於過去的五保户,補貼最高,每月150元左右。

走完石竹村困難户,已經快11點了。我們立即驅車趕往大廟村。大廟村走訪了10家困難户,其中殘疾和患有重病的7户,高齡孤老3人。村支書胡麥佑告訴我們,因病致貧的,是村裏困難户的主要部分。我們關切地詢問農村醫保情況,書記介紹説,鄂州實行城鄉一體化基本醫療保險,分三個檔,其中最低的第三檔相當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個人每年繳費30元,政府補貼120元,可享受4萬元醫保報銷。當然也可購買二檔三檔醫療保險,因為繳費高了很多,大多數人還是選擇第三檔。一般小病,費用夠用,大病看不起。困難户們希望政府能再多補貼一些,能到第二檔,除特大疾病外,都可以保障了。

草草地吃完午飯,我們直奔瓜圻村。瓜圻村是我們駐點的4個村最大的村,18個村民小組,798户近3000人。這次“挖萬塘”活動,他們行動最快,19口塘,保質保量完工,在蒲團鄉名列前茅,受到區、鄉兩級政府表彰。“三萬”活動開始不久,湖北日報主要領導帶隊,一行幾十人就是到這個村召開座談會,並參加修塘勞動的。村支書陳國安快人快語,一邊帶路,一邊介紹情況。

在13組梵正明家,其貧困現狀令人震撼。梵與妻子住在村民捐建的靠在路邊的兩間簡易房中,農具、柴火都堆在外屋,一張簡易木牀和鍋碗瓢盆散亂地鋪滿裏間,全部家當加起來值不了幾百元錢。我們先是送了500元錢,但走出不遠,大家心裏總覺得堵得慌,一起又返回去,送了一套被褥。這套被褥可能是他們家最好的生活用品了。

17組王燈堂家則是另外一種情況。王自己是殘疾,老伴、兒子都去世了,兒媳改嫁,3歲孫子與老人相依為命。老小兩人基本靠低保生活。離開時,老人不停作揖,連連感謝政府。

瓜圻的幾個村我們來過多次了,但在村裏穿行中,我們突然覺得和前些日子大不相同,悟了好一陣子,才發現原來村裏人多了起來,而且多是年輕人。原來,春節將近,外出打工的人已經陸續返鄉。這些年輕人在村前村後嬉戲打鬧,憑添了許多生氣,我們的心情也馬上變得輕鬆愉快。陳書記説,他們村是個窮村,低保户就有177户。村裏沒有像樣的集體經濟和賺錢項目。困難户大多是老弱病殘家庭,如果家中有人在外打工,家裏的日子就會好很多。

最後,我們來到何橋村。何橋村是我們工作隊“下榻”的地方,村委會的幾間辦公室騰出來讓我們住宿和辦公。村支部書記老吳年屆60,已連任幾屆書記,村裏情況爛熟。老吳憨厚中透着機警,工作作風紮實。修整塘堰他啟動的慢,叫苦叫難也多,但任務一旦確定,他立刻行動,也後來居上。當時我們去10組現場看塘,10組提出他們最急迫的是要修泵站,吳極力支持,還給我們工作組打了報告。我們贊成他們實事求是的`想法,並調整資金給予幫助。

12組的蔡正國家禍不單行,家裏幾個人患有精神病,唯有他好一些,是家裏的頂樑柱,但遭遇嚴重車禍,長期卧牀。我們到他家時,他卧在裏屋牀上。我們將500元錢遞給他,他執意要下牀,被我們攔住。吳書記説,這500塊錢,可以管他們家半年生活。

我們來到1組範米蘭家慰問。範夫妻二人均為智障,這我們倒是不大奇怪,因為健康人與智障人結婚畢竟是少數。但一家三五口人都是智障,肯定是遺傳造成的。遺傳性疾病,這在城裏大多就不再生育了,但農村似乎很難控制。這是我們在農村走訪時經常碰到一家一家都是智障人的重要原因。範夫妻二人的病不是很嚴重,生活自理沒有問題。我們説了一些寬鬆的話,他們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離開最後一家困難户,天已經大黑,絲絲細雨在天空飄灑。一天跑下來八九個小時,我們身體已疲憊不堪,但心情更沉重。據統計,我們走訪的4個村的低保户數,佔整個户數的五分之一還要多一點。

近些年來,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的惠農政策日漸豐厚,社會保障日益完善,農民的生活已經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