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聞韶忘味的詩詞典故

聞韶忘味的詩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74W 次

典源出處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注:“周曰:“孔子在齊,聞習韶樂之盛美,故忽忘於肉味。”《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年三十五,……其後頃之,魯亂。孔子適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

聞韶忘味的詩詞典故

釋義用法韶樂相傳是虞舜的樂曲,孔子在齊國,聽到韶樂,認為它是盡美盡善的.音樂,達到了極高的境界,聽後三月嘗不出肉味來。後用此典稱揚所聽音樂高妙,令人忘情; 也指恭聽帝王之樂。

用典形式

【聞韶】 唐·崔日用:“宸極此時飛聖藻,微臣竊抃預聞韶。”宋·陸游:“本自人山緣服玉,不應忘味待聞韶。”

【忘肉味】 唐·白居易:“不唯忘肉味,兼擬減風情。”

【三月忘味】 宋·黃庭堅:“譬如聞韶耳,三月忘味歎。”

【忘味三月】 宋·辛棄疾:“繞樑聲在,為伊忘味三月。”

【聞韶忘肉】 金 ·元好問:“大雅久不作,聞韶信忘肉。”

【聞韶忘味】 宋·蘇軾:“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