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薦】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薦】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88W 次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薦】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三年級是個過渡時期,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何來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了一點收穫。

一、 認真備課,提高教學效果

要想讓學生一堂課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覺得孩子總不認真的聽課,不專心,常開小差,常常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反省後覺得是自己紀律沒抓好。後來看了一位老師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才有所感悟。這位老師在裏面寫到“在我們班上課,孩子想開小差都難!”這是因為她有足夠的自信讓孩子一定願意聽自己的課。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你的課有激情,同學們就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帶動;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樂於學習。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新課程中,教師的變化最大,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必須要讓學生先學會預習。語文預習簡單而實用,編首打油詩,只有二十字:讀思存疑問,課前十分鐘。用心能堅持,等同半天功。具體分析有:

(一)、細讀。課前認真閲讀每一篇文章,讀準字音,讀清字形,讀明字義,讀對節奏,讀懂情感,讀出詩文的音樂美。“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是學習語文的基礎。

(二)、深思。預習中邊讀邊思,讀後深思,由表及裏,理清文章的層次,總結文章的內容,鑑賞文章的技法,思考文章的哲理和藴含的情感。

(三)、疑問。學生在預習中發現了課文裏的問題,提前在心中存留疑問,然後在課堂上有心聽講,有的放矢,就能解決預習時發現的問題。如此這般,容易和老師互動交流,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也是如此。預習的好處很多:能夠強化聽課的針對性,以便抓住重點和難點,提高聽課效率;能夠提高課堂筆記水平。當學生學會如何預習時,那麼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將有所提高。

三、鼓勵學生多閲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閲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學生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學生寫讀書筆記。既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讓他們把寫讀書筆記當成習慣積累,也當成一種練筆。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課堂教學要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力,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下面是我在教完《講信用的宋慶齡》一文後,和學生在交流學習所得的片斷:

師:學完這一課後,同學們懂得了什麼呢?

生齊説:説話要算話,我們要做一個講信用的人。

師:你們以前有沒有做過不講信用的事呢?如果是現在,你們會怎麼做的?

生1:我答應過婷婷要去他家做作業的,結果沒有去。如果是現在,我會先打電話告訴他的。

生2:我和洋洋説好星期天去野外拌野餐,結果我沒去,如果是現在,我一定會準時參加的。

師:好!你們變得講信用了,而且能從學過的故事中得到啟發,真是好樣的!

生3:以前,我向鄰居咚咚借了一輛遙控車,説好玩一會兒還給他的,可現在還沒有還給他。如果是現在,我會

向媽媽要錢買一輛。

(學生起鬨,紛紛指責。)

生4:你真貪心!

生5:你説話不算話!

生6:你真不講信用!

……

(一石激起千層浪,各種説法都有,那個學生也漲紅臉,低下了頭,我馬上意識到這時只要稍一不慎就會深深地傷害一顆幼小的'心靈。)

師:實不相瞞,老師上小學三年級時,也拿過別人的東西,後來才知道那樣做是不對的。剛才這位同學的年齡比老師還小呢!現在請 同學們討論一下,這位同學應該怎樣做呢?

生7:可以經常去咚咚家裏和他一起玩。

生8:可以向他借來玩,但要記得還。

師:對啊,我們要做一個講信用的好孩子。

……

這一堂課,學生的自我檢討,自我批評,為我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它形成了師生間、生生間的動態鏈條,煥發了生命活力,引發了學生對反應比較激烈的問題進行討論。面對一片指責聲和孤零零的被指責,我能用呵斥或置之不理這樣簡單的方式來處理嗎?不,那都是庸師之舉。一方需要民主,他們有話要説;一方需要關注,他渴望撫慰、呵護。簡單的處理方式只會讓動態鏈條斷開,讓被指責的一方受到傷害,能做到“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嗎?。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自尊是人性的頂峯,激發學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要珍惜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地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一樣。蹲下來看學生,教師不再高高在上,學生沒有心理壓力,形成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想説、愛説,敢説,思維處於亢奮狀態。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本學期我擔任了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三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三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説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閲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閲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三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地寫出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級只是安排寫句練習,這個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我不得不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小學三年級是一個過渡的年級,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比如:從三年級開始閲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我發現三年級學生對生字的學習有一定的困難,他們的拼讀基礎很差,大多數同學都不怎麼會拼,有的甚至連聲調都分不清到底是第幾聲,這的確是個頭疼的問題,但為了教學質量,我只能利用多一點的課堂時間去教他們拼讀生字,每一篇課文從拼音→生字→組詞都不敢放過,所以我上課的進度就放慢了下來。對於閲讀理解中,由於學生認知水平有限,他們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常常答非所問,我就把閲讀像課文一樣講得透徹,讓他們慢慢理解、體會。三年級的作文也是一大難點。因為在二年級時候只是安排學生寫幾句話,而三年級的作文卻是幾百字的作文,這個跨度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也顯得蒼白無力,無所適從……對於作文課的指導,我在這方面也需要加強練習,通過去聽優秀或有經驗的老師上課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改進這方面的不足。

我剛教三年級語文教材時,初感新奇,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化,但同時又擔心應如何吃透新大綱精神,把握教材內容,充分發揮教材的精湛之處。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覺得孩子總是不那麼認真專心的聽課,總要開小差,常常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反省覺得是自己紀律沒抓好。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正如所説“我拿什麼去吸引你——我的孩子。”後來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你的課有激情,同學們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帶動,所感染;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於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藴、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衝破瓶頸,的新天地來説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閲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閲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三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級只是安排寫句練習,這個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在教學中,我還有很多明顯存在的不足。比如有時課堂開放過度,常常不能調控好;或是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對學生的指導方法還不夠技巧等。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在不斷的反思中進步。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趕海》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趣事,生動展示了趕海的無窮樂趣,表露了作者對大海、對生活的無比熱愛的情懷。本課的重點是通過朗讀課文,領悟課文內容,感受“我”童年時趕海的樂趣。難點在於憑藉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理解課文,抒發自我情感。在教學中,我採用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以讀促思,以演促讀再促思,反覆誦讀等教學方法,具體設置如下程序教學:

一、感知文本引出“趣”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説過:“藝術作品首先要激發兒童的思想感情,其餘的工作都應當是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後果。”本課一開始,我就出示了有關大海的優美畫面,喚起了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讓學生用詞句來表達對大海的印象,自然地引入課題“趕海”,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的詞句積累,為學習課文作了鋪墊;還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打開了學生想象的“閘門”,使學生對趕海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體驗,完全陶醉在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中。

特別是和“海洋寶寶交朋友”的環節,既讓學生複習了詞語,訓練了學生的書寫習慣,又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起了學生強烈地閲讀課文的願望,可謂“一舉三得”。

二、與文本對話緊扣“趣”,輻射全篇。

1、《語文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師生、生生和文本對話的過程。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仔細讀第2—4自然段,找出趕海的有趣場景,分別加上小標題,理清脈絡。

2、讀中交流:從那些地方看出這個場景的有趣?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培養他們自瀆感悟能力。在本堂課的教學中,學生在看,聽,説,讀,演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閲讀實踐;在興致盎然的閲讀實踐中,感受成功帶來的閲讀樂趣;在具體形象的閲讀實踐中,初步瞭解和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素養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3、導讀重點場景。捉海星部分先讓學生試讀,通句子比較。從“摸呀摸呀”,“嘿…!中體會到抓海星給我帶來的樂趣。導讀捉螃蟹的場景,使學生體會到小夥伴“只努努嘴兒不作聲”的專注神情與“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的鮮明對照,通過“原來”使學生體會到螃蟹作最後掙扎令人忽俊不禁的情形。導讀“捏大蝦”時,讓學生品味比喻句的精當,通過朗讀想象大蝦大搖大擺神氣十足的樣子,讓學生邊讀邊體會我“只一捏”便俘虜了“武將”的那種得勝時的喜悦心情。語文教學只有落實到具體的字詞上,才體現出它和工具性。 4、學生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大綱》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既避免了教師的煩瑣講解,又培養了他們獨自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活動、自主探索的基礎上。

課堂即生活。教師在課堂上努力營造寬鬆,愉悦,融洽的學習語文的氛圍,把學生看成是一個生命體,尊重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的言行讓學生感到教師是他們可親近的大姐姐。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同學間無拘無束地交流,人人都全身心地投入,人人都是學習的主人。同時,通過反覆的閲讀,學生逐步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促進了語感的積澱,並將感悟品位的文字通過激情朗讀表達出來。

三、再品“趣”,整體迴歸。

師娓娓講述,把學生帶入情境:“我”滿載而歸,迎着柔和的海風,沐浴着夕陽的餘揮,踩着軟綿綿的沙灘走在回家的路上,感到舒服極了,不由得哼起了最愛唱的歌。

四、圍繞“趣”,課外延伸。

文中用了“嘿、哩、咦、哦”等語氣:“戰利品、武將”借代詞,“束手就擒、東逃西竄、滿載而歸”成語。這些詞語的恰當運使用使文章生動形象。儘管全文場景描寫沒出現一個“趣”字。但我們讀後卻充分感受到其中的“樂趣”,讓我們學習這種寫法,説一説自己參加的最開心的有趣的一次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在本堂課的教學中,學生在看,聽,説,讀,演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閲讀實踐;在興致盎然的閲讀實踐中,感受成功帶來的閲讀樂趣;在具體形象的閲讀實踐中,初步瞭解和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素養得到了有效的培養。“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盧梭),在這裏得到了印證。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這個學期我擔任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三年級教材編寫的意圖在於注重人的發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學知識的目的在於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對以往沒用的內容進行刪除,所學的全是對以後步入社會有所幫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場景自然就很多,內容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難。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裏,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我對你提個意見。”“我對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老師的語言也成了:“**你先來説説好嗎?”“能向大家説説你是怎麼想的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準備一下好嗎?”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於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薰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願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2、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為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並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大多以教師的語言傳遞為主,結合聽説讀寫,這樣做容易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短時間裏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並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語言、數學智能的發展,但容易忽略其它幾項智能,諸如學生個性素質的開發、潛能資源的發揮、創新能力的培養一直受到忽視。這個問題已經受到許多老師的高度重視,我嘗試借鑑了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A、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繫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説一説,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語文教學中,三年級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較困難,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為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學完一篇課文,讓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在課堂上表演,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記憶,從中也加強了肢體運作智能、交際智能和語言智能。

B、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着一個新領域的開闢”。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繫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3、新課程“以人為本”,閲讀教學“以讀為本”。“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裏,享受陽光,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這次的教研課是在一次試教過後,聽取老師們的意見後,我重新思考,對教案、小黑板出示的內容再思考。這次的教研課,我較之自信足些,較之流程順些,較之教態自然些,較之……但是,這堂課還有諸多不美之處。

從導入説起,就顯露出我的不少缺點,比如我的板書書寫較快,不適合中段學生認知,識記字形;出示的課題的時間,順序還需考量,有位老師給我出了建議:邊問邊板書:矛、盾,聽後,甚是同意,這就學生的學習還有我的教學幫助更大;整個導入太過匆忙,不夠深入。

在詞語教學時,出示的詞語較多,或者可以分分類再出示,還有這裏花得時間太長,在有些字形方面可以提醒下,以上都是我必須好好思考的。讓學生説主要內容時,發現大部分學生有難度,不是很能講下來,需要給學生再多些時間,或者再讓幾個中下學生來説。

説到感悟課文上,我的'提問還需要整合,太過瑣碎,小問題過多,重點問題很難凸顯,這也是我在設計時較困惑的地方,也有老師指出我的問題之處。也很感謝老師們給我提的建議,讓我茅塞頓開,有了新的想法。

我的課堂,還有很多細節問題,比如朗讀過少;沒有給予學生充分閲讀、思考時間;板書還要斟酌;等等。

怎樣才能讓我的課堂再美些?這是我今後一定、必須要思量的,同時我也很感謝這次的教研課,還有給我提建議的校長、老師們,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後要努力的方向。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一)因勢利導遷移應用

三年級學生在校園裏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塗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事物的理解。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恰逢學校歡慶六一的事,校園面貌有了大改觀,組織學生管理會自主管理,學校組織書畫大賽,為教學樓外部增光添彩。學生在練筆、討論、推敲中學生樂而不疲,尊師愛校、友愛同學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

(二)融會貫通,以一當十

三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閲讀觸及其餘,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

(三)開發課程薰陶情感

在實際課堂中,難以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於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根本,必然會摒棄。學校組織的經典詩歌朗誦比賽這一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同學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了學生們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裏、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在他們的課本中他們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想,這是在問老師,又不僅僅是,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為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探討實施決非上幾節公開課、寫幾篇文章、出幾份試卷所能含涵蓋的,我想,它的積極實施是體現在每個教學進程中的。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裏、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五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雙贏”,他們的情感會得到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朱德的扁擔》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食的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也表現了戰士們對領袖的關心和敬愛。

這篇課文敍述的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學生只有在瞭解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學生對於不常見的扁擔一定充滿了好奇,因此我着眼於扁擔的特別之處,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進而瞭解紅軍戰士不畏困難、朱德同志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再者,由於孩子對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學本課時,我補充了朱德是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之一的有關知識,還告訴學生十大元帥是:*、朱德、陳毅、彭德懷、劉伯承、賀龍、徐向前、聶榮臻、羅榮桓、葉劍英。我一邊介紹一邊在心裏感觸“書到用時方恨少”呀!如果平時能多引導學生多讀一些歷史、革命題材的書籍,現在上起課來就輕鬆多了,這是我今後應該加強引導的方面之一。

在品讀課文,理解課文時,我主要引導他們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繫來感悟文章內容。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對“井岡山”等詞語感到陌生,我又稍加介紹了一些補充材料,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並通過“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中的“不遠處”來體會當時環境的危險。由此引導學生理解什麼叫“會師”,學生在自己的“半知”和教師的講解中理解了。第二自然段介紹去挑糧的'原因是我訓練學生説話的重點。讓學生用“因為……所以……”來了解儲備糧食的原因和挑糧的原因,並通過反問“去挑糧容易嗎?”讓學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詞語的意思,聯繫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糧的艱辛,為後面學生感悟朱德和戰士們同甘共苦埋下伏筆。第三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我先提問“朱德是怎樣挑糧的?”讓學生邊讀邊劃出相關的句子,再邊看圖邊用自己的話説説,先説穿着,再説動作由此產生對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時也抓住“一道”、“一塊兒”這兩個詞語,體會朱德吃苦耐勞的優良革命品質。接着,我讓學生想想:戰士們會怎樣勸朱德?戰士們為什麼要藏扁擔?藏好了心裏會怎麼想?朱德發現扁擔沒有了會想些什麼?他為什麼不去找而是“連夜又趕做一根扁擔?”以此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他們在這裏説得很合理到位,通過想象中他們對朱德與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有了更好的體會。

由於時間關係,現在回想起來如果在最後我再讓學生想象一下“如果朱德爺爺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對他説些什麼?”這樣可以使讓學生對朱德的瞭解進一步深化,讓孩子將自己的感動通過明確的語言進一步鞏固。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山茶花》這篇課文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山茶花”顏色多、形狀各異的特點,然後指出,山茶花的美麗源於花骨朵一個月又一個月,一季又一季的準備,讚揚了花骨朵堅韌頑強的品格。

教學這課時,我最初有兩個思路:一是上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後再教學課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第二課時再學習課文四至七自然段,寫生字;二是第一課時進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寫生字,第二課時再重點學習課文內容。但根據我們班的孩子的學習習慣,我選擇了第二種教學設想。在此我主要針對第二種思路的第二課時來談談自己的教後感。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認真研讀了教材,並查找閲讀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製作了漂亮的課件。課堂上,為了能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山茶花的美麗,我是這樣教學的:

整體感知課文後,我問:“山茶花到底美在哪兒呢?把相關的句子做上記號。”學生讀完書後,能夠很快的找到課文的二三自然段的相關語句:

真是美極了。白的、紅的、紫的、墨色的、粉紅的……一株樹上有好多種顏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顏色不同,那真叫絕!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樣的白啊!像高山飛瀑濺出的水花一樣晶瑩。那墨茶,彷彿一汪碧綠的清潭,帶着波光,又帶着陽光。粉紅的呢?那是織女用朝霞和白雲織成的輕紗。有單瓣的,也有重瓣的,有疊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瀟灑而舒展。

在師生交流時,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課件的直觀感受,學生能從以上的文字中深刻的感受到山茶花的顏色豐富,顏色美豔絕倫,花形多而美。在理解之後的朗讀中,我也能感受到他們對山茶花的喜愛。在學習作者寫比喻句時,學生説出了令我驚訝的話語,如:山茶花的紅,那是怎樣的紅啊!像一團團正在燃燒的烈焰;那紫茶,彷彿剛從水中撈出的瑪瑙一般。學生能説出這麼美的句子,應該已從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的山茶花的美不一般,不然,這股源泉從哪裏來?

在接下來的4—7自然段的教學中,學生能夠通過讀課文,很快的理解山茶花開得美的原因在於它的花骨朵有一股特別勁,而這種特別勁又體現在它的骨朵幾乎是在花一謝就又冒出了來年的骨朵,這些骨朵就是在一季又一季,一個月又一個月的準備着。

這是令我滿意的教學,但在這課教學時,還有幾個地方講得不夠透徹,如:“真是美極了。白的、紅的、紫的、墨色的、粉紅的……一株樹上有好多種顏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顏色不同,那真叫絕!”這段文字中的“絕”是什麼意思?理解山茶花的花形時,有這樣幾個詞語:大小疏密排列有致,瀟灑而舒展。教學時,我只是自己對照課件簡單的提了一下,什麼是排列有致,對“舒展而瀟灑”沒有講解,這回讓學生留下疑惑:究竟什麼叫舒展而瀟灑?

在接下來的時間,我講繼續到其他班級上《山茶花》,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將注意以上不足,爭取課堂教學令自己滿意。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教學反思,即教前、教中、教後都有深思,有思考就有不同的心路歷程,我將在思考中前行,在摸索中成長。

一、 壓力倍增的準備期

(一)立馬行動比胡思亂想會更好

自從在校長傳達教學計劃時,得知要上公開課,我頓感壓力萬千,一是新苗課的陰影猶在,害怕再次掉鏈子,不敢面對一個自卑感叢生的自己;二是三個老師一起上課,教學水平的高低一目瞭然,我不想是墊底的,由此向來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負擔。

當得知本週後半周要上課時,我當時很慌亂,怎麼這麼快啊,可是該來的還是要來的,勇敢地面對吧。我第一時間告訴組長我要上課了,她告訴我認真選課,選擇自己喜歡的,自己先備課週一回來後再集體教研。回家以後,我選擇了《秋天的雨》,由於三四單元中只有這篇文章不但文章寫得美,而且思路清晰,比較好講。但是當時我最大的感受是這節課適合温柔的HF老師,而我是熱血奮戰的人,去年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我風格的寫照,不過,又一想嘗試一下不同風格的課文也好。

(二)博眾人之長是明智的選擇

週末,我認真地看了教參,分析了教學重難點,在網上也下載了很多《秋天的雨》的教學視頻,有於永正老師的,也有很多省級優質課。看了這麼好的資源,我對這節課的信心突然增多起來。於永正老師的課我認認真真地聽了兩遍,第二遍我一個字一個字地都寫下來了,當時聽了之後感慨頗多,也獲得了很多靈感,這次公開課上的很多語言都是借鑑於永正老師的,“五彩繽紛”有讓顏色動起來也是借鑑他的。校長之前就説過很多次,上每一次課都要把課文背過,起碼得滾瓜爛熟,我差不多背過了,但是我怎麼讀怎麼背,也讀不出美來,乾巴巴的,而且還感覺這篇課文很酸,而自己沒這方面的細胞。

週一回來後聽説週三就上公開課,當時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暴風雨來得真快啊!我當時在網上精心找了49頁的教案,因為很多環節我知道怎麼進行,但是我不會組織語言也不會引導學生,博採眾長吧,就這樣在辦公室呆到八點多回家,從那一刻起,我心中就像有一種東西堵着,欲罷不能。

回家之後,我修改了於永正老師的教學設計,因為於老用時一個小時,所以一些環節我刪除了,再把網上找來的一些資料認認真真地看一遍,增加了一些為我所用的東西,最後再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制定了我的教學設計。雖然本次我是用我的嘴説別人的話,但是我覺得收穫很多,怎麼評價學生,怎麼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的環節,如何指導朗讀等,寫完教學詳案之後已經十一點了,我小睡了一會,週二的三點鐘起牀之後設計了課件,當時的課件也是借鑑他人的取長補短,然後配上一些合適的音樂。其實設計課件也是一門學問,不僅僅是美觀大方,激發學生興趣,更重要的是增加語文味。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其實忙了一晚上,教案連背都沒背,一點也不熟。

(三)成功是留給那些99次都失敗了100次還會繼續挑戰的人

週二到校,組長得知要上課之後,説要我第二節課馬上試講,組裏的老師都去聽了,試講的時候我的感受是沒進入狀態,很緊張,只是在那裏走教案,並且拖堂了十分鐘。第三節課評課,組裏老師都給;了我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比如,Z老師説我處理字詞時間太長了,學生朗讀得少,教師牽引的痕跡較重,一定要將秋天的顏色談透後再讓孩子們朗讀,其他兩部分以讀代講;M老師建議我使用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孩子們自由選擇自由討論,並且説學生們讀完後可以試着讓孩子們背誦課文,而且還説可以我自己錄製有關秋天的詩歌鍛鍊學生們的聽力;其他老師都是反映我的語言太多了,思路很亂,並且板書有倒插筆現象,沒有聆聽學生,有一個學生把“鑰匙”讀錯了我都沒聽出來;我前半段情緒很好,後半段因為學生回答得不到位我的情緒立馬就下來…….我如數家珍地將每一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記錄下來。經過老師們的指點,我的思路漸漸清晰了,而且心中有數了,也知道了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時要先問問自己為什麼。

(四)世上只有自己強大的內心能幫助自己

中午、下午我都一直在梳理我的教案,可能是我天生愚笨,我怎麼也搞不明白,如何讓學生們談,喜歡談,畢竟第二段講顏色就幾種,假如一個學生都説完了,其他孩子們説什麼呢?這麼幾種顏色很好理解,學生一下子就讀出來了,怎麼談透?組長説學生可以想象畫面,怎麼引導學生聯想,怎麼讓學生愛説、多説、説好?這些很簡單地問題一直是我的攔路虎,我有時候很納悶,我對教案都吃透了怎麼還是不能把握教材呢?我做到了真正地吃透教材嗎?對於這些問題一直在我心裏打轉,我也沒問其他老師,一是其實問題很簡單,上午老師們跟我講過,可是講的是大框架,我不知道如何組織語言;二是我怕老師們笑話我,上班一年了這些問題都不會處理,我不好意思問;三是我覺得有困難還是需要自己尋找,自己解決,這樣才能不斷地積累經驗,不斷地進步。

二、 自信爆棚的課上時光

(一)放大我的優點

週二晚上是一個無眠之夜,雖然也睡覺了,但是始終是心事重重,終於到週三上課了,並且我是第三節課上的,所以我心裏還不是很慌,還有兩節課的時間可以做充足的準備。課前我在班裏問孩子們緊張嗎?他們説緊張,其實我在説這些話的.時候,我的心裏很緊張,我當時鼓勵每一個孩子要戰勝自我,説給孩子的,也説給我自己的。就這樣,開始上課了,很奇怪,站在大禮堂的講台上我一點也不緊張,微笑着,而且是由心而發地微笑着;在這節課上,我很自信,雖然沒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情,但是我已經盡我最大的努力將《秋天的雨》呈現出來了,有的地方的感情表達我自己都覺得很滿意;在這節課,我真的覺得自信爆棚,之前的時候我會時刻注意L老師的表情,她高興了就能帶動我的情緒,她的臉沉下來,我也泄氣了,而現在我在台上從沒有仔細看過哪個老師,我當時就覺得我就是世上最好的老師,不在意別人的反應;在這節課上,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心中有數,沒有落下一個環節,始終圍繞着“美”字來開展;在這節課上,我聽見了孩子們的聲音,之前我都是在走教案,這一次,我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他們的感情是那麼的豐富,他們的想法是那麼的奇妙,當然他們的小錯誤也是來得那麼快;在這節課上,我感覺出我是有史以來做的最好的一次課件,不管音樂還是圖畫,都讓孩子們興趣盎然,教學輔助用好了可以使事半功倍。

(二)謹記並改進我的不足

自我認可了自己,下面説説我在這節課上的一些失誤吧。一、拖堂,剛講完“顏色”時,我看手錶已經下課了,但是我又佔用了學生的七八分鐘時間相繼講了“氣味”和“聲音”,這是大忌,究其原因,前面處理得太繁瑣,佔用了大量的時間;二、思路不清晰,本來是一篇條理分明的文章我卻處理得“渾然一體”,這除了跟前面佔用的時間太長以外,還跟我沒有一些恰當的過渡語言有關,環節之間不緊湊;三、指導朗讀不到位,不知道為什麼每次上課都忘了讓學生們多讀,在本次公開課上我覺得已經讀得很多了,但是組長説我還是沒有指導到位,應該談完了接着讀,而非全談完了讀一整段,缺少了孩子們當時的感覺,所以就讀不出真正的味來;四、語言問題,想起試講我問組長我問了問題孩子們怎麼沒舉手的啊?組長笑着説我問一個孩子了,她説不知道老師想問什麼,此類的錯誤又發生在今天的公開課上,同學們討論了“看到了什麼顏色”後,我卻問:“你們看到了什麼啊?”這是兩個問題,怪不得學生們只是很生硬地説“楓樹、菊花”等,我隨即又問“它們是什麼顏色的?”這樣囉嗦了很多,也讓學生一頭霧水;五、駕馭課堂的能力欠缺,今天朗讀時我叫了班裏最好的一個學生讀的,當時想找一個較差的讀,但是我想到自己不會指導學生朗讀,怕課堂氣氛不好,不敢挑戰自己;六、慌,今天上課的感覺就是有人在催着我走,不如其他兩位老師從容,我的感情是上去了,但是在駕於課堂上有一些慌。

三、動力十足的教後歲月

終於終於上完了公開課,本來以為如釋重負,但是我沒有一絲輕鬆感,依舊感到壓力,課既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有了的新的努力方向和奮鬥目標,如何上好課仍然是頭等大事。感謝下午學校領導的教研給我的鼓勵和指點,不管是W主任説的要時刻積累教學經驗、L主任説的要學會教材分析和駕馭課堂,還是L校長説的要將規範評價用語和將每一節課當成公開課來嚴格要求自己等,一個又一個的諄諄教導,我坐在那感覺好幸福,自己就像一個小芽,在努力而幸福地允吸着陽光雨露,我當時下了很多很多決心,規劃了很多很多目標,一個個都使我熱血沸騰,但是幻想往往都是美好的,行動才能見真本事,語言永遠是行動的矮子,看行動吧!

教學是一件良心活,教學也是一門藝術,我永遠都是一個踐行者。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報酬》是“書趣”這一板塊的第二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14歲那年為鄰居修整草坪,巴羅先生以一本書作為報酬補償給我,後來正是因為巴羅先生的書,使“我”走上了成功之路。課文體現了書籍是最寶貴的財富,一本好書能改變一個人命運的道理。

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實際,我採用“提出疑問——重點分析——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

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閲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古人曾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葉聖陶先生也曾告誡我們“語文課要以讀為目的,老師若引導學生善於讀,則功莫大焉”。我在教學中也體會到,當一名學生把一篇課文讀得熟練時,他也就能很好的理解課文的內容,反之即使教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分析課文,也收穫甚微,朗讀的確能發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讀更是他們理解課文內容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也是他們接受情感教育的最佳方式。因此,教學這篇課文,我緊緊圍繞“通過朗讀,培養他們良好語感“的主題。品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中巴羅先生對青年人的關愛,激發學生愛讀書的興趣。

品讀過程中,我主要在讓學生“愛讀,會讀”上下了功夫。

一、設疑激趣,引到學生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地理解課文。

本課為一篇充滿感情的記事文章,但由於學生年齡小閲歷淺,理解起來會很吃力。所以在教學中,我決定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通過表情朗讀達到理解的目的。為了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在每個教學環節中我都創設了不同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一邊讀一邊想,學會讀書。如:在引入新課時我設疑:巴羅先生付給作者的報酬僅僅是一本書,作者為什麼説這是付給他的最高報酬呢?為了弄明白這一問題,學生產生了讀書的慾望。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在第二環節中,主要通過引導學生閲讀2——7自然段,感悟巴羅給作者的報酬。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分兩個層次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了精讀。第一個層次是,引導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感悟到巴羅給作者的報酬是:送書,選書,引導作者讀書;第二個層次是引導學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品味巴羅和作者的話,感悟其中藴含的思想情感,進而悟出巴羅給作者的報酬不僅贈書,還有那份珍貴的對作者由衷的關愛。這樣學生就理解了作者命題的深刻含義,也體會了作者對巴羅的感激之情,明白了作者為什麼將巴羅的報酬當作人生最高的報酬。在處理讀的過程中,每讀一次書,我都設置了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地理解課文。如在學2——7自然段時,我把初讀的目標就定在學生能感知到巴羅先生給作者的報酬是書即可了。接着我引導學生再次閲讀品味,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體會感悟到巴羅對作者由衷關愛這最高的報酬。為此,我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讀,去思考,去品味人物的內心活動與情感。然後在説説、議議、讀讀中把文本讀透,體會透,並把自己的理解和體會通用朗讀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在教學中我很自然地幫助學生把感知不到的.內容感知到了,把理解不透的意義理解透了。最後,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加入你就是作者,你會對巴羅充滿怎樣的感激之情呢?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飽含激情地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達到理解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進而產生感情共鳴的目的。

二、運用不同方法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好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對學生“讀”的指導和培養,運用多種讀來幫助學生去感受課文的情感。主要有以下幾種:

分角色讀,讓學生進入角色繪聲繪色的朗讀,讓學生充分地把情感和體驗灌注其中,用朗讀把微妙的閲讀體驗和個性化的理解表達出來。如在第二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分角色讀,學生通過角色朗讀體會了人物的心理,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感。

默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同時給學生提供一個獨立思考的時空。每次閲讀我都給學生布置了任務,讓學生帶着問題讀,養成一邊讀一邊思考的好習慣。再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回答,瞭解學生的默讀情況和對課文的把握程度,以便更好地確定下一步教學。

齊讀:這種讀的方式在教學中我設置了多處。目的在於讓那些沒有機會朗讀的學生,也有機會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表達出來。起到振作學生情緒的作用。

引讀:在課將結束時,我設計了引讀。目的在於進一步深化理解,昇華情感,為下一步學生的説打下基礎。

在對讀的處理中,我根據教學的需要,機動靈活地將各種讀與理解文本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帶着問題默讀感悟文本,通過説促進學生理解文本,再通過朗讀將閲讀獲得的微妙體驗和感悟表達出來,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最後通過齊讀或引讀昇華對文本的理解。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是本着這樣一個理念進行的:通過朗讀,使閲讀體驗內化為學生的人生體驗,豐富學生的生命庫存,提高學生的理解力,促進學生的成長。

現在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總結出以下幾點不完善,以便作為今後努力的方向。

1、教學過程中評價的方式太單一,如果在學生談議的時候,增加一些學生的互評,小組之間的互評,效果會更好。我想這樣不僅評價方式多樣化,而且能促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

2.部分學生髮言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作為教師在課堂上如何點燃學生的激情,打開學生智慧的火花,讓學生盡情的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裏,樂此不疲呢?這將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工作相比,三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是值得我們好好反思的。三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他們開始從閲讀逐步成為學習重點,經常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對閲讀“度”很難把握,不能及時的把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學生在課堂上坐姿歪歪扭扭、有的'學生上課玩玩具。面對這些問題,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在面對這種亂課堂的情況,我們教師要引用好的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學習上,把學生轉換成形散神不散,這樣的課堂教學就不會亂,如果學生沒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形散神又散,這樣的課堂教學肯定會亂。所以,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躍而不亂,教師應該在學生思維形式與學習方式上擬定好課堂秩序的新規範,才能取得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師要明確要求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鄭重地向學生強調,聽和説同樣重要,説是表達自己,讓別人聽明白,要善於表達。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因此,説要大膽、聽要專心,在傾聽的基礎上再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那就更好了。

三、要發揮示範作用

課堂上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吐。教師要專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偶爾作提示,但不要打斷學生的發言,發言時要讓學生養成舉手的好習慣,即使有不同的意見也要等到別人説完再説,不要在課堂上説與課堂無關的話題等。教師的評價中也要尋找學生的閃光點,這樣學生會在無形中受到了潛移默化,我相信在這樣秩序成長起來的孩子,會少一些自以為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實實在在的知識、少一些毛病、多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只要我們在課堂上堅持要求明確,堅持榜樣示範,課堂上學生的傾聽意識就會無其間慢慢流淌。語文課堂教學要改進很多,我這裏所舉的一些方法也僅是“拋磚引玉”。但我相信,教師只要時時反思,工作是不是比過去有所改進、有所創新、學生學習興趣是不是更為濃厚、學習熱情是不是更為高漲。那麼,我們的教學水平就會日益提高,在教海中探索就會更接近成功的彼岸。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愛什麼顏色》是一首小詩。詩歌很是簡練,結構比較簡單,勾勒了三幅絢麗的色彩,抒發了作者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自己理想的追求。

課前,我讓孩子們蒐集有關各種顏色所代表的意義的`資料,讓學生在預習詩歌時交流自己喜歡的顏色及原因。教學詩歌時,我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閲讀、思考,鼓勵孩子在朗讀中想象詩歌呈現的畫面。孩子在自由選擇詩歌的小節來賞析,懂得作者所喜愛的顏色,理解作者所喜歡的原因,以及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我畢業以來一直叫低年級,這學期我擔任了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第年級教學相比,三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三年級開始閲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説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又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閲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三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地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級只是安排寫句練習,這個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新課程的背景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勇於創新的能力。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1、注意新課導入的新穎;

2、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地各抒己見,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課堂氣氛活躍,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活起來

人教版的課文中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優的佳作,其語境描述得美妙,語言應用精巧,思維表達深刻,都是引導學生的重要內容。由於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語文的精彩之處不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全印象,我在閲讀教學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在誦讀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教學《給予樹》一文,讓他們在品評中進一步認識生活中要為他人着想,同情他人,感受到幫助他人,快樂自己。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學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內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教訓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把語文教學融入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閲讀《成語故事》《童話故事》等課外書;設採蜜本蒐集好詞佳名,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其次,注重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活動,如舉行筆下生花競賽、書法競賽、講故事比賽、編寫兒歌。此外,注意利用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並注重習作與活動緊密結合。三年級學生作文才剛剛起步,怎樣批改才能收到實效呢?

(1) 改其一點,目標明確。佈置作文,讓學生明確要求,可先“約法一章”。以記事為例,可要求學生抓住重點,或要求過程清晰,或要求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描寫突出,同時我十分注重鼓勵學生巧用語文書中的好詞佳句。批閲時根據事先約定的“法”,只要學生承諾所約的“法”之一,即使其他方面不夠理想,照樣給優。這樣由於目標單一、明確,讓學生每次習作做好一點就行,這樣大大降低了學生寫作的難度,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也為以後學生寫好習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重評輕改,抓典型。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應把重點放在習作評導上。我覺得重指導,輕講評收效不佳。改得滿篇硃紅,費時低效。我認為可針對習作特點的要求,可以在批閲時把主要精力放在歸納共性問題上,找出典型習作抄在黑板上,或印發給學生,師生一起修改,指出優點,找出失誤。互相研討,使其變成一篇佳作;或抽好、中、差幾篇抓住帶普遍性的問題,進行對比、分析,邊講述邊修改。如此下去,學生就會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3) 面批幾個,拔優輔後。以吃“大鍋飯”為主,抓共性是必要的,但抓個性也不可少。最好的辦法是面批。但花時間更多,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作文課,在學生完成草稿後,每次輔導幾個,將有些“作文事故”消滅在萌芽中,防範於未然。

(4)充分利用身邊的素材進行作文訓練,總之,本學期以來,我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長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並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的實踐中,使每一節課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由於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學的經驗的不足,本學期在教學中還存在着不少的問題,主要有:

1、個別學生的不良的學習習慣還有待進一步引導改正。本班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其中有一些學生在習慣方面存在着的問題——寫字習慣很差,寫字姿勢不正確,不能自覺地完成作業,還有個別學生字跡潦草。還有的學生作業不能按時上交。或遇到難題沒有堅強的意志,不會主動克服解決。

2、寫作方面水平差異太大。班中學生的寫作興趣比較濃厚,但優生與差生的差異比較大。導致全班學生的寫作水平發展不夠均衡。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加以克服。

3、在課堂中努力構建開放、民主的教學模式還不夠到位。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學習,鑽研業務爭取有更大收穫。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蒲公英》是一篇童話故事,以優美的語言敍述了一個道理,不要被事物美麗的表面所迷惑,同時也講述了一個自然常識,像蒲公英這類植物在泥土裏才能茁壯成長。

童話故事是學生最樂意接受的,學起來也最容易,只要把故事讀透,故事內容便都能明確!只要在熟悉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點播引導,學生們基本能明白其中的小哲理,所以在教學時,我創設了情境,注重學生的體驗,讓他們通過想想、説説、讀讀來感悟這個哲理。

比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中,在通過各種形式朗讀太陽公公囑咐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想想説説:蒲公英種子們,現在你們聽了太陽公公的囑咐,想到哪兒去安家了?為什麼?學生們結合太陽公公的囑咐,有條有理地説出了自己的選擇。我想,學生們在説的同時也已經初步明白了文中所要表達的藴意。

在指導朗讀完第三自然段後,我問同學們:小蒲公英種子們,看到這兩位小夥伴一顆向沙漠飛去了,而另一顆向湖泊飛去了,你們想不想把他們留住?你會怎樣勸告他們呢?在勸告的過程中,學生們對前面太陽公公所説的話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最後,針對課文所寫的.結局,我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這些蒲公英種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結果?在討論過程中尊重學生的體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在積極的思維和互動活動中,獲得思想的啟迪,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明白看事物應當全面,不能被事物美麗的外表所迷惑。有時,有必要聽從長輩的正確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