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三試題 > 第一學期高三語文期中考試預測題

第一學期高三語文期中考試預測題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94W 次

  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3分。閲讀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1-5題。

第一學期高三語文期中考試預測題

①我總是在父親上班的時候,坐在面向花園的樓下迴廊裏,放心地閲讀。②家裏的中國書好象就只有《紅樓夢》、《封神演義》和一部《聊齋志異》。③中午父親回來吃飯,遠遠就能望見,這時只要隨手把書向捲起的簾子裏一塞,就__甲__,不露馬腳,沒有出過一次紕漏。④不過除了《聊齋》以外,一律被父親宣佈為“禁 書”,不許小孩接觸。⑤但禁令收效甚微,我總是有辦法一一取出翻看。

《聊齋志異》是第一部使我獲得閲讀古文本領的最好的課本。我沒有讀過《古書疑義舉例》、《助字辨略》,古文的語法、句法,差不多都是從《聊齋》裏__乙__出來的,而且以後讀更古些的書困難也不多。抗戰開始,我在第一次全國統一招考中考進了交通大學。交大是重點大學,按我的數理成績本是考不取的,__丙__意外地沾了熟讀《聊齋》的光,國文試卷中有一段無頭無尾、無標點象“天書”一樣的古文,給我讀通、點斷了。而當時唐文治先生正是交大有很高威望的領導人,他主張語文一科不及格的不得錄取;相反,其他各科差一點卻可以__丁__。

取材於《黃裳自選集》

1.下列詞語加點字的注音和乙處填入的詞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不露(lòu)馬腳 紕(pí)漏 想

B.不露(lù)馬腳 紕(pí)漏 想

C.不露(lòu)馬腳 紕(pī)漏 猜

D.不露(lù)馬腳 紕(pī)漏 猜

2.依次填入文中丙、丁兩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但 諒解 B. 還 諒解

C. 還 原諒 D. 但 原諒

3. 填入文中甲處的成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平安無事 B. 安然無恙

C. 太平無事 D. 萬無一失

4.下列關於書籍第一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B.《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C.《封神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説。

D.《狂人日記》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反封建的白話小説。

5.將文段部分正確排序的一項是( )(3分)

A.②④⑤①③ B. ②④⑤③①

C. ①③②④⑤ D. ①②④⑤③

  二、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孟德者,神勇①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為兵,不獲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與人,而逃至華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餅,攜以入山,自念:“吾禁軍也。今至此,擒亦死,無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復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餅既盡,取草根木實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②、脹、懣,無所不至,既數月,安之如食五穀,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飢。然遇猛獸者數矣,亦輒不死。德之言曰:“凡猛獸類能識人氣,未至百步,輒伏而號,其聲震山谷。德以不顧死,未嘗為動,須臾,奮躍如將搏焉,不至十數步,則止而坐,逡巡弭耳③而去,試之前後如一。”後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為候者所執,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孫謂之曰:“吾視汝非惡人也,類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為自告者,置之秦州。張公安道適知秦州,德稱病,得除兵籍為民。至今往來諸山中,亦無他異能。

夫孟德可謂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顧,故有所慕,有所畏。慕與畏交於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見於面顏,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見侮,強者見笑,未有特立於世者也。今孟德其中無所顧,其浩然之氣,發越於外,不自見而物見之矣。推此道也,雖列於天地可也,曾何猛獸之足道哉!

註釋 :

①神勇:禁軍兵營名。②利:同“痢”。 ③弭耳:猶貼耳。這裏是形容動物變得馴服的樣子。

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德出其妻 帶領 B. 以其衣易一刀十餅 交換

C. 吾不復恤矣 憂慮,擔憂 D. 德具道本末 全,都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 神勇之退卒也 夫晉,何厭之有

B. 逡巡弭耳而去 吾嘗躋而望矣

C. 以其子與人 且以一璧之故而逆強秦之歡,不可

D. 為候者所執 為擊破沛公軍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解釋,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 既為兵,不獲如志

當兵之後,不能滿足自己的志趣

B. 既數月,安之如食五穀,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飢

幾個月以後,對這些食物就習慣了,吃這些如吃五穀一樣,憑着這進山二年卻沒有捱餓

C. 吾視汝非惡人也,類有道者

我看你不是壞人,好像有道之人

D. 慕與畏交於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見於面顏

仰慕和畏懼交織心中,雖不一定有作用,但情緒表現於面色中

9.下列對文章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孟德年輕時喜好山林,利用戍守之便,逃進華山,犯了死罪。

B.孟德面對很多死亡的威脅毫不畏懼,適應了山中的生活。

C.孟德在商州被捕,如實招供,受到寬大處理,得以除兵籍,往來諸山中。

D.蘇轍認為孟德是有道之人,原因在於他無所顧忌,而世之君子卻獨缺這種浩然之氣。

  三、本大題共5小題,共25分

10.文章寫孟德“特立於世”的具體表現有哪些?(4分)

11. 用斜線(/)為下面短文斷句。(5分)

中原荼苦已極黔首無依思擇令主以圖樂業明之受病已不可治大河以北定屬他人其土地人民不患不得患得而不為我有耳我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

12.在橫線上寫出詩文原句。(8分)(任選四句)

①《陋室銘》中描寫清幽的自然環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岳陽樓記》中“是進亦憂,退亦憂”一句,“進亦憂”指的是_____________,“退亦憂”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醉翁亭記》中,歐陽修描繪山間朝暮晦明變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諸葛亮在《出師表》一文中,敍述自己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鄒忌諷齊王納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述了齊威王納諫後,羣臣紛紛進諫的大好局面。

⑥《阿房宮賦》的結尾,作者以“後人”的委婉稱謂提醒統治者不要重蹈覆轍的句子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對朋友的真摯感情昇華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酒本是一種飲料,可在中國卻成了內涵豐富的文化載體。范仲淹在他的著名詞作《蘇幕遮》中用與酒有關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體現出深深的思念之情。

閲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3、14題。(8分)

題竹石牧牛並引

黃庭堅

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①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

野次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④。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牛礪角猶可,牛鬥殘我竹。

[注]

①伯時: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 棰:鞭子;④觳觫:指牛。

13、下列四個選項,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本詩是一首題畫詩,是黃庭堅為蘇軾、李公麟合作的竹石牧牛圖題詠,但不限於畫

面意象情趣的渲染,而是借題發揮,藴含深刻的哲理,在題畫詩中別具一格。

B.詩人對詠寫物像的外形特徵作細緻的描摹,用詞精當。如“崢嶸”寫出了怪石的嶙

峋特立,“幽”寫出了竹子的氣韻。

C.詩中描寫的物象彼此間有着精妙的聯繫,如石與竹之間着一“倚”字,不僅寫出它

們的相鄰相靠,還反映出一種親密無間的情趣。牧童與老牛間着一“御”字,牧童

逍遙徜徉的意態,亦恍然如見。

D.本詩為“戲詠”,作者是以一種調侃輕鬆的心態描摹這幅畫,然而全詩在構思上卻

很有曲致,藴含深意,語言清新明麗。

14、這首詩前、後四句分別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5分)

  四、本大題共4小超,共13分。

閲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題。

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

——音樂、繪畫、建築之間的通感

樑思成

①在藝術創作中,往往有一個重複和變化的問題。只有重複而無變化,作品就必然單調枯燥;只有變化而無重複,就容易陷於散漫零亂。在有“持續性”的作品中,這一問題特別重要。我所謂“持續性”,有些是時間的持續;有些是在空間轉移的持續,但是由於作品或者觀賞者由一個空間逐步轉入另一空間,所以同時也具有時間的持續性,成為時間、空間的綜合的持續。

②音樂就是一種時間持續的藝術創作。我們往往可以聽到在一首歌曲或樂曲從頭到尾持續的過程中,總有一些重複的樂句、樂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變化。作者通過這些重複而取得整首樂曲的統一性。

③舞台上的藝術大多是時間與空間的綜合持續。幾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將同一動作重複若干次,並且往往將動作的重複和音樂的重複結合起來,但在重複之中又給以相應的變化;通過這種重複與變化以突出某一種效果,表達出某一種思想感情。

④在繪畫的藝術處理上,有時也可以看到這一點。

⑤宋朝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們熟悉的名畫。它的手卷的形式賦予它以空間、時間都很長的“持續性”。畫家利用樹木、船隻、房屋,特別是那無盡的瓦壟的一些共同特徵,重複排列,以取得幾條街道(亦即畫面)的統一性。當然,在重複之中同時還閃爍着無窮的變化。不同階段的重點也螺旋式地變換着在畫面上的位置,步步引人入勝。畫家在你還未意識到以前,就已經成功地以各式各樣的重複把你的感受的方向控制住了。

⑥上面所談的那種重複與變化的統一在建築物形象的藝術效果上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無數建築,除去極少數例外,幾乎都以重複運用各種構件或其他構成部分作為取得藝術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⑦歷史上最傑出的一個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宮。從已被拆除了的中華門(大明門、大清門)開始就以一間接着一間,重複了又重複的千步廊一口氣排列到天安門。從天安門到端門、午門又是一間間重複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進去,太和門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為一組“前三殿”與乾清門和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成為一組的“後三殿”的大同小異的重複,就更像樂曲中的'主題和“變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許多構件和構成部分(樂句、樂段)的重複;而東西兩側的廊、廡、樓、門,又是比較低微的,以重複為主但亦有相當變化的“伴奏”。然而整個故宮,它的每一個組羣,每一個殿、閣、廊、門卻全都都是按照明清兩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統一規格、統一形式建造的,連彩畫、雕飾也盡如此,都是無盡的重複。我們完全可以説它們“千篇一律”。

⑧但是,誰能不感到,從天安門一步步走進去,就如同置身於一幅大“手卷”裏漫步;在時間持續的同時,空間也連續着“流動”。那些殿堂、樓門、廊廡雖然製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幾步,前瞻後顧、左睇右盼,那整個景色的輪廓、光影,卻都在不斷地改變着,一個接着一個新的畫面出現在周圍,千變萬化。空間與時間,重複與變化的辯證統一在北京故宮中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⑨翻開一部世界建築史,凡是較優秀的個體建築或者組羣,一條街道或者一個廣場,往往都以建築物形象重複與變化的統一而取勝。説是千篇一律,卻又千變萬化。每一條街都是一軸“手卷”、一首“樂曲”。千篇一律和千變萬化的統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15.對文意理解正確的兩頊是(  )(  )(4分)

A.只要是持續性的作品就一定存在着重複和變化。

B.重複的樂句與樂段保持了樂曲的統一性。

C.所有的舞蹈都有重複的動作、音樂以突出效果、表達感情。

D.《清明上河圖》中的重複控制了欣賞者的感受方向。

E.音樂的變奏與伴奏在音樂中分別體現為重複與變化。

16.第八段中提到“空間與時間,重複與變化的辯證統一在北京故宮中達到了最高的境界”,作者為什麼這麼説? (3分)

17.本文副標題“音樂、繪畫、建築之間的通感”中的“通感”指的是什麼?(3分)

18.運用本文的觀點,評價你熟悉的某條街道的建築物的藝術效果。(3分)

  五、本大題共5小題,共27分。

閲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題。

與 霧 同 行

蘇滄桑

①我驚呆了,世界上怎麼會有這樣神奇美麗的霧?

②那是一個夏夜,新安江城已卸去一天的濃粧,籠罩在淡紫色的暮靄裏,江水流得從容而平靜,碧綠碧綠的,不知是它本來的色彩還是兩岸的倒影。晚歸的船來了,偶爾閃過一道波痕。空氣拂過臉頰,帶着攝氏十四度的水氣。那一刻,兩岸燈火在靜謐中次第開放,像在預示着這裏一定會發生些什麼?

③這時,假若你是一條魚,你便會看到千島湖和新安江之間正演繹着一段愛情故事。當千島湖水帶着他的柔情緩緩流進新安江的心底,千年等待從此化為不絕的纏綿,於是,白沙奇霧——這天地的寵兒誕生了!只見她從母親疲倦的懷裏漸漸舒展開初生的身子,潔白如羽紗,飄渺如仙樂的肌膚,遠遠的薄薄的一層,依偎在江面上。我真怕江邊的點點漁火會把她給融化了。

④人們凝神看着這神奇的現象,而霧也在遠遠地打量着人間,燈就是她善睞的明眸。在相互的凝視中,她慢慢長成了一米多高、豐滿圓潤的女子,先是從飄漾的裙裾中伸出她的腳,一小步一小步踩着綠波,羞澀地走着。風來時,霧便不再矜持,拖曳着長長的飄帶,自由地舞成了一縷縷五彩屏幔,一邊隨着江風向我們飄來.轉眼間便到了伸手可觸的眼前,只見乳白的霧海與深藍的天分出一道整整齊齊的界線,青山翠林、竹籬農舍在濃霧中時隱時現,人不知不覺就像飛到了天上。而此刻與霧媲美的還有天上的星星,它們離地面是那樣的近,就懸在人的頭上,隨手可摘,立體的,閃爍着奇光異彩,讓人懷疑那是不是假的。霧可能是它們的老朋友了,時時往天上一躍,側耳就能聽得見他們歡快的笑聲了。

⑤我在江邊走着,霧也順着江走着,好像是兩個同齡女人正在並肩散步,很親近的樣子。但我總有些自慚形穢。霧是單純的,而我卻不是,有着這樣那樣的慾望,有着這樣那樣的煩惱。好在霧並不在乎,依然用她無聲的語言讓我感覺自己暫時成了瑤台上的仙人,忘記了俗世間的一切。記得不久前讀到過盧梭的一段關於霧中散步的文字,後來借來他的書想細讀時,書卻奇怪地不知去向,心裏空落落的。想起類似的憾事在我的生活中似乎常常發生,比如我歷盡千辛萬苦爬到峨眉山金頂,卻怎麼也看不到傳説中的佛光;幾次到普陀山也沒看到過海市蜃樓;一個刮颱風又停電的深夜,在家鄉的小樓上忽然看到窗外緩緩變幻着極亮的黃紅藍三色強光,像有什麼在輕輕掠過。當時以為是閃電也沒注意,第二天卻聽很多人説昨晚在城東的山頂上停過一隻UFO。只好想,自己是個俗人,也許神奇的物事總與我無緣吧。沒有料到新安江的霧卻格外的善意,據説在冬夏時節每個晴朗的日子裏都能看到,讓我由衷地對她生出不被嫌棄的感激。我深信美的東西有了善的品性,這種美才會到一種更高的境界。

⑥午夜時分,一覺醒來,萬籟俱寂,忽然牽掛起霧來。推開靠江的木格花窗,見她正無比恬靜地仰躺在星空下,也已睡去,無意中把山山水水勾勒成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畫。

⑦霧來世間一趟留下美好,人來世間一趟將會留下點什麼?

19.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兩項是( )( )(4分)

A.文章開頭點題,寫出霧的特點,用問句吸引讀者注意,統領下文。

B.第③段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多角度描繪了霧的神奇與美麗。第④段又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寫出霧的輕柔、靈動、變化的狀態,表現出這位女作者高超的文學功底。

C.第③段“假若你是一條魚”,作者運用比喻手法,讓人從魚的角度看千島湖水與新安江水的相融,探尋白沙奇霧的起因。

D.第④段“而此刻與霧媲美的還有天上的星星,它們離地面是那樣的近”,作者寫星星是為了寫這是一個晴朗的日子。

E.作者在第⑤段寫到,我在在江邊伴着霧走着,很親近的樣子。這一段作者運用擬人手法賦予霧人的性格和感情。

20.第④段“青山翠林、竹籬農舍在濃霧中時隱時現”,為什麼“人不知不覺就像飛到了天上”? (3分)

21.第⑤段寫盧梭的書、峨眉山的佛光、普陀山的海市蜃樓、UFO等類似的憾事,其中最類似的是哪兩個,為什麼?作者寫這些憾事的用意是什麼?(4分)

22.請具體分析“霧來世間一趟留下美好”一句的含義。(4分)

23.文中結尾寫到“人來世間一趟將會留下點什麼”,對此你有何聯想?請結合文章,聯繫實際及閲讀積累,寫一篇不少於200字的認識。(12分)

  六、作文

24.某校學生會為使更多的同學體驗“低碳”生活,接受“低碳”理念,決定組織同學參觀世博園“零碳館”。請根據所提供的材料,擬寫一份海報。要求:只寫海報的宣傳鼓動內容;語言表達簡明流暢,生動得體。(200字左右)(10分)

【材料】

“零碳館”利用陽光和導熱材料採暖、黃浦江水控温、廢木頭髮電,完全摒除了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

利用温壓和風壓,“零碳館”能保持建築內部空氣流通,環境舒爽。牆體表面附着的特殊熒光塗料能將吸收的太陽能在夜間轉換為熒光釋放,使展館成為“會發光的房子”。

遊客在“零碳餐廳”看到的餐具都是由前晚多餘的有機餅乾處理而成,使用後將會用於發電和發熱,最終剩餘品又再加工成生物肥,真正實現變廢為寶……這些創意試圖讓遊客在日常生活體驗中,逐漸養成“零碳”的新生活態度。

最特別的是,遊客將在“零碳館”領取專屬的“二氧化碳身份碼”,然後在“大富翁碳冊遊戲”中回答50個互動問題,這些問題涉及每個人的出行方式、里程數,使用的燃氣種類,每月的水電煤費用等,最後遊客將得到一張電腦計算出的“碳診斷書”,記錄個人一年的“碳排放總量”。

25.閲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為了探究青年學子在心理上把“自我”放在世界的什麼位置,某心理學家在紙上畫了一座山和一個圓,然後讓受測者分別在山和圓的上面用一個點標出位置。

心理學家發現,多數青年都將自己的位置標在山頂和圓心,也有少數標在山腰或山腳和圓的邊緣。

經過詢問,未將自己的位置標在山頂和圓心的青年説出了他們的想法:

甲:山中處處有風景,而山頂只是山的一小部分,何必擠在山頂?

乙:我是來欣賞這座山、豐富這個圓的,而不是來佔領它們的。

丙:我不在乎自己處在什麼位置,我處在這個世界中已經很幸福。

丁:能處在山頂當然好,但我覺得很多人比我更有資格站在山頂。

戊:這個圓需要拓展,所以我願意處在它的邊緣。

……

讀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樣的聯想或感悟?請自定立意,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7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