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取長補短的故事範例

取長補短的故事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51W 次

相信大家對取長補短和三折其肱這兩成語都不陌生,但是它們的由來恐怕很多讀者都不知道吧。下面就由本站小編為大家分享這兩個成語背後的故事。

取長補短的故事

  (一)取長補短

有一天,大象和螞蟻發生了一場爭論,他倆都認為自己的力氣比對方大。大象指着一棵大樹對螞蟻説:“你能拔起這棵樹嗎?”螞蟻無能為力,大象就用鼻子把樹連根拔起。螞蟻走到一片草葉前,對大象説:“你能搬動這片草葉嗎?”大象無論如何也不能用鼻子捲起地上的草葉,而螞蟻卻能背起草葉輕鬆自如地走動。最後,他們請天神來評判。

天神聽了他們各自訴説的理由,也無法判斷誰的力氣大。猴子和大象都想吃到河對岸樹上的果子。猴子苦於無法過河,大象則苦於無法摘果。雙方協商後想出了個辦法:大象馱猴子過河,過河後,猴子上樹摘果。結果它們都吃到了果子。

  (二)三折其肱

晉國時,有範氏和中行氏兩個集團的人,準備起兵攻打晉定公;當時有人指出戰事成功和失敗的關鍵,要看民眾是否支持,假如不能取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便將失敗無疑。範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晉定公是一種反叛行為,民眾自將不會支持也們的。何況晉定公自己曾經伐君失敗,落得流居異國的田地,可以説是經歷過失敗的過來人。正如一個經過三次折傷手臂的'人,雖經醫療後獲得痊癒,但他已嘗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幾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療的經歷中,他已瞭解到折臂的原因,和治療的經過與方法,換句話説,他已是個中的老手了。所以“三折其肱”這句成語的含義,是頗為深刻的。不論何人,只要他是經過多次挫折,從艱苦中奮鬥而得到成功的,我們都可以説地是與困境奮鬥過的“三折其肱”的人。世界上的偉大人物,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他一定是經歷了不少挫折,卻仍不斷地奮鬥,結果才得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正可以借用偉人們的“三折其肱”來勉人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