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精選】道德演講稿三篇大綱

【精選】道德演講稿三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73W 次

通過對演講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道德演講稿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道德演講稿三篇

道德演講稿 篇1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書架上找到了一本《道德之光》,裏面講述的是首屆瑞安市道德模範的故事。在這本宣傳冊上,我認識了“從牙縫裏摳錢,不為自己,而為他人”的楊餘律爺爺;認識了“愛超越界限,把學生作為兒女來撫養”的林-海蘭老師;認識了“九年義務燒茶,萬松山上的不老鬆”諸葛銀火老人。翻看着他們的事蹟,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但同時又感到慚愧,在我們的學校、在我們同學當中卻存在不道德的現象:校門口,有些同學隨意地把食物包裝紙扔在地上;校園裏,小同學摔到了無人理轉載自百分網課堂上,有些同學考試作弊、頂撞老師;這些都是多麼可恥的行為啊!在我們的生活中,更有許多現象讓人感到寒心。1996年9月12日的清晨,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曾上演了一幕令人心痛的悲劇:一位小孩掉進湖中,在生與死的旋渦中掙扎,旁觀者數百,卻無一人相救,居然有人提出“出價一百才救”的主意,孩子在人們的麻木中停止了掙扎,可悲,可惡,可歎!伸出你的手,足以使一個生命復甦;停住你的腳,足以使一份道德重現。

康德老人曾説:“在這個世界上,惟有兩樣東西深深地震撼着我們的心靈,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二就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

道德演講稿 篇2

道德模範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旗幟,我們要深入開展學習宣傳道德模範活動,傳播正能量,匯聚十三億中華兒女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國度,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而貫穿於中華民族之魂的就是道德,它是優秀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優秀民族精神中起主導作用的精神。道德模範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旗幟,我們要深入開展學習宣傳道德模範活動,傳播正能量,匯聚十三億中華兒女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

不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時代新風,中華大地湧現出一大批道德模範、最美人物。全國道德模範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你們或充滿愛心、助人為樂,或見義勇為、捨生忘死,或誠實守信、堅守正道,或敬業奉獻、虔誠勤勉,或孝老愛親、血脈情深。你們的高尚品德,温暖了人心,感動了中國,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也是無窮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藴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着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當前,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道德建設,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範,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道德是社會關係的基石,是人際和諧的基礎,要始終把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作為極為重要的戰略任務來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撐。道德模範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鮮活的價值觀,要廣泛開展向道德模範學習活動,引導人們從身邊做起,從基本道德規範做起,把良好道德行為落實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要把培育文明道德風尚作為重要着力點,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輿論導向,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醜,推動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社會風尚。要以求真務實的作風推進道德建設,做實功而不務虛名,以“釘釘子”的精神做好工作,推動道德建設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要把道德建設融入改革發展各方面,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同正在開展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牢記黨的宗旨,常修為政之德,常懷愛民之心,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範者、引領者,以優良黨風推動形成良好社會風氣。

道德演講稿 篇3

一些人經不起利益的誘惑,令人遺憾的現實生活中。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之事。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儘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當前,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加強誠信教育中,應高度重視道德信仰的重要性。

沒打借條。不多年,清稗類鈔。敬信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兩黃金。朋友去世了就把朋友的兒子叫到家,把一千兩黃金還給他但朋友的兒子很驚愕,堅決不受,笑道:沒有這回事,父親沒有留給我借條,也沒有口頭告訴我有這事。蔡嶙説:借條就在心裏,不在紙上,心中的誠信才是根本,父親知道我個講誠信的人,才沒有告訴你如此相信我又豈能失信呢?最後還是把黃金還給了該故事發人深思之處在於蔡嶙所言,借條、契約、合同等外在法律性約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誠信更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沒有道德上的慎獨”自律,就可能去鑽外在法律的空子,甚至為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義務於不顧。

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人們對道德規範的敬重。就是人們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要解決的應該怎麼做?問題。應該怎麼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應該怎麼做事?二是應該怎麼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後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過前者表現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個方面。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對怎樣做人的設定,對理想人格的設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性的神聖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着一個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又是對人們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各種關於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系統,成為規範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為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為一個價值系統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説:誠者天之道也,中國傳統文化中。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所説的誠”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人也應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使人感動。荀子也重視“誠”認為“誠”所有德行的基礎。説: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作最重要的道德觀念的中庸》中庸》説: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儘性知天並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並通過儘性知天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