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學史立志崇德向善演講稿(通用5篇)

學史立志崇德向善演講稿(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39W 次

我國是一個有着5000年曆史的文明古國,被世人譽為禮義之邦。道德血液在我們這個泱泱大國流淌了數千年,中華民族歷來就有見賢思齊的道德基因。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學史立志崇德向善演講稿(通用5篇),歡迎大家閲讀!

學史立志崇德向善演講稿(通用5篇)

  學史立志崇德向善演講稿 篇1

大家好!

國無德不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紮實深入地推進公民道德建設。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要實現國家富強,就需要我們不斷增強包括公民道德素質在內的國家軟實力;要實現民族振興,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包括道德素質在內的民族素質;要實現人民幸福,就需要我們不斷打造能為人民提供幸福感的道德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要求,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加強道德建設,大力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培育,嚴厲整治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取得顯著成效,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社會風尚日益濃厚。全國道德模範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湧現的傑出代表。全國道德模範以及最美教師、最美醫生、最美司機等無數最美人物,共同展示着時代新風和道德建設的碩果。

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為全社會樹立了學習效仿借鑑的榜樣和標杆。見賢思齊,評模範、選模範最終要落實到學模範、做模範。全國道德模範的先進事蹟説明,一個人如果具備崇高的道德追求和嚴格的道德自律,就能夠在平凡的事業和生活中做出不平凡的業績。每個人都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13億人就能匯聚起無比磅礴的力量。

道不可坐論,德不可空談。全國道德模範是從羣眾中走出來的榜樣,他們的感召力和説服力遠勝於空洞的説教。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發揮全國道德模範的示範引領作用,廣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蹟;同時在生活上、工作上關心愛護他們,使全社會都看到道德的價值。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教化養成是培育道德根基的基礎。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全國道德模範之所以能在生死攸關之時、義利交戰之際作出正確選擇,決不是偶然的,而是源於日常的涵養。大力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就要從日常行為規範抓起,從基本倫理道德抓起,從羣眾身邊抓起,把道德建設落小、落細、落實。尤其是各級黨員領導幹部,更應向全國道德模範學習,以身作則、以上率下,不斷改進黨風政風,為公民道德建設作出表率。

  學史立志崇德向善演講稿 篇2

大家好!

好人,有的定義為“有善心、寬厚待人的人”,歷來是人們評價某個人道德高尚最樸素的用詞,正如歌中所唱“你是一個好人,一看就知道有顆好心”,這是人們對一個人道德素養的最高褒獎。這些“通遼好人”就在我們身邊,任明德、蔣青春、格日樂其木格,他(她)可能是你的鄰居,也可能是你的同事,他們都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一員,但每一個好人的背後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每個故事裏折射出的都是一顆寬厚待人的善心,正是這種善心,凝聚成了強大的精神,時刻傳遞着一種無形的道德力量,厚植着城市的文明底色。

當你漫步在遼河公園,當你徜徉在萬達廣場,城市的變化讓你心醉其中。但是,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僅是靠高樓大廈打造出來的,更重要的是通過一種精神、一種力量表達出來。在文明城市創建中,我們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凡人善舉的真實感動,來喚醒人們思想上的深度覺醒,大力弘揚好人精神,引領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形成一種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的文明自覺,大到見義勇為、扶危濟困、救人於難,小到一份關心、一句問候、一聲感謝,每一個人的善行義舉,無不都能讓人們深切感受到好人帶來的道德力量。

道德就像陽光,好人就像雨露,照耀並滋養着每個人的心靈。入選“中國好人榜”的格日樂其木格,被譽為“草原好姐姐”,她50年來堅持照顧比自己小兩歲且雙目失明的妹妹,終身未嫁,其木格對妹妹不離不棄的真情,感染着家鄉奈曼旗固日班花蘇木賽罕塔拉嘎查的村民,那裏民風純潔、家風和睦,成為遠近聞名的孝老愛親村。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內蒙古自治區“北疆楷模”任明德,近40年義務清掃街道,在這種終身志願服務精神的感召下,近千名青年成立了十幾支“明德志願服務隊”,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弘揚正能量,傳播主旋律,匯聚向心力。

“這個世界也許本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那雙發現美的眼睛。通遼好人們的經歷讓我更明白,原來我們的身邊有許多這樣平凡卻偉大的靈魂,他們默默無聞地堅守着心中那份簡單的信念,時時刻刻用行動踐行着那份簡單的承諾。我們要扮演好我們各自的角色,承擔好各自的責任,堅守好人性與道德,也更有責任和義務把他們的品德和正能量傳遞下去,去感染身邊的更多人!”一位參加過“通遼好人榜”發佈活動的觀眾這麼説。

一滴雨露,可以滋潤晨曦初綻的世界;一葉小草,可以點亮希望的春天。讓我們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途上,為建設崇德向善、和諧宜居、人文厚重的各民族幸福美好家園,而努力奮鬥。

  學史立志崇德向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國是一個有着5000年曆史的文明古國,被世人譽為禮義之邦。道德血液在我們這個泱泱大國流淌了數千年,中華民族歷來就有見賢思齊的道德基因。這些年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我國社會道德主流積極健康向上。許多優秀領導幹部和“平民英雄”脱穎而出,用愛心呼喚良知,用行動感動社會,成為社會的道德模範,成為催生社會前行的重要力量。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於轉型期,一些領域誠信缺失、喪失道德底線,一些社會成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扭曲,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的現象時有發生。在這個時候,尤其需要一種凝聚人心的積極精神,一種催人上進的道德力量。這些道德模範,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樸素的實踐者,正是這種精神和力量的集中體現。

人無德不立。道德底線是社會的基本準則,決不許肆意踐踏。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弘揚了公平正義,彰顯了善的價值,傳承了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

道德模範,如同一盞盞明燈,點亮千家萬户,照耀人們心靈。小善聚大愛,溪流成大海。他們使人相信,美德從未走遠,道德正能量始終存在,向善向上仍然是社會主流價值觀。

  學史立志崇德向善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英國著名詩人雪萊曾經説過:“愛都是甜蜜的,無論是給予還是回報。愛就像陽光一樣無所不在,他那熟悉的嗓音永遠不會消沉。”是啊,愛是盞燈,照亮別人,也温暖自己。捧一顆愛心上路,一生都將在愛裏。愛是一種非常美好的人生情感,像花開出來,愉悦別人,自己也結出果實釀造甜美。

但是生活中,並非時時刻刻都存在着愛。2013年6月12日,《長江日報》報道,武漢市乘客陳女士乘坐一輛550路車,上車後她突然聽到車窗旁邊的安全錘發出了報警聲。原來,一名乘客取下安全錘,安全錘底座開始報警,安全錘還帶有報警器,實屬無奈之舉,據武漢市公交集團舉行的緊急安全工作會議上透露,近一個月來,5000輛空調公交車上配備的安全錘已經丟失了5000把,平均每輛公交車每個月就要丟失1把安全錘。安全隱患關係到你我他,試問,偷鐵錘的乘客,你想過嗎,有朝一日發生危險,車上坐的可能是你,那一天,當你急切尋找安全錘的時候,你卻發現它不見蹤影,你的心裏還會坦然自若麼?你還能夠淡定地面對危險麼?你難道不會恨極了那個偷走安全錘的人?偷走了一把安全錘,往輕的方面説,你損害了其它乘客的利益,往重的方面説,你就是斬斷了別人一個生存的機會。你愛護公物,為別人增長了一個逃離危險的機率,也送了自己一份平安,所以,愛別人就是愛自己。

記得中國古時候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一位遠行尋佛的苦行僧,在一個漆黑的街道上遇到一位挑着燈籠行走的盲人。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他根本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柳綠桃紅的世界萬物,他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麼樣子的,他挑一盞燈籠豈不是令人可笑?於是僧人問:“你什麼也看不見,為什麼還要挑一盞燈籠呢?”盲者説:“現在是黑夜,我聽説在黑夜裏沒有燈光的映照,那麼滿世界上的人都和我一樣是盲人,所以我就點燃了一盞燈籠。”

僧人若有所悟地説:“原來你是為別人照明瞭?”但盲人卻説:“不,我是為我自已。”僧人愣了,盲者緩緩説到:“你是否因為夜色漆黑而被他人碰撞?”僧人説:“是的,我剛才還被兩個人碰了一下。”盲人深沉地説:“我就沒有,雖説我是盲人,我什麼也看不見,但我挑了這盞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路,也更讓別人看到了我自己,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撞我了。”

僧人頓有所悟:“我天涯海角奔波找佛,沒想到佛就在我的身邊,佛就像一盞燈,只要我點燃它,即使我看不見佛,佛卻會看到我的。”

盲人心中裝着一盞明亮的燈,為別人着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燈。很多時候,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幫助我們自己。為什麼那麼多眼睛好的人在黑暗中往往會碰撞?就是因為他們心中沒有明燈,手上也不提明燈啊。如果人人都能給別人一盞燈,那麼這個世界上還會有相撞的人嗎?先考慮到別人,先給別人温暖,再要求別人的回報。假如我們像這個盲人,做個心裏裝着別人的人,懂得設身處地為別人着想,那麼愛與方便才能光臨門下,心靈也會得到照耀,真情才能駐心,光明與温暖方能人間共享,是啊,愛自己就是愛別人。正是我們健全的人,會在黑夜裏迷失前進的方向,點一盞生命之燈,在生命的夜色裏,我們才能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平安。我們幫助了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讓自己的前路一直有着明亮的燈光,這一盞燈源自於我們,可後面千千萬萬的燈卻是源自於那些被我們所温暖的人。

我們在對別人付出愛時,其實也為自己鋪了一條後路,它會在必要時為你敞開,不至於都被堵死,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當你用一顆真心去對待別人的時候,哪怕是磐石,日積月累也會被感動,你會發現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多,討厭你的人在慢慢轉變,他們會發現你的好,也真誠地對待你,真誠地看待身邊的人。你的身邊,在悄然發生着變化,好像滑落進了一抹抹的陽光,變得温暖動人。別人就像一面鏡子,你打它一拳,最後受傷的是你自己。愛就像香水,你在為別人噴灑的時候,自己也會沾上一些。愛是相互的,你關心、愛護的人越多,你得到的愛也就越多。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的接班人,我們應該努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一切美德的基礎就是愛,愛是生命的最強光,心存愛別人的心,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看到老人摔倒了就勇敢去扶,你要相信世間並不總是傷害好人讓其遭到譴責。人都是會老的,難道你願意哪天老了以後,自己一人摔倒在街道卻無人問津?我們應該有愛,從自己做起。大多數羣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而北大的校長就曾鼓勵學生勇敢地伸出手,一切的後果由他們承擔!你油然而生的正義和善良或許會挽救一個孱弱的生命,為這個如冰雪世界般冷漠的社會升温,讓其他人看到人性的.光芒,也開始愛別人。

看到有困難的同學就耐心去幫,或許你只是花了一部分的課餘世間,但你卻能收穫一份純真的友情;或許你只是為他解決了幾道題目,但你卻能讓他銘記於心慢慢提高成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班級就會擁有團結的風氣,如大家庭般温暖如春。愛是茫茫宇宙中最富生命力的那顆星,一顆獨自在夜幕不夠明亮,但許多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發出像鑽石一樣璀璨的光芒。

同樣,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不在景區亂刻亂畫也是一種愛,因為你愛身邊的環境,把它當做自己的家,你才會去保護它。一個小小的舉動,為環衞工人提供了便利,為身邊的人奉獻出一份安靜,為中國的國民素質加了分。如果人人都這樣做,我們在出行的時候還會覺得心情不快樂嗎?誰會不喜歡一個乾淨整潔又安靜的地方呢?愛別人、愛環境的同時也是愛自己,讓自己的心境更加美麗。

愛別人, 也被別人愛,這就是宇宙的法則,給予別人愛的同時自己也接受愛,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因為愛, 我們才存在。有愛慰籍的人, 無懼於任何事物、任何人。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學會自己創造愛,多為他人着想,多給社會一點愛心,世界會變得美如天堂,因為裏面充滿了愛與歡歌笑語。

  學史立志崇德向善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愛是世界上最純潔,也是最温暖的,愛是無限的。愛是不朽的。每個人都擁有愛,每個人也會在愛的關懷下成長。親情、友情也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快樂和歡笑。有句歌詞:愛是一道光,如此美妙。對,愛就是一道無瑕的光芒,非常美麗,它也時刻照亮着我們的未來。讓我們勇往直前,永不會滅。

愛是完美的,它給了我們很大的勇氣和信心,讓我們充滿信心在人生的道路上暢通無阻。當一個人需要關懷,需要別人向他伸出援手,付出愛的時候,卻沒人理睬他,他有多痛苦。就算你家財萬貫,事業有成,有着天使臉孔,卻不願為一些需要一點點幫助的人送出關懷,這樣的人活着有什麼意思。就算你擁有世間財富,豐功偉績,花容月貌,但走到哪裏別人向你投來異樣的眼光,這眼光不是羨慕、讚許,而是嫉恨、厭惡。幫助人是快樂的,不圖回報,我們世界需要愛,有愛讓人不再覺得世界冷漠,讓人不覺得孤單,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期待,世界充滿愛是我們心中的理想世界。

愛,藏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就看你有沒有去發現它,有沒有把它找出來給予別人。人人都需要愛,讓世界都充滿愛吧!

世間的"愛"是永恆的,是不變的,是永存於世的。所有的驚人舉動,都有愛的力量,都是愛創造出的,沒有愛,就沒有一切。一個人心裏有別人,總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着想,並有愛的奉獻,那麼得到的將是內心的充實,高尚的人格,愛心的照耀。甘願給社會付出真情和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幸福總是偏愛那些熱愛生活而樂於奉獻的善良的人。

因此,愛,使我們心靈相通;愛,使世界不再孤單。讓你我伸出温暖之手,讓世界充滿愛,讓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

即使你擁有世間財富,豐功偉績,花容月貌,卻不願為一些需要幫助的人送出關懷,那你還擁有這世上最美好的東西--愛嗎?

愛,藏在世界的每個角落,人人都需要愛,需要我們來互相給予,讓世界都充滿愛吧!使我們心靈相通,使世界不再孤單。讓你我伸出温暖之手,讓世界充滿愛,讓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使即使是冰冷的冬天也充滿温暖,處處春花燦爛,宛如天上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