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心的靈魂感恩演講稿

心的靈魂感恩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43W 次

假如你失往了今天,你不算失敗,由於明天會再來。 説到文明禮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道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往給讓路。列寧禁止她説:“沒必要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往吧!”他把“請”字説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節的體現麼?這裏我不想過量地舉偉人的例子,由於這很輕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以為文明禮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有,那末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慚愧;或以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實在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眾。

心的靈魂感恩演講稿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假如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本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名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在一公然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心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假如有人不重視本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本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説:“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實在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本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是非分明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本身的心態,不違反自己的知己,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説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性德修養,便有了推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盡地大談文明禮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拋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偉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説“知是行的主張,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工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乃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歷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甚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工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工夫,就要離別不文明的行為。我們沒必要抱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沒必要怨艾自己的氣力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麪包裏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麪包發起來了麼。我們每位同學都應當作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