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者觀後感範文11篇

讀者觀後感範文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18W 次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者觀後感範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者觀後感範文11篇

讀者觀後感範文1

這是一個無論音樂、場景還是文字都能讓觀者產生共鳴的節目,那種感動可以滲透到每一個細胞,當你開始看或聽的時候,你的生活即使是一片霾,也會隨之而散,陽光立馬照亮生活!

本期主題“陪伴”,由“遇見”到“陪伴”,董卿的衣着由粉紅色套裝換成了一襲白裙,在我的潛意識裏,有着這樣的解讀:遇見,不管是父母與子女的遇見、還是少男少女的遇見,如初見桃花,都是激動人心、浪漫而温馨的,所以粉紅色是很合情境的;而陪伴,是平淡的,卻是人生最珍貴的東西,白裙淡雅而平淡,也映襯了陪伴的形態,無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大愛或是小愛,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陪伴就這樣滲透到了生活的點點滴滴。。。

陪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各種陪伴,無論哪一種陪伴,都是温暖的,楊乃斌的故事最勵志,是青年一代向前的動力;喬臻老夫妻的'一路陪伴,唐國妹老師的付出,向我們闡述着真愛,不是因為他們的成就或是什麼,而是因為他們的愛,他們的相互陪伴。。。

所有的陪伴,都是因為愛,沒有為什麼,只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你是我的愛人。。。

父母子女一場、夫妻一場或是閨密一場,我們都是用最珍貴的時間來陪伴的,父母從小到大給予子女的陪伴,是最純粹的;夫妻一場,是億億分之一的概率,由遇見到陪伴,時間越走越少。。。

朗讀者,對與老者,更多的是回憶是感恩;之於年輕者,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迷霧中的明燈!

讀者觀後感範文2

《讀者》是我暑假的一部分,每天閲讀它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每次閲讀過後,都能讓我產生對人生,生活,親情,友情等新的領悟。它無聲卻時刻告訴我許多平時學不到的哲理。

其中有一則寓言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光滑的牆壁上,一隻螞蟻在艱難的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滾落下來,這是它的第七次失敗。然而過了一會兒,它又沿着牆角,一步步往上爬了……

第一個人注視着這隻螞蟻,禁不住説:“一隻小小的螞蟻,這樣執着頑強,真是百折不回啊!我現在遭到一點挫折,能氣餒退縮嗎?”他覺得自己應該振奮起來,來勇敢地面對他在生活中的.那些困難。

第二個人注視着這隻螞蟻,也禁不住説:“可憐的螞蟻,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肯看一看,想一想……唉,可悲的螞蟻!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地失利,我該學得聰明一點,不能再蠻幹一氣了——我是個人,是個有頭腦的人。”果然,他變得理智了,他果斷地放棄了原先錯誤的決定,走上了新的道路……

當我看完這一篇故事後,我陷入沉思,想想,一隻小小的螞蟻的體積與我們一個人來相比是一個多大的天壤之別啊!但現在的我們與螞蟻也有一種天壤之別的地方,那就是——精神。

一隻小小的螞蟻途徑了7次失敗都還不放棄,而現在的我們呢?也許1次小小的挫折有可能會讓我們放棄了以及整個人生,甚者連自己的生命都要放棄,一點也不想想家人,讓我覺得這種人真是白活了這麼多年啊!

螞蟻的這種精神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應該像螞蟻那樣不要輕易被挫折而打敗,即使命運將自己逼進死角,只要心中有盞不滅的燈,生活就會展開新的出路和生機。

讀者觀後感範文3

據瞭解,未來幾期節目中,航天英雄楊利偉、作家劉震雲、配音演員喬榛,以及演員斯琴高娃、蔣雯麗、梅婷等人都將成為"朗讀者",分享他們喜歡的文字和故事。其中説話略有口音的作家劉震雲,成為朗讀者中的"另類"。而董卿極力説服他來參加,並向他解釋:"朗讀的技巧、字正腔圓並非這個節目最想展現的,換句話説技巧不是核心,真情實感才是最打動觀眾的地方。"

董卿認為:"這個舞台屬於每一個人,為所有人開放。你想説的話,你的情感,都可以從朗讀的篇目中傳遞出來。"錄製節目時,她為那些非專業的'朗讀者們傳授經驗:"隨着音樂醖釀情緒,不要着急,你們讀得都很好。"她還告訴觀眾:"你們的傾聽很重要。如果你們給朗讀者一個聚精會神的眼神,會讓他們更有信心。你們讀過情詩嗎?沒讀過情詩的人生不完整,讀過後你的人生會升華的。"

首播之後,來自好友和觀眾的反饋令她興奮不已。董卿透露,婁乃鳴導演用了兩個字兒來形容第一觀感"驚了","就是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哪裏請來的大神。"她笑:"很多人通過濮存昕的朗讀才知道,原來老舍(shě)是念老舍(sh

讀者觀後感範文4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董卿這樣問大家。

對於滿眼的娛樂與喧囂,《朗讀者》節目就像慢慢地翻開一本書,沒有驚心動魄的畫面,更無跌宕起伏的情節,隨着董卿那親切温和的語速,情不自禁地投入,靜靜傾聽着,欣賞着。

首期節目主題是“遇見”。遇見,彷彿是一種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開始。感謝遇見,每個人,每件事的出現都讓我們成長,因為生命中無數次的遇見,讓我們終將遇見更好的自己。

此時,朗讀者站在舞台中央,聲情並茂的朗讀着,就像訴説自己的故事,平靜卻有力量,這就是文字,隻字片語就能進入到我們的內心,泛起我們對文字的渴望,對生活的'共鳴。書中映着自己的影子,映着你想要去表達卻找不到語言去表述的心情。

遇見《朗讀者》,讓我遇見美的文字,讓我進入每位朗讀者的內心,傾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的悲傷與喜悦,足以在這忙忙碌碌的一天裏讓浮躁的心情變得平靜。

泡一杯香茶,在熟悉又清淡的味道中,在慾望縱橫的嘈雜中,隨着朗讀者的思緒,讀出生活的本真和美好,讀出一天的燦爛和啟迪, 生命的長度不是我們活了多少日子,而是我們記住了多少日子,要讓我們過得每一天都值得記憶。

一個人,一段文。再拿起書本,愛上文字,愛上吹過麥田的風。 新能源山西公司 龐舒禹

讀者觀後感範文5

上週末,世界小姐張梓琳在央視《朗讀者》中,為女兒深情朗讀劉瑜的《願你慢慢長大》,温暖的文字再加上張梓琳温柔的嗓音,道出了無數女生初為人母時的心聲。昨日,張梓琳在接受微信羣訪的時候分享了很多讀書心得、育兒體會。同時,她表示不少粉絲留言稱受到節目影響開始買書。

張梓琳:朗讀對於嬰兒來説是重要的交流方式

在《朗讀者》第一期節目播出時,張梓琳和全家人包括10個月大的女兒,坐在電視機前靜靜聆聽她的朗讀表演,女兒一會兒看一下電視,一會兒看一下坐在旁邊的媽媽,好像聽懂了媽媽為她朗讀,為她傾注了所有的愛。採訪中,張梓琳坦言道,“在經歷了那次朗讀之後,更加意識到了朗讀行為背後的意義,之前對女兒更多的關注,是生活方面的細節,而這次朗讀之後,女兒聽得很認真,嬰兒也可以聽懂媽媽的朗讀,對於嬰兒來説,朗讀是交流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

《朗讀者》掀起全民朗讀熱潮

張梓琳透露在自己的微博裏面有不少粉絲留言稱,“看了《朗讀者》後,有很大的讀書的衝動”、“其實已經很久沒有真正的靜下心來讀書,但是看了這個節目之後,彷彿又有了學生時代對於讀書的那種衝動”,甚至還有網友留言已經在去買書的路上。對於《朗讀者》的'開播掀起全民朗讀熱潮,張梓琳坦言,“這個對於欄目組,還包括董卿姐來説,是一個非常大的鼓舞。因為他們如此費心,盡心盡力地去做好這檔節目,我也相信他們也是為了讓大家重拾這個朗讀的習慣,在現在這樣一個多媒體時代,讓大家重新的回到這種紙質書籍的喜愛,我覺得這事特別棒的一件事情。”

讀者觀後感範文6

主題:第一次

一簇燭光,照亮了孫衞平貧瘠而孤獨的人生,照亮了漆黑的夜,也在他的眼前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文字是用來讀的,文字是用來聽的,文字更是要用心來感受的。

《哈利 波特》,是我兒子的最愛,每年,他都在期待着下一部小説的問世,哈利 波特陪着兒子度過了童年,他讀着哈利波特漸漸長大,而我也成為哈利波特的忠實讀者。每個孩子的童年記憶裏,都有一部小説,或者一部電影,成為永遠的記憶。我希望晨誦時的《時代廣場的蟋蟀》,或是曹文軒的《青銅葵花》,成為孩子童年的記憶。

一個文字的種子,需要耕耘,需要灌溉。劉震雲的黑白文字成為有聲文字――電影,這個過程,對於導演劉雨霖,本身就是一種閲讀,對於每一個演員,都是一次再閲讀。

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用聲音來表達的。孟小冬的傳人,用京劇來朗讀文字,用朗讀來表達情感,一板一眼,抑揚頓挫,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古赤壁,看羽扇綸巾,看檣櫓灰飛煙滅,觸摸歷史的脈絡。

楊利偉的第一次飛天,讓時間的刻度畫上了深深的一筆,飛入太空的那一刻,瀕臨死亡的.那一刻,在太空看到地球的那一刻,返回地面安全着陸的那一刻,天地九重,獨一無二。

每一次的聆聽,都是一次文字的體悟,聽着朗讀的聲音,文字變得生動,彷彿鍵盤上流動的音符,跳動着,活潑地在春天裏朝着我們迎面走來。

讀者觀後感範文7

昨日,央視《朗讀者》節目成都第一站來到成都市圖書館。朗讀亭一登陸成圖,便點燃了無數朗讀者的熱情。據《朗讀者》節目組的工作人員介紹,上午10點,朗讀亭剛一開放使用,成都市民們就已經在朗讀亭外排起了長隊。“單單是一上午這兩個小時的時間裏,就有大約40人進行了朗讀。截止到下午6點結束時,有近百名市民參與了朗讀。成都市民的文化素養和朗讀熱情令人印象深刻。”

記者翻閲了節目組的`記錄,朗讀內容從詩歌、散文到小説等,豐富多彩。而朗讀者主要是想把朗讀獻給自己的親人、愛人、朋友。

在朗讀亭外,記者遇到了剛剛朗讀完的兩個女生。屈依林和餘雨薇是四川師範大學大二的學生,她倆告訴記者,平時二人就是《朗讀者》的粉絲,前一天看到網上的宣傳,就毫不猶豫地決定過來參加朗讀。“節目組要求進去朗讀時不能帶電子設備,所以我在學校就抄好了朗讀的內容。”屈依林將自己手抄的三毛的詩《如果有來生》向記者展示,並介紹説,“三毛是我最喜歡的詩人,能朗讀她的詩,也是圓了我的心願。”

“一進去,我就自我介紹,進行朗讀。在亭子裏的時間過得好快,我現在還特別激動。”餘雨薇説,“成都將朗讀亭引進到我們身邊,老人、小孩,學生、上班族都能體驗朗讀的快樂。”

讀者觀後感範文8

20xx年江疏影以專業課第一的成績考進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畢業後,她並沒有像同學陳赫、鄭愷那樣立刻投入演藝事業。而是偏偏反其道行之,選擇出國留學深造。節目中她坦言,當時做這個決定,身邊出現了很多反對的聲音。但她堅定:"我想走屬於我自己江疏影的路,這條路沒有什麼錯誤和正確,因為那是我的選擇"。

留學的現實情況與江疏影想象的相差甚遠。由於語言障礙,她從零開始學習英文,大多數人用一年時間便獲得的ma,她卻用了足足兩年半的時間,期間付出的努力更是不勝枚舉。由於選擇的是經濟學科,所以需要同時學好英文、經濟以及數學,這三門她基本都是從頭開始。江疏影淡淡地講述那段往事:"當時有一本1000多頁的經濟學科書,對於我來説簡直是天書,但又不想放棄,只能通過一個個查字典的方式在每個單詞上面備註中文意思,最後把這本書成功“拿下”,這本書至今都還保留着。"

除了學業上的'困難,獨自一人漂泊在外,身邊沒有熟悉的朋友,沒有親人陪伴的江疏影更被孤獨感、無助感包圍。一種情感的脆弱亦發明顯,如果網絡連接出問題,她就會控制不住地大哭起來。但慶幸的是,她都堅持了過來。隨後她表示:"那段經歷造就了現在的我,造就了我是有價值的,我和其他人不一樣"。

也正是如此,江疏影在《花少3》的異國冒險旅途中,作為團隊的"姐姐"擔當,不僅承擔起照顧隊友的角色,更成為溝通協商的關鍵人物。遇事臨危不亂,能夠有序的逐一解決。在感情方面,也可以較好地協調隊友間問題,成為了團隊中的"定心丸"。

讀者觀後感範文9

一直以來喜歡讀《讀者》,它帶給人一份感悟、一絲清涼。當你感到累了、倦了,就會在這閒適的夜晚,在《讀者》中,尋找到一泓林陰下的心泉;在她的引領下,就可以釋放莫名的抑鬱,享受本屬於自己的那份純淨與清閒。

《讀者》是心靈的窗。帶給青年人的是一首詩,帶給成年人的是一部哲學,我想帶給小學生的也會是一種幫助。今天和女兒一起看《讀者》,其中裏面的幾篇文章帶給她或帶給我都是一種幫助。

其中一篇《穿西裝的`斑點狗》感悟特深。就在剛才,我還衝女兒發火呢!我在廚房做飯,她進進出出地要來幫什麼忙,本來這炎熱的夏天廚房並不好玩。再加上她在我面前晃來晃去的身影實在讓人心煩。我氣急敗壞地攆走了她,一點都不在乎她眼中委曲的淚花。快滿12歲的女兒雖然長高了,長大了,但在媽媽的眼中她總是個孩子。在我身體不好的時候,她會照顧我,讓我好好休息。在我忙裏忙外的時候她會幫我做些家務……雖然她沒有斑點狗的獨立,卻和斑點狗同樣可愛、善良。

還有一篇《穿旗袍擺地攤的女人》。在媽媽的眼裏總希望我説:媽媽你是最漂亮,最自信的。但我常會跟我媽説,媽你臉上怎麼有這麼多斑點啊,媽媽你今天的衣服一點也不漂亮。雖然這是事實,但媽媽心裏還是非常難過的。

看了這篇文章之後,讓我知道了一些道理。守着一份優雅,守着一分自信,不因街頭的飛塵而失掉了明豔,不因生活的清貧而泯滅了從容,穿旗袍擺地攤的女人知道,生活就是如此,不會因你的落魄而眷顧你,卻會因你的自信而不放棄你!何況我們,我們現在不會因生活的清貧而去擺地攤,我們都有一份看似不錯的工作,我們更不應該為了繁忙的工作、家務而放棄自己。

讀者觀後感範文10

“微笑就是一面鏡子,你微笑着去看這個世界,那麼,這個世界也會對你微笑。”這是《讀者》中一篇名為“微笑運動”的文章中的一句話。

一個女孩將成為空姐,她們的禮儀老師説,你們將要進行三年的“微笑運動”。女孩不知它為何物,上了幾課才知道它的殘酷。考試會在一分鐘前批評你,當你心頭滿是委屈時,突然要求你微笑。事實上即使笑出來了,也要比哭更難看。於是她們就一遍遍的練。但是女孩從中得到了快樂。一次她去一家餐館用餐,服務生的態度很糟糕。她懊惱的到洗手間洗手,竟然看到鏡中的自己臉上掛着淺淺的笑容。

故事講到這裏也就差不多了,重要的是,微笑是可以訓練出來的,它不僅僅能給別人帶來愉悦,更能給自己帶來福祉。

據説在印度,空姐的微笑訓練成為一種運動,他們建立了協會。每天早上,會員們都會在老師的`帶領下,伸展雙臂,想着美好的事情,然後努力讓自己微笑。很多人因為參加了微笑運動,對生活有了全新的理解。

微笑其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它會使你的生活變得輕鬆許多,會使你整個人都放鬆下來,並且不由自主的微笑。

“很多人總認為,微笑是發自內心的,只有內心愉悦才能微笑。其實不是的,微笑可以訓練,它可以慢慢的永遠駐留在你的臉上,成為你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這是寫在文章結尾的一段話。

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從今天開始,用微笑面對每一個人,讓微笑永駐,讓歡樂永存……

讀者觀後感範文11

上週末,由著名主持人董卿擔當製作人並主持的《朗讀者》播出第八期,本期節目以“勇氣”為主題,同時也迎來影視演員江一燕的亮相。在本期節目裏,江一燕向董卿及觀眾講述了“老師”一詞給自己帶來的刻骨銘心的記憶以及自己對它理解的深刻含義,並在現場深情朗讀實先生的經典文章《晶瑩的淚珠》,向祖國的每一位園丁致敬。

為圓恩師夢想,帶着勇氣考取北舞

在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上,老師必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對於很多人來説,“老師”一詞甚至決定着接下來走的道路是如何的。節目中,江一燕表示十分感謝在自己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每一位老師,在攝影的道路上,攝影老師教會了她攝影的含義:攝影不只是拍照,更是透過鏡頭看到這個包羅萬象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當在談起心裏一位對自己有着重大意義,同時又對自己的'未來有着深遠影響的老師——章燕老師時,江一燕分享了關於這位老師的許多珍貴的回憶及温暖的故事,“章燕老師教會了我堅持,讓我有勇氣登台跳舞”,“小時候的我是孤獨的,但是老師一直陪伴着我,她讓我變得更開朗”。遺憾的是,就像每一個故事都未必會有一個圓滿的結局一樣,章燕老師在江一燕初中時因病離世,但江一燕為實現老師追求舞蹈的最高殿堂的心願而努力考上了北京舞蹈學院,並帶着勇氣一直走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