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15篇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31W 次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15篇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1

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書中資料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分崩臨析,戰爭紛起,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崛起。構成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三國逐鹿,造就了許多獨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厚義氣,驍勇善戰的關羽,勇猛過人,粗中有細的張飛,才華橫溢,心胸狹窄的周瑜,胸懷大志、知才善任的孫權,文韜武略、為人_詐的梟雄曹操……

其中我最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為什麼我最佩服他呢?正因他十分機智,就拿《草船借箭》那個故事來説吧

那個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內造完十萬支箭。應對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説不須十日,三日便可完成,並立下軍令狀。魯肅十分擔心。孔明卻一點也不着急,他請魯肅接二十條船給他。,每個船上都要三十個人,還要扎草人一千個,並排列在船的兩側。

兩天過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突然派人來請周瑜了,説他必須要同去取箭,周瑜將信將疑地和諸葛亮一齊出發了。

五更時分,船隊接近曹軍水寨。孔明令船隻一字排開。軍士擂鼓吶喊。曹軍水軍都督聽到戰鼓聲和吶喊聲,心想必須會有埋伏,便讓萬餘名弓箭手在江邊一字排開,向江中放箭。當稻草人上的箭插滿時。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隻調頭迅速離開了。到了營寨,周瑜有點不堅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數了數,的確有十萬多隻。從此以後,周瑜再也不為難諸葛亮了。

諸葛亮用他的才智取得了心胸狹窄的周瑜的信任。這就是我最敬佩諸葛亮的原因了。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都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明代文學家羅貫中編著而成的。由題目可知,這部小説是依據《三國志》寫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樣莊重,而是古代的白話文小説。與《三國志》相比,《三國演義》變得藝術性更強了。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來點評一下這部66萬字的名著。

一、真實與虛構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真實的,演義是小説。人人都説《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確是這樣。但是虛構,使用藝術的手法進行虛構,而不是隨便那段史實就可以拿來虛構的。比如,關公温酒斬華雄,史書上並沒有寫這件事。又如,關於單刀赴會見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見關羽。類似的例子當然是數不勝數。讀過之後,稍做分析,可知這些虛構的情節,大部分是為小説描述的一個個人物作鋪墊的。因為,如果僅僅是象正史中所説的塑造真實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觀相違背了。而且,作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虛構,這也就是為什麼讀過之後,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而且這些情節也表現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願望。

二、神化與醜化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並不完全是真實人物,而是正史經過加工後的人物,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醜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諸葛亮和關羽了。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關羽被神化的地方則是“忠”“義”。下面,我想簡單比較一下作者為什麼着重的神化這兩個人。

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認為三國之中蜀漢是正統。而朱熹以前的觀點,從陳壽開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為正統。自朱熹之後,君王、大臣、百姓也開始接受朱熹的觀點,原因就是這種觀點是符合儒家思想,並能被統治階級所接受的。羅貫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觀點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於“漢室”的。這其中,作者又把諸葛亮寫成了“智”的化身,把關羽寫成了“忠”“義”的化身。這也就是為什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道光年間的統治者曾給關羽長達三十餘字的諡號了。

至於醜化,基本是對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歷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國演義》卻把他描述成了一個忌賢妒能的人。醜化大部分都是為神化作映襯的。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

三、人物與線索

《三國演義》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膽忠肝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劉備、勇謀兼備的趙雲、狡詐多疑的曹操、忌賢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禰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對細節的刻畫,來體現人物鮮明的特點。如,寫張飛,第七十回中,作者對張飛使了一個小心眼智敗張郃的戰例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刻畫與描寫,與此同時又加入了一段諸葛亮與劉備的對話,更顯出了諸葛亮的智謀高超。

《三國演義》能夠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處理的恰到好處,就是因為作者在用筆上不僅有實寫、虛寫、詳寫、略寫、插敍、倒敍,還有作者採用了沿線索來記敍的文學手法。《三國演義》的主線索就是蜀漢政權的建立以及滅亡直至三分歸晉的過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線索。如,赤壁之戰時期,作者是從劉備、孫權、曹操三條線索來展開敍述的。而這三條線索有互有聯繫,不會在一個章節之中只敍述一條或兩條線索,這樣交織進行,就會讓讀者感到很連貫,而不是隻讀一條線索的宂長與乏味。

四、封建與王道

《三國演義》中表現的一個政治思想觀就是倡導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與仁政。《三國演義》中的一大部分虛構故事情節都是為了表現這種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膽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義”的藝術形象。

首先是諸葛亮。《三國演義》中描寫的諸葛亮,是“忠貞”和“智慧”的化身,特別是作者對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盡筆力,大肆渲染。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3

在歷史長河中,唯獨三國時是三個國家同時出現的,它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我讀起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本書述説了那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

三國演義是明朝羅貫中着作,講述的是蜀(漢)、魏、吳三國的形成及因爭奪權力、土地而互相爭鬥,最後三國歸晉,天下統一精彩的歷史故事,給讀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關羽,關羽字雲長,他忠心耿耿,義薄雲天,儘管曹操用盡方法討好他,希望關羽能投靠他,幫助其完成霸業,可關羽置之不理,誓死跟從劉備,為他效力。有一次他的臂膀受傷了,毒已經滲入骨頭,必須要把肉切開颳去骨頭上的毒液才能完成治好,那時沒有醫學專用藥,必須要忍受非常巨大的疼痛。手術開始了,可是關羽不僅沒有露出痛苦的表情,還和馬良談笑風生,被後人傳為美談。關羽的這種堅韌的精神誰見了不欽佩呢?

最讓我驚訝的是赤壁之戰,這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以上勝多的戰役,曹操有80萬大軍,而孫劉聯盟只不過十幾萬而已,雙方實力差距如此之大,怎麼可能戰勝曹操,但是經過龐統獻連環計,諸葛亮草船借箭,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計謀,最後連老天都幫助了他們,原本刮西風的天氣突然轉變為東風,使得諸葛亮和周瑜火攻的計謀成功,曹操80萬大軍傷的傷,亡的亡,最後曹操倉皇敗走華容道,元氣大傷。從此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國演義》我看完了,那段歷史在我腦海中不斷重演。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4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

俗話説得好——眾人拾柴火焰高!對呀,只要有合作精神,能團結一致,讓大家合作做好一件事情,那還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嘛!今天,我一口氣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千,深刻明白“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含義!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寫了蜀、魏、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的鬥爭,最後三國歸於晉朝的故事。書中眾多故事體現出了團結就是力量,如:“三英戰呂布”、“苦肉計”等等。“三英戰呂布”中,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團結一致,共同對付猛將呂布,這才戰勝了呂布,這也説明了團結的重要性。

想到這裏,我又回憶起“三個和尚”這個故事。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正因為三個和尚的不團結,所以導致他們都沒有水喝。螞蟻搬食物的情景也體現出了團結就是力量。一隻螞蟻發現了自己搬不動的食物,它便會回洞裏搬救兵。很快,一批螞蟻就會齊心協力地把食物搬回洞裏。我相信,小小的螞蟻肯定懂得“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含義,它們也知道團結的重要性!

一根筷子折的斷,一把筷子折不斷!一個巴掌拍不響,萬人鼓掌聲震天!“團結就是力量”,這個連小小的螞蟻都懂得道理,我們人類怎麼有理由不懂?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5

天哪!我終於有了一本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嘻嘻!這是我的老爸買給我的哦!我迫不及待的想要開始欣賞,可是已經是晚上了,好歹也要先把晚飯給吃了再看吧。

吃完了飯,我立刻將書一把捧了過來,聚精會神的看了起來。看着看着,我慢慢的明白了大義:漢靈帝腐敗無能,不問政事,老百姓過不上温飽的生活,於是爆發了黃巾起義,劉備,關羽和張飛結拜為異姓兄弟,一同去參軍,之後王允使用計謀,殺死了董卓,劉備又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奪了荊州,劉備又和孫權共同抗擊曹操,黃蓋使苦肉計,假降了曹操,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後來諸葛亮卻又氣死了周瑜,張飛又先後打敗了嚴顏,馬超,又勸降了他們。後,關羽又單刀赴會,張飛治取瓦口隘,可是回來關羽又大意一不小心失去了荊州,忍痛讓華佗為他刮骨療毒,可不久,關羽又被孫權殺死了。

這些人中,我最敬重關羽,因為他武功高強,為人厚重。

“高XX!九點鐘啦!睡覺!”

“哎呀!我看的太人神,忘了時間了!再見,我睡覺了!”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6

走進我的房間,你會發現在我的書櫃上擺放着很多書。有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有《史記》、《中華上下五千年》,《有英國的時間機器》……這都是我的“金銀珠寶”。只要有空,就和他們做伴。我最喜歡的“稀有黃金”當然就是《三國演義》了。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你們知道這詩是寫誰的嗎?可能在第五句到第八句時你們就猜到了吧。正是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諸葛孔明。

諸葛孔明是我非常敬佩的人。借東風讓我佩服不已,大擺空城計更是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了。三千五百兵丁能把十五萬大軍趕走,這都是諸葛孔明的計策。

我也佩服趙子龍。他單騎救主不得不讓人讚歎。有一首詩,單道趙子龍勇猛:“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我也喜歡張飛。他圓睜環眼,聲如巨雷,用計粗中有細。在長阪橋上嚇退曹操讓他們自相踐踏,棄槍丟盔不計其數。有詩稱讚張飛道:“長阪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腿曹家百萬兵。”

《三國演義》能然你明白很多道理,讓我們一起去看三國,一起了解三國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7

五千年的古代中國,留下了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在這璀璨的文明之下,積澱了獨到且深厚的文化,其中中國古代文學在我國的文化中尤為突出,而流芳百世的四大名著卻像星空中的北斗七星,閃耀在千千萬萬驚奇的人們眼前。

四部名著雖大,但與中國有史以來人們所創作下的作品實際上是微不足道的,所謂四大名著,在我看來,僅僅是因為它在歷史上曾被多人多個階層拜讀過而已。

在為世人所津津樂道的四大名著之中,想必《三國演義》是最受平民歡迎,也是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古典名著,時光走過數百年,自人們從枯燥無味的文言文中解放出來,人們所涉獵的書籍可謂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有人説《西遊記》太過空虛,不實際,有人説《水滸傳》充滿了大男子主義,沒有文學韻味,有人説《紅樓夢》太過婆媽,一時眾説紛紜,褒貶不一。

只有《三國演義》為萬千大眾所青睞,儘管依然有反對之聲,説它只不過是迥異於《三國志》的小小野史,可大多數人們仍然在讀它,品味着它,總之,穿越數千年,《三國演義》經受住了歷史的嚴峻考驗,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乃至外國文學史的寵兒。

從表面上理解,所謂三國演義,也就是三個國家,三個集團的人物的一出“演義”大戲,這與水水滸傳有相同之處,《三國演義》正是有一個又一個的像關羽這樣的豪邁英雄,一個又一個像曹操這般的奸詐梟雄,一個又一個的像諸葛亮一般的濟世奇才所組成的書,所謂聲勢浩大的赤壁之戰,脣槍舌劍的舌戰羣儒,也不過是逢場作戲的配角,不過是過眼煙雲罷了,其真正的誘人之處在於其中形形色色的.各路英雄。

整本書讀完,彷彿與剛這千千萬萬的人物一一握手一般,我看見了張飛的勇猛,關羽的正義凜然,曹操的奸詐,孫權的老謀深算,然而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只是這些,最令人瞠目結舌,最令人驚歎不已的要算是著有“卧龍”之稱的諸葛亮了。

或許在看過司馬懿,許庶,龐統的奇才大略之後,諸葛亮那為世人所不及的用兵神計依然可以給我們以無限的新鮮感,可是這樣讀過《三國演義》之後未免令人產生了審“才”疲勞,讀多了反而會令人產生厭倦感,失去了一讀再讀的興趣,相反,諾我們從諸葛亮在劉備一手締造的集團之中的為官之道之處細細品味,不禁會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自劉備有幸結識了關羽,張飛,三人結義之後,在“復興漢室”的艱辛道路上倍感心有餘而力不足,寄人籬下的他,雖然有英勇無比的關張兩兄弟的鼎力相助,可仍然感覺需要一名助手,可他一沒權,二沒錢,三沒勢,又怎麼會有人投靠呢?

可上帝給每一位渴求賢才的“軍閥”們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將諸葛亮這位濟世奇才送給了這位窮困潦倒的“沒落皇叔”,雖然,劉備畢恭畢敬地從窮得響叮噹山溝裏請來了這位軍師,對其信任有嘉,可是在劉備這個用“血緣關係”堆積起來的大山之中,外人想要大展拳腳可謂是難中之難,像孫乾,魏延這樣的人才不是被冷落一旁就是被剷除。

心細的諸葛亮又怎麼不會想到這一點,不同於其他的賢才投奔明主那般着急,立馬就投奔他人帳下,臨走時還細細囑咐弟弟要盡心管理家務,好像到了將來要告老還鄉,對劉備手中那前途無量的“家業”沒有絲毫貪慾一般,也不同與其他一些人,在功成名就之後好大喜功,還威脅主上的統治,最後被當作威脅被剷除。

諸葛亮不僅在劉備這個巨大的宗親集團中始終以一個助手的姿態做事,也不在劉備的眼皮底下拉幫結派,不管是有意無意,恐怕將來劉備在肅清內奸時絕對不會將麻煩降到諸葛亮的頭上,不象歷史上一些功高蓋主的人,忠心為主子服務,最終卻落得被殺的下場,不然在劉備臨終託孤之時有怎麼會毫不猶豫地將自己辛苦經營一世的蜀國交付於諸葛亮一個外人,而又不將其交給關羽張飛這兩個一同出生入死的骨肉兄弟或是他們的後代呢?

當然,幼主幼小無能,好吃喝玩樂這是劉備早已看在眼裏的事,他無法信任這樣一位昏庸的幼主才將大壁江山交與諸葛亮也是原因之一,但諸葛亮勤勉一世為劉備打下江山,以及他別具一格的為官之道,讓劉備不忍心也不敢懷疑他的“諸葛先生”有任何不二企圖,在這佈滿了重重困難的為官之道上,諸葛亮得以盡情釋放他的才華,而又進退自如,最終功成名就的真正原因正是在此。

不只是在古代,在與朋友之間,在班級之中,在複雜的“辦公室政治”之中,在處理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上,諸葛亮的為官之道也不失為一個解決難題的良策,也許,最吸引各位“諸葛迷”的原因正是在於此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8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是我國古典名著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後,我受益匪淺。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禁開闊了視野,還積累了佳詞妙句和歷史知識以及成語典故,並且明白了許多人生的道理。

《三國演義》主要描寫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全國近百年的歷史變遷。描寫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鋭複雜的政治軍事衝突。其中赤壁之戰描寫得波瀾起伏、扣人心絃,讀起來驚心動魄。

《三國演義》裏,寫出了劉備的為人忠厚、寬仁愛民、信義為上;諸葛亮的謹慎、機智、有才能;關羽的驕傲、忠誠、堅毅、重信義;張飛的勇猛、魯莽、粗中有細;周瑜的聰明、小氣、嫉妒;曹操的奸詐、智慧、多疑。

在他們中間發生了許多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顧茅廬》。

劉備聽水鏡先生給他推薦諸葛亮這個人,就想找諸葛亮出山幫他打天下,諸葛亮住在卧龍崗的一個茅廬裏,劉備兩次前去請諸葛亮出山,恰巧諸葛亮都不在家中。劉備第三次去時諸葛亮在家,但是諸葛亮在午睡,這時劉備並沒有讓人叫醒諸葛亮,而是靜靜地等待諸葛亮醒來。諸葛亮醒後,知道了劉備的仁義、誠心和三顧的情義,就決定出山輔佐劉備了 。

《三國演義》使我懂得了做人要學會真誠、持之以恆和耐心的等待,書中還藴藏着許許多多的奧祕、知識和道理等着我們去挖掘,去尋找,讓我們一起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去尋找知識的寶藏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9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三國演義》,它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羅貫中。書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人物:劉備、諸葛亮、孫權、曹操等等。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為他足智多謀、胸懷大志,現在讓我給你講講《草船借箭》的故事。

當時,因為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利用一次機會陷害諸葛亮。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如果諸葛亮十天之內造不出,就軍法從事。然而聰明的諸葛亮知道這是周瑜詭計,就對周瑜説三天即可。諸葛亮的好朋友魯肅知道後來勸説諸葛亮放棄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諸葛亮卻讓魯肅放心,並向他借來了二十隻船隻,六百名將士、青衣、稻草。前兩天諸葛亮什麼也沒做,第三天夜晚江面上突然起了大霧,諸葛亮命令將士馬上開船出發,前往曹操的水軍大營,行進汁曹操大營前,他命令所有將士擊鼓大叫,裝作攻打大營的樣子,曹操因為大霧,無法看清楚,不敢輕易出兵,只能命令士兵用弓箭擊退來犯之敵。頓時,箭如雨下,成千上萬支箭向諸葛亮的船隻撲來,不一會二十隻穿上的稻草人插滿了箭,諸葛亮看後,大笑,命令所有船隻返航,後來經過清點,共計有十多萬支箭,順利完成了任務。

聽了這個故事後,是不是覺得諸葛亮足智多謀,越來越佩服他呢,即避開了周瑜的無端加害,又順利的完成了任務。做人一定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10

四大名著中我深愛《三國演義》這本書,裏面有許多故事都廣為人們津津樂道,書中塑造的英雄人物及事蹟深深地吸引着我。如奸詐但不失才智的曹操、義薄雲天的關羽、所向披靡的常山趙子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諸葛亮等,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義絕”關羽。

三國時代蜀漢的大將關羽,字雲長,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若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他為人善良、勇敢,講義氣。但他也有致命缺點:驕傲自大,渾身都透着傲氣。失去荊州,敗走麥城,最終命喪黃泉,便是他無比傲慢的最好見證。他對諸葛亮“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部署陽奉陰違,拒不執行,他分明就是沒有把諸葛亮放在眼裏,這是導致荊州失陷的最主要原因。期間,孫權派諸葛瑾去提親,沒想到關羽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再休多言!”孫權再怎麼説也是一方霸主,人家好心好意來提親,關羽卻説他是一隻狗,真是“士可殺不可辱”,此時的孫權還會同你“和”嗎?當時,關羽正值大勝龐德、于禁,陸遜依呂蒙之計,給關羽送上一封恭維信時,關羽沾沾自喜,“無復有憂江東之意”,把荊州大半兵力調到抗曹前線樊城,弄得荊州兵力空虛,豈有不敗之理?關羽腹背受敵,帶着殘兵去麥城,卻被名不經傳的馬忠殺害,真是驕兵必敗啊!

有人説,悲情角色關羽,如果不是那麼驕傲,聽馬良的,守住荊州,就不會遭此大難。我很認同這種觀點,但反過來想想,一個武藝高強的人,一個時常被恭維包圍的人,想保持平常心,那該有多難啊!

正如幾年前的我,因幾次小測試都名列前茅,加上旁人的羨慕和誇讚,使我虛榮心膨脹,整個人都飄飄然起來,十分得意,彷彿自己便是天下第一。那段時間,我真是尾巴都翹上天了,在班級裏總能看到我趾高氣揚,一副唯我獨尊的模樣;就是回到家裏,也是一副自我陶醉的樣子。

又一次測試即將來臨,我要麼躺在沙發上悠哉悠哉地看看電視,要麼陪弟弟鬧鬧……連最基本的温習都懶得去做。考試前一天,媽媽實在看不下去了,便開始催促我,我還嗤之以鼻,壓根沒把媽媽的話當回事,心裏暗自嘀咕:“瞎操什麼心哩,考的是我,又不是你,你緊張個什麼呀!”

第二天早上,陽光燦爛,我哼着小曲進入了教室,滿懷信心的迎接這場考試,可拿到試卷的我腦子一片空白,突然發現試卷上的題目似曾相識,可怎麼也想不起來應該怎麼做。我整個人都慌了,臉上燥熱起來,手心也冒出了細汗,雙手雖然緊握着筆,但卻無能為力。這種情況怎麼會發生在我的身上,我在這種焦慮不安的情緒中開始蒙題。考試結果可想而知,因為我的驕傲自大,這次考試我一落千丈,考出了我人生的歷史最低分:89.5分。此時我根本不敢抬頭面對這一切,我怕看到同學們嘲笑的眼神,我怕看到老師失望的眼神,我又擔心回家看到媽媽責備的目光。我盯着這醒目的89.5分,又羞愧又自責。恍惚間想起温德爾.菲利普斯説過: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心裏又燃起了希望,一次失敗不代表永遠失敗,我會吸取這次失敗的教訓,化自責為力量,一掃陰霾的情緒。我抬起頭,不再懼怕周圍的目光。考場如戰場,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考試都容不得半點驕傲之心啊!

很快又迎來了考試,因為前次的失敗,我不再驕傲自大,認認真真地複習。拿到試卷,仔細審題,我堅定地對自己説:“I Can do it well!”我深吸一口氣,提筆在試卷上唰唰地寫着,此時我發現這些題目都變得非常和藹可親,我一臉輕鬆地走出了考場,此時我內心是滿足的,但絕無驕傲。與關羽相比,我是幸運的。因為,我的人生不會再和驕傲結緣了。

關羽用他一生的經歷,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深刻的教訓:不管你有多強大,也不能驕傲自大,一時的成功不能説明什麼,要多聽取他人的意見,凡事謙虛謹慎,持之以恆,才能取得成功。在人生的“戰場”上,我們都是“兵”,切不可有傲氣,“驕兵”必敗啊!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11

愉快的假期裏,我讀了很多書,其中《三國演義》青少版最讓我着迷。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講述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爭霸天下的故事。書中的故事情節曲折而生動,其中刻畫了很多富有特點,形象豐滿的人物,有狡計多端的曹操,有心胸狹窄的周瑜,有寬宏大度的劉備。其中,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最讓我敬佩。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有很多諸葛亮的故事。比如《草船借箭》。周瑜忌賢妒能,想陷害諸葛亮,就讓他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並立下軍令狀。可諸葛亮卻説只需三日,便可納十萬支箭,周瑜一聽大喜,三日之內造不完,正好治諸葛亮的罪呀!看到這裏,我也為諸葛亮捏了一把汗,感覺他太冒險了,諸葛亮叫來子敬,借來二十條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為幔,各束草前餘,分佈兩邊,第一日不見孔明動靜,第二日亦不動,到了第三日四更時分,孔明請來魯肅説前去取箭,可看完書才知道,原來諸葛亮算準了曹操的多疑,利用大霧天氣,製造聲勢,讓曹操以為有敵兵來進攻,下令放箭阻擊,使諸葛亮輕易借得十萬支箭,知道最後孔明令船上軍士齊聲叫曰:“謝丞相箭!”曹操才知道上了當,諸葛亮如此聰明,連周瑜知道後,都不得不讚歎:諸葛亮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讀三國演義這本書,不禁使我知道了很多像諸葛亮這樣的傑出人物,而且在對三國戰爭的描寫中,我還感受到了作者對不同人物的成功塑造,學到了很多描寫人物的方法,還積累了很多的好詞佳句呢!讀《三國演義》這本書,我的收穫可真大呀!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12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説到:“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13

書是有價的,但又是無價的。書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大,自然不言而喻了。

我讀過一本書:《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文學名著。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是趙雲。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人稱“常山趙子龍”,對蜀國劉備忠心耿耿。趙雲從 20 歲起,就隨劉備南征北戰,奮勇殺敵,他身經百戰,所向披靡。他為蜀國的江山社稷耗盡了心血,直到白髮蒼蒼仍為蜀國四處征戰,趙雲為蜀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長板坡大戰中,阿斗和糜夫人與趙雲走散,趙雲急忙前去找,終於在一堵矮牆邊找到,但是糜夫人已受重傷,無法行走,她把阿斗交給趙雲後,投枯井而死。趙雲把阿斗背於身上,曹兵來追殺,趙雲連殺 65 名大將。幸得曹操愛才心切,命部下不得放箭,趙雲才得以在十萬大軍中揹負阿斗,殺出重圍。

三國時期戰火紛紛,品味古中國文化,瞭解我國曆史,這是作為一個現代中國人應該做到的!

我想如果可以做成一個像趙雲這樣有勇有謀的人,那真的是太好了。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1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流傳千古的詩乃是北宋大文豪蘇軾的《水調歌頭》。回想中國華夏古韻的歷史,大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似乎感覺到承載着一個朝代的凝重歷史車輪滾滾駛來。終於,在元朝明初,一個人——羅貫中用筆演繹了那段歷史,也因此成就了自己。

《三國演義》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説,它將歷史事實與藝術虛構的手法融為一體,開創了長篇小説一派的先河,在我國小説發展史上佔據重要地位。品讀三國,掩卷凝思,一個個英傑才俊在我腦海中翻騰:一方霸主如曹操、孫權、劉備、袁紹;博學多才的諸葛亮、龐統、徐庶、張昭;驍勇善戰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呂布等等。這些人或奸詐,或忠厚,或暴躁,或機智,形態各異,不勝枚舉,他們身上的英雄氣概渲染着一代又一代雄健的國民,久久難以消逝。展開三國風雲歷史,最值得一提的要數聞名遐邇的“赤壁之戰”。精彩的草船借箭突顯諸葛軍師“上至天文,下至歷史”的神才謀略;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赤膽忠心的大將黃蓋為保全大局,不惜上演苦肉計,假降曹操,為火燒赤壁告捷打下頭陣;還有風流倜儻的大都督周瑜,雖足智多謀、英姿勃發,只可惜心胸狹窄,最後大業未成身先去,活活氣死在江東。

《三國演義》能夠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被列入華夏曆史文化的瑰寶,除了其在文學上不菲的價值之外,它通篇所詮釋的一個“義”字才是令其流芳百世的靈魂所在。“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義,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君臣忠義,義薄雲天的關雲長“温酒斬華雄”“華容道義釋曹操”,各路英雄、各種英才都在“義”中盡抒情懷。“義”作為中國儒家所稱頌的古人做人的基本美德之一,在當今越來越注重現實的社會更是難能可貴了。《三國演義》是一路英雄演繹的千古絕唱!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體會15

《三國演義》乃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斷代的歷史小説。由明朝的羅貫中根據當時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主要介紹在東漢末年,羣雄爭霸的景象,講敍魏、蜀、吳三國的交戰故事。其中以蜀為正統,正面人物關羽和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器量狹窄的周瑜;厚忠的魯肅;勇者張飛、許諸、典豐;還有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型態各異。

若説印象最深的莫過於蜀國的諸葛亮,它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和熟知天文地理、過去未來無所不知、能文能武、足智多謀、呼風喚雨集聚於一身的忠臣。他是一個大人物,作者用祭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鬥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等事例證明了他的的能耐,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三國演義》是章回小説之一,在我國文學史上佔了重要的位置,其中,許多故事都使人拍案叫好,包括:草船借箭、空城計、大意失荊洲……。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屬——三氣周瑜了,一氣周瑜,據説當時周瑜與劉備約定,由周瑜攻打曹軍把守的南羣。周瑜率兵出戰,曹仁見周瑜,令軍士破口大罵,周瑜於是口中噴血進營。第二天,周瑜到南羣,見趙雲在樓上大喊我奉軍師之命,已收復此城,周瑜大怒,正要攻取荊洲、襄陽,忽聽哨兵報告,諸葛亮派人拿了魏軍兵符,連夜趕赴荊洲、襄陽,謊稱曹仁求救,誘騙守城軍出城,後被張飛、關羽乘機襲取了兩個城,周瑜聽了,大叫一聲,氣得傷口迸裂昏死過去。

二氣周瑜,周瑜醒後,大罵諸葛亮,後讓魯肅説服劉備歸還荊洲,可任未答應,最後諸葛亮才答應攻下西川,才還荊洲。周瑜為此而愁,忽聞劉備喪妻,生出一計,又用主公的妹妹許配劉備,將其騙來,囚禁他,用他換回荊洲,可是趙雲破壞了此事,劉備帶妻逃到江邊,這時,諸葛亮與周瑜都領兵上岸,但在黃州周瑜遭關羽、黃忠、魏延阻擊,大敗而歸,江上軍士一齊高喊:“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周瑜一氣,又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倒在船上。

三氣周瑜,周瑜當上南郡太守後,報仇心切,要魯隸做説客,告訴劉備:“孫權願派兵相助,取西川做為嫁粧,送給皇叔,然後你把荊洲還給東吳,因此吳軍過荊洲,希望提供糧食”,諸葛亮一聽連忙説好,而又祕密吩咐趙雲行事,周瑜聽了,派兵直去荊洲,糜竺奉劉備命令通告周瑜:“劉備已準備好,在城外等侯,周瑜信以為真,哪知中了計,趙雲在城上喊到:“軍師知道了都督的詭計,派我來鎮守,周瑜慌忙退兵,這時,張飛、關羽、黃忠、魏延從四面而來,“活捉周瑜”的口號響天震地,周瑜氣極敗壞,大叫一聲,傷口復裂,躍下馬,被眾將救上船。

雖説諸葛亮是三氣周瑜,可週瑜死後,諸葛亮也感歎不已,因為他又失去了一個知已。

這則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迪,諸葛亮雖有機智過人的頭腦三氣周瑜,可他對周瑜的死有些遺憾與悲歎,諸葛亮也不愧是蜀國一大人物也。

看了《三國演義》,完全改變了我對它以前的認識,它的文學是博大精深的,故事的連續性,讓人不得不想把它一鼓氣看完,其中作者描繪得栩栩如生的人物,讓讀者與劇情緊緊地融合在一起。

回味一下,《三國演義》確實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書,多讀一次,感融就越深,理解就更透徹,使自己的文學素養就更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