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趕海》讀書心得體會

《趕海》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55W 次

導語:我們跟隨小作者來到沙灘上,追趕了浪花、捉了螃蟹、抓了大蝦,感受了趕海的樂趣。大海一直就是人們嚮往的地方。

《趕海》讀書心得體會

自開始用蘇教版的教材,我總有一種感覺:蘇教版的文章真美!尤其在教學《趕海》這篇課文上感受頗深。

和學生一起學習《趕海》這篇課文時,因為事先預習了,所以在此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就把這課的生字掌握了。我們很快就進入了課文的分析上了。

學生對這篇美文開始就有好的感受,這篇文章課後不要求背誦,班上竟然有人主動地背了,一調查,42名學生,有34名同學都背了一兩小節,有3名同學背得差不多了。這篇課文也是挺長的,學生沒有畏懼,這點我還真沒想到,學生給我這麼個驚喜,我太高興了!

我們學習的重點自然放到2、3小節。在這兩小節中作者對看到的和玩的內容寫不少,對心中的感受沒有寫明瞭,大概是留給我們小讀者們體會的吧。首先分析第2小節的鬧字,我們換了好幾個字感受了,看能不能用其它的字代替鬧,有人説換嚷,有人説換拖,有人説換拉,有人説換吵

學生眾説紛紜,跟原句仔細一比較,都覺得不如鬧好,鬧字包含有那些動作,鬧字更表現出作者的調皮,鬧字跟一般的鬧的意思不一樣,這是可愛的鬧説得多好!在第3小節中,單個的表現情感的字有好幾個。嘿咦哦還有連在句子中的如哩哎喲等,這些字的大量運用真是讓人不感受趕海的趣都不行。我們經過這幾個小隊讀這一小節的比賽之後,經過聯繫生活理解這些字的意思之後,經過分析為什麼讀這些字要變輕聲之後,學生更能體會到趕海的趣了。有一學生把手舉得高高的,我問他有什麼問題沒有,他大聲地説了句:老師,我覺得這是我們學過的最美的課文。聽了他説的話,我不禁細想了一下,是呀,我教學幾年,還真是對這篇文章最有感覺呢。當時,我就想了,我回去之後,得趕緊把這種感覺留住。我覺得真的要感謝作者,他用了這麼好的字詞,引得學生再找不到另外的字詞來與他相比;真的要感謝編者,選了這麼好的文章,讓學生能從此處進行推敲感受。我感覺學生經過一翻激烈的爭論,已經感悟到了文章用詞的妙處。多美的文章!

接着我們又討論:我興奮極了,飛跑着追趕遠去的浪花。反覆讀了此句,學生感受到了追趕浪花的那種興奮。我問了一句,他能追上浪花嗎?

學生展開討論,結果當然是追不上。浪花到海里去了,能追到海里去嗎?我又問了一句,那我為什麼要去追呢?是呀,為什麼要去追呢?我發覺問出去之後,糟了,這個問題問難了,學生不一定能感悟得出來的。沒想到的是立即有五、六個學生舉手了。我此時也十分興奮,這是學生帶給我的。

學生説了好幾個答案,其中我追不到浪花,可是從中卻感到很快樂。我追不到浪花,去追到了一種滿足這兩個答案是最讓我最滿意的。我真的沒想到學生還能説出這樣的話來。這就是對追趕浪花過程的一種體驗。任何事其實我們不一定很注重結果的,我們更應該看重的是過程,小鳥在天空飛過,未留任何痕跡,可是它飛過,它體驗過飛行的快樂。這樣的道理有時成人都不一定能理解的,此時學生卻體會到了,真了不起。我除了對他們佩服之外,擁有的還是佩服。文字中藴藏着哲理,生活中藴藏着哲理。多美的文章!

我常常聽説,文章有外在的美和內在的情感。這篇文章外在的美當然就是作者的所見所聞及由此而帶來的趣味性,那內在的情感是什麼呢?

學生都知道,那是對大海的喜愛,對大海的深受,對大自然的喜愛有一位學生卻跟別人不一樣,他説:我覺得是表達了作者對大海的喜愛,對母親的讚美。我聽了詫異了,這怎麼理解呀?又追問,原來是這樣。他把大海比作母親,海中的島嶼比作子女,海浪衝擊到石頭上那是媽媽對孩子的撫摸,浪花就是媽媽的笑容聽了不覺得笑了起來。我們暫不談這樣的説法對與不對,但憑學生的這種想法我就得給他個最好的表揚。在我理解,這可以算是創新了。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有這樣美的句子作開頭,作結尾,學生能不聯繫生活進行想像嗎?從這樣的想像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常説要理解生活,要享受生活,我認為這不能不算是理解生活、享受生活中的一種了。

教了這篇文章,我實在掩飾不住內心地激動想説上幾句:感謝作者,寫出瞭如此的美文;感謝編者,用上了如此的美文。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