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説課稿 > 小學語文《釣魚的啟示》説課稿大綱

小學語文《釣魚的啟示》説課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45W 次

一、説教材及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釣魚的啟示》説課稿

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七冊第29課《釣魚的啟示》。這是今年的新增篇目。這篇精讀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着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生的啟示一事,從而説明一個人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記敍的,釣魚過程中有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啟示部分的句子比較難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課文藴藏的'、倡導的道德品質都是現代社會所呼喚、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如規則意識、如誠實守紀、如不為名利所惑等等。

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理解課文內容,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朗讀等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從小進行道德實踐對人一生成長的重要作用。教學重點確定為:讀中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學難點為:理解“父親”告誡“我”的一段話。

二、説教法及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既是對話就不能訓話,就不是教師一相情願地在説教在傳授,而是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從而引導學生積極自主地去朗讀、去感悟、去探究、去積累、去運用,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靈共鳴,讓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基於以上認識,我採用以下方法來展開課堂教學。

1、導入。

採用為同學介紹文中的小主人公為開場白,既讓學生明確課文的寫作背景,又為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做鋪墊。

2、檢查預習情況

首先出示本課帶生字的詞,讓學生認讀,領讀,同桌互相讀;接着請學生説説難記的字及容易寫錯的字,教師並加以總結強調;最後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按先寫什麼?在寫什麼?最後寫什麼?的順序説)

3、新授——研讀課文。

①默讀課文,以達到整體感知課文大意的目的。

②讀是語文教學永遠不變的一劑良方。讀中理解,讀中生情,讀中感悟,讀中也在積累內化語言。因此,我將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覆地、多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讀中感受夜晚的美景,體驗“我”和“父親”的心情的變化,走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領悟“父親”告誡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③“釣魚”部分採用抓重點句,創設情景,讓學生角色置換,把自己當成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從而達到理解語言文字和訓練口頭表達的雙重目的。

4、懸念式結尾

在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兩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爸爸的堅持下,放回了湖裏,這一過程並沒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啟發?會怎樣影響我的成長?我為什麼對父親滿懷感激之情?這些問題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5、作業。

作業佈置一為與自己的父親討論,交流自己對本文的閲讀感受,既複習鞏固了課文,也是學生對本課學習的反饋;二為推薦閲讀篇目《中彩那天》(文旨類同),以擴大學生的閲讀量,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中學語文用語文,養成課外閲讀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