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肖申克的救贖》高中觀後感大綱

《肖申克的救贖》高中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63W 次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贖》高中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肖申克的救贖》高中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高中觀後感1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一個被冤枉的人,安迪,在監獄中度過近20年,最終越獄,走向自由的故事。

在影片中,主角安迪找到瑞德,請瑞德幫他買來一把石錘,並告訴瑞德他喜歡採集石頭。起先,瑞德不太願意替他買錘子,因為瑞德怕安迪利用錘子挖隧道越獄。但是瑞德拿到石錘後,不禁説:“我想你要挖六百年才能把隧道挖通!”—它實在太小了!

可最後,安迪真的挖了隧道併成功越獄,花了將近20年!

這是多麼大的毅力啊!我們從中不難看出,安迪有着持之以恆的品質,而他對自由的渴望和嚮往,也是可敬的!

安迪為了越獄,還砸破運輸糞便的管道,在管道中匍匐前進了500碼!500碼呀,在這五百嗎中,安迪不僅要忍受黑暗和空間的壓迫,還有令人窒息的惡臭,連瑞德都説“要是我我可不幹”!

在這裏,安迪為了追求自由而付出的努力和代價,都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正如瑞德所説的一句話:

安迪就是這樣的一隻鳥兒,不屈服,能吃苦,逃離黑暗,走向了自由!

而前面所説的這把小小的、不起眼的石錘,似乎也告訴我們,時間的力量是難以想象的,正如成語所説,水滴石穿。時間的力量不僅體現在這裏,它的力量在它帶來的改變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從影片中的另一個人物:布魯克中就可以發現。布魯克出獄後,在監獄裏待慣了,不習慣外面的生活,總感到恐懼,感覺四處都有危險,最終承受不了這麼大的壓力,上吊自殺了。

看到布魯克的死,我哭了:他是一個多好的人啊!他博覽羣書,知識淵博,待人也很友好。在看到從巢中落下的小烏鴉傑克後,收養了它。在看到安迪飯菜中的那條蟲後,還想着要餵給傑克。這暖心的一幕令人難忘。

這部影片還揭露和批判了一些社會的現狀:通過典獄長這個角色,揭露了人性的貪婪,為了錢,典獄長可以不顧犯人們的自由和死活;對於政府,雖然沒有正面的刻畫,但從安迪連續六年每週一信才為監獄買書,並給予每年200元的資金也可以看出政府的吝嗇、一毛不拔。

就是因為有了像安迪和布魯克這樣的人,我們的社會才會充滿愛,充滿正能量。而像典獄長那樣的反面教材,還是少點好。就讓我們把心底的那個惡魔驅趕走吧,在我們心中留下愛,留下力量,留下正能量!

《肖申克的救贖》高中觀後感2

在影片當中,安迪和阿瑞靠在牆壁下,安迪向阿瑞説過他心存希望,他相信希望是好事,沒有回憶的温暖地--電影觀後感。説起他朦朧的未來,那裏是墨西哥,那裏是芝華塔尼歐,那裏是大西洋邊的小島。之所以是太平洋邊而不是大西洋或印度洋邊的小島。是因為墨西哥人認為太平洋是沒有回憶的地方,而安迪和阿瑞正需要這塊沒有回憶的温暖地,去填補心靈的空隙。去度過他們的餘生。這牆邊的談話卻包含了朋友之間的承諾。安迪讓阿瑞答應的事實際上正是兩人的未來,不是嗎?若阿瑞沒有實現當初的承諾,就不會看都夢中的太平洋如夢中那麼藍…

在阿瑞的心裏,正是當初的承諾讓他沒有放棄生活,沒有和老布一樣的結局。其實現在我才發現安迪給阿瑞的是希望;而阿瑞做到了,卻是兩人友情的見證。

在影片的末尾,阿瑞這麼説的:"踏上未知旅途的自由人…

我希望成功越界…

我希望能與老友握握手…

我希望太平洋如夢中一樣藍…

我希望…"

每次看到它都情不自禁的播放,不知這是第幾次了?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在我印象中,第一次看因為不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跟着主角一步步走,不知不覺中被劇情的精彩折服了,驚歎於不愧是奧斯卡最佳劇情獎的獲獎影片。精彩在男主角怎麼可以那麼完美的越獄?除此之外,還能計劃好未來?更重要的是他計劃的未來有他---他的摯友阿瑞,這點讓我感動萬分。以至於過後很久都還在陶醉中…慢慢的在品味中,我極度羨慕安迪和阿瑞的友情,憧憬着我自己也能有這樣一份友情,這種超越一切的友情。

現在如果你問我如果我有機會去環遊世界,我會去哪裏?我的目的地肯定又多了一個地方---墨西哥的芝華塔尼歐。哈哈,也許它不僅僅是旅遊中途的一站,很有可能是終點站。這是我的生活方式,是我追求的方式。我的夢想。在片中,安迪提到:一間旅館,一葉扁舟足矣!我希望要麼能享受島嶼的美麗,做平凡的一個人,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過平靜的日子,過平凡的一生。或如果命好的話,我的MrRight是一位有錢人,也喜歡島嶼,我們擁有一座美麗的私人島嶼。這樣我就希望那裏不僅有藍天白雲沙灘,還可以擁有像城堡一樣的'私人住宅。讓我們一家能其樂融融。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還想去鯊堡監獄參觀,這次我看到的鯊堡從外面看竟是一座城堡。對了,不能忘記奧斯維辛集中營,可以先參觀鯊堡再來到奧地利參觀奧斯維辛,很想站在這兩個地方的高高的牆邊,想象幾十年前發生在這裏的故事,充滿曲折的故事,充滿着暴力和血腥的故事。

也許是自己的閲歷越發的豐富了,看影片不僅僅是看它精彩的劇情,觀察主角的演技,還學會了不斷地思考。當看到老布外出後的遭遇時,我真的感慨啊,要是身邊有個人該多好啊!頓時我許了個願望,下次,希望有人陪我一起看。這樣我就可以撒嬌把頭埋在他懷裏,抱着他的腰,不願看到老布的不好,不願看到老布的結局,不願…據我所知,現在超紅電視劇《越獄》就是根據這部電影改編的,之前覺得越獄比不上它,故事情節太煩瑣,人家一部電影都搞定的越獄它竟然搞了幾十集,才越得了獄。還有太商業化,以至於越獄完後,又有第二季而重新給主角安排新的困難,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看到不完美而且佈下懸念的結局,不很喜歡。我喜歡越獄完後,大家都能過上美好的日子!此外,越獄裏邁克爾用的有些技巧我在這部電影中已經領略過了,再看就有時曾相識的感覺,缺乏新鮮感。但話説回來,我這次看過後,改變了很多之前的看法。比如電視劇越獄的主角比較帥,我這種看到帥哥都流口水的人,才發現帥哥對電視劇的好壞有直接的影響,哈哈!個人看法!越獄安排了女主角,讓劇情中除了親情還有愛情,讓電視劇跟耐人尋味,不錯!

這部影片就是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高中觀後感3

《舊約.以賽亞書》中説道:"錫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贖,其中歸正的人必因公義得蒙救贖。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敗亡;離棄耶和華的必致消亡。"據説這裏就是"救贖"一詞的起源。據粗略統計,在整部《以賽亞書》中,這個詞一共出現了16次之多。很明顯,它象徵着基督思想的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至於到了宗教時代,"救贖"因其明確的指向性而一度成為了左右西方精神世界的關鍵詞。既然如此,那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即"救贖"產生於特定的人羣(基督徒)和特定的年代(宗教年代),而隨着20世紀以來西方社會中信仰的缺失,人本主義代替了神本主義,這個詞似乎也將不復流行。

然而,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著名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從斯蒂芬.金的《春天的四個故事》中看似無意地提取出了這個銀行家的故事。隨後,一部偉大的電影誕生了。這部電影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贖》,一個信仰缺失的年代裏關於救贖的故事。

那麼,在這部影片裏,德拉邦特想要表現的是誰對誰的救贖呢?

沒有任何辯駁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檢察長把安迪的生命交給了肖申克漫長的歲月。被冤枉的銀行家不會甘於命運,然而肖申克並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監獄長的訓詞非常露骨,他的意思無非是"在這裏,你們沒有自由,必須無條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那是屬於上帝的",於是,一場關於尊嚴和人性的鬥爭就此開場,不過在這場鬥爭中,救贖主不是上帝。

救贖主是兩個字:希望。被救贖的也是兩個字:自由。

或許這篇文章的讀者會認為我太過抽象化了,但是當你在頭腦裏從頭至尾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閃回那些片段的時候,你會輕而易舉地理解我這麼説的緣由的。

希望,是整部影片的主題。

在安迪來肖申克之前,監獄裏的話題除了變態、打架就是無所事事地消磨時間,混亂、骯髒、恐懼、絕望共同織就了這裏惡劣的環境,犯人沒有任何人權可言,為監獄長無償出賣他們的廉價勞動力。在安迪入獄之後,這個不甘現狀的銀行家儘管依然無力改變犯人受壓迫受*辱的事實,但他卻至少帶來了希望,一種不曾有過的自由生命的氣息。這種希望不同於監獄長口頭上説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會有黑暗",因為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偽基督",他只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之事,監獄長教育囚犯們"不許褻瀆上帝",其實他正是把自己當作上帝的,而骨子裏,他殘暴的稟性是要讓囚犯們屈服於"紀律和聖經",甚至於"要你吃你就吃,要你拉你就拉",暗無天日的折磨最終把肖申克的每一個人都制度化了,導致了老布的死亡,導致了瑞德出獄後仍帶上了毫無人權的"請示"的烙印,失去了希望,就始終無法像一個正常人那樣的生活,而監獄長的所為,正是要徹底磨滅肖申克犯人對於未來的希望。

安迪是註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對抗的,他帶來了希望。這種希望,在於對惡勢力(三姐妹)堅決的反抗,在於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於不畏兇險為大家贏得那坐牢以來唯一一次由海利請客的啤酒,在於他當着監獄長的面播放大家從未聽過的美妙音樂,在於他執着地帶領大家修建全英格蘭州最好的監獄圖書室,在於他二十年來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對此,我們不得不説安迪是一個被導演詩性化了的英雄,德拉邦特對這個人物的塑造通過貫穿劇中的幾個"HOPE"一目瞭然地呈現了出來,也許他本人就是一個希望中的人物,但通過他個人的努力,我們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變化來自於瑞德。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安迪和他的約定,瑞德是否會和老布一樣,因為被長期地制度化了而無法適應社會,最終只能在長期的壓迫之後在自由社會"到此一遊",緣於這個約定,瑞德堅持了下來,找到了他堅持"希望"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