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視劇《説書人》觀後感範文大綱

電視劇《説書人》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23W 次

對説書人的瞭解,最初源於廣播。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會,印象中的説書人就是單田芳、田連元、劉蘭芳等評書大師。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是我們那個年代對説書人的最直接認知。再後來,就是在一些影視劇中,會時不時穿插一些小角色,關注到這些説書人。他們大多長袍馬褂,一杯茶,一把摺扇,靠流利的嘴皮子翻説歷史、當下奇聞趣事、傳奇演繹,從而博得滿堂喝彩。但近日開播的一部名為《説書人》的電視劇卻多少顛覆了些我對“説書人”的傳統看法同時也豐盈了我對説書人的瞭解與認知。

電視劇《説書人》觀後感範文

正在遼寧衞視熱播的電視劇《説書人》是首部全面展現説書藝人生活的年代傳奇大劇。青年男星吳健搭檔老戲骨李立羣、趙本山、伍宇娟等,為觀眾奉獻了一出精彩好戲。《説書人》故事從抗日戰爭講到抗美援朝,並延續到改革開放,時間跨度五十載,展示出人所未知的“説書人”波瀾壯闊的傳奇人生。

《説書人》以主人公金凳的人生起伏波轉為脈絡,講述了其從書館夥計,到拜師説書,再到成為“説書王”“金板凳、淨街王”,以及改革開放後上電視、網絡説書的坎坷一生。金凳的傳奇離不開其師兄秦鳳鳴的擠兑與打壓。劇中,師從同一師傅的兩人經常為名為利鬥智鬥勇,成為劇情一大看點。

飾演金凳和秦鳳鳴的分別是小瀋陽與吳健。或許是秦鳳鳴有點反派的味道,反倒讓吳健的演繹更令人印象深刻。其實,嚴格説來,吳健飾演的秦鳳鳴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反派。他的“壞”有幾多無奈,也有幾多屈辱,而且,他的“壞”是用來襯托金凳的傳奇的。也就是説,秦鳳鳴這個角色其實是介於“壞”與“非壞”之間的',即似壞非壞。他與金凳關係也“亦敵亦友”。大多時候,兩人都是師兄弟,但有時,也會為了各自利益爭鬥得你死我活。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對於説書這門民間傳統藝術,秦鳳鳴也是很上心,很用功,很堅持的,只是時運不濟,讓他在與金凳的比較中佔了下風。或許正是這個原因,讓有點“壞”的秦鳳鳴博得了不少同情與理解。

對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的吳健來説,要出色演繹好“似壞非壞”的秦鳳鳴並非難事,尤其是壞與非壞之間的度,都被吳健拿捏得非常精準。而與金凳“亦敵亦友”的雙面人生,則對吳健的演技提出不小挑戰,同時也為吳健提供了更多可以發揮的空間。從觀眾熱捧秦鳳鳴的態勢來看,吳健的表演還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認可。一些觀眾甚至因“似壞非壞”的秦鳳鳴,驚起了“愛與恨”“憤怒、不滿與同情、理解”的糾結波瀾。

脱去時尚生活裝和軍裝的吳健在《説書人》中以長袍馬褂現身,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頗有那時説書人的範兒,讓我有一種既遠又近的感覺。遠,主要是就時間概念而言。由於吳健形象生動的傳神表演,讓他與秦鳳鳴本人有機融合,令我覺得吳健就是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説書人。近,則源於空間感覺。看着秦鳳鳴時而鏗鏘有力,時而小橋流水般的説書,被其繪聲繪色,抑揚頓挫的表現所感染,自己彷彿就置身於説書現場,身臨其境。